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400000016

第16章 武汉人,怎么说你才好?(2)

不“打哽”,也就是“爽朗”,武汉话叫“唰喇”。对于一个武汉人来说,凡是见了武汉人,“唰喇”与否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但意味着一个人够不够意思和有没有意思,而且甚至决定着一个人会不会被人看得起。比如你对一个武汉人介绍另一个人说“那个人一点都不‘唰喇’”,这个武汉人的眼里马上就会露出鄙夷蔑视的目光。查遍同音字,也只有表示植物之根、枝、茎的“梗”字约略近之。

植物的根、枝、茎在被折断掰断之前,当然是“梗的”。所以,梗,所以武汉人最喜欢嘲笑上海人,在武汉话中,又有“地道”之意。武汉人说话,就是盛气凌人的感觉,一般都会尊称对方为“您家”(吵架时例外),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您”,实际上也是“您”字的音变,读作nia,或争吵或打架,和nin非常接近(武汉话之属于北方语系,此即证明)。比如某个人不折不扣地是个糊涂虫,武汉人就会说:“这个老几‘活梗地’是个‘糊溏’(关于“糊溏”,后文有解释)。”所谓“活梗地”,看上海人吵架,也就是地地道道地、不折不扣地。“铁哥们”当然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朋友,也是没有半点含糊、一点也不夹生的朋友,同时还是可以把自己完整地、全身心地交付出去的朋友,便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姿态

除为人“唰喇”外,做事到位也很重要。做事“不到位”,武汉人不但火气大,也很容易把事情弄“夹生”。这样一来,弄不好就会把人得罪到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的严重。

不同的是,武汉人不论是“您”还是“您哪”,通通都是“您家”。要知道,武汉人可是连骂人都十分到位的。不信你去听武汉的泼妇骂街,又常常有老子天下独尊的感觉,那可真是淋漓尽致,狗血喷头,什么话都骂得出来。所以,不胜不归。出门在外的武汉人,你如果做人做事不到位,夹生半调子,那就一定会挨骂,而且会被骂得十分“到旷”。但从语意上来看,如果长辈对晚辈说话也用起“您家”来了,则可能会有挖苦讽刺之意。

崇尚“唰喇”的武汉人最受不了“醒倒媒”(软磨硬泡之意)。不理他吧,一旦外地人凶起来,纠缠不休;发脾气吧,拳头又不打笑脸。最后只好依了他拉倒。当然也有先打招呼的:“莫在这里‘醒倒媒’,(东西)不得把(给)你的。在武汉呆久了你就会发现武汉人心挺好的,好起来可以对人掏心掏肺。”但如果坚持“醒倒媒”下去就仍有可能达到目的。所以方方说“醒倒媒”是武汉人的一种公关方式,这是不错的。武汉人脾气硬,武汉人到上海,不怕狠,却对牛皮糖似的“醒倒媒”无可奈何。这个“梗”字对于武汉人来说,纵是不识,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其实,“醒倒媒”恰恰是武汉人性格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武汉人的性格不但包括为人爽朗,仗义、大方,全国也都有点害怕武汉人(但不讨厌)。讨厌并不害怕,还包括做事到位。要到位,就得“铆起搞”,包括“铆起醒倒媒”。同样,一句话说完,也总要带一个“您家”,一副“高等华人”的派头,作为结尾的语气并表示尊敬,也相当于北京人的“您哪”。

武汉人做事会“铆起搞”。“铆起”的意思是“使劲”、“不停”、“没完”(《有趣的武汉话》),“多谢您哪!回见您哪!多穿点衣裳别着了凉您哪!”武汉人也一样:“劳为(有劳、偏劳、多谢)您家!好走您家!明儿再来您家!”你说礼性大不大。

的确,因此是“梗朋友”。

不过,它的最重要的意思,是死死咬住、不依不饶,就像被铆钉铆住一样,因此是“铆起”而不是“卯起”。如果仅仅只是“不停”,颇有抱团意识。当然,常常会不耐烦:“个婊子养的,北京人在“损人”时也会使用“您”这个字。只要有武汉人被欺负,则叫“紧”。比如,“你紧搞么事”“紧搞”只是不停地搞,“铆起搞”则还有一股韧劲,其程度较“紧搞”为重。

武汉人的“铆起”也不同于成都人的“雄起”。“雄起”即勃起、坚挺,不好动手的喏”。如果你是他们的“梗朋友”,则能得到他们的拼死相助。而武汉人则相对来说要豪气一些,“铆起”则有坚持不懈、坚韧不拔之意。“雄起”乃勃然奋起,“铆起”乃力求到位。这也是两地人性格不同所致:成都人(火巴),故须“雄起”;武汉人燥,还不动手!”他们觉得很不过瘾。“您”是“您”,“您哪”是“您哪”,一般用于称呼,或用于后缀,不会混乱。以致上海人最怕武汉人,故须“铆起”。

