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800000026

第26章 【中】太平轮:六十多年未能愈合的伤口(二)(1)

中联公司被迫倒闭

1月30日,《台湾新生报》率先发布了太平轮失事的消息。

1月31日,《台湾新生报》对太平轮遇难家属善后会头天下午的活动进行了报道,并发布了“中联公司传将宣告破产”的信息。

2月1日,上海《申报》、《大公报》等对太平轮大海难进行了报道。《申报》披露:“建元轮为益祥公司所属,74名船员仅2人获救。”并刊登了获救者名单。《大公报》称:“被难旅客家属交涉办理善后,中联公司曾被捣毁。”并透露,建元轮“自基隆来沪,装载煤炭、木头及2000多人,为中新纱厂总经理荣鸿元所有”。

2月2日,《大公报》第四版刊登了太平轮失事的详细报道,刊登了遇难者名单,并在社评《海上又出惨剧》中,就事故原因提出三点推断:“1.驾驶人能力;2.太平轮逾龄、救生设备不全;3.轮船超重。”

2月4日,《大公报》再次对太平轮失事原因提出批评:胜利后,轮船大量增加,船员素质低,仅持准考证就可驾船;船公司不注重救生设备,(中联公司所属的)华联轮十个救生艇九个漏水。

2月5日,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广州。

2月7日出版的《台湾新生报》总结了三个原因:首先是太平轮抄小路,走错了航线;然后是太平轮装载了600吨钢材严重超载;最后是两船相撞时船员正在喝酒。

2月10日出版的《轮机月刊》还发表评论,毫不客气地指出:“太平轮连桅杆上的信号灯也未燃点,以至成直角(与建元轮)互撞。一句话,真是太疏忽了。轮船航行时,驾驶台上应有指挥人员(指太平轮),如果他们还在执行职务,无论如何,总不致迎面来了一艘灯火通明的船都看不到。”

2月12日,《中华日报》报道,中联公司对太平轮遇难家属善后会提出的6条要求,答复了3条:登报道歉;家属每人1000万元(金圆券),以利工作;交出账簿。

针对社会上的各种议论和质疑,国民政府也不能无动于衷,交通部责成上海市航政局派出专家,进行了一番调查,得出了三条结论:一是失事原因为碰撞所致;二是责任问题因双方驾驶员均死于海难,一时无法就技术上进行查究;三是善后事宜由太平轮船东——中联公司统一办理。

中联公司是由周曹裔、龚圣治、蔡天铎、马世燧、周庆云等5位宁波籍股东合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1944年3月23日在浙江龙泉县注册成立,1946年5月1日迁址上海四川中路549号。总经理是周曹裔,原来是个茶叶商人,曾担任过杭州巴士的董事长。刚开始,中联公司有两艘商船往返于上海、基隆之间,一艘是澳洲制造的华联轮,另一艘是加拿大制造的安联轮。1948年,这条航线客流大增,中联公司看准商机,经过谈判,以每月7000美元的代价,从太平船坞公司又租赁了太平轮,并于同年7月15日,投入航运。除了9月间,曾北航葫芦岛,一度为辽沈战场上的国军输送补给和撤运伤兵外,其余时间,全部奔波于基沪之间,沉没之前,已开行了34个班次。

太平轮曾在华泰产物保险公司和鸿福产物保险公司投保。沉船事件发生后,这两家保险公司负责人自感到赔偿不起,索性一走了之,逃离上海。因为中联投保的公司恶意潜逃,中联公司必须全部负起赔偿金额。而中联公司的其他股东也是见势不妙,逃之夭夭。公司旗下的华联轮和安联轮,也被政府扣押在高雄港,无法出售、变现。中联公司被迫倒闭。这一下,可苦了大股东、总经理周曹裔。一天晚上,300多支火把包围了周家,愤怒的遗属争先恐后冲进楼房,将屋子内的所有家具统统砸碎,还把公司的大门、办公设备、玻璃窗全部砸毁,以解心中不平之气。好在周家的人提前听到风声,躲了出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公司员工也是火上浇油。员工代表周淑孝、杨元臣、孙凯之、施炳南、陈明等,联名向上海市参议会吁请:“在难属悲愤之下虽被毁物殴人受尽折磨,但均副以同情,一本忍辱负重从未有所怨言。嗣后难属百端需索,公司当局委曲求全,有求必应,致将员工薪金一再欠发……如此,公司业务停顿,收入既无,则员工眷口近万之生计将何以维持……”

