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100000009

第9章 熊召政(1)

1.人言萧瑟我轩昂

熊召政

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我自己。我曾写过一首《楚狂人》的诗:

楚狂人说楚人弓,半壁江山一往红。

百战纵然输社稷,人间依旧吊英雄。

由此可见,我是一个英雄主义者。当然,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英雄与理想是不可分的。

我之所以成为一名作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记得我考上县中学时,是“文革”开始的前一年。报到那一天,县中学大门的两侧各挂了一条横幅,左边是:“欢迎你,未来的科学家”,右边是“欢迎你,未来的文学家”。我脑子一热,竟然跑到右边的横幅下站了好一会儿。那时候,天真少年们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或者炼钢工人,或者拖拉机手,像我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楚狂人委实没有几个。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我,并从此送我一个绰号:熊作家。

如此称呼,自然是取笑我。我于是跟他们赌气,今生一定当一个作家给你们看看。幸亏我的父亲是一个新中国成立后才扫盲的木匠,根本不知道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舞文弄墨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只上了一年正规的初中,“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我的灾难也开始了。如果要细数我从少年开始吃过的苦头,或者干脆说是“一浪高过一浪”的灾难,那足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这里姑且略去不谈。

1979年之前,我似乎从来就没遇到过什么顺心的事。当了一年兵被遣送回家,随后全家下放农村。屡次招工,名额皆被有权势者侵占。好不容易安排进了县文化馆编辑一份油印的刊物,却因几次用了“坏人”的稿子差点被抓进监狱。有智者言“苦难是最好的营养”,此言不谬。正是因为备尝艰辛,才养成我百折不挠的性格。

就在1979年,我写下了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没想到,这首诗竟然在当时的中国诗坛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也就因为这首诗,我的作家生涯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1981年年底我开始当专业作家,那一年,我二十八岁。我们省作协当时的专业作家一共有八位。姚雪垠、徐迟、碧野等都是大家,鄢国培、祖慰和我都是80年代调进的,我最小,又是最后一个,祖慰老笑我“第八个是铜像”。第一次参加专业作家会议,同这些如雷贯耳的大作家们在一起,我立马感到心虚。特别是姚雪垠和徐迟两人,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他们每到一处所受到的欢迎,如同今天的歌星、影星。姚雪垠第一次同我谈话,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说:“年轻人,不要写了一首诗就沾沾自喜,今后的路还长着呢。”我听了诚惶诚恐,本想对他说:“姚老,我今后也要写历史小说。”但没有勇气说出口。徐迟最具名士气,也最能坚持理想。当时的省文联党组书记、老诗人骆文同志把我推荐给他,他皱着眉头对我说:“我历来反对把诗当成匕首和投枪。”我顿时觉得讨了个没趣,脸腾地红了,大概就是这一红,让他发现我还是一个朴实的来自山里的文学青年,他严峻的脸色又和缓下来,又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并约我第二天单独去见他。大约谈过几次后,徐老发现“孺子可教也”,便对我说:“我要花三年的时间,把你的文学观扭一扭。你先要读书补充知识,我给你开了一个书单,你按着这书单去读。”我接过一看,三分之二是外国的,第一部分从荷马史诗到但丁的《神曲》;中国作品部分,第一部是《楚辞》,第二部是《昭明文选》,大概有上百部。我心中不免暗暗叫苦,这么多书三年岂可读得完?后来证实,三年的确读不完,从1982年到1989年,这期间我便在徐迟的指导下读书和写作。他规定,凡我的创作,不管长短都要先给他看,他同意我拿出去发表才可寄出,我每有新作就赶紧给他送去,他总是不紧不慢朝抽屉里一放说:“先放一放。”有时,他一放就是几个月,其间让我一改再改,他说:“作品就像孩子一样,一定要养,要精心地养,方可成才。”有时,为了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他都要帮我反复斟酌。经过长达七年的耳提面命,我的文学气质的确被他扭过来了。在徐迟那里,文学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情操,这一点,我已完全继承了下来。1993年,我决定下海经商,徐迟乍一听这消息,气得不理我。大约有一年的时间不通音信。后来,在一个朋友的斡旋下,他才同意见我。我对他说:“我下海经商是离开文坛而不是离开文学。”他听后转怒为笑,答道:“如此说,我就放心了,这文坛越来越让人失望,早就该离开了。”

