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37

第37章 季氏第十六(2)

【注释】①侍:侍奉。侍于君子:意思是与君子相处。愆(qiān):过失,罪过。②及:到。之:代词。他。③颜色:脸色,表情。瞽:盲人。这里指盲目。

【解读】这是孔子总结的与君子相处时的说话艺术。孔子认为,与君子相处,既要坦诚融洽,又不能忽视礼节,在发表意见时要注意时机和对方的情绪。双方交谈时,不到自己说话时就不说,表现的是稳重、有礼、虚心;到自己说话时就畅所欲言,表现的是坦诚、教养、学识;发现对方不高兴、难堪,就改换话题,表现的是灵活、理解人、宽容人。孔子所总结的谈话艺术,是君子相处时采取的方法,与别有用心的人的察言观色、阿谀逢迎有本质上的区别。

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①:少之时,血气未定②,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需要警戒: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盛,要警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衰弱,要警戒贪图名利。”

【注释】①戒:警戒。②血气:历来有多种解释。一说为“精力”,李泽厚持此说;一说为“血脉和气血”,毕宝魁持此说;一说为“随着身体而有的本能和欲望”,傅佩荣持此说;一说为“人的自然属性”,金良年持此说。我们认为,人的“血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既有自然属性,又受环境和教育影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年轻时身体处于发育阶段,世界观尚未形成,缺乏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壮年时身强力壮,精力旺盛,遇事容易冲动;老年人身体衰弱,精力减退,如果追名逐利,结果势必事与愿违。为此,本著采用杨伯峻的做法:不做解释,译文中保留“血气”一词。

【解读】朱熹《论语集注》:“血气,形之所待的生者,血阴而气阳也。得,贪得也,随时知戒,以理胜之,则不为血气所使也。范氏曰:‘圣人同于人者血气也,异于人者志气也。血气有时而衰,志气则无时而衰也。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者,血气也。戒于色、戒于斗、戒于得者,志气也。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气所动,是以年弥高而德弥邵也。’”朱熹的理解和范氏的分析很深刻,可供研读此章者参考。孔子针对一个人在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分别提出了需要警戒的事情,合情合理,见解深刻。可见,人的道德修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根据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人为的错误。孔子的这一忠告,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仍有普遍的意义。

16.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①,畏大人②,畏圣人之言③。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④,侮圣人之言⑤。”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德行高尚的人,敬畏圣人说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不敬畏,轻侮德行高尚的人,亵渎圣人的言论。”

【注释】①天命:一说指天神的意旨,一说指先祖的遗训。孔子对天命和鬼神“敬而远之”,仅持敬畏的态度,故从前说。②大人:一说指德行高尚的人,一说指大官、贵族。从前说。③圣人:人格品德最高的人。④狎:轻侮,轻视。⑤侮:轻慢,亵渎。

【解读】一个人有所敬畏,才有追求的目标;有敬畏之心,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孔子认为,君子作为有德行的人,应该有三种敬畏,才能不辱没君子的言行。首先,天命不可知,人无法抗拒;其次,德行高尚的人严于律己、仁德待人,是学习的楷模;再次,圣人说的话充满生活的智慧,可作为座右铭。这三种敬畏,体现了君子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对人性道德的修养,以及对文明成果的继承。小人对天命一无所知,因而不知敬畏;轻视道德高尚的人,因而自以为是;亵渎圣人说的话,因而胡作非为。可见,由于小人没有上述三种敬畏,导致了道德的沦丧,以致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①,上也②;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③,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聪明的人,智商上等;通过学习而聪明的人,智商次一等;有困惑而学习的人,智商又次一等;有困惑而不学习,这种人在普通人之下。”

【注释】①知:通“智”,明智。引申为聪明。②上:上等。指智商上等。③困:困惑。

④民:指普通人。

【解读】历来把“生而知之”解释为“生来就知道”,这与孔子所说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篇第二十章)相矛盾。如果认为“我非生而知之者”是孔子的自谦之词,虽然符合他的为人风格,但仍有牵强之处。金池先生主编的《〈论语〉译注新旧对照100例》把“知”解释为“聪明”,把“上”解释为“智商上等”,比较符合孔子的思想,从心理学的角度也解释得通。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智商有高低之分,智商高的人通过学习可以使智商更高,智商低的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智商,智商低又不学习就会连普通人都不如。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就是学习。可见,后天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极为重要。一个人能否成才,能否改变命运,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6.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①:视思明②,听思聪③,色思温④,貌思恭⑤,言思忠,事思敬⑥,疑思问,忿思难⑦,见得思义⑧。”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需要考虑的事:看,要考虑看清楚没有;听,要考虑听明白没有;表情,要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实;办事,要考虑是否严肃认真;有疑问,要考虑向人请教;生气时,要考虑是否有后患;看到利益,要考虑取得是否合理。”

