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200000001

第1章 导论:新批评与当代批评理论(1)

一、新批评与我,与我们

为什么新批评派值得重访?可以说这个问题不必回答:任何在理论史上起了重大作用的派别都必须重访。问题是为什么新批评更值得重访。最近美国有几本文集,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讨论具体作品时,我们仍然像个新批评派。”“新批评派仍然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

对我,对每个文学学生,研究新批评是一个必要的阶段性工作。我们面对的知识集合,就是历史投射在今日的影子:我们无法跳过历史的演变而直接掌握今日,就像不可能不读弗洛伊德直接读拉康。要了解现代文论,无法不读形式论,而要想了解现代形式论,就绕不开新批评。正因如此,本书也就有不得不出的理由。

在这一层理由上,新批评派与其他派别相同。然而,还有别的几个理由,让我们更加必须重新拜访新批评派。第一个理由是,这个理论派别与中国现代文论特别有缘。我的学术领域之一是中西文学关系史,当年我选中新批评做研究课题,是由于新批评与中国现代文论史的诸多关联。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在社会科学院读硕士。那时精力比现在好,心气比现在高,做学问讲究一个“彻底”,也有下苦功夫的劲头。当时我的原则是:凡是做一个题目,落笔之前必须通读全部必须读的文献;一旦书成,要准备后来人提出新的更高明的见解,但是至少在资料详备上不会轻易过时。

1978年,我到社科院跟着卞之琳先生读莎士比亚,每过一个月左右到先生干面胡同的书房里。按先生的布置,写一些读莎笔记呈交先生,他说可以才写成文交给刊物。记得是第二年,卞先生突然说:“我看你的兴趣在理论。”我听了有点吃惊:七十年代末的青年学子,避“理论”唯恐不及:觉得尽是一些“理论家”在吵闹不休,争论上纲上线互指祸国殃民,说的都是一些近乎弱智的废话,有出息的学生应当读出作品灵气,写出优雅文字。卞先生怎么会发现我“兴趣在理论”?

回想起来,应当说先生眼光极准:我的确是太喜欢在品赏文字上说出一个名堂。当时先生不等我结束犹疑,直截了当地说:“你就从新批评做起,一步步做到当代。”

新批评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课题:瑞恰慈数次留在中国执教,对中国情有独钟;燕卜荪在西南联大与中国师生共同坚持抗战,戎马倥偬中,靠记忆背出莎剧,作为英语系教材,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则传奇。穆旦、巫宁坤、郑敏等人,四十年代末在芝加哥大学直接师从芝加哥学派的克兰(R.S.Crane),奥格登(Richard Ogden)等人,他们算是新批评核心耶鲁学派的论战对象(现在看来他们同多于异),中国学生也不得不熟悉导师的对手。1948年燕卜荪从北京去美国肯庸学院赴兰色姆召开的会议,今天的家常便饭,当时恐怕创造了几个纪录:这是新批评唯一的一次集会,“文学理论”竟然重要到召开“国际会议”;二是远道从中国乘飞机赴会,煞风景的是燕卜荪夫妇不得不用整整一麻袋“金圆券”去买机票。

新批评是中国知识分子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心向往之的课题:中国的介绍,几乎与新批评的发展同步:卞之琳、钱锺书、吴世昌、曹葆华、袁可嘉等先生先后卷入对新批评的介绍,而且这些前辈七十年代来都在社科院。当时已经见不到的还有朱自清、叶公超、浦江清、朱希祖、李安宅等等,都对新批评情有独钟。卞先生解嘲说:“三十年代初瑞恰慈在清华开‘现代文学理论’,我也去听了,一点也没有听懂。”他是要我去完成他们那一代人想做而时代不允许他们做的事。

后来我读到1964年出版的那本《现代资产阶级文艺理论论文选》,其中第一篇就是卞先生翻译的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那是无人能重做的定译,这本书中还有杨周翰先生译瑞恰慈,张若谷先生译兰色姆,麦任曾先生译燕卜荪,袁可嘉先生译布鲁克斯,几乎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的名义下一场与老友老同事的聚餐会。八十年代中期,我借编《新批评文集》的机会让他们又集合在一起,虽然到那时除了韦勒克和燕卜荪,大部分新批评派已经退出人生舞台:1978年6月瑞恰慈在青岛讲堂上倒下,陷入昏迷再没有醒来。

