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900000044

第44章 传教士对中国医学的传播(1)

蒲俊臣

在近代医学诞生以前,世界主要文明古国都曾出现过建立在经验和主观判断基础上的传统医学。中医也属于传统医学范畴,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被誉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之一。在近代以前的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中,中医因起步早、理论体系完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突出而广泛地被介绍到西方,并对西方医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以前,除了像马可·波罗那样长期居留中国的少数西方行商外,欧洲人认识中国医学往往都是通过阿拉伯人间接完成的,而西欧人获得系统的中草药知识和较完整的中医理论则是与中国直接通商后到中国才学得的。1618年由葡萄牙来华的邓玉函曾收集考察过大量中草药并作了详实的记录。稍晚来华的卜弥格编著了《中国医药概说》、《中国处方大全》等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诊病的切、望等法,附有经络版图,列举了大量的中国药物。之后的传教士巴多明、韩国英等都对中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介绍。传教士们在欧洲掀起了中医学的一个小高潮,中医的一些诊治手法和药物也得到了传播和应用。

一、西方传教士来华

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是15到16世纪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1487—1488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三艘轻便帆船抵达了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旅行。这一系列事件意义非凡,从此世界逐渐被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方人直接到达马可·波罗们描述的天堂般的东方成为了可能,经商、探险、传教,各种目的的远航在里斯本集结,然后浩浩荡荡地扬帆驶向东方。从此,大陆的东西两端开始了直接的贸易与对话。

明代的中国对于西方来说是关闭着的一片神奇的土地。地大物博,封建体制完备。嘉靖十二年(1533年),教皇克莱孟七世成立了果阿教区,统辖从好望角直到中国的远东教务,之后传教士们在半个世纪里进行了无数次尝试和不懈的努力,试图叩开中国这个封闭的大门。首先开始这一尝试的,是耶稣会士弗朗西斯·沙勿略(Francis Xavier)。嘉靖十九年(1540年),应葡王若望三世的要求,罗马教皇三世派遣沙勿略到东印度传教。沙勿略后对中国文明产生向往,决心前往中国传教,并于此间形成了学术传教的思想,认为到中国去的传教士“更应当有高深的学术”。可以说沙勿略首先为耶稣会到中国传教确认了学术传教的方针。万历六年(1578年),耶稣会远东教务视察员意大利人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到达澳门。这位十九岁就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视察员对中西文化做了初步比较,总结过去来华传教的失败教训,主张必须学习中国语言文字,采用适合中国情况的传教方式。这为耶稣会中国传教团在中国推行学术传教方式以及适应中国习俗策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执行范礼安的计划,法学家罗明坚被选派而来,于万历七年(1579年)到达澳门。按照范礼安的指示,罗明坚很快就投入到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风俗习惯的传教准备中,并改穿中国僧人服装,“除了生理特征之外,完全使自己成为臣属中国皇帝的子民”。

耶稣会的这一策略意义非凡。一方面,他们学识渊博,带来了西方近代科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广泛地学习中国文化,阅读中国典籍,使自己适应中国文化,与中国士大夫阶层交好,使得传教士不仅仅是基督教的使者,更成为了传播东方文化的先驱。由此传教士得到明朝官员的信任,在踏上中国内地的土地以后,他们孜孜研习中国语言,使自己适应中国习俗。他们不但身着中国僧装,而且采用了中国字号:罗明坚字复初,利玛窦字西泰,巴范济字庸乐。这是传教士适应中国习俗策略的又一重要步骤。他们既以渊博的学识和谦恭的态度极力交结地方官员、士大夫阶层,又将他们带到中国的西洋物品展览处来,吸引中国士人。罗明坚离开后,利玛窦以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面貌全面展开了学术传教活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他脱去僧服,改着儒装,俨然“西儒”,这是传教士适应中国习俗策略进一步深化。由此,利玛窦跻身于中国士大夫阶层,促进传教事业得到更快发展。他试图综合儒家学说和基督教教义,对中国祭拜祖宗和尊崇孔子的习俗采取宽容尊重的态度,成为他得以在中国立足传教的重要因素。