人们形容时下的风气:“能唱几首歌的都是歌星,漂亮一点的都是演员,个头儿高一点都是模特儿,剩下的全是名人。”世风日下,徒唤奈何?其实不用骂别人,我自己也是一个不能免俗的人。譬如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民经商、一棍子能打着三个总经理的年头里,我也气抖抖地加入了总经理的行列。不过,我下海也并非全部自愿,其实有一些至今仍不能言说的理由让我走上了这条路。

我下海经商的第一个项目是建造一座高尔夫球场。在朋友们的信任与怂恿下,我出任董事长。我当时很投入,每天脑子里所想的完全是同文学不搭界的事。这其中既有刺激,也有挑战。我好胜心强,不愿意让朋友们笑我半路出家不懂商战。一年后,我的工作卓有成效,商界开始把我当成职业商人了。我自己亦树立了强盛的商业信心。但是,每当夜深人静,我发觉我的文人心态并没有改变。一个商人,如果拒绝与狼共舞,那他注定不能成功。至少在我经商的时候,这是一个规律。偏偏我讨厌这规律,我有《经商一年戏作》两首为证:

投身商海作遨游,又赚钱来又赚愁。

一个天生诗佛子,从来故意失荆州。

爱钱偏又爱清高,避席常因浊气豪。

还是去当闲士好,清风明月自逍遥。

这种心态的不可改变,决定我不可能当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商人。下海三年,我便产生了“不如归去”的想法。有商人朋友讥道:“作家有什么好当的,你爬格子累死,又赚不了几个钱,这年头,谁还看书!”我把这种话视为对我人格的侮辱,我仍用诗回答:

一灯能灭千年暗,半卷诗书百代香。

商海漫言名士劫,人言萧瑟我轩昂。

1998年,我终于上岸了,在商海五年,我不是一个失败者,我卸下总经理的职务是自动退役,并非仓皇出逃。我回到专业作家的岗位,除了不愿意“与狼共舞”这个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要抽出一段时间潜心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

大约在我1993年下海经商的同时,我对明朝万历年间的第一任首辅张居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张居正这个历史人物的所有情况,已在我的其他相关文章中详尽论述过,所以不在这里复述。经商的五年,也是我研究明史的五年。在飞机上,在小车里,在床头,我不放过任何一点空闲,阅读有关典籍。当我决定要回到作家岗位时,商界朋友说:“你还能沉下心来,去过那种寡然无味的文人生活吗?”我回答:“古卷青灯的生涯,乃人间至味,不是闲人,安能品菜根之香?”

说到做到,我从董事长专坐的加长的凯迪拉克轿车里走出来,回到书斋独守寂寞,一坐就是五年,如今已把《张居正》前三卷写完,最后一卷正在写作之中,不久即可付梓。我当初下决心“十年磨一剑”,如今,这剑——属于我自己呕心沥血锻造的干将莫邪——不久就要问世了。

屈指算来,我已当了二十二年的专业作家,真正是弹指一挥间。在文学的道路上,我总是在自信与自卑两极中摇摆。与时下的才俊相比,我是老派人物,人过四十后,便以士大夫自居。今春,承《人民日报》文艺部邀请,我二游浙江天台山,赋诗一首,道得我当下的心境,抄录如下,权作本文结尾:

