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400000027

第27章 湖北人说话怎么了?(1)

在人们的印象中,湖北话就是“骂人”的话。但湖北“弯管子”的普通话在狗年春晚小品《招聘》中第一次亮相就博得了个满堂彩;网络上,“汉味RAP”唱得红红火火。湖北人,说自己的话,让别人说去吧!

1.有滋有味湖北话

湖北人说的话属于北方方言区,基本吐字跟普通话相差不了多少,只是音调不同而已。远不像上海话、广州话、福州话等,一开口叽里呱啦的,仿佛不是中国腔调,而用的是另一套语言。但湖北方言也有武昌、汉口、汉阳、青山话之分,常年生活在湖北的人可察觉出这些细微的差别。

最正宗的湖北话为汉口方言;最不标准的湖北话为青山话;最“弯管子”的湖北话为武汉广州军区普通话;最混杂的湖北话为大专院校内使用的南腔北调的类似普通话的湖北话。

湖北人说湖北话天经地义,因此很少有人会去追问湖北话的起源。其实,湖北话是漂在长江里、系在码头上的,它在三镇贩夫走卒的肩膀上晃荡,随着湖北商业的兴旺而发扬光大。

“武汉是一个移民城市,九省通衢,南来北往的人很多,需要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口语作为交流的标准,就这样,以武昌官话为基础,再在汉口与各种语言‘杂交’,武汉方言就产生了。”著名评书艺术家何祚欢说出了湖北话的来历。

何祚欢说,湖北话发展有两个重要时期。一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汉口和北京、佛山、苏州四个地方成为全国四大物资集散地;二是近代以来,张之洞督鄂的18年间,武汉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商业的流通带来了文化的吐纳,南北文化在此融合,不仅锻造出心直口快、热情细腻的湖北人,也逐渐历练出一套极富个性的汉派方言,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

“1949年前,汉正街、花楼街一带是武汉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武汉话最正宗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南来北往的人最多,他们在这里求生计,当然要学说武汉话,同时他们也影响了武汉话的发展。”汉正街和花楼街正是湖北最市井的地方,难怪湖北话少了几分咬文嚼字的感觉,多了几分直率的铿锵烟火气。

“地道的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反映,表达的是地域特点和地方性格。武汉话特别能显示武汉人的热心快肠和急性子。”何祚欢这样说。

说到语言腔调,应该追溯到人类产生语言的蛮荒时代,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不同的生产交流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语音特点。

北方寒冷多风沙,说话时口型不宜太大,因此语音中多卷舌,鼻音重;四川多山,山上山下喊话,要着力提高语言尾音,更有山体回声,悠扬委婉;江南气候宜人,说话时可以细声慢语,不会有语言障碍。

武汉当年是湖区,多数人必定靠湖而生,采摘莲藕摸些螺蚌,男人划着木筏下湖,女人烤熟了一只野鸭,会对着湖面喊叫:“回来七楼(吃肉)……”率直响亮。

所以在汉腔里,形成了三大方言特色:

没有卷舌音。和北方大量的卷舌音相比,武汉语音中几乎找不到:zh、ch、sh、r这些卷舌音,即便是邻近武汉的荆门等地区,卷舌音都相当厚重。没有卷舌音的结果使得语音过于裸露,少了一些修饰。

武汉语音中可以清楚分出五个声调,可是没有轻声。而是在三声调旁边加了一个调,比如“污、物、武、吴、误”这五个字的字音,武汉话区分的非常清楚,在北方话里,“武、吴”分不开。音阶多可以使得音色丰富,可是没有轻声调,又使得语音过硬。

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武汉话里,“陈、程”不分、“身、生”不分、“真、争”不分。

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武汉方言中词汇的变化是最突出的。武汉话中部分方言词语被淘汰,例如扎台子、过八字、得元宝等。其次,部分词语改变词素,例如影戏改为电影,中时改为中午,伯伯、爹改为爸爸,姆妈改为妈妈等。还有部分词语改变词形,例如印花改为邮票,青果改为橄榄,熨帖改为舒服,迭于改为故意等。同时引进部分通用语和异方言词语,例如撮(搓)一顿、侃、大排档、宰、搞笑、搞定、酷、减肥、爽、洗手间、买单等。另外,也有一些新创的方言词语,例如水货、你吓我、下课、晃晃、打晃晃、吃弹子、老圪子、穷亲戚、念条、破脑壳、麻木、挂眼科、掉得大、撞猴子、蹦蹦、飞虎队、搭白算数等。

