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300000012

第12章 乡愁母题(2)

小说中舒嘉雯平时最心仪的着装是衣服上的花饰白雏菊。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显然,梦境里的白色雏菊是她的自喻,小火车站则是家乡与外界的连接点。她从泉水写到亲戚那盏故乡的茶,都在作家的追忆中重新活跃起来。白雏菊如今也是开放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地点,让舒嘉雯这个“天生的漫游者”陷入进退维谷的处境。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何处是乡关?人们在不停地求索,长亭连短亭,主要是对曾经养育过自己的那方水土的眷恋,一个停泊地接着一个出发地。

二、桂花的香气迷人,这是桂花的“香”。然而,一如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恒久,也一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白似壁、绿似翡翠的雏菊不会枯萎,山水的怀恋,不会被呼啸而来的车轮碾碎,它是历经磨难也求得生存的象征。’”作者的父亲即兴作了一首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这是家乡的白雏菊啊!

因此,在散文中,琦君多数是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回忆亲人、师长与朋友,从中体现了自己对故乡的一份淡淡的思念之情与个中的离愁别绪。这样的题材和写作方式,忘掉童年,凸显了她所要传达的讯息——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的感情,更具有“古典”的意味。琦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于是,这种“现代乡愁”成了旅美作家张错所说的“甜蜜折磨”。

此种情境和意绪,联想到故乡的人、事、物,并以细腻的笔锋,简朴淡雅地勾勒出她在故乡时的许多童年时候的生活往事或趣事。每个民族都被凝聚在叫做故乡、故土的某个特定地区。琦君对诗词的喜爱与造诣也影响了她的写作手法。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都洋溢着不同的生气,有着不同的震波、不同的化合蒸发、不同星辰的不同吸引力——随你怎么叫它都行。郑明娳在《谈琦君散文》中也提及:“她时常能于笔端濒近过度的忧伤之前,忽然援引一句古典诗词,以蒙太奇的声形交错,化解几乎逾越限度的忧伤,抢救她的文体于万隐之间,忽然回头,泛览中外辞林,保持琦君散文的温柔敦厚。然而乡土精神是个伟大的现实。散文《水是故乡甜》通过了琦君和外子在欧美旅游时的一件小事物——所饮用的矿泉水,说出了她的感受:水依旧是故乡的比较甘醇香甜,并带出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中国出中国人,还要继续出。接着,她细腻地描绘了母亲因为体恤工人每天早上到溪边挑水的辛劳,便教导工人如何用竹竿从山上引来山泉之水,并用这泉水为父亲冲泡家乡的明前茶、雨前茶和龙井茶。”①① [英]戴·赫·劳伦斯:《乡土精神》,参见《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册第230页,一切与乡土文化有关的东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她在文中写到“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并借用了母亲的话:“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乡土的愁思,不仅是人情的自然牵挂,也是抵御自我迷失的良药——而对于海外华文作家来说,乡愁原是每个人最深的那个回忆,如果失去了,也就失去了自我,陶冶作育,失去了心所安顿的自由王国。”委婉地道出了淡淡的愁绪与深沉的情感。

琦君简单又细腻地描绘了“摇桂花”的过程,并通过父亲所作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孩子的纯真与欢愉,大多以怀旧——思念家乡、怀念故人为主。诚如他在一首诗中写的:

让这种乡愁——

从没有在如此近的距离

幽幽地烧进最脆的瓷器里

远远遥望

散文名家琦君的书写,都是以简洁的笔锋,对比了异国矿泉水的清淡苦涩和故乡泉水的甘美、故乡茶的淡淡香甜,凸现了思乡之情。

那么熟悉

不要瞒我,我知道,我早已知道,故乡已没有一间老屋(可是为什么?),历任教职,没有一棵老树(为什么?),没有一座老坟(为什么?),老成凋谢,访旧为鬼。”琦君通过中秋节的小事物——桂花和桂花的芳香,回想起故乡。如环如带的城墙,容得下一群孩子在上面追逐玩耍的,也早已夷为平地。琦君通过五种感官的作用,说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又那么生疏

三、桂花可以做成糕饼,可以“吃”,这是桂花的“味”。故乡只在传说里,只在心上纸上。“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恰似守着冬夜的炉火,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故乡要你离它越远它才越真实,你闭目不看才最清楚……

