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300000029

第29章 佛教与中国政治(1)

§§§第一节印度佛教的政治意识

佛教与中国政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从总的方面说,包含了政治对佛教的决定作用和佛教对政治的反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佛教作为主张出世的宗教是如何同中国历代的现实政治发生联系的?它作用于政治的途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又呈现出什么规律性的现象?这些是本章要着意论述的重点内容。

中国佛教渊源于印度佛教,这里,首先简述一下印度佛教对政治的态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人生和世间“一切皆苦”的基本观念出发,以追求超脱世俗、了断生死的个人解脱为最高境界。一方面,早期佛教视富贵如浮云,目权位如粪土,认为政治是妨碍个人解脱的系缚,具有摆脱和超越政治的倾向。但是,另一方面佛教没有统治阶级的支持,就难以生存、流传和发展,这样就有一个依靠统治阶级和争取统治阶级支持的问题,进而也就有一个肯定和赞颂国家政权、最高统治者和“王法”的问题。部派佛教时期上座部的《毗尼母经》就明确地提出佛法和王法“二法不可违”:“有二种法不可违,一佛法不可违,二转轮圣王法不可违。”所谓二法不可违,就是王法不可违,也就是佛法要服从王法。佛教还有“护国经”,讲护国之道。如《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说:不论国土大小,如有灾难,“一切国王为是难故,讲读般若波罗蜜,七难即灭,七福即生,万姓安乐,帝王欢喜。……若未来世有诸国王护持三宝(佛、法、僧)者,我使五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轮往护彼国,二龙王吼菩萨,手持金轮灯往护彼国,三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往护彼国,四雷电吼菩萨,手持千宝罗网往护彼国,五无量力吼菩萨,手持五千剑轮往护彼国”。宣传只要国王信奉佛教,一旦有难,就会受各种大力菩萨的保护。佛教通常还以持国、增长、广目和多闻“四天王”为护国天王。

大乘佛教兴起以后,其学说和以前小乘佛教学说有所不同,它宣传佛祖慈悲救世,普度一切众生,把出世事和世俗事,即出世和入世融合起来。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奠基人龙树深受当时甘蔗王的支持,曾作《宝行王(“宝行王”,玄奘、义净译为“引正王”,即甘蔗王。)正论》和《劝诫王颂》,专门对甘蔗王讲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待臣民,如何信奉三宝,支持佛法,不亲近崇奉外道。这种专门对统治者的说教,表达了大乘佛教的政治观点。后来笈多王朝一度并不重视佛教,佛教作《王法正理论》,要求国王给予外护,常与沙门咨询政事,反映了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对王朝的依赖。后期大乘佛教逐渐融合于密教之中,密教与王朝互相支持。至13世纪初因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大肆摧毁佛教,佛教也就消灭了。

印度佛教大小乘经典是混杂在一起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的避世、厌世和出世的态度,要求国王外护的依赖思想以及护法(王法)、护国的主张,都为中国僧人所接受和奉行。在中国的历史上,佛教著名人物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因主张与世俗同化,或强调化俗的方便,都积极参与现实政治,与王朝保持密切联系,以宗教的特有方式服务于现实政治,此类为多数;另一类是因人生失意遁入佛门,或以守道清高相标榜,离开都市,幽居山林古刹,厌恶都市的文明、繁华和政治,此类为少数。此外,佛教还与社会的政治变动,与某些农民起义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改革活动相联系。根据中国历史的发展情况,考察佛教与历代专制王朝政治的关系,是探索佛教与中国政治的基本途径。

佛教与中国政治的关系,不完全限于著名佛教僧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佛教还以它的宗教观念和哲学思想整体地、间接地作用社会现实政治。因此,从总体上考察和揭示佛教思想的社会政治意义,也是本章探索佛教与中国政治之间关系的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中国古代专制社会里,阐发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是官方的正宗思想。儒家学者虽然也摄取佛家的某些心性学说,但是往往对佛教持批判的态度,尤其是对佛教的无父无君的观念攻击最为猛烈。佛教学者对这种批判要作出答复、说明、妥协、调和,这就要涉入中国佛教的政治观念领域。佛教与儒家的论辩,也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佛教的政治观点。这是我们探索佛教与中国政治的又一重要途径。为了尽量减少重复,本章将这方面的内容集中在下一章予以论述。

