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000000004

第4章 制度文化(4)

群相制有集思广义的优点,但易造成遇事推诿,无人承担责任。唐代武则天时的宰相苏味道曾两次拜相。虽然他对朝中旧事了如指掌,但却无治国才能,并且从不得罪人。他曾对臣僚说,处事不必决断明白。倘若出现差错,就要遭到谴责,甚至获罪,那就很麻烦。只要模棱两可就行了。因此,时人就称之为“模棱宰相”。

五 二府制

“二府”是宋元时期的辅政体制。“二府”指“中书门下”(或称政事堂,简称中书)和“枢密院”(简称枢府)。《文献通考》载:“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二府”的长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共同执掌相权。“二府制”执掌相权发端于唐朝。

唐代设立政事堂,“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高宗永淳二年(683)七月,中书令裴炎秉政,遂移政事堂于中书省。到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中书令张说正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玺也改为“中书门下之印”。从此,“中书门下”成为相权中心,宰相改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门下设五房:“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中书门下”不仅继续具有原来政事堂决策的功能和权力,而且由于五房办事机构的设立,“中书门下”还具有了行政权力。因此,政事堂改中书门下后,中书门下掌握了从决策到执行的全部权力,成为最高的决策兼行政机关。这就发展形成了中书门下一省权力独重的局面。以政务处理程序分工,决策与行政分离的三省制名存实亡了。在宋代,中书门下进一步发展,而三省逐渐变为闲散机构,其长官多授元老。

枢密院总理全国军务,是国家的最高军政机构。其长官称作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是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签书。它是随使职差遣体系的出现而出现的。

枢密院分掌相权亦始于唐朝。唐代宗永泰年间(765-766)创设枢密使,以宦官担任。“唐代宗永泰中,置内枢密使,始以宦者为之。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可以说,这只是皇帝的侍从官,在君相之间起一个上传下达的媒介作用。后来大宦官杨复恭、西门季元欲夺宰相权,乃于“堂状”后“帖黄”指挥公事,开始了相权向枢密的分割、转移。朱温诛灭宦官,更唐制,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以心腹谋臣敬翔为崇政使,并选用士人。后唐以续绍李唐正统自居,恢复原名为枢密院,但沿用后梁“参用士人,而与宰相权任钧矣,故与宰相并书”。事实上,五代动乱之秋,君主多用心腹为枢密使,以致枢密院事权重于中书门下。如后唐之郭崇韬、安重诲,后晋之桑维翰,后汉之郭威,后周之王朴,均以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之职施行宰相职权,总揽朝政,而“当时宰相行文书而已”。“政事皆归枢密院”。“自后唐同光以来,枢密使任事,丞相取充位而已。”赵翼《廿二史札记》有《五代枢密使之权最重》专条,详述枢密院权重之例,反映出五代之枢密院不仅侵夺相权,甚至侵夺君权,所谓“枢密之权,等于人主”。

宋太祖代周,信用心腹谋臣赵普,“二府”权力轻重随赵普而变。赵普初为枢密使,“军国大计悉出于普”。赵氏旋为宰相,太祖视其“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宋太宗亦称:“太祖朝,赵普在中书,其堂帖势重于敕命。”可见,此时“二府制”尚未定型。太祖开宝五年(972),赵普同枢密使李崇矩结为姻家。这触动了猜疑心重的宋太祖,乃下令中书、枢密分别奏事。这是二府对掌大政形成的关键一步。从此,“每朝奏事,(枢密)与中书先后上,所言两不相知,以故多成疑贰,祖宗亦赖此以闻异同,用分宰相之权”。

