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800000027

第27章 【中】太平轮:六十多年未能愈合的伤口(二)(2)

中学毕业,她选择念护理学校。名义上是响应“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伟大号召,内心深处,却与母亲有关。“我常想死是什么滋味停止呼吸的刹那,她在想什么我一手捏着鼻子一面想。”痛苦的时候,黄似兰常常独自一人,偷偷想象母亲死去的那一刻,借以安慰自己:“也许她是龙女吧!海龙王找她回家了。”

母亲给她极大的安慰,也给她带来无尽的痛苦。工作以后,由于出身不好,在“文革”中她屡遭批斗,饱尝了人间冷暖。一天,她去上班,医院斗大的大字报从四楼挂到一楼,用黑色毛笔写着“黄似兰叛国投敌”,看得她心惊肉跳;她被造反派揪着头发,站在广场、大院里交代思想,或是穿着裙子,被罚匍匐前进……

“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着,大声呐喊着,我撕心裂肺地哭,我在孤寂中想念我的亲人,思念我的父亲、母亲……如果我的母亲还在,她一定会在我跌倒的时候把我扶起来;如果我的母亲还在,她一定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陪伴着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我捶胸顿足哭喊着问苍天,别的孩子此刻都做着豆芽梦,倒在母亲的怀里尽享人间的爱,人皆有父母,为何我独无”每当回忆起那个扭曲人性的时代,她都欷歔不已。

1979年,改革开放了。因为她有海外关系,父兄在台湾,她可以申请离开大陆。第一步踩到澳门的土地,她深深地吸了口气……经过一番奋斗,她终于事业有成,并发起成立了澳门文化艺术协会。有一次,她路过一家婚纱店,看见礼服拍卖,一件50元。她一口气买了30件,希望能够弥补青年时代美的缺憾。

晚年,她才有闲暇写自传。可是,每每提笔回忆失去母亲以后自己所遭遇的人生苦难,她就情不自禁,眼泪像山中的泉水,无法停歇,儿子看到后,就劝她不要再写了:“再写下去,你会把眼睛哭瞎!”

而对于获救者来说,生还是幸运的;不幸的则是,一辈子都活在海难的阴影中,难以自拔。

叶伦明与妻子失去联系后,不知道妻子的生死,再也未娶。1980年代,经过亲友帮忙,他移居香港,并恢复了与台湾兄弟的通信,才知道,妻子早在太平轮事件次年就改嫁了。

定居香港,叶伦明坚持靠贩售自己缝制的被单、蚊帐、枕头套、床单等谋生,有时,他还会卖几张手绘的油画给观光客。住的地方只有十多平方米。社区人员见他孤苦伶仃,生活艰辛,就想帮他一把,但生性倔犟的叶伦明却不愿意接受,他说:“我在海难中都没死,你们去照顾别人吧!”

闲来无事,一个人怎么打发内心的孤单呢一次,他在路上看见马拉松长跑比赛,有年轻人,也有白发老者。他眼睛一亮,决定恢复年轻时长跑的习惯。这一跑,就是30年,而且无论是春夏秋冬,也无论是顶风冒雨。他说,每回慢跑,都是一次活下去的勇气。60年前一起在太平轮上的朋友,来不及到达台湾,而他幸运地活着,他要努力留住呼吸与生命的感觉。只要跑步,就觉得肉体、心灵都满足,也从不感觉孤独。只要有马拉松比赛,他就会去参赛。他因此成为香港知名的“马拉松老人”,获奖无数。

1966年,在台北召开的“世界反共联盟大会”上,谷正纲被推选为理事会主席,后来担任了“终身荣誉主席”。直到1993年12月病逝之前,只要谁提及太平轮,他都为自己帮忙导致老友全家葬身大海,而深为遗憾。