清军入关之初,对定居中原的西方传教士采取礼遇态度。其中,顺治帝特别倚重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并尊其为“玛法”。顺治帝还多次向汤若望学习天文、历法、宗教等知识。不久汤若望成为“钦天监”的负责人,掌管国家天文。汤若望去世后,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接管“钦天监”。在这前后一百多年时间里,“钦天监”皆由耶稣会士掌管。清朝初年和西方传教士的广泛交流为清朝皇帝了解和学习西方技术开启了一扇窗户。康熙帝在亲政后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包括数学、天文、地理、光学、医学、解剖学等都有较大的兴趣,传教士在华活动也更为活跃。直到雍正时期推行全面禁教政策后,这个由利玛窦开创,邓玉函、卜弥格、汤若望等一大批传教士引导的中西文化交流潮流才逐渐衰落。

二、传教士的贡献

前已述及,学术路线的传教策略使得选派来华的传教士均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学术背景。其中部分传教士为学医出生,精通医学知识或有从医的经历。他们也认真地学习了中国语言,熟读中国医学典籍,并与中国医生有密切的交往。这些传教士在与教会和科研机构的信件往来中介绍了他们获得的第一手中国医学资料,传播了中医理论、技术和药物。归国后,传教士还往往著书立说,系统回顾在中国的见闻,并对东西方医学进行比较研究。这些对于西方来说显得新颖或是先进的学说在当时的学术界和主流社会掀起了一阵阵东方学问的热潮,一些从未到过中国的医学学者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知识无疑丰富了西方人的视野,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近代医学的启迪作用,这其中著名的人物有金尼阁、邓玉函、卜弥格和巴多明等人。

(一)金尼阁与邓玉函

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9年),字四表,1577年3月3日生于今法国的杜埃城,共两度来华。第一次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抵达澳门,在利玛窦逝世后不久抵达北京。1618年率新招募的20余名传教士再度来华,1620年春到南京,后赴杭州、北京等地游学传教。金尼阁把利玛窦意大利文的回忆录手稿《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改为《利玛窦中国札记》翻译成拉丁文,并作了补充和润色,撰写了《西儒耳目资》、《我们皇帝的追忆》、《况义》等著作,另有大量的信件手稿,还把伊索寓言翻译成了中文。

金尼阁与李之藻交好,并较长时间住在杨廷筠家,较多地接触了中国古代科学,并对中医有一些认识和介绍。他认为“医学和军事科学被士大夫阶层所掌握和管理”,“中医与其他中国科学一样都讲究‘道’或‘天人合一’等基本哲学观念”,他观察到中医源自古老的经典,缺乏理论,但是临床经验很丰富,中医不使用烧灼等方法,而使用植物制剂。

返回欧洲后,为了引起西方的关注,他身着中式服装出入于公共场合,以感人肺腑的演讲宣传利玛窦和其他在华传教士们的功绩,并投入著书立论介绍中国见闻。由于他的积极活动,西方当时掀起了“中国热”,并吸引了众多拥有良好学术背景的青年传教士东渡,邓玉函就是其中之一。

邓玉函出生于德国康斯坦茨,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成为著名的医生。他在纽伦堡附近的阿尔特多夫城(Altdorf)以及1603年在意大利的帕多瓦(Padua)大学里曾经学习过医学,后被罗马的灵采研究院收纳为会员。1618年4月16日,邓玉函随金尼阁在里斯本启程赴东方。到了中国之后他也常常行医,就像他给中国学者介绍欧洲的机械那样,他也在解剖室里给中国学者介绍西方的解剖学知识,他的医学教科书:《泰西人身概说》(1643年第一版)也是他和他的中国同事共同合作写成的。当他第一次把盖伦的著作翻译成了中文时,对盖氏脉学与中医的相似程度感到惊讶,并推断东西方在古代存在医学交流。

