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400000026

第26章 蜀难叙略(一)(1)

蜀难叙略(一)

[清]沈荀蔚 撰,肖俊、殷科 标点注释,周及徐 审订

说明 明末,成都城为张献忠大西军所破,华阳县令沈云祚被俘,不屈遇害。时其子沈荀蔚年仅三岁。此后与其母在蜀中漂泊流离,历经战乱,劫后余生。战乱平息后,沈荀蔚已成人(24岁),写成此《蜀难叙略》,备述自己在这一场浩劫中的经历。其亲历闻见,是了解四川、重庆地区明末清初历史的珍贵资料。此文三毁三续而成,文笔纯熟、生动。作者成长于漂泊离乱之中,不废学业,于此文见之。其父沈云祚事迹,见本刊《语言历史论丛》(第五辑)明末范文光撰《沈华阳传》及注。原文选自《中国西南文献丛书》,《西南史地文献·蜀难叙略》,缪文远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387-414页,原文影印。

慨自潢池肆毒,薄海同仇,凡被兵之所,远迩俱得其详。惟西蜀僻在一隅,声问阻绝[2]。堤防隙而洪水滔天,栋宇焚而烽烟匝地[3]。岂世运之难挽,实人事之不修也[4]。荀蔚髫龄不造,遘此惨烈[5]。历年以来,乱靡有定,虽升沉代谢,世所恒有,而沧桑陵谷之状,诚有旷古仅见者[6]。乙未、丙申间[7],幸为巴蜀河清之会[8],蔚亦稍能笔墨,因于帖括之暇,或追惟往事[9],或搜集遗闻,期于可信,咸笔之于书[10]。自兹以后,凡耳目所及,日附益之。始则国破家亡,既而孑身万死,总目之曰《蜀难叙略》,俟难平则止[11],或出蜀亦止,蔚之愿也。不幸戊戌年正月十九日,方居母忧[12],而书毁于火。继作之。至己亥二月初二日,值高承恩之难,复弃于兵[13]。今甲辰二月十五日[14],归帆东下,已达楚境,名曰“新滩”,又逢阳侯之怒,仅以身免,蜀难余波,犹若是其酷也[15]。后在襄阳署斋,永夏无事,复追忆而次序之[16],尚得十之五六。而西山余孽又适于是平 [17]。蜀难诚始终于西山矣。蔚万里余生,当此可胜庆忭[18]。明年布帆无恙,得返故园,将挟是编以志终天之恨云[19]。

【注释】

[1] 作者沈荀蔚,祖籍江苏省太沧县娄东,明末华阳县(今成都市区一部分)令沈云祚之子。

[2] 慨:叹息。潢池:即“潢池弄兵”之省,指造反。潢池肆毒:指明末各地造反,战乱剧烈。薄海,即四海,指全国范围内。“被兵之所”二句:意为凡是遭受兵灾的地方,无论远近都知道得很详细,独有四川西部偏处一隅,音讯不通。远迩:远近。迩(ěr):近。声问:即音问、音讯。

[3] 隙:裂口。栋宇:房屋。匝:满、遍。

[4] 两句意为:哪里是天运难以挽回,实在是政事失于修整。修:整修、治理。

[5] 两句意为:我儿时不幸,遇此惨烈之战乱。髫龄:儿时。不造:不幸。遘(gòu):遭遇。

[6] 这几句意为:我经历的年代,战乱不息,虽然朝代更迭,是常有的事,但是(像蜀地这样)发生如此巨大变迁的,实在是自古以来绝无仅有。靡:无、没有。陵谷沧桑:山陵丘谷变为沧海桑田,比喻巨大的社会变迁。

