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夏天,渡边、木月和直子18岁。
木月和直子是青梅竹马的恋人,而渡边和木月是要好的朋友,三个人在一起度过了很多无忧无虑的时光。然后,就在一个看起来和平常没什么不同的夜晚,木月自杀了。他把接在汽车排气口上的橡胶软管拉进车厢内,用透明胶封好窗缝,发动引擎,窒息而死。
木月死后,渡边决定离开,忘掉这一切。他来到东京念大学。彼时的校园恰逢学生运动正盛,到处都是罢课、示威。渡边小心地穿过一个个游行队伍。在他的生活里,几乎只有读书和打工两件事。偶尔同永泽——一个背景深厚、眼光锐利的花花公子——一起出入酒吧,物色女孩儿上床。
可这一切都无法让渡边释怀,有什么东西一直盘旋在他心里。直到一个人的出现,他才渐渐看清它的面貌。那天很偶然的,他见到了直子。原来直子也来到了东京。渡边开始常常和直子见面,一起漫无目的地散步。但是从不提过去的事,包括木月。
直子20岁生日那天,渡边买了蛋糕和礼物为她庆祝。直子突然说,要是可以的话,真希望能一直徘徊在18岁到19岁。说完,直子就哭了。
那天夜里,渡边同直子做爱了。他吃惊地发现,这居然是直子的第一次。他问怎么没有和木月睡过。直子听了微微一愣,转身开始哭泣,什么也没说。
生日过后,直子就消失了。有些不知所措的渡边给直子的家里写信。他找了很多份工作,有时独自旅行。直子终于回信了,信里她告诉渡边自己将去京都一家疗养院休养,暂时不想和他见面。
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绿子,一个活泼明快得如同春天一样的女孩儿。绿子邀请渡边到家里吃饭,还告诉他因为母亲过世,伤心的父亲任性地跑到乌拉圭去了。他们聊着天,自然而然地接了吻。
直子再次来信,希望渡边能来看她。渡边立刻起程来到京都。迎接他的是直子的朋友兼监护者玲子。玲子也是疗养院里的病人,个性爽朗,弹得一手好吉他,最喜欢《挪威的森林》这首曲子。按照规定直子不能和渡边单独相处。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偷偷幽会。直子告诉他,她是不能和木月做爱。她的情绪很不稳定,常常哭泣。
从京都回来后,渡边见到了绿子的父亲,他没有去乌拉圭,而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天夜里,渡边接到了绿子的电话,她的父亲去世了。
永泽通过了外务省考试。渡边、永泽和永泽的女友初美一起吃晚餐庆祝。餐桌上,永泽肆无忌惮地说起以前和渡边互换伴侣的事情。对永泽拈花惹草一直不闻不问的初美终于发火了。
渡边问初美为什么不离开永泽。她却说,这都是命中注定的。永泽去德国后,初美和别人结了婚。两年后,她割腕自尽。
绿子告诉渡边喜欢他,可渡边平淡的反应让绿子很失望。那段时间里,渡边一面同直子见面、写信,一面试图与绿子和解。可是直子变得不能再同渡边亲密,这让她感到异常的痛苦和焦虑,无论渡边怎么安慰也没有用。直子的状况越来越坏。
终于有一天,直子自杀的消息传来。渡边整日游荡在海边,悲痛地号啕大哭。
不久,玲子来看渡边。回忆起直子,两人都不住地流泪。躺在床上的玲子看着渡边,突然说,和我做吧。
玲子离开时告诉渡边,要好好地生活,为了她和直子。带着玲子的心意,渡边拨通了绿子的电话。
画外之音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推出新作《挪威的森林》,创下日本文坛最畅销纪录,成为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曾经有一位名叫原田真人的电影界人士给村上写信,希望允许他立马将其搬上银幕,但是村上一口回绝,说即便是库伯利克提出申请也不理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拍成电影。此次他会答应法籍越南裔导演陈英雄的提议,实在是令人大为惊讶。
陈英雄是越南新电影的扛鼎人物,他的第一部作品《青木瓜的滋味》一举夺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和凯撒最佳外语片奖。《挪威的森林》保持了其一贯的宁静唯美的影像风格,精心布置的光线营造出富有层次的画面,舒缓的镜头悄无声息地靠近人物又缓缓掠过。男主人公穿行在游行队伍中时,出色的场面调度展现出渡边面对风行的学生运动所抱有的局外人的心理。大量近乎静止的镜头弥漫出死亡和绝望的气息。
