还有一类理论把目光投向需求方面,主要研究的是消费和投资行为变化对产出所形成的冲击。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投资冲击理论和消费不足理论。投资冲击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凯恩斯,他认为投资决策取决于厂商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但企业的这种预期是极不稳定的。这种预期的波动性来源于企业家的“动物精神”,即他们对于未来的经济前景一会是持乐观态度一会是持悲观态度。凯恩斯把投资需求的这种不稳定性作为解释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预期的不稳定引起的投资的波动,引起总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起总产出的波动。消费不足理论认为,经济中的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而消费品需求不足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产过剩性危机。他们认为,消费不足的根源则主要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穷人购买力不足和富人储蓄过度。个人感觉这个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似乎其中某些思想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有点类似。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说法,比如政策冲击——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外汇政策所形成的冲击,等等。总之,一遇到这种见仁见智的问题时,总会有一大帮人跳出来咋咋呼呼:反正本来对错就很难讲,即使说错了也不用纳税,而要是万一将来证明你说对了,那你就一下子牛气起来了,在经济学界算是拿到一张长期饭票了。这种无本万利的事情,谁要是不干就算是脑子进水了。
虽然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难以确定,但是大家对经济周期的态度还是比较一致的,两个字:排斥。无论是作为经济管理者还是普通老百姓,我想大部分人作为“风险厌恶者”都讨厌经济周期,因为大家都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而不是整天去担心未来的整体经济形势。要说明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你是希望每天得到稳定的100元钱收入,还是希望有时能得到200元有时什么收入也没有?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采取某些措施来减小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甚至完全消除经济周期。这几年,“宏观调控”这个词俨然已经风靡大江南北了,连一些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世无争整天念佛的老大妈都对其不再陌生了,而“宏观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反周期”。
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大致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类。当经济位于低谷的时候,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这些钱可以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可以被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补贴低收入人群等。既然大家都不敢花钱、不想花钱,那好,我政府来帮大家花,这就刺激了需求,进一步通过“乘数效应”来扩大产出,拉动经济增长——这就是财政政策。同时,政府还可以降低利息率、放松信贷、扩大货币供给来吸引企业家借钱投资,吸引民众贷款买房、买车等,扩大总需求和总产出——这就是货币政策。实际上,政府往往会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含义大抵如此。当经济处于顶峰,企业家、民众处于狂热状态的时候,政府则会采取和上面相反的措施,来制止经济过热:减少投资、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
那么,是不是通过以上宏观调控手段就能消除经济周期呢?不能!其中重要的原因,一个是信息的不确定性,还有一个是政策的时效性。经济是不是已经陷入衰退需要政策的支持?我们的利率到底要下调到多少才符合经济实际情况?这些问题都难以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在这种“抓瞎”、“摸着石头过河”、“边试边做”的情况下,我们的政策能完全“反周期”才是活见鬼了。而且,即使以上的信息我们都能准确得到,我们的政策从出台到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还有一定的时间,可能在政策产生效果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形势已经完全变了,原先的政策已经不再适合。
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做到“反周期”而无法完全消除经济周期。可以预见,经济周期必将长期伴随人类社会。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应该对此保持一种平和、成熟的心态,无论何时都不要过分乐观,也不要过分悲观。
最后,在今天这样的“后危机时代”,我还希望给大家内心打气:只要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不变,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大爆发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崩溃!