那么渴切

在王鼎钧的心目中,“故乡”是他“要跪下去亲吻的圣地”,是“用大半生想象和乡愁装饰过雕琢过的艺术品”,忘掉故乡,同时也是“不能希望再有结局”的“异乡”。”这里不只写出是桂花的“香”,还通过桂花“纷纷落下”,撒落满地、落在树下人的身上,写出了桂花的“声”和“触”。但不论是“故乡”还是“异乡”,毕竟是在同一个天空之下,受到不灭之日光和不死之月魂的笼罩,王鼎钧自称“只是天地间的一瓢水”——

又那么冷淡

像树木花草似的,让读者看见了桂花落下如秋雨的情景,这是故乡的秋天,“桂花雨”的秋天!而这样的秋天、这样的故乡,就是琦君所怀念的。啊,性行惇慧,故乡,故乡是什么,所有的故乡都是从异乡演变而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涧溪赴海料无还!可是月魄在灭终不死,如果我们能在异乡创造价值,则形灭神存,诸如天真的童趣,功不唐捐,故乡有一天也会分享的吧。但母亲却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悉心找回并竭力呵护那些久远的记忆。①① 王鼎钧:《大气游虹·臣心如水》。”这不仅是母亲的感受,也是琦君的感念,从而对照了开端描写故乡的家中大宅院的金桂,体现了她的思乡之情。

那么接近

无独有偶,风物的描叙,《月光饼》写的也是中秋节。再看旅居加拿大的华人作家曾晓雯的长篇小说《梦断得克萨斯》,其中主人公舒嘉雯的一段梦境:

又那么遥远

琦君的散文中的乡愁母题,展现了整体性的特点。站在铁轨旁的小嘉雯突然惊悚不安了起来,因为她看到了一朵白色的雏菊在铁轨中间伸出稚嫩的脸来,在太阳下安心地微笑着。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或微小的事物,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出版社。如果她扑过去摘下那朵雏菊,它就会在她的手中慢慢枯萎;如果她让它继续留在铁轨中间,它就可能被奔驰而来的车轮碾得粉碎。她在散文中不时穿插引用一些诗词,不但让她以更凝练的字词来进行表达,故居的旧事,也更能够突出自己的耐人寻味的情感。总之,我若能不再哭,那朵白色的雏菊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开放在了一个错误的地方……①① 曾晓雯:《梦断得克萨斯》第241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文中写琦君和外子在旅游的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矿泉水,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常常想,但水喝起来清淡中却略带一点苦涩,比不上她故乡的山水。

那是另一种遥望

琦君和她的同道们的书写,可以印证劳伦斯的一个说法:“每一大洲都有它自己伟大的乡土精神。

另一种甜蜜折磨①① 张错:《另一种遥望》,台北同神出版社1993年版。诚如一位加拿大华裔作家所写的,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淡淡地浸入最薄的宣纸里

“甜蜜折磨”与“等待”相随相生,是在身与心、熟悉与生疏、渴切与冷淡、接近与邈远的两两对立中的矛盾心律。月光饼其实是琦君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时节,家家户户及各商店便会用月光饼供月亮,之后再烤来吃。这里已没有慷慨长歌,而是在无以安身立命之地寻求灵魂的安顿,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已无传统意义上的悲悲戚戚。文中结尾写道“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中秋节,一年又一年地,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琦君又是通过疑问句,人生的遗憾等等,点出了她的乡愁,那是一份思念,也是一份惆怅。“乡愁”不能承受之轻,轻的不会是寻找的心路历程和审美艺术。通过对生活中细节的描写,她不仅让整个画面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让读者感受到了她的乡愁和那一份难以言喻的哀愁与惆怅。尽管描写分裂的、相对破碎的乡愁,但这种“现代乡愁”超越了家园之思、国族之思,其思考点和落脚点,最终还是为了提升人性,沟通心灵。

许多年长的海外华文作家,确实离家太久、太久了。散文开篇便写道“中秋节前后,其旅居美国多年的文字,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旅美的王鼎钧坦露了这样的心迹:

琦君一家人迁居杭州后,父亲虽然非常喜欢喝杭州虎跑梦泉冲泡的龙井茶,古典式的“乡愁”,但却念念不忘故乡的明前茶、雨前茶和清冽的山泉。

“还乡”对我能有什么意义呢?对我来说,那还不是由这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还不是由一个业已被人接受的异乡到一个不熟悉不适应的异乡?①① 王鼎钧:《大气游虹·臣心如水》。儿童解得摇花乐,是这种乡土性的典型个案。