“二府”对掌大政的相权体制定型于宋太宗时期。太宗以早年知开封府时的幕僚担任枢密院要职,枢密院权力逐渐扩大,与中书的事权划分亦逐渐明确。雍熙三年(986),太宗企图收复燕云之地,倾力北伐。时宰相李昉为先帝旧臣,而枢密院长贰王显、张齐贤、王沔是太宗的心腹谋臣或太宗朝新科进士。“初议兴兵,上独与枢密院计议,中书不预闻。”事关军国大计,虽中书之首相亦不得而知。不少朝臣对太宗摈宰相于军国大计之外极为不满,纷纭奏陈,但太宗丝毫没有改变这种“二府”体制。相反,淳化元年(990)十二月,太宗因左正言直史馆谢泌的奏请,将“二府”体制确定下来:“自今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李太宗以诏令形式确定“两府”分掌相权为宋朝永制。《宋史》载: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其权力是“佐天子执兵政”,“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如“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仁宗以来,有中书宰相兼枢密使参决军旅机务,但没有从“二府”体制进行改革。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着力中央政治体制改革,依据《唐六典》,有损益地恢复三省六部制,相名与相权都有变化。宰相不再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三省长官为相,又不设正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而以尚书省副长官左、右仆射为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为左相。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为右相。实权主要掌握在右相手中。执政由四人组成,门下、中书二省各设侍郎一人,管理本省省务。尚书省由左、右丞管理省务。这四人称执政,行参知政事之权。当时有人提出废罢枢密院,权归兵部。神宗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制维,何可废也。”唯将部分职权,“随事分隶六曹,专以本兵为职,而国信、民兵、牧马总领,仍旧隶焉”。正副长官仍为执政,改称知院事和同知院事。

南宋初期,因为军事斗争的特殊需要,突破了“二府”的相权体制。宰相初兼御营使,取缔御营使后又兼枢密使,合兵民之政于中书,相权开始膨胀。秦桧以宰相兼枢密使,专制朝政十七年。秦桧死后,宋高宗特颁诏令:“依祖宗故事,宰相更不兼领。”其后宰相是否兼领枢密使,全视军事形势而定,所谓“兵兴则兼,兵罢则免”。宋宁宗开禧年间(1205-1207),南宋大举北伐,为适应战时需要,彻底突破了“二府”体制,“以军相兼枢密使为永制”,先后出现了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专制朝政。枢密院机构虽然始终存在,但已失与中书对掌相权之实。

六 一省制

元朝的中央最高国务机构就是中书省。中书省亦是元代正式的宰相机构。蒙古帝国时代就设有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任中书令,镇海、粘合重山为左右丞相,但此时中书省侍从和秘书性质很浓。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重建的中书省方能堪称相权机构。忽必烈创制之始就赋予中书省“总政务”的大权。《元史·王文统传》载:世祖“立中书省,以总内外百官之政”,曾诏谕中书省,“大事奏闻,小事便宜行之”。后嗣之君沿袭此制,坚持以中书为国家权力中心。大德十一年(1307)十二月,武宗下诏规定:“设官分职,各有攸司。中书省辅弼朕躬,总理庶政。中外越分奏事者,即位之初,已常戒饬。今后近侍人员,内外大小衙门,钦依已降圣旨,除所掌事外,凡选注、钱粮、刑名、造作、军站、民匠、户口一切公事,并经中书省可否施行,毋得隔越奏事,违者究治。”这就明确了中书“总理庶政”的地位,肯定中书对“一切公事”有“可否施行”之权,禁止“隔越奏事”的侵权行为。可见,元朝的中书省囊括了唐代三省制时中书省出纳诏令之权与尚书省“总裁庶务”之权。中书内统六部,外临行省,所以《元史》中“中书政本”、“纲维百司”、“总裁庶政”、“百司之首”等提法屡见不鲜。

元朝实行“群相制”。中书省从中书令到宰执没有固定编额,少则数人,多则十数人,甚至数十人,如世祖时曾多至十七人,成宗即位时达二十一人,顺帝末年竟至三四十人。成宗大德七年(1303)定为八员,名号杂用前代官名(丞相、丞)和差遣名(平章、参政),置左右丞相各一人,平章政事二人,左右丞各一人,参知政事二人,共计八人,史称“八府”。这是元代比较稳定的编制。“八府”之外有参议中书省事四员,相当于中书省的秘书长,“典左右文牍,为六曹之管辖,军国重事咸预决焉”。又有元老重臣或皇帝亲信加上“录军国重事”或“商议中书省事”头衔,参决中书大事。如此多人分掌相权,虽能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但必然导致相权分散和政治纷争。议政常有不同意见出现,这时就要由首相(通常为右丞相)负责定议。元宰相人数虽多,但相权并不平均分配,而是相对集中在丞相(尤其是首相)身上。

