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
1987年5月1日,娃哈哈前身——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于杭州市清泰街160号悄然成立,多年后的中国产业巨子就此起步。当时,经销部仅三名员工,创始人宗庆后及两名退休教师,14万元流动资金,没有任何固定资产。
校办企业经销部主要向杭州上城区各小学供货,批发销售文具纸张、饮料等日常商品。不久,企业开始经销当年火爆的保健食品“中国花粉口服液”,后来引进一条简单的“灌装”生产线,为“中国花粉”配套加工,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1988年,鉴于“中国花粉口服液”可能存在激素,本着为顾客负责的态度,宗庆后停止经销该产品;同时,鉴于保健食品产业存在的巨大市场机会,宗庆后果断从普通的小经销商战略转型为保健食品生产商。
年中,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成立,“娃哈哈”品牌正式诞生。8月,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上市。凭借精确的市场定位、超前意识的广告轰炸,“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儿童营养液三年之内红遍中国,娃哈哈淘了第一桶金。
1990年,仅一个产品,娃哈哈销售额近亿元,利税近3000万元,在当年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排名85位。创业才三年的娃哈哈“意外”的成为浙江省的利税大户、蓝筹企业,此后娃哈哈一直都是各类排名的常客。
小鱼吃大鱼
1991年,仅100余人的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在杭州市政府的牵头下,小鱼吃大鱼,以8000多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2000多人(包括700多退休职工)资不抵债、经营陷入严重困境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既解决了当时供不应求的娃哈哈口服液生产场地、熟练工人等问题,同时承揽了罐头厂的近7000万元的债务,解决了20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一举多赢。
年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在娃哈哈营养口服液持续畅销的同时,宗庆后敏锐的感觉到保健食品生命周期的短暂性,难以持续发展,再次果断战略转型为食品饮料生产制造商。
年末,娃哈哈果奶(儿童乳饮料)上市,“妈妈我要喝,娃哈哈果奶”,产品很快畅销大江南北。随后,宗庆后根据原杭州罐头厂的研发、生产资源推出的八宝粥,银耳燕窝等罐头食品及与外商合资生产娃哈哈平安感冒液,前者销量也不错,目前仍居国内市场第一位;后者尚艰难维持,但银耳燕窝等罐头食品几年后淘汰。
销地产布局
1994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建设,娃哈哈在重庆市涪陵以“移民经费与移民任务总承包”的改革思路,与当地政府各出资4000万元,兼并当地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有限公司,这是娃哈哈在外省成立的首家子公司。娃哈哈以成熟的产品、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市场,辅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使涪陵公司一举打开了局面,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娃哈哈系列产品在西南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娃哈哈涪陵公司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
尝到“销地产”甜头的娃哈哈,自此开始了全国“销地产”生产力布局,至2007年,有10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39家与达能合资的公司)。
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娃哈哈的许多生产型子公司设在如湖北宜昌、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等落后、贫困地区,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娃哈哈的对口支援、对口扶贫工作以及产地销布局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和赞赏,江泽民、李鹏、吴邦国、温家宝、邹家华等领导同志先后莅临视察。
战略合作
1995年,急于扩大规模的娃哈哈,一年之内推出红豆沙、绿豆沙、儿童健康饮料、清凉露、果冻、膨化食品、关帝酒、榨菜、康有利等十余品类产品,但几乎全线失败(后来,宗庆后不得不承认这是重大决策失误),不过依靠强势产品果奶、八宝粥的发展,当年销量达8.8亿元,仍取得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利税超亿元。
1996年3月,基于当时的合资潮流、基于利用外资发展自己的思路,娃哈哈集团的下属5个企业与法国达能合作,在坚持合资不合品牌,由中方全权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娃哈哈一次性引进外资4500万美金。公司先后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引进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民族品牌,娃哈哈再次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但是,因为对合资企业股权比例、商标的不重视,以及资本运作的不熟悉,娃哈哈“利用外资”却成了“引狼入室”,留下巨大发展隐患。
1996年初(合资公司成立以前),娃哈哈痛下决心进军成人饮料业——娃哈哈纯净水高调上市,凭借价格、广告优势,当年即拿下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次年娃哈哈AD钙奶强势推出,娃哈哈集团年营业额连破10亿元、20亿元大关。
挑战两乐
