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1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1905年6月21日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萨特的父亲让—巴蒂斯特·萨特(Jean—Baptiste Sartre),是位海军军官。1904年,他娶了一位出身名门的漂亮姑娘安娜—玛丽·施韦哲(Anne—Marie Schweitzer)。在萨特出生后的第二年,因患疟疾去世。萨特在《文字生涯》中回忆道,父亲之死“是我一生中的大事”,他的死给我母亲套上了锁链,却给了我自由。父亲的早死,让小萨特享受到没有父权压迫的自由生活。

萨特是在他的外祖父家长大的。外祖父夏尔·施韦哲是位学识渊博的语言学教授,让萨特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熏陶。但萨特在三岁时遭遇不幸,他得了右眼角膜翳,眼睛开始斜视,后来右眼就失明了。这种生理缺陷,让萨特有强烈的自卑感。他离群索居,独来独往。身体的缺陷,使萨特很早就关注身体给人带来的痛苦。他也感受他人的目光给予自己的压力,并学会用成人的眼光来观察自己。他开始思考,如何使个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卓绝,以超越肉体的不幸。萨特很快他就找到了一条途径——读书。四岁时,他已能连蒙带猜地读马洛的《流浪儿》,到七岁时就可以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以及高乃依、拉伯雷、伏尔泰、雨果等人的大部头作品。在外祖父的鼓励下,萨特开始摹仿编写故事了。

到了萨特该上学的时候,外祖父决定把他送入学校读书。1915年10月,萨特进入巴黎最有名的“亨利四世中学”学习。他学习非常用功,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期末时,他获得了“全面优秀”的评语。在法国文学方面,萨特的才智表现得尤为出众。他的老师认为他“已经是搞文学的材料”。这也为萨特以后成为一个文学大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萨特十二岁时,母亲改嫁给了芒西。这是萨特人生中第一个沉重的打击。继父芒西是巴黎综合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对于数理科学有偏好。他企图强迫萨特长大后也要学理工科。这让萨特非常恼火,决心反其道而行之,“正是为了跟他顶牛,我才决定搞哲学”。这是萨特和权威的一次正面交锋。他迈出了寻找自我价值,保持独立个性的第一步。

1922年,萨特参加中学毕业会考并顺利通过。1924年,萨特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这所具有100多年历史的高等学府,是近代法兰西思想家的摇篮,培养出像丹纳、柏格森、罗曼·罗兰等世界级大师。四年的大学生活,萨特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过得自由自在。他对社会活动不感兴趣,对政治活动都采取不干预的态度。萨特的专业是哲学,他阅读过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但更热衷于笛卡儿、斯宾诺莎和卢梭的思想。

1929年,萨特参加了法国中学哲学教师会衔考试。这次考试,萨特是一举两得。他不仅高居榜首,同时也俘获了第二名——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芳心。那一年,萨特二十四岁,波伏瓦二十一岁。在存在主义的文学史上,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名字也如同萨特一样,发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从此以后,两个人的命运便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虽然中间也出现过分分合合,但他们还是作为伴侣携手走完了一生。

大学毕业后,萨特服了一年半兵役,后来去中学成为哲学教员。

1933年9月,萨特作为官费留学生赴柏林的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师从德国现象学著名教授胡塞尔,研究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和黑格尔的著作。随着希特勒在德国的得势、西班牙内战的爆发、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崛起,法西斯势力在欧洲越来越强大,欧洲上空开始笼罩着战争阴云。但萨特对于这一切似乎很迟钝。1936年,法国成立了反法西斯的统战组织——人民阵线,但萨特自称是“教授共和国里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没有参加投票。政治似乎离萨特很遥远,萨特在悠闲地享受着大战之前的宁静生活。