2.此“汉话”非彼“汉语”

“信了你的邪红得像个番茄信了你的邪……瘦得像个撇撇(瘦长的意思)……”

——段思思《信了你的邪》

这首名为《信了你的邪》的歌红了,在网络上以超人想象的速度被下载传唱。这是一首用纯湖北话演唱的“说唱乐”。一向被湖北人认为上不了正席的湖北话,在2006年初,在《卖豆皮》、《信了你的邪》的方言歌里,以一种难以估量的速度热乎乎地融进了人们的生活。

一直以来,在中国大地上都是标准的北方方言当道,电台播音员说的是普通话,唱歌要起普通话的调,连说相声小品,也是东北演员大行其道。而方言似乎一直躲在一个不惹人注意的角落里。可是2006春晚小品《招聘》,湖北“弯管子”普通话第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就受到欢迎。方言歌曲在网络上赚了个钵满盆满,说明方言也有折服人的力量。

近年来,在湖北以武汉方言腔调为特色的作品已经成为流行风潮。如电视情景剧《经视人家》、舞台话剧《搭白算数》、《你嚇我》、《活到就要活快活》,在这座城市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声道。可惜使用武汉方言的人群越来越少,用汉腔演绎的电视剧时不时让人产生哭笑不得的感觉。

套用《天下无贼》里面一句台词:“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2006年初最火的文化现象是什么?方言!

几年前,张艺谋拍申奥宣传片,一位牙齿掉光的中国太婆,瘪着嘴对全世界说:Welcome to Beijing(欢迎你到北京来),国人深受打动。老人“溜”洋文那一刻,给了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最真实、最亲切的吆喝。而今天,敢于用方言话来诉说一个地区的集体性格,也是这个地区,这个城市最真实,最亲切的吆喝。

曾经有人“莫须有”地将武汉称作“东方芝加哥”,意指其繁华。可惜“叫了几次没什么人反应,也就没有叫开来”(《武汉这个地方》),武汉人还说,武汉话差一点成了普通话,道理也很简单:中国人是“汉人”,汉人不说“汉话”说什么?这话的可笑之处是,把“武汉话”简化为“汉话”,又把“汉话”等同于“汉语”,整个一个“自然综合症”。

很多的外地人都说湖北话好懂,但不好听,硬邦邦的,说话跟吵架一样。湖北人自己也觉得自己的话不那么好听。很多的外地人又说,湖北话看起来好学,其实是非常不好学的。这话倒也不错。因为那些学湖北话的外地人,自以为把湖北话已学到手,并炫耀般地在湖北街头操一口湖北话时,而这个时候的湖北人多半会客气地笑笑,问:您家是从四川来的吧?重庆的,还是成都的?

想学说湖北话的外地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不知是因为中国领导人中说四川话的人多,以致四川话比较普及,还是在外地人耳里,湖北话原本就是和四川话一样?但奇怪的是,所有的把湖北话说成四川话的外地人,还会义正辞严地坚持对湖北人说:“四川话比你们湖北话好听!”有些事情真是总也说不清楚。

湖北话在某种程度上真算不是是什么“雅言”。比方,它不如上海话那样轻柔如风,也不如广州话流动如水;不如北京话那样字正腔圆,亦不如成都话那样亲切甜美。湖北话说出口,给人感觉直咕隆咚,有一种木头从面颊上划过的感觉。它的每一个字的音调都似乎往下掉,掉得让听者害怕被砸了脚背。情人们要用它来传达爱恋之情时,恐怕很难有那种柔情万千之意味。有时想,如果用湖北话来说“我爱你”三个字,一定很滑稽,没准就像听到三块石头落到地上来的声音一样。

让操熟了湖北话的人去说普通话,真会给人一种土得掉渣的感觉,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如果在电视节目里听一些湖北市民面对记者采访,涨红着脸憋一口武汉普通话时,往往听着听着,便忍不住失笑出声。湖北人自己对自己所说的普通话觉得好笑,他们自称自己讲的普通话为“弯管子话”。湖北人学普通话远不及河南、河北人学得像。

