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900000019

第19章 方宗诚

)。宋李伯时兄弟(李伯时:李公麟,字伯时,舒城人,北宋画家、书法家。舒城与桐城古代也同为庐江郡。),以诗词翰墨,名播千载。及明三百年,科第、仕宦、名臣、循吏(循吏:旧时指遵理、守法的官吏。)、忠节、儒林,彪炳史志者,创敬义书院,不可胜书。潜山与桐城为邻县,古代同属庐江郡,所以作者以曹松为桐城文学始祖。然是时风气初开,人心醇古朴茂,士之以文名者,大都尚经济,矜气节(矜(jīn):注重,重视。),穷理博物,而于文则未尽雅驯(雅驯:讲究文采修辞。),以复于古。郁之久,积之厚,斯发之畅。逮于我朝,人文遂为海内宗,理势然也。盖自方望溪侍郎、刘海峰学博、姚惜抱郎中三先生相继挺出,论者以为侍郎以学胜,学博以才胜,郎中以识胜,如太华三峰(太华:即华山,概括了桐城派文论的基本内容,古称西岳。),矗立云表。虽造就面目各自不同,而皆足继唐宋八家文章之正轨,与明归熙甫相仲伯。乌呼!盛哉!然余又尝总观桐城先辈文,三先生外,其前后及同时者,无虑五六十家。虽不足尽登作者之堂,而其各有所得,堪以名家者复数人。其余或长经术,或优政事,或论学论文,记忠记孝,亦足以广见闻,备掌故(掌故:前人事迹传说。)。

今夫言天文者,以日月为明,而恒星之熹微,保存了桐城乡土文献。

方宗诚(1818—1888),亦未能或遗也;言地文者,以海岳为大,而泉石之幽窈,亦未能或略也;今世之言人文者(人文:泛指社会文化,此处主要指文章。),以唐宋八家、明归熙甫为斗极矣(斗极:北斗星与北极星,有时专指北斗星。),而李翱、皇甫湜、孙樵,晁无咎、唐顺之、茅坤之撰著(李翱:字习之,唐朝散文家,曾从韩愈学古文。皇甫湜(shí):字持正,唐散文家,也曾向韩愈学古文。桐城派后期作家写了不少爱国忧民的文章与“经时济世”的创作思想有重要关系。孙樵:字可之,唐末散文家。晁无咎:晁补之,字无咎,北宋散文家,受苏轼赏识,强调了桐城派的文统之所在。本文论选文标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唐顺之:字应德,人称荆川先生,明散文家,与归有光同为“唐宋派”作家。茅坤:字顺甫,号鹿门,明“唐宋派”散文家。),亦未尝不流布于后世也。然而,文胜则质表,巨帙重编,而于事理无关切要,徒乱学者之耳目,纷后人之心志,则又不可不精别慎择,以定其指归。

曩者,康熙间何存斋、李介须辑《龙眠古文》数十卷(《龙眠古文》:桐城文人文集名,桐城县有龙眠山,为方东树从弟。诸生(秀才)。曾任枣强(今河北枣强县)县令,故有此称。),大抵多明人之文也。咸丰壬子春(咸丰壬子:咸丰二年(1852)。),余与友人戴存庄论吾桐之文,以我朝为盛。然物胜则必反其本,然后可以久而不敝。天地之气运,流行不能自已,畜久则必盛,盛久则必靡,亦理之势然也。去其靡以救其弊,岂非乡后进者之责与?因相与取诸先辈文,精选得数卷,大约以有关于义理、经济、事实、考证者为主,而皆必归于雅驯。本文对太平军充满了仇视,则是其固有立场使然。其空文无理论,或虽有事理而文鄙倍者(鄙倍:浅陋悖理。),不录。按时代以分卷次,其大家或数卷至十余卷,其足名一家者,安徽桐城人,或数卷至一卷,而杂家则数人一卷以附之。自城陷后(城陷:指太平天国农民军1853年2月攻克桐城。),藏书之家,多被焚掠,心所知者,尚有数人,无可访问。存庄又被贼祸,客处怀远。自伤孤陋,无同力者,深恐此书中废,使数百年文献无征,则亦古之网罗放失保残守缺者之罪人也。避地鲁谼(鲁谼(hóng):在桐城县境。方宗诚先人有享堂在此。),友人方宗屏为访得数人文补入之;今年授经东乡(东乡:在桐城县境内。),萧生敬孚又为访得数家集,皆为补选,于是遗逸者盖鲜矣。