那么为什么村上会愿意接受陈英雄呢?他曾经这样对老搭档林少华提过,陈英雄既非日本人又非美国人,由这样一位导演拍成电影也未尝不可。陈英雄这种特殊的身份意味着一种外部的视线,一种冷静的疏离感。而这恰恰是村上文学的一个主要特色。故事开始于1967年。60年代到70年代,是一个剧变的年代,越战爆发,嬉皮风潮正盛,披头士的音乐流行全球。而在日本,学生运动达到了顶峰:反对学费上涨,清算战前军国主义教育余毒,反越战,反安保条约,罢课,游行,乃至流血斗争。然而,与当时多数年轻人热烈恣肆的青春不同,村上笔下的人物选择以疏远这个时代的方式来保持现实感和对时代负责。他们站在了世界的彼岸。这在影片中处处可见:渡边在游行队伍中小心翼翼和刻意疏远的姿态,玲子不愿见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绿子那些令人费解的亲子关系。尤其是直子,她甚至不是排斥时代,而是远离世界。直子的青春在木月死后就停止了。她的肉体仍在变化生长,但是灵魂却顽强地与外界隔绝了,与木月一同去了遥远的“无人岛”。
死与生并存,隔绝的另一面是沟通。在村上的小说里,性永远不仅仅是欲望,甚至也不能归于爱情。性是与世界沟通的途径,代表了和解与接纳。片中的直子与渡边做爱,是她试图打破内心的封闭与不安而做出的努力,然而这种努力最终失败了,性的失败就意味着沟通和和解的失败。这种沟通不仅存在于生者之间,也存在于生者与死者之间。片中另一处完整的性爱发生在渡边与玲子之间。这是对缺席的直子的哀悼,同样也是对先前未遂的身体之爱的补偿。正像小说里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创作的灵感,来自于披头士合唱团的同名歌曲。电影版《挪威的森林》更是确定采用披头士合唱团的同名经典歌曲作为主题曲。为此,日本制片方和歌曲版权所属的英国公司长期交涉,因过程困难一度打算放弃,但导演陈英雄坚持“使用原曲对作品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长达一年多的沟通后,终于促成合作。另一值得注意的是本作的配乐由欧美乐团电台司令的第二创作灵魂——强尼·格林伍德负责。
《挪威的森林》成功入围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角逐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奖“金狮奖”,但最终败给了索菲亚·科波拉导演的《在某处》,铩羽而归。
导演链接
陈英雄:法籍越南裔导演。原本在法国研读哲学课程,因为偶见一部让他感动的越南裔导演拍摄的影片后,决意改学电影,于是陈英雄进入著名的专门培养电影摄影师的路易·卢米埃尔学院,学的是摄影技术,因为他不认为导演可学习得来,场面调度能力应从观看影片中学习。
1988年,陈英雄拍出短片《南雄的妻子》。1991年的短片《望夫石》引起影界瞩目,获1992年里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1993年,他的故事长片处女作《青木瓜之味》首映于法国戛纳电影节,并获“金摄影机”奖、凯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并得到了199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东方式爱情童话,涉及陈英雄孩提时候的记忆,流露着东方式的内敛和悠长。
陈英雄的法国背景意味着他对越南的态度既有温暖的一面,也有超然的一面。1995年的《三轮车夫》又是一鸣惊人,获1995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以年轻男子在都市中的生存困境,描绘当前越南的某种生命图像。影片大部分由街头实景构成,展示对暴力、性和疯狂的一种文化书写,不时出现的触目惊心的色彩、狂乱的手提摄影和漠然的窥视镜头有欧洲艺术片的影子。2000年,他拍摄的《夏天的滋味》再次获得次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到目前为止,陈英雄的作品虽然不算多,但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
演员链接
松山研一:日本演员,2005年在电影《NANA》中饰演冈崎真一。2006年因其饰演电影版《死亡笔记》中的角色L而人气激增,而后又接拍了《不要嘲笑我们的性》、《L改变世界》等多部作品。2011年上映了其新作《杀戮都市》。
菊地凛子:原名菊地百合子,日本女演员。2006年演出艾力谢路·高沙里斯·依拿力图执导的《巴别塔》受到全世界观众瞩目,并入围2007年美国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参演过的主要作品有:《通天塔》、《The BrothersBloom(布鲁姆兄弟)》、《空中杀手》、《恋爱部屋》、《突击少女》。
水原希子:日本人气时尚杂志《ViVi》最年轻的专属模特,1990年出生,父亲是美国人,母亲则是在日朝鲜人。饱满的嘴唇是水原希子的特点。
经典台词
1 渡边:谁会喜欢孤独啊,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罢了,免得徒增失望。
2 渡边:你想要什么样的真爱?
