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400000026

第26章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2)

3.教育是湖北的优势产业

武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第三大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这是武汉最大的优势,是武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说工业是武汉经济的命脉,那么,大学为武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这一点苏州、深圳等全靠外贸发展的城市是远远没法比的。

早在19世纪80年代,武汉就出现了仿效西方的新式学校。1903年,张之洞在武昌开办普通学堂,端方开办了湖北幼稚园,这也是武汉地区最早的公立学校。

黄冈高中在中国的中学中是知名度相当高。“黄高”为祖国培育了大量人才,并数次在世界奥林匹克竞赛夺取金牌。它完全成了一个中国的教育品牌,就像手机产品中的NOKIA、MOTOROLA一样。据说,在中国的中学中,有两个名词是无人不知的。一个是“海淀”,一个是“黄高”。不仅如此,武汉也是全国高校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是跻身全国高校前十位。

武汉大学的名气在中国也是响当当的,如果哪个说自己在武汉大学上学,旁人或多或少也会露出艳羡的目光。武汉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百余年的建设发展,奠定了武汉大学坚实的办学基础和卓著的学术声望。

周恩来、董必武、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迈入新世纪的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武汉大学名师荟萃,珞珈山上英才云集。近几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才华,担当起百年名校再铸辉煌的历史重任。武汉大学综合科研实力也是十分雄厚。

武汉地区另一所享有声望的就是华中科技大学了。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涵盖理、工、医、文、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的生命科学研究也在世界小有声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华南地区如雷贯耳,她曾是深圳市大量中高层官员的母校,排名远远超过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此外,医学专家的摇篮——原同济医科大学(现并人华中科技大)、教授的摇篮——华中师范大学等众多中国一类重点大学纷纷云集于此。

建国以来,经过几次全国性的院系调整,加上后来的发展,武汉成了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武昌的东湖地区是仅次于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现在,武汉拥有35所普通高校,有736个科研设计单位,在武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有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6个,部门开放实验室47个,有两院院士45名。在全国著名大学中,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一直有着不俗的排名。因为武汉的实力,湖北一直保持着在基础研究基地建设全国前列的地位。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地,武汉的高等院校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开发区的重要依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援,是促进武汉经济升级的有力杠杆。

截至2003年底,武汉地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省属技工学校)2887所,在校生约205.9万人,教职工17.11万人,师生员工共约223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9.03%。其中,普通中小学2011所,在校学生约120.33万人,教职工约8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3所,在校生约14.17万人,教职工约1.37万人。高等教育学校59所(普通高校47所,成人高校12所),在校生约61.14万人,教职工约6.67万人。幼儿园614所,在园幼儿约10.26万人,教职工约1.03万人。

以上的数据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我们可以简单地做个计算,在全国地级市中,很少有市区人口数在80万以上的。而武汉光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45万)与高校在校学生数(30多万)之和,就相当于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市的城区人口规模。

武汉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但是开发利用的水平很低,据武汉市人力资本的供需资料显示,2003年普通高校有应届毕业生7.62万人,而当年新增从业人员中,大学生只有1.7万人,占应届毕业生22.3%。改革开放以来,在武汉地区的高校毕业生中,仅有4%左右的硕士研究生、1%左右的博士研究生在武汉就业,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武汉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的知识水平是相匹配的,这种认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开发利用武汉的人才资源,这个问题应引起关注。

4.湖北人的“才”哪去了

在网上,有这样一则流传很广的帖子:

“北京人说风沙大,内蒙古人笑了;内蒙古人说地域广,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地势高,西藏人笑了;西藏人说文物多,陕西人笑了;陕西人说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江西人说伟人多,湖南人笑了;湖南人说美女多,四川人笑了;四川人说知识深,湖北人笑了;湖北人说胆子大,东北人笑了;东北人说性子直,山东人笑了;山东人说发展早,上海人笑了;上海人说民工多,广东人笑了;广东人说大款多,香港人笑了……”

这帖子以戏谑的形式嘲弄了某些盲目自傲的人们狭隘的地域文化观,这种人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外面的世界已是精彩分呈的时候,而自己却还在独自陶醉。

