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200000027

第27章 王安忆(2)

王安忆说:“不会的,我要回去结婚,还要去他的老家。”

彩色斑斓的灯光在王安忆脸上闪烁,照出她一脸的严肃。我很想叫一声好。——我想,只要这样一句话,一个女人就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女人。

文讲所不到半年的日子很快就到头了。散的时候似乎有些兵荒马乱。我同屋的北京作家瞿小伟每天领着我抓紧时间逛皇城。在北京住了将近半年,我连故宫都没有去过。王安忆什么时候走的,怎样走的,我一点儿不知道。这使我事后很难过。看看鸟兽散后已显空荡的屋子,心里起了一种类似悲伤的惆怅。此后,我要回到没有可以信赖、可以求教的挚友的寂寞中去了。这寂寞由于一度的短暂的不寂寞而更显难于忍受。

从文讲所出来,许多人如日中天。一部一部的作品让文坛一阵一阵激动不已。王安忆更是用一次又一次轰然的爆炸,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目瞪口呆。一些人先前对她的疑虑,转成忌妒,终至于不服气不行。那正是文学如火如荼的年头。我也正好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地卷在这潮流里,跟着得了便宜。回到小镇不久,就被错爱调到省城,交代我的是“专写小说”。

对我来说,这是一段灾难性的日子。

一个“专写小说”的人,一年半载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东西,写出了的,也是屡遭退稿。所有对我怀了莫大期望的人,都已莫大地失望。一些自己不写小说,专门以指点别人写小说谋生的人以此“现象”作为谈资赚稿费。指示我应该深入火热的基层。仿佛几个月前还在乡镇粮店打米吃的我已经做了一百年贵族。我自然是极度地沮丧。我拒绝了一切关于谈创作之类的采访、稿约和座谈会邀请,拒绝了一切可以拒绝的文学活动,包括文人雅集的笔会,以免难为情。社会对我的角色定位发生了错误,而我自己则是误入歧途。

在这些日子里,给予我最大安慰的,是王安忆的来信。她一再给我出主意,劝我出去走一走,最好是去青藏,最好是孤旅,最好是……她对我充满了信心,似乎我有一大堆封闭着的才气,只要触动一个什么地方,那才气就会像液化气一样冒出来。

后来在什么地方读到陈村的文章,说王安忆写信是极吝啬的。我这才知道这些信是怎样的珍贵。

那一年,我总算在《人民文学》发了一个短篇《惊涛》,王安忆仿佛捕获了我的一线生机,便在关于我的印象记里写足我的绝望之后,以此作为我临难生还的一种证明。但那其实是一部并不怎样的作品。王安忆用意当然只在让我有所鼓舞。四次作代会,在京西宾馆,王蒙跟我说,他读过那篇印象记,最欣赏的是说我吃瓜子吃得没了灵感那一段,我苦笑。我真不知道灵感是什么东西,怎么对别人那么大方,对我就这么小气呢?开会的时候,我去向王安忆讨教。我们坐在空荡荡的楼座。下面的大厅,中央首长在讲国际国内形势。我对王安忆说,事情怕是真得回到最初的出发点,就是:怎样写小说?王安忆说,你该写你自己的事情。我讲了我在农场插队的经历。她说,那你为什么不如实地把它写出来?这是她的切实经验。我后来看到她关于小说的格言:“我的人生参加进我的小说,我的小说又参加进我的人生。”

那时候的王安忆正在写《小鲍庄》。开大会时常常中途退场,一面喃喃地说:“没有办法,稿子得改动一下。”她横跨太平洋转了一大圈回来,人生观和艺术观都有了极大的拓展:“要使我的人生、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悲欢哀乐、我的我,更博大,更博大,更博大。”我却只有循序渐进。京西宾馆那次谈话的结果,使我写出了长篇小说《梦洲》。但小说出版后,却如泥牛入海,全无消息。王安忆还是写了信来,说,前面部分写得还是蛮自然的。

那时候,已经开始议论纷纷要砸作家的饭碗,“断奶”、“不养了”云云。写作的窘迫之外,又多了生存的忧虑。因为别无长技,我开始做上街替人擦鞋的打算。王安忆却比我镇静得多,来信说:“有什么可担心的,不会饿死你一个。”