幸存者、遇难者遗属们活得不开心,船东们也难以驱遣心中的愧疚,太平轮海难成为他们不愿触及的一块伤疤。

作为台湾著名主持人、作家,蔡康永生于1962年3月,毕业于再兴中学、东海大学外文系,留学于美国。名人访谈节目《真情指数》和青老年人沟通节目《两代电力公司》、访谈节目《康熙来了》,都是他主持的,他还连续4届主持金马奖颁奖典礼,出版过多本散文著作,包括《痛快日记》、《LA流浪记》和《那些男孩教我的事》等畅销书。蔡康永自称“不乖小王子”,知性与感性兼具的搞怪才子,在岛内名气很大。

在《我家的泰坦尼克号》,蔡康永写道:

爸爸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太平轮沉没的原因。只提过当时他们公司所拥有的每一艘轮船,一律都向英国著名的保险公司投保。唯独太平轮例外,因为当时爸爸一位相识在上海开了保险公司,为了捧捧人场,就把手上这艘刚要开始在上海和台湾之间航行的太平轮,给这家上海人自营的保险公司承保。

太平轮一出事,这家保险公司立刻宣布倒闭。

所有赔偿,由轮船公司自己负担。

在太平轮上遭难的乘客,人数之多、牵连之广,无论再怎么样的赔偿都不可能让家属满意。

……唯一一次,爸爸跟我说起太平轮的事,是在我念初中的时候,读到报纸上在讲“船王”董浩云的消息。爸爸就提到太平轮航行一段时间后,董浩云的船公司才渐渐拥有他们自己的轮船。

于是我放下报纸,问了一个很无聊的问题——

“爸,如果太平轮没有沉的话,我有的时候就可以坐在轮船上,看着海吃早餐了,对不对”

“对呀。”爸爸笑嘻嘻地回答我,没有说别的话。

……一个时代,大火烧天地烧去了。我身边的,是烧剩下的,东一处、西一处的,明明灭灭的余烬。

我的童年,常常笼罩在这余烬隐隐约约的红光里。

有时候,我伸出手去借一点这余烬的温暖。有时候,我用眼睛见证这余烬覆盖的繁华。

蔡天铎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到了台湾,他重操旧业,成为岛内著名的大律师,2000年逝世,享年88岁。

谜团多多待人解

太平轮沉没了,至今已经60多年。沉没之时,报刊上曾经热闹了一阵,“上千旅客遭灭顶”“浙东洋面大惨案”等大标题,触目惊心。可是,正像其他很多灾难一样,热闹了一阵以后,便少有人问津了。它留下的诸多谜团,还等待着有识之士悉心破解。限于篇幅,这里仅仅提出四个问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首先,太平轮海难到底死了多少人按照定额,是508张船票,似乎一清二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小孩子不算船票,拖家带口上船的人很多,上了多少小孩,没见到任何记载。即使是大人,也是一笔糊涂账。有的幸存者回忆说,到1949年1月27日下午4时,太平轮开船前,已满载了近千乘客,其中船员124名,有票的508人。还有300多人没有票,是通过各种途径强行登上了这艘“末班船”的。1949年2月17日,《大公报》报道,太平轮售出的船票是2500张;遇救者徐志浩在《太平轮是怎样失事的》一文中说:“太平轮之所以与建元轮相撞,就是因为太平轮的大副喝醉了酒,把司舵的重任交给了三副,那位好睡的三副竟因一睡而忘却调舵,以致太平轮勇往‘直’前,断送了太平、建元上三千余人之生命!多少父母妻子,多少兄弟姊妹,就在这一夜之间成了永别。”另外,太平轮海难还导致了建元轮的沉没。建元轮上有船员74人,也搭乘了一些乘客,《大公报》曾披露,建元轮上的乘客有2000多人,似乎有些夸大其词,但肯定有,至于到底有多少,却没有人说得清楚。若是将两船人数加在一起,这次大海难中仅仅有30多人侥幸生还,那么,无论是丧生人数,还是丧生比例,都将是触目惊心的。