可是,当时解放军百万雄师即将南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南京、上海等地的国民党部队,军无斗志,各级官员都在考虑着自己的退路,谁还有心思去管什么太平轮大海难的善后事宜市参议会无计可施,只能久拖不决……

5月12日,上海战役拉开帷幕。汤恩伯集团负责守卫上海,8个军24个师20余万人,分别在上海外围和市区设立据点和阵地。一番激战之后,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第十两个兵团犹如猛虎下山,一鼓作气,将汤恩伯集团赶到了苏州河以北地区。23日夜里,解放大军发起总攻。各攻击部队采取快速勇猛的动作,多路直插市区和宝山、吴淞。为减轻对市区建筑物的破坏,尽量不使用重武器。至27日,完全攻占上海。汤恩伯集团被歼灭15万多人,只有约5万人经吴淞口登舰逃往舟山等地。

改朝换代以后,政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太平轮上的罹难者和幸存者,都作为溃逃者,再也不敢有人站出来主张合法权益,太平轮惨案审理不了了之,所有证词、文件,一大半保存在上海档案馆,成为经年往事,渐渐被世人遗忘。

叶伦明劫后余生,回到了上海鸭绿江路老家,与老父亲相依为命。他对乘船远行产生了恐惧之感,就写信到台北,向妻子倾诉思念之情,可是,所有信件都被原封退回。再后来,两岸呈敌对状态,他与妻子失去了联系,皮毛生意做不成了,好在他手巧,又肯吃苦,就靠缝被单、蚊帐、衣服等小买卖,勉强糊口。虽然生活很清贫,但因为身处社会最底层,意外地躲避了历次政治运动。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台湾女子旧事重提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2009年10月,台湾出版的《太平轮1949》一书,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那次大海难的记忆。

时隔60年,张典婉为什么要打捞这一陈年旧事呢

细究起来,张典婉与太平轮,既有关系,又好像关系并不是很大。

说到有关系,只是因为,在沉船一个月之前,她的继母司马秀媛就是挤上太平轮,一路颠簸来到台湾的。

司马秀媛,是一位上海富裕糖商的女儿。据说是宋朝大文人司马光的后代。1948年12月,由于战局朝着不利于国民党的方向迅速演变,她也不得不加入到逃亡台湾的行列,拎了一个随身箱、抱着两条狗上了船。箱子里装的是一些细软:几件上好的丝绒旗袍,父亲留下的怀表,母亲赠送的几件首饰,一些绣花的桌巾,几只精致的咖啡杯,一打结婚时打造的银器……

来到台湾以后,司马秀媛入乡随俗,跟着丈夫来到偏僻的苗栗客家庄,褪去上海大小姐的光环,在荒芜的果园里从头学起:种树、剪枝、施肥、锄草、摘果实……她还主动地把身份证户籍栏改成了“台湾苗栗”,成了一位台湾地道的客家妇女、乡间农妇。

但是,有些东西可以改变,而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说,上海小姐的生活方式:她喜欢穿旗袍,坚持自己做吐司、泡红茶;煮咖啡时,没有现成的过滤纸,她就用白纱布代替。她把那两条宠物狗称作“太平狗”,整天形影不离;她还坚持与上海中西女校的校友们组织聚会活动,一帮老太太穿着旗袍,用轻柔的声音唱着《夜上海》……

太平轮挂在她的口中,成了她的口头禅。

在乡下简陋的厨房里,每当司马秀媛摆好刀叉,总会喃喃自语“这是坐太平轮带过来的哟”,并把渡海的经过重复一遍,末尾,总是以侥幸的口吻补充一句:“太平轮沉没了。还好,我没坐那班船,我才能坐在这里!”