绿子:比方说吧,我跟你说我想要吃草莓蛋糕,你立刻丢下一切,跑去给我买,然后气喘吁吁地把蛋糕递给我。然后我说,“我现在不想要了”,于是你二话不说就把蛋糕丢出窗外。这,就是我说的真爱。我希望对方说:“我知道了绿子,都是我的错!我真是头没脑子的蠢驴,我再去给你买别的,你想要什么?巧克力慕斯还是芝士蛋糕?”
渡边:然后呢?
绿子:然后我就好好爱他。
3 渡边:四季更迭,我与死者之间的距离亦随之急剧拉开。木月依然17岁,直子依然21岁,直到永远。
幕后花絮
村上春树参与了影片的剧本修改。譬如,渡边为直子庆祝生日时直子说的“如果人能一直在十八岁和十九岁之间徘徊就好了”这句台词是村上写的。
电影的首场公开试映会安排在早稻田大学的大隈讲堂举行。早稻田大学是村上春树的母校,也是影片的外景地之一。
直子在草原上向渡边吐露自己的过去是影片的一段重头戏。摄制组在草原上铺设了长达120米的轨道,用摄像机跟拍并肩散步的两人,这段五分零六秒的戏用一个镜头拍完。
在拍某场用餐戏时,松山研一反反复复一共吃了二十个鸡蛋。
女主角直子的扮演者是好莱坞知名的个性女星菊地凛子。她一听说试镜活动,便向陈英雄表明自己想参加直子演员的选拔,谁料陈导没理会。菊地不气馁,她自己试演了一段直子的真戏录下来给陈导,总算对方提出要见见她。他在看过菊地的表演录像后,认为她完美地把握了角色的脆弱不定,其实在和菊地见面前就决定让她出演了。
歌曲《挪威的森林》出自1965年12月The Beatles发表的流行歌曲专辑Rubber Soul。该曲是最早使用印度西塔琴伴奏的西方流行歌曲之一。跟拉维香卡学琴的乔治·哈里森,在曲子里首度展现了他的西塔琴艺。
Norwegian wood
I once had a girl
Or should I say
she once had me
She showed me her room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She asked me to stay
And she told me to sit anywhere
So I looked around
And I noticed there wasn"t a chair
I sat on a rug
biding my time
drinking her wine
We talked until two
and then she said
“it"s time for bed!”
She told me she worked
in the morning and started to laugh
I told her I didn"t
and crawled off to sleep in the bath
And when I awoke
I was alone
This bird had flown
So I lit a fire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小注:歌词主要出自约翰·列侬之手。这首歌的真正含义是含蓄地讲述歌手的一次“偶发性艳遇”。歌词中的Norwegian wood实指当时流行北美的挪威木质家具乃至由其代表的北欧市内装修风格,也是对住在此种风格房子里的女孩的一种暗喻。英语中,“森林”一词多半用复数的woods,很少用单数的wood。由此可知,“挪威的森林”其实是出于误译。然而台湾、大陆甚至日本都有志一同把它译成“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或许是尊重约定俗成,把它用作自己那本描述日本“披头一代”的小说书名。之后,沿袭用这个词汇者,族繁不及备载,无法收拾。不过大多数人都觉得,就算是错,它也错得很美丽。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