我就这样勉勉强强、跌跌撞撞、半死不活、灰不溜秋地在日显暗淡的文字生涯中挨到今天。没有包括王安忆真诚的友情在内的种种拉扯,我想,我早就落荒而去了。

我为此对王安忆怀了深深的感激。但我从来没有对她流露过,我觉得很难有适当的方式。我给她写信,即便是推崇,也还总是用老前辈式的、有时甚至是教导的语气。

那一年,省里一家对国外发行的画报社委托我开一个文化栏目。我马上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建议开一个《作家书斋》,第一期就让上海的王安忆来壮声势。获得同意后,我构思了很久,最后觉得,对于王安忆,别人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不如让她自己站到版面上来。就摘编了她的语录,开列了她的书目和简历,选登了她的十几帧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她在很专注地踩缝纫机。最好的是她丈夫李章为她拍的一张大逆光:《阳台上》。我请编辑把这一张做了题头。

但画报社的主编还是要求栏目主持人一定要有几句话。画报是人家的,却之不过,我只有挖空心思拼凑了下面一段话:一位绝对朴素绝对真诚的普通女性;一位特别灵性特别智慧的杰出女性;一位从不趋时从不媚俗的淡泊女性;一位独步文坛掀起一次又一次文学高潮因而令海内外瞩目的女性。

这段话,尽管包含了我对王安忆的全部认识,但一旦用文字表述出来,却怎么看怎么别扭,透着俗气,不伦不类,像广告词。问题是,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招儿。

而最让我难受的是,这一期画报出来,在栏目主持人我的照片上,编辑加了一个头衔:中国著名作家。我当时只差没有气晕过去。在编辑,也许是好心,觉得王安忆这样一位作家,必得由一位“中国的”“著名的”作家来捧场。在我却如同吃了一只苍蝇一样恶心,完全毁灭了我应约主持这期栏目的那份虔诚。把一种恰恰因为长期的苦闷而怀有的虔诚变成了一种狐假虎威的小人伎俩。这与其说是一种无意造成的幽默,莫如说是有些恶作剧的嘲讽。

这一期画报出来,我犹豫了好久给不给王安忆。想想石头抛上天终要落地的,还是硬了头皮寄去,随着写了一封有气无力的信,做了一点自己都以为很没有意思的说明。

我的尴尬不安,纯属庸人自扰。那之后不久,我因事路过上海,给王安忆去了电话,她很欣然地说,到家里来吧,正好还有朋友,我给你们做饭。文讲所之后,除了两次全国性的文学会议,还有两、三次在上海的匆匆路过,十几年来,我和王安忆再没有别的见面机会。我对她的了解,除了信,主要是通过她的小说和其他著述。对她创作的恭维多如潮水,但我从来也不能完整地读完一篇——其中有许多让我越读越不懂王安忆。

我对她的理解,完全基于我自己的认识。

王安忆是个纯粹精神性的人。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她仿佛完全置身事外。有一次见面她跟我说,沪上一家时装店想用她的名字做店名,为此每年付给她一万元,她觉得有些滑稽,婉谢了。我有些为她惋惜,也为这世界遗憾。

王安忆在《神圣祭坛》中写道:“也许是软弱不堪重负,期望支持,使世界上有部分人去写小说,他们找到了艺术的依傍,而写小说的命运却要求他们有另一种勇敢与献身,好将他们的心灵牺牲,那便是‘祭坛’的由来。我只可献给我的神圣祭坛。”在《重建象牙塔》里,她再次强调:“当我们在地上行走的时候,能够接引我们,在黑夜来临时照耀我们的,只有精神的光芒。精神这东西有时候大约就像是宇宙中一个发亮的星体,光芒是穿越了阴冷的内核,火热的岩浆,坚硬的地壳,喷薄而出。现在我好像又回到了我最初的时期,那是人生的古典主义时期。那是可以超脱真实可感的存在,去热情追求精神的无感无形光芒的时期,我心潮澎湃。我有种回了家的亲切的心情,我想我其实是又找寻回来了我的初衷,这初衷是一个精神的果实,那就是文学。”

