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300000003

第3章 叙述行为(2)

按照上一节中画出的图表,作者是叙述信息的发出者,是整个叙述行为的总出发点。但是作者恰恰是文学研究中最不可捉摸的一环,与一般看法相反,作者是最不稳定的因素:莎士比亚、施耐庵、曹雪芹都只留下一个名字,“兰陵笑笑生”之类留下一个外号。对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来说,某些作品,例如《水浒传》,几乎是历代改写编辑者的集体创作。像欧洲《亚瑟王传奇》那样叠加的故事集合,我们只能从归属于他们名下的作品来了解他们。即使是历史有详细记载的作者,甚至当代的、生活在我们中间的作者,也很难说我们对作者的了解已经如此完善,可以拿这种了解作为研究作品的可靠出发点。任何一个人的意识活动本来就很难了解清楚,况且我们也难以决定作者意识与他的某一部作品的关系:此时之心并非彼时之心,写下的心也不一定是作者的真心,他可能作伪,他更可能不了解自己,他自己声明的“创作意图”也不能作为可靠依据,不然文学研究就可以简化为资料收集整理和辨伪工作。文学史家,作者生平研究者,可以有权“知人论世”,谈作者的全部人格意识。就叙述学分析而言,没有必要袖手坐待文学史家完成研究再开始自己的工作。与具体作品的分析有关的,只是作者意识的一小部分,即具体进入作品的那一部分。而要找出这一部分意识,从作者生平传记入手显然是舍近求远,而且即使我们把作者一生都搞清楚,我们也无法确定他的意识的哪一部分被写入了哪一部作品,我们依然得回到出发点:从具体作品中找作者的意识。

因此,与叙述分析有关的所谓作者,是从叙述中归纳、推断出来的一个人格,这个人格代表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形态、个人心理以及文学观念的价值,叙述分析的作者就是这些道德的、习俗的、心理的、审美的价值与观念之集合。整个作品就靠这个集合作为意识之源。

这个价值与观念集合与文学史家所找出的作者思想意识(如果他们能找出的话)可能完全相合,可能部分相合,也可能完全不相合。不管如何,这个集合是实际参与写作过程的作者的代理人——作者的“第二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自我”是作者通过作品的写作创造出来的一种人格。

对于叙述学而言,只有这个作者的“第二自我”才是真实的、可靠的、可触及的、可批评的、可分析的人格。如果我们不是作者的朋友,我们作为读者就只与这个第二人格打交道。我们接触到的只是《红楼梦》或《哈姆雷特》的文本中推定出来的作者人格,这些作者人格与历史上真实的曹雪芹或莎士比亚是否相合,是文学史家工作的范围。他们能搞得清这问题,当然更好。一时弄不清,我们也不能让叙述分析中的作者位置虚位以待。的确文学史家至今没有弄清这些作者是什么样的人物,并未阻挡我们研究这两部书。

这个作者的第二人格,这个支持作品的价值集合,现代文学理论一般称为“隐含作者”,因为他是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中推论归纳出来的。

隐含作者的概念对于现代文学批评来说至为重要。目前我国批评界的很多混乱的说法,有不少就起因于将作者与隐含作者相混淆,认为作品中的价值观一定是作者思想意识的一部分。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论到王绩的诗《过酒家》:“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说王绩“从庄子学来一套既愤世又混世的人生哲学”。我们至多只能说这首诗的隐含作者有这样的思想,“佯狂”是写诗者经常采用的姿态。关于王绩本人,我们所知极少,何必遽下断语?

从隐含作者的概念可以得出一个乍一听可能十分奇怪的结论:同一个作者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隐含作者,因为他完全可以在不同的作品中使用完全不同的价值集合,有时是因为他思想变化了,有时却可能是他戴上了不同的面具而已。

讽喻诗和闲逸诗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白居易,久为我们所知,宋人写的诗和词经常判若两人。《蚀》三部曲的隐含作者与《子夜》或《林家铺子》的隐含作者很不同:前者热烈而悲愤,后者冷静而观察犀利。韦恩·布斯曾举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为例,他的三部主要作品有三个完全不同的隐含作者:《大伟人江奈生·怀尔德》的隐含作者“十分关心公共事务,担心野心家掌握权力可能危害社会”;《阿密利亚》的隐含作者是个板起面孔说教的道德家;而《约瑟夫·安德鲁》的隐含作者却是个玩世不恭的乐天派。

