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000000008

第8章 制度文化(8)

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三月,在礼部集中举行。清廷按路程远近发给举人路费。云南、贵州举人还可以用驿马。会试考三场,朝廷临时差派总裁官和同考官主持。录取名额不定。一般为240名,也是按省分配名额,一般为20人取1人。四川在2至4名之间。中式者称“贡士”。发榜称“杏榜”。第一名称会元。会试也有副榜。中副榜者不能称贡士,也不能参加殿试,但可由吏部授予低级官职。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保和殿举行。时间初在四五月,乾隆以后定在四月二十一日。陪同皇帝考试的官员有十多名,称“读卷官”。时间为一整天,甚至可以延至次日。

(三)入仕的敲门砖

清代入仕的敲门砖为八股文与试帖诗。众所周知,清初科举沿袭了明代的制度,以八股文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乾隆年间又增试帖诗。八股文和试帖诗是否合格,成为乡试、会试能否被录取的关键。此外,童试、岁试、科试、复试以至殿试,都要用八股文和试帖诗。

1.八股文

八股文正式形成是在明成化年间。其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的特殊文体,又称“八比文”、“时文”、“时艺”。由于题目出自《四书》、《五经》,也叫“四书文”、“五经文”。对于“八股文”有两种解释:其一,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题比)、起股(虚比)、中股(中比)、后股(后比)、束股(束比,也叫大结)等八个部分组成而得名;其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各由两股组成,共为八股。无论哪种解释,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八股文形式呆板,内容僵死,必须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每部分写多少字是有限制的,不能按照自己的观点撰写,要“代圣贤立言”,连语气都得模仿古人为之。

由于题目只限于《四书》、《五经》中的内容,所以考了几百年之后,其中的章、节、句无不反复考尽。于是考官挖空心思,将完整的句子截头去尾,将几句互不相关的话捏在一起来作题目。如《中庸》中有“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的话,有一年即以“大草”命题。考生在论述过程中,一些禁忌更是难以突破。比如《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如果考官以“杀鸡为黍而食之”为题,那么考生论述绝不能涉及“止子路宿”和“见其二子焉”。据传,一老童生在做这一文章时,写了这样二股:“其或公鸡欤?其或母鸡欤?抑或不公不母之鸡欤?其或白鸡欤?其或黑鸡欤?抑或不白不黑之麻鸡欤?”考官见到这既不犯上,又不犯下的文章,竟将其录取为秀才。

因而,学者们认为,八股文僵化固定的内容,死板的形式,严重束缚和限制了考生的思想,摧残人才,限制了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以这种文体选拔人才,只会使知识分子的头脑更加僵化,既不能联系社会实际,又不能阐发自己的思想,知识分子穷其毕生精力,到头来只能是更加迂腐。与曹雪芹同时代的学者徐灵胎作《道情》,对八股文及科举作了痛快淋漓的批判:“读书人,最不济。彼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破题,两句承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算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里的描写虽有些过头,但确实反映了八股文的危害,阻碍社会进步,使明清封建社会变得更加腐朽僵化、停滞不前。

清朝统治者也知道以八股文取士的弊瑞。康熙二年至六年(1663-1667)曾一度加以停罢,乾隆时也有大臣提议要将它废除,但最后还是保存了下来。这是由于八股文有利于统治者施行文化专制和传播理学名教,箝制知识分子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李鸿就说:“明清两代控制知识分子的方法虽多,但最基本的手段则是八股科举。八股本是窒息一切生动活泼的僵硬模式,而知识分子对八股的顶礼膜拜,最后又必然归结为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顶礼膜拜。”便于控制人们的思想,使考生只埋头死读“圣贤书”,以强化封建统治。陈茂同先生还认为“从形式而言,八股文也有其特殊的功能”:“第一,防止作弊”;“第二,试卷的格式固定,考官易于评审”;“第三,一定程度上能考验举子的文字基本功”。

八股文到底有无学术价值?有少数学者以为不能完全否定八股文的文学价值。周作人说:“八股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个大关键。……八股不但是集合古今骈散的菁华,凡是从汉字的特别性质演出的一切奥妙的游艺也都包括在内。所以我们说它是中国文学的结晶。”朱光潜说:“我颇觉得八股文也有它的趣味。它的布置很匀称完整,首尾条理线索很分明,在狭窄范围与固定形式之中,翻来覆去,往往见出作者的匠心。”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知识分子的必修课,称为“举业”。八股文章真是汗牛充栋,多不胜计。但是,在人们心目中,它不过是“得第则舍之矣”的“敲门砖”。随着科举制度的消亡,八股文也就无人问津了。