其次,太平轮真是一艘“黄金船”吗从1948年12月起,国民党就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秘密行动,动用多艘轮船,将故宫国宝、中央银行黄金等贵重物品分期分批地运往台湾。《李宗仁回忆录》记载,陈诚接任台湾省主席之后,当时国民党监察院的秘密报告显示,单单黄金部分,就有390万盎司被送到台湾,价值高达5亿美元。这些黄金,都被偷偷储藏在台湾北部山区的金库里。

太平轮沉没不久,船上藏有12吨黄金的议论,不胫而走,而坐实并广泛传播这一说法的,要数大小媒体。1949年2月3日,《大公报》报道,太平轮上最大货物失主是中央银行,除了该行全部卷宗外,还有银元200多箱,每箱5000元,有100多万元;2月17日,该报再度指出,船上前舱装有400吨钢条及银元、金条,导致船身失去平衡。但是,也有人对此说不。曾担任国民党军财务军需署长的吴嵩庆,当年就是负责黄金迁台的重要当事人之一,他的儿子吴兴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沉在太平轮的,估计只有银元、银砖,而没有黄金。”而《太平轮一九四九》的作者张典婉的看法是:“中央银行的黄金并不是用太平轮来运的,但船上的确有很多私人的黄金。”

第三,常子春为何一夜白了头常子春是明朝“开平王”常遇春的后代。常子春为琉璃厂“八大王”之一,人称“常三爷”。他在北京开了一家永宝斋,据说是当时北京城最大、营业额最高的玉器厂。1943年,他与马受百、马鹏年、马心田等人合资建立“上海兴业钻石翡翠股份有限公司”,他自己还在霞飞路468弄E302号,与人合伙开了一家永宝斋珠钻店,富可敌国。1947年,他奉中国回教协会之命,到台湾开拓回教教务,在台北创建了台湾第一座清真寺。在台湾扎稳脚跟后,他请三弟带着自己妻小及永宝斋上好的古董、玉器,乘太平轮到台湾。当时,常家登上太平轮的多达11个人,有他的太太,7个子女,他的三弟,还有手艺最好的徒弟,他们至少带了二三十个大箱子,里面全是上好的玉料和古董,每个箱子都很沉,需要8个人才能抬起。1月28日清晨,常子春早早地到了基隆码头接船,等来的却是太平轮沉没的噩耗!一夜之间,亿万家产付之东流,只有四十多岁的常子春人财两空,身心俱焚,竟然一夜白头。沉入大海的宝物,价值连城,到底有多少是什么无人知晓。其他乘客随身所带的宝物,包括怀素的草书等古玩,更是不计其数。

最后一个问题,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太平轮是撞沉还是炸沉的

通常的看法是,太平轮因为超载、船员渎职,与建元轮发生撞船,所以快速沉没了。《诉讼书》明确指出:“该公司于太平轮超过载重之后,复揽运钢铁六百吨以致船头破裂,船身即倾覆,而无法挽救。”“此次航行抄走小路提高速率,不挂信号灯,不拉放汽笛,驾驶室内无人照管等行为,均属不法已极。”

一位名叫卢超的罹难者家属告诉法官,27日上午,他送侄子卢兆雄上了太平轮,去台湾念书,但中午时分,他就接到侄子的电话,说太平轮还没开,肚子饿得吃不消,让他赶紧送吃的过去。等他拎着一包点心、水果赶到码头,才知道开船时间已改成下午2点。“只见船上甲板已与码头齐平,以前我上船时须由梯子上船,而此次竟举足即可踏上。”太平轮是一艘中型船只,核载吨数是2050.775吨,但当日起航时,实际载重已达2700多吨。其中包括运往台北的南北杂货,包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重要文件1300多箱(中央银行卷宗18箱),钢材600吨(也有400吨之说),《东南日报》整套印刷器材和白报纸、参考资料,国民党党史资料,甚至还有两地商家的大量账本。《大公报》报道说:“载重逾额的太平轮原定26日启程,因装载钢条600吨,延到27日下午4时多才开。当这批钢条装了150吨时,船长即声明已足额,但因公司当局已收了600吨的运费,故只得照装。既误船期,又逾载重额。”