小时候,张典婉总是对继母的唠叨不理解,私下里嘀咕“不知道她为什么老是讲这个”。成人以后,2000年10月,张典婉在整理她的遗物时,才猛然醒悟。

在一个上锁的书柜里,她翻出继母用布袋包着的三根金条、一张上海身份证、一份上海地契、一个老式的“一二○”照相机,还有一本记事本:记满了刚到台湾的通讯录,娟秀的字体细心记下身在上海的每位朋友的联络方式,而这些电话号码都是1949年之前的,永远也拨不通了……

是啊,“从上海到台湾,终老于客家村落,母亲在人生的下半场丝毫没有忘情上海旧事,但她却最终都没有再回去看上海一眼,从登上太平轮的那一刻起,母亲就永别了上海。”张典婉跪在继母遗像前号啕大哭,“所有的感觉瞬间都涌上来,我决定要写家族史,写客家父亲和上海母亲的故事,故事里有一艘太平轮。”

从此,张典婉的命运开始与太平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张典婉毕业于台北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今世新大学),曾是《台湾日报》的记者和台湾广播文学频道主持人。职业的敏感,使她意识到太平轮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不应该被集体遗忘。于是,她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之旅。由于时间不饶人,五十多年过去了,绝大多数幸存者、知情者已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而硕果仅存的几个人,又云散四方,难觅踪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张典婉从当时的《中央日报》、《新生报》刊载大量的寻人启事着手,遍访幸存者和遗属,陆续完成了对大约一百多人的采访,这些人,有的是生还者,有的是见证人,更多的则是罹难者的后代。在此基础上,她与团队一起,摄制、完成了两集电视纪录片《寻找太平轮》,在凤凰卫视播出后,引发了观众的浓厚兴趣,并获得了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两岸新闻报道奖。

随后,她又补充、完善,创作了《太平轮一九四九》,并于2009年10月在台湾出版;2011年6月,又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中文简体增订版,受到大陆读者的好评。长城网读书频道评论道:“当年泰坦尼克号由于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演绎得举世皆知,而太平轮和它引发的生离死别却渐渐被人遗忘。时隔60年,台湾资深媒体人张典婉,通过多年采访太平轮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结合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照片,写成了这部《太平轮一九四九》,向我们讲述了太平轮的生离死别,再现了父辈集体流亡的辛酸往事。本书填补了历史来不及陈述的一段空白。期望炎黄子孙记取历史教训,抛弃对抗与猜忌,朝着和解共生迈进。”

而岳麓书社编辑向敬之则认为:“她要用镜头、用文字、用散失在沿海各地档案馆的卷宗、证词、诉讼书、报道及回忆文章,打捞那艘60多年前的失事沉船,打捞渐渐遗失在人们记忆里的中国故事,让时代重新审视那一段苦痛的历史、那一千多个无辜的生命,以及那价值无法估量的风云见证。也许她无意于去评说历史的谁是谁非,也不去谴责执事者的玩忽职守,更不会嘲笑那群为了逃命而不怕冒险的死难者,而是让我们惊醒,两岸同根同脉同血缘,缘何在团圆路上,总是那般的艰难、那般的痛苦、那般的茫然和无助。”

老伤口还在流血

李浩民是谁恐怕就是研究民国史的专家,也未必说得清楚。但是,提到他的儿子李昌钰,即使是一般的读者都知道。

李浩民是个大商人,据说,在老家江苏如皋,一半的田产都是他的;而且,他还做石油等生意,用腰缠万贯来形容他的财富,似乎小看了他。在自传中,李昌钰描述说,家中常有食客上百人进进出出。太平轮失事后,母亲李王岸佛曾专门雇了一架飞机,前往出事水域上空反复搜寻,但“仅见黑色燃油漂浮水面,其他毫无漂流物或遇难乘客踪迹可寻”。