2.试帖诗

试律始于唐代,乾隆年间用以考试,仍称唐律,而一般人则称之为试帖诗。试帖诗的特点是按题做诗。唐代诗题不一定有出处,考官可以以己意出题。考生有不清楚的地方,允许提问,称为上请。宋初也是如此。但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才有了必须在经史中出题,禁止考生上请的规定。后来又将命题的范围扩大到古人的诗句。清代命题必有出处,或用经、史、子、集,或用前人诗句。考生作诗的时候,必须了解诗题的出处,写出的诗篇才不致违背题意题情。乾隆某科会试,以颜延之诗“天临海境”句为题,原诗的意思是“人君在上,如天之临,如海之镜”。许多人却误认为月光,只有十六个人知道题目的出处,全部被录取。

唐代试律一般为六韵,四韵、八韵的都很少。清代乡试、会试用五言八韵,童试用五言六韵,岁考、科考、复试均用五言八韵。限用之韵称为官韵。官韵只限一韵,在题旁注明“得某字”。其结构与作法,大致与八股文相同。首联名破题,次联名承题,三联如起股,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结联如束股。首联和次联必须将题目字眼全部点出,如果题字太多,不能全部点出,则将紧要字眼点明,务使题义了然。三联领起,四、五、六、七联或实作正面,或阐发题意,或用开合,或从题外推开,或在本题映切。结联或勒住本题,或放开一步,本题未点之字也可在此联补点。全章之法,由浅入深,由虚及实,有纵有横,有宾有主,相题立局,不可凌乱。毛奇龄认为,八股文源于唐代试律。梁章钜则说:“今之作八韵试律者,必以八股之法行之。”二人都讲得很有道理。作为一首律诗,试贴诗也像其他律诗一样,讲求对仗、用典,不得失粘、出韵等等。在这些方面,它和八股文又有所不同。

试帖诗多应制之作,必须计策典雅,切忌纤佻浮艳。条例之严,避忌之多,是其他诗歌所没有的。这样的诗篇,也和八股文一样,不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毫不足取,它只不过是当时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一块敲门砖罢了。

八科举制的废除

自科举制实行以来,就有人反对这种取士办法。至清末,反对的声浪越来越高。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颁布诏令,正式废除科举。实行1300余年的科举考试就此终结。科举制的废除与其本身及其在运行过程中突显出来的弊端有着密切联系。

第一,科举制度本身存在许多严重的弊窦。八股文僵化的内容,死板的形式,极大地束缚了举子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次,在科举制度下,学用脱节,科举要么以诗赋取士,要么以经义取士,考生穷尽一生研治诗赋或经义,而诗赋、经义却无益于政事。再次,科举缺乏严谨的录取标准。以诗赋、经义取士,而其优劣高下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把握。最后,科举只问才能,不问德行。科举只能考察一个人才能而不能涉及其品行。

第二,官僚政治腐朽,造成科举制度在运行上败像丛生。虽然科举制不断完善,而科场舞弊代代有之,极大地挫伤了士子的积极性。科举在实施的过程中,帝王也多按喜好取人,难言其公平。如明成祖曾初拟状元为孙日恭,后发现邢宽的名字好而易其位。又如明孝宗以“朱希周”之姓名好而定为状元。也有以姓名不好而不得状元者,如顺治以初拟状元王揆与戏剧中王魁姓名同音而另点。又如明世宗初拟状元吴情为状元,以其姓名降为第三。又曾以殿试中,风吹帆布交结如“雷”字,遂于考生中寻找有“雷”字者,春鸣雷便由此而得状元。建文帝和英宗以貌取人,先后以初拟状元王艮、张和貌丑降为第二名和第二甲。慈禧因厌恶康有为、孙中山,而不让广东人做状元,又因讨厌珍妃而不让姓名有珍字者为状元。至明清,以文化专制为特征的文字狱愈演愈烈,文士动辄得咎,致使不少有真才实学的文士拒绝参加科考。

现在,不少学者认为,科举制度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与以往包括察举制度在内的封建社会所有选举制度相比,却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

第一,科举制造成了社会的流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建政治,为官僚机构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注入了充满朝气的新生力量,使官吏队伍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成为可能,改善了官僚队伍的群体素质,保证了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有效地堵塞了高级官僚贵族化的道路。

科举制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打破了豪门世族垄断选官的局面,有效地调和了社会矛盾,化解了社会紧张度,整合了社会结构,促进了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扩大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封建王朝有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社会学家潘光旦、费孝通曾研究过科举与社会流动的问题。他们通过对清代915名贡生、举人、进士的朱墨卷(因为卷首载有应试者的履历)调查统计,发现在这些人中,父辈无功名的占33.44%,而连续五代都无功名的布衣子弟也有122人,从而说明“科举制度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一定程度的竞争性,造成封建社会的人才流动”。一些平民通过科举考试可以上升为统治者,另一些官宦子弟却因科举失利而沦为平民。

第二,科举制度具有开放性、公平性,士人可以自由投考,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便于广泛搜罗人才。这是科举不同于以往考试制度的重要特点,也是科举制度的核心要素。一方面,不必经过官员举荐或者认准就可以报考,使贫寒之士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权贵势力的束缚,能够自由地参与竞争。任何读书人,不管出身贵贱贫富,都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猎取功名,成为天子门生,士林华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一飞冲天而为帝王师,出将入相,帷幄运筹,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全民性,打碎了陈腐的门阀等级观念。另一方面,科举制“虽说也有不少弊病,但它使应考之人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这对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广泛搜罗人才,有着无可辩驳的优点。以考试取士,权在国家,考取者无私恩,黜落者无怨恨,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清明”。