湖北的最大本钱当属是“教育资源”,祖上有屈原老先生提气,后又有“惟楚有材”这个金字招牌壮胆,于是,有的湖北人便认为自己可以吸天地之灵气,该有才还是有才。于是,“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传统丢了,徒逞口舌之利的风气盛行。

不可否认,楚地曾是“人才培训基地”,这也是见于典籍的事实。屈原在《离骚》中曾这样自夸:“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屈老夫子习惯“以香草譬君子”,兰、蕙、留夷、揭车、度蘅、方芷都是楚地香草,各有其香喻各有其才,足见楚地当年人才济济的盛况。

然而,有人才是一回事,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则是另一回事。伍子胥有治世之才,楚王却信不过,杀了他满门,他一气之下跑到吴国搬兵报仇,“掘墓鞭尸”,搞得国势一蹶不振。范蠡有济世之才,楚王却用不上,范蠡只好跑到小邦越国,督导勾践卧薪尝胆,成就其春秋霸业。李斯有经天之才,楚王却留不住,李斯也说了,他一看楚王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于是跑到秦国当丞相,辅佐嬴政一统天下,得享千古一帝的大名。屈原有纬地之才,楚王信而又疑,留而又逐,用而又绝,万丈的忧愤凝成一部《离骚》,以此给楚文化传统增添了悲剧性的遗传因子。更何况,有君子的地方必有小人,君子往往敌不过小人;伍子胥桀骜不驯,却落败于小人费无忌,屈原文采惊艳,却落败于小人靳尚。楚国由盛入衰竟致灭国的教训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所用非人。屈原曾叹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照这样说来,一部楚国兴亡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才流失史。

况且,“惟楚有材”,他乡就没有人才么?战国七雄群星辉灿,难以尽数,在此不论。能用伍子胥治世之才的吴王,堪称大才;能用范蠡济世之才的越王,堪称雄才;能用李斯经天之才的秦王,堪称不世之才。而不用、禁用、废用楚地才俊的楚王算是什么呢?“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读史者欲不惑于史,读城者欲不惑于城,惟有摆脱祖先、宗祠、籍贯、乡党这些人才以外的狭隘的文化地域观,痛定思痛,方能目光炯炯地洞察历史和未来。

如今是鼓励人才流动的时代,“楚才晋用”或“晋才楚用”都很寻常。“阔起来”的外省人以“五子登科”(房子、票子、车子、位子等)为饵张开大网捕获荆楚人才,“经济欠发达”的湖北人怎么办?要留住用好既有的楚地人才,更要放眼世界广揽人才。不能给予“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的待遇,至少得有“三顾茅庐”、“解衣推食”的诚意吧。何况,湖北并没有穷到那个份上。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当然是人才啊。如今的市场经济竞争与战国群雄逐鹿不无相似之处,此时的拼资本、争市场,不就是当年的综合实力的较量么?然而,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则强,失人才则弱,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惟楚有材”对与湖北人来说上优势也是潜力,但千万不要挂在嘴上,更不可以“惟楚有才”自居;另外,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济济的荆楚之间地是否能人尽其才亦是关键。古有伯牙为钟子期断弦,今有人才为得人赏识折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筑巢引凤”,当能夙愿得偿。

同类推荐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热门推荐
  • 35岁前一定要作的88个选择

    35岁前一定要作的88个选择

    在人生的长河中,35岁前是人生最具激情、最有创造力和最容易成功的时期。可以说,35岁前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也是走向成功最关键的阶段。本书以发展的眼光立足于当前社会,充分结合人们在35岁以前的特质,总结了这一阶段必须要作的88个选择,帮助读者设定人生目标、规划职业生涯、掌握高效学习和工作的方法、熟悉为人处世的艺术。35岁以前,有了这88个选择,会让渴望成功的人少走很多弯路,能让人活得更轻松、更幸福,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 真武破天

    真武破天

    从玛雅人的语言开始,这一连串的故事就像是一个不会醒转的梦,他,重生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不是枭雄,不做坏蛋,只做自己要做的自己。踏天道,战四方,高唱天马行空路
  • 美人劫:七杀天下