夫学问之道,官至安徽学政。曾从学于方东树,非可囿于一乡也。然而流风余韵;足以兴起后人,则惟乡先生之言行为最易入。而况当兵火之后,文字残缺,学术荒陋,使听其日就澌灭(澌(sī)灭:毁灭净尽。),而不集其成,删其谬,俾后之人有所观感而则效焉,其罪顾不重与?昔者,孔子编《诗》而附《鲁颂》(“孔子”句:相传《诗经》为孔子编成,“鲁颂”是《诗经》中“颂”的一部分,共四篇,内容都是歌颂鲁僖公的。孔子是鲁国人,因而特地把它编入《诗经》中。经时济世的思想,方、刘、姚的文论中已经涉及,但加以强调则是从曾国藩开始,后期桐城派作家都较重视,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字存之,中国社会的矛盾十分尖锐复杂,要求作家为现实服务。),删《书》而附《费誓》(《费誓》:《尚书》中关于鲁国的一篇历史文献。是周初周公旦长子伯禽封于鲁地,为进攻淮夷、徐戎的一篇出师誓词。),因《鲁史》以作《春秋》(“因《鲁史》”句:相传孔子作《春秋》是以鲁史官编的《鲁史》为基础写成的。《春秋》是一部周朝史书,桐城文录序《桐城文录》:戴钧衡与方宗诚合编的一部桐城县文选,用鲁国史编年。),其胘胘于宗国文献如此(胘胘:同“拳拳”,用意恳切。宗国:原指同性诸侯国,此处指孔子本国。),是亦学者所当法也。今纂初成,将有山左之行(山左:旧指山东。因山东在太行山以东。),因以稿本归敬孚而属其益加搜访校订以成之,爰书其义例于左云(爰(yuán):于是。该文后附有“义例”,本书未录。)。

咸丰八年秋八月(咸丰八年:1858年。),柏堂逸民方宗诚撰(逸民:隐居之人。)。

桐城文学的兴起,自唐朝的曹松。

桐城文学之兴,自唐曹孟徵(曹孟徵:曹松,字孟徵,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人,唐昭宗光化间进士,能诗。宋朝的李公麟兄弟,以诗词文章,名传千年。到了明朝三百年间,在科举功名、官职、名臣、循吏、忠节、儒林等方面,赫然写于史书的,书不胜书。但这时文学风气初开,文章指出:方苞、刘大槐、姚鼐“继唐宋八家文章之正轨”,人心淳厚朴实,读书人以文章出名的,大都崇尚经时济世,重视气节,穷研道理广识万物,但对于文采则没有很好做到优美,达到古人的程度。凝结久了,积蓄厚了,文学这才能发展得顺畅。到了我们清朝,文学才成为全国的宗尚,这是情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凡从方苞侍郎、刘大鏪学博、姚鼐郎中三先生相继挺拔而出,评论者认为方侍郎以学问为长,刘学博以才气为长,姚郎中以识见为长,三个人如华山三峰,矗立云间,虽然创作风格各不相同,全书七十六卷,但都能承接唐宋八家的正确轨道,与明朝的归有光不相上下。啊!这是多么兴旺。但我又曾总览桐城先辈文章,方、刘、姚之外,在他们前后或同时的作者,大约有五六十家。虽然不足以都能登上作家之位,但他们各有所得,堪称为一家的还有数人。其余的人或擅长经学,或优于政事,或讨论学问文章,记述忠孝人事,亦都可以增加见闻,备作掌故。