[7] 乙未、丙申间:1655年到1666年之间。

[8] 幸为巴蜀河清之会:幸逢巴蜀地区战乱平息之际。

[9] 帖括:把难记的经文概括成歌诀的形式,指士子读书准备科举考试。暇:空闲。追:追溯。惟:思,考虑。

[10] 咸笔之于书:都笔录在纸上。

[11] 孑身:孤身。总目之:(为此书)汇总定下题目。俟:等到。

[12] 戊戌:1668年。方:正在。母忧:母亲的丧事。

[13] 己亥:1669年。高承恩:张献忠部将,事见后文。

[14] 甲辰:1674年

[15] 阳侯之怒:指行船的水难事故。阳侯:传说中的波涛之神。犹:还、仍然。

[16] 永夏:长夏。次序之:指把发生的事情按顺序记录。

[17] 西山余孽:指三峡地区残余的叛乱。详后文。适:恰好。西山:今湖北建始、恩施以东一带山区。

[18] 庆忭:喜悦。

[19] 布帆无恙:指行船平安返乡。挟:持。 志:记述。 终天之憾:终身的怨恨。

本段记叙作者作《蜀难叙略》的原因,及此文三毁三续的过程。

崇祯十五年壬午春正月[1],荀蔚年五岁,随先君子赴四川城都府华阳县任[2],溯江而上[3],四月十六日,始至。时川西新经民变,犷悍如故。先君子力为兴利除害,年余政声始起[4]。

【注释】

[1] 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

[2] 先君子:指沈荀蔚死难的父亲华阳县令沈云祚。城都府:即成都,(此处疑为笔误)。

[3] 溯江:逆长江而上。

[4] 政声:旧指行政官员因政绩出色而获得声誉。

本段记叙作者跟随父亲沈云祚上任,沈兴利除弊,政治声誉传开。

癸未冬[1],闻潼关失守,逆贼李自成据西安为巢穴,将渡河[2]。张献忠尤狡黠[3],先已屡犯蜀地[4],熟悉险要,出入飘忽[5],及蹂躏湖南[6],迁延不入黔粤[7]。先君子遥度贼势[8],必复入川。屡请诸当事,为未雨绸缪之计,而皆苟安无事[9]。先君子动多掣肘,惟拊膺太息而已[10]。

【注释】

[1] 癸未:崇祯十六年,1643年。

[2]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号闯王。陕西米脂人,崇祯二年(1629年)加入农民起义,后成为首领。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占西安,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同年三月,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在山海关被清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击败,李自成逃归西安。顺治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战死。

[3] 张献忠(1606-1647),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起义首领。1644年8月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在占据四川时期,大肆屠杀。顺治三年(1647年1月)在交战中被清军射杀于四川西充县。尤:尤其。狡黠:狡诈。

[4] 先已句:此前已多次进犯四川地界。

[5] 飘忽:指张献忠部队行踪让人捉摸不定。

[6] 及:等到。蹂躏:践踏,用暴力欺压、侵害。

[7] 迁延句:拖延不进入贵州和广东。迁延:拖延。

[8] 此句意为:我父亲当时远远地推测反贼的趋势。度:揣度、推测。

[9] 此句意为:多次请求各位当权者预作防备之计,而这些人都苟且偷安于暂时的平静无事。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10] 掣肘:(被)从旁牵制。拊:拍。膺:胸。拊膺:捶胸。太息:叹气。

本段记述沈云祚预见张献忠部队必然会再次侵入四川,多次请当权者早做准备而得不到响应。

先是有摇黄贼震天王、混天星、摇天动、黄龙等十三家[1],出没于川东北山谷间十余年,杀掠人民无算[2]。取少壮者,文其面[3],作“川王”、“大王”等字样,以益其党,渐至十余万[4]。有秦缵勋者,川东石柱土司秦良玉之族也[5],与华阳奸氏某等,潜伏内地[6],每作摇黄耳目。故贼得乘虚肆其凶 [7]。难民无不欲食其肉者。后被擒,须报决[8]。忽乘防范稍疏[9],与其党数十人,夜杀狱卒遁去。诸吏请曰:“昏夜仓卒,贼必不及远去,请大索城中,庶可获[10]。”先君子曰:“不然。贼非有外援不及此,必走归石柱矣。吾闻石柱屡著战功,今其女官秦夫人主事,尤称忠顺。我若遣汝等将之以重币,鼓之以忠义,则不惟渠魁授首,而东方亦可免意外之变矣[11]。”乃遣能役数人,即日东发,潜至其所[12]。秦夫人果大喜,以大义灭亲自任[13],将缵勋等如数擒出,断其手足指,严军解至。且附文申请案院,图写全蜀形势,请益兵分守十三隘。盖土司屡请于巡抚陈公而不获者,今欲借先君之力得之于巡案刘公也[14]。刘公虽许,可奈无现兵,必须招募,而又乏饷,终成无米之炊。请于蜀藩。蜀藩不与。又不能专,必俟与抚议[15].而巡抚驻重庆,东西辽远,文移往还,动须浃月[16]。岁聿云莫矣[17]。