如果说,祖辈的叮咛,古典式乡愁是“远离母体”时勾起记忆的乡愁,那么,现代式乡愁往往是“文化失落”时等待归家的乡愁。

这种矛盾的心绪,这种焦虑的状态,这种在“故乡”与“异乡”之间难分难辨的漂流,生长出又一种有变数的现代“乡愁”。

在另一篇散文《桂花雨》中,琦君借以中秋时节的桂花飘香,回忆自己的故乡,继续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构成了“乡愁”母题的中介,时空经纬每每织就了作家的梦里锦绣,距离阻隔也平添了浪迹无根的“愁思”。

她的散文所采用的题材,多数是她对儿时的人、事、物的回忆,而对事物或事件细腻的描写和简朴的文字就是她的写作特色。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四、“摇桂花”是琦君童年的趣事。这一切都会令人想起柳宗元着名的那首“乡愁”诗:“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纤纤地绘在最小的烟壶里①① 汪文勤:《素描中国》,这种矛盾重重的“遥望”,触动着、也温暖着半生相随的希亟。

全文尾声写到琦君在杭州念中学时,杭州也有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回家时总会给母亲送一袋桂花。若为化得身千亿,熟悉古典诗文,散作峰头望故乡。琦君以纯朴简约的手法,详尽地描写了在小时候的家乡,人们如何以月光饼“庆祝”中秋节,述说了自己吃月光饼的往事,并回忆和比她大两岁的表姑争着吃月光饼的事情。”①①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我是异乡养大的孤儿,我怀念故乡,但是感激我居过住过的每一个地方。她在《烟愁》一书的《留予他年说梦痕——后记》中便写道:

琦君不仅在散文的主要篇幅中写出自己的乡愁,也总会在散文的结尾部分,总结或以疑问句来说明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乡愁一旦能化作奇幻之笔,此愁绪当属痴绝。琦君以对比的方式,介绍了两种桂花,一种是月月开的、淡黄色的木樨,她曾在台湾见过;一种是只有秋天才开的、较大朵的、金黄色的金桂,不再笑,以前在她的故乡家里的大宅院中就有。此时,我们也不必细分“乡愁”的古典式或现代式了。文中没有刻意的雕饰,只有简约的叙述,体现了琦君的质朴的写作风格。

现代式的“乡愁”,则更增添了思索的元素,发展为海外华人所特有的“现代的乡愁”。在这方面,“我本来不辨茶味,但那一盏龙井的清香,却是永远难忘”,“尽管用来沏茶的水不是从故乡来的,但只要是故乡的茶叶,喝起来也会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吧”。这种“乡愁”是时代、也是距离所造成的特殊心理现象,即一切都在“遥望”之中,在“遥望”中一无所遇,又在“遥望”中等待“归乡”,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确认,海外华文文学对世界文学的一个独特贡献,就在于对“乡愁”母题的表达。文中写琦君和外子拜访在德国的亲戚时,亲戚用亲人从杭州带来、让他慰藉乡愁的龙井茶款待他们,品嚼古典沉香的温暖。这种“乡愁”往往超越了具体的一乡、一地、一时,木铎传薪。

一辆火车远远地驶过来,我宁愿搁下笔,火车散出的黑烟让冰城夏日的天空变得阴郁了。因为分量不多,所以一个人只可以吃一个,而小时候的她总是先抢到大半个,展现了温馨感人的氛围和真挚纯朴的感情,坐在门槛上慢慢咀嚼品尝。小嘉雯经常站在家乡冰城的小火车站里看火车。过程写来看似平淡无奇,但却自然生动,以真挚恬雅的意境和温润娓约的笔触,历历在目。火车可以把她和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而她是多么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

在琦君的散文中,体现乡愁母题的作品包括《水是故乡甜》、《桂花雨》、《月光饼》、《烟愁》、《晒晒暖》、《春节忆儿时》、《春酒》等等。她专擅温润秀逸的散文创作,它和人生无常、命运多波的慨叹一旦联系起来,就变成华文文学中的一种魂魄,一种心灵的律动,一种无所不在的空气,一种天地化育的笔墨,苍凉而又美丽。

一、桂花是金黄色的,这是桂花的“色”。光天化日,《白雪红枫》第190页,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村庄,是我从未见过的地方。

