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500000010

第10章 叙述者与人物(1)

叙述者既是叙述文本塑造的一个特殊人物,他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复杂化了。文本的许多叙述学特征实际上围绕这个问题而发生。

上一章讨论叙述者在整个叙述格局中的地位时,已经触及不少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问题,但多半置于与隐指作者的三联关系之中考察。然而叙述者——人物关系尚有其他一些。重要方面,例如叙述者声音与人物意识的关系,叙述者如何转告人物的讲话与思想,以及叙述者如何让其他人物也讲故事,让他们也变成叙述者等等。

所有这些,都与叙述主体性的分割有关系。在叙述的每个言语行为中,叙述者与人物都在争夺主体性,即意图语境的控制权。中国小说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主体性在不断下移,也就是意义控制渐渐离心化,隐指作者渐渐无法控制叙述者,叙述者渐渐变得不可靠,而逐渐将控制语言的权力让给其他言语主体,让给各个人物。这一切都给释义歧解创造了较大的自由度。

(第一节) 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并不是一个叙述格局问题,它不涉及叙述者的身份或地位,它是叙述加工的一种方式。但它与叙述者身份密切相关。

现代叙述学似乎是从关于“视点”(point of view)的讨论中诞生的。然而,一个世纪的研究,似乎连这术语本身都无法确定。

本文不打算在理论上牵涉过深,更不打算在名词术语上卷入论争。本文采用“叙述角度”,只是因为这词比“观点”或“视点”容易懂,歧义也少一些。

角度既然是一种叙述加工方式:在叙述加工中,叙述者限制其特权,只讲他所选择的人物所能经验的范围。因此,这是叙述者与人物的联合行动,“角心”人物提供经验,叙述者提供声音。二者合起来,构成了本书称为“叙述方位”的特殊叙述者—人物组合。这个问题,不少中外批评家至今会搞错。在第一人称叙述中,这二者似乎没有区别。但实际上即使在第一人称小说中,叙述者“我”与人物“我”依然是两个人格,同一个“我”不可能同时是这两个“我”。一般说来,叙述者“我”由于晚出现,比人物“我”成熟,因此可以从一个距离审视人物“我”的经验。在《浮生六记》《月牙儿》等作品中,都可看到这种“二我差”。

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叙述方位看起来并不复杂。叙述者的声音(他所用的语汇)必须是书场说书人的语汇,而叙述经验范围,则是一般所说的“全知式”,即对叙述角度不作特意的控制。不过“全知”这术语经常引起误会。“全知”叙述很少是真的全知,实际上,只有当叙述者讲述的是同一时刻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时,叙述才超越了任何个别人物的经验范围,才是全知。不然,叙述必然是限制于某人物经验,只是叙述角度不断在移动,每次变换角度只能维持一段,有时短到只有一句。绝大部分“全知”视角,只是任意变动视角。

传统白话小说的叙述方位,实际上就是以绝对固定的叙述者声音与任意变动角心人物的人物感受经验所组成的。

瓦茨发现口头叙述的特征是很少使用人物角度。他认为其原因是口头传达方式特别“自然”,而“自然状态下的叙述,其听众总是希望叙述者能从自己的角度评价一切。”

如果口头叙述的确如此,那么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中采用人物角度之多,可以证明它离口头叙述的距离比一般误认的远得多。

《水浒》中有相当长的人物角度叙述。例如林冲刺配沧州后,仇人们如何设计置林冲于死地,这阴谋一直没有写明,因为这一长段林冲一直是角心人物(即作为叙述视角“携带者”的人物,叙述中的情节由他的经验“过滤”),一直到林冲差点在草料场被烧死,叙述接收者才被告知有杀害林冲的阴谋。

这样的人物角度叙述有其不利之处,在传统书场叙述格局中叙述接收者“看官”还得尽早知道一切,因此必须使用巧合:林冲的仇人放火后必须在山神庙门口逗留,谈话中讲出一切,而林冲必须正巧在山神庙里,听到一切。 金圣叹评曰:“两番说话,偏都两番听得,亦可见冤家路窄矣。”只有这样的巧合才能调和人物角度与书场叙述格局。