元朝宰辅制带有民族歧视。元朝无常朝之制,臣下与皇帝接触也较少。“百官入见,岁不过宴贺一二日,非大臣近侍鲜得望清光者”。即使是宰执,往往也是“奏事多则三人,少则一人,其余同僚皆不得预。有一人得旨而出,众人懵然不知者。有众人欲奏,而得入之人抑不上闻者”。能够入宫奏事的通常是几名出身于怯薛(即所谓“近侍”)的宰相,汉族宰执(他们一般只能担任左右丞、参政之职)多在被排斥之列。如何荣祖任参政时,“条中外百官规程,欲矫时弊”,右丞相桑哥却“抑为不通”。元末右丞相脱脱奏事时,因为“事关兵机”,即命汉族出身的左丞韩元善、参政韩镛“退避,勿与俱”。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国制,中书总庶政,是为都省。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据《元史·百官志》载,行省事权颇重,“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与都省建制基本相同,设丞相一员,平章政事二员,品秩比都省低一等,而左右丞、参知政事则与都省全同。行省与都省为同级机构,往返文书俱用“咨”,以示平级。真正与都省平行的机构御史台、枢密院对都省却用“呈”以别上下。早在世祖时已有行省同都省抗衡。至元二十年(1283),有臣僚建议,行省不置丞相和平章,只设左右丞,以免内外均势。但有人以“非隆其名,不足镇压”为由,反对改变行省体制。元朝先后置行省十一个。十一个行省的长贰权位同中书“八府”。

唐宋元宰辅体制中有一特殊现象就是翰林学士分割相权。中书省从魏文帝创建以来,“出纳诏令”是其稳固的职权。隋唐之中书省仍“掌军国之政令”。其中书舍人更是以起草诏制为专职。唐初“学士”开始侵夺宰相的草诏权。“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时召以草制,然犹未有名号。”武则天用事时,召刘懿之等以本官待诏北门,专司草拟诏制,且“又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翰林学士之称始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为“代草王言”的学士建立一个专门机构: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成为正式称谓,以草拟内制为职。唐朝皇帝制书有内外之别,内制(白麻)用于机密要务,外制(黄麻)用于平常事务。其分工是翰林学士草拟内制,中书舍人草拟外制。到德宗之时,翰林学士陆贽当“泾原兵变”决策机务、代草制诏,遂有“内相”之称,其侵夺相权更加突出。宋代翰林学士之荣宠和权力都超出了唐朝。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了。明朝之内阁,清朝之军机处,与秦、汉、唐、宋宰相府相比,无论其机构、名号、职权、地位等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内阁与军机处不失为辅政体制,一并论列于后。

七 内阁制

明朝初年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以中书省“总揽政事”,设置丞相执掌相权。开国功臣李善长、徐达出任首届左右丞相。当时中书长贰人员精少,丞相之权重于元朝。中书省内统六部,外辖行省。百官奏事,先中书而后闻,皇帝制诏必经中书而后下。于是,君权与相权矛盾加剧。朱元璋认为,“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允许天下臣民言事“得实封直达御前”,“勿关白中书省”,合并相权入君权的意图十分明显。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罪诛左丞相胡惟庸,正式废除中书省,在古代中国运行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宰相制度至此终结。朱元璋还留下了永不设相的祖训:“嗣君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

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国家政治陷入混乱,也使明太祖自己陷入繁杂的政务之中。据吴晗先生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里,内外诸司奏章达1660份,涉事3391件。三千多件事皆由皇帝裁决,自然无法一一亲批,只得采取传旨处分,或者朝堂论定,各司奉旨意自行批写,执本回府施行。朱元璋也感到“人主不能独治”,必须招用贤才,分理“共治”。于是,他在不设丞相的大原则下进行试验:第一次是洪武十三年(1380)九月,创设四辅官,以春夏秋冬四时为号,选简老儒充任,职责是论道经邦,协赞政事。虽然为一品高官,但没有任何实权,加上老儒“淳朴无他长”,缺乏从政实际才能,到次年八月“遂废不复设”。第二次是洪武十五年(1382)十一月,设立殿阁大学士。明太祖仿宋朝之制,“始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秩皆五品”,但没有赋予实权,殿阁大学士“不过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于机务无与也”。史称,明太祖“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而且自洪武十八年文渊阁大学士朱善致仕后不再复设。但这给后世子孙以启示,内阁制自此发端。

