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5000000005

第5章 自小便是“神童”

母亲离世的时候,父亲陈慧尚在江陵令任上。于是,主持家政的重担就落在了十五岁的大哥陈霖身上。而年仅十一岁的姐姐也代替母亲的角色,洗衣做饭,照管幼小的陈祎与多病的陈佑。陈家塌了半边天,日子自然过得忙碌而惨淡。好在一年之后,父亲辞官回了家乡。

陈慧身长八尺,美眉明目,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本来,他既有忠心报国之志,亦有经世济民之才,然而,时逢隋朝末年,年轻气盛的隋炀帝登上皇位之后,太想建立千秋伟业而名垂青史了,因急功近利而利令智昏。

陈慧所在的江陵,奉命为隋炀帝建造行宫。作为县令,他必须亲自主持工程。一方面,他亲自经手了皇家行宫的靡费奢华,另一方面,他也目睹了被严苛盘剥的民众艰难偷生的悲惨。陈慧性情恬简,雅操高洁,很难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更不愿意亲自压榨百姓,且见隋朝大局败坏,遂挂冠而去。他从江陵回到凤凰谷后,闭门不仕。尽管其后地方官多次推荐,朝廷也曾颁下调官文凭,都被他托病拒绝了。

父亲的辞官归来,不啻给陈家带回了久违的快乐之源。尤其是小陈祎,更是从父亲身上受益匪浅,奠定了一生的学养基础。

陈慧有着极深的文化修养,其学识志节宛若鹤立鸡群,高拔时辈。而陈祎自小聪明颖悟,记忆力超群。他没有一般儿童好动的天性,特别喜欢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案前读书习字。他小小年纪,便整天捧着一册图书,缠着父亲问个不停。陈慧没想到小儿子这样聪明好学,于是也以每天教他识字作文为乐。

陈祎六岁随父亲习文,两三年之中,阅读了大量儒家经典。到他八岁的时候,父亲开始给他讲《孝经》。一天早饭后,父子二人像往常一样隔着书案面对面坐下。陈慧轻轻咳了一声,道:“今天我们讲曾子避席。”说着,陈慧在纸上写下“曾子避席”四个字。

陈祎指着“曾子”两字,说道:“我知道曾子,他是孔老夫子的得意弟子。”

陈慧点点头,讲说道:“席,就是炕席。古代没有椅凳之类的坐具,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孔夫子为弟子授课之时,也是如此。一次,曾子坐在孔子身边,夫子问他:‘以前的圣贤君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之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那是什么吗?’曾子一听,马上明白老师要以深刻的道理来点化他,立刻站起来,走到他们所坐的席子之外,垂下双手,恭恭敬敬地回答:‘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那些道理教给我。’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此后‘曾子避席’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典故。你可明白其中的道理?”

陈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站了起来,整理好衣襟,毕恭毕敬地站在父亲面前鞠了一个躬,然后回答:“孩儿明白。”

陈慧欣然,故意问道:“你明白就是了,为何要站立起来呢?”

陈祎说:“各种典籍所阐释的道理,并不仅仅是书面知识,而必须身体力行。就像曾子回答老师的问题要避席以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一样,我既然已经明白这个典故的道理,作为儿子的我在父亲面前,又怎能安坐不动呢?当然也要避席。”

陈慧见小儿子如此颖悟绝伦,自然异常高兴。亲朋好友听说之后,更是赞不绝口,纷纷以神童相许。加上小陈祎温清谨厚,知书达理,所以从小就为邻居乡亲所喜爱。陈慧知道儿子日后必成大器,于是更加认真地教他,不但指导他修习儒家课业,也时常为他讲解一些佛教经论、道家典籍。在父亲的熏习教导下,陈祎好学不倦,浏览史书,效仿先贤,小小年纪,便涉猎了很多经籍。他还有一大特点:凡是学问,必求甚解;少有领悟,立即实行。

从此,陈祎不再与街上的顽童厮混,整日埋首于书本,专心致志地攻读,即使门外集市庙会上锣鼓喧天,百戏杂陈,热闹非凡,他也能毫不动心。因此,他在少年时期,便颇具儒雅风度。

陈慧退隐之后,将家族振兴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小儿子陈祎身上——长子陈霖自幼持家,读书不多,二子陈素(长捷法师)已为方外之人,三子陈佑体弱多病,难以指望。因而,他在传授陈祎学识的同时,也时常带他外出游学——古来,中国先贤十分重视山水游历。人,飘逸于丛林原野,漫游于名山大川,逍遥于天地怀抱,心灵很容易进入物我两忘的空明境界,从而使得性情得以升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陈祎十岁那年,家中连遭不幸:先是三哥陈佑夭折在十二岁生日之前,随后父亲陈慧也病倒了。

陈家第三子陈佑长得白白净净,眉清目秀,聪明伶俐,甚是可爱。然而,他从一生下来就多灾多难,怪疾缠身,弱不禁风。一年四季,他春天病恹恹,秋季体乏乏,夏受不得潮,冬经不得寒。三天一小病,五日一大病,三里五乡的医生几乎都给他看过病、开过药。他整个人就像一只药罐子似的,灌进去的药比吃下去的饭都要多。

