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500000026

第26章 中国小说的文化范型(2)

叙述者模拟史家,因此他是“非人格”的,从来不可能作为一个人物加入叙述之中,以保持其叙述的超然客观性。他必须对他叙述的内容之“信实”负责,因此他经常从上至下地干预叙述,证实其实在性。而且,他的叙述语调总是可靠的,他的任务只是忠实地记述据称是事实上发生的事,造成的印象是叙述加工已经减少到最低程度。

叙述者追慕史家,因此他一般采用全知叙述角度,尽可能避免专用某个人物的经验作叙述角度,即使局部性的人物角度叙述段落,也尽量缩短,多作跳动。直接引语方式也有利于加深客观记录事实的印象。

叙述者追慕史家,他就对叙述时间的整饬性非常注意,准确指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并且注意交代时间链上的每个环节。只有在情节线索交叉而不得已时才使用倒述。为了维持必要的悬疑,他只能经常使用提前叙述。提前叙述能维持时间的线性,本是史家常用的方法。此外,他常用“从头说起”的办法,使叙述安稳地锚定在历史语境上。白话小说追慕史书,叙述文本中的主要意元链必然是动力性的,其结果是叙述因果分明,描写简略,速度较快。

文言小说白话小说都有慕史倾向,由此形成的叙述学特征有部分相似,也有很大不同。文言小说在文化等级上地位较高,因此慕史的压力不如白话小说那么大。文言小说叙述者评论干预较少,干预的方式不那么明显,更重要的是,由于文言小说的叙述格局没有像白话小说那样完全程式化,其主体性分布的格局变化就比较多。文言小说的叙述者可以以第一人称出现于作品中,耳闻或目击部分情节(虽然他依然是个“非介入”叙述者),这在史书中不可能,在白话小说中也不可能,史家和“说话的”都必须是完全超然于叙述之外的。因此,实际上中国白话小说的叙述者对叙述采取的姿态,比起文言小说叙述者来,更像一个历史家。我们感到文言小说更像历史写作,主要是语言上和素材上的原因,而不是叙述学上的原因。

五四中国现代小说最终使中国小说从史书压力下解放出来。在五四作家那里,反慕史倾向是自觉的。胡适指责金圣叹“用读历史的方法读小说,寻找微言大义”。鲁迅的《阿Q正传》,用讽喻的方法,给慕史倾向一个摧毁性打击。《阿Q正传》的叙述者以史家的身份半显身但非介入地出现于小说中,试图把小说性纳入历史性的控制。小说首章是仿佛正襟危坐地讨论,在中国史传文类的严格范畴中,如何恰当地安置这个无家可归的乡村雇工的传记。结论是无可奈何,只好采用“小说家言”。

然后,叙述者试图用史传程式(也是中国传统小说程式),来个“从头说起”——姓氏、籍贯——却又再次无从下手,因为这套程式不适用于阿Q。当然,传统小说中关于无姓无籍主人公的小说很多,但点明无姓无籍本身就是尊重史传传统。鲁迅所作的,是暴露史传模式对于小说不仅不适用,而且颇为愚蠢。

而且,《阿Q正传》的叙述者在行文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调侃史传的实证性:

女人们见面时一定说,邹七嫂在阿Q那里买了一条蓝绸裙,旧固然是旧的,但只花了九角钱。还有赵白眼的母亲——一说是赵司晨的母亲,待考——也买了一件孩子穿的大红洋纱衫,七成新,只用三百大钱九二串。

周作人在其回忆中说,《阿Q正传》中的议论,原是为了嘲弄“历史癣。”

鲁迅的另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对中国小说尊史崇史的打击更为直接,这不仅是由于叙述者兼主人公“狂人”坚持认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是“吃人的历史”,更由于他读历史的特殊读法: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真理性不在历史之中,而在历史之外,在历史的语言无法够及的地方,在历史文本的反面。用这种方法,鲁迅否定了中国文化中历史所拥有的绝对意义权力,从而颠覆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文类结构。半个世纪之后,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阿尔丢塞才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在写下的文字反面才是历史本身。”

