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200000025

第25章 反讽(1)

(第一节) 新批评派改造反讽概念

反讽(irony)是西方文论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叫人头痛的概念之一,论者称它为有“臭名昭著的难以捉摸性质”(notorious ellusiveness),因为它“不仅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在概念上还不断地在发展”。从古希腊一直到十六世纪,反讽只是传统修辞学中一种次要的修辞格,从德国浪漫主义文论开始,反讽概念不断膨胀,一直到新批评派,反讽不仅成为诗歌语言的基本原则,而且成了诗歌的基本思想方式和哲学态度。同时,又有一些英美批评家如和A·R·汤普森则努力反其道而行之,把反讽范围拉回十六世纪之前的传统看法上去。

我们不准备对反讽的历史变化问题作全面论述,但我们要了解新批评派心目中的反讽,就不得不略为回溯此概念的发展过程。在第五章中我们已谈及反讽的辩证哲学意义,本章中我们将着重谈作为一种语言技巧的反讽。

反讽一词来自希腊文eirōnia,原为希腊戏剧中一种角色典型,即佯作无知者,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说傻话,但最后这些傻话证明是真理,从而使“高明”的对手大出洋相,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就是在扮演这种角色。所以,反讽的基本性质是对假相与真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这矛盾无所知:反讽者是装作无知,而口是心非,说的是假相,意思暗指真相;吃反讽之苦的人一心以为真相即所言,不明白所言非真相,这个基本的格局在反讽所有的变体中存在。

新批评的反讽概念离此原意已发展得相当远。早在1921年艾略特在论玄学派诗人马伏尔(Andrew Marvell,1621—1678)的论文中就提出玄学诗的特征是“理趣与反讽”(wit and irony)。次年,瑞恰慈提出了诗必须经得起“反讽式观照”,也就是说,“通常互相干扰、冲突、排斥、互相抵消的方面,在诗人手中结合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燕卜荪在《含混七型》中把反讽概念使用于实际批评,他的七型中后两型实际上是反讽式复义,虽然他没有使用这个术语。

新批评式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他在1942年发表的《悖论语言》(The Language of Paradox)一文,首次详解这个概念,只是这时他称作“悖论”,而不称作“反讽”,我们下面将谈到两者的异同。而他的最著名论著《精铸的瓮》(The WellWrought Urn,1947)全书主要是在用实例分析证明这个概念之重要。

布鲁克斯特地详细分析了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作品,因为浪漫主义者,尤其是华兹华斯一向被认为风格最质朴无华,语言简肃晓畅,重在自然之趣,传统意义上的悖论——一种狡黠的语言技巧,即似非而是之论——在华兹华斯这样的诗人作品中应当是看不到的。布鲁克斯指出,像《西敏寺桥上作》这首描写伦敦之黎明的诗,似乎临事直书,平淡乏味,却为人传诵。这首诗的魔力在哪儿呢?在于以肮脏拥挤喧闹著称的十九世纪初的伦敦,在晨光熹微之时,却有一种勃朗峰那样的大自然庄严肃穆的美:

太阳从没如此美地把一切沉浸在

最初的辉光中,无论幽谷、山岩、嶂峦。

一种“惊奇”(wonder)使诗人(和读者)心中充满敬畏,诗情违反常情,奇趣从中而出——既然华兹华斯的最简朴的诗都如此,其他有什么诗能逃出此例?

但布鲁克斯指出,最充分地发挥了“悖论—反讽”力量的是玄学派诗人。布鲁克斯用细读法详解了邓恩的名诗《圣谥》(Canonization)。这首诗是一个陷身“丧失理智”的恋爱狂热中的人对他“头脑清醒”的务实的朋友之劝告所作的答辩。但邓恩没有用浪漫主义激昂淋漓的语言。全诗在“外延”(逻辑)的展开上就够复杂的:正因为他们下决心抛开尘世,所以在对方身体里取得了自己的世界;即使世俗的人认为如此狂热的恋爱是不法的,他们却因为情愿为爱情而死,情愿简单地葬身于藏骨灰之“瓮”,而像凤凰一样永生,因此应当被谥为圣徒。这首典型的玄学派作品语象密集,展开速度极快:

我们不能以爱而生,就为爱而死

即使我们的行传不适合

墓园与灵车,它却适于写诗……

布鲁克斯指出:“邓恩的想象力充满了‘合一’的问题……这里的溶合不是逻辑上的,它违反了常识,它把不协调的、矛盾的东西紧合在一起。”