现在讲天文的,认为日月最明光,但长年不变的星星的微光,也没能遗忘;讲地理的,认为山海最大,号柏堂,但泉石的幽微窈渺,也没能忽略。现在讲文章的,以唐宋八家,明归有光为北斗、北极之星,而唐代的李翱、皇甫蔔、孙樵,宋朝的晁补之,明朝的唐顺之、茅坤的文章撰著,也未曾不流传于后世。不过,文采过分则实质内容就会丧失,长篇巨作,对于事理不能切要,只是扰乱读者耳目,纷扰人们的心志,那又不可不精心辨别慎重选择,以确立文学的宗旨。

早先,康熙时何存斋、李芥硕编辑《龙眠古文》数十卷,大约多是明朝人之文。咸丰二年春,收明末清初钱澄之至清代后期戴钧衡共八十三家文,我与友人戴钧衡讨论我们桐城的文章,认为清朝最兴旺。但事物发达了就必须要回顾其根本,这样才能长久而不衰败。天地的生气运转,流动不能自控,蓄积久了就会必然兴旺,兴旺久了就会必然腐烂,这也是事理的必然趋势。即文章经时济世的作用。去掉腐烂以挽救其衰败,这不是同乡后进的责任吗?因此我们二人互相找来各位先辈的文章,精选之后得到数十卷,大都是以有关于义理、经济、事实、考证的文章为主,而又都是属于文字优美的。那些只有空洞文辞而无事理,或者虽有事理但文字鄙陋的,都不选录。按照时代先后分卷编排,属于大家的文章或编为数卷至十余卷,属于能成为一家的,或编为数卷至一卷,从事经学研究和古文创作。著有《柏堂文集》、《柏堂经说》等。

本文系统论述了桐城散文的发展源流,不能专门成家的则数人一卷附在成家者之后。自从桐城被太平军攻陷后,藏书人家,多数都被焚烧掠夺,心里知道的,还有数人,但已无从访问寻找。戴钧衡又遭受太平军贼人祸害,作客在怀远。自己伤叹孤陋寡闻,没有同心协力的人,深恐该书半途而废,使几百年的家乡文献无处征引,那也就成了搜寻失散保存残缺的人们的罪人了。避难在鲁襌这地方,友人方崇屏为我察访得到数人文章补入书中;今年在东乡讲授经学,学生萧敬孚又为访寻得到数家文集,都进行了补选,这样遗漏的文章大约就很少了。

研讨学问的途径,不可以局限在一地。但是前人的遗风余韵,足以振兴后人,即方苞的“义法”说和姚鼐的“义理、考证、文章”三统一的观点。此外又强调了“经济”,那么唯有同乡前辈的言行最容易接受。况且在兵火之后,文章残缺,学术荒陋,让它们日渐毁灭而不收集成书,删除谬误,使后人有所观览感知而效仿,这罪过岂不是很重吗?从前,孔子编《诗经》而收入鲁国的《鲁颂》,删修《尚书》而收入《费誓》,凭借《鲁史》而作周朝史书《春秋》,他对本国的文献深情如此,这也是学者应当效法的。现在编辑初成,即将出行山东,因此把稿本交给学生敬孚并嘱他进一步搜访校订以完成,于是写了该书“义例”在下面。

咸丰八年秋八月,柏堂隐居者方宗诚作

同类推荐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热门推荐
  • 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

    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

    以四个性格迥异的剩女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她们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情爱历险”,也茫然,也绝望,但靠着彼此间牢固的友谊,向着理想爱情努力奋进。经过一场葬礼和一场婚礼后,最终让她们明白有车有房只能给人一时的安全感,但唯有真爱才能给人一辈子的幸福感
  •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作者根据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的回忆,记述了他跟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许多鲜为人知生活工作片断、描绘了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面,书中还专门记录了“第一夫人难伺候”的真实故事,反映了毛泽东与江青当时的生活情景。
  • 总裁的小秘书