“别人要我到‘鲁豆桥’转车,但站牌上没这个地方!”外地人有时会发出如此感慨。细问之下,“鲁豆桥”原是“六渡桥”。这种因湖北方言造成的尴尬、误会几乎每天发生。

外地人普遍反映,湖北话报“街道口”、“鲁巷”等站名,他们中的多数听不懂。问路不光怕问不到,最怕的是听错了。

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你让湖北人读男男女女,他一定会读成“兰兰吕吕”。有一个曲牌名叫“南吕一枝花”,结果湖北人读成了“兰吕一枝花”。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湖北话也在慢慢向普通话靠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建颂,长期从事武汉方言研究,曾主编过《武汉方言词典》、《武汉方言研究》等专著。他对湖北话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从学术的角度作了这样的分类描述:

语音方面,一些字音转变为普通话读音,典型例字如“绿”,“绿豆”、“绿头苍蝇”等读lou(楼),“绿地”、“绿油油”等读lǖ(虑)。其他如“全”、“泉”从qian改读quan,“俊”从jin改读jun,“旬”、“寻”、“巡”从xin改读xun。语法方面,许多武汉方言特有的句式变得和普通话一样。例如“打得他赢”改成“打得赢他”,“吃不饭成”改成“吃不成饭”,“气得人死”改成“气得死人”,“对不你住”改成“对不住你”。又如“衣服把钉子挂破了”改成“衣服被钉子挂破了”。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武汉话的确与北方语系——普通话有着相类似的地方,而且也在慢慢地向着普通话靠近,但武汉话终归是方言,是湖北这一地区人文性格的集中体现,而并非“汉语”。

3.最具有湖北特色的俗语

湖北话特有的词汇中很多是经典的作品,使用频率相当高,即便是在现在的高科技得到广泛运用的社会里。关于最具有特色的武汉词汇,可能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来想去,笔者觉得“冇得、拐子、个板马”这三个词从古至今最能代表湖北,只要一说出口,别个就晓得你就是湖北人,因为这三个词几乎没有流传在外。

冇:有字里面差两横,自然是没有。湖北读(mào),第四声。《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到是有这个字,但是读第三声,所以不是一个字。广东白话里也有这个字,但是读mǒu,后面还经常加个啊——“冇啊!”,算是比较接近。但武汉的冇搭配很多,比如“吃(qǐ)了冇?”、“冇得整”“心里冇得砣砣”“心里冇得玫瑰”等等。

拐子:《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到是有这个词,我们先看看它的四个解释:1.腿脚瘸了的人;2.一种简单的木制工具,把丝纱绕在上面;3.下肢患病或腿有残疾的人走路拄的棍子;4.拐骗人口、财物的人。上述四个专业解释几乎没有一个是褒义的或人们喜欢的,但是您如果口口声声喊一个湖北人“拐子”,他绝对很高兴,你就是喊他“姐拐子”,他都不会在意的。

个板马:绝对正宗的武汉叹词。各种词典,包括1993年版的《湖北常用方言词典》里还没有这个词。据考证,很有可能是“你这个鸨母养的!”的简称,但是经过N代武汉人的广泛使用,已经显得没有那么恶毒了。话说两个四五岁的小男生在玩一大堆玩具车,他们摆(pǎi)了道路、路口、红绿灯和很多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当车都一字排开集中到路口的时候,大小孩对小小孩说:“慢点!慢点!堵车了!”小男生显得有点不耐烦地说:“个板马!又堵车了!”旁观者叹息曰:“用得好!肯定是跟司机学的!”

当然,还有许多俗语也是湖北特有的。比如:

一末带十杂

这是一则湖北土生土长的熟语。意思是,凡是事务繁杂多头,一身兼任数职,大小诸事统揽,里里外外奔走,都可以用这则熟语,不限于演戏和做家务。

一文钱不落虚空

本是旧时湖北一些叫花子(乞丐)的常用语,意思是:施舍一文钱都会得到神明(老天爷)的好报。用来打动人们发出善心施舍东西给他们。却释作“形容花钱精打细算”,似乎别有见地,然而离题太远,不免令人生疑。

一冷一热,光棍受吓

这是一则地道的湖北谚语,其中“光棍”是个多义词,在这里则指单身汉,湖北或称“寡汉条”。单身汉所置的衣被及日用设备都很少,尤其没有可替换的。如果遇到乍寒乍暖的气候,更换不及就要起恐慌。