五四小说中的叙述史,一般说来,不像历史家,却更像一个自传性回忆录作者。叙述的真理价值不在于叙述是否符合事实,或符合于事实应该存在的方式。叙述表意被个人化了,从而个别化了。小说文本的意义不再被文类等级所先定,从而也不再被文化结构所先定。

中国小说的慕史倾向,也是一种顺从文化规范的倾向。史书范型即历史道德规范。美国汉学家白之曾指出五四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的基本差异在于叙述方式:

文学革命之后几年发表的小说,最惊人的特点倒不是西式句法,也不是忧郁情调,而是作者化身的出现。说书人姿态消失了。

因此反过来,可以说,顺从规范迫使叙述稳定其各种程式,以保证读者也加入顺从规范。因此,规范顺从模式也必然是意义的社会共有模式。

这样的叙述文本,追慕特权文类范型,与文化的意义等级保持一致,从而加强了这个文化结构。特殊的是,白话小说从文化的下方加强文化结构,它们使社会的下层共享这个文化的意义规范,从而保证了集体化的释义。用这种方式,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者有效地把本属亚文化歧异的中国小说置于中国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之下。

(第二节) 说教范型

中国社会中个人行为的准则,在文化中以一种“语法方式”清晰地规定。小说叙述虽是虚构,被虚构的世界却也不得不受控于这一套准则。这种“语法式”规范控制了文化中所有的文本,小说绝不例外,只是白话小说所处的文化地位过于低卑,控制方式可以变得很复杂。

儒家学派早在汉代已确立为社会公认而且至少为上层社会大致遵行的伦理准则,但在12世纪理学兴起之前,社会中下阶层的个人行为与儒家伦理准则若即若离。宋明理学兴起使儒家伦理成为控制社会表意的绝对语法,其应用范围大规模扩展。或许不是凑巧,理学兴起也正是中国(书面)俗文学兴起的年代。宋明理学的最重要社会效应,就是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礼教下移运动,礼教从社会上层下移进入布衣百姓民间,民间出现贞烈褒奖狂热,而俗文学(小说戏剧)似为礼教下移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从宋元小说的版本中看到行为规范压力渐渐增强现象。凌濛初常被人视为道学家,但《拍案惊奇》中的若干小说,后世指为淫秽,他却照收不误,《二刻》亡佚部分原因在此;宋明小说中著名的淫文《海陵王》,从宋末至明末不断重编重印(《今本通俗小说》之二十一;《醒世恒言》之二十三,等等),但自清初之后就一律删除。这不仅是道德标准的变化,更重要的可能是对文学文本态度的变化。

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的原则时,就似乎已觉得最可能对这命题提出挑战的“文”是文学。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改之,是为教。

作为文学原则,这个说法是实用论与目的论之极致,艺术价值只是道德的妆饰,使其易于接受而已。虽然周敦颐的时代中国俗文学尚在萌芽,他心中的“文”还不包括俗文学,但这个原则,也就成为理学兴起后中国文学的基本纲领,对俗文学的比对文人文学压力更大。

亚文化文本在文类等级阶梯的底端,离这个文化的伦理规范“语法”过远,对亚文化文本的说教压力,不是减轻了,而是增大了。亚文化文本必须能娱乐大众,因此有强烈的离开规范的倾向,这使伦理束缚更为必须。明末清初世情小说的兴起,流为清代才子佳人小说,以及晚清明初的鸳鸯蝴蝶派小说,这些小说处理两性关系与家庭生活,题材娱人,但道德说教的分量也就比其他题材的小说(例如神魔小说)更重。

这也解释了中国俗文学中有些看来很奇怪的现象:妇女写的俗文学(尤其是19世纪的大量弹词)中,常常让其女主人公在考场、在沙场击败男性(这是娱乐女性读者之必要),也让她们在坚持三从四德上超过男性,好像比男性更迫切地尊崇对压迫女性的传统道德。

实际上大部分关心俗文学的中国文人学士,为自己兴趣自辩时,总是强调亚文化文本的“教化”功能。元末明初的杨维桢,或许是最早对通俗文学表示关心的主流士大夫之一。他盛赞俗剧,因为他发现俗剧演员推进风化之热心,使“徒号士大夫者不如己”。