二次大战前后的萨特简直判若两人。他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说过:“我在自己生活中看得最清楚的,是有一个断痕。这道断痕把我的生活分成两截,我现在处于下半截,甚而认不清上半截里的那个我来了。我指的是战前和战后。”战争的突然降临,把萨特的生活一分为二。在生活发生骤变开始的那段时间,萨特不知所措,有种歧路彷徨的感觉。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萨特被征入伍,成为一名气象兵,开始了他的战争生活。大战开始后的半年多时间,英法联军和德军几乎没有什么正面交战,两军相安无事,人称“奇怪的战争”。在这短暂的平静期,萨特完成了他的《战争日记》。1940年5月,德军开始进攻法国。几个星期以后,法国首都巴黎沦陷。6月21日,在萨特35岁生日那天,萨特被德军俘虏,押往德国境内的战俘营。1941年年底,萨特冒称自己是文职军官,才被德国人释放。萨特回到巴黎后,重返他的中学教师职位,并继续从事写作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萨特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长篇小说《自由之路》的创作就表现了他思想的转变。《自由之路》包括写完了的前三卷:《懂事的年龄》、《延期审判》和《痛心疾首》,还有未写完的第四卷《最后的机会》。写作时间跨度是从战前的1939年到战后的1949年。支配这部小说的核心概念便是自由。

1943年,《存在与虚无》一书出版,它宣告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诞生。萨特提出了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特别强调人的“自由选择”,人在行动中创造自己的本质。这一积极思想与当时法国民众抵抗纳粹、争取自由的进步要求相呼应,在法国引起了极大反响。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被法国知识分子奉为反对附敌思想的哲学宣言,为萨特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声誉。

二战结束之际,法国掀起了对存在主义思潮的狂热。名声大震的萨特与梅洛—庞蒂和雷蒙·阿隆等人一起创办了《现代》杂志,运用存在主义思想去分析法国战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在法国思想界和文化界产生巨大影响。

还在战争期间,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再加上周围朋友的影响,萨特重读了马克思的著作,并开始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在面向现实之后,萨特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促成了他自身思想上的一次重大的转变,作为存在主义式的萨特步入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行列。萨特的这种转变,在哲学思想上是以《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L’existentialismeestun humanisme)为标志的,而在文学上则是以《什么是文学?》为里程碑。1946年,为了反驳当时各种思想流派的种种指责,萨特发表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演讲,重申存在主义是一种关于行动的学说。

40年代后期,萨特开始直接介入社会政治活动和国际政治事件。萨特加入了一个知识分子政党组织——革命民主联盟,公开支持法国人民阵线;在1952年的亨利·马丁事件中,萨特强烈反对法国政府的印度支那战争;利用自己的声望营救法国共产党领袖,声援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并于1955年9月以国际观察员身份携波伏瓦到中国访问,萨特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盛赞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40年代末到5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期,萨特是共产党的同路人。萨特一方面不断接近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又严厉批评法国共产党。他在1946年所写的《唯物主义与革命》,表露了他与法共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分歧的根源。直到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苏联军队开进布达佩斯,萨特立刻声明与苏联集团断绝关系,随即与支持苏联的法共彻底决裂。

萨特的文学创作也走向了第二个高峰期。萨特特别关注最具偶然性意味的人类个体的存在形式,尤其是作家的成长经历。1947年,他发表了对文学人物所作的广泛研究的第一部著作《波德莱尔》。1952出版了《圣徒日奈》(Saint Genet,comedien et martyr),萨特自称,《圣徒日奈》可以算是将他理解的“自由”一词的含义解释得最清楚的一本书。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以后,接下来的阿尔及利亚独立问题成为萨特关注的中心。萨特不仅支持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运动,而且在“关于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有权不服从命令的宣言”上签了名。签名者共有121人,史称“121人宣言”。萨特的这次举动招致法国殖民主义者的仇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把萨特当作叛徒和法国公敌,鼓噪政府把萨特等人抓起来。总统戴高乐说:“那些知识分子,他们爱怎么搞就让他们怎么搞。……我们不要去抓伏尔泰!”