邓玉函向西方直观地介绍了中国的中医理论与知识。他在翻译时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既有语言上的,也有中西医在理论体系上的差别。拉丁文中没有相对应的中医的词汇,他第一次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他在致友人法勃的第一封信(1619年5月14日)中写道:“这里有一种中国药很出名:人们把它加热,并溶解于一种液体中,就马上会医治病人,治疗那些被蛇咬伤后处于死亡边缘的病人,人们也用它来治疗霍乱及某些疼痛或肠胃病。”他向欧洲人描述了一种典型的中国针灸方法:“他们手上把一根很长的针捻入皮肤,而且是完全插进去,此间还配以不同的手法动作,就像我相信的那样,他们就是在消灭一个肿瘤。”“当欧洲的医生还在用烧红的烙铁使自己的病人感到十分疼痛的时候,中国人却已经拥有了更加温和有效的热疗法,中国人不用红烙铁而是使用一点苦艾,即干燥后的艾叶。”对于中药和中国医生,邓玉函作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关于中药和中国医生,我大概可以这么说:几乎所有的中药都要煎熬,它们是晒干的草药或剁碎的根;矿物质人们很少使用。(医生)自己是经验主义者,事先对病因毫无所知,但在切脉上他们非常擅长;他们在把脉时,什么也不问病人,而是讲述另外毫不相干的事情,似乎在读一本书,像吉普赛人看手相一样。其中的道理我不明白,但有一点我明白:人们把动脉分成几段,离大拇指最近的一段治头病,第二段治心病。从它们推断出相应部位的疾病。”

(二)卜弥格

卜弥格(Michal Boym,1612—1659年),出生于波兰勒阿波城,1645年由耶稣会派遣来华。相比于邓玉函的简略描述,他被誉为第一个将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文化成果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卜弥格出生医学世家,其父曾在帕多瓦大学攻读医学,获得哲学和医学博士学位,并担任王室首席御医,卜弥格本人对医药学也颇有研究,来华后以深厚的西学理论来探讨中国的传统医学。卜弥格在中国的时间里实地探访,与中国医生接触学习,记录了大量的第一手医学手稿,其归类为《中国医学概说》和《中医处方大全》。他的著作被别人冠名以《中国医学手册》、《医钥》、《中医大典》等节选的形式出版。168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印度尼西亚)的医生克勒耶(A. Cleyer)在法兰克福出版了《中国医学手册》(Specimen Medicinae Sinicae),自称是此书的编辑,把其中的内容归功于“住在广州的博学的欧洲人”,未提此书的真正作者。此书共分四卷,第一卷书翻译了王叔和的著作,第二卷介绍了一些中药、配方和这些配方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卷包括卜弥格自己写的一篇论脉搏的文章,有关于脉诊治病的介绍和展示人体针灸的辅助图表,第四卷有37幅插图,论述看舌苔的诊断方法。第一卷和第二卷即是卜弥格的《中医处方大全》,第一部分叫《王叔和脉诊治病原则的说明》,它介绍的是王叔和诊脉看病的方法,还列举了许多复杂的处方;第二部分叫《普通药》,它介绍了289味普通药,其中有250味草药。此书中卜弥格论述的中医脉诊的理论实际上是后世《脉诀》的某个版本,提到了脉的各种类型、“奇经八脉”,还包括了30幅插图,经比较,有的图取自明代医生张介宾所著《类经》。此书出版后,引起了欧洲医生的极大兴趣,但因内容尚不全面,因此有人对它的版本提出了批评。四年之后(1686年),纽伦堡发表了《医钥》(Medicus Sinicus),内容比前一本书内容更为丰富翔实,所引用的资料仍来自于卜弥格的《中国医学概说》和《中医处方大全》资料中的一部分。1813年,雷慕莎出版了一部根据节选卜弥格著作的《中医大典》最后一部分写成的著作。在这部分中,卜弥格讲述了中医通过看舌苔以了解病情的方法:从舌头的外表和颜色诊断疾病。雷慕莎的博士论文《论中国人的舌苔诊病》也来自对卜弥格这部著作的研究。