明末清初大量色情小说,其情节总是以越轨的男女主人公受惩罚为终结。这些小说除了必有一个极端推行教化以自卫的序言之外,还有大量的叙述干预,以证明小说文本的主旨依然是在维持风化。《绣榻野史》作者憨憨子自辩:

客有过我者曰:“先生不几诲淫乎?”余曰:“非也,余为世虑深也。”曰:“云何?”曰:“余将止天下之淫,而天下已趋矣,人必不受。余以诲之者止之,因其势而利。导焉,人不必不变也。”

这不是太虚伪了吗?实际上,我们很难批评作者是在作假。关键问题,本书在前面提到过——亚文化文本并没有自己一套独立的文化价值和独立的表意规范,它们无可选择地跟从社会上据统治地位的价值和道德标准,尽管这些道德标准是为主流文化的延续服务的。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后世被禁,但他自己却屡次要求禁书:

一二轻薄恶少,初学拈笔,便思污蔑世界,广摭诬造,非荒诞不足信,则亵秽不忍闻,得罪名教,种业来生,莫此为甚。而且纸为之贵,无翼飞,不胫走,有识者为世道忧之,以功令厉禁,宜其然也。

明显他无法提出任何新的道德准则来为自己的著作服务,但他又不得不提出道德准则来为自己的著作辩护,于是产生了这种看来虚伪的指责。

中国白话小说中的许多叙述程式,实际上是满足这种说教压力而设的,是为适应说教范型而形成的。

叙述者以道德说教者面目出现,他必须站在被叙述世界之上,对被叙述世界进行裁决。因此他不能隐身,也不能成为介入式叙述者。过于隐身,他的判决没有来源,会失去权威性;但一旦成为介入式(即成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他的判决就太个人化,失去必要的中立性。作为道德说教者,他必然不断介入叙述,经常插入判断性和解释性评语,不让文本的释义有歧出的可能。

叙述者以道德说教者面目出现,他的语调必须是直截了当,其叙述必须是可靠的,反讽语调导致释义歧解。他也必须充分利用他的全能全知,尽可能不自限叙述角度,他得充分展示他了解被叙述世界的一切事情,以使他的道德判断具有足够的权威。

叙述者以道德说教者面目出现,他就倾向于尽可能清晰地维持叙述的时间/因果链,使善恶冲突充分发展,善有所得,恶有所报。结局本身就是对叙述世界的道德裁判,没有裁判就不成为结局。为此,说教式叙述者情愿选择预述而不是倒述,因为预述造成的悬疑是报应究竟如何来到,而不是报应会不会来到,整个叙述就落在结局的道德影子中。

在王传晓汇编的《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文件《各村议规》:

盖闻百事以奸为最丑,万恶以淫为最先,吾宁串客一项,专演男女奸淫,丑态万状;既无情节可观,又无果报可据,不想无知之辈,借此为观……现奉道府悬三宪会衔各处申禁。

这是中国文化的基层对性关系题材俗文学的自然反应:只要最后有“果报可据”就可以容忍某些题材,而果报需要有“情节可观”。这是俗文学的安全阀。

在中国白话小说的叙述格局中,值得注意的是题材越是危险,情节开场之前,就一定有预述,强调结局时必有果报。这与西方的叙述程式在结尾才总结道德教训正好相反。中国文化中的道德判断先定,判断与具体情境关系不大,通融余地很小,故事只是这先决判断的例证。

因此,我们在中国白话小说中看到有两种开场法:慕史模式的“从源头说起”开场法,以保持情节链的完整性,说教模式则“从结尾说起”开场法,以保证整个叙述在道德判断的控制下展开。两种开端可以在同一文本中出现,一先一后,并行不悖,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叙述模式进行双重控制,实际上,中国白话小说的大部分叙述学特征,都同时服务于慕史与说教两种模式。

这种“说教开场”,与叙述者的判断性评论一样,必然是陈腐的“真理”,白话小说没有独立进行道德判断的可能。《醉翁谈录》开卷是一个可供写小说者或说书人借用的“小说引子”注明演史讲经并可通用:

自古以来,分人数等:贤者清而秀,愚者浊而蒙。秀者通三纲而识五常,蒙者造五逆而犯十恶。好恶皆由情性,贤愚遂别尊卑。好人者如禾如稻,恶人者如蒿如草;使耕者之憎嫌,致六亲三烦恼。如此等人,岂足共话?