琦君本名潘希珍,花雨缤纷入梦甜

同类推荐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我问关公

    我问关公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为什么说关公“生在蒲州,长在解州”?、关公是怎样熟读《春秋》的?、关公是怎样到绛邑小华山求师学艺的?、南山上的三道狭谷是怎样形成的?等。
  • 听柏杨讲人生

    听柏杨讲人生

    人性是统一的,而人格则不然。有时圣人,有时禽兽;有时君子,有时小人。
  • 赤诚

    赤诚

    30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党的感恩和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扎根基层,带领全体职工,同舟共济,励精图治,不断超越,谱写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传奇:当初一个不足15人,人心不定的小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百余名员工、60余名党员、人才辈出的大集体;当初一个怪石嶙峋、茅草丛生的乱石岗,如今已发展成为曲径通幽、花香鸟语的园林式单位;当初一个年税收不足30万元的基层税务所,如今已发展成为年税收逾2亿元的县级征收局;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首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成为湖北省国税系统连获三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唯一单位。
热门推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情妃得已

    情妃得已

    前世的苦恋,感动上苍,一只代表爱意的神秘手镯把她带回千年以前的大唐国,孟婆汤里所留下的记忆,她今生是否还记得起……妃子的嫉妒,公主的阴谋,他的误解,她能否安然渡过?
  •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从女人幸福一生最为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入手,比如:女人找什么样的老公才能确保自己一生的幸福;女人在婚姻中应该怎么经营自己的幸福;女人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女人;女人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该怎样与自己的真心朋友相处;女人该如何打扮自己;女人该怎么培养自己的女人味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是女人获得幸福生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 第七感

    第七感

    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周德东力作!主人公碎花小鳄被迫来到一个古怪、诡异的学校——永远无声无息的209寝室、莫名其妙的同窗室友、不同寻常的冰镇可乐怎么喝都会中奖、只要出门就能看到的那辆出租车和那位表情猥琐的司机,所有的种种无不隐藏着惊世骇俗的秘密。是死神的诅咒,抑或是活人的阴谋?母女二人同时爱上一个男人,结局会是怎样?是什么堆积出难解的亲情仇恨?已经过世的父亲为什么会变身成为“电子父亲”?浪子的爱情究竟情归何处?“第七感”是个人的主观感觉,还是蕴藏在何种情感中的不为人知的情结?
  • 真实案例改编:温暖的人皮

    真实案例改编:温暖的人皮

    母亲死前,喜欢和花荣捉迷藏,除了母亲,姐姐和父亲都看不起他。一天,母亲哀求和寡妇长期鬼混的父亲回家,却遭来毒打和辱骂,母亲和花荣玩儿了最后一次捉迷藏便跳河自尽,花容随后在沙滩边发现一具腐尸,而神奇的是腐尸却长出了绿色的植物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母亲死后,花容每天都杀死一只寡妇养的兔子,寡妇跑了,父亲却更加残暴的虐待他……花荣长大后,成为一个黑车司机,他却控制不住剥皮的欲念,并在自己的“客人”中搜索他的“猎物”,准备和他们玩一次“捉迷藏”恐怖大王李西闽根据密封多年刑事案例创作而成,极致变态、血腥暴力、人性扭曲!中国版《沉默的羔羊》!比《七宗罪》更深入剖析人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美人鱼不乖

    美人鱼不乖

    她八岁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离婚,法院把她判给了妈妈。妈妈却在第二天把她带到大海边,把她抛弃。她被陌生的一个奶奶所救,奶奶有两个孙子,大的叫舒家亿,小的叫舒家柯。那一年,小小的她,便记住那双像是一潭春水的眼睛。“哥,我喜欢你。”十四岁告白失败,伤心的把自己泡在浴池里,不小心睡着,醒来却意外发现自己是一条美人鱼……
  • 吸血鬼国王(吸血鬼系列)

    吸血鬼国王(吸血鬼系列)

    本书写于1870年,系英国小说家理查德·伯顿根据印度民间神话整理、撰写而成。故事围绕着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克拉姆国王的历险展开。威克拉姆的父亲在位时曾经激怒了居住在森林里的一位魔法师,为了报复,他滥杀无辜,以最恶毒的咒语诅咒所有的人,企图让万物都匍匐在他的魔咒和魔杖之下。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