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42

第42章 微子第十八(2)

【解读】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此章记述的是孔子从楚国的叶邑返回蔡国途中的事。当长沮知道车上拉缰绳的人是孔丘时,他说孔子知道渡口在哪里,言外之意可能是孔子能坚持大道,自己知道该怎么做。桀溺对子路说的话,是希望孔子生在乱世要避世隐居,不要对当政者们抱有希望。孔子却不同意桀溺的观点,他认为,生逢乱世,就要同乱世中的人(包括当政者)相处,而不能采取躲避的消极办法,去隐居而与飞鸟走兽一起生活。正因为天下不太平,他才要奔走于各诸侯国,向当政的国君和大臣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参与社会的变革。孔子之所以伟大,他的许多观点之所以两千多年来一直得到世人的赞同,他所具有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永不言弃的精神是重要原因之一。

18.7子路从而后①,遇丈人②,以杖荷③。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④。子路拱而立⑤。止子路宿⑥,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⑦。至,则行矣。子路曰⑧:“不仕无义。长幼之节⑨,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赶路,落在后面,遇见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用的农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没有?”老人说:“你这种人四肢不勤劳,五谷不认识,我怎么知道你的老师是谁?”说完,就放下拐杖去锄草。子路拱着手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住宿,并杀鸡做饭给他吃,让两个儿子与子路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并告诉了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士。”让子路返回去见他。子路到了老人家里,老人已经出去了。子路说:“不从政做官不合乎君臣大义。长幼之间的礼节,尚且不能废弃;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能废弃呢?想让自身纯洁,却扰乱了伦常大道。君子从政做官,是为了履行君臣大义。我们的政治主张不能实行,早已经知道了。”

【注释】①从:跟随。后:指落在后面。②丈人:通称老人。③荷(hè):扛,挑。(diào):古代除草用的农具。④植:通“置”,放置。芸:锄草。⑤拱:拱着手、双手交叉抱在一起的姿势,表示敬意。⑥止:留住。⑦反:通“返”,返回。⑧子路曰:指子路向老人的儿子转述了孔子所说的话。⑨节:礼节。义:道义。大伦:伦常大道。古代多指礼制规定的人与人关系的根本准则。朱熹《论语集注》:“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道:指孔子的政治主张。

【解读】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此章记述的也是孔子从楚国的叶邑返回蔡国途中的事。此章与前两章一样,都是记述隐者对孔子的劝告、评论,以及孔子做出的回应。子路向老人的儿子转述的孔子的话表明,孔子主张君子从政做官必须履行君臣大义,即使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实行,也不能扰乱伦常大道,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李泽厚先生说:“‘知其不可’是认识,‘而为之’则是偏偏不计较成败、因果而去做,正显示伦理‘本体’高于现象的认识,显示了人的尊严,不屈从于因果的自由。”(论语今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有人认为是老人批评孔子和他的学生轻视体力劳动。但从孔子让子路转告的话来看,作为隐者的老人这样说,是委婉地劝告孔子和他的学生,与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如避世隐居踏踏实实地做点实事。显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是不会采纳老人的这一观点的。

18.8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②、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③。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④,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⑤,身中清⑥,废中权⑦。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译文】避世隐居的贤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侮辱自己的人格,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两人,降低了志向,人格受到侮辱。但言论符合伦理,行为经过考虑,不过这样罢了。”又说:“虞仲、夷逸两人,隐居山野,不议论世事,行为廉洁,却抛弃了通达权变。我和他们都不同,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注释】①逸民:也作“佚民”,指避世隐居的人。②虞仲:又称仲雍,周太王的次子。相传周太王欲立少子季历,以便再传位给季历之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仲雍和兄长太伯一起到了楚、越交界的地方,自称为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做吴王(见《史记?吴世家》)。③夷逸、朱张、少连:三人生平、言行均不可考。④中:符合。伦:伦理。⑤放言:放弃言谈。指不议论世事。一说为放纵其言(刘宝楠《论语正义》)。从前说。⑥身中清:一身清廉。指行为廉洁。⑦废中权:抛弃通达权变。

