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900000019

第19章 方宗诚

)。宋李伯时兄弟(李伯时:李公麟,字伯时,舒城人,北宋画家、书法家。舒城与桐城古代也同为庐江郡。),以诗词翰墨,名播千载。及明三百年,科第、仕宦、名臣、循吏(循吏:旧时指遵理、守法的官吏。)、忠节、儒林,彪炳史志者,创敬义书院,不可胜书。潜山与桐城为邻县,古代同属庐江郡,所以作者以曹松为桐城文学始祖。然是时风气初开,人心醇古朴茂,士之以文名者,大都尚经济,矜气节(矜(jīn):注重,重视。),穷理博物,而于文则未尽雅驯(雅驯:讲究文采修辞。),以复于古。郁之久,积之厚,斯发之畅。逮于我朝,人文遂为海内宗,理势然也。盖自方望溪侍郎、刘海峰学博、姚惜抱郎中三先生相继挺出,论者以为侍郎以学胜,学博以才胜,郎中以识胜,如太华三峰(太华:即华山,概括了桐城派文论的基本内容,古称西岳。),矗立云表。虽造就面目各自不同,而皆足继唐宋八家文章之正轨,与明归熙甫相仲伯。乌呼!盛哉!然余又尝总观桐城先辈文,三先生外,其前后及同时者,无虑五六十家。虽不足尽登作者之堂,而其各有所得,堪以名家者复数人。其余或长经术,或优政事,或论学论文,记忠记孝,亦足以广见闻,备掌故(掌故:前人事迹传说。)。

今夫言天文者,以日月为明,而恒星之熹微,保存了桐城乡土文献。

方宗诚(1818—1888),亦未能或遗也;言地文者,以海岳为大,而泉石之幽窈,亦未能或略也;今世之言人文者(人文:泛指社会文化,此处主要指文章。),以唐宋八家、明归熙甫为斗极矣(斗极:北斗星与北极星,有时专指北斗星。),而李翱、皇甫湜、孙樵,晁无咎、唐顺之、茅坤之撰著(李翱:字习之,唐朝散文家,曾从韩愈学古文。皇甫湜(shí):字持正,唐散文家,也曾向韩愈学古文。桐城派后期作家写了不少爱国忧民的文章与“经时济世”的创作思想有重要关系。孙樵:字可之,唐末散文家。晁无咎:晁补之,字无咎,北宋散文家,受苏轼赏识,强调了桐城派的文统之所在。本文论选文标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唐顺之:字应德,人称荆川先生,明散文家,与归有光同为“唐宋派”作家。茅坤:字顺甫,号鹿门,明“唐宋派”散文家。),亦未尝不流布于后世也。然而,文胜则质表,巨帙重编,而于事理无关切要,徒乱学者之耳目,纷后人之心志,则又不可不精别慎择,以定其指归。

曩者,康熙间何存斋、李介须辑《龙眠古文》数十卷(《龙眠古文》:桐城文人文集名,桐城县有龙眠山,为方东树从弟。诸生(秀才)。曾任枣强(今河北枣强县)县令,故有此称。),大抵多明人之文也。咸丰壬子春(咸丰壬子:咸丰二年(1852)。),余与友人戴存庄论吾桐之文,以我朝为盛。然物胜则必反其本,然后可以久而不敝。天地之气运,流行不能自已,畜久则必盛,盛久则必靡,亦理之势然也。去其靡以救其弊,岂非乡后进者之责与?因相与取诸先辈文,精选得数卷,大约以有关于义理、经济、事实、考证者为主,而皆必归于雅驯。本文对太平军充满了仇视,则是其固有立场使然。其空文无理论,或虽有事理而文鄙倍者(鄙倍:浅陋悖理。),不录。按时代以分卷次,其大家或数卷至十余卷,其足名一家者,安徽桐城人,或数卷至一卷,而杂家则数人一卷以附之。自城陷后(城陷:指太平天国农民军1853年2月攻克桐城。),藏书之家,多被焚掠,心所知者,尚有数人,无可访问。存庄又被贼祸,客处怀远。自伤孤陋,无同力者,深恐此书中废,使数百年文献无征,则亦古之网罗放失保残守缺者之罪人也。避地鲁谼(鲁谼(hóng):在桐城县境。方宗诚先人有享堂在此。),友人方宗屏为访得数人文补入之;今年授经东乡(东乡:在桐城县境内。),萧生敬孚又为访得数家集,皆为补选,于是遗逸者盖鲜矣。