卞先生劝我研究新批评,还有一个原因,今天的学子听来或许匪夷所思。七十年代末,新批评已经“过时”,那时,连结构主义也正在“过时”,形式论已经可以一言蔽之:转向了。这个局面,恰是当年卞之琳先生指导我研究形式论的动机,也是我们今日重访新批评的价值所在:可以通读一个学派的全部文献而不怕遗漏,可以从头起沿着现代形式文论的脉络走一遭。那时候中国学界没有追赶新潮的狂躁:既然一辈子做学问来日方长,何不悠游源头,再顺流而下?把一个个派别的来龙去脉,优点缺点,都研究清楚。

如此想法,现在不免被视为老派。君不见个个学子都赶趋新潮,生怕落伍?我每次回国,被人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国外有什么新潮流?”我不喜欢这个问题。倒不是因为老气横秋看不起新潮,而是唯新是鹜常令人啼笑皆非。许多“新”潮流,往往是为新而新,“追新族”,更是还没有说顺一个新名堂就打出新牌子,结果除了名称其他都不太新。理论不是时装,理论应当批判时髦,总不至于让理论来批判理论的时髦?

记得1980年见到钱锺书先生,他问我在做什么题目,我说在细读新批评。他马上问:“也读维姆萨特?”我说:“是的。”“那么读了Day of the Leopards?”我说:“读了。”先生眉开眼笑。《豹的日子》是维姆萨特去世后1976年出版的文集,是他一生最才气纵横的文字。当时中国进西书不易,虽隔了四年,绝对算新作。钱先生读西方理论之及时,至今很少有钱学家注意,普遍认为《管锥编》的作者喜欢引中西古人。无独有偶,耶鲁解构主义的主将之一哈特曼(Geoffrey Hartman)在著名的文化批评杂志Boundary 2上发表的一篇访问记,深情地回忆他刚到耶鲁见维姆萨特,剧谈《豹的日子》。好书的确就是好书,岁月只能让它变得更好。

在日丹诺夫式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粗暴统治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知识分子心中还记得另一个传统。这个多年的潜流,是我们不应忽视的传统。

从新批评开始,用了二十年时间理清从形式研究到文化研究的途径,同样,我也花了二十年时间,一点点发现中国与西方文化人的“对岸经验”。这两条我一生从事的课题,都是卞之琳先生慧眼指点。先生仙去,而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当时觉得来日方长,如今才明白时不我待,深夜扪心,汗不敢出。

像所有重要的“过时”学派一样,新批评做出了今天的文学批评家无法跳过的重大贡献。如今写文学评论,无法不使用新批评留下的一些基本的分析路线,例如张力、复义、反讽、悖论等等。新批评还有一个好处,它与作品结合得很紧,主要的新批评派人物大多以创作鸣于世(艾略特之诗人地位不用介绍了,燕卜荪被视为英国现代诗歌奇才,兰色姆、退特等都是美国现代诗选本不可或缺之人,沃伦的小说极受欢迎,名著《国王的全班人马》两次被拍成电影并得到奥斯卡奖),因此很少做架空之论,其批评方法简便清晰,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哪怕不引用新批评派原作,也可以不露痕迹地运用新批评的观点与方法。

“超越”了新批评的诸家,不得不具体分析作品时,用的依然是新批评开创的细读。雅克布森与列维斯特劳斯分析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猫》,一首诗读出几十页的分析;巴尔特读巴尔扎克中篇《萨拉辛》,读成一本书;苏珊·库巴《阁楼上的疯女人》细读《简·爱》,从对一个“次要人物”的反讽处理,引出全新的女性主义文学观。最近,“后经典新叙述学”的代表人物费伦分析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回光》,从极细致的细读中抽丝剥茧地引出论辩。我先后在一些国家指导文学博士生写论文,我再三强调的基本原则是:“先细读作品再进入理论,无论你的理论是后殖民还是后现代。”我发现其他教授指导学生,可能措辞有所不同,用的却也是这条原则。

新批评已经是现代文学批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生重访一次,恐怕是文学学生必须做的功课。对任何国家的学生如此,对中国学生更是如此。

二、现代批判理论的“银河效应”