【注释】

[1] 先是:此前。摇黄贼:名为“摇黄”的盗匪。

[2] 无算:无法计算,形容极多。

[3] 文其面:在人脸上刺字。文:这里指刺花纹。

[4] 益:增加。党:党羽,同伙。

[5] 石柱,今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简称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山峡库区腹心。秦良玉,四川忠县人。明末女将,骁勇善战,曾任石柱总兵、四川总兵官,为明王朝率所属“白杆兵”参加四川平叛、抗清诸役,战功卓著。累功至太子太傅,赐一品诰命夫人。族:家族同姓的亲属。

[6] 华阳奸氏某等:华阳当地的奸贼某某人。潜伏:隐藏。

[7] 虚:空虚。凶:凶猛残暴。

[8] 须:等候。报:判决。 决:判决。

[9] 忽:忽然。

[10]仓卒:匆忙。索:搜索。庶:副词,表可能或期望。

[11] “我若遣汝等将之以重币……而东方亦可免意外之变矣”句:假如我派遣你们带上一份厚礼,用忠孝大义鼓励秦良玉,则不但可以将秦缵勋等头目斩首,而且还可以免除东边(石柱)可能发生的意外变故。将:持。币:礼物。鼓:鼓励。 惟:只。渠魁:头目。授首:被斩首。

[12] 即日:当日,当天。东发:向东出发。潜行:秘密地前往。

[13] 以大义灭亲自任:自己充任大义灭亲的角色。

[14] 盖:表示推论的原因。巡抚陈公:即四川巡抚陈士奇。巡抚:一省行政长官。巡案刘公:即下文提到的御史刘之渤。巡案:即巡按御史,中央监察御史派往在各地者。

[15] “蜀藩不与……必俟与抚议”:蜀王不同意.沈云祚自己又不能专断,要与巡抚刘士奇商议。蜀藩:即蜀王朱至澍,明所封最后一位蜀王,张献忠破成都时全族被戮,自己率妃妾投井自杀。专:独自决断。

[16] 文移往还,动须浃月:文件书信往来,动辄要一个月。

[17] 岁聿云莫矣:一年将尽了。岁:年。 聿、云:皆句中语气词。莫:即暮,这里指一年将尽。

本段记述了沈云祚用计智擒逃犯秦缵勋等人。而对于秦良玉、沈云祚等人的增兵防御奏请,蜀王不以为意,官僚机构拖延不决。

顺治元年,即崇祯十七年甲申正月[1]。献逆悉众犯蜀[2]。守将秦夫人及参将曾英、赵荣贵俱以守御单弱先后败绩。贼遂长驱而上。三月,成都戒严[3]。先君子求见蜀王不得,内江王知之,以先君子策内言于蜀王。王终以祖制为辞,不能用。五月,闻李逆陷燕都,而川东断臂[4],难民纷纷逃入省城,一时人情汹惧[5],不知所为。蜀王始出财佐军,然已无及矣[6]。众议蜀王监国,御史刘之渤坚持不可,跃入荷池,议乃寝[7]。

【注释】

[1]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

[2] 悉:全。

[3] 戒严:国家遇到战争或特殊情况时,在全国或某一地区内采取非常措施,如增设警戒、组织搜查、限制交通等。

[4] “而川东断臂”,先有李自成攻陷西安,张献忠由东边入蜀,四川向东的途径被切断,因此称之为断臂。又,张献忠破重庆后,俘获百姓断臂、割鼻,令西逃向成都,以先张其声威。此记载又见《蜀难纪实》(《语言历史论丛》第五辑)。

[5] 汹惧:喧闹纷乱而恐惧。

[6] 无及:来不及了。

[7] 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寝:息、止。

本段记述张献忠入蜀,溯江而上,成都危急。

初,巡抚陈士奇提学政,好谈兵,故朝议即命抚蜀[1]。及抚蜀,又日以诗文为事,军政皆废弛,故贼得成破竹之势[2]。屯于忠州之葫芦坝四十余日,复左步右骑翼舟而上[3]。六月,曾英守涪州水路,赵荣贵守梁山陆路,俱败而逃,贼遂夺佛图关[4]。以火攻陷重庆府,大杀。次日,悉断民右手。以瑞王及关南道陈勋(瑞王本封汉中,以国破,奔重庆。陈勋及陇右士大夫多挈家从之,至是皆不免[5])、巡抚陈士奇、知府王行俭、巴县令王锡等缚于校场,将杀之。忽雷雨晦冥,逆向天诟曰:“我杀人与天何涉?”以大炮向天丛击之[6]。俄而晴霁[7],遂皆遇害。