当我读着这些语感接近汉译《圣经》,深沉灼热却又怀了义无反顾的严峻的宣言时,我感到震悚,同时不免苍凉。

王安忆将自己作为牺牲,完全地奉献给了文学。而在她写出的全部文字里,我读出的却只有两个字:“体贴”。她安静(不是冷静)地、敏锐(不是尖锐)地、细致(不是细腻)地、精确(不是精致)地、真实(不是忠实)地摹写了一幕又一幕人生场景,一个又一个生命历程,从中透露出她对于在多变而又呆滞、浮泛而又凝重、喧嚣而又沉闷的生存情境中顽强忙碌或听天由命的各色人等的深刻精神苦痛的莫大悲悯;其中更多的是对于庸常的、弱小的、卑微的、孤立无援的、被人忽视甚或受人歧视的人们的生命以及精神欲求的深切关怀。她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做着这些,仿佛履行着神赋予的使命。她说:“任何虚伪与掩饰都是深重的罪恶。它必要你真实。”面对着这样的真实,除了随之陷入对人类命运的深长沉思,你还能怎样?在她的笔下,即便是七天七夜的性交,对于一个阅读心态正常的人,引起的也不会是敏感器官的激动。

王安忆精神上的高远和艺术上的深刻,造就了当代文学的瑰丽景观,成就了她人生某一层面的成功,却使她失去了多少世俗的快乐。那快乐或许很表面却也是很实在的。极端的精神化使她像一个概念一样变得抽象了。也许王安忆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但我却以为王安忆对于她所说的“神圣祭坛”的完全奉献,是文学残酷性的一种。

当我蛰居于一个除了天灾人祸便难得被人记起的外省的角落,时常一整天一整天孤寂地枯坐,拿回忆往事、回忆往日的朋友打发日子的时候,我耳边时常会响起那片在橙色的灯光照耀下的迷蒙的、沙沙沙的雨声。我的这种感慨当然是不必要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宁愿王安忆依然是那个在雨夜被人送回家的女孩。

但她却成了庇护别人的伞。

很长时间,我们的音信荒疏了。王安忆带着她的作品走遍中国,走到海外,走到世界的许多地方。她的世界像星空一样那么广大,有越来越多的人、要人、名人注视她、包围她、追随她。我和当初同她一道走上文坛的许多平庸的朋友如今只能像仰望星空一样来读她的小说和著述,从中感受她的思想、她的存在。认识她当然是我的一种骄傲。但她毕竟那么遥远了。

却意外地接到何镇邦的电话,他正为一家刊物主持一个关于作家话题的栏目,说王安忆点名让我写关于她的文字。我很感动。岁月削弱了、磨灭了、淹没了、废弃了许多东西,却没有改变王安忆的真诚,对人的关怀的真诚。

王安忆自己就是一部书,从中我也只读出两个字:体贴。

面前又亮起那一片橙色的灯光,灯光照耀下的那一片迷蒙而又明亮的雾一样的雨,雨中那一把伞,伞下面那一个人,人的那一颗温暖、智慧因而优美的心。

永远的雨。永远的沙沙沙的雨。

3.长看王安忆

陈村

许多时候以来,我害怕写人。用我谢绝编辑的说法是:不写活人。我说的活人的定义是还活着的人和曾经活过的人。倒也不是怕人家和我打官司,而是写人的难度实在太高了。我看别人写的陈村先生就知道,这种差使简直就是盲人摸象。我常在心里嘿嘿一笑,善良的人啊,你们实在是写错了。人们造出的“错爱”一词,真是很有道理。

当然,我最终还是写了一些。除了为好人好事鼓吹的成分,那多半也是被人家逼出来的,有人要读就会有人来约,所以写坏了不能全怨我。我主观上是想写得离对象近一些的,可是,那种叫人的东西,岂是随便近得了的?这次的题目是写王安忆。我和她认识二十年了,同吃写作的饭,彼此没有猜忌或尴尬的事情。我和她向来直呼其名,无须寒暄。写人和写风景一样,越是熟悉的越是难以下笔。我已经不知道哪里是景色,哪里是阴影。再说,我曾专门写过她几回,举例时也时常要举到她的。现在,还有什么新鲜的话要说吗?

现在,是我认识王安忆二十年后了。不知朋友之间有没有“七年之痒”。我看着她倒是不痒。她最出众的优点是非常耐看。我读了她二十年,有兴趣再读二十年。一五一十十五二十。她变得越来越简单了,以往可能还有点鸡尾酒的意思,现在就是水了,不是矿泉水,是自然的水,沧浪之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她的生活越来越有规律,一动一静都有章法,显出职业作家应该有的样子。她的作品也很简单,耐心地缓慢地一点点地做,不指望一蹴而就。有这样的功夫,铁杵也会磨成针的。那种种花絮般的因素渐渐退隐。只凭着文字本来的能量。