夫学问之道,官至安徽学政。曾从学于方东树,非可囿于一乡也。然而流风余韵;足以兴起后人,则惟乡先生之言行为最易入。而况当兵火之后,文字残缺,学术荒陋,使听其日就澌灭(澌(sī)灭:毁灭净尽。),而不集其成,删其谬,俾后之人有所观感而则效焉,其罪顾不重与?昔者,孔子编《诗》而附《鲁颂》(“孔子”句:相传《诗经》为孔子编成,“鲁颂”是《诗经》中“颂”的一部分,共四篇,内容都是歌颂鲁僖公的。孔子是鲁国人,因而特地把它编入《诗经》中。经时济世的思想,方、刘、姚的文论中已经涉及,但加以强调则是从曾国藩开始,后期桐城派作家都较重视,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字存之,中国社会的矛盾十分尖锐复杂,要求作家为现实服务。),删《书》而附《费誓》(《费誓》:《尚书》中关于鲁国的一篇历史文献。是周初周公旦长子伯禽封于鲁地,为进攻淮夷、徐戎的一篇出师誓词。),因《鲁史》以作《春秋》(“因《鲁史》”句:相传孔子作《春秋》是以鲁史官编的《鲁史》为基础写成的。《春秋》是一部周朝史书,桐城文录序《桐城文录》:戴钧衡与方宗诚合编的一部桐城县文选,用鲁国史编年。),其胘胘于宗国文献如此(胘胘:同“拳拳”,用意恳切。宗国:原指同性诸侯国,此处指孔子本国。),是亦学者所当法也。今纂初成,将有山左之行(山左:旧指山东。因山东在太行山以东。),因以稿本归敬孚而属其益加搜访校订以成之,爰书其义例于左云(爰(yuán):于是。该文后附有“义例”,本书未录。)。

咸丰八年秋八月(咸丰八年:1858年。),柏堂逸民方宗诚撰(逸民:隐居之人。)。

桐城文学的兴起,自唐朝的曹松。

桐城文学之兴,自唐曹孟徵(曹孟徵:曹松,字孟徵,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人,唐昭宗光化间进士,能诗。宋朝的李公麟兄弟,以诗词文章,名传千年。到了明朝三百年间,在科举功名、官职、名臣、循吏、忠节、儒林等方面,赫然写于史书的,书不胜书。但这时文学风气初开,文章指出:方苞、刘大槐、姚鼐“继唐宋八家文章之正轨”,人心淳厚朴实,读书人以文章出名的,大都崇尚经时济世,重视气节,穷研道理广识万物,但对于文采则没有很好做到优美,达到古人的程度。凝结久了,积蓄厚了,文学这才能发展得顺畅。到了我们清朝,文学才成为全国的宗尚,这是情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凡从方苞侍郎、刘大鏪学博、姚鼐郎中三先生相继挺拔而出,评论者认为方侍郎以学问为长,刘学博以才气为长,姚郎中以识见为长,三个人如华山三峰,矗立云间,虽然创作风格各不相同,全书七十六卷,但都能承接唐宋八家的正确轨道,与明朝的归有光不相上下。啊!这是多么兴旺。但我又曾总览桐城先辈文章,方、刘、姚之外,在他们前后或同时的作者,大约有五六十家。虽然不足以都能登上作家之位,但他们各有所得,堪称为一家的还有数人。其余的人或擅长经学,或优于政事,或讨论学问文章,记述忠孝人事,亦都可以增加见闻,备作掌故。

现在讲天文的,认为日月最明光,但长年不变的星星的微光,也没能遗忘;讲地理的,认为山海最大,号柏堂,但泉石的幽微窈渺,也没能忽略。现在讲文章的,以唐宋八家,明归有光为北斗、北极之星,而唐代的李翱、皇甫蔔、孙樵,宋朝的晁补之,明朝的唐顺之、茅坤的文章撰著,也未曾不流传于后世。不过,文采过分则实质内容就会丧失,长篇巨作,对于事理不能切要,只是扰乱读者耳目,纷扰人们的心志,那又不可不精心辨别慎重选择,以确立文学的宗旨。

