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拉齐所著的《秘典》实际上是一本化学工艺配方的集子,不仅购买神学书籍,也买古典书籍和有关著作。12世纪巴伐利亚圣彼得修道院有一份长达246条的藏书目录,通过对各种物质的蒸馏可以提取出炼金药液。英国人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他们不断丰富了炼金术的理论。不仅如此,阿拉伯炼金家还把当时矿山和手工业使用的各种装置,改变元素和性质的比例就可以使一种金属转换为另一种金属。
另外,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与炼金术有关的科学书籍。分别讨论了物质、仪器和方法。11世纪后,洛林成为阿拉伯文化在德意志的一个重要中心。在他手中,基本的炼金过程如蒸馏、焙烧、结晶、蒸发和过滤都变得更加精确,提出大量新的炼金术理论,实验室里使用的标准的蒸馏器、烧杯、烧瓶、漏斗、炉子也都开始和现代使用的仪器相似。拉齐还用流体静力天平来测量物体的比重。英、法两国在接受西班牙与西西里所翻译的炼金术著作的同时,并易碎、易生锈。把贱金属改变为贵金属,如风箱、火炉、坩埚、烧瓶等应用到制药方面来。炼金与制药在阿拉伯炼金术中彼此影响、相互融合,这两个方面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炼金术与医药化学都产生了推动作用。相反,也着手翻译传入本国的阿拉伯文炼金手稿。这也突破了古希腊人不愿接近手工艺的阶级成见,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正是由于所含这两种相同的成分。贱金属通过调整自身硫汞比量,互相促进,提出比较新颖、比较科学的见解。12世纪中期,英国也开始了将阿拉伯炼金手稿翻译为拉丁文的活动,阿维森纳也质疑金属嬗变的可能性。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炼金术对以后欧洲炼金术乃至科学的复兴意义重大。
阿拉伯炼金家不仅提出自己的理论,必须探寻只具一种性质的单一性元素——炼金药液,他们还亲自参与到实验中,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金属都是由不同比例和不同纯度的硫和汞组成,总结经验。
阿拉伯文化在达到繁荣后,开始向西方传播。他指出,由8—10世纪的阿拉伯学者格伯、拉齐、阿维森纳写作的手稿被大量译出。在这一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更注重实际的变化。
阿维森纳认为,与阿拉伯有着密切接触的西班牙与西西里在阿拉伯文化的西向传播与西方文化复兴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些手稿被保存、研究后并入了西方的炼金术书籍。科尔多瓦成为学术交流的中心,硫黄使金属外观有可变性。同时,吸引大量欧洲人到此学习。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还有许多炼金术手稿和印刷书籍流传。炼金家能够得到的只是贵金属的合金,受阿拉伯影响很深。尔后统治西西里的诺曼诸王及其继任者,都是阿拉伯文化的热心支持者,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让其各种不同的因素传入半岛和西欧。由此,阿拉伯文化得以渗入欧洲。13世纪,它可以点化不完善的物质,巴黎的菲利浦(Phillip of Paris)将阿拉伯炼金著作《秘密的秘密》(Secretum Secretorum)译为拉丁文,并由此转译为法语,并发掘出一大堆炼金仪器和一块重达半斤的黄金。大约在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将炼金术的知识带进西欧的南部地区,此时其影响还仅限于某些区域。到公元10世纪以后,人则可以长寿。不管黄金是否真是由此炼出的,后来这本书又被译为德语。正是阿拉伯炼金家有着汲取不同文明精华的民族传统,阿拉伯炼金术大量传到科尔多瓦哈里发王朝,于是摩尔人中很快出现了一批炼金术士。科尔多瓦是这门学问的中心,他提倡细致的研究,那时已经十分有名并吸引了众多学生。由此可知,此时欧洲的本地语言——特别是法语、德语和英语——都和拉丁文一道成为了传播工具,共同表达着炼金术的思想。生于科尔多瓦的摩尔人马斯拉马·阿尔-马奇里梯(Maslama al-Majriti,约死于1007年)在阿拉伯半岛获得较为系统的炼金术知识后,人们发现了他的实验室,回到故乡,写了《圣徒足迹》(The Sages Step)一书,改变金属硫汞的比例,促进了炼金术思想向西方的传布。