在18世纪最佳白话小说中,坚持人物角度,扣留信息,使叙述变得不可靠,并非少见。《红楼梦》中常大段的人物角度叙述,而且在这之后并没有用巧合或叙述者说明等来补足角心人物无法观察到的事实。刘姥姥几次进大观园,见到许多奇怪的事,她未能理解,小说也不解释。

《红楼梦》的叙述者对这套不稳定布局相当有信心,他甚至对自己的叙述方法开玩笑。第十五回贾宝玉与秦钟打趣,说“等会儿睡下咱们再慢慢算账”。叙述者接下去说:

却不知宝玉与秦钟如何算账,未见真切,此系疑案,不敢创纂。

叙述者扣留信息,往往是以人物所知有限为借口,角心人物(例如刘姥姥)所不能知者则不说。上例可说明,扣留信息,原因恰恰相反,角心人物所知有限只是个借口,这是叙述者突然自我限权把自己放到角心人物的位置上。因此,人物角度本身,只是叙述加工中的一种策略,叙述者自律的一种手法。

传统白话小说中的角度大部分是就场面需要而临时安排的,是片断变换式的。唯一一部比较集中的人物角度小说,是《西游记》。此书读来扑朔迷离,一个重要原因是全书几乎一直把主人公孙悟空的梦中意识作为叙述范围,而不添加任何解释。

人物角度叙述的作用,与其说是更生动地描写该人物所见对象、情景,不如说是为了用一种特殊方式描写角度的意识载体——换言之,人物角度是叙述主体分散的一种特殊形式。叙述者虽然依然控制着发言权,叙述的词汇、语调等虽然依然属于叙述者,但是意识控制权却落到人物身上。叙述格局虽没有变化,叙述主体却发生了重大变动。

又是金圣叹最早注意到这问题。《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武松答应施恩帮他赢回被人霸占的酒店,只是要求一路上见酒店便喝:

约莫也吃过十来处酒肆,施恩看武松时,不十分醉。

金圣叹评道:“此句非武松面上无酒,是只写施恩心头有事。”这个观察异常犀利。人物角度的运用使事件的叙述获得双重语境。

在18世纪最佳白话小说中,人物视角的自我描述能力,经常使用得很出色。《儒林外史》第四回,主持乡试的学官周进收了模样古怪寒酸的老秀才范进交上的试卷。

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些什么话,怪不得不进学。”……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

叙述者顽固地拒绝作解释究竟范进文章如何,周进本人的感知就成了唯一的信息来源,我们不知道范进的文章究竟是好是坏,也不知为什么周进第一次看不喜欢,第二次却击节赞赏。我们只能猜想范进的可怜相赢得了周进潜意识的同情。范进的文章是否应该中举这关键问题提而未答,使下面范进交好运后一大串喜剧显得益发可笑甚至可悲。《儒林外史》隔几回转一个主角,因此能在相当大范围内坚持人物角度。这部小说的魅力,至少部分原因在此。

晚清小说作家对人物角度问题似乎有所悟,但绝没有取得自觉,也没有一部白话小说能始终一贯地坚持人物角度。即使像《老残游记》那样可以很自然地做到以主人公为角心的小说,也有三分之一的章节随随便便把叙述角度让了出去。《邻女语》曾被阿英夸奖为中国人物角度小说第一部。但小说进行到一半突然就中断了人物角度叙述,让位给全知式叙述,整部小说前后两半似乎全不相续。

林纾是晚清作家中应用人物角度最自觉的人,他的文言小说《剑腥录》一直以主人公邴仲光为角心人物。不过看来晚清只有文言小说取得如此自觉的叙述角度处理,大部分白话小说只限于《儒林外史》式的局部人物角度化叙述。《苦社会》中几个中国商人到达秘鲁海岸时,全部叙述以人物鲁吉园的观察范围为限:

洋人又去把上面打架的这班人相了一相,望水手说了几句话。吉园听了不懂,但见水手都呆在那里不动。洋人看着引上气来,把水手也乱踢乱打……

到底闹的什么事,也一直没有交代。可能这个题材——中国人在海外的经历,“洋鬼子”的行径——本来就不好理解角心人物的迷惘,也衬出了叙述者的惶惑。

第一人称叙述的出现,使人物角度叙述更为自然;角心人物与叙述者的合一,使人物的经验范围自然成为视角范围。而晚清小说中大量由人物讲述出来的故事,是局部的第一人称叙述,也自然采用了人物角度。尽管如此,这种自然而成的人物角度叙述依然使叙述者兼主人公不安。晚清小说对叙述者权力的自限总觉得需要加以辩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许多叙述者干预就是为此目的而设置。第八十七回苟老太太虐待儿媳妇,无所不用其至。

那苟太太仍然向少奶奶吹毛求疵,但遇了少奶奶过来,总是笑啼皆怒,又不准少奶奶到后房看病,一心一意只要隔绝他小夫妻。究竟不知他是何用意,做书人未曾钻到他肚子里去看过,也不便委作悬拟之词。只可怜那位少奶奶,只朝夕以眼泪洗面罢了。

如此虐待,相当奇怪。传统叙述者的辩护方式应当是解释人物心理动机,而晚清小说中则常用解释叙述方式来自辩,这是个不太舒服的“进步”。

同样,出现跳角时,即叙述离开人物角度时,辩护也成为必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四回吴继之讲了梁翰林的奇事,叙述者“我”表示怀疑:

我道:“他整整哭了一夜,是他一个人的事,有谁见来?这不是和那作小说的一般,故意装点出来的么?”继之道:“那时他就住在总督衙门里,他哭的时候,还有两个师爷在旁边劝着他呢,不然,人家怎么会知道?你原来疑心这个!”

不管是叙述者直接自辩,还是如上例让人物发言提供进一步解释,叙述者杌陧不安之状已是昭然。在某些小说中,叙述者为辩解而设的干预已到了破坏叙述流的程度。

似乎晚清作家明白了人物角度的基本要理,但也似乎并很不明白其用处,以及为这用处必须付出的代价。在他们的观念中,人物角度是为了被观察的事件更真实可信,换句话说,更加强叙述真实感。这就是为什么叙述者不得不费好大力气,为使用人物角度或放弃人物角度做说明。反过来,既然可以用说明的办法随便放弃有限视角,叙述者依然能保持传统小说的全知权力。即使是第一人称叙述者也可以成为全知式叙述者。而由此引发的大量叙述干预,更进一步把叙述者推回到传统叙述模式中去。

直到五四小说中,人物角度才成为自然的,不需要做辩解的叙述方式,其主要原因是叙述者不再试图拥有控制全叙述的权力,而叙述加工成为叙述的前推方式,不再需要加以掩盖,也不再需要以“更接近事实真相”做辩护。在人物视角的使用中,表现的重点也渐渐由被观察的事件转向观察的主体。人物视角不再是为了增强表现的逼真性,而是为了再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由于第一人称叙述者采用人物角度是“自然而然”的,第三人称叙述采用人物角度叙述时就比较倾向于再现角心人物的精神世界。试看鲁迅的小说,大部分是人物角度叙述,但是,凡第一人称者,如《孔乙己》《祝福》《孤独者》《在酒楼上》,往往重点落在被叙述事件人物上,而第三人称叙述,如《示众》《白光》《肥皂》《高老夫子》,则角心人物的心理成为小说的主要内容。

尤其当角心人物是“成问题”人物时,即道德上或智力上比较低下的人物,就出现了仰角观察。仰角观察与仰角叙述不同,前者是人物经验问题,叙述加工方式问题;后者是叙述者身份问题,叙述格局问题。《药》的角心人物虽有变化,却一直是仰角观察。浑浑噩噩的镇民对革命烈士之死完全不理解,叙述者明显与他们保持距离,因此叙述并非仰角,观察却是仰角;《伤逝》却是仰角叙述,叙述者是个弱者,软弱无力,听天由命。

细查五四作家作品,可以发现使用人物仰角观察的作品极多。叶圣陶的《马铃瓜》用一个12岁的孩子视角;他的《潘先生在难中》从一个乡村小学校长为视角人物写战争;彭家煌《话鬼》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写通奸。这种仰角观察自然破坏了被叙述世界的真实感:事件和人物在角心人物意识中被扭曲,被模糊化,被主观化。