内阁辅政体制形成于永乐时期。成祖夺位,拔解缙、黄淮、胡广、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等七人“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七学士多餐宿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此时之内阁学士与洪武不同,六部大政咸共平章,秩五品,而恩礼赐赉与尚书等”,而且在东角门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可见,这时的内阁有参决机务之权。然而从相权的两大组成部分看,内阁所拥有的相权是不完全,缺少总率百僚之权。当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成祖对六部和内阁有过明确分工,即“六卿理政务,翰林职论思”。也就是说,这时的内阁侍从顾问性质很强,没有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权力机关。当时的内阁同唐宋翰林学士院类同,故而多称“代言之司”。

明仁、宣以来,内阁权力增大,突出表现在内阁获得了“票拟”权。所谓“票拟”,就是内阁大学士在收到内外百官的奏章后,用小票代皇帝写上自己所拟的处理意见,再由皇帝朱笔批出。内阁的拟旨叫做“秉笔”,出于首辅之手。无首辅时,可由次辅秉笔。从明熹宗天启(1621-1627)以后,拟旨则由阁臣分任。“票拟权”实际上是拟旨权。但皇帝对内阁票拟的意见有最后的取舍权,认为不合意时可以另行批答,还可以扣下不发,谓之“留中”,还可以不经票拟而传旨,谓之“中旨”。正统以后的明朝皇帝经常不由票拟左右,采取留中和中旨的做法,直接发布诏令。明朝重用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可代皇帝“批红”。皇帝以司礼监批红牵制内阁,而司礼监则借批红干预朝政。因而阁臣的票拟之权逐渐内移于宦官,甚至有时根本不由内阁。

八 军机处

同类推荐
  •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古老的国家,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穿着纱丽、练着瑜伽、谈论着玄之又玄的精神生活,却又讲着英语、玩着鼠标……作者跋涉两万公里,走遍了印度70个城市,上百个景点,同时结合大量史实,穿越于历史与现实间,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印度这片土地。从不同的宗教根源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拷问印度的文化,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一书为作者“文化旅行”系列作品第一部,后续作品《一半印度、一半中国》、《骑车去元朝》等即将出版。
  • 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万吨巨轮顷刻间支离破碎永沉海底;飞机失踪数年后出现在遥远的月球;数十人被在黑雾中迷失灵魂;人畜眨眼间被吸入魔窟化为白骨;沙漠中幻象纷繁引人赴死;峡谷里众多冒险者神秘死亡……对于这些神秘之地,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外星人的秘密基地,人类不得入内;有人说是死亡笼罩的所在,误入者必死无疑;也有人说是大自然的禁区,一旦踏入将会遭受灭顶之灾。死亡无法形容的恐怖;神秘不能诠释的离奇。这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密,我们称这些区域为——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热门推荐
  • 神农劫

    神农劫

    神农重生,破解上古邪咒。李时珍的本草经,他用来杀人;戚继光的鸳鸯阵,他用来弑神。天荒神鼎,鼎内另有乾坤;巨阙神剑,剑下鬼神哀号;百慕大穿越时空,西伯利亚血战群魔,问鼎三界苍穹,终于知道:人间一切,相比“神农劫”,都可以舍弃……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虐恋情深之替身

    虐恋情深之替身

    她爱了他十年,他恨了她十年。结婚十年,才发现,她不过是一个替身。
  • 爆笑王妃萌萌哒

    爆笑王妃萌萌哒

    她本是惊才绝艳的天下才女,却被利欲熏心的父亲送进那虎狼之地的后宫之中,在那场尔虞我诈中,纵然是她谨小慎微步步小心,但依然落的个斩断双足乱棍打死的悲惨下场;而她再次醒来,?那原本如履薄冰的惊恐眼眸,忽的浮出凌厉而又很决的目光,那些曾经要将她至于死地的人会是怎样的反应?而在那一场腥风血雨中,那个为了江山对她玩弄于股掌的暴君,她又会是怎样的血债血尝?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毒宠药妾