一个土豆做几个菜,但不会做成西红柿,这是费伦的妙言,他是布斯事业的继承人。Kate Chopin的小说立场很不相同:《觉醒》提倡妇女解放;《一小时的故事》追求自由的女主人公反悔;《黛西蕾的婴孩》黑人血统中有劣根性;《一件精美的瓷器》老黑人正直善良。

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1977年香港版与1980年北京版差别很大,这两个版本的隐含作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格。

反过来说,多个作者参与同一叙述文本的写作,也就成为一个隐含作者。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的作者是两个人,但作为一本书,隐含作者是一个人,不然《红楼梦》不能作为一个叙述文本来读。网络接龙小说,隐含作者按叙述进程变化,“随时听取反应作调整”的西方电视剧也是如此。七十回《水浒》与一百二十回《水浒》隐含作者很不同,所以毛主席号召批判宋江的投降主义,这是因为“一部叙述”的范围变化。

当然,我们不能把隐含作者与作者完全分离,形成隐含作者人格的价值集合是由作者提供的,如果作者在写作时不是故作姿态或弄假作伪(例如奉命作文),那么隐含作者就是作者人格的一部分。美国叙述学家恰特曼认为:“没有理由去要求……真实的康拉德对《间谍》或《在西方眼光下》的推定作者的反动态度负责,也没有理由要求但丁对《神曲》隐含作者的天主教思想负责。”这个说法就未免过分了,当然他们要负责。我们只是不能把《在西方眼光下》的隐含作者看作康拉德的全部人格,从而认为这本小说背后的价值集合就是康拉德完整的世界观。

作品当然是作家所写,作家写出作品是无法闭眼否定的事。引入隐含作者的概念,这个问题就倒过来了:作品写成,隐含作者才诞生,他不可能脱离作品而存在。布朗肖说:“不是灵感把秘密赐给一个预先存在的诗人,而是把存在赐给一个尚未存在的人,因此我们说:诗创造诗人。”他谈的只可能是隐含作者,实际作者先于作品存在,隐含作者人格是作品赋予作家的人格,是他所有作品各个隐含作者的集合。

例如谁是乔治·艾略特?真实作者还是隐含作者?布斯用两个例子说明隐含作者的力量:

Marian Evans写小说为出版顺利用了George Eliot之名,这个名字应当属于隐含作者。但是一旦成名,她已经无法恢复自己的原名,因为读者与出版商已经把她当作男人。因此, George Eliot是文学史上的真实作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似乎不合理的推演顺序:生理作家→作品→隐含作者→作家人格。也就是说,文学史上的作家,是他的作品的隐含作者人格之集合体。

对于非虚构性叙述而言,例如日记,如吴宓《吴宓日记》的隐含作者是由对这个文本的阐释阅读推导出的,它只代表一种价值观念的集合,它与吴宓其他文本所推导出的隐含作者一定无法完全相同,它们都是作者本人价值观念的一部分,不能等同于作者本人,只要有文本,隐含作者永远不死,但是作者本人作为一个生物体,已经逝世多年了。而且一般来说,隐含作者很多都含有美化的成分,《吴宓日记》中的隐含作者比吴宓本人更加高尚。

对于虚构性叙述而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隐含作者拥有宁静恬淡的人格,沈从文的小说《丈夫》的隐含作者拥有世俗激愤的人格,它们都代表作者价值观的一部分,但都不是作者本人。这些隐含作者或是超脱或是充满正义,比作者本人在某种意义上高尚,因为作者曾自杀过,所以不超脱;作者曾在抗日战争中提出纯文学,所以不够正义和血气。当然,所谓的高尚与否,还与文化所推崇的道德标准有关,不是绝对的。

例如,我们读《幻城》,感觉隐含作者是一个充满想象、向往自由、正直勇敢、刚强的人,但是实际上,作者郭敬明并不具备多少这些品质。《幻城》一出,即有网友指出其情节构思、人物设定等方面有抄袭日本动漫之嫌,只因拿不出确凿证据而作罢。之后,郭敬明又出版了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此书一出,即被指剽窃和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最终,经法院判决,郭敬明败诉。