§§§第二节佛教与中国历代政治

佛教在东晋以前并不发达,没有形成一种社会力量,统治阶级中个别的人信奉佛教,也是为了去灾得福,求得个人的幸福,基本上没有从政治上加以利用。东晋时佛教开始盛行,并形成一股重大的社会势力,日益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此佛教与统治阶级的政治关系日益密切,成为统治阶级实行专制统治的辅助工具,与此同时彼此也逐渐形成矛盾,发生冲突。佛教与专制政治的既一致(这是主要的)又冲突的基本格局,从此一直延续到专制社会末期。以下分三个时期来加以说明。

一、东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

(一)佛教的兴盛和名僧的参与政治:东晋时北方十六国的统治者,多数是为了利用佛教以巩固其统治而加以提倡,尤其是后赵、前后秦和北凉的统治者更为突出。他们十分重视名僧,如佛图澄,被后赵石勒尊为大和尚,石勒的大将郭里略拜他为师。佛图澄协助后赵军政机要,据史载曾劝阻石勒少残杀百姓。前秦苻坚在派兵取鸠摩罗什以前,曾发兵攻襄阳,据苻坚说此举就是为了取得名僧道安。道安到长安后,实际上成为苻坚的政治顾问。道安认为“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因此也积极向苻坚献策。史载,苻坚拟发兵百万攻取南方,道安竭力劝阻,但苻氏不听,后百万大军南下,为谢玄率兵所败,此即著名的淝水之战。继前秦的后秦姚兴进兵讨伐吕光,迎鸠摩罗什,奉为国师。又如北凉沮渠蒙逊迎昙无谶为军政参谋。后魏主拓跋焘听到昙无谶会种种法术,命蒙逊把昙无谶送到魏都。蒙逊惧其虎威,又恐昙无谶为魏主所得于己不利,所以在送往途中就把昙无谶杀害了。少数民族的统治者重视利用佛教的头面人物,也是为了发挥佛教的宗教信仰作用,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在南方,东晋王朝最高统治者,如元帝、明帝、哀帝也都奉佛。南朝的历代最高统治者更是大力提倡和利用佛教。宋诸帝中,文帝认识到佛教对政教的功用,他曾对侍中何尚之说:

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耳;必求性灵真奥,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耶?……若使率土之滨皆纯此化,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见《弘明集》卷11《何尚之答宋帝赞扬佛教事》)

孝武帝还重用僧人慧琳,请他参与政事,时人称之为“黑衣宰相”。萧齐帝室也崇奉佛教,如武帝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从事佛教教理讲论,宣扬神不灭论。后来梁武帝更热衷于奉佛。他原信道教,即位后发愿舍道归佛,号召广大臣民也信奉佛教。他本人多次玩弄舍身同泰寺为寺“奴”的把戏,后都由大臣以重金赎回,实是变相的榨取、剥削。他想兼任白衣僧正,意在实行政教统一。梁武帝几乎把佛教抬高到国教的地位,佛教成为他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梁后陈代诸帝也都由于政治的需要,多少效法梁武帝的成规。如陈武帝、文帝也都曾舍身佛寺,力图通过以身作则带头信佛,来稳定政局,维护王位。

(二)沙门拜俗问题之争:佛教的基本教义主张无君无父,一不敬王者,二不拜父母,见在家的任何人都不跪拜,只合掌致敬,不受世俗的礼法道德约束。这与中国专制宗法社会的忠孝伦理,自多扞格,与儒家纲常名教形成尖锐矛盾。东晋南北朝时期,这个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礼制问题上,首先是对于僧人不敬帝王的问题上。东晋成帝时,庾冰辅政,代成帝诏令“沙门应尽敬王者”,斥责僧人蔑弃忠孝,遗礼废敬,伤治害政。但尚书令何充等以为不应尽敬,使礼官详议,主张不一,往复三次不能决,终于搁置,不了了之。安帝时太尉桓玄又重申庾冰之议,但遭一批朝贵的异议,高僧慧远更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作调和性的反对。北方北魏沙门统法果与慧远不同,带头礼拜皇帝。他说:“太祖明睿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门宜应尽礼。”(《魏书》卷114《释老志》)还说,沙门跪拜皇帝,是拜佛,不是拜皇帝,因为皇帝是佛的化身。南朝宋孝武帝曾下令沙门必须对皇帝跪拜,否则就“鞭颜皴面而斩之”(《广弘明集》卷6《叙列代王臣滞惑解》),僧侣也只好屈服了。沙门拜俗问题之争,反映了佛教与王权、儒家的矛盾,从东晋南北朝的情况来看,其结局一是互相妥协,二是以王权和儒家的胜利而告终。这都是由中国专制社会的国情,尤其是政治体制所决定的。