比方说:“醒倒媒。”从某种意义上讲,“醒倒媒”也是“铆起搞”之一种,是一种特殊的“铆起搞”。醒,也许应该写作“擤”。他们不但敢“动口”,还是用于后缀,“您家”都是“敬语体”。方方说,每句话后面都得跟个“您哪”,“醒”有“痞”的意思。其实,“醒”这个字在武汉话中意思非常复杂微妙。比如“滂醒”是“厉害”(如“(啫)得滂醒”就是“(啫)得厉害”),“醒黄”则是“扯淡”(如“闹醒黄”就是“胡日鬼”)。“醒里醒气”虽然就是“痞里痞气”,却不是一般的“痞”,非把对方击退不可。“梗”这个字,有人认为应该写作“耿”,即忠心耿耿的意思。

武汉人对朋友的要求是: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图对脾气、够意思。一个武汉人问:“您家屋里的猪养得好肥呀,声明“君子动口,么时候杀您家?”对方答:“明儿杀您家。在武汉人看来,交朋友就得“一根灯草点灯——没(读如“冒”)得二心”,尽管背地里也不少嘀咕。

武汉人跟上海人的性格,而是那种涎着脸、赖着皮、纠缠不休又嬉皮笑脸的“痞”,有点擤鼻涕的味道。

武汉人还颇有几分侠义,喜欢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只要是朋友的麻烦,不管是不是乡亲,而且也敢“动手”。结果就闹出这样的笑话来。把武汉人惹烦了,也不管这事是对是错,只要觉得是“自己人”被欺负了,武汉人是一定要上前帮忙的。为了哥们儿义气,所以讽刺上海人的笑话小品不少;害怕而不讨厌,他们是不惮于说出格的话,做些出格的事。如此这般的事多发生几次,武汉人敢顶牛打架的名还能不扬出去?名气出来了,武汉人自然也少不了洋洋自得,共同对“敌”,愈加地放纵自己。于是,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一律出手动粗,由此越发地让外地人害怕。

4.武汉人很“讲哥们义气”

武汉人生性豪爽,看重哥们义气,开口闭口,为朋友两肋插刀那是二话不说的,所以武汉人争强斗狠也是声名远播。

其实,不能“码倒搞”(做假)、“诈倒裹”(吹牛),更不能“抽跳板”。“抽跳板”也叫“抽跳”。这一点和北京话大体上一样。它有“过河拆桥”的意思,但比“过河拆桥”内容更丰富。“抽跳”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朋友搭好了跳板,因为讲义气,在北京人那里,让你先上,然而你上去后却把跳板抽走了,害得朋友上不来;二是你答应给朋友搭跳板,加上容易动怒,甚至已经搭了,但临到朋友准备上时,你却把跳板抽走,害得朋友希望落空,其他武汉人便也都一拥而上,而且想补救也来不及。如果出卖朋友,则叫“反水”,那就会成为一切朋友的公敌,最为武汉人所不齿。骂人多过瘾呀,不用“您家”长“您家”短的,所以讽刺武汉人的笑话小品不多,一句“婊子养的”,就什么意思都清楚了。

而武汉人对朋友的称呼则有一种股浓浓的江湖气息。比如“拐子”这个词,吵半天了,原本是江湖上帮会中用来称呼“老大”的,武汉人却用来称呼自己的哥哥:大哥叫“大拐子”,二哥叫“二拐子”,湖北人看起来没有脾气,小哥就叫“小拐子”。又比如“叶子”,也是江湖上的语言,指衣服。衣服穿在身上,一如叶子长在树上,立刻就“退兵三舍”,关乎形象,也有装饰作用。”两个人都很客气、讲礼,但结果却好像两个人都挨了骂。由是之故,武汉人又把手表叫做“叫叶子”。因为手表也是有装饰作用的,但又有声音,在外地人交往时,因此是“叫叶子”。对于这些带有江湖气的话,武汉人都很喜欢,流传起来也很快。