    美人劫:七杀天下

    最终,与她相知相守的,毒杀他。是夺她清白的他,七杀现世,战乱降至。她是星氏一族灵力最强的占星师,却为了摆脱星辰的宿命割腕自杀。墨眸初醒,她摇身一变成为异世新婚的太子正妃,却在大婚之前失去了自己的守宫砂。冥血,家族,权谋,亦或是谋算天下的他。,是腐朽之国最不受宠的皇子,外表淡漠疏离,内在薄情狡诈。一场协议,他救了她,从此与她携手天下,却沉沦在一柄淬了剧毒的双刃剑之下。权倾碧落的太子,薄凉如冰的殿下,阴狠诡秘的血族半妖,正直果毅的妖狼魔君。
  • 沃伦·巴菲特全传

    沃伦·巴菲特全传

    重点讲述巴菲特怎样成长为一代“股王”的传奇一生;也通过他人眼中的巴菲特,细致阐述他在投资经营中的魅力。阅读《股王之道——沃伦·巴菲特全传》,相信正在股市迷茫的你,本书从“巴菲特的风采”、“巴菲特投资传奇”、“追踪巴菲特投资思维轨迹”、“股神的现在进行时”四个部分着手,会有很大的收获,收获巴菲特的投资股票经,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必胜信心
  • 妃色难为

    妃色难为

    一个是皇家的六皇子,一个是无权将军的大女儿,他们的相识源于皇子一时的兴趣,他们的姻缘来自皇上的补偿心理。本以为姻缘很快会索然无趣,不成想两人都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他爱她,一直不甚明了,等到她离开后,才知心中痛。正印了那句话,真正失去才知珍贵。她爱他,清清楚楚,明白他的困难,一再纵容。心被困住,只求身的自由。
  • 宫心血:权倾朝野

    宫心血:权倾朝野

    “风王府公主历代皆为皇后,景世王朝的皇后皆是红颜薄命,在位不过十年光影均早逝......”风家唯一的公主自出生便要履行家族几百年来与皇室的约定。成为这王朝最高地位的女子-------景世的皇后。当风絮手断让这宫中所有人都害怕,有人暗地里说她残忍,说他冷血。即使是自己心腹宫人也毫不留情看着对方喝下堕胎药。就当风絮觉得自己的手越来越脏的时候,她遇到景尚然,那个她命中注定的人。然十年之约未到,她仍然要履行这个世代的诅咒,哪怕双手沾满鲜血——谁能带她逃脱这地狱一般的宫殿?
  • 心理健康36计

    心理健康36计

    体味心理36计,让你拥有一颗轻松愉快的健康心灵。让你踏上重获心灵健康与生活幸福的途径;让你超越自我,从平凡之中领悟着人生的真味。过开心的日子,首先要有一份好心境。心境的好坏,在人不在天,在己而不在人。好的心境来自于人性的平和与淡泊。平和就是对人对事都要想开点,看点,不必斤斤计较生活中的一得一失,淡泊就是要超脱世俗的困扰、红尘的诱惑,有登高临飞宠辱皆忘的情怀。其实,保持一份好的心境并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冷眼旁观,随波逐流,更不是封建士大夫式的悠游潇洒。拥有一份好心境,实在是一种大气魄。
  • 听说这岁月你来过

    听说这岁月你来过

    本文1vs1,双处。一句话介绍:我那一无是处的青春,最惊喜莫过于,你曾出现在那里。他是黑了心肠的翩翩佳公子,偏偏她被蒙蔽了双眼。徒劳的爱着一个人有多卑微,只有爱过的人才明了。她几度被磨难压垮终于再遇良人,他却如磐石骤然神降在眼前,以深情地模样。爱你的,和你爱的,你要选哪一个?当最爱的和不堪的过往重合,当陷入往事的谜团逐步揭晓。直到风都逆转,塔都推倒,桥都崩毁,你还肯爱我吗?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这里浓缩了中国社会近六十年的风雨变迁,描绘了那个激情年代的人生百态;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细细品读这些珍贵的独家资料,在流金岁月中慢慢感悟人生,接受时代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