由此可见,任何叙述的隐含作者不能等同于作者本人。隐含作者由读者阅读归纳、推断出来的一个人格,并不代表作者本人的人格。一般说来,隐含作者都比作者高尚,因为隐含作者是受社会道德、习俗、审美价值及文化形态等因素影响的,因此与作者本人相比,隐含作者是倾向于道德的、符合社会价值的人格。

说作者被作品创造,经由的顺序是从第二自我(隐含作者)进入“第一自我”(史存作者)。李怀霜在《吴趼人传》中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盖低回身世之作,根据昭然,读者滋感喟。描画情伪,犹鉴于物,所过着影,君厌世之思大率萌蘖于是。余尝持此质君,君曰:子知我。虽然,救世之情竭,而后厌世之念生,殆非苟然。”也就是说,不是吴趼人的厌世观使他创作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而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厌世观导致了吴趼人成为厌世者。这听来似乎奇怪,却是吴本人亲自作证于此。

再举一个有趣的例子。20世纪初,美国新诗运动期间,诗风比较保守的诗人威特·宾纳(Witter Bynner),对新兴诗派之崇尚东方诗看不惯,他与另外两个诗人用假名字发起了一个“最新潮”的诗派“光谱主义”(Spectrism),到处发表宣言,发表诗篇,实际上是在嘲弄其他新诗派。诗界轰动,评论群起,两年后,他们自己宣布是个骗局,把上当捧场的同行好好嘲笑了一场。作者们固然是在搞骗局,但就“光谱主义”本身的诗而言,我们不能说这些诗的隐含作者是假的。有趣的是,骗局收场后,宾纳自己发现他已经无法摆脱“光谱主义诗人爱麦虞·莫根”(他用的假名)的幽灵:“我现在不用力气就可以写出应当是莫根写的诗,我已经不知道他在何处结束,我从何处开始。”从那时起,他成为中国诗的崇拜者,他的作品是中西文学交流的一个佳例。

隐含作者往往比作者高尚,这样的例子极多,虽然要证明这一点,要越出叙述之外。《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曾经让无数的青年为之倾倒的一部小说。隐含作者肯定是一位情感丰富的少年,他深谙维特之苦,他将维特引向了死亡;但是,歌德本人非常全面,理性和感性同样发达,如《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表现的一样具有理性控制和自我调控能力,所以他可以既是大文豪又是魏玛官员。作者本人显然没有沉浸在维特“抒情”的气质中,而隐含作者却难免沉浸其中。所以有人说,歌德利用这篇文章宣泄个人情绪,他“杀死”了维特,保全了自己。这也是后来的浪漫主义者开始讨厌歌德的原因所在。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中的隐含作者是个对妻子、对爱情忠贞不渝,非伊莫属、爱不另与的痴情之人,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阅读和归纳出的隐含作者应该是一个忠于爱情,心怀感恩,对亡妻忠贞不渝的专情之人。然而,真实世界中的元稹却与隐含作者截然不同,他风流浪荡,与薛涛、刘采春等女性有染。陈寅恪所言:“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现实生活中元稹的为人与诗中的隐含作者极为不符,隐含作者更加高贵,更符合道德标准。

昆德拉的作品多年来一直受到众人追捧,而拥趸者们常常把昆德拉本人与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混淆起来,不知不觉间把他塑造成了无所不知、指点迷途的神启者。事实上,众人拥趸的并非生活中真实的昆德拉,而是他作品中的隐含作者,是他作品中体现出的一种抽象人格。《生活在别处》中的雅罗米尔青春激荡,热情呼唤革命的到来,为了革命,他可以牺牲一切,亲情、友情、爱情,所有都要为革命让路。雅罗米尔在这种隐秘热情的支配下,将女朋友一句戏谑的谎言信以为真,立即跑去告发了自己的女友与其哥哥,将他们双双送入监狱。我们的隐含作者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是冷静与高尚的,他同情与谅解雅罗米尔这种为革命所利用,失去自我判断力的青春激情,同时又隐含着批判时代、警醒世人的意图。这样的一个隐含作者,有谁不会欣赏敬佩。