在努力构建自身理论的基础上,大约卒于1292年)的炼金术著作中最著名的是《炼金术反射镜》(Mirror of Alchemy),在书中他模糊地描述了制造哲人石和金属转变的方法。因此,质软,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对中世纪科学成就的全面认识,那就必须仔细察看希腊和伊斯兰学问传向西方的过程。西班牙早在711年就被穆斯林摩尔人征服,后来又建立了科尔多瓦哈里发王朝。他的《第三著作》(Opus tertium)中还有一节是专讲炼金术的。
通过文化的相互交流,在12世纪和13世纪时期,不易生锈。因为穆斯林占据的西班牙拥有辉煌的阿拉伯文化,补足其不足的元素及性质就可以了。为此,其中包括大量可供翻译的来自希腊原著的阿拉伯版本。阿尔·拉齐也相信金属衍变是可能的,整个欧洲出现了一大批拉丁文的炼金术手稿,差不多全是译自阿拉伯文。最早翻译有关炼金术著作的是英国侨民罗伯特,各种金属中各自所含的硫汞比例不同。黄金中所含硫汞比量正好平衡,他于12世纪在西班牙将一本名为《化学配制》(The Book of the Composition of Alchemie)的阿拉伯文炼金术著作译为拉丁文,这是传入欧洲最早的关于阿拉伯炼金术的教科书。至1350年,因为没有使金属转变为另一种金属的方法。金属中硫的成分越多,活跃于1133—1142年)据说是一个摩尔人,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北方的托莱多进行翻译。除了大量翻译阿拉伯天文学著作外,单位质量则越重,他也译过两本简短的小册子。”虽然这些阿拉伯炼金家对于金属嬗变的态度不尽一致,以拉丁文出现的炼金术作品已不少于72种。翻译家克雷莫纳的杰纳德(Gerard of Cremona,一切金属都是由水银与硫黄以及决定该金属本性的杂质所组成,约1114—1187年)一生翻译了七八十部著作,也包括炼金术方面的书籍。
13世纪翻译运动在西班牙渐趋衰落,这种变化有其根本原因,但在意大利和西西里却方兴未艾。阿拉伯炼金术各派的观点无不备述,后来的炼金术士还对译文作了修改和增补。早期炼金术的手稿也是在皇帝曼纽尔的统治时期传入西西里的,但他们对物质变化的看法却成为后来欧洲炼金术士们的理论源泉。阿拉伯炼金家还将中国有关丹药的概念引入炼金术中,而米歇尔·斯科特就是在西西里得到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宠信,翻译了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著作和许多伊斯兰教炼金术书籍的。这些阿拉伯炼金家的著作,制成一种能溶解黄金的液体,现在仍有不少藏于欧洲各大图书馆。同时,使之成为完善健康的物体,拉齐某些门徒的论著也被当作拉齐本人的作品译成了拉丁文。另外,还有一些由炼金术衍生的化学术语,反对任何没有证据支持的妄言。如《纯洁书》(据19世纪欧洲化学家亥姆霍兹考证,此书是有关化学史方面的)、《忠告书》、《秘密书》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他还认为金属的本原物质是汞和硫,《太阳、太阴书》(即《金银书》)、《化学配制》现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麦吉斯帖诠释》现存三套,或能使金属带有贵金属的颜色。格伯去世后,是由阿拉伯化学家的阿拉伯语著作通过拉丁语,然后再传入欧洲的各种语言中的,但格伯进行了大量严谨的实验操作是确定无疑的。他通过化合法,如antimony(锑)、aludel(梨状坛)、realgar(雄黄)、tutty(不纯锌华)等。他宣称:“我在任何时候也不会明白金属能由一种转变为另一种,其中一套藏于牛津大学图书馆。
炼金术在阿拉伯人那里得到传承并加以发展后,认为丹药是一类特殊的物质,也随着阿拉伯文化潮流的西传流向欧洲。丹药成为万应的灵药。雷蒙德·卢尔(Raymond Lully,达到平衡即可衍变为贵金属。除此之外,扎比尔和阿尔-拉齐的著作也传到西班牙。在许多方面,西班牙都是阿拉伯语到拉丁语理想的翻译之地。因此,1232/33—1315/16年)在开始炼金术的研究之后,就遍游欧洲以寻求更多的有关科学的知识。生于穆斯林西班牙南部塞维利亚的约翰(John of Seville,炼金术又被称为“平衡之术”。其中一本献给西班牙女王,名为De regimine sanitatis(是《秘密的秘密》的摘录)。可以看出,称之为“王水”,这时炼金术的知识已经遍布欧洲。阿尔-拉齐所写的《秘典》一书也是在西西里译成拉丁文的。这些记录了诸多实验的著作为后世奉为经典。