【注释】①思:思考,考虑。②明:清楚。③聪:明白。④色:脸色,表情。⑤貌:容仪,态度。⑥敬:恭敬,严肃认真。⑦难:灾难。指后患。⑧得:获得。指利益。

【解读】这是孔子对君子在待人处事中的各种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既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又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一个品德低劣、为人奸伪的人,要做到这些又很难。可见,作为君子,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这些要求,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孔子所提出的礼仪规范,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对于规范人的行为、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行为准则有了较大的变化,“今人不必谨守传统仪文、规矩、观念(包括孔子教义在内),但由孔子和儒学强调‘礼’作为社会群体生存规范这一基本观念,毕竟不可废弃,‘虽百世可知也’。”(李泽厚《论语今读》)

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①,见不善如探汤②。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③,行义以达其道④。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善良就努力追求,如同赶不上;看见邪恶就戒惧小心,如同手伸进开水。我见过这样的人,我听过这样的话。隐居避世以保持他的志向,遵行道义来实现他的理想。我听过这样的话,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注释】①不及:赶不上。②汤:沸水。探汤:探沸水会把手烫伤。比喻戒惧。③求:寻求。这里意思是保持。④达:达成。引申为实现。道:这里指理想。

【解读】孔子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他既在朝廷做过官,又带领弟子周游过列国,见过无数的人,经历过许多的事。他认为,一个人追求善良、崇尚仁德,并能戒惧邪恶、独善其身,这还可以做到;但要做到为了保持志向而避世隐居,遇到施展抱负的时机仍遵行道义就很难。前一种人的人生境界是“独善其身”,后一种人的人生境界是“兼济天下”。要达到后一种人的人生境界,即既有高尚的德行,又能在待人处世、做官从政中坚守道义,对一个人的要求很高,因此孔子感叹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16.12齐景公有马千驷①,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②。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③,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④?

【译文】齐景公有四千匹马,他死时,老百姓不觉得他有什么德行值得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老百姓到现在还称颂他们。(实在不是因为他们富有,只因为他们品格卓异。)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注释】①驷:古代一车套四马,因此一驷就是四匹马。②称:称道,称颂。③首阳: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即雷首山,又名首山。传说中伯夷、叔齐饿死处。④其斯之谓与:朱熹《论语集注》引胡氏曰:“程子(程颐)以为第十二篇错简‘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当在此章之首。今详文势,似当在此句之上。言人之所称,不在于富,而在于异也。”虽不见证据,但有一定道理。从此说。

【解读】此章的说话主体不明,从表达的观点看,应为孔子所说。齐国自齐桓公之后成为春秋时代的大国。齐景公在位58年,权势极大,财富很多,但由于他奢侈,厚赋重刑,没有德行,因此得不到老百姓的称颂。伯夷、叔齐作为商代孤竹君的儿子,因互相谦让,不愿登位而逃到周国。周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食,饿死在首阳山下。他们高尚守节的精神,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此章所表达的观点是:能否得到老百姓的称颂,关键在德行,而不在财富。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乎②?”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③。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④。’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⑤。’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⑥。”

【译文】陈亢问孔鲤说:“你也许听到了老师特别的教诲吧?”孔鲤回答说:“没有。他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他问我:‘学习《诗经》了吗?’我答道:‘没有。’他说:‘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我下来后就学习《诗经》。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院。他问我:‘学习礼制没有?’我答道:‘没有。’他说:‘不学习礼制,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我下来后就学习礼制。我听到的教诲就这两次。”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习《诗经》的意义,知道学习礼制的重要,还知道君子不偏爱他的儿子。”

【注释】①陈亢(gāng):字子禽,陈国人。孔子的学生。伯鱼:即孔鲤,字伯鱼。孔子的儿子。②异闻:听到不同的东西。意思是听到特别的教诲。③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④无以言:不会说话。⑤无以立:无法立足。⑥远:疏远。这里意思是不偏爱。远其子:朱熹《论语集注》引尹氏曰:“孔子之教其子,无异于门人,故陈亢以为‘远其子’。”