布鲁克斯借用莎士比亚的著名哲理诗《凤凰与斑鸠》(The Phoenix and the Turtle)的诗句:“如果诗人必须忠于他的诗,他必须承认诗既非二,又非一。”但使新批评派叹息的是自莎士比亚与玄学派之后,“胆怯的诗人遇到一物双名时总是退避三舍,从德莱顿时代起,(英语)诗歌史可以取个副标题《半心半意的凤凰》。”

布鲁克斯的分析极为精辟,而且,我们从他的论证亦可看出,在实际分析时,他把反讽概念重新局部化。在这里,无论称之为反讽还是悖论,他谈的都只是诗歌的语言技巧之一。

但是布鲁克斯引出的结论却是普遍性的,他说:“悖论是诗歌不可不用的语言,而且是正合诗歌使用的语言。科学家的真理要求语言清除悖论的所有痕迹;而诗人所表达的真理只有用悖论语言来处理。”他认为这是“诗的本质”。因此,在新批评看来,无诗不悖论,无悖论则非诗。

最后,布鲁克斯在1948年的论文《“反讽”与“反讽诗”》中,给“反讽”下了一个最普遍的定义:“反讽,是承受语境的压力,因此它存在于任何时期的诗中,甚至简单的抒情诗里。”反讽是“一种用修正(qualification)来确定态度的办法”。因此,反讽成了诗歌语言最基本的原则。

为什么呢?布鲁克斯说,这首先是诗歌的“本体特征”所决定的。因为,“诗人把他的词在语境中赋以确切的含义时,不得不持续地些微地修改其含义。它记录下诗中不相容成分的张力关系,这些张力关系被合成一个整体。反讽承认强制因素。”另一方面,反讽又是文学语言这工具之不顺手所决定的:“诗人必须考虑的不仅是经验的复杂性,而且还有语言之难制性;它必须永远依靠言外之意和旁敲侧击(implication and indirectness)。”要把词新鲜地使用,这种张力关系始终存在。

我们知道,根据瑞恰慈的语境理论,诗中的词语必然受到语境压力,因此,正如弗赖所解释的,诗中“所说”,多多少少在某意义上是“非所指”。也就是说,诗中文词的意义总要被语境的压力所扭曲。而布鲁克斯把反讽最广义地定义为“承受语境压力”的语言,因此,诗的语言就是反讽语言。

兰色姆虽然反对布鲁克斯的反讽理论,但他也承认反讽“只要你去找,就很容易找到,可以说是普遍存在”。

有论者强调,反讽必须有谐谑讽刺意味,而偏偏新批评的“反讽”概念完全摆脱了任何这种喜剧成分。瑞恰慈说:“还有什么比悲剧更能明显地说明‘使对立和不协调的品质取得平衡或使它协调’的说法呢?怜悯(这是一种趋就的冲动)和恐惧(这是一种退避的冲动)在悲剧中取得协调。”

这种新批评式的反讽概念,被传统的文学理论家指责为“扩大化”和“弱化”。由于本文只讨论新批评派,所以我们不准备对这种术语之争评是断非。

但是有一点可以指出的是,新批评的反讽理论并非完全出于他们别出心裁的杜撰,它经历了从德国浪漫主义者开始的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对此做出主要贡献的是许莱格尔兄弟和索尔格(K.W.F.Solger)。F·许莱格尔(Friedrich von Schlegel,1772—1829)指出莎士比亚悲剧中就有反讽。他甚至指出反讽是“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在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A·W·许莱格尔(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1767—1845)则在莎士比亚剧本中找到“自我欺骗式的反讽”,靠这种反讽,莎士比亚把严肃的与幽默的,幻想的与平凡的因素相平衡。这实际上是瑞恰慈及新批评的矛盾调和论之滥觞。

英国十九世纪文学家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1785-1859)在其名篇《论〈麦克白斯〉中的敲门声》中分析了莎士比亚此剧一个细节的特殊效果:麦克白斯夫妇杀了人以后突然听见敲门声。德·昆西说这敲门声“清楚地宣布反作用开始了,人性的回潮冲击魔性”。而德·昆西在《自传》中更进一步分析道:“真理的所有有分量的方面……都是使人惊异的,都是悖论式的,我们不用费力气寻找悖论,相反忠于自己经验的人,会发现他用全部力气都难以把他所知的真理所包裹着的悖论压下去。”

存在主义的始祖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Sorёn Kierkegaard,1813—1855),把反讽看作一个哲学概念,作为人类精神发展的一段历程而提出。他在《反讽概念》一文中对存在主义式的反讽观提出一个著名的定义:“在更高的意义上,反讽不是指向这个或那个具体的存在,而是指向某个时间或情状下的整个现实……它不是这个或那个现象,而是经验的整体……”