1957年,萨特在波兰的杂志上发表《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L’Existentialieme etle Marxisme)一文,后来出单行本时叫《方法论若干问题》(Questions de methode)。1960年,萨特发表了《辨证理性批判》(Critique de la raison dialectique)一书,《方法论若干问题》冠于书前。

1964年,以回忆童年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自传《文字生涯》(Les Mots)出版,并一直位居当年所有畅销书的首位。也就是这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但崇尚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萨特,立刻声明拒绝领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我的拒绝并不是什么仓促的突然行动,而是一向拒绝来自官方的荣誉。

60年代,美国开始侵略越南。萨特坚决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1967年,在著名哲学家罗素和萨特等人的主持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开庭了。法庭坚决支持越南民族解放阵线的斗争,法庭声明说,民族解放阵线的一切抵抗行动都是正义的。法庭宣布美国总统约翰逊、国务卿纳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等人为战争犯。萨特的行为赢得了越南人民的尊重。

1968年,苏联的坦克开进布拉格,就像当年对付匈牙利那样对付捷克斯洛伐克人。萨特当即发表谈话,称苏联人为战犯,要与苏联彻底断绝关系。萨特的这种不畏强暴、主持正义的知识分子的高尚精神,至死不渝。1979年年底,当他得知苏联入侵阿富汗时,萨特不顾自己年老多病,毅然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严厉谴责苏联的侵略行为。

1968年是个多事之秋,在法国巴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月风暴”学生运动。“五月风暴”运动起源于高校学生对现有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满,后来演化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不满。学生和工人联合起来造反,声势越来越大,导致整个法国社会生活瘫痪,政治陷入危机,并直接促使法国总统戴高乐下台。后来在警察和军队的联合镇压下,“五月风暴”失败。

“五月风暴”成为萨特晚年政治生活的核心事件。在这次运动中,萨特始终站在造反学生一边,成为“五月风暴”的精神导师。萨特上街游行、发表演讲、签署宣言、与学生领袖会谈、参加新闻发布会,甚至沿街叫卖报纸、散发传单等等,成了运动的中流砥柱。萨特的政治激情被再次点燃,写下了他生命篇章中光辉灿烂的一笔。

1968年学生运动之后,萨特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入最后阶段。萨特依然不断地参加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发表讲话,并著述回忆文章,对国际国内的社会政治活动仍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在这一阶段,萨特并没有因为投入大量精力参与政治活动而影响他的文学创作,相反,晚年的萨特思想更加成熟和深刻,撰写了称得上具有总结性的经典之作《家庭的白痴》。

1980年4月15日,萨特因肺气肿病逝于巴黎,享年75岁。法国总统德斯坦说,萨特之死,“就好像我们这个时代陨落了一颗明亮的智慧之星那样。”也有一些评论家说,“本世纪没有一个法国知识分子,没有任何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萨特曾经拒绝加入这个行列——产生过像萨特那样如此深刻、久远和广大的影响。”萨特是“20世纪人类的良心”。

萨特的创作除了哲学著作以外,几乎涉及了所有的体裁,包括小说、戏剧、文学评论、政论文、新闻报道、歌词创作、演讲词、电台播音稿和电影剧本等等。主要作品总结如下:

主要哲学著作:《论自我的超越性》(1936)、《想象》(1936)、《情绪理论初探》(1939)、《想象的事物》(1940)、《存在与虚无》(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辨证理性批判》(1960)。

小说:短篇小说集《墙》(1937),包括五个短篇;中篇小说《恶心》(1938);长篇小说集《自由之路》(1939—1949),包括三部《不惑之年》、《延期审判》和《痛心疾首》。

剧本:《苍蝇》(1943);《隔离审讯》(1945);《死无葬身之地》(1946);《恭顺的妓女》(1946),后来被拍成影片,中文片名为《被侮辱与被压迫者》;电影剧本《决心已下》(1947);《肮脏的手》(1948);《魔鬼与上帝》(1951);《凯恩》(1953);《涅克拉索夫》(1956);《阿尔扎纳的隐居者》(1960);《特洛亚妇女》(1966)。

文学理论著作和其他:《什么是文学?》(1947)、文学传记《波德莱尔》(1949)、传记《圣徒日奈:喜剧演员和殉道者》(1952)、自传《文字生涯》(1963)、《家庭的白痴》(1972)、系列论文集《境况种种》。