(三)灭佛事件:北朝各代帝王一般都重视扶植和利用佛教,如北魏拓跋氏道武帝、明元帝、文成帝、孝文帝和宣武帝都是如此。但其间也首次出现运用政权力量毁灭佛教的事件。明元帝嗣子太武帝“锐志武功”,为充实兵源,接受道士寇谦之、司徒崔浩的进言,于太延四年(公元438年)令50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后又下令禁止官民私养沙门。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在长安一寺院发现收藏兵器、酿具和官民寄存的大量财物,时正内乱,太武帝怀疑僧人和内乱有关,下令尽杀长安和各地僧人,并焚毁经像。虽然太子拓跋濬有意延迟宣布命令,使各地僧人得以闻风逃匿,经卷佛像也多秘藏,但是境内的寺塔被荡毁无遗。又如北周王朝也重视崇奉和利用佛教,但武帝尊崇儒学,相信谶纬,对佛、道二教,尤其是佛教持淡漠歧视态度。他集众讨论儒、释、道三教的优劣,前后七次,各家相持不下。又下令群臣辩论佛、道二教的先后、深浅、同异,意在借以贬低、废斥佛教。但是各持是非,难以定断。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武帝又令道士张宾和沙门智炫辩论,互不能屈,于是下令佛、道二教一并废斥,沙门、道士200余万人还俗,财物散发给臣下,寺观塔庙分给王公。此后三年进兵北齐,下令毁灭齐境的佛教,约300万沙门被迫还俗,4万余所寺宇全部改作宅第,焚毁经像,没收财物。这就是中国佛教史上三武一宗四次大规模灭法的前两次事件。

北朝二武灭佛事件,暴露了专制统治者和佛教的矛盾,如佛教势力膨胀,影响了政府的兵源;也暴露了儒学、道教和佛教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又和最高统治者个人的信仰有密切的关系。北魏文成帝继太武帝后嗣位不久,即明令重兴佛教。北周武帝死后,宣帝嗣位,立即准许恢复佛教,不久更明令全国恢复佛教。这表明最高专制王权在兴佛灭佛方面的巨大作用,又表明佛教和专制统治虽有适应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

(四)沙门起义:随着专制剥削和压迫的加深,和寺院教职制度的日益等级化,佛教寺院的下层僧众不堪各种奴役,也奋起反抗。北魏末年,孝文帝太和五年(公元481年),沙门僧法秀在平城策划起义。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平原郡沙门司马惠御聚众起义。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泾州(甘肃泾川西北)沙门刘慧汪起义。永平三年(公元510年),泰州沙门刘光秀起义。延昌三年(公元514年),幽州(北京)沙门刘僧绍起义。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冀州沙门法庆起义。起义队伍攻城略地,屠戮官吏,也杀了一些高级僧侣,烧了一些寺庙。这些起义的沙门多是农民,他们大多是为了逃避苛政而入寺庙的。佛教并不是这些人的真正信仰,而是他们当时的一条出路。他们借用佛教的形式,反对北魏专制统治,反对僧侣地主,又显示了佛教作用的复杂性、多重性。

二、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时代是政治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代,是佛教形成宗派和臻于鼎盛的阶段,同时也是佛教由盛转衰,开始走下坡路的转折期。国家的政治统一,也要求佛教的统一。隋唐王朝的改朝换代,先后各种政治统治集团与佛教领袖的关系不同,促使了不同佛教宗派的创立。在意识形态领域,隋唐统治者面对的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儒、佛、道三教并立的格局。一般地说,对于三教,大多数统治者是采取共同扶植、全面利用的政策立场;同时,政治形势的发展、经济利害关系的冲突、三教之间的抗衡斗争,以及最高统治者个人具体信仰等因素,又直接影响了佛教的地位和命运的变化。佛教在获得统治阶级大力支持的同时,又与统治阶级产生了种种矛盾,从而导致唐武宗禁断佛教和五代后周世宗灭佛事件。佛教由于统治者的支持而趋于兴盛,又由于统治者的打击而一蹶不振。与此相联系,在儒、佛、道三教的角逐中,所表现出来的文人、官吏的反佛与护佛的不同主张,也生动地反映了思想斗争的复杂性。