同类推荐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非常值得一读。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倒着写的故事

    倒着写的故事

    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倒着写的故事》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涉及面广,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 三地书

    三地书

    由于过去有较长时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贫困和想象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我喜欢写瓷实而又有质感的诗,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里的瓷实,即有生活,有感悟,有真情实感;质感,即有形象,有诗感,有艺术境界。
  • 风铃

    风铃

    中国小小说30年心血结晶,23位名家殿堂级作品,精短文学的至高水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文丛。由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编著的《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之一。《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收录了拔去心里的草,爱在天上飞着,风铃,黑蝴蝶,吹笛到天明,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过去,结婚,老鼠带来的爱情,快乐情人节,开始就是结束,忽然,警察与小姐,向往阳台,模特与车,角色,小品,对面……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主要着重点是研究和分析装饰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全面而深入的透析经营管理中的奥秘,并以独特的角度来阐述生意场的经验理论,促进读者有效的整合装饰装修思维,挑战行业竞争,实现自我价值。
  • 重生之修炼者

    重生之修炼者

    生前他是古老家族的传人,手握一方势力,执掌生杀大权。重生后拥有五大龙主法力,执手遮天。都市异能称霸,美女艳遇无穷。天才枭雄般的性格,冷静沉着的心思,强大无匹的实力注定他成为绝世强者!且看世界在他脚下如何被一步步的踏平...
  •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中国首位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阎连科作品之长篇小说,阎连科最至情至性的作品。书稿真实地描绘了“瑶沟村人”的生存环境、生命意识和生存状态,写出了以“阎连科”为代表的几代人,身处困境中的痛苦与挣扎,并寄予了深切的哲学思考和忧患意识。“阎连科”从稚嫩到所谓“成熟”的成长过程,就仿佛是一场情感的炼狱,它体现出的是几代中国人不断升起又不断破灭的永不停止的梦,这梦可悲可笑,又可敬可泣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给我一段宁静路

    给我一段宁静路

    苏静尧是苏家人,就算每天厮混还是能开着限量版的跑车,泡着热辣的美女,过着清闲的日子。宁月是国内某所重点大学的大二学生,性格文静,并不引……
  • 不可不读的最奇妙的幻想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奇妙的幻想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本书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那雪

    那雪

    那雪月明风清、男孩杜赛唇红齿白、朗如皓月,那雪却与那个有名气有人脉,历经沧桑,为人处世游刃有余的中年男人孟世代云里雾里就同处一室了。等那雪终于离开孟世代而倒在了杜赛的怀里,突然一天杜赛却莫名其妙地不辞而别,黄鹤一去不复返。那雪从一个小村庄到京城读书,一直读完研究生,身份改变了却不能左右生活。梦里怀乡醒来一切如故……
  •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小米因为死去男友的心脏移植给了另外一个男孩而转学来到了他所在的学校,这个男孩——尹堂曜同明晓溪所有小说中的男主角一样,高大英俊,家境优越,帅且酷……小米用尽一切办法去接近尹堂曜,替他写作业、跑1500米……终于,尹堂曜接受了小米并开始同她交往,但有一天,小米突然发现,他死去男友的心脏其实并没有移植到尹堂曜的身上……而尹堂曜也发现了小米接近他的真实目的……
  • 走西口

    走西口

    2009年CCTV 1开年大戏《走西口》同名小说,演绎一代晋商传奇,一部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历程。小说讲述的是民国初年,山西祁县年轻书生田青因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故事。他在历经数劫后终于在包头站住脚,但终因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使他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真正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