一痣痣嘴,好吃无底

即痣长在嘴边则馋。关于痣的俗语,湖北群众中有一条较流行,说法是:“一痣痣嘴,好(去声)吃无底。”其他说法难以听到,然而嘴馋跟长痣毫无关系。许多没有痣的人却够馋的。

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这则俗谚的的意思是:接济人的时候,常有为数虽少却得到感谢,而为数虽多却遭到不满的情况。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

说的是许多人聚在一起,便什么样的人都有了。也可以指人才应有尽有,好办事情;也可以指问题多如牛毛,难以解决。所谓集思广益、人多嘴杂都由此出发。

人无利息,谁肯早起

俗语说的是:人如果不是为了利益,谁肯早早起来动弹呢。其中所谓“利息”,泛指利益、收人、好处,不限于金钱。

人怕当面,树怕剥皮

意为人怕当面揭穿而难堪、树怕剥掉皮而难活。

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其意为:人应该忠诚才能立身处世,柴应该架空才能烧得炽烈。这是用生活常识比喻为人之道。有人专靠耍手段?混世欺世,十分可耻,即使能得逞一时,却不能得逞一辈子。

人狠不缠,酒狠不喝

湖北有一则格言:“人狠不缠,酒狠不喝。”意思是:遇到不讲道理的人就不跟他来往,遇到过于烈性的酒就不去喝。颇像北京说的“惹不起躲得起”,充满了无奈之感。其中的“缠”,可能是湖北独有的词,意思是来往、理睬、和好,大概来自儿童语言。

4.湖北“汉”语辞典

介于湖北方言的生涩,武汉“弯管子”普通话的用词用句与普通话也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因此为了能对湖北人文性格进行一个整体的巡礼,在此把湖北方言与普通话作了一个对比,以供参考之用。

(1)常用语辞典

拐子:哥哥,大哥。

老头儿:对自己的爸爸称呼。

兄弟:弟弟,小弟。

老杆:年龄大而有经验的人。

总拐子:老大,一群人中的老大。

油子哥:没事做,整天穿戴整齐,游手好闲的年轻男子。

晃晃:没事儿做到处游荡的人。

打晃晃:一种5人以上换着上的麻将打法,输了的人下。

贱三爷:家住汉阳的男士。

板,板厚:钱多或身上带的钱多。

刨花:面值很小的纸币。

荷包暖和:有点钱。

荷包不暖和:没有多少钱了。

蓝精灵:蓝色的100元人民币。

弹子房:喜欢骗人的人。

麻脑壳:十元一张的人民币。

荡子:商业陷阱,俗称笼子。

队伍:女朋友,女友。

小屁嫩子小孩:不听话的小孩。

小罗子:小孩子。

闷罐子:不喜欢说话的人。常说三杆子打不出个闷屁。

条子:指身材。蓄条子节食以便保持好的身材。

模(mé)子指长相。模子好:长得不错。

耙子:指个子,个头,多指腿的长短。

胯子:腿子。

烫饭:胆小怕事的人。

踹模(m)子:经常受窝囊气的人,很窝囊的人。

屁机油:小气鬼,很小气的人。

犯子、丑犯子:很小气,遇事不爽快的人。

扁担:搬运工。

太平洋的警察:喜欢多管闲事的人。

撇撇:一种纸叠的玩具,很薄。

撇撇块头:薄的象纸一样很瘦的人。

岔巴子:喜欢插嘴和多管闲事的人。

坝脑壳:后脑是尖的的人。

同类推荐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天文历法

    古老的中国天文学从萌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从天象的观测到宇宙起源的探讨,还是从星象的占卜到历法的推算,都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今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有世界上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早的日月食记录、早的彗星记录等等。在历法方面,自秦汉以来,中国出现了一百余种古历,实属世界罕见。《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天文历法》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天文历法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古人眼中的天地、奇异神秘的天象、星象和占星、古代历法、杰出的古代天文学家等。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热门推荐
  • 思维游戏

    思维游戏

    爱迪生说过:“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爱因斯坦说得更妙:“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本书的思维游戏是我们为全方位训练学生思维专门设计的,从缜密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综合思维等方面出发,锻炼游戏者综合运用逻辑学、运筹学、心理学和概率论等多种知识的能力,兼具挑战性、趣味性与科学性。书中的游戏极富思维训练的张力,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能在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
  • 杀人玩具