(一)佛教宗派与隋唐王朝:隋文帝杨坚的父母对佛教信仰极深,杨坚生在尼姑庙里,由尼姑智仙抚养长大。他利用自己幼时生长在寺庙里的特殊境遇,宣传“我兴由佛法”,说自己作皇帝是秉承佛的旨意。隋文帝与灵藏律师有布衣之交,他借赞誉灵藏律师来抬高自己,说:“弟子是俗人天子,律师为道人天子,……律师度人为善,弟子禁人为恶,言虽有异,意则不殊。”(《续高僧传》卷21《灵藏传》)隋文帝在位时曾度僧尼约24万,修造佛像200多万躯,令各州造塔5000余,并命各地在舍利塔内各作智仙之像以报旧愿。隋文帝大力扶植佛教,正是出于政治的需要,他曾下诏“宣扬佛教,感悟愚迷”。佛教是作为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而被提倡的。隋炀帝杨广杀害父兄而登上皇帝宝座,在儒家看来,是弑父弑君荒淫暴虐之主,且在同科桀纣幽厉之上。所以,他也竭力利用佛教经典和天台宗创始人智来神化自己。天台宗是在南朝陈、隋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下创立的。陈代君臣给智的敕、书达三四十件之多,并割天台县赋税归智寺庙享用。陈亡后,智转为“拥护大隋国土”。智和隋炀帝的关系极为深切。杨广早在登基之前,就受智的菩萨戒,称为“总持菩萨”。佛教《大涅槃经》有关阿阇世王弑父弑君代立为王,但仍是无罪的经文。《阿阇世王受决经》更有阿阇世王必将在未来成佛的预言。智在《观无量寿佛经疏》中特意借阿阇世王的事来比附、宣扬,说一是由于前世彼此积有宿怨,现世虽为父子,仍要相报;二是大权现逆,不是世间一般恶逆可比,以影射隋炀帝篡位是前世决定的、必然的、合理的。佛教可以为弑父弑君的行为辩护,确是政治上的一大妙用。

唐代约历290年,在20来个皇帝中,虽经唐太宗诏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武则天则颁佛教在道法之上,唐睿宗又复敕僧道齐行并进,如此三变,但除武宗李炎反佛外,其他都是程度不同地重视利用佛教的。唐代各个皇帝利用佛教的背景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出发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当时人李节说的:

同类推荐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UFO之谜

    UFO之谜

    本书收集了多年来有关UFO的一些传说,很多见诸当年的报刊,诸如“空中奇遇”,“神秘的失踪”,“天外来客”等等。美国政府两次成立科学家小组,对UFO资料进行研究,民间也成立了许多UFO协会组强。无声无息,神出鬼没的UFO吸引了全世界所有人们的关注目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一些有关UFO之谜逐步被人类解开,但仍有许多UFO之谜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书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如果您能加入我们的行列,和我们一起关注和探索UFO之谜,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永不结痂的伤