王安忆从来是个有分寸的人。她也固执,她也任性,但是,多半说说而已。她有一只盯着自己的眼睛,仿佛人家看自己,仿佛是自己的导演,随时可以修正。我这样的比喻是有语病的,她不患得患失,不人云亦云。细一些说,她怕输,宁肯放弃患得的机会也不肯患失。要自己心里通得过才心安。有人在作品中很淑女,生活中比较不委屈自己。王安忆不是。一般地说,她的生活状态比她的小说更节制。生活中无法表达演习的那部分想头,常常做到小说中去了。生活中无法用在活人身上的观察和分析,用在了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说过,我是读了她的小说才认识她的。无缘和王安忆认识的人不必沮丧,她在小说中实在比生活中表现得更多更放达。我读她的小说,有几次读得傻了过去,我想,这是她啊,是她啊。再看到她时,她依然是那样的神情,那样的谈吐,不肯鲜活出来。我想,我知道你的,多了一点知道你。不是窥视隐私的意思,而是离她的魂近一些。小说家的作品其实也是他的生活,作品主人公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生活方式。当然不是一对一的,而是精神的,格调的。

我和她总是能找到意见分歧的地方。我总是能发现她的偏颇和破绽。她自然也能发现我的,但她一般不说。我和她经常话不投机。因为,我和她从来不会为了讨对方的好而隐瞒自己的观点。我知道,她对万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虽然她出语谨慎不肯随意褒贬。我知道她的局限,她的不近情理。既然她说的观点都是她思想过的,我便没理由用轻浮浅薄狭隘一类词语来说她。我对她时而争辩几句,有时也用一点狡辩术。但她依然一板一眼,眼神中充满正气,令我无从油嘴滑舌。因为和她的关系比较长远稳定,写文章的时候便不避嫌疑,经常挑剔,偶尔也有所攻击。但是,我在这里愿意公开心里的变化。去年我去参加她母亲茹志鹃的追悼会,那天因腿疼,第一次在公众场合用了手杖。茹老师有恩于我,我因疏懒,连看望她也极少。听说她住了医院,原想去探望,王安忆说不要紧,便想等到她手术后吧,谁知一等就是追悼会了。那天我看着老人家,百般无奈,心里说,茹老师,我没别的可做了,要对王安忆好点。我明白这样说是很俗气的,可能有点亵渎,但我真是愿意对她好点。何况我是她的朋友,我们有二十年了,一点也不暧昧一点也不生分。

同类推荐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花季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花季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山水旧城谙(指尖上的中国)

    山水旧城谙(指尖上的中国)

    《指尖上的中国:山水旧城谙》在对诸如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十里洋场、杭州的西湖和灵隐寺等各城市代表建筑和名胜的回忆中,我们不得不感叹民国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氛围,尤其是在沧桑的历史轮转中,每一座历史名城都演绎过精彩的故事,留下过无数动人的传说。
热门推荐
  •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2

    盗墓笔记之秦皇陵2

    故宫博物馆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被盗了一件很重要的文物。黄金手杖。李浩天在从泰安回来以后,被曹明直接拉上,追寻着黄金手杖来到了新疆沙漠之中。在这里,李浩天重逢了大学同学李伟。在沙漠之中很多人都会迷路,但是李伟在十多年前就来过这片沙漠。沙漠之下的黄金,风干的尸体,痛苦离别的亲情……
  • 呆萌撞上爱:拒嫁99次

    呆萌撞上爱:拒嫁99次

    某日例会结束,沈言薄直接将她困在椅子上,高大挺直的身子微微往前倾去,冷眸微眯:“肖白池,我们的关系是不是应该改进一下?”肖白池微微一怔,眨了眨了满是错愕的黑眸回答:“改进?难道你不想当我师父了吗。”“是。”幽幽的声音有些落寞和委屈:“恩,没有关系。”反正她也要走了。“……”男人脸色一变,心底一沉,活了这么多年遇到最棘手的事情居然是喜欢上这个在某方面极有天赋,情商又堪称为零的榆木脑袋女人。情商无下限,宠溺无上限--史上最爆最萌腹黑师徒恋!
  • 权斗兵谋之舞姬帝后