【注释】

[1] 提学政:即提督学政,做学政。学政,一省负责科举考试的官员。抚蜀:做四川巡抚,即四川省的行政长官。

[2] 及:等到。日:每日。废弛:这里指军政机务都荒废,失去应有的能力。得:能够。 成:形成。

[3] 囤:这里指驻军。“复左步右骑翼舟而上”:然后左岸步兵、右岸骑兵,像鸟翅一样护中间的兵船溯江而上。忠州,今重庆忠县,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上距重庆主城区180公里,下距万州105公里。

[4] 涪州:今重庆涪陵区,临长江。梁山:今重庆梁平县。佛图关,位于今重庆渝中区西,地势高峻,为从西面进入重庆城区要道。

[5] 挈:带领。家:家眷,家属。

[6] 晦:昏暗。 冥:昏暗。 诟:辱骂,骂。涉:牵涉,牵连。丛,众多,这里为多次。

[7] 俄而:很快。霁:雨停天晴。

本段记述四川巡抚陈世奇疏于职守,张献忠轻易攻破重庆,大肆屠杀。

七月,逆留贼将刘廷举守重庆,己率众西上。成都大震。内江王以先君子言皆验,出私财,益招募一千八百余人,隶总兵刘佳胤标下[1]。然皆训练不素,而火器局复自焚,城中一无所恃[2]。先君子自分必死,与原知太仓州事理刑刘士斗、成都县令吴继善及诸寮属,日相勉以忠义[3],曰:“事至此,我辈之存亡,视此城矣,他非所知也。”时有邛州举人刘墨仙与成都令善,为谋遗种计[4]。吴眷乃约同舅氏张叔度,携先母及蔚兄妹,于七月十四夜出南门,由双流新津入临邛城暂住[5]。

【注释】

[1] 隶:附属,属于。标下:部下。

[2] 复:又。自焚:火灾。恃:依靠,凭借。

[3] 分,料想。“原知太仓州事理刑刘士斗”:原是江苏太仓州的知州,当时为四川掌理刑法的长官的刘士斗。 “日相勉以忠义”:每天以忠义相互劝勉。

[4] “为谋遗种计”:作了(替将赴死的官员)留下后代的打算。遗种,后代。 计:计策。

[5] 双流、新津:即今成都双流县、新津县。 临邛城:今四川邛崃市临邛镇。

本段记述成都城防空虚,沈云祚等官员都做好了与城共亡的准备。作者兄妹随其母逃到临邛避难。

八月初五日,贼薄成都[1],刘总兵出战而败。贼遂穴城下[2],实以火药。又取大木长数丈者刳之,两两相合,缠以缯帛,亦贮药向城楼[3]。城上望之益惧,复励众击贼。贼却二三里。众皆喜,以为将去也。初九日黎明,火发,而北角楼陷,木石如飞鸟蔽天者久之,守陴者皆走[4],贼遂入城。蜀王率宫眷投于井,刘总兵赴水死,各院司道府及诸文武官俱被执。十一日,尽驱城内军民男女于中围[5],将尽屠之。俄有龙尾下垂[6],逆以为瑞[7],遂免死,仍逼入城。先君子被幽于大慈寺[8]。

【注释】

[1] 薄:迫近。

[2] 穴城下:在城墙底下挖洞。

[3] 刳:剖开,挖空。缯:丝织品统称。 帛:丝织品总称。 贮:积存。 向:指向。

[4] 陴:城上凹凸形的矮墙。走:逃跑。

[5] 中围:大城第一道城门(外城门)与第二道城门(内城门)之间城墙围成一个方形,称之为中围。

[6] 俄有龙尾下垂:不久天上有龙尾下垂。此为迷信说法。

[7]逆以为瑞:张献忠认为这是祥瑞的征兆。

[8] 大慈寺,位于今成都市东风路。创建于唐,玄宗赐额“敕建大圣慈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兵火。现存诸殿为清顺治至同治年间陆续重建。为成都著名古寺。