    总裁的小秘书

    不就是向他借点东西吗?不用霸道的霸占了我的小床吧?什么!!连人家穿什么都要管.对男人笑就说我犯花痴.连人家本来就瘦瘦的荷包也不放过!呜呜...这什么世界呀!平常土里土气的小秘书看不出来那么大胆,竟然吃完了就想偷溜.想跑没那么容易,我是那么容易给人设计的吗.---------------------------------------------------------------------------------------------------本位文的更新时间一般是晚上八点,请其它时间不要催文,如果今天等不到,那明天八点再来,保证俩天三更.如果喜欢我文文的话,请留下你们的足迹.努力的收藏.推荐吧因为有你们的肯定,就是作者最大的写作动力.*--!&*^_^*
  • 与君歌:倾定天下

    与君歌:倾定天下

    那是昔日的俊朗将军,追随她不离不弃,却始终进不了她的心。那是爱演戏的狡猾狐狸,有着深邃若海的眸子和温暖的手心,融化了她所有的执念。楚北捷对她道:姑娘,我当真比不上他?她摇摇头,不知该如何解释。兰辉夜对她笑的浅浅,倾儿,我这一生不过只爱过一人,你以为那是谁?
  • 有出息 成大器

    有出息 成大器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迷茫、彷徨、困惑、孤单、挫折和泪水,也会体验到激情、信心、勇气、力量、憧憬和欢笑,就这样,我们沿着岁月的轨迹一路走来,我们一路收获着、品味着成长的果实。青春的成长不需要“软垫”式的援助,因为这是阻止我们成长的绊脚石,只有把它踢开,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成长的甘苦。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本启迪成长智慧的书籍认真阅读吧!
  • 沉迷之朝酒晚舞

    沉迷之朝酒晚舞

    本书通过讲述“我”、朱赫、李小曼三人在大学校园内所共同经历的“日记事件”、“学费风波”、“勒索教授”、“宣布‘我’的假死来炒作‘我’”等种种曲折离奇的故事,展现出一个真实、鲜活精彩的当代大学校园,并以此折射出整个当代社会的影象。
  •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韩国、日本、欧美万千人士都在追寻的终极幸福手册——《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年度心灵抚慰大作,温暖感动持续升温!纠结、痛苦、失望、遗憾、焦虑、内疚……这些负面情绪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让原本精彩的人生黯然失色。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纠结,体会不到宽容、真诚和美好。这是因为你在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你能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自己,就会发现全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把强大的、乐观的、自信的自己挖掘出来。《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从九大方面带你解读真实的自己,并配以心灵调适良方,让你读懂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快乐地工作、生活!本书由李素文著。
  • 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弱小的在野党,如何打败了掌握国家资源的执政党?不拿薪饷的队伍,如何战胜了拿着高福利的正规军?全新的角度来诠释红色历史,隐秘资料首次公布,颠覆你的革命观!全书运用财富与经济的视角,对我党从1921年到1927年的革命历程进行了纪实性的叙述,展示了真实的货币与战争之间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
  •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

    千年前的唐朝,万邦来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优越的物质生活,多样的文化融合,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用他们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点上一盏烛灯,开始写鬼怪故事。
  • 一泪成劫

    一泪成劫

    本应是一次瑰丽的黄山之旅,却意外地看到一株红色妖娆的曼珠沙华,却将自己送入了另一个时空。华丽的一场异世梦却是情劫一场。一滴仙泪而已,却是酝酿成三生的情缘,遇上了,谁又是谁的劫?云雾缭绕的花神殿上,她看向九天之下的凡尘,为了他而落下一滴泪,因此被贬转世,却不知他是刺族王爷历劫所化之人。花神大殿,她为了姐姐匆匆忙忙,撞到了他,他看向她却是一改冷淡,微笑而语:“如此美丽的花灵怎么不去神殿呢?”她却是不知他便是让前世自己流泪之人。为救她一命,竟是舍弃了一根法刺,那盈盈绿光中融入她体内的不只是法刺,更是缘分!人间,他转世为幽深皇子,受太子所害,暂时失去了内力,她却白衣胜雪,手持一朵菊花,翩翩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