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Bobby是一个善良、温顺、虔诚的少年,他有爱他的父母、奶奶和哥哥妹妹。然而在他向家人坦白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后,一切都变了。Bobby的母亲Mary深信《圣经》中关于同性恋会下地狱的训诫,想尽办法矫正儿子,却没有意识到Bobby的痛苦与日俱增。在满20岁生日前,Bobby认识了开朗青年David,然而Mary拒绝接受这段感情,她望着Bobby一字一句地说:“我不要有一个同性恋儿子。”Bobby伤心地离开家,开车到高速路的桥头,噙着泪水纵身跳下……
Bobby的死彻底唤醒了他的家人。Mary在无尽的悔恨中开始接触同性恋人群,参加同性恋亲友会,与神职人员探讨《圣经》中解释。在翻阅儿子的日记后,她终于发现,其实她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儿子与众不同,只是她不肯面对。失去儿子的母亲在倾盆大雨中失声痛哭,雨水和泪水将固执、偏见和不理解洗刷得一干二净。
Mary此后将毕生投入到同志维权事业中。她在推动市议会同志自由日提案时留下名句:“当你在家里或礼拜之所诵念阿门之前,请想起并记清,有个孩子一直在倾听。”就如一道永恒阳光,照亮了无数困惑、绝望和渴求认同的同志青少年。
画外之音
【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上帝没有治愈我的Bobby,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病。”
【二】如果你要求我改变自己的本性,实际上你就是在否定我整个人存在的意义,否定我的价值体系,否定我生而为人的自尊,否定我作为一个人的自由权利。
我之所以要离开你,是因为你只是希望以爱的本意、以否定为手段来达到让我臣服于你的权威之下的目的而已,没有一个人愿意留在这样的人身边。
爱,多少人以汝之名,行伤害之实!
【三】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该爱我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固执地要求我去改变。改变成为你喜欢的模样,如果非要这样,你可以直接去找个现成的,不然我们双方都会很痛苦。
【四】爱一个人,不是要求他顺从你的意思,也不是要求他该如何去完善成为你想要他变成的样子。 爱一个人,是要让他自由快乐。
【五】如果我说我爱你,那一定是因为,在你的爱中,我认识、理解、接受并原谅了不完美的自己。因为在你身边,我可以做我自己,而不是去跟别的人攀比。
【六】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本性,爱他本来的样子。 不要试图改变他,因为人是不愿意被改变的,人也很难去改变。即使他为了得到或接受你的爱而改变,这种不乐意的改变也是暂时的,虚假的。
爱一个人,就给他做他自己的自由。
很多年以前,我的性格很极端,常常做出各种极端假设从而对感情嗤之以鼻。比如,如果我得了艾滋,如果我是同性恋,如果我断了腿,你们还会对我这样吗?当然这样的状况包括去质问父母。
这样的问题我没有问出口过。因为我已经自己给了自己答案,不会。
Bobby是幸运的,至少他用死亡唤醒了母亲,唤醒了母亲去接受原本的他。这个世界中存在着太多世俗偏见的标签,比如艾滋,比如同性恋,比如残疾。
朋友常对我说,认真你就输了。
我想此语戏谑却道出真理,“感情”二字原本是真挚而温暖的字眼,却认真不得。其中罅隙太多,充满了自以为是。
后来想为何会这样?
我想或许是因为现世的匆忙,让人倦于彼此沟通,心敏感而脆弱但也极具韧性,人情始终是以爱为基石的,如果秉持着滴水穿石的精神,一切问题或许会迎来不同的局面。
耐心些,诚恳些,对待感情的认真不是彼此非要融于一切,符合一切,而是要学会慢慢接受一切。匆忙与急于得到肯定,以死亡去让爱穿越成见与世俗,那是何其悲凉与不忍。
慢慢来,一切都会得到,找到。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