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的悲哀
1946年1月5日,无力回天的国民政府正式公告了外蒙独立。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领衔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在这个宣言上,中国因美国支持,和美国、英国和苏联并列签署,四国第一次联合发表宣言,这就是中国开始被视为国际“四强”之一的来历。在世界反***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国以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抗战胜利后,中国被推举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成为《联合国宪章》第一签字国。中国不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国际地位也空前提高。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以一个胜利者、世界四强之一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但是,回首抗战胜利前后的种种艰难,中国这个胜利者的遭遇又不禁让人感到阵阵唏嘘。
中国成为“四强”之一,得力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鼎力支持。对于罗斯福将同盟体系中的中国视为世界四强之一,英国首相邱吉尔轻蔑地将这一安排称为“绝对的滑稽剧”,斯大林也是不屑一顾,借口对日没有宣战,拒绝和蒋介石同时出席会议,以至于四国首脑会晤不得不分解为中美英三国的开罗会议和英美苏三国的德黑兰会议。在讨论建立联合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就如何公布会议结果,中国又一次领略到国力弱小的悲哀。会议草案由四国参与拟定,但苏联起草的公报草案只提到英美苏三国政府达成协议,故意不将中国与三国相提并论,排除在大国之外。英国起草的草案虽然提到四国,将中国包括在内,但在会议最后关头,英国又趋向和苏联达成妥协。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代表顾维钧表示中国不能让步,苏联也坚持不作妥协,双方僵持不下。最后,顾维钧在无奈之下,只得建议在公报中完全删除相关段落,避免涉及三国或四国的问题,各方这才达成妥协。中国的面子虽然保全了,但是留给中国人的思索却是深长的。正如当时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所言,中国是“居大国地位,内心有小国忧虑”。
如果说国家地位之争只是面子上的损害的话,主权和领土的损失对国家的损害则是伤筋动骨,其中的一些损失将永远无法挽回。历史上,从来是战胜国主宰战败国的主权和领土,中国在近现代史上作为战败国割地赔款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战胜国即使宽宏大量不要求战败国割地赔款,它的主权和领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全。可是,国家主权和尊严不被尊重,财产被强行拆运,领土得不到保障,这一切都落到了作为战后“四大国”之一的胜利者的中国身上。
1945年2月4日至1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3国首脑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战后德国及欧洲问题。会议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进行了私人会谈,罗斯福希望苏联能出兵与日本作战,加速日本败亡,减少美军伤亡。斯大林对此并不拒绝,但他却开列了众多条件,其中包括一系列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条件:外蒙独立,恢复1904年日俄战争前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各项权益等,并要求规定中国国民政府必须与苏联签订一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便知照并正式得到蒋介石的认可。由于斯大林提出的这些条件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罗斯福觉得有些为难。然而,斯大林态度坚决,不容置辩,强调:“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解决,苏联绝不出兵。”罗斯福考虑到如果不答应这些条件,苏联不对日作战,单纯靠美国对付日本,将要损失100万美国士兵。他权衡再三,最终还是答应了斯大林的要求。这样,美苏两国就背着中国为中国人民“做了主”。
苏联认为中国东北的所有日占时期的工业设施都是其战利品,由苏军当局派兵把守,严禁外人进入。他们把工厂里的机器和重型设备拆卸下来,装进箱里,然后运往苏联。被拆卸后的工矿企业一片惨景。苏联拆运机器设备总价值的损失程度以恢复原状估计,损失高达12.36亿美元。加上未计算在内的日本陆军企业,总计不下于2亿美元(币值以战前为准)。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此时,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在日本广岛爆炸,日本除了投降已经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