卜弥格重点研究了以《黄帝内经》、《脉经》和《脉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他在南明永历皇帝的朝廷,也从一些中医师那里学到许多中医临床的知识。他在《耶稣会卜弥格1658年在暹罗王国给医生们写的前言》一文中,一开始就向欧洲人介绍说:“现在,我们向你们,最有名的医生们和整个欧洲提供一部著作的纲要。”在《医钥》等著作中,卜弥格从哲学的高度,从对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循环和宇宙运转、一年四时对人体机能运转的影响这些基本的理论,到脉诊治病和各种中医处方和药物的运用和功效都有论述。卜弥格对于中医最为推崇的就是脉诊技术,他写道:“它是一种令人惊异的技术,和欧洲的不同,它不仅要说明病情,而且能够预料它的发展和后果。”他对有关脉诊治病方法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脉诊治病的方法在中国许多世纪以前就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和广泛的使用,中国的医生通过诊脉不仅能够了解病情,而且能够准确无误地预示它以后的发展。卜弥格认为,人体内的气和血在人体内的十二根经中二十四小时成周期地不断循环,由于这种循环,便产生了脉搏。这种循环也和天的运转相对应。脉搏和呼吸的次数要成一定的比例,如果不成比例,人就处于病态。对人体内的各种器官的属性和特点,卜弥格根据《黄帝内经》中的论述,他认为每个器官都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属性:肺和大肠属金、肝和胆囊属木、肾和膀胱属水,心和小肠属火,脾和胃属土。它们的活动和一年不同的时节有联系,人体内的十二根经将这些器官和有关的脉连在一起,脉搏反映在两只手的寸、关和尺这三个位置上。每个器官都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好恶,从脉上可以看到通过经络连着它的器官的健康状况。

同类推荐
  • 中华礼仪学

    中华礼仪学

    这本《中华礼仪学》从起草到出版已经四易其稿了。现在终于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师友的关怀和鼓励,这些关怀和鼓励使得作者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完成了编写任务。宁夏大学党政领导,包括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 古代阵法

    古代阵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阵法》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阵法》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春秋前十大古阵、几大古代重要阵法、古代历史传记以及传说中的阵法、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等内容。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热门推荐
  • 只欢不爱

    只欢不爱

    左娅应邀来到了一家有名的咖啡屋,来之前很高兴,因为,约她的人是她暗暗喜欢了好久的周大哥。可是,她怎么也没想到,周大哥会满脸甜蜜的对她说,“小娅,我和你姐姐交往了,你是第一个知道的人,惊喜吗?!”姐姐一脸甜蜜略带羞涩依偎在周大哥怀中,长长的发,小小的瓜子脸,文文静静的,像一幅画,美丽惹人疼爱。她哑然,嗓子干哑的说不出话来,心抽痛的快要失去呼吸。这就是姐姐今天神秘兮兮的说给她的惊喜,这……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口才赢就一生全集

    口才赢就一生全集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它具有神奇的魔力,它可以震撼人的心灵,操纵人的情绪。“投资口才等于投资未来,”拥有好口才,你就能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游刃有余,助你改变思维模式,为成功打开更多的通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读寓言悟管理

    读寓言悟管理

    为了让广大业内人士和读者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学习到世界著名企业的管理精髓,《读寓言悟管理》采用了讲寓言故事学管理知识的形式,对大量的管理材料进行了精心筛选,反复推敲。每一个故事都力求精炼概括,每一个著名企业的事典都做到视角独到。《读寓言悟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书籍,在于避免了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以全新的形式——活泼生动的寓言为引导,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典事例,用精炼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管理理念。
  •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读三国 学管人

    读三国 学管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的拥有最伟大管理智慧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以其丰富的竞争谋略以及高明的管理哲学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智慧源泉。本书正是借助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和三国典故,以现代社会的网络应用市场为背景,酣畅淋漓地演绎了一篇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精彩故事。本书借三国人物之口,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与相应的应对之道娓娓道来,旁征博引,融三国智慧与管人精义于一体,妙论迭出、读来有趣又有益,再加上如文学语言一样的叙述风格,相信对读者大有裨益。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