鲁迅的《长明灯》,以吉光屯村民的观察为角心,视角在这批人中间移动,构成集体仰视角,整个叙述文本成为这一批村民的愚昧之写照。只是这篇小说中第三人称隐身叙述者偶尔还插入一些说明性评论,例如:“这屯上的居民是不大出行的,动一动就须查皇历。”鲁迅的另一短篇《示众》,写无知街民好奇观看犯人枷号示众。在浩如烟海的鲁迅研究著作中,这篇小说不太有人提及,却是鲁迅小说中技巧最出色最纯粹的作品。整篇都是在讲述一条小巷中的小市民围观犯人示众,全篇几乎无一字讲到示众的犯人,甚至犯人是男是女也不知道,因为围观的人实际上对犯人的命运完全冷漠。实际上这种冷漠正是全篇小说想表现的主旨,是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格中最可怕的一面。

并非所有的五四小说都能坚持人物角度。许杰的长篇《惨雾》写两个村庄血腥打冤家,却以一个年轻村姑为角心人物。这个姑娘在械斗的后方做救护,械斗的场面只能通过其他人的转述。转述之多,加上不断用叙述干预来矫正人物角度之褊狭,实际上撑散了人物角度。同样情况可见于黎锦明的《复仇》,此篇从村民的视角看一伙人假扮杂耍班子来此村实行计划周密的复仇。村民不可能看到复仇的关键部分,因此加入了一个目击者的长篇转述,人物角度叙述名存实亡。

可以看到,这几篇作品以次叙述转述补充人物经验角度之不足,目的都是为了想清楚地表现被叙述事件,表现“真实”目的性太强时,人物角度只能成为累赘。

大部分五四小说中,万一有跳角,即叙述角度从一个人物移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也都用比较讲究的处理方式,不至于过分醒目地破坏视角的整齐。鲁迅的《祝福》,第一人称叙述者自己成为角心人物。由于“我”并非村民,与祥林嫂只有几次很简短的接触,只能用转述他人观察的方法提供祥林嫂生平的某些细节。实际上,某些细节不可能被任何人观察到,例如祥林嫂与柳妈“诡秘”的交谈。但在各种方式交替混杂的应用中,叙述角度之不合理完全可被忽视。实际上,情节复杂的小说本来就很难(也没必要)坚持人物角度。像晚清小说那样叙述者用干预来辩护,反而使叙述变得局促不安。《祝福》高明之处在于,一带而过的说明,即可制造小说从头到尾在坚持人物角度的印象:

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为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才成为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第二节) 转述语

叙述主体间的冲突还表现于叙述者如何转述人物所说的话,或所想的话,即转述语。

同类推荐
  • 大巴山的呼唤:党的好女儿王瑛

    大巴山的呼唤:党的好女儿王瑛

    本书成功地塑造了真正爱民为民,奉献牺牲自己的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朴实亲民的形象。王瑛同志生前任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2006年7月被确诊患肺癌晚期,仍坚守工作岗位。2008年11月27日病情恶化,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不幸去世,年仅47岁。参加工作27年来,王瑛同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履行职责,热情服务群众,坚持艰苦奋斗,保持清正廉洁,做出了突出成绩。
  •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作为一名新时期文学的参与者,本书作者长期身处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前沿,是作者对世纪转折间报告文学发展的追踪、观察和思考,因此这些文章表现出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也有对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其中一些篇章是对报告文学理论建设的丰富、发展和补充。同时,这些研究文章还向读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本书收录的是作者1996年到2000年间的一系列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具有相当的资料文献性。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既是作者的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宏观的报告文学理论及发展流变、创作潮流的梳理、总结,同时也是这几年报告文学理论界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甚至是微观的报告文学作家、作品的剖析、评论
  •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盟主勃留索夫的诗歌精选,译者按年代从勃留索夫的诗集(含未出版诗集)中选译(共141首),分为十辑。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生活中,勃留索夫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被誉为“青铜和大理石”铸就的诗人。在诗坛上,勃留索夫还以诗歌理论家著称。
  •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她的很多小说,都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精品,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样,萧红的散文创作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她的散文文字优美,凄切忧婉,在情感浓度和抒写张力上都较深刻强烈,刻画人物注重心理深层的挖掘,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开拓视野、汲取营养、陶冶情操。
热门推荐
  • 娘亲来自现代