【解读】孔子对古代六位隐居的贤人分别给予评价,认为他们都坚持某种德行而缺乏权变,不能灵活地处理遇到的问题。孔子认为,君子的为人应该遵行“无可无不可”的原则。“‘无可无不可’是非常灵活而又坚定执著的人生哲学与生存智慧,是‘经’与‘权’的灵活妙用。联系孔子终身行事的情形与其发表的观点,可以理解其‘无可无不可’的内涵,即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没有固定不变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个体的主动性与灵活性。”(毕宝魁《论语精评真解》)孔子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既在鲁国担任过要职,又带领弟子周游过列国,在经过努力而无法直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后,他在晚年通过兴办教育、著书立说,间接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孔子所评价的六位古代贤人,缺少的正是孔子所具有的灵活性。

18.9大师挚适齐①,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②,鼓方叔入于河③,播鼗武入于汉④,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⑤。

【译文】主管音乐的官员挚到了齐国,二次用餐乐师干到了楚国,三次用餐乐师缭到了蔡国,四次用餐乐师缺到了秦国,击鼓的乐师方叔到了黄河岸边,摇小鼓的乐师武到了汉水之滨,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了海边。

【注释】①大师:即太师,乐官之长。古代朝廷主管音乐的官员。挚:人名。②亚饭:古代天子、诸侯每天四餐,用餐时要奏乐,“亚饭”即第二次用餐时奏乐的乐师,简称“二次用餐乐师”。三饭、四饭与此同。干、缭、缺:均为乐师名。③鼓:动词。击鼓。方叔:乐师名。河:指黄河。④播:通“簸”,摇。鼗(táo):小鼓,像现在的拨浪鼓。武:人名。汉:汉水。⑤少师:乐官。阳、襄:均为人名。

【解读】国家兴盛,政治清明,统治者重视人才。国家衰败,政治黑暗,统治者不重视人才。重视人才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不重视人才则人才失,人才失则百业废。此章记述了鲁国音乐人才纷纷离开,前往外地或别的诸侯国的情况,说明鲁国当时由于季氏、孟氏、叔氏三家执政,导致了礼崩乐坏,政事荒废,民怨四起。此章虽无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论,但客观地反映了鲁国当时的情况,这也许是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各诸侯国的原因之一。

18.10周公谓鲁公曰①:“君子不施其亲②,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③。故旧无大故④,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⑤。”

【译文】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怠慢他的亲族,不让大臣抱怨不被重用。老臣旧友没有严重过失,就不要遗弃。不要对某个人求全责备。”

【注释】①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他辅助周武王灭纣,建周王朝,封于鲁,是鲁国的始祖。相传他制定了周朝的礼乐制度。鲁公:周公之子伯禽。②施(shǐ):通“弛”,弃置。引申为怠慢。③以:用。引申为重用。④故旧:旧友的总称。这里指老臣旧友。大故:大事,大变故。指严重过失。⑤求备:要求完美。意思是求全责备。

【解读】周武王在周公等人辅佐下灭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并把鲁这个地方封给周公。作为鲁国的始祖,自然有老臣旧友和亲族要一同前去,但周公要留京辅政,于是派儿子伯禽前去代为治理鲁国(见《史记?鲁国公世家》)。伯禽出发前,周公对他作了这番告诫。伯禽不负周公的厚望,坚持以周礼治国,使鲁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成为周王朝统治下的“礼义之邦”,周公告诫伯禽的话也在鲁国民众中广为传诵。可能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引用过周公这句话,因此被学生收录在《论语》里。周公这种尊重亲族、不遗弃老臣旧友、不对人求全责备的观念,因有其合理之处,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8.11周有八士①: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②。

【译文】周代有八位贤能之士,他们是: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注释】①八士:八位贤士。②伯达、季等八人:生平、言行均不可考。有人因为八位贤士的名字每两位的前一个字相同,就推测他们是四对双生子,但无可靠证据。