此“标准引子”,论辩之粗糙尚是余事,农家事作比,语言浅白,显然是专为俗文学所用。而任何白话小说都可抄用,显示这种伦理原则不因具体故事而变通。

文言小说当然也受制于这种说教模式的压力,但文言小说中的道德自辩少得多,证明它所受的压力也小得多。这里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是语言。戏剧如《西厢记》,小说如《聊斋志异》,其中的性描写由于文言之优雅而被遮蔽了,不像白话小说那么直白。

道德自辩,是伪善作假还是真心劝诫暂且不论,它在亚文化文本中必然出现,是因为亚文化文本不得不服务于两个互相矛盾的目的:它们必须与主流文化规范相一致,以免被逐出这文化之外,但同时它们又必须以有趣的故事以娱墨大众。这个二难之境迫使叙述者采取强干预的姿态,杜绝可能的释义偏差。

到晚清时期,说教模式在中国白话小说中更加强了。几乎所有的晚清小说家都自命为道德家。吴趼人一再宣称他“急图恢复我国有之道德”。在他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几篇恶人得报应的故事过于荒谬,几乎使人怀疑叙述不可靠,隐含反讽义。但一查吴趼人的《我佛山人笔记》,这些故事全记在那里,只是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用白话重述了一遍。吴趼人自己说是他亲眼所见的实事,只不过有关人已受命运惩罚,所以不妨心存忠厚,改掉名字。

在典型的谴责小说中,首要的问题是道德问题。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前有其密友欧阳钜源的序:

孝、悌、忠、信之旧,败于官之身;礼、义、廉、耻之遗,坏于官之手……南亭亭长因喟叹曰:“我之于官,既无统属,亦鲜关系,唯有以含蓄酝酿存其忠厚,以酣畅淋漓阐其微,则庶几近矣。”

正如我们在晚明所见到的,性关系题材的小说更急于说教自辩,它们没有任何向既存规范挑战的意图。开鸳鸯蝴蝶派风气之先的《海上花列传》,其道德自辩方式就同《绣榻野史》等晚明小说如出一辙:

同类推荐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以中国人的视角完整反映南京大屠杀始末。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进城的日军,以其占领者的优越感,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达30余万人,在中国人心头和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文笔大气磅礴,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神级修真农民

    神级修真农民

    种灵谷,养灵宠,玩灵鬼……乃是消遣。炼丹制药、法宝制器、布阵画符……乃是副业。逍遥修真、纵横无忌!一界秘武、天下无敌!十方百万世界、唯我独尊!可本质上,还是个农民!
  • 邪皇傻后