    毒宠药妾

    “啊…”痛哭伴随着凌厉的惨叫回响着,未经呵护的领地很快染上了赫红的血……她哪里又知道,这是男人对她最后的考验,是她成为药人的最后一环,那便是…能承受他致命的毒。……朦胧间,睨见男人清冷的眼,是平静无波的残忍,仿佛,是他在操控欲望,占有她,不为情欲,只为占有而占有。她穿越而来,为他所救,禁锢她的人,掠夺她的身,撕裂她的心…而那双眼,从头至尾,寂静冷漠…是啊,在他眼中的自己只是一味药,一味药啊…………(本文小虐,慢热不小白,女主以柔克刚)————初初的新文推荐——————红伶的故事《媚行天下》故事简介:穿越并不可怕,可怕的这具破败的身体,竟然坑爹的染上了毒瘾,但这又岂能难倒她虞红伶。不幸的是她惹到小人,被人当眼中钉追杀…所以,才会遇见了他………她站在高位,俯瞰刑场的他,冷寂的问:你爱过我吗?他,一双黑眸澄清如镜,仿佛映出了她的丑陋和狰狞。一日夫妻百日恩,到底是谁在自作自受,呵呵呵…她凄然一笑,亲手扔出手中的斩立决。“斩!!”罢了,她真的放手了,放了他,也放过自己。………虚尘:“别碰他!”虚尘拧紧了眉头,一脸冷酷的正气,捉着她的手臂没有半点怜香惜玉,估计应该青紫一片了。红伶怒火丛生,反而嫣然一笑,衣衫半解使出混身解数……勾引他、诱惑他,硬是要击破他的面具,诱他堕落红尘俗世……路星辰:她的倔强、她的聪慧、她的歌声无不令他迷醉,只一眼,便爱上了这个绝美的女子。‘在下一定会高中状元,回来帮你赎身,娶你做我的娘子。’这是他的保证,也是日后的魔咒和枷锁,即便如此,他也心甘情愿……玄王:他邪魅地俯下身,白晰如玉的修长手指轻轻勾起她小巧的下颚,一双狭长的凤眸带着邪气,狂妄地诱惑着:“做本王的王妃,你要什么本王都可以给你。”红伶毫不躲避的正视着他的眼,流光四射,火花四溅,她气吐如兰,妖饶的笑道:“呵呵,如果我要的是天下,你给得起么?”元煞:他因她一次相救卖命十年,他冷漠无心,杀人如麻,却唯独对她千依百顺……为她,他可以成佛,为她,亦可以成魔。十年,也许对他来说,太短了……皇上:他懒洋洋的半倚在龙床上让人伺候着,半响,凭空飘来一句:“当朕的虞妃,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红伶微愣,随即回过神来,笑得妩媚娇俏,“可以,但我要天下皇权!!”……(注:女主聪明强势有主见,本文有点小强,有点小虐,亲亲若喜欢赶紧收藏+存文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校花之最强高手

    校花之最强高手

    穷小子误入校园被校花灌醉,一觉醒来,他竟然发现体内住着一群魔鬼,从此他纵意花丛无人能及,灭神杀魔无人能挡,穿梭在几个世界的他,不知道欠下了多少风流债……新书《最强军魂》求支持
  • 优秀是一种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

    本书从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入手,根据工作、休闲、学习、思维、健康等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向读者讲述哪些习惯是我们必备的,哪些习惯是我们应坚决制止的,哪些习惯是可以改进的。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总结自己的角角落落,体味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养成足以让自己快慰一生的良好习惯。就像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强调的不是让孩子乖乖听话,而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境界!这样的境界,离你并不远。本书提供精准的沟通工具,让孩子与父母在放松的状态中,懂得对方,一起成长。在本书中,她用最典型的真实案例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