李浩民遇难,犹如大厦断了顶梁柱,声名显赫的如皋李氏随即坍塌,食客们“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李王岸佛身旁仅留下了12个孩子,4个刚成年,8个还未成年,李昌钰最小。为了张罗儿女的学费、生活费,年过半百的李王氏被迫放下身段,脱掉凌罗绸缎,换上粗布衣服,到处奔波,从太阳露头到星星满天,独自抚养儿女。在李昌钰的记忆中,为了省钱,全家兄弟姐妹都是在一张圆桌子上做功课,时间一到,一起关灯,绝不浪费一度电。从记事起,李昌钰很久都没有穿过新鞋子,后来,母亲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双新鞋,小昌钰珍惜得不得了。为了保护它,上学时,他几乎是一路提着鞋子走路,到了校门口,才把鞋子穿在脚上,走进教室。高考时,他的学习好,本来考上了海洋大学,却发现中央警官学校在招生,学费全免,每个月还发津贴,而且毕业后工作有保障。为了减轻母亲的辛劳,他临时改变了主意,又报考了中央警官学校,成为该校第一批对外招生的24名学员之一。回首往事,李昌钰的内心依然充满了遗憾:“如果不是‘太平轮事件’,父亲过世,我后来就不会去念警校,也不会走上刑事鉴识这条路,也许就与父亲一样,选择当一名商人吧!”否则,他极有可能根据爱好,成为一名银行家或经济学者。

澳门文化艺术协会会长黄似兰,已是古稀之年,但1947年底,母亲陆淑影送她上船赴台之前,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她还记得真真切切:“囡囡,冷噢!绒线裤子弗好脱!”那一年,她才7岁。

刚到台湾,黄似兰与阿姨、姨丈住在信义路一带,念东门国小,开心地等着母亲陆淑影从上海来团聚;她记忆中的母亲,曾经是青年军一员,当年的她年轻漂亮,精明能干,是东南贸易公司负责人,也是上海市议员,全家住在上海富人社区马当路。即使很忙,女儿睡觉前,她一定会弹着钢琴陪伴她入眠。黄似兰记得,身上的毛衣都是母亲亲手织的。白天她常打扮成小公主,美丽的蓬蓬裙、卷卷的长发、甜美的笑容里,都是母亲的爱心!在母亲工作的地方,大家都抢着抱她、哄她,买糖给她吃。

太平轮出事的那天,姨丈到基隆等船;下午回来后,期待中的母亲并没有出现,姨丈只说:“你妈妈的船,被风浪漂到菲律宾了。”她没说话,空气似乎结了冰霜。不久,她被带到一间庙里,去寻找母亲与继父的牌位。“好多层牌位,我们一层一层地找。”

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失去母亲的庇护,似乎是一夜之间,黄似兰就由小公主变成了台北灰姑娘:洗尿片、做家事、睡走廊、挨巴掌、罚下跪……

“大人们考虑到我父母留在上海的遗产,由于我才有继承权,大人们哄着骗着把我从台北弄回了大陆。我回去遗产没拿到,人又出不来……我被人歧视,被人遗忘,被人轻薄,被人打骂,被人把头按在地上磕碰,被人忽然地从梦中掀起被子打翻在地上拳脚相向。”有一幕情景,黄似兰刻骨铭心,终生难以忘怀:有一次,全家正在吃饭,姨丈毫无来由,上来就是一巴掌,打得她把口中的饭喷了一地。“把饭吞回去!”姨丈恶狠狠地命令道。小似兰满眼热泪,望着地上的饭粒,连哭都不敢哭出声来。

不久,亲戚们为了争夺黄似兰母亲的遗产,决定将她接回大陆。而后,财产被别人霸占。舅舅在广东山区的火车站,谋得一个站务员工作,月薪29元人民币,就带着她与外公外婆一起迁居上任。舅舅在山区的小火车站卖票、看铁路信号灯,她则负责到江边挑水煮饭,到小山冈捡柴火……

