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600000027

第27章 梁漱溟顶撞毛泽东始末(1)

梁漱溟出生于1893年10月18日,比毛泽东大两个月零几天。出生在“世代诗礼仁宦”家庭的梁漱溟,思想活跃且不断变换。早年一度崇信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算是个改良主义者;辛亥革命时期景仰孙中山并参加了同盟会京津支部,论起资格来是辛亥“老”人;随后又热衷社会主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制;20岁起忽然潜心研究佛学,经过几年的反思,又转而研究儒学。梁漱溟不管研究什么,都有重大的思想成果产生。思想转得快,成果也出得多。所以,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等等,一大堆称号,都落到他的头上。

梁漱溟学问高,名气大,性情也狂傲。梁漱溟曾言“人有今生、前生、来生,我前生是一个和尚”。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他梁漱溟没有什么可怕的。梁漱溟还说:“‘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这正是我一生的使命。”1942年初,梁漱溟在日军炮火下逃生,之后给儿子写信说道:“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被杀,梁漱溟在演讲中激愤地说:“我要连喊一百声‘取消特务’,我们要看看国民党特务能不能把要求民主的人都杀死。我在这里等着他。”

据此可见,1953年他和毛泽东当众顶撞起来,并不奇怪了。然而,梁漱溟顶撞毛泽东之前,两个人其实是相交十几年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一、北大相识,延安相交,彻夜畅谈,成为挚友

毛泽东初识梁漱溟是在1918年。那时,25岁的梁漱溟已经是蔡元培聘任的北京大学哲学讲师,在学术界影响颇大。而与梁漱溟同庚的毛泽东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个小职员,借宿在杨开慧的父亲、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又名杨怀中)家。梁漱溟到杨昌济家串门,总是毛泽东开门迎进。默默无闻的毛泽东对名满天下的梁漱溟,自然印象深刻。所以,当1938年1月,身为国民政府国防参议员、民众教育委员会委员的梁漱溟只身来到延安,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开口就说,“梁先生,我们早就见过面了,您还记不记得?民国7年,在北京大学,那时您是大学讲师,我是小小图书管理员。您常来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先生家串门,总是我开的大门。后来杨怀中先生病故,我也成了杨家的女婿。”梁漱溟一听,才隐隐约约记起来。毛泽东这一开场,一下子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

当日下午6点,两人开始交谈,话题是抗战前途问题。关于抗战前途,梁漱溟比较悲观,但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但我的看法,中国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观,应该非常乐观!中华民族是不会亡的,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只能是这个结局,别的可能没有!”当时,毛泽东撰写的《论持久战》即将完稿。于是,毛泽东把《论持久战》的主要观点,包括国内、国外,敌、我、友三方面力量的对比、强弱的转化,战争的性质,人民的力量,战争发展的几个阶段,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战争结局等,有声有色地给梁漱溟作了十分详尽的分析。梁漱溟听完,大为叹服。

这个话题谈完,时间已到后半夜,两人相约明日再谈。临别之时,梁漱溟把自己新出版的大名鼎鼎的《乡村建设理论》一书送给毛泽东。

第二天的谈话,也是从下午6点开始,一直谈到次日天明,整整一个通宵,欲罢而不能。这次谈话的内容是建设问题,即一旦抗战胜利,如何建设一个新的中国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梁漱溟和毛泽东分歧较大。分歧的关键点在于阶级斗争理论和共产主义学说。

关于共产主义学说,梁漱溟早年曾读过一些经典著作,但他后来根据自己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研究,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也不信奉共产主义学说。所以,谈话一开始,毛泽东就在肯定《乡村建设理论》见解独到之后,指出该书的改良主义性质,随即向梁漱溟阐述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改良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必须来一场彻底的阶级革命。梁漱溟当即以自己对中国社会“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分析,长篇大论、不厌其烦地阐述自己的改良主义思想。毛泽东再次申述,梁漱溟再次反驳。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反复论说,直至天明。

此次延安之行,梁漱溟同毛泽东交谈了八次,每次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最长时通宵达旦。