新批评派不断卷入争论,是在争论中成长的,因此成为第一个“成功的”形式论派别。这点本书中讨论得很多:也只有在论战辩驳中才能看清一个理论。我在本书中想把新批评以及形式论放在更大的学术背景中,看新批评“之后”,形式论与其他批判理论派别的分合大势。

二十世纪初是个很神奇的时代:艾略特和瑞恰慈,没有听说过什克洛夫斯基或雅克布森,索绪尔与皮尔斯也没有听说过对方名字;有人追述说是形式论潮流起自德国,这种历史追索反而可能是“非历史的”,因为这些理论家不形成一个历史环链:正在英国开始叙述形式研究的詹姆斯、福斯特、勒博克等人完全不知道在德国或俄国出现的叙述形式研究。形式主义文论各流派,自发同时出现在欧美各国:从莫斯科,彼得堡,布拉格,日内瓦,到大洋两岸的两个剑桥,他们不了解别人也在思考类似的问题。他们很不同的回答发展出不同的思想体系,相似课题就有了多样的答复。

比较文学家多罗采尔(Lubomír Dolozel)在《西方诗学传统与进程》(Occidental Poetics:Tradition and Progress,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80)一书中称这种现象为“星座效应”(Constellation):相近学派几乎同时出现,群星灿烂,虽然没有中心但围聚在相似问题周围。多罗采尔认为这是由文化气候决定的:“浪漫主义之后,形形色色的诗学有个共同点,都是广义上的形态学研究。”艾略特和瑞恰慈与罗素相熟,他们可能感到,却不可能知道,西方整个哲学思潮在经历一个“语言转折”。既然所有的哲学问题都被归结为语言问题,文艺学当然带头拒绝做例外。

但是二十世纪文论的群星爆发,规模实际上大得多。这个现在称为批评理论的庞大体系,实际上是由四个支柱理论汇合起来形成的,形式论是其中之一。

二十世纪文论的第一个支柱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虽然是十九世纪下半期形成的,却在二十世纪初年由普列汉诺夫、卢卡契、葛兰西、布洛赫、布莱希特等一大批人推进为文化理论,到法兰克福学派完成的文化转向。对当代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福柯思想,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延伸。可以说,当代著名批评理论家,大多数是马克思主义者;而当代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从事的是批评理论而不是革命实践。

当代文论的第二大理论体系,是精神分析。这一支的发展,一直不被看好(例如鲁迅的讥评,巴赫金的嘲笑,新批评派斥之以“意图谬见”,伊格尔顿近年的讽刺),但是其发展势头一直不减,大师不断。我想一个基本原因,是当代社会明显的闲适化,“快乐原则”渐渐超出“现实原则”,弗洛伊德理论不再显得那么怪异奇特。精神分析用于文化批评,适用性远远超过心理学,就是证明。

第三个理论体系,是现象学/存在主义/阐释学,这条发展线索,是典型欧洲传统的形而上学讨论,虽然他们一再声称的是结束形而上学。因为这个传统顽强,所以需要努力才可能结束。这个几乎是纯思辨的路子,使存在主义在本世纪余音不断。这条线索与阐释学方法的结合并非没有困难:伽德默与德里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著名论争,显示了严谨的方法论与解放的哲学观之间的差别。

形式文论/符号学/叙述学,这一体系,是现代文论中最重要的方法来源。从“前结构主义”的各学派(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前期叙述学),到结构主义汇合各种理论,进入后结构主义,它保持了形式分析的基本方法,着力点一直没有变,符号学是这一系列工作的集大成者,与泛文化研究的结合构成了近年的“叙述转向”。