我本江城士大夫,琼台又到总踟蹰。

昔年秋暮看红叶,此日春深听鹧鸪。

雾月初升钟磬远,樵风暂歇老龙孤。

自从遮去寒山子,谁发清歌对碧芜。

2.从山野间走出来的文人

王先霈

20世纪80年代前期某年初夏的一天,我在一所中学的阅览室里随意地漫无目的地翻阅报纸。那时,我就居住在妻子任职的中学——武昌城东南的偏僻一隅。常常到中学阅览室去,并不是要寻觅什么研究资料,而只为享受幽静,那几年的日子而今给我留下的记忆,是那么轻柔,带着一丝儿温热,远离此前冷峭年月常有的惊悸、惶惧,也远离市区的尘嚣。大家都忙,极少有人到这交通不便的边缘地带找我,除了好事好奇的学生;我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也很少到教室和家居以外的地方奔走。那好像是一个晴天的上午,细碎的阳光钻过室外大树的密叶,悄悄地也是兴高采烈地在桌上和地下铺着斑驳的图案,不时会有几缕投到我的脸颊和手掌,有似顽童之撩拨。我打开《人民日报》副刊,署名熊召政的一篇散文跳进视野。熊召政这个名字我是早知道的,他是湖北一位年轻的诗人,因诗作《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而广为人知。我读过那首诗,且由于70年代前期到中期我在赣西北大山里面住了四年,随后在湖北京山县孙桥乡下住了一年多,交过一些农民朋友,所以对那首诗很起共鸣。听说作者本是下乡知识青年,发表这首诗的时候不到三十岁。大致推算,没有太多接受学校严格训练的机会。依我的阅读经验揣想,他的作品,可能会是气过其文,真诚情绪的爆发多于艺术技巧的精雕细琢,口语的运用胜过书面语言的采撷。孰料这篇文章却并不如此,而是有着甚浓的书卷气,表达的仍是很有时代感的情思,这使我颇为惊讶。前些时与熊召政谈起这件旧事,隔了将近二十年,他也很难准确判断我当时看的到底是哪一篇文章,说:“大约是1982年发表的《停棹后记》吧。”我要他一定把《停棹后记》找来给我读,那确是一篇清丽的散文,是与许多老诗人泛舟三峡后写的游记,其中如“一片片的香橙树的绿叶素荣,给奇特的山之家族,增添时代的馨香”之类的句子,念一念,齿颊之间仍沁出清甜。但是,当年那种意外欣喜的感觉则不复再现。岁月不居,时移事异,昔日那个诗人早已卓尔成家,而那个读者已是风尘满脸,白发皤然,哪里还能够重新踏进同一条审美感觉的溪流?我为自己刻舟求剑的愚拙而不禁失笑了,不过,二十年前一刹那间生出的印象却不曾模糊,反而更觉分明:他是从山野间走出来的一个文人。

熊召政少年时确然未曾得到持续系统的学校教育,弃学下乡也就在出生的英山县境内,成年以前的世界很狭小,是穷困的大别山区的一个孩子。失学是环境使然,给他带来过揪心的苦痛,可是,祸兮福所伏,免除了死记文字、标准答案,却熟诵了诗词古文、小说戏曲,这使他终身受益。1985年熊召政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在古代文论课堂上,老师讲解《文心雕龙》,一位同学与他交头接耳,敬业的先生怫然不悦。这位先生可能觉得刚写了几篇作品,对民族美学精粹如此漠然,岂可容忍,于是训诫了几句。熊同学回答说,《文心雕龙》原已读过,还能背诵若干篇章。在老师要求下,真的当场背了出来。这件事熊召政过后回忆颇为歉然,懊悔那时的唐突,对已经去世的老师深怀敬意。这种露才扬己也是少经磨难的文人的习性,是人生一个多半会要经历的阶段,而能够随口背诵《文心雕龙》,在50年代出生的大陆作家里,怕是很罕见的。