    邪皇傻后

    据说,当今皇帝要娶皇后了,当然这一消息并不能震撼朝野,惊骇市集。因为皇帝娶后实乃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若皇帝迎娶的这位皇后,不仅疯疯癫癫,痴痴傻傻,一出生便克死了亲娘。更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煞孤星呢?据说,这位傻皇后深受太后喜爱,因为是太后的全力支持,她才得以登上凤座的,可是…“皇后,若你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哀家猜想,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做!用皇帝的死,换取你的生,这是你惟一的选择”太后嘴角嗜血的一笑,妖冶的甲套在烛光下熠熠生辉。据说,这位傻皇后深受皇帝宠爱,皇帝曾为她罢朝十日,红烛帐内,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他轻咬着她的耳垂,语气温柔的道:“皇后,你可知道装傻是犯了欺君之罪的?”她掩饰住眼眸深处的慌乱,流着口水,小手挥舞道:“哥哥是坏蛋,乱咬人家耳朵,我打你打你。”他邪魅一笑,粗鲁的撕碎了她的红装,双手死死的捏住某浑圆处道:“朕没有咬你,朕是在宠爱你!”她内心一阵颤抖,随即眼泪汪汪的道:“呜呜呜。。。哥哥是坏蛋,又咬人家又捏人家,人家好疼啊,人家不要跟坏哥哥玩啦!”据说,这位傻皇后深受王爷的痴爱,一向温柔飘逸,于世无争的王爷为了她,曾几度与皇帝交锋。可是…“皇嫂,你千万要小心了,可别拆了自己辛苦维持的傻子招牌,否则只怕你的命会不久长哦!”王爷眼眸深邃,贴在皇后的耳边轻轻道。“王爷哥哥,你在说什么啦?人家听不懂啦!”某女歪着头,咬着手指道。“很好,就这么演下去,不过你要记得哦,等我当上了皇帝,你成为我的皇后时,你就不用再演了。”王爷低语完,扬长而去。→☆→☆→☆→☆→←★←★←★←★←★←片段一:面对恶妃的挑衅——傻后眼眸一转,猛然扑上去扯起了恶妃的发髻。“漂亮姐姐,我们一起来玩转圈圈吧!”“咯咯。。。漂亮姐姐不喜欢转圈圈吗?那我们来玩抓脸脸的游戏吧?抓脸脸很好玩的!”“啊。。。你个死疯子!”恶妃崩溃的大喊道,脸上火辣辣的疼。“呜。。。姐姐说尘儿是疯子,姐姐是坏人,尘儿不喜欢你了。”傻后的小手连续的往恶妃脸上招呼了起来。霎时,劈里啪啦的巴掌声夹杂着骇人的惨叫声,传遍整个长廊。片段二:面对太后的质问——“尘儿,母后问你,你为什么要打蝶妃啊?”“母后,蝶妃是什么东西啊?是不是会飞的蝴蝶啊?”某女装傻的问道,顺便暗暗骂了骂恶妃。
  • 疑云

    疑云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丞相如此多娇

    丞相如此多娇

    他,是苏国未来的君主,是天之骄子,是苏国百姓的太阳。她,是女扮男装的将军府小少爷,太子的忠实小党羽。当腹黑的他遇上贪财内敛的‘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让孟丞相带你玩转几朝风华,定乾坤!统山河!肚里锦绣愧煞男儿。。——————————————————推荐新文《代战亦君》,同样是女扮男装的文,感兴趣的亲们可以看一看哦~代家有子名代战,废物无能,天生紫瞳,传为妖怪,不学无术,终日莫言,五岁时,舅舅惨死,祖母姑姑相继遭人毒手,一场大火从此失去踪迹。时过境迁,江山几转,昔日废材,浴火重生,霸气回归,绽放惊世异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世人闻其名纷纷躲避如鬼魅。曾经所受过的,我必要万倍还回,挫骨扬灰,难消我心头所恨,敢欺我瞒我负我之人,就要有死的觉悟。*****十年前,洛神教主风光无限不可一世,坐于高台,余光撇着台下的小小身影,“前几天我养的狗死了,你便顶了它的名,叫洛千吧。”狗名吗?代战勾唇,紫眸沉沉,波澜不惊,“谢教主赐名。”十年后,高台坍塌,教众反叛,洛神教主目容眦裂,手脚尽断。“洛千,你个狗东西!有种杀了我。”妖异紫眸,无惊无喜,“谬赞谬赞,教主你怎么能死?洛千受你命名之恩,自然要给你颐!养!天!年!”*****折扇一摇,洛千看着粪坑里的人,紫眸里满满的惊讶,“哎呀呀,这谁呀,样子看起来,颇有几分眼熟呀。”墨泽自然和道,“千少糊涂,这是大名鼎鼎的白三白少爷。”“哟,是白三白少爷,为何在粪坑里?”看他满是疑惑的眼,围观众人头上乌鸦飞过,默,千少,这不是您老踢进去的吗……..但想到此人锱铢必报的手段,众人齐道,“许是他自己不小心,滑下去滴!”洛千点头,笑的满意,“原来,如此啊,白少爷,真是不小心。”*****代征看着眼前的少年,只觉得他比阎王还可恨,表面却笑道,“战儿,按理说你应该称我一声姨夫。”折扇一合,笑意不再,“畜生、走狗、代家牲口,臭狗屎,任选其一。”紫目清冷如魔,“本少,没有亲人的。”*****表示简介无能,大人新坑,1V1,各位客官请上座,小二泡茶。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天下无双之庶女风华