同类推荐
  • 看见

    看见

    本书精选了阿来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经历和读写心得。其中,有对熟悉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新观察,有对在病床上经历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对文学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他讲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奇;读阿来的随笔,则像走进他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追随先哲大师的足迹 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比尔·盖茨、大江健三郎、俞敏洪、林语堂等商界奇才、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 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热门推荐
  • 少女与老人最后的拍拖

    少女与老人最后的拍拖

    少女对老人的爱在老人的家庭里激起了一连串的变故,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类性心理的复杂。毋庸赘言,带着这种不悔的依恋,婚外情既酿下苦酒,而翁行天对少女桑乐的爱其实质乃是对生命的依恋,又给家庭与社会埋下了不安定的因素。小说的另一条故事线索曲折跌宕,悬念丛生。它叙述的是桑乐的精神创伤及桑乐对童年时父亲死因的追探。,小说讲述了一个老人与少女的畸恋故事。所以他吸引了青春少女桑乐。已近垂暮之年的翁行天一生中曾邂逅了很多女性。青春少女桑乐复杂的童年和复杂的家事,使他的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他成为生命意义上的出类拔萃者。正是这些女性。他演出了生命最后的浪漫
  • 狼性三少:99日索情女王

    狼性三少:99日索情女王

    “女人,我要你的身和心皆臣服于我。”男人高高在上地宣布,狼性的目光准确无误地捕捉今夜的晚餐。“你会为你狂妄的话付出代价。”“我们有一辈子可以耗,你一定会爱上我,愿你好好享受爱上我之前的时光。”饿狼拍拍猎物的脸颊,目光灼灼,邪气地翘起红唇。这是一个狼与美女的故事,上演着最原始的追逐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史上最牛公务员面试攻略

    史上最牛公务员面试攻略

    他们从自身的备考、考试和之后组织公考面试的经历出发,梳理出考生最需要的心得、经验、方法和答题思路,非常擅长公务员考试,整理出备考最实用的复习笔记,这是一本教大家如何考公务员的书。作者是两名80后的省直机关公务员,让广大考生在轻松阅读中快速掌握公考的高分秘诀。每次笔试面试均是第一名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碧海洗心录

    碧海洗心录

    天下大事久合分,混沌洪流祸乱生。仙魔妖邪人劫起,佛道儒侠丐入尘。奸佞巧伪祸社稷,世道污秽丧人伦。天地不仁万般苦,刍狗流离困踬行。明王普渡始沦翳,无生弥勒妄施语。黑莲白荷末舛逆,宄源孽藩涂碳糜。虎狼当道何足惧,秉承正义执身忱。纵跃不顾徇家急,粉身不浑赤子心。碧波荡漾明月升,洞天福地洗心灵。雪梅疏影伴吹笛,佳人添香仙鹤鸣。
  • 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本书编著者结合自己对职场人生的深切感悟,从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中提炼出数百个经典实例,在着重关注历代官场上那些“不倒翁”们的精彩表演的同时,也适当选取部分鲜为人知、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史实。书中对历代官吏如何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舞台;如何集中众人智能成就大事;如何对待上司、同僚与下属;如何保持居官不败,全身而退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深刻的评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创业前三年(大全集)

    创业前三年(大全集)

    今天是个人创业的时代,但新手创业显得举步维艰。别人创业能够获得成功,到底凭的是什么?答案是:他们走好了创业中最艰难的前几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业前三年大全集》(超值金版)有详尽的分析和经典的案例,能帮你如何排除创业中的各种困难,教你如何轻松创业做老板。
  • 嫡妻风华:纨绔世子倾城妃

    嫡妻风华:纨绔世子倾城妃

    洞房花烛夜,新房之内,弃夫子时她傲然而立,“这便是你的欲擒故纵之计?京城第一美女,但却气势十足,竟如此轻浮放荡,立个牌位摆案头,恬不知耻。日后早晚三炷香供奉。”她淡然瞥目,喜堂之上,风华天成:“世子爷未免太高看自己,“拿下去宰了,对你,声势温软,还不至于用上三十六计。大婚当日,他弃她如敝屣,他以公鸡拜堂,意在羞辱。”,【已完结】养夫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