几年前,青年散文家徐鲁邀我和骆文先生及熊召政在八一路一家小饭馆里吃饭,话题不知怎么扯到现代社会里人的自我调适能力。我说,章太炎因《苏报》案坐牢,被迫做苦工,偷空读佛典《瑜伽师地论》,出狱时满面红光;同时坐牢的邹容却激愤而死。熊召政马上吟章氏《狱中赠邹容》诗:“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顺口而出,一字不差。此时之吟诗与课堂上背诵刘勰的骈体文,心境却是两样。我当时的观感与贾雨村在智通寺前的心理相近,想到:“这是一个翻过筋斗来的。”人的一言一动,尤其是无意的即兴的话语、表情,有时会流露出他若干年的经历之痕印,流露出他经受的风霜雨雪浸出的水渍,流露出他对人生奥义的领悟。此外,由此也看出熊召政肚子里是有些墨水,所以才能在文词的风格中体现出古雅的书香。胡适曾经夸奖年轻的冰心女士的文字,给五四文学“带来了一种柔美的优雅”,不同于其时一些白话文作者的“粗糙甚至鄙俗”,原因在于她“曾经受过中国历史上伟大诗人的作品的熏陶,具有深厚的古文根底”,熊召政也是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熊召政常与画家交游,他出资十余万元资助出版《薛楚凤画集》。薛氏贫病中于1976年春辞世,不闻于时。我请教过内行,对薛先生的成就看法不一。他倾服石涛,我看他的几幅画却联想到丰子恺,悠然古意中饱孕着淳朴人情,我是很喜欢的。熊召政说薛氏淡泊旷逸,画作清冷淡雅,不见半点浮躁,这种人格和作风征服了他,那就是在审美取向上有相通之处。

文学界集体外出,各种应酬场合,东道主要求题字,往往造成尴尬,例如我,字是不能见人的,熊召政在场就化解了。他的毛笔字,大幅小页均得心应手,落笔谨严有法度,提顿之间,轻重得宜,显然是受过训练而又长期乐此不辍的。不过,依我的私见,圆润略嫌不足。这自然只是一家之见。黄庭坚评蔡襄书法云:“蔡君谟书如蔡琰《胡茄十八拍》,虽清壮顿挫,时有闺房态度。”蔡襄的字我百看不厌,倒是黄庭坚的字,豪健却张扬,前人讥为“蛇挂枯枝”,会给观者一种压迫感。我这样妄议,也属于“闺房态度”吧?无论如何,熊召政的字是够进书法协会的。写旧体诗词是熊召政另一爱好,他自己已经编了一本旧体诗词集,徐迟、曾卓两位新诗耆宿生前分别写了序,都写得不短,不是礼节性的,而是认真的评论分析。早已有出版社愿意接受,作者却还想多多琢磨。也对,旧体诗写作的趣味大半在反复琢磨之中,吟安一字,浮一大白,真不知心之何以旷而神之何以怡。

同类推荐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笛鸣悠悠

    笛鸣悠悠

    眷念,是一种情怀,是一份刻骨铭心的爱。当岁月的年轮翻飞,烟尘一路远去,面对故土,眷念也便愈发深切。风来了,且听……这悠悠笛声,似文字,似旋律,似实景,亦是意象,不管怎样,我总感觉到她来自于心灵,来自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的点点滴滴……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恐怖空间

    恐怖空间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不如死的恐惧折磨!死亡并不绝望,绝望的是明知徒劳的奋力挣扎!所有的负面情绪在这里你都将体会得到,进入到这里的人,只会存在一个想法,那则是活下去!
  • 黄泉眼之印1:海怪事件调查手记

    黄泉眼之印1:海怪事件调查手记

    因为工作的关系,邹凯男经常要出海。一次,公司领导孟洋重金邀请他出海一起从事一项生物技术的研发,自从踏上黄泉眼岛之后,接连发生的一连串怪事使邹凯男疑窦丛生。鬼发水母、异岛巨蟒、潜艇坟场、死亡日记……这些尘封已久的历史密件一一浮出水面,原来一路上遇到到的那些鬼魅、令人惊悚的海怪都是常见的动物基因嫁接的产物,用来作为二战时期的生化武器;原来孟洋出海并不是做药品开发,而是寻找当年生产生化武器遗留的隐性资料;原来王晨飞是当年一起上岛的科学家王际遇的儿子,原来赵边城和韩西城是亲兄弟,原来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最初所理解的那样,原来每个人都有一个别人不知道的身份,原来邹凯男也有另一个身份,只是他自己还不知道……
  •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讲述了枪王之王——AK-47突击步枪的传奇故事。AK-47是前苏联草根天才卡拉什尼科夫在26岁时设计的突击步枪,到2012年,AK-47产量超过1.5亿支,地球上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把AK-47。本书从AK-47诞生的战争背景入手,介绍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数十场重大战争,进而引出AK-47枪系的发展、演变,并进一步挖掘AK-47战争内涵:它是民族之枪,是正义之枪,是自由之枪……
  • 长腿叔叔