【解读】此章通过简洁、生动的对话,展现了陈亢、孔鲤和孔子的形象。陈亢求学心切,以为孔子对儿子会有“秘传”,因此向孔鲤打听。孔鲤说他只是两次经过父亲身边,父亲才告诉自己学习《诗经》和礼制的意义,自己并没有听到过特别的教诲。《诗经》的语言简练、生动、形象,礼制规范人的行为举止,提高人的品德素质,因此孔子要求学生都要学习,自己的儿子也不能例外。阅读此章,孔鲤尊敬父亲、孔子关爱而不偏爱儿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此章所记述的孔子教育孔鲤的情况,堪称家庭教育的典范,值得研究和学习。

16.14邦君之妻①,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②;邦人称之曰君夫人③,称诸异邦曰寡小君④;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译文】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她自称为小童;国内的人称她为君夫人,对外国人就称她为寡小君;外国人称呼她,也叫君夫人。

【注释】①邦君:国君。②小童:国君夫人的自称。年幼未成人叫童。自称“小童”有自谦的意思。③邦人:国内的人。④异邦:别的国家,外国。寡小君:古代国君夫人对诸侯自称的谦词。

【解读】此章通过记述当时的典制,明确对国君妻子的称谓,体现了孔子的“正名”思想。由于没有“子曰”二字,有人认为不是《论语》的本文,而是后人在竹简空白处任意增写的。杨伯峻先生则认为“这一章既见于古论,又见于鲁论(鲁论作‘国君之妻’),尤其可见各种古本都有之,决非后人所搀入。”(《论语译注》)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热门推荐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天价农女不愁嫁

    天价农女不愁嫁

    在现代,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仇杀队一姐,也是傲娇多变的全能女王。穿越到古代一个偏远村落的“三无”农女身上,家里土地被人侵占、房屋被人霸住、欠下一屁股债不说,还拖着一对古灵精怪的儿女。既然不知道回去的路,那就过好眼下的日子!夺回土地,抢回房屋;农业机械化,商品大酬宾;七大姑八大姨诸如此类的人来找茬,只不过是自寻欺辱,完全不是她的对手。她的终极目的,不过是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把两个儿女养育成全能天才。可是,天才们在哪里捡了个爹爹回来?那长得跟花一样的男人还扬言要与她一起睡?等等!刚才她想怎么阻止他靠近来着?是敲昏他或是灌醉他还是卸掉他一只胳膊?怎么她记不起来了?为什么她一见到这个男人反应就各自迟钝呢?而且,哪条法律规定他只不过是在她肚子里落了个种就可以抢走她一对天才宝贝,这便宜也占大发了点吧?P:本文一对一,且男女主身心干净。女主自立自强,玩转古代;男主腹黑专情,不离不弃。有宠有虐有狗血,还有极品配角闪亮登场!宝贝们若是喜欢,请戳右边的“加入书架”。
  • 六指农女

    六指农女

    一觉醒来,小业主苏柳穿越了!“来都来了,就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吧”,苏柳握紧拳头!然而,事实是:苏柳,女,贫困户苏家长女,天生六指,不详之名远播海外。内有包子娘,外有贱二房,上有极品爷奶,下有白莲花庶妹。苏柳轻抚着被破布条包裹的手指:唉,六指上位,难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混沌世界

    混沌世界

    《混沌世界》汇集了作家赵本夫历年的中长篇小说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混沌世界》,中篇小说《在寂静的河道上》《杂木林的呼唤》《林楠子》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30岁前男人应该悟透的人生问题

    30岁前男人应该悟透的人生问题

    我们每天都在做事,做的事也不尽相同,但我们的做法却只有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由此,做事的人也可以分为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聪明的人绝不会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时间,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如何曾为一个聪明男人,这本书可以给你很多中肯的建议。
  • 盛宠庶妃