    天下无双之庶女风华

    她是右丞相的二女,相传她出生时丞相大摆七天的流水席,只为庆祝他最爱的女子所生的女儿的出生,彼时,她是苍君国最为幸福的闺中小姐。他是苍君国四皇子,相传他出生时举国哀鸿,克死生母,被定为不祥之人,只因皇帝最爱的女子香消玉殒,彼时,他是苍君国最不受宠的皇子。不料一场突变,她从亲爹最宠爱的女儿,忽然变成最不受待见的庶女,成为无视长辈,不待见姨娘,欺压妹妹的无良后辈,皇帝一纸诏书,将世人认为堪称绝配的两人结成娃娃亲,说是“天作之合”。亲爹的不管不顾,娘亲的去世,姨娘的打压,妹妹的嘲笑…一切的一切成了她梦中抹不去的记忆,五岁那年,万丈深渊将她与尘世隔开。十四年后她又重新回来,如今的她不再隐忍,也不再是那个多年前任人欺凌的小姑娘,一首玉音曲,令江湖闻之色变,风华绝代,迷乱了多少人的眼睛?多年前的一切恩怨,她笑靥如花,只是谁知道那笑容下隐藏的是怎样的狠绝?对她好的人,她必诚心待之,对于容不下她的人,她从不知什么叫手下留情!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风华绝代,笑看人间。他说:师妹,你看似什么都不在乎,其实最重感情。你看似对谁都好,其实最是无情,若是谁能得你另眼相待,那他便是世上最幸运之人。只是,我终归不是…他说:阿萱,我真希望自己是个普通人,那样就不用背负太多,也不用那么累,那样我就可以天天跟着你,烦你,让你记得我…他说:我视万物如云烟,独你不同,今生得你,我必待你如我心头之血,珍之护之,一生一世,不离不弃…既然抓住了,我不想放弃,也不愿放弃,你也休想离开…初入江湖,她遇见他,彼此相疑,只是生死之间,偶然获得了那独一无二的信任,看着他苍白的脸庞,她说:你既舍命相救,我必保你长命百岁。【片段一】“主子,幽魂楼截了我们无极阁的情报,抢了我们无极阁的生意,说我们无极阁得罪了他们楼主,并将传送情报的无极阁死士抓走,说是好好让他们楼主发泄才能了事。属下请问主子,是否前去救援?”“怎么发泄?”某男看了一眼卧榻上打瞌睡的某女,挑眉问道。某属下微愣,半晌憋出一句话:“打扫厕所。”“然后呢?”某男斜斜倚榻微微挑眉。“浇花种菜。”“然后呢?”唇角微勾,双眼微眯。“洗碗刷碟。”“还有呢?”双手插袖,慵懒之极。“司寝…”“立马把他们救回来,回来之后三个月不准睡床铺。”某男猛然睁眼,眼中危险光芒闪动,吓得某属下心脏抖动,赶忙退下。
  • 致命女佣:腹黑冷少接招吧

    致命女佣:腹黑冷少接招吧

    这是个腹黑女与腹黑男相爱相杀相斗的故事。高崇阳,我这辈子跟你没完没了,下辈子也跟你势不两立!!白小蝶站在悬崖边上愤愤地喊。前世,她怀了花心大少高崇阳的孩子,却惨遭狗血抛弃!重生,她将一雪前耻,报复花心大少,也让他尝尝肝肠寸裂的痛苦!为了达到目的,她装清纯,装歹毒,装高贵,装魅惑,斗亲戚,斗前女友,斗男朋友,斗小三,好不容易达到目的,命运的洪流再次将她推上风口浪尖!红尘破,命已绝,痴女笑,在命运的纠葛中她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