本段记述成都被攻陷的过程。城内众多军民险遭屠戮,作者父亲沈云祚等官员被囚禁于大慈寺内。

逆遣其党馈食,以厚禄相诱,更以天命为词[1]。先君子击案骂曰:“吾岂食贼粟哉?自兵败时已不食。求死不死,何不速杀吾,将助国灭汝等也。”贼党知不可屈[2],往报逆,逆大怒。先君子遂与御史、理刑两刘公同遇害。

【注释】

[1] 逆遣其党馈食:张献忠派党羽送来食物。逆:指张献忠。更以天命为词:又以顺应天命为说辞。词:说辞。

[2] 屈:屈服。

本段记述沈云祚等人不为威逼利诱所动而遇害。

初,御史及崇庆州知州王励精皆与逆同里,人初疑之[1]。至是,励精闻省城陷,即朝服望北阙拜[2],坐楼上举火自焚。励精尝于壁上书“文文山孔曰成仁”等语[3],后二十余年,壁字犹如故。及州民建祠,奉公像,甫祭毕,而壁适颓,其精诚所积如此[4]。

【注释】

[1] 皆与逆同里:都与张献忠是同乡。里,乡里。人初疑之:人们怀疑他们会投降。

[2] “闻省城陷”句:听说成都已陷落,便穿上朝会的礼服向北京方向下拜。王励精的行为是在向供职的明王朝决别。

同类推荐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教师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

    本书主要包括礼仪基础知识、教师仪容礼仪、教师仪态礼仪、教师服饰礼仪、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教学教育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
  • 梦在数学里

    梦在数学里

    本书收录了多篇关于数学课教学研究的文章,分为五辑,内容包括:课标解读、有效教学、教学探索、教学设计、高考频道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热门推荐
  • 完美部下:这样与领导沟通

    完美部下:这样与领导沟通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无论是官场、商场还是职场都是需要一个领导者的,而这个领导者就是我们的火车头。从另一方面讲,领导者有的时候也决定了一个人在这个集体中的地位或者前途,而与领导者的关系相处的如何尤为重要。怎样让自己学会与领导沟通的技巧,或者是怎样改善自己与领导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李洁等编著的《完美部下——这样与领导沟通》以通俗易懂的哲理故事告诉你怎样与领导沟通。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穿越恋之豹女奇缘

    穿越恋之豹女奇缘

    女主:麒麟;男主:梦天原也许是前生注定的缠绵,他和她穿越到神秘空间,爱情的甜蜜转眼被雨打风吹去,几许悲欢,到底怎样才能不再梦断?那暴戾的君王如此冷酷,幽暗深夜藏匿多少灾难,历经时空转换生死相恋,骑豹的少女啊,如何演绎这段旷世奇缘。。。。。。记住他为她唱过的歌吧: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爱是永远!
  •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许你诺言,赠我欢颜

    许你诺言,赠我欢颜

    你有没有默默地爱过一个人,在年少懵懂的岁月里?那时她尚且不懂什么是爱情,却将他小心翼翼珍藏在心底,一搁就是整整十年。十年前,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江家公主,身旁追随者无数;十年后,她却成为众人攻击谩骂的众矢之的,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再次重逢,他是意气风发的特警队长,她却是默默无闻的图书管理员。他一反从前的冷静自持,主动出击,想将心中的小美人一举拿下;她却早已不是旧时模样,谨慎防守,不愿跟他生出更多纠缠。面对家中堂兄的步步紧逼,几家势力的暗中博弈,他与她原本单纯的恋情,却成为众人眼中不可宽恕的罪过。当时光流转,思念绵延,他们始终躲不过宿命,升级版高帅富特警拯救豪门落魄千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宝莲灯后传:神灯再现

    宝莲灯后传:神灯再现

    一个传奇的故事,一段感人的剧情,一位孝顺的少年。宝莲神话早已家喻户晓,今于此再续宝莲情缘。沉香之子携手宝莲灯再创宝莲传奇。三界危机能否解除?宝莲灯可否保三界太平?乾坤生灵是否可逃过此劫?一切谜底,《神灯再现》将为您一一揭晓。
  • 人文成都

    人文成都

    以掌故和成语中的成都为切入角度,分“入蜀”和“出蜀”两篇讲述成都的历史人物故事。本书对以成都地域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巴蜀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并在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加以富有才情的文学化想象叙述,兼具学术性与文学可读性,对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具有较大意义,出版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