然而将视角移至生活中的昆德拉,他就成为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他有七情六欲,会犯错,糊涂,同样拥有过年少轻狂、不甚厚重的时代。有资料显示,昆德拉在年轻时,曾与雅罗米尔一样,向当局告发过自己的密友,并导致其密友被判刑22年,在监狱中度过了14个春秋。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已然辨不分明,可能是因为年少的革命激情,也可能是因为人性的怯懦。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真实生活中的昆德拉与那个高尚完美的隐含作者相距甚远,任何叙述的隐含作者不能等同于“作者本人”。

果戈理及其代表作《死魂灵》。《死魂灵》揭露了农奴制腐朽的官僚统治的罪恶,其隐含作者描写了农奴社会的黑暗面,反映了农民疾苦,批判了俄国当时的黑暗现实。他开辟了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形成了“自然派”,但他本人的思想则没有一直坚持批判的角度,他在写作《死魂灵》的第二部时思想出现危机,政治观点日趋保守,转向追求道德上的自我修养,迷信宗教,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甚至否定过去,为以前创作忏悔,甚至否定了《死魂灵》。所以,《死魂灵》的隐含作者比果戈理本人高尚。

但也有些作品有意或无意地显示了隐含作者的某些不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不比真实的作者高尚。偶尔可以看到,作者有意在作品中糟蹋自己,或是做自己私心里想做的人。也有反过来的:《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与《岳阳楼记》的隐含作者完全不同,范仲淹很可能比《苏幕遮》的隐含作者高贵。下面抄录一段王小波访谈中的对话:

记者:你的作品大都是以第一人称去写的,主人公都叫王二,那就是你吧?

王小波:不,不能这么说吧,我觉得不能这么说。

记者:为什么?

同类推荐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非常值得一读。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命令我沉默

    命令我沉默

    这本诗集除去序言和编后记以及沈浩波诗歌创作年表之外,一共包括五个章节,收录了诗人沈浩波从1999年至2012年14年间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 丰子恺散文精选

    丰子恺散文精选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慷慨笑骂,笔耕学问,这是李国文近年来文章的鲜明特色,放眼时代。广泛得到好评。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随笔独树一帜。神游千古,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热门推荐
  • 谁说离婚不能爱

    谁说离婚不能爱

    正剧,略带高干风,略带种田风,微微有点慢热,但会越来越精彩!丈夫出轨,小三儿找上门她坚持要离婚,从家人到朋友,却没有一个人支持她只因她的丈夫,是大家眼里的模范丈夫,年轻英俊,事业有成,典型的绩优股!母亲说:“凭你这个条件,能找到他这样的男人,简直就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了!男人嘛,偶尔失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心还在家上,你不要不知足!”父亲说:“我们家祖上三代都还没有出过离婚的人,你趁早死了离婚的心,省得丢我们家的脸!”姐姐说:“你就作吧,失去了他这么好的丈夫,明儿有你哭的!”弟弟说:“哪个男人不花心,何况你原本就配不上姐夫,真离了婚,看还有谁要你!”朋友说:“千万要慎重啊!”…………面对大家的质疑,她仍坚持离婚,并且以找到一个有长相,有事业,有专情的“三有好男人”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谁说离婚不能爱!推荐新文《恨—宠》:琉璃纹的现代玄幻《无敌女夫子》:(永久免费的精彩好文哦,亲们千万表错过了,O(∩_∩)O~)月七儿《蜜爱傻妻》:闲听冷雨《离婚不打折》倾城殇《蹲墙誘相公》:潇湘非倾城《总裁兽宠》:陌上纤舞《一等贵妇》:大神懒离婚《绝色妖女》:琉璃纹《无敌小后妈》:月色阑珊《离婚之后》:强推好友轩辕翔的无敌新文《前妻》:(翔的文都非常好看,文笔也很好哈,亲们表错过了哦,O(∩_∩)O~)推荐琉璃纹的精彩好文《无敌女夫子Ⅱ》:(接第一部免费文而来的,非常精彩哈,亲们表错过了哦,o(∩_∩)o)
  • 草原斗士