对当代文论做出重大贡献者,侧重点各有不同,目标有所区别,但是总是结合几个体系,而且少不了形式论。八十年代前,学者们似乎满足于两线结合,自从三十年代初燕卜荪等人试图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此后成了几乎所有文论家的两门看家本领。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从法兰克福学派独立出来,主要就是为了结合精神分析;巴赫金学派,实为“形式论马克思主义”;拉康的出发点,是语言分析的弗洛伊德主义。八十年代后,越来越多的人,用三线结合:克里斯苔娃(Julia Kristeva)是女性主义,加符号学,加精神分析;巴特勒(Judith Butler)是后结构主义,加性别研究,加符号学;齐泽克(Slavoj Zizek)是精神分析,加意识形态研究,加新马克思主义;波德里亚(Jean Bauderillard)的研究是符号学,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为什么我这里称为理论方法,而不是称作单独的学科?因为这些支柱理论的有效性,在于它们在文学、文化批判实践中的应用,而不在于理论本身的价值:弗洛伊德主义,常被心理学家看成“不是专业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实践的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不是一回事。这在阿多诺与他的学生打官司事件中早就可以看出;历史学界许多人批评福柯,认为他不是合格的历史学者,哲学界更多人批评德里达,认为他不是严格的哲学家。符号学作为学科,与专业语言学家往往冲突;新批评讨论反讽,与哲学家很不相同。批评理论的大师,往往在“本行”受同行诟病。

不过我们可以看出,“星座效应”实际上是“银河效应”,也就是说,喷薄而出的是一批而不是一个星座,这四个“星座”同时产生,互相之间没有影响关系,但是共同的路线是“元批评”(metacriticism),是穿过现象寻找底蕴:马克思主义找到意识形态,弗洛伊德找到力比多,胡塞尔找到意向性,而新批评等人找到形式构造。寻找底蕴运动的结果,是使二十世纪变成了理论世纪:人们突然发现经验现象固然有趣,范型的变化可以使现象更加丰富,就像不同提喻会使对象世界变幻无穷。文论各派争夺真理的解释权,可以势同水火,但是争论的过程却让它们在世纪末融合汇通。

同类推荐
  • 红都拾遗

    红都拾遗

    本书是作者对文博(文物与博物馆)和苏区史的研究,从大量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出60余篇,内容丰富,涉域宽广。全书多篇文稿较为详细记述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机构开格、更名和改扩建,以及瑞金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 天地颂(第三部)

    天地颂(第三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玫瑰的秘密

    玫瑰的秘密

    希望和记忆的女儿名为艺术,她建造的住所远离那片绝望的战场,在那片战场上,人们在分叉的树上晾挂他们的衣服于是衣服便成了战斗的旗帜。啊,心爱的希望和记忆的女儿,请在我身边停留一会儿吧!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热门推荐
  • 科技新潮(走进科学)

    科技新潮(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本妃吃可爱长大的

    本妃吃可爱长大的

    谁说吃货没有前途!想她可就是吃货中的顶级杀手,敢小瞧她?哼,那就请他尝尝子弹的味道!!想她正准备撑饱自己的时候却被拖走执行任务,结果,一小心就成了杯具!也不知道掉到了什么地方,好不容心发善心救个人却被缠住了!“大墨鱼,你不是万年冰山吗?总缠着我干什么?信不信我把你煮了吃!”某吃货愤怒了!然而,某冰山王爷却将她压在身下,舌尖轻轻划过她的嘴角,邪邪一笑,“吃吧,我不介意,最好天天来吃……”某吃货顿时浑身颤抖,痛苦不堪。
  • 小小娇妻驯将军

    小小娇妻驯将军

    她,父亲行商时遭遇强盗,货物银钱被抢,身受重伤。家中倒了顶梁柱,未婚夫家却怕摊上债务,赶着上门退了亲。父伤母弱,年轻美貌的闺中少女不得不站出来撑起这个家。他,少年高中,文武全才,少年将军一时风头无两,是无数闺中少女的理想夫婿。不想战场上刀剑无眼,他重伤瘫痪。紧接着,未婚妻家立即上门退婚……原本不会有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两场灾难同病相怜,天定的姻缘让他们居然走到一起。当他重拾信心再一次站起来,势必为她撑起一片郎朗晴天。PS:宠文,一对一,即便有两个女配神马的都是浮云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小小王妃驯王爷》
  • 武道证仙

    武道证仙

    一次车祸,意外的重生到了金庸笔下的天龙世界,获得真武大帝的传承,来到了中央大世界,拜入了罗浮仙门,被仙门放弃,重入大周皇朝,劈荆斩浪,攀登高峰,阻挡诸天万界入侵,横扫八荒六合。飞升仙界,强势出击,让仙界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圣子、圣女,统统在脚下颤抖,武道传承,横行三界,证道大帝,探索混沌,证道成祖。新书《五岳仙门》已发布。
  • 重生-豪门千金