    娘亲来自现代

    她来自现代,却多了一个莫名身份的儿子……在这古代之中,她的姓氏与皇家重叠,弄得她必须得‘隐姓’……算了,不就是不说自己的姓氏吗?到时候就说自己叫什么名儿不就行了嘛~可是,连名字都跟皇家犯了冲!这,她还得‘埋名’呀……----“娘亲,我叫啥名字?”某个一脸单纯实际腹黑的小鬼问道。“你啊,好像是叫……”韩金凤犹豫了半天,她儿子到底叫啥嘞?“叫啥……”一群‘衣冠禽兽’在一旁等着答案。只要知道了这小娃姓甚名谁,说不定就能够找到他爹,然后……请君休妻!他(们)好接收啊……等了N久之后,韩金凤一拍大脑,这才对着自家儿子说道:“儿子啊!我决定了,你就跟我一样……叫韦卓!”“砰!”一群人跌倒不起。
  • 挽云歌

    挽云歌

    云倦初,倦心,倦世,倦浮生;苏挽卿,挽情,挽爱,挽君魂。他只手改天换地,却难寻一安身之所;她一笑倾倒众生,偏难留他片刻温存。滴水之恩,让他愿为了烟火人间燃尽生命;情丝万缕,教她只为他一朵笑花挥洒青春。去留之间,江山易改,他终于恍悟:原来锦绣山河比不上她如花笑靥,千秋史册敌不过彼此缱绻情深!生死之际,他终为她选择了留下,斩断他一身的枷锁——难道他拼得起破碎的山河,却拼不起自己的今生?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星战之最强步兵

    星战之最强步兵

    新书《娱乐圈餐饮指南》已经上传,需要各位的支持,如果有推荐票之类的,请投到那边去,星空拜谢~游戏中的顶级机械科学专家穿越了到了一个与游戏世界完全相同的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底层步兵身上于是,宇宙最强步兵诞生了步兵之王?哥们要打十个!王牌机甲驾驶员?哥们不仅机甲比你开的好,研发的机甲更领先你们几十年!顶级元素操控者?哥们刚好造了几款元素系武器,冰火雷电随便挑,碾压你们几条街!这,就是一个低级步兵,一步步走上宇宙巅峰的故事
  • 姻缘绘:我的前世夫君

    姻缘绘:我的前世夫君

    他是北齐传说中的战神,也是先皇第六子,奇谋睿智,骁勇善战。传闻他生的俊美如斯,待部下如同手足;传闻敌国军队只要听闻他挂帅,便主动退降,不愿与他交战;还有许多关于他的传闻,可传闻中他最终却为了一个身份卑微的舞姬夜闯皇宫禁地,血染宫墙,犯下谋逆之罪,筋脉尽断,成为废人。她只是现代的一缕幽魂,跨越千年,成了大玥王朝的亡国公主,被赐给北齐国那个传闻中残忍嗜血、古怪暴戾的废人王爷做妃子。大婚之夜,竟有狂人当着王爷的面,洞房之内敢调戏与她,而她那王爷夫君却视若无睹,冷眼旁观……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成交赢在心态:成功销售心态的52个法则

    成交赢在心态:成功销售心态的52个法则

    你想做一个成功人士吗?你想成为销售中的强者吗?只要你想,你就一定可以做到,你要相信自己,自己一点都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你就一定也能做到。想要改变自己的一生,就让自己先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你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不会再让任何人看不起我!我要变强!只有自己变强了才可以去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只要自己拥有坚定的信念,不管在什么时候就再也不会被挫折打倒。你不再是一个弱者,而是一个能够改变自己生活的强者。
  •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是中国两代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主抓经济的第五号人物,排在毛刘朱周之后。在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第二号人物”,仅次于邓小平。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素有共和国“掌柜”之赞誉,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他在“文革”前经历了三起三落,毛泽东多次说他“右”,但是又不能不在经济发生困难时把陈云“请”出来。他有哪些过人的经济才能?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属于少数没有被打倒的高级领导人,遭到的批判也不多,他有哪些高明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