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萨特的思想传入中国。这期间有过许多曲折和坎坷,但不管怎样,萨特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2005年是萨特诞辰一百周年,国内学界举办了各种方式的纪念活动,《跨文化对话》刊登了名家柳鸣九和钱林森关于萨特的评论性对话《萨特在中国的精神之旅》,可称得上半个世纪以来国内评价萨特是非成败的回顾与总结。

文章认为,“萨特在中国的被接受史,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重要的精神文化过程,它反映了中国新时期的历史步伐与进展……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过程,值得纪念的过程。……它反映了中国历史带有某种螺旋式形态的上升态势,对于一个传统力量特别强大,而现实负荷又特别繁重的国家,即使是高速发展,往往也是不可避免地采取螺旋型前进轨迹。”《跨文化对话》(第18辑)乐黛云、李比雄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8、69页。这段话可以说是萨特的思想和新中国关系的真实写照。

同类推荐
  •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好姑娘:或弱柳扶风,或英姿飒爽,或嗲言撒娇,或才华横溢……如果不被接受,她能继续下去的力量;如果遭遇挫折,她能有重新再来的勇气。她应该是冬日的暖阳,不仅能温暖你,也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明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安安分分地守住自己的好姑娘,一点一点地朝未来努力,一点一点地向对方迈进,也不失为最质朴的幸福。虽然将来未知,却终究握在自己的手上。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用最好的自己,遇见最适合的那个人。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死城漫游指南

    死城漫游指南

    本书是张晓舟多年来的文化评论随笔首度精选结集,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再解释过,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不是杜撰的,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同样,当我们用穿越、玄幻、盗墓这样的词来形容现实,那也一点都不虚,说的就是当今的中国现实。姑苏城外伦敦塔,琉璃厂的饭岛爱。少林钢琴,爱国粽子,心灵鳖汤。手拿一个爱疯死,一代人去那儿相互撒娇。信仰在空洞中飘扬,金山与神山对峙,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苦难转过脸。时代,就像硅胶一样在每个人的胸前鼓了起来,令你再也无法一手掌握。如何才能去爱?我看见了你的坏笑。一部盛世中国的荒诞书,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景观的素描簿。
热门推荐
  • 狼道的秘密

    狼道的秘密

    狼族在草原上纵横了百万年,以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屈不挠地生存着、繁衍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狼颇多贬斥。一提起狼,人们便会想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一些关于狼的负面词语。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很好品质,譬如:勇敢,狼能在关键时刻奋力一搏;坚忍不屈,狼既懂得进攻又懂得退守;沉着冷静,无论形势多么险恶,从狼的眼睛里都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与紧张;善于交流,更善于独立思考;既懂得遵守狼群纪律,又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无论遭遇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面临多么强壮的狮虎、凶狠的人类,狼始终占据在食物链的顶端,顽强地生存下来。
  • 紫川

    紫川

    两百年前的蓝河战场,光明帝国最后的军团在魔族的喧嚣声中崩溃,帝国最后的皇帝战死。混乱的西川大陆上没有了共同的君主,群雄并起而混战,武力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本钱,制霸天下,是一代代强者的梦想。大陆东南,有一个两百多年的强大势力——紫川家族。他西击流风家,东挡魔族,南镇林家。为了强大的梦想,为了家族血统的薪火相传,无数紫川俊杰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的史诗般壮丽的历史。本文《紫川》,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家族的百年悲歌传奇。
  • 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帝国:这里的人民相貌普遍十分俊美,他们不需要劳作就可以过上惬意富足的生活,甚至那个时期还出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美人鱼”“机器人”……然而,就在公元前一万六千年的某一天,这个近乎完美的帝国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 赚钱要学犹太人

    赚钱要学犹太人

    犹太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在他们看来赚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这个民族曾经遭受了千年的凌辱,却拥有惊人的财富。正是凭借着惊人的富有和奇异的赚钱能力,让犹太人摘取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也让他们成为了“世界上最会赚钱的民族”。
  • 穿越大清之冰凝雪韵【完结】