    重生-豪门千金

    【纯属无聊时候的练笔之作,亲们想看就当打发下时间就好。】高贵的气质,优雅的谈吐,与生俱来的气势,这才是,标准的豪门大小姐!可她!胆小,懦弱,无能!一副遮住了半张脸的厚厚的黑框眼镜常年相伴,饶是身材不错,却也不会穿衣打扮,一副村姑的模样。让人难以想象,这样的女人,竟是生在豪门的大小姐!他娶她,不过是因为她的身份。她嫁他,也只是因为爷爷要求。然而,在订婚的前夕,她,突然昏厥,是预谋,还是其他!?再次醒来,镜片后的眼眸里,一丝凌厉闪过,当初的柔弱女,早已灵魂易主!前世没有天赋,今生拥有异能!前世没有亲情,今生拥有亲人!只是,这身边其他的人,似乎都不怎么好相与!既然你们,轻她,贱她,贬她,还都看不起她?那么她就,残你,害你,伤你,再狠狠折磨你!珍珠蒙尘那是暂时,只等蜕变之后、大放风华。摘去眼镜,换了装扮,一分淡雅,两分清新,三分慵懒,四分邪魅,十分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这才是她▁▁颜玖姬﹏﹏简介神马的,那都是浮云。文文涉及,重生,豪门,校园,黑帮,女强,最后再加一点异能。另、本故事纯属虚构,禁止模仿。◇◆非常好看的文文◆◇【重生一妖娆尤物】若竹【重生一王牌贵公子】花小三【重生一王牌经纪人】木简荨【重生一首席女管家】凤陌焰【至尊武神】(火龙汐)【灵杀】(强大的魔法文)【妖华无限】(都市异能)【豪门宠媳】(都市宠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谋镇故事

    谋镇故事

    我们在大街上喊,不染,不染,我们的声音很大,大到每一个路人都好奇怪的望我们,我和阿满一脸的茫然,镜头在转,谋镇开始眩晕,我们的声音被一首温柔的歌淹没,她轻轻的唱,响彻了谋镇的每一条街,响彻了整个天空,这首歌让阿满莫名其妙的流了眼泪,她扑在我的怀里颤抖,小仙啊,我为什么这样难过啊,这些人怎么都让我难过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据谋镇一个很古老的传说,如果在满月之时,到最高的地方呼唤心爱的人,这个时辰,那个人就会听得见,那个人就会梦得着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夺情总裁替罪妻

    夺情总裁替罪妻

    家族破产,哥哥发疯,她从富家小姐沦落为酒吧公主。在她最无助的时候,他出现在她的面前。当她爱上他却不料自己进入了一个复仇陷阱……
  • 傻王俏妃(全本)

    傻王俏妃(全本)

    她,一个从小生活在仇恨中的女孩,被迫背着心爱的人而嫁。萧奇,一个疯王爷,只懂得傻傻去爱,却连自身都难保。冷影,武林中人,神出鬼没只为保护她。也许太爱,付出着永不求回报。袁枫,她曾经相爱过的人,一心只求能带她远走高飞,只是,现实总能让他们相对流泪。当林宝儿以为自己就要抱着仇恨过一辈子时,一觉醒来却接到皇后的指婚,要她嫁给疯王爷。当她不得不含恨而嫁时,得到了疯王爷的百般呵护。当她以为自己可以放下仇恨安安稳稳地过完此生时,却被皇上看中,只一瞬间便从王妃变成集宠爱于一身的宝妃。——推荐天琴其他作品:杀手总裁的出逃妻(全本)http://m.pgsk.com/a/89992/出逃妻2:错拐妈咪(全本)http://m.pgsk.com/a/105089/嗜血老公1:错嫁豪门新娘(全本)http://m.pgsk.com/a/137174/嗜血老公2:老婆,有种别逃跑!http://m.pgsk.com/a/265437/报复游戏:绑来的女佣(全本)http://m.pgsk.com/a/118210/错嫁暴君:别惹面具皇妃(全本)http://m.pgsk.com/a/217772/总裁的恨妻(全本)http://m.pgsk.com/a/96601/酷总裁的带罪冷妻(全本)http://m.pgsk.com/a/8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