    权斗兵谋之舞姬帝后

    简洁一句话:舞姬出身、间谍专业的杜嫣,命比纸薄、心比天高,几经辗转沙场朝堂,驱除鬼戎,复我明楚,成就人生,收获真爱的奋斗史。=================================她是舞姬,是引无数纸醉金迷的王公贵族竞折腰的花魁倾蝶。美丽,明媚,温顺,聪慧。她是间谍,是百年门阀隐在帝都权力漩涡里阴蔽的一处暗礁。冷静、理智、伪装、缜密。一个谋划,一段青涩,一场骗婚。雨水冲刷着鲜血蜿蜒流下,她笑:如果天绝她平安康乐之路,她杜嫣,不怕逆天而行,披荆斩棘,开出一条她自己的路!”火红的衣裙蹁跹跌落,艳丽的轻纱层层飘开,金色的凤凰张扬飞起。从此,她如振翅雏凤,从熊熊烧灼的烈焰里振翅冲出,凤鸣明楚大陆。且看她一介舞姬间谍,风云变幻,铁马倥偬,举义旗,挟天子,篡帝位,驱鞑虏,统天下!=================================轻松片段:一人自嘲:“不论如何,我追了她十年,好歹也让她追了我一回。”一人默然:你捧着城池国玺追她,她带着十万精锐追你,这个能划等号么?—————————深情独白:“嫣儿,如果你是追求你的霸业,要做千古一帝,我愿倾国相赠;如果你是心另有属,我会举国相祝。但是,嫣儿,你诚实地回答你自己,你是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间客

    间客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当许乐从这行字上收回目光,第一次真正看到尘埃后方那繁若芝麻的群星时,并没有被震撼,相反他怒了:大区天空外面的星星这么刺眼,谁能受得了?天天被这些光晃着,只怕会变成矿道上那些被大灯照成痴呆的野猫!于是许乐放弃了成为一名高贵女性战舰指挥官辅官的梦想,开始在引力的作用下,堕落,堕落,堕落成了看门房的外乡穷小子,出卖身体的可怜男子,从事繁琐工作的男保姆……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露着白牙,眯眼傻笑,披着莫名的光辉,一步一步地迈向谁也不知道的远方。…………许乐,东林大区公民,从一颗荒凉的半废弃星球上离开,脑海里拥有一些希奇古怪的知识,身体里拥有这个世界谁也不曾接触过的力量,并不浑沌,一味荒唐知足地进入了这个最无趣也是最有趣的世界。间客的人生,一定很精彩。
  • 爱妃你敢玩跳槽

    爱妃你敢玩跳槽

    七夜的缠绵,他亲手在她的肩头刺下了个“囚”字,赐名“囚妃”,他以为她已成傀儡,却不想一朝醒来,这个女人竟还了他致命一击,她嘴角的笑如同午夜漫放的罂粟,致命而蛊惑,冷纱遮面,是凤凰的涅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嚣张狂凤倾天下

    嚣张狂凤倾天下

    她,本是秦国的护国大将军,因为莫须有的叛国罪名而跳崖身亡,再次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重生在了冷国心狠手辣左丞相的庶女身上。她,本是身份尊贵的丞相之女,虽然是庶女,但是做事却从来不考虑后果,心狠手辣,最终却是为了自己的心上人落得个被藏獒咬死的下场。再次睁开眼睛,她眼中毒辣的意味更甚!抢了庶姐的心上人?她不屑,自己还不至于堕落到看上曾经的手下败将,府中的姐妹都看不惯她,要来找茬?她会让她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找茬。京城有云,冷国丞相家有位生的绝色却狠毒的三小姐,虽然美貌倾天下,但是心上也涂满了全天下药性最强的毒药,加上身边还跟着一只恶兽,惹上她不是死就是生不如死。爹是权倾朝野的丞相,本是对府中的事不闻不问的,持着一双让人堕入寒窟般的冷眼看着一切,可是一听说自己的女儿和秦国的凤将军有关系,怎么看她的眼神都炽热了好多?在冷国立太子的宴会上,遇见以前的痛,她的恨意滔天,却始终狠不下心,但她终究放不下自己的不甘心,她的惊艳表现引来了各国皇孙贵族的兴趣,自然还有他,他看见了她眼中隐藏的秘密。一次一次惊险的经历,她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人生的巅峰,也发现了一些被隐藏的很深的秘密。她狂荡不羁的狂凤,像是一阵邪风洗卷整个大地,她是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就能飞上九天的凤凰,不过当遇上了那能让自己停泊的港湾的时候,她还是毫不犹豫的依附了上去,毕竟就算是凤凰,也有飞累了的那一天。而他,够资格成为那个让她依靠的人!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本书从明清画集如《唐诗画谱》、《诗余画谱》、《古今名家画稿》等书中挑选出与元曲意境相合的画89幅,相互配合。收录了伯颜的《喜春来》、关汉卿的《大德歌》等三百首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