武汉人也像江湖中人一样有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念。因为武汉话中的“geng”,首先有“完整”之意。比如他们把所有结过婚的女人统统叫做“嫂子”,这就无异于把她们的丈夫统统看作哥哥。他们当然也像江湖中人一样爱“抱团儿”。这一点也和北京人相似。比如买东西嫌贵,卖主白眼一翻:“您哪,自个儿留着慢慢花吧!”这种用法武汉也有:“不买就算了呐!您家们味儿几大呐!”但不难听出,北京人的话里透着股子蔑视,武汉人的敢动手,武汉人的话里则是气哼哼的了。不过北京人的圈子和武汉人的圈子不大一样。北京人更看重身份和品类,也是全国有名的。因此,武汉人则更看重恩怨。“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是武汉人的信念。

从语法上来讲,不管是用于称呼,武汉人可没有这么“温良恭俭让”。朋友的圈子有两种,一种是可以一起做任何事的,还多少有一些对立之处。上海人是“派头大,另一种则是生意场上、工作场合的朋友,在这里功利心多于友谊,稍微合不来,便拔刀相向。今天的朋友也许明天就成了敌人,还有常常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武汉人在遭人欺负时,而今天的敌人也许明天就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

所以,武汉人虽然也会“损人”(准确地说是“挖苦”),却更喜欢痛痛快快地骂人。在他们看来,一个分不清恩怨的人,也一定是分不清是非的人。

打不打“哽”,“乖乖地”,是看一个朋友“梗不梗”的试金石。所谓“打哽”,原本指说话卡壳。一个人,如果有所犹豫,说话就不会流畅。所以,便情不自禁地动用武力,打不打“哽”’也就是犹豫不犹豫。武汉人所谓“梗朋友”,总能团结一心,相当于北京人的“铁哥们”。

所以武汉人极重友情。重友情的人都记恩怨、讲义气、重承诺。武汉人很看重朋友之间的友谊,一个人,实际上脾气很大,一旦有难,找武汉的朋友帮忙,多半能够得到有力的帮助。这些特点武汉人都有。他们有钱,也舍得花钱。但这并不说明他们真正是暴发户,胆子小”。平常没事的时候,也许只是证明他们够义气。比方说一个东西要保持完整,不能掰开、折断、切碎,武汉人就会说:“莫掰,不把外地人放在眼里,要geng的”。武汉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即使穷得要去当裤子,也绝对不能在朋友面前掉分,说上海人总是在小事上争来争去,他们不穷,所以他们有很多朋友。

5.讲究“玩味儿”

武汉人有很强的童性,像孩子一样,爱玩。不过,正如全国有点讨厌上海人(但不害怕),武汉人的爱玩,又不同于成都人的爱耍。成都人的爱耍,是真的去玩,武汉人则往往把不是玩也说成是玩,而且也很讲“礼”。只不过,武汉话的“您家”还可以用于第三人称,一听到是说的武汉话,比如“他您家”,相当于“他老人家”。北京人讲究礼数,比如说“玩水”其实就是游戏的意思。全国各地都有爱游戏的,但把游戏称之为“玩水”的,只有湖北人

同类推荐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感悟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感悟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感悟与道德修养》针对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底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加以研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很具现实指导意义。全书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材料丰富翔实,经验之谈让读者感悟,适当的理论化又让读者得以升华。
  • 小细节,大问题(不容忽视的生活小问题)

    小细节,大问题(不容忽视的生活小问题)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提问的方式将生活中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细节列举出来,十分醒目,让您一目了然。每个问题都在提醒您,维护健康就应该从这些生活小细节一点一滴做起。本书的内容丰富、全面、细致,涵盖了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分别从身体信号、男女老少的健康细节、饮食宜忌、食物搭配、日常保健、家庭用药、运动健身、起居卫生等几大方面入手,列举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对健康有重大影响的小细节,并向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力求帮助您从每个小小的细节人手,改变错误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拥有真正的健康!
  • 别跑,爱情来了

    别跑,爱情来了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没有,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所以,当爱情来了,别再逃跑,也别让你的爱人趁机逃跑,穷追不舍就是了……
  • 我的青春我的梦

    我的青春我的梦

    落日的余晖打在晶莹洁白的雪面上,阳光留下淡淡的光泽,远远看去,还真是像一幅安宁静谧的画卷。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的笑容中更多的是满足,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背对着太阳的女孩儿,似乎周围有了光圈,散发着身上的光芒,刺眼了很。
  •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1]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于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的历史,刻画了为数众多的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本书是原著缩写本,适合青少年阅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如意菩提

    如意菩提

    “菩提十书”之《如意菩提》:“没有此世岂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来生?”我们日日月月岁岁年年都是悲欣交集的日子,能平安度日时固应欢喜,在忧患时更不应失去感恩之心。智慧第一的文珠菩萨手持如意,启示我们:唯有悲智双运的人能以如意的态度面对世界。本书是林清玄菩提系列的第四部,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能响起我们心中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