    盛宠庶妃

    穿越成一名小小的庶女,秋明月既不自怨自艾,也不悲天悯人,而是悠闲的过着她的小日子。她的愿望很简单,只是保护母亲和弟弟平安长寿。可为毛那些人就不那么见不得她好呢?嫡母刻薄,处处找茬。嫡姐刁蛮,针锋相对。嫡妹伪善,处处算计。还有各位叔叔婶婶,堂姐堂弟堂兄堂妹,个个不省心。终于某一天,某女怒了。我靠,老虎不发威当老娘是病猫?嫡母陷害欲毁清白?我李代桃僵,让你抱着你的宝贝女儿在角落里哭吧。嫡姐颠倒黑白,强加罪名,欲害她失宠。我让你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嫡妹笑里藏刀,借刀杀人,我让你自食其果。姨娘算计、庶妹帮凶...小小宅院里每天上演不同好戏,热闹非凡。为了应付这一群三姑六婆,秋明月既费脑力又费心力,还得想尽办法求得圣旨把母亲升为平妻。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天降厄运。什么?要她嫁人?嫁给荣亲王世子?那个从六岁起就坐在轮椅上据说活不过二十岁且不举的残废?可嫁过去她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王妃面善心恶,不怀好意。太妃精明狡诈,心思狠毒。大伯心机深沉,欲夺权位。妯娌小姑小叔冷眼相对,各谋算计,处处打压...这些也就罢了,可...妖孽夫君不举?我靠,谁说的?那老娘肚子里的孩子哪儿来的?他身中剧毒活不过二十岁?我靠,那抱着她的人是谁?精彩片段一:“世子,世子妃的嫡母要对她施以家法。”“来人,砍了那女人的手。”某人满面黑线!!!!!!!!又一日。“世子,世子妃不小心打碎了王妃精心培育的墨菊。”“嗯,母亲闻起来就说是我打碎的。”“...”“哦,对了,派人到宫中去说一声。我记得上次苏州太守进贡的一盆凤凰振羽,既然世子妃喜欢,就去内务府吩咐一声。”某人嘴角抽搐,“可那凤凰振羽已经被皇上赏给淑妃娘娘了...”“告诉淑妃,那盆花本世子要了。”某人风中凌乱了!!!!!!!!!精彩片段二:某侍卫急匆匆而来,“世子,太妃说要给你选侧妃,人已经在门外了。”“赶走。”“可是...”“滚!”一块砚台瞬间飞了出去。侍卫堪堪躲过,擦去额头上的汗珠。“世子妃听说后带着丫鬟回娘家了...”话还未说完,眼前一阵风闪过。眼前哪还有人影?精彩片段三:太后寿宴,琳琅满目,觥筹交错,酒过三巡,邻国皇子提出和亲。“陛下仰承天恩,仁义天下,我皇敬重,愿与大昭联姻,结为秦晋之好,永不开战。”大昭朝臣面露喜色,皇上面色不改,眼中含笑。
  • 法医嫡女御夫记

    法医嫡女御夫记

    下一刻,新娘子一把亮闪闪的解剖刀忽地抵在新郎官的下身处,抖抖手道:“你敢再进一步试试!看是你的那东西有力道,还是我手中这刀子更有力道?”********啥?让她堂堂首席女法医给知府老色鬼做小妾?便宜凶残爹想的还当她是个面团子,可以随意揉捏?啥?那个假山石洞中的女尸是原身的亲娘?还是个被人算计私奔,又被逼迫活活饿死的?啥?她还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外祖家?不对,是她还有一个神秘的自己也不知晓的身世?啥?舅母表妹想设计她嫁给一个歪瓜裂枣?结果却阴差阳错遭遇一棵死缠烂打的歪脖子树!啥?这歪脖子树非要使尽千般招数进行他的扑到大业?就算她同意,也要问问她手中的解剖刀同意不!啥?娶个娘子就是用来调戏的?这男人是欠调教了?既然这丫爱找虐,她就穿他的鞋,走他的路,让他无路可走。啥?来抱一个?抱你个头?没看她手握解剖刀,脚下是死尸吗?要发情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衙门的停尸间。啥?为人妻者要贤良淑德,主动为夫纳妾,我的勒去,谁让你一个外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她是河东狮,母大虫,恶妇懂不懂,懂不懂呀,不懂的话,回你家娘亲的肚子里回炉重造一下去。得,也不用回炉重造了,今个她就拿刀子给你换换脑子!***************精彩片段抢先看:荷花会上,白衣胜雪的男子道:“姑娘,在下一定见过你,是在何时呢?不是在前世,也不是在来世,不是在去年,也不是在上月,大约是在梦里。”京城大街,吊儿郎当的男子道:“姑娘,又见面了,在下姓李梦阳,家住英国公府,今年二十有二,尚未婚配,请问姑娘府上何处?芳龄几何?可有婚配?”崔家花园,园丁衣袍的男子道:“姑娘,在下昨晚翻墙不成,今日在下可是从塞了你家下人十两金子,才见到姑娘芳容。”佛寺禅房,身穿僧袍的男子道:“姑娘,在下本立志终生侍奉佛祖,却为你破了色戒,你要是敢对在下始乱终弃,那在下——决定把——你抢回家。”青州官衙,身穿官袍的男子道:“娘子,你背叛为夫的信任,出卖为夫的清白,今晚为夫申请特殊补偿。”刑部后堂,披头散发的男子道:“娘子,为夫三日没见你——病的很重,十日不见你——快要死了,半个月不见你——就没救了,一个月没见你——想吃你了!”清明湖边,灰头土脸的男子道:“娘子,别忘了你已是有妇之夫,竟然红杏出墙,最不该的是几次出墙的对象还是同一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