48年后的1986年秋天,毛泽东已经辞世10年,已经93岁高龄的梁漱溟先生在回顾这次争论时,感慨地说:现在回想起那场争论,使我终生难忘的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风貌和气度。他披着一件皮袍子,有时踱步,有时坐下,有时在床上一躺,十分轻松自如,从容不迫。他不动气,不强辩,说话幽默,常有出人意外的妙语;明明是各不相让的争论,却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谈。他送我出门时,天已大亮。我还记得他最后说,梁先生是有心之人,我们今天的争论可不必先作结论,姑且存留,听下回分解吧。这虚怀若谷的气度,如果能保留到建国以后,特别是在他的晚年,那该多好呢!

1946年初,身为民盟出席政协会议的代表,又是民盟总部的常务委员、秘书长的梁漱溟二赴延安,长篇大论地向毛泽东等十位中共领袖陈述自己对国内实现和平后的政见,大意是欧美式的轮流执政在中国行不通,到底什么样的政体适合中国国情自己也没有考虑清楚;经济、文化的极端落后,是中国在现代世界上站不住脚的症结所在,中国当前最迫切的事是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现代工业,把旧农业也现代化了,使中国在经济上接近欧美先进国家,才能谈得上其他,等等。他说的这些,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袖并没有反驳他。使他震惊的是,他从延安一回到重庆,蒋介石就发动了内战,而打了仅仅3年,中国共产党就拿下天下,领导全国政权了。

依据以上所述,根据50年代初毛、梁两个人的亲密来往,新中国成立之前,梁漱溟和毛泽东实际上是相交十几年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二、解放进京,来往密切,朋友成为座上宾

1950年1月,梁漱溟应毛泽东、周恩来之邀,从重庆来到北京。其时毛泽东、周恩来皆在莫斯科。3月10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由莫斯科返抵北京,许多人到火车站迎接,梁漱溟排在迎候队伍中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头一个。毛泽东立刻发现了他,大声说:“梁先生,您也到了北京,我们又见面了!您身体可好?家眷都来了吗?改日来我家做客、长谈,再来一个通宵也成!”毛泽东如视老朋友般的和蔼可亲的态度,使梁漱溟除了紧紧握手,竟答不上话来。11日晚公宴,梁漱溟应邀出席。毛泽东见梁漱溟吃素餐,又不饮酒,便笑着说:“梁先生坚持食素,清心寡欲,定长寿也!”并当场约梁漱溟次日晚去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家中做客,梁漱溟欣然允诺。

12日下午5点钟左右,毛泽东派汽车把梁漱溟接到中南海。梁漱溟进了颐年堂的院门,毛泽东已在院里等候,同在的还有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在会客室彼此一番寒暄之后,毛泽东询问梁漱溟对国事有何意见。梁随口说:“如今中共得了天下,上下一片欢腾。但得天下易,而治天下难,这也可算是中国的古训吧。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的中国,要长治久安,不容易呵。”毛泽东摆摆手,笑着说:“治天下固然难,得天下也不容易啊!”又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共产党靠大家,大家为国家齐心协力,治天下也就不难了。梁先生这次到了北京,可以参加我们政府的工作了吧?”毛泽东亲自邀请梁漱溟“入阁”,可谓给足了面子。但梁漱溟不愿从政,想到自己曾经以第三方面的身份为国事奔走,今后大局一旦发生变化,仍需要他这样的人站出来斡旋各方,而自己参加了新政府,便失去了为各方说话的身份。念及于此,梁漱溟答复说:“主席,像我这样的人,如果先把我摆在政府外边,不是更好吗?”梁漱溟的答复显然出乎毛泽东的意料,毛泽东脸上稍显不悦之色。随后,毛泽东、梁漱溟、林伯渠、江青一起就餐。晚餐之后,继续交谈。交谈之中,毛泽东建议梁漱溟到山东、河南、东北等地转转,看看这些地方解放后有何变化。