    杀人玩具

    有一天,玩具不再甘心受人们摆弄,悄无声息地向人类实行复仇,我们怎样才能察觉它的异常,及时对擂?
  • 帝后烟云

    帝后烟云

    没有遇上他之前,她是云淡风情,从容一身的洛轻尧,遇上他之后,她是谈笑用兵,计谋绝世的洛军师。,她是谁?是曾经即使为婢仍然一身骄傲的女子,还是曾经笑歌天下的巾帼红颜,还是后来艳冠六宫的洛后,一面是淡定从容,一面是无双骄傲,一面是铁血手腕。九重之上,这样的她却是孤独而寂寞。只因为那个人对她说我把我的天下和江山交付你的手中,从此她便被捆在了这个以信任为名的牢笼。但当那唯一的信任都不存在的时候,她宁可做回纳个一身从容的洛轻侥。【上卷:逐鹿天下】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辗转七年岁月,她伴他天涯纵横,无论是曾经七王府后的兮笑浅言,还是后来雁门外露出过一丝脆弱的女子,还是对阵三军,冷静自若,血染沧海的浴血战神,那个一身的谜题,永远看起来适合生存在九天之上的飘渺女子,玲珑心窍,让人慢慢的迷失在她的温柔中。纵然狂妄如慕容离尘,沉着如慕容町,骄傲如赫连云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靠近,想要和她站在同样的位置,让她的眼中慢慢的看见他们的存在、“我输了,不是因为我不如你,而是因为你赢了她”“十四哥,松开她的手,从此慕容町不与你争天下”“我又该拿你怎样办?明明一开始布好的局也会在不经意间被你毁去了,”“从此我的天下和性命交予你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温柔的说着誓言,连自己也分不清真假。一切的一切只缘自一个名字“洛轻尧”。【下卷:江山红颜】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突然之间失去了踪迹的凤临帝后协同太子,帝都风起云涌。三方人马相逐:到底谁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四年前截然不同的赫连云,疯狂到不折手段的追逐,终于明白爱情的怎样的思念,一心想要寻回她的凤临帝王。从天牢出来就注定要沦陷的慕容离尘,执着的想要看到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你是我的梦想,所以阻挠的人都是我的敌人。”“十五放开了你的手,我将他那份一起给你”“既然我可以对江山执着如此,自然也可以对你,朕的后”红颜天下,到底谁的江山,谁的红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劳动者创造了历史,劳动者书写着历史。但是,伟人可以改变历史,可以推动历史前进。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伟人在人类史上的影响,甚至一位伟人就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创造者。
  • 危险关系:拐来的老婆

    危险关系:拐来的老婆

    “听说过一首诗吗?佳人体似酥,仗剑斩愚夫。不见人头落,教君骨髓枯。所以庄总你还年轻,得悠着点。”女人趴在男人肩上悠悠开口。俊帅的男人动作微顿,嘴角微扬:“是不是佳人,尝了才知道。如果真是佳人,我倒宁愿髓尽人亡。”【变态三人组系列文之灭绝师太篇】
  • 缥缈游

    缥缈游

    一位现代生活中的青年,因为修真,踏上了一条茫茫的奇遇里程,其中之扣人心魄,其中之离奇诡异,其中之天真幻漫,其中之婉转可人,其中之神奇探险,其中之法宝灵兽,其中之神仙佛魔,其中之鬼魅魍魉……
  • 最美的时光

    最美的时光

    他们都是《读者》签约作家,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启迪》等畅销期刊上,他们在中学生中有亿万“粉丝”……他们的作品频频被选用为全国高考、各省市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他们的美文最适合作为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中学生知道这个秘密,四处搜寻他们的美文;家长也知道这个秘密,纷纷购买有他们作品的报刊;语文老师更知道这个秘密,想方设法收集他们的文章,供学生考前阅读……
  • 西点责任课

    西点责任课

    在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历程中,她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3800多人成为将军。仅1915届的164名学员中,就有59名成为准将以上军官,其中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名当了美国总统。从此,西点成了成功教育的代名词。本书将告诉你西点如何培养你的责任感。
  •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中国当代著名的得道高僧离欲上人,一生建寺弘法,化度甚众,活了107岁。安岳的禅庄法师活了100岁。仍然健在的佛智老法师也有100余岁了。一本与佛结缘的书。一本教你预防胜过治疗的书。一本可以让你活过100岁的书。调食、调眠、调身、调息、调心:此五事,佛家养生之根本也。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陛是显而易见的。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陕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