【解读】此章介绍了周代八位贤士的名字,虽然他们的生平、事迹无法考证,但这段记述客观上反映了周王朝建立后由于以礼治国,实现了天下太平,百业兴盛,因而国内涌现出了一批贤能之士。明代首辅张居正为此章所作的注说:“考之尧、舜之时,有八元八恺;成周则有八士,盖天将祚帝王以太平之业,则必有多贤应运而生,一气数之自然耳!顾天能生才而不能用才,举而用之,责在人主。是以,史称舜举十六相而天下治。《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言其能用之也。”可见,人才虽然对于一个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关键还在于有识才、用才的当政者和用人机制。与周代当政者重视人才相反,春秋末期的鲁国,由于季氏专权,国君昏庸,使得人才纷纷出走。孔子在感叹之余,可能在教育学生时讲述了周代重用人才、国家兴盛的情况。

同类推荐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热门推荐
  • 天国的情歌III:蝴蝶只是这样爱着你

    天国的情歌III:蝴蝶只是这样爱着你

    过气女明星陆蹁跹年近三十岁,失去了和新人竞争的资格,在好朋友露娜的帮助下她决定去求昔日导演给她一份工作,在那里她认识了娱乐圈的当红明星梁安烨,两个人因为理念不合而爆发了种种的矛盾,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忍气吞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舌尖的缠绵(聂作平美食语录)

    舌尖的缠绵(聂作平美食语录)

    这是一本能让那些不会吃也就是不会活的人,把吃这种人生最低端的需求,升级为最高端享受的舌头指南,堪称享乐主义者的生活教科书。它关乎舌头,更关乎生命,关乎世道人心,更关乎人生享乐。
  •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对于很多青年朋友来说,读一读关于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正史 ”很重要,但也不妨多了解一点常常在细微处见出历史真精神的“史屑” ,知道一些掌故轶闻,这样既补充了正史之不足,也能培养自己对于历史 的兴趣。本书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精选与时代精神结合紧密、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 ,并根据内容对每个故事都进行了深刻、精当的经验要诀分析,以期对怀有不同心理需求的读者以精神上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一本适合在午后的阳光下,伴一盏香茗细细感受的美文集。作为一本美文精选集,本书包含了作者对温暖亲情的记述,对少年时光的追忆,对当下流行文化现象的探讨和思索,以及旅行在外行走中的种种见闻和感悟。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春生恋

    春生恋

    或许你觉得一见钟情这种事很荒诞,或许你觉得不敢表白的男生是孬种,或许你觉得无法承担责任的男人是混蛋,可是他就是那样的人。谢天翔,胆小,一见钟情,表白却一推再推,可是他所经历的让他慢慢成熟,慢慢的……
  •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最重要的历史小说之一。全书20回,讲述了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最后含冤屈死的悲壮生平。书中贯穿岳飞一生的主线如拜周侗为师的曲折,大战仇敌的紧张,抗击金兵的智勇,剿灭群盗的恩威并施,都描写得大气简洁,极富传奇色彩;虽然大开大合,然而并不粗疏,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尤其具有人情味。对人物的心理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岳飞的精忠报国、顾全大局、仁爱谦逊,都写得极其充实。本书主要依据《宋史·岳飞列传》而作;采用旧式武侠小说的笔法,注重故事的布局结构,突出戏剧性与传奇性,充分、恰当地体现了岳飞一代名将的风采,确为一部超好看的岳飞传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身边的少女特工:邻家小妹不好惹

    身边的少女特工:邻家小妹不好惹

    她,16岁,和一位工作神秘的叔叔住在一起。有天放学归来,家中突然来了一群陌生的黑衣人,同时告诉她叔叔已身亡的消息。她对叔叔的死因产生了怀疑暗地调查真相。孰不知她的每一行动均落在某个神秘组织的严密监控下……她精通五国语言,会游泳攀岩骑马射击赛车,她是叔叔从小刻意培养出的一名少年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