我们可以说新批评把作为语言现象的反讽与作为哲学概念的反讽紧密结合起来,是汇总了自十八世纪末以来反讽概念的整个发展过程,而把它演化成更全面的诗的“本体性”原则。

(第二节) 反讽概念中的若干问题

新批评的反讽理论中首先一个触目的混乱是将悖论与反讽两个术语混用。在修辞学上,悖论是“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它也是一种古代人就在研究的修辞方式,因为悖论在《圣经》或我国的《老子》等古代哲学宗教文献中大量存在。在古代修辞学中,它与反讽的区别还是比较明确的:悖论在文字上就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形式,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同时出现,而在一个真理上统一起来,例如,我越想他,就越不想他,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反讽则没有说出来的实际意义与字面意义两个层次互相对立,悖论是“似非而是”,反讽是“口非心是”。

但是,反讽和悖论还是有相同之处的,那就是他们表现了一种矛盾的语义状态,而他们都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表现法。

反讽概念在现代被扩张了以后,我们就发现这两者界限难以区分了。我们在上文中就可看到德·昆西与F·许莱格尔关于悖论的说明和许莱格尔兄弟对反讽的说明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布鲁克斯在这两个术语上犹疑不定。在《精铸的瓮》中,他认为悖论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它包含两种形态:惊奇与反讽。惊奇的典型是华兹华斯《西敏寺桥上作》,反讽典型地表现于邓恩的《圣谥》。但在《反讽——一种结构原则》一文中,他却认为反讽是包含其他一切的术语:“反讽是我们表示不协调品质的最一般化的术语”,“是表达语境中各种成分从语境受到的那种修正的最一般的术语。”这样,到底何者包括何者呢?

实际上,在布鲁克斯手里,这两者没有根本区别。他前后两文的混乱是术语上的混乱,而不是概念上的混乱。由于大多数文论家自古以来就认为悖论是反讽的一种特殊形式,而新批评派使用反讽一词比悖论更多,所以我们这一章的章题就用“反讽”一词。我们在下面详细讨论时就可以发现:狭义的悖论的确只是反讽的一种,而广义的悖论与反讽是一回事。问题是语焉不详。

反讽之所以为新批评派所津津乐道,除了其张力性和有机组成外,在传统的文论中也都承认反讽有一种“非个性”性质。索尔格认为缺乏反讽精神的作者把他们的主观性与他所同情的人物或观点认同,莎士比亚把每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不可能怀疑其同情心,但莎士比亚却与他们的人物保持距离。这样,莎剧表示的就不是莎士比亚的主观性,而是“表现了整个世界”,这就是居高临下的“反讽精神”。用弗赖的说法就是“距离的客观态度”。因此,反讽与艾略特“反个性”理论结合了起来,成为一种基本的创作原则。

(第三节) 反讽的各种类型

布鲁克斯没有像燕卜荪处理复义一样把反讽分出类型,要把问题说清楚,把各型反讽分开来讨论还是必要的。

同类推荐
  • 人性寓言全集

    人性寓言全集

    触摸真实的人生,解读成功的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性读本,成就大事者必备的成功指南,在轻松的阅读中,洞悉人性弱点,领悟生存方略,在丰富的哲理中,提升人生境界,赢取成功智慧。本书在独特阐释人性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功的心法!
  • 迷失日本

    迷失日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几万中国农村妇女远嫁日本乡村,生活好了,但普遍受到歧视,有的遭到了虐待、暴力,杀夫、自杀的事件也多次出现,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影响,这本书有几个故事就叙述的是这些事件。十一位赴日新娘的情感实录。
  • 当年的体温

    当年的体温

    本书系王开岭文集之散文随笔卷,包括“散文辑”和“诗档案”两部分,文字承袭作者一贯的温润的金属感的风格,表达对现实世界中灵魂温度的怀念与渴望,希望能将历年写就的抒写灵魂的文字结集,以献给自己逝去的父亲。作者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滕州。著有:《激动的舌头》《黑暗中的锐角》《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 边缘人语

    边缘人语

    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淡的边缘,怀边缘之想反而海阔天空。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缘的启示就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也是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情感的最佳状态,长在每一根芦苇上了,不是麻木终了便是灵智闪烁。边缘美丽。人在边缘时草也在边缘鱼也是边缘,嵌进每一片鱼鳞中了驮在每一对翅膀上了——于创造及灾难之间,海的边缘,平及暴烈之间,边缘状态总是酝酿着变化的状态,幸福与痛苦之间。边缘之人往往麻木。空灵与物化之间,命运和机遇都在边缘。边缘寂寞。从边缘的自由到自由的边缘,生存与毁灭之间,于求生和毁灭之间,我们无一你外地边缘着。人怀警惧,江的边缘,心无块垒,是水的边缘。,咸的边缘。远离了神话之后,是生的边缘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傻女谋略