第三,科举制造成了一种劝学右文的风气。开科取士造就了大批以举业为生的读书人,具有文化普及功能。全社会在科举激励下以读书为至上、积极向学,认为读书做官是天经地义的事。“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平民百姓意识到读书是改变个人乃至家族命运的唯一途径,“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多数进士通过寒窗苦读而得高官厚禄。他们的嘉言懿行、华章遗迹流传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刻苦自励,推动着重文右学风气的形成。一位九岁学童写了《神童诗》,传遍九州四海,并被选为蒙童辅助读本。其原文如下:“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少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阅读书目:

1.王道成:《科举史话》,中华书局,2004年。

2.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3.左言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思考题:

1.简述皇权的特征。

2.论述君权运行的方式。

3.论述宰辅制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

4.论述相权与皇权的关系。

5.谈谈你对八股文的看法。

6.请简要评述科举制度。第二章儒家文化

同类推荐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热门推荐
  • 假药

    假药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死境重生

    死境重生

    灰色天空之下,那个我们所熟悉的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记忆中那整洁的路面上现在已经布满了废弃的汽车残骸,原本披着光鲜外衣的高楼大厦现在也已经变得破败不堪,四散在道路上被乌鸦啄食的腐败尸体让人大感腹中翻涌。没错,这就是末世,那从前人们只在电影里见到过的丧尸遍地的场景此时却真真切切的在我们身边上演。死亡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某人的头上,我们能做的只有在这绝境中挣扎求生。讨论群:460166899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布衣俏神探

    布衣俏神探

    口口声声拿报恩要挟她,非要她去他府上效力一年,只因他碰巧恰好救了她一命。好吧,反正她无处可去,且去混吃混喝再说。日子似乎过得还不错,有街逛,有钱赚,有帅哥陪着,时不时还有些个案子过过手瘾。直到有一天,她陷入一场阴谋……他,本想做一个天高皇帝远的闲散王爷,却身不由己被卷入宫庭争斗中。他,本想做一个寄情山水的隐士侠客,却因上一代的恩仇不得不陷身血腥江湖。还好,总有烟消雾散,云淡风清的那么一天。
  • 皇后太欺人

    皇后太欺人

    21世纪少女陈若希无意之间穿越,这就算了!她居然结识了公主,这就算了!她居然成为了公主的好姐妹!陈若希以为,这应该算是她在这个时代最为尊贵的身份了吧,公主的结拜姐妹,多好啊!但是!一切可没有就这样结束,皇帝才不会对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所谓妹妹轻易放过,放在宫里当个什么公主结拜姐妹的似乎有些浪费,还不如来当当皇后,帮他管理管理后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魔女出世:迷死人不偿命

    魔女出世:迷死人不偿命

    “不知在公子眼中,奴家可算得上宝物?”声音轻柔,像一阵微风,令人赏心悦目。他却面露诧异之色,又仔细的看了我和莫名几眼。似乎还是不懂。(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俏皮公主闯天下

    俏皮公主闯天下

    若她是水潋舞。可以原谅伤她最深的他吗?若她是九叶飘零。是否能明白他那句:“因为……舞儿可以是大家的,而零儿只是我的。”若她是‘小白兔’。定便是‘大灰狼’的猎物?若她是樱芷晴。一生都要遵守对他的承诺吗?是谁?在她耳畔低语,“你不愿看到的事,我绝不会让它发生!”是谁?独她面前卸下外壳,默默守护着。是谁?沾染百花,唯不玷污她。是谁?为她杀敌,遍体鳞伤,却是挂着浅笑。不想便不知,不知便不烦,只是,几人能做到一身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侍君侧,冷宫代嫁妃

    侍君侧,冷宫代嫁妃

    他以为自己冰冷的心不会再为谁而跳动了,可是两年前宴会上的惊鸿一瞥,他从此忘不了那抹纤细的身影,可是他却在婚嫁当日发现新娘竟是由别人代替的......~~~~~~~~~~~~~~~~~~~~~~~~~~~~~~~~~~~~~~~~~~~~~~~~~~~~~~~他说,说出柳芸甯的下落,朕可以给你一切你所想要的。她说,我要的,你给不起。他说,既然你那么喜欢当替代品,那就如你所愿。她说,若是可以,我只想逃得远远的。他说,你逃不了的,你生生世世都将被留在朕的身边,以柳芸甯的身份。她说,我是柳韵凝,从来就不是柳芸甯。~~~~~~~~~~~~~~~~~~~~~~~~~~~~~~~~~~~~~~~~~~~~~她抬起头,视线穿越殿堂上的众人,落在那冷眼看着她的帝王,无声地低问:“柳韵凝,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