    长腿叔叔

    每个女孩子在看了《长腿叔叔》后都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孤儿,羡慕那种无拘无束和自由放任的生活,幻想着也能够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长腿叔叔。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亲笔写封信,无论他们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了我们出版这本书信体小说的目的了。
  • 夫君不乖

    夫君不乖

    可怜女主无辜穿越到女尊世界,不料被迫装成男人,练就绝世武功,还收了一大堆绝世美男。本文不小白,搞笑加点玄幻色彩,喜欢的女尊文的亲们,可千万不要错过啊!前世的情,后世的债,原来人死之后真的有天使。死在男人手里,也算是一大笑话,死了却也不安分,揍了天使,砸了轮盘,于是不小心穿越了。死了,又活了,遇见了‘天人’。天人说,你个登徒子。我说,我哪敢!天人说,我是男的。我知道。天人说,我的清白。拜托,我不就偷看了几眼嘛?天人说,你不许走。好,那咱就不走。天人最后说了,你要对我负责。啊,原来,这看男人也是罪过…女尊文,NP……好这口的定要来支持啊。感谢亲爱的宝宝,为我做的封面,实在是太赞了。推荐新文:痞女修仙传,,水宣给花生建的群:104863278,大家有兴趣的来啊,另外非常感谢水宣!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古龙文集:离别钩·霸王枪

    古龙文集:离别钩·霸王枪

    这本书里有两种武器,对应着两种人性力量:戒骄和勇气。《离别钩》中,狄青麟冷血无情,刀法无双,不把捕快杨峥放在眼里。但杨峥手中只为相聚而重出江湖的离别钩,会让狄青麟的骄傲付出代价。《霸王枪》中,一位只手遮天的神秘人物犯下累累财案命案,但他的势力之大、能力之强吓退所有英雄。唯有聪明的丁喜携“神拳小诸葛”邓定侯和“霸王枪”王小姐,凭三人之勇,做到了所有人认为绝对做不到的事。
  • 爱杀了我们

    爱杀了我们

    眼前的男子面色和他身上的床单一样苍白,林染染随手拿起身边一颗苹果,缓慢地削起皮来。果皮一圈一圈垂下,就像这漫长等待的时光中,一点点下坠的心。“你打算什么时候醒来?”一个削好皮的苹果被摆放在男子的床头,林染染用小到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一个人的喃喃自语,在这种幽静的环境下显得格外悲凉。“那你又准备等什么时候?”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走进病房,还居然听清了林染染如梦呓的话,叹息着开口。林染染没有回头,而是依然看着病床上紧闭双眼的男子。她在等他,而他在等她。他们三个,都曾为爱死过一次。
  • 超级产品的本质

    超级产品的本质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本书中,详细回顾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超级产品之一——“福特T型车”从构想到狂销全球的全过程。关于一个超级产品的一切:理念、构思、设计、检验、改良、简化、人性化、改进生产方法、降低造价、改进使用体验、广告、定价……福特都进行过偏执狂式的反复推敲和实验。一个世纪以后,福特的信徒史蒂夫·乔布斯,将超级产品的思想全面升级、运用到新的领域,又一次用最少的产品拿走了行业最高的利润,征服了全世界的消费者。找到合适的产品,通过对其反复研究,去掉任何多余的部分,这才是正确的。要反复问:产品还有没有更简便、更轻便的余地?大多数的生产者,更新产品比改进生产方法快,我们则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