以成熟的心态面对中国的崛起
我想没有人会否认中国正在逐步崛起这一事实,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国家在经历了历史上种种磨难之后,现在正大步走在通往繁荣、富强的大道上。可能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我们那种曲折的经历,从往日的荣光,到近代的衰落和悲惨历史,再到现在的和平崛起,我们这艘巨轮在经历一段坎坷的航路之后,又再一次行驶在了正确的航线上。
我们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应该是经济的崛起、文化的崛起、科技的崛起,是一种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这个小册子是集中在经济方面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应该谈谈怎样看待我国经济的崛起。
我们的经济真的已经崛起了吗?还是我们正在路上?我们未来将走向哪里?我们未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当我们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环顾四周,会发现似乎存在各种悖论的现象。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国游客是世界各国翘首以盼的“财神爷”;我们的企业纷纷去国外收购企业、自然资源;当西方国家挣扎在金融危机的泥潭中难以自拔的时候,我们去欧洲进行大规模的采购;我们的进出口规模足以影响世界市场的价格;我们的产品充斥世界各地,频频引发贸易争端;我国的外汇储备傲视全世界,我们的人民币升值势不可挡,甚至很多人已经大胆预测人民币即将成为“世界货币”;我国在全球经济中越来越具有发言权,各老牌经济强国现在开始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影响;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日本首相、美国总统、德国总理纷纷访华,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的作用和与中国的合作;“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所有这些现象似乎都说明我们中国已然崛起,我们的国际地位已经大大提高,我们又重新获得了汉唐盛世的荣光。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发现:我们的贫困人口还有几千万;我们很多人还要承受极低的工资,终日劳作,唯一的目的就是生活下去;我们大批的下岗职工、低收入者还在为晚餐是不是有肉吃而发愁;我们每年还有很多人因为贫困而失学,还有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高昂的医疗费用而默默忍受病痛的折磨,还有更多的人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房子而节衣缩食;我们的企业还要每年为国外贡献大量的专利费用;我们大量生产设备、核心技术还要求助于他人,生产链中几乎所有高端环节都由国外掌握着;我们还大量缺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从上面这些事实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我们仍然停留在“第三世界”,和真正的经济强国还相去甚远。
其实这些现象都反映了现实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糅合体。目前仅仅是中国在崛起道路上的一个特定阶段而已,我们既不是原地踏步,也不是“功德圆满”,我们只是在路上,我们才刚上路。未来的路如果能走好,我们改善的空间还无限广大,中国经济的强大远非你所能想象;但若是走不好,我们可能会徘徊不前,甚至走向没落。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怎样把握现在的机遇,继续加快发展,因为很有可能中国不再有这么一个难得的崛起的机会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在全球领跑,中国已经变成了一块价值洼地,世界的眼光被中国所吸引,全球的资金涌向这里,追逐利益,使我国的房价、股价、物价的波动性都在增强,我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在持续增加。
为什么资金会选择中国?这个正是说明了全世界资本看好中国的发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资本也一样,哪里是价值洼地,它就流向哪里,哪里就会水涨船高。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中国的发展前景,中国未来的潜力不可限量。
要想把握这个难得的机遇,要想迎接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大爆发,我们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其中包括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企业,更包括我们的普通老百姓。
我们的政府最迫切需要做好的是一个裁判员的角色,一个稳定器的角色。我们的政府应该完善各种经济制度,建立一个良好、公平、有效率的市场环境;应该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驾驭整体经济的能力,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发挥好稳定市场的作用。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政府必须做好金融卫士。金融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特别是我国这样经济在腾飞的国家,无数国内外、近现代的经验和教训都雄辩地证明金融安全对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我们目前的金融体系还十分落后和脆弱,如果我们不尽快加强金融系统的建设,修复其中存在的某些漏洞,一旦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到时候造成的损失简直难以估量。
比如说外国热钱,它们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这个问题,企业没办法,老百姓更没办法,所以这个担子就压在了政府的肩上,需要政府从全局的高度来把握问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和监管。
我们的政府要有严重的危机意识,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像1997年、2008年这样的金融风暴爆发于中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我们要居安思危。我们的股市、楼市的暴涨暴跌,我们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无一不和外国热钱密切相关,如果不对其提高警惕,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百姓和我们的实体经济。
资本市场上之所以一直上演一夜暴富的神话和顷刻破产的悲剧,就是因为人性不可避免的贪婪和恐惧,这一点永远没有改变过,也永远难以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已经不满足于赚大钱了,而是追求更快地赚大钱,甚至“一夜暴富”已经难以满足某些人的欲望了,似乎“顷刻暴富”才是他们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