    草原斗士

    战争并非人间才有,动物界也充满了斗争与厮杀。在《草原斗士》中,看狼族斗士如何集群狩猎,看“短跑健将”猎豹如何短距离捕捉猎物,看与狮争锋的斑鬣狗如何对抗狮群……《草原斗士》生动揭示动物界鲜为人知的战斗场景,告诉小读者一个真实的大自然,并以高清晰图片从多个角度展现所选动物的风采,努力为孩子们奉献一道视觉上的美味大餐。
  • Boss危险:贴身首席求包邮

    Boss危险:贴身首席求包邮

    逃出狼窝,她投奔传闻中富可敌国的绵羊先生麾下。岂知,上班一月,衣冠楚楚的总裁大人就把她推到墙边。他扯开领带、解了扣子。嘴角邪魅的勾起:“景秘书,你盯我看一天了,都不准备劫个色再走?”
  • 复仇千金

    复仇千金

    命运让她成为了市长的私生女。父亲的冷漠,母亲的疯狂,以及妹妹的冷眼相对。逼着她一步步走向复仇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很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失败的、无效的,就是因为他们运用的方式是消极的,他们习惯用命令、教训、呵斥、指责、责骂的方式去沟通。今后一定要彻底改掉以前那种家长作风式的无效沟通方式,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充分考虑到与孩子思想观念的差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 逃情妈咪

    逃情妈咪

    六年前,失忆的她遇上他,爱上他,却没想到他的心早已失落在别人身上;她为他生下孩子,为他付出真心,可结果他亲手挖走了她的左肾。她身心俱伤,毅然离开,没想到竟意外地恢复了记忆,却同时忘记了过去一年发生的种种…六年后——她是豪门千金、高干子弟,虽然不为家人所爱,却谁也不能动摇她的身家和地位。初恋情人结婚了,新娘却是自己的继妹。对于这一状况,梁微安表示很淡定。什么?婚礼当天,百万婚纱被人毁了?这关她什么事?什么指认她因为妒忌而毁了那婚纱?!拜托,她吃饱了撑着才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她梁微安可是闻名国际的婚纱设计师Sunny-Lee!偏偏,她想避着麻烦,可麻烦老是找上她,这不,一个八岁的男孩抱着她的大腿叫妈咪算是怎么回事啊?…梁微安第N次地吼道:孩子,我不是你妈!*扭曲的家庭*继妹说:“梁微安!是不是你!你嫉妒我要结婚,所以就毁掉我的婚纱是不是?”母亲说:“梁微安,你的心肠怎么这么恶毒!”姐姐说:“梁微安,这是你欠我的!……你害死了父亲,难道就没有一点内疚!”*各类帅哥粉墨登场*方越霖:小曦,对不起,我以为我可以阻止的…我会补偿你的。你相信我!李少东:太太,你不觉得这个年纪就带你儿子来看限制级,就算是生理教育,未免也太早了点吗?冯咏捷:亏得怜怜一直觉得对不起你,依我看,那根本就没有必要,我们之间根本还没有开始过,你又何必作出一副被害者的模样!卓绍伦:梁微安,你就想这么过一辈子吗?Nick-Lam:梁微安,你干吗老是躲我?P.S.1.本文背景虚构,请无视计划生育什么的。2.本文非虐,轻松爽文。。===推荐自己的完结文《破鞋弃妃》推荐文友的文:《溺宠娇宝贝》《风流大小姐》《捡来的富二代王子》《重生之豪门魔女》《血瞳傲世》《狼心夫君别爱我》《邪少》《亲爱的,宠我一下》《倾城锋芒》《教主夫人别装纯》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上)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上)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流光溢彩。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邪王溺宠妻:妖孽五小姐

    邪王溺宠妻:妖孽五小姐

    废材五小姐嫁给了嗜血钰王爷,大家都说,傻子对傻子,绝配!但是当事人五小姐不服了,“摔!说好的不近女色的傻子王爷呢?怎么会是头万年也喂不饱的狼!这让我怎么追杀敌人!”“这可冤枉本王了,是夫人太过秀色可餐”,司徒墨冉妖嘴角上扬妖孽一笑,“敌人有为夫处理,为夫如此辛苦夫人是不是要犒劳本王一下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