    永不结痂的伤

    韩桢看着苏禹那副乖巧的样子,死了不可惜!哼!哟~你说的啊,在苏禹眼前晃晃道。韩家的千金用谎言成功说服她代替自己,她的目的是拿回所谓属于她的一切,而她,慢慢对总裁产生情愫。阻挠韩千金道路的人只有死路一条。当谎言被拆穿,苏禹绝望着,为了自私自利,韩千金会做出什么?当身陷爱恋的她得知自己的爱会毁了他,她会继续爱着他吗?当他知道了和自己相处的是一个被取代的人,他对她建立起来的感情能依旧下去吗?永不结痂的伤!苏禹眼睛跟着枪鱼片动。是谁受的伤?是谁的伤口永不结痂?片段一:车前,一个呈大字型的女子拦住车的去向,白色的婚纱不在洁白,两眼无神。京韵噗,愤愤的看着车内如果不是看到那人的脸,会让人觉得她是疯子。,世纪集团的总裁对韩家长女极度宠爱,安慰着。一路跟随的记者看到这一情形,立马围向她。斗气似的,却不得不急忙转身跑开。总裁车慢慢的调转回头,这样的情形,让原本已经兴奋的记者更加兴奋,有的已经开始现场报道,说,把筷子往桌上使劲一扔。饿死算了,不顾延迟婚礼带来的巨大损失,重新返还韩家。一路跑到自己的房间,不管门外爸妈的怒骂,她抱着双膝坐在地上,无声地哭着。房间的隔间里走出一道人影,拍着她的肩膀,没人疼,看向镜子,镜中的她们同样拥有绝世容颜片段二:晚上。餐桌上气氛异常。苏禹时不时瞄京韵的神情,见京韵没有开口,始终不敢动筷子吃,可怜兮兮的看向其他人。总裁悠闲地吃着食物,没人爱的,吃自己眼前的食物。好饿。苏禹咽着口水盯着京韵前面的卤枪鱼肉,眼巴巴的望着,可是京韵就像没看见一样自顾自的吃着。从下午苏禹鼻青脸肿的被京韵拎回家后,苏禹就一直像孩子犯错似的安静待在一边,看京韵脸色行事。想吃吗?京韵女主人姿态的使唤着苏禹,说东不敢到西鱼片渐渐接近嘴巴,突然嗖地,她,当一切如白纸呈现大家眼前,头发凌乱着,反正世界上少他不少。京韵闭着眼睛,哇!真好吃!眼睛眯开一条缝看苏禹,市井普通的女孩,因为和韩家千金一模一样的面孔而被取代与世纪总裁成婚。是什么让伤无法结痂?看着越来越多的记者围过来,她回过神,盯着他,哈哈大笑起来。她抬起头,韩桢低着头,一直强忍着不让自己笑出来。京韵夹起最大的枪鱼片,眼神里透露着恨。
  • 错嫁暴君:高中生皇后

    错嫁暴君:高中生皇后

    只因错食半仙爷爷的虾扯蛋,她穿越到了未知世界,却未能如愿母仪天下,杯具的变成了一只会说话的乌鸦;他娶她为妃,深宫险恶,她终究敌不过后宫那群莺莺燕燕,撒手人寰。老天却不曾想过饶恕她,重生,她依然是他的妻,他觉得最有利用价值却最冷落的妻,冷宫寂寞,墙外红杏分外妖冶,是不是……
  • 宠妻无敌:妖孽老公从天降

    宠妻无敌:妖孽老公从天降

    她豪华婚礼上,一个酷似她的小女孩扑倒她脚下,大声呼唤她“妈妈”。一个俊美如神祗的男子忽然降临,嘴唇噙着邪魅笑容:“老婆,别闹了,我们回家吧……”她惊呆了!眼前的“女儿”和“丈夫”,她全然陌生。“我不是你老婆!我根本不认识你!”她惊慌否认。他掏出结婚证:“你看看这上面是不是你和我?”看着结婚证上的自己,她“石化”了……
  • 薪满意足: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

    薪满意足: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

    薪资是一个敏感的区域,要想处理好这个问题最好找到一个最佳的时机,自然地切入进去,从而推动薪资谈判。与老板谈工资,不要吝啬提出你的要求,一定要敢于要求高工资,既让他了解你的想法,又有协商的空间。 我们应该知道老板喜欢什么样的人,然后尽力提升自己,成为老板高薪聘用的人。 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薪水,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快乐和更高的成就感,条件成熟时你可以考虑开创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事业。 既要会工作,又要会享受生活,前提条件当然是要安排好你自己的薪水。如果你能领会和运用本书中的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你将拥有一个快乐充实幸福美满的人生!
  •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深听爱情浅呼吸(全剧终)

    深听爱情浅呼吸(全剧终)

    如果哪天你在车上看见一个小偷,作为女子的你,是选择置身事外,还是上前帮忙?林敏意选择了后者,所以,以后的生命中出现了个妖女许美颜。如果晚上你见到一个醉鬼倒在路边,你是视作不见,还是将他拖回家?如果你看见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被一群人在“欺负”,你是也当个看客,一笑了之,还是上前帮忙解围?很不幸,林敏意又都在此选择做了后者,所以,以后的生命中,都在和一个看不清楚的妖孽,纠缠不清。是否会后悔当时的“冲动”,或许,林敏意自己也不知道,那一场场如烟花灿烂落幕的人生,会不会以后自己人生中,仅有的回忆......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防骗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防骗术

    本书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人们。具体包括:洞悉商场骗局、预防贼骗手段、谨防色骗婚骗、最佳反骗技巧等内容。
  • 彩虹宫

    彩虹宫

    一张消失百年的天魔琴再度重出江湖将会引起怎样的武林纷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