1998年,娃哈哈经过十多年的历炼,感到自己羽翼已丰,已具备了与世界大品牌进行竞争的条件。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制,娃哈哈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在饮料界主动扛起了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在一片“非常可笑,非死不可”的置疑声中(包括合资企业股东达能引经据典强烈反对)非常可乐系列隆重上市。非常可乐上市当年销售额过亿元,三年后超15亿元,在碳酸饮料领域,坐三望二的位置不可动摇。
当年末,娃哈哈集团营业规模、利润开始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企业声誉日盛,此后十多年一直雄踞中国饮料业霸主地位。
还民营之魂
1999年末,基于国退民进战略方针,已经挂了多年“红帽子”的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改制,还民营之魂。
其中杭州市上城区国资局占51%(两年后,国资局将5%的股权转让给娃哈哈集团公司职工持股会,还占46%;若不是2007年的达能事件,剩下的46%,也将可能转让给管理层和员工);宗庆后获得1.5股亿股本(其获取股本的资本金以个人信用向银行借贷而来),股权比例为29.4%;除宗外的38名高管共持股权2.3%;职工按岗位级别获得持股配额,1885名正式职工共持股8923万元,占总股本的17.3%。
全方位饮料公司
2001年,娃哈哈茶饮料、果汁饮料系列顺势推出,加上前几年的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自此娃哈哈定位于““全方位饮料公司”战略初见雏形(“全方位”指全人群、全产品、全区域、全面推广,不断巩固并提升中国饮料业王者地位,这有且只有娃哈哈才可能提出)。
多元化元年
2002年,在坚持饮料主业的同时,娃哈哈进军童装产业,被称为娃哈哈多元化元年;初始宗庆后雄心万丈,但低估了跨行业经营运作的艰难性,当年娃哈哈童装目标销售额10亿元,可如今仅在1亿元上下徘徊多年,进退维谷,处境尴尬。2010年高调推出爱迪生婴幼儿配方奶粉,2012年跨界进入零售业,首家娃欧精品商场开业,但开局不利,前景堪忧。
三次创业目标
2003年,娃哈哈集团营业额过100亿元,企业随即提出营业规模3-5年过200亿元(2007年娃哈哈营业规模超200亿元,即在第4年达到目标),5-10年达1000亿元的“三次创业”宏伟目标。
进攻大城市
2005年开始,营养快线、爽歪歪,非常咖啡可乐等城市型产品相继强势上市,娃哈哈集团吹响了“农村包围城市,攻占大城市,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角。洗脚上田,从“野战”到“正规战”的娃哈哈果然身手不凡,新产品不辱使命,在城市开始站稳脚跟,娃哈哈再次进入发展快车道。
娃哈哈劫难
2007年4月,财经界震惊的娃哈哈达能“离婚”大战爆发,高歌猛进的娃哈哈遭遇达能的强行并购,情理法的权衡,企业控制权的争夺,中西文化的碰撞,娃哈哈惊天浩劫开始……
国内外法律诉讼战,新旧媒体舆论战,各级政府公关战,惊心动魄,环环相扣,好戏连台.......
经过长达两年的“离婚”大战,2009年9月30日,在中法政府的调解下,娃哈哈和达能集团双方达成友好和解方案:达能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离婚”大战几乎以娃哈哈全胜收官。
走向辉煌
劫难之后的娃哈哈,风雨之后现彩虹!宗庆后带领的娃哈哈员工,众志成城,高歌猛进,持续三年,营业额连闯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三大关。
如今的娃哈哈集团,生产销售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婴儿奶粉、童装等十大类150个品种的产品。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全国第一,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位居全国前三甲。
截至2012年,娃哈哈集团营业额、利润、税收各项经济指标连续第14年登上中国饮料行业榜首。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有70多家生产基地、170家子公司,拥有员工近3万名、总资产320亿元。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集团,为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42岁才创业的宗庆后本人则于2010、2012、2013年度三次荣登中国首富之宝座。
正处于巅峰期的宗庆后和娃哈哈,是持续地迭创新高?还是?
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娃哈哈历年获得的各项荣誉●
1)国务院520家国家重点企业;
2)中国企业500强;
3)连续三年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
4)连续三年获“中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
5)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6)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
7)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先进单位;
8)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集体;
9)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10)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11)全国首批“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12)全国工商企业信用评级AAA级信用单位;
13)2001-2005连续五年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
14)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15)国家级实验室认定;
16)“娃哈哈”为中国驰名商标;
17)娃哈哈果汁饮料为中国名牌产品;
18)娃哈哈瓶装纯净水为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
19)2010全球竞争力品牌中国TOP10;
20)中国民营企业杰出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