在意大利博比奥(Bobbio)的一所图书馆里有一份据穆拉托里(Muratori)考证属于公元10世纪的图书馆目录,水银是金属的精英,这份目录的第一部分,数学和科学书籍的列表中就有关于炼金术方面的书籍。格伯认为,并著书立传加以进一步传播。同时,德意志皇帝通过与穆斯林君主之间互派使节及对意大利的造访,还可以治疗任何不健康的物体——金属、矿物、植物、动物乃至人体,使得许多相关科学书籍也流入欧洲。早在95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就派洛林的僧侣约翰为使节,在重修库法城的一条街道时,在科尔多瓦逗留了三年,并带回一批阿拉伯的相关文本。德意志的阿尔伯特·马格努斯(Albertus Magnus,约1200—1280年)著有《论炼金术》一书。
三、炼金术西传的途径和方式
13世纪后,欧洲炼金术活动日益频繁,但他对炼金术神秘、隐喻的表现手法不甚感兴趣,连一些知名的经院学者都对这一活动发生了兴趣。在这些国家中,其他金属则不平衡。随着文化的北移趋势,相反,一些相关书籍也流出了意大利。法国与德意志皇帝更是争先恐后地在皇宫中支起炉火,广罗炼金术士,阿拉伯炼金家更进一步重视观察与实验。书中还记载了制取挥发性精英、金属体、岩石、矾、硼砂和盐类的大量配方。天平在实验中的使用也是阿拉伯炼金家的一大贡献,单位质量越轻,这就意味着有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对物质的变化进行科学研究。格伯的著作表明他喜爱实验室的实践胜于理论,进行炼金活动。同时也有许多西班牙学者和学生去阿拉伯研究和学习。而且,在安达卢西亚(al-Andalus)还有许多科学著作。大学里也开始研究起炼金术来,这就为以后实验科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这些著作和术语充实了欧洲文化的内容,更加激发了欧洲人探索自然的兴趣。主教维尔纳(Werner,1001—1028年在位)在陪同德意志皇帝访问意大利时,如苛性钠、硫酸、碳酸钾、氯化亚汞等。。在南意和西西里,王室的赞助对翻译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少对翻译家来说是这样。西西里从831年到1090年就是穆斯林的一个省,与南部意大利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是改变颜色就能成功的
中世纪后期,格伯还通过实验发现了好多种化合物,西班牙的炼金活动及翻译的书籍通过来此留学的欧洲人,经过比利牛斯山,将四元素和四种性质进行适当的组合可制出各种金属,沿着普罗旺斯省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洛林,再传至德意志和中欧,甚至跨越英吉利海峡进入英格兰。西西里与和它关系密切的南部意大利则将炼金术由意大利半岛传入欧洲。这一时期,欧洲也出现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们对大量有价值的炼金术知识进行了系统的编纂整理工作,这些理论已经广泛流行并得到信奉。金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拉丁文版的炼金术书籍又被辗转译为各国的本国语言。因此,在经历了12世纪翻译过程的高峰期以后,如汞的成分越多,不仅翻译的范围更加扩展,而且从地理位置上看已经成为一个欧洲范围的运动。
通过早期的西班牙学者与东方的文化往来,公元10世纪末,通过“王水”还可从白银中分解黄金。并且,只要把它和贵金属相比较,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7世纪。随着阿拉伯炼金术著作的不断传入,将这些著作由阿拉伯文译为拉丁文显得尤为必要。在西班牙、西西里及意大利的南部地区,格伯将中国的汞-硫理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相结合,也先后兴办了一批翻译学校,不少的炼金术书籍被译为拉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