    穿越大清之冰凝雪韵【完结】

    穿越300年的时空来到大清,来到大清遇上很多人遇上后谁为谁倾心?倾心却因得不到而殇情冰的唇,火的心每一次的凝眸都将火一样的热情掩藏在冰的深处恨得太深,只因爱得太沉空守一句承诺,让谁等尽一生坚强、执着、只因为爱你不想放弃守候——那一世的情不是在梦里盛开她说:不要争天下好吗?他说:只有得到天下才可以拥有你他说:我可以放弃天下,但不可以放弃你*她,从秀女到宫女,周.旋在众阿哥之间。温润如玉的八阿哥、面冷心热的四阿哥、率真直爽的十三、痴心不改的十四……还有风流倜傥的年羹尧,男人的成王败寇之间,能否容得下一个女人的烙印?他愿意为她放弃争夺天下吗?还是一意孤行的认为只有夺得天下才可以拥有她?*再相遇——“哪个王八蛋撞了我?到底是做梦还是真的?!”“我们似曾相识?”“也许——可能——”“我们是冤家?”“也许——可能——”“我欠你很多?”“也许——可能——”“你欺负我?”“……”又一场阴谋?逃还是不逃?上辈子逃,这辈子还逃?是不是要奋起追到下辈子?*竹子的新坑:http://m.pgsk.com/a/425572/《暖君心:多情小母后》
  • 犹太商人羊皮卷

    犹太商人羊皮卷

    “三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世界的钱,装载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这是对犹太人非凡智慧的盛赞。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犹太民族,虽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宫殿和建筑,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智慧,而这智慧正是一切财富的根源。也正是凭借着这些智慧,到了最近1000年左右,犹太人登上了“世界第一商人”的宝座,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成就也让世人刮目相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很难再找到一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竟有2000多年流离失所,行走天涯,且屡遭屠戮。他们在世界各地流浪,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
  • 魔女大人请留步

    魔女大人请留步

    腹黑、无良、呆萌、冷漠、强悍、鬼畜、单纯、面瘫、偏执……这是她,复杂多变。她是异次元的魔女,没有实体只能寄生,她浪迹时空千万年,经历无数次转生;他们,是她的陪伴,一个是冷面热心,一个玉面春风,一个刁蛮狡黠;无尽的时空,循环往复的转生,她与他们,站在世界之外睥睨世界,渴望着世界的温度,却也怨恨着世界的冷漠。她与他们,一颗心,是否遗失在某一时空?当魔女再一次转生……温和、冷情、腹黑、风华绝代、恶趣味——这是他,表面简单实际复杂,他的恶作剧,只为引起她目光的停留;清冷、孤高——这是他,他是夜空之上皎洁的明月,却将少之又少的温暖投向她;高傲、邪魅——这是他,他的心机他的算计,只为守护那一方天地;阳光、爽朗——这是他,敢爱敢恨,似烈阳一般温暖着她的人生;所有的一切卷土重来,世界重新洗牌,gameon!命运的转轮已经开始转动……【小幽儿语录】呆萌版:某诗会现场洛伊:“他们好像拿着你的诗稿在吵架耶!”“是吗?”某女讶然,一副不明所以的神情,“我只是想起之前在二十一世纪听过的一首歌,所以把歌词写上去了啊!”鬼畜版:某女:动动手指就能毁掉的东西,一下子毁了多没意思,慢慢的折磨,一点一点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摧毁!!!某女:不论是谁将我打入这个时空,你且等着,且看着,我会好好跟他们玩个游戏……腹黑版:手一抖,一盒黑墨泼了出去,某男胜雪白衣墨迹斑斑。某女:哎呀,原来白小道长你喜欢这一款,早说嘛,本公主审美一般,但黑白配绝对出神入化……本文1对1,涉及伪宫斗、伪宅斗……各种斗,开始慢热,后面绝对精彩!四人组的真实身份绝对出人意料哦!!结局同样意外!亲们,动动可爱的小手指,果断收藏就对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交礼仪作为联系沟通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显得更加重要。本书具体而详尽地介绍了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各种社交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4)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