梁漱溟接受了毛泽东的盛情,于1950年4月-9月间,带随员先后参观考察了河南、山东、平原三省农村及东北广大地区的城市、农村,所到之处,受到很高的礼遇和盛情接待。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和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副主席林枫等都会见了他,并征求梁对城市、农村工作的意见。

1950年9月中旬,梁漱溟返回北京。9月23日晚,毛泽东约梁漱溟谈话。这一天梁另有约请,当毛泽东派车来接时,梁已用过晚饭了。梁一进门,毛就让人上菜吃饭,并说已准备了素食,梁说已用过饭了,请毛主席先吃。毛泽东边吃饭边询问了梁漱溟外出考察情况后,又建议梁漱溟去南方的广东看看。梁漱溟面有难色地说:“我今年外出的时间长了,想休息一下,挤时间写些参观华北、东北的见闻观感,访问广东就且暂缓吧。”毛泽东说:“那也好。”随后,毛泽东又说:“为使您生活、写作更清静些,我已让人安排到颐和园里边暂住,您就在家等信吧。”不久,中央统战部徐冰即派车接梁漱溟先生住进颐和园内石舫附近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四合院里。

1950年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前夕,毛泽东又约见梁漱溟,征询他对此事的意见。此时,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心已定,但梁漱溟对毛泽东的决定不敢苟同。他说:新中国刚刚成立,就卷入朝鲜战争,与美国人直接打仗,后果会怎么样呢?他认为出兵援朝绝非上策,希望毛泽东再做考虑。毛泽东没想到梁漱溟对抗美援朝抱如此不积极的态度。

1951年春,梁漱溟随中央土改工作团赴西南,考察西南地区的土改工作。8月30日返京,9月3日晚,毛泽东即派车从颐和园接梁到中南海谈话。谈话中,梁漱溟先是肯定土改深得民心,接着谈到部分地区对地主的过火斗争,导致地主跳河自杀等,建议严格执行不许打地主政策,防止地主感到没有出路,不是反抗就是自杀。毛泽东解释道:我们的土改政策是给地主出路,问题是贫雇农受苦受压多少年了,怒火一点着,就难以控制,于是对地主非打即骂。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执行政策,努力说服教育农民,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土改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随后谈到治理四川,梁漱溟夸赞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年轻能干,治理有方。毛泽东笑着表示赞同:“梁先生看得蛮准,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在1953年9月之前,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交往大体每一两个月即有一次,一年有若干次,谈话内容十分丰富,以上不过是较为重要的几次。正是由于梁漱溟与毛泽东有着这样久远而频繁的交往,就梁漱溟而言,毛泽东不但是党和国家的第一领导人,也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所以,在1953年9月遭到毛泽东的批评之后,觉得自己被冤枉的梁漱溟如老朋友争论般拍案而起,和毛泽东当面顶撞起来。

三、梁漱溟提出“九天九地”说,被误解为破坏工农联盟

1953年9月8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那时,全国政协主席是毛泽东,周恩来是副主席之一。当日,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党的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9月9日上午分小组讨论,在小组召集人章伯钧发言之后,梁漱溟即在会上发言,一方面表示拥护过渡时期总路线,一方面称赞党和政府能够随时听取老百姓的意见解决问题,并说“只有自始至终发扬民主,领导党又能认真听取意见,这建国运动才能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其效果就能倍增”。当日下午,召开大会,周恩来请大家作大会发言,交流委员们在各小组发表的意见。梁漱溟提议,请各小组召集人把各组内讨论的情形在大会上统一汇报,以避免每个人再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大会照梁漱溟的办法,各小组轮流汇报,会议结束时,各小组汇报完毕。临散会时,周恩来宣布第二天继续由个人作大会发言。周恩来在离开会场时对梁漱溟说:“梁先生,明天的大会你也说一说,好不好?”梁回答说:“好。”

梁漱溟做事认真,连夜准备第二天的大会发言。但到第二天下午,大会发言踊跃,而且许多是外地来的,讲得很好。因此,会议中间休息时,梁漱溟便写了一个条子给周恩来,说会议应该先让外地来的人发言,在北京的人说话机会多,况且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他准备的发言可改为书面提出。周恩来答复说:让大家都能充分发表意见,会期要延长一天,你明天可以在大会上发言。