早先,康熙时何存斋、李芥硕编辑《龙眠古文》数十卷,大约多是明朝人之文。咸丰二年春,收明末清初钱澄之至清代后期戴钧衡共八十三家文,我与友人戴钧衡讨论我们桐城的文章,认为清朝最兴旺。但事物发达了就必须要回顾其根本,这样才能长久而不衰败。天地的生气运转,流动不能自控,蓄积久了就会必然兴旺,兴旺久了就会必然腐烂,这也是事理的必然趋势。即文章经时济世的作用。去掉腐烂以挽救其衰败,这不是同乡后进的责任吗?因此我们二人互相找来各位先辈的文章,精选之后得到数十卷,大都是以有关于义理、经济、事实、考证的文章为主,而又都是属于文字优美的。那些只有空洞文辞而无事理,或者虽有事理但文字鄙陋的,都不选录。按照时代先后分卷编排,属于大家的文章或编为数卷至十余卷,属于能成为一家的,或编为数卷至一卷,从事经学研究和古文创作。著有《柏堂文集》、《柏堂经说》等。

本文系统论述了桐城散文的发展源流,不能专门成家的则数人一卷附在成家者之后。自从桐城被太平军攻陷后,藏书人家,多数都被焚烧掠夺,心里知道的,还有数人,但已无从访问寻找。戴钧衡又遭受太平军贼人祸害,作客在怀远。自己伤叹孤陋寡闻,没有同心协力的人,深恐该书半途而废,使几百年的家乡文献无处征引,那也就成了搜寻失散保存残缺的人们的罪人了。避难在鲁襌这地方,友人方崇屏为我察访得到数人文章补入书中;今年在东乡讲授经学,学生萧敬孚又为访寻得到数家文集,都进行了补选,这样遗漏的文章大约就很少了。

研讨学问的途径,不可以局限在一地。但是前人的遗风余韵,足以振兴后人,即方苞的“义法”说和姚鼐的“义理、考证、文章”三统一的观点。此外又强调了“经济”,那么唯有同乡前辈的言行最容易接受。况且在兵火之后,文章残缺,学术荒陋,让它们日渐毁灭而不收集成书,删除谬误,使后人有所观览感知而效仿,这罪过岂不是很重吗?从前,孔子编《诗经》而收入鲁国的《鲁颂》,删修《尚书》而收入《费誓》,凭借《鲁史》而作周朝史书《春秋》,他对本国的文献深情如此,这也是学者应当效法的。现在编辑初成,即将出行山东,因此把稿本交给学生敬孚并嘱他进一步搜访校订以完成,于是写了该书“义例”在下面。

咸丰八年秋八月,柏堂隐居者方宗诚作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天文地理奥秘

    天文地理奥秘

    本书是专门开拓青少年科学视野,提髙科学素养的图书。本书以最新的科孥进展为基础,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究、解说神奇的自然现象。让青少年沉醉于神奇、瑰丽的大千世界之中,感受料学技术的强大威力,从而启迪智慧,丰富想象,激发创造,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决心,以及热爱人类、保护环境的爱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时空转换之搬家至南冥

    时空转换之搬家至南冥

    由于一个决定我将家搬到了古代。命中注定,我遇见了他。他——堂堂的太子殿下,却愿意为我付出一切。奇——永远温柔的对我笑,只希望我过得好。他愿意为我做任何事情。煌——自称我的哥哥,我却只能一笑置之。只有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只想回家,但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玉楼春令

    玉楼春令

    薛丁山--英姿俊逸,年轻有为的平辽王府世子;樊梨花--玉貌倾城,功勋卓著的大唐兵马元帅。他遇见她,是前世种下的情根;她遇见他,是今生不了的痴缠。世人眼中的一对如花璧人,却是多舛的情感纠葛。是上天注定的劫数?还是命运有意的戏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死神从背后来

    死神从背后来

    困扰全球的悬疑谜案。寻找中国的福尔摩斯!阴谋弥漫,疑云笼罩,谁能破译?亲临案发现场,撕开罪恶假面,揭露离奇谜团,还原真相清白。如果你有敏锐的洞察力。细致的发现力,周密的推断力,宏观的把握力,以及广博的知识,严密的逻辑。冷静的大脑,超出社会平均线以上的智能,并且谙熟心理学、法理学、刑侦学,有基本的防身自卫能力……或者你仅有好奇心,仅有一副侠肝义胆,仅有对悬疑推理的一腔热血,仅有……那就来挑战一下吧!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非典型爱情

    非典型爱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