家中想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仍无力回天,陈佑还是早亡了。

不知是三子的归天让陈慧伤心不已,还是多年的抑郁不得志令他苦闷成疾,不久他也患了病,且医药无效,很快便卧床不起。

父亲的病极为痛苦,虽然他意志坚强,一直在强忍着没发出呻吟声。但那种被极大疼痛蹂躏着的神态,那与病魔极力抗争的神情,却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父亲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陈祎可以说是心如刀绞,但他却无法以身替代。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一天不如一天,生命在一刻不停地流逝,他很想将自己旺盛的生命力源源不断地注入父亲体内,哪怕自己最终因生命之泉枯竭而死,他也在所不惜!可这不过是幻想,就算是天王老子也做不到。

这种面对自己亲人的灾病而无所作为、无能为力的挫败感,让陈祎痛不欲生,深切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人的生命、人的能力,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面前,居然是这样的无力、这样的苍白!

落花流水春去也,冷月秋霜共添悲。

母亲去世时那种生死离别的痛楚,再次啮咬、咀嚼、撕裂着他的心肺。那种无法摆脱的不祥阴影,再次笼罩在他的头顶,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三哥的夭亡,父亲的重病,再加上母亲的过早离世,人的生老病死,生命的脆弱无常,逼迫着他不得不思考许多问题:

父亲饱读诗书,学贯古今,满腹儒学经典,胸怀经世济民大志,然而却生不逢时,雄心才华难以施展,不得不早早退隐乡野,抑郁终生。时也?命也?同样生在殷实之家,长在书香门第,三哥陈佑则命运多蹇,灾难不断。天生体弱多病的他,在其暂短的一生中,没有享受过正常儿童的天真快乐,却饱尝了人生的痛苦与磨难。这一切是天生注定,还是命运捉弄?还有母亲,她是那样勤勉,那样和蔼,那样善良。丈夫在外为官,是母亲支撑着整个家庭,养育了五个孩子,却为什么会英年早逝?难道冥冥之中的上苍,是如此的善恶不分、忠奸不辨,又是如此的无情无义?

陈祎百思不得其解,陷入与他小小年纪很不相称的苦闷彷徨之中。

父亲的病一天重似一天,姐姐的出嫁冲喜,无济于事;二哥长捷法师从洛阳请来的名医,也束手无策——病入膏肓了,任是神仙也无法令其起死回生。终于在一天深夜子时,在长捷法师的诵经声中,陈慧阖然归西——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哆夜 哆地夜哆 阿弥利都婆毗 阿弥利哆 悉眈婆毗 阿弥利哆 毗迦兰谛 阿弥利哆毗迦兰哆 伽弥腻 伽伽那 枳多迦棣 娑婆诃……

长捷法师诵的是《往生咒》,全名为《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诵持时作十四句,在举行葬仪时,为祈愿亡者往生而诵。佛教咒语乃梵文原音,读起来很是拗口,也很难记忆。奇怪的是,陈祎仅仅听二哥念诵了一遍,就能完完整整地背诵下来。为了超度父亲,他废寝忘食,在灵柩前一遍又一遍地念诵着这神秘而又神奇的语言……自从陈慧辞官回家后,因为没了俸禄,陈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也就没了着落。陈慧虽然满腹锦绣,却不谙耕种,不懂经营,只能坐吃山空。再加上三子陈佑长年患病,以及父亲陈慧的病、葬花费,本来还算殷实的家底被彻底掏空了,连日常生活也日益艰困起来。长捷法师见小弟陈祎自幼聪明过人,很喜欢读书。现在父亲去世,没人能教他,也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便提出让他随自己到洛阳净土寺去住。本来大哥、大嫂都舍不得,但陈祎感到自己与佛有缘,从内心崇尚佛学,便乐颠颠地随二哥离开家,到东都净土寺出家当了童行(① 尚未得度的年少行者。)。从此,扫地撞钟,敲木鱼诵经,他正式受到了佛法的熏陶,沐浴在佛光普照里……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画红唇

    画红唇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职场新人:五年32律

    职场新人:五年32律

    本书介绍了职场新人三十二律,内容包括:“忘记过去,从‘新’开始”、“唯有埋头,才能出头”、“认识自己,择‘擅’”而从、“行走职场,微笑是最好的名片”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爆笑穿越:逃爱太子妃

    爆笑穿越:逃爱太子妃

    一穿过去,皇宫里就搞起了飞机,皇后非要太子纳妃,太子非要她嫁给自己……这飞机搞大了,太子=未来的皇上=后宫佳丽三千,娘哦,怎么算都觉得自己亏大了。还没有来得及像古代侠女一样闯荡江湖,就要被锁定深宫,还要跟那么多女人分享一个男人,虽然说,这个男人也挺帅滴,但是……嗷!不要啊!好吧,为了保命,只能这样了,但是那个谁,要听好了,不能逼着自己学宫里一些烂规矩,不能再娶妻!嗷!不会吧,这都答应,难道断袖的传闻是真滴?
  • 流浪郡主

    流浪郡主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她不得不浪迹天涯,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见钟情的他,刀光剑影中,意外得到了自己的真爱。他贵为王子,却不能放过两兄妹,在一场阴谋与陷害中,他弄巧成拙地让他成为万人敬仰的王者,让她成为风华绝代的郡主。一段离奇、浪漫、曲折的故事,演绎了命运的波澜起伏、人间的爱恨离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