    重生之傻女谋略

    前世,她是相府嫡女,却被庶母陷害,沦为痴傻。一场交易,两场婚姻,她嫁给傀儡王爷,换来姐姐的太子妃头衔。谁知,那人人唾弃的王爷,竟是她痴傻十年,唯一怜她之人。为了护他,她被亲姐毁容剪舌,被人活活踩死。为了护她,他放弃逐鹿天下,被乱箭穿身而亡。若有来世,我定让你们血债血偿!死前,傻女发出最后一声悲鸣。再次争眸,她竟重新回到八岁那年,她未傻,而他还是太子之时。奴仆不忠、庶母伪善,她善加利用,步步逼她入黄泉;生父阴险、皇帝狠毒,她隐忍蛰伏,抽丝剥茧撼江山!这样的女子,美男不爱?他,一袭布衣却难掩绝代风华,玩弄权谋人心于鼓掌之间,却逃不过一个情字。他,天下第一琴师,蝴蝶面具遮就倾城之貌,此生只愿给她一个温暖的家。他,品行高洁,贵不可言,却甘愿陪她在黑暗的政治漩涡中泥足深陷。他,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唯独对她百依百顺,事事以她为先。他,倾世无双,前世今生,判若两人,却始终不改对她的怜惜。生于乱世,权谋天下,谁是真正能够为她撑起那片天,护她一世周全的人?亲情友情爱情的两难选择里,她该选择护谁弃谁又利用谁?情感沦陷中,私仇国恨的斗争里,孰轻孰重又该如何抉择?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公主传说

    公主传说

    一个清冷绝美的“公主”,两个痴心守候的“王子”,他们之间,会不会出现除了童话以外的结局?现实,毕竟不是童话。而我与你,除了爱,还有更多说不清的纠葛……不要怪我的冷漠,因为我就是为了复仇而生的绝望公主。有爱吗?还是同情?如果只是为复仇而生,为什么我的心中如此痛苦?一步步完美的计划,还能得到你的原谅吗?或许骄傲的公主,从来也不需要原谅。就这样开始我的——公主传说。
  •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苏少瑾重生了,还是个三无少女。没钱,没相貌,没身材。身体较小还易推倒?“娘子,我们还没圆房?”“.......”相公高中状元,居然弃了她这糟糠?(QQ群号:366709504)敲门砖书中任意名字一纸休书就想将她踢下堂?苏少瑾表示怒了。“相公,你说我是嫁给王爷好?还是相爷好?”“....想都别想....!”
  • 妾心如宅1: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妾心如宅1: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曾经名动天下的花魁,如今豪门深宅的贱妾,传奇浮生所给予她的,是冰火两重天。乱世倾覆,帝心难测,时局诡谲,世家变迁……她洗尽铅华独守承诺,铁腕缔造家族荣耀。四个痴人,三段感情,两次婚姻,一生缱绻。逆来顺受的伎者贱妾,终成覆雨翻云的不世红颜。妾心如宅,繁华无声,门庭深冷,来者须诚。
  • 成功决策(一分钟经理人)

    成功决策(一分钟经理人)

    本书的主人公斯蒂芬综合了生活中多数人的影子,初出校门,他立志成才,渴望建功立法,但他碰到了我们都碰到过的困惑和问题,一度意志消沉。后来,斯蒂芬得到了“一分钟经理人”杰尔先生的指点和帮助,一步步走向卓越,成为杰出的职业经理。一分钟经理模式是当前最浒的管理和工作、生活模式之一;几乎全球一流企业都崇尚一分钟经理,并且大力推广;一分钟经理模式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模式,将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这套《一分钟经理人》系列丛书包括了时间管理、销售、领导、决策四个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容易出问题,也最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方面。
  • 聚魂天下之星宿奇缘

    聚魂天下之星宿奇缘

    一个落魄的男人,带着一个不落魄的女人,生活在这落魄的土地上,努力的挣扎,妄图掀翻这落魄的世界。。。。。。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是一个热血与残酷并存的时代;这是一场生存与灭亡之间的较量;这是灵魂之间最后的一次碰撞!你---准备好了么?谨以此书献给默默支持我的爱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宋江管理有一套

    宋江管理有一套

    一般人要讲忠、信、义,当领导更要讲忠、信、义。人不忠就不叫人,这个忠不是让你愚忠,而是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与团体。忠是有条件的,要看具体人,信则是无条件的,对小人也要讲信,否则你也成小人了。义是对自己人好,很多人干事老让亲者痛而仇者快,就是不明白义的重要性。义有小义,有大义,小义大义都好,小义有小成,大义有大成,当领导要有大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