在次日下午的大会上,梁漱溟根据自己前日夜间所准备的作即席发言。梁漱溟在发言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经济建设中重工业、工商业、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计划性问题,第二个是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搞建设时注意防止乡村党政干部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的工作作风问题,第三个是农民问题。

在谈到农民问题时,梁漱溟说道:我想重点说的是农民问题或乡村问题。过去中国将近30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城市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包括北京)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值得引起注意。我们的建国运动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农民,那是不相宜的。尤其中共之成为领导党,主要亦在过去依靠了农民,今天要是忽略了他们,人家会说你们进了城,嫌弃他们了。这一问题,望政府重视。

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正在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下,主要建设资金都投在了重工业方面。梁漱溟所说的农民问题,实际上是中国在工业化建设中,也就是现代化建设中,应该怎样处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通过上面的发言,我们看到,长期从事乡村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梁漱溟,善意地提醒领导党,工业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障农民利益,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现代化不能牺牲农民。

但是,工农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政权的根本基础,为了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暂时改善得慢一些少一些,是制订“一五”计划的基本原则。梁漱溟提出的农民生活在九地之下、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的“九天九地”之说,显然容易引起农民对党的政策的不满。

同类推荐
  •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背景出发,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为主旨,紧扣应急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核心任务,通过系统讲述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一案三制”和“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结合现实典型案例,进行中外对比,就如何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以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相关条例为依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读。根据党员行为不同性质,本书分别设专章对政治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职业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讲解,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行为规范的了解,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牢记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
  • 恶魔爱妻,乖乖就范

    恶魔爱妻,乖乖就范

    单位:恶魔工作室,口号:为民排忧解难,实质:以正义之名干坏事,人身攻击、拆房骂街、肆意恶搞、“坏事”做尽…可是第一单生意就碰上一个擎天柱般的男人,且不说如何惩凶除恶、替天行道了,能全身而退再说吧。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法伴人生

    法伴人生

    本书结合相应的法律条令,用案例分析作具体的讲解分析,并展示相应的法律知识要点。
  •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一部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枕边书!解读历史得与失的史学巨著,纵论上下千年的治乱与兴衰!体悟封建王朝的更迭与轮替,品味风云人物的交错与变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工业霸主

    工业霸主

    机械系研究生林振华穿越到1979年,成为一名工厂青工。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对历史的些许预见,林振华带领工人师傅们挥洒汗水,打造出一个横跨欧亚的重型工业集团,成就了一段工业霸主的传奇故事。焊弧飞溅,锻锤轰鸣,为您书写一曲中国工业人的雄浑赞歌。
  • 巾帼娇

    巾帼娇

    她大概是手上沾了太多血的缘故,所以才会连死都死不成。 重活一回,她是不是该收起尖牙利爪,好好的享受生活就好?可府里祖母偏心护短,嫡母狠毒,渣爹白痴,亲娘就只会忍!不光有跋扈的姑姑,居心不良的表哥,还有两个一心一意要打压她的姐妹!这日子可怎么过? 既是活,便要肆意洒脱,夹起尾巴做人那可不是咱们的风格。 看她如何推翻原主劣迹斑斑的前科,改头换面帮亲娘上位,整治渣爹,料理嫡母! 某男问,“你可不可以不那么强势,偶尔依赖我一下?” 某女答,“姐考虑一下。”
  • 我是购物狂小姐

    我是购物狂小姐

    表面光鲜亮丽的美女萧逸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然而,浑身上下无一不是一线名牌的千金大小姐,其实只是个背负着巨额信用卡债的卡奴罢了,更不论清贫的家世带来的其他外债。糟糕的财务状况让她的生活一团糟,虽然试图戒掉名牌购物瘾,不过最终都在闪亮的奢侈品面前败下阵来。为了维护一个美丽的谎言,而不得不编织出无数个谎言的萧逸,只能咬牙放手一搏——利用自己美貌,在物欲横流的广告界钓上一个人人垂涎的铂金镶钻单身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