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900000047

第47章 德国——铁血时代的狂烈悲歌(4)

这场战争中有一个人差一点吓坏了——让你想象不到的是,这人竟然是赫赫有名的腓特烈大帝,也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讲到的小腓特烈。

战场上惨烈的情形把发动这场战争的小腓特烈吓坏了,他对他所统率的将军莫林恒说:“战火让我头晕目眩,我现在将指挥权交给你,我要下去休息休息。”

等休息过后,小腓特烈终于调整好了自己的心理状态,重返战场,带着他的士兵狠狠地在奥地利的国土上咬下了一大块——他获得了富饶的西里西亚,还从波兰那里瓜分到了西普鲁士。

普鲁士帝国迅速地强大了起来。

还记得最让老腓特烈厌恶的莱布尼茨吗?当年的老腓特烈是那么的不喜欢他,但正是这位数学家与哲学家,用他的思想推进了普鲁士经济的发展。

到19世纪40年代,普鲁士已经拥有了超过1 000台的蒸汽机,拥有了长达4 000公里的铁路线。

这些机械和铁路,说起来都要归功于这位在战场上吓坏了的小腓特烈。

这位小腓特烈有一个好朋友——大思想家伏尔泰。

伏尔泰是法国人,法国具有诞生大思想家的丰沃土壤,但是,法国人却无法容忍这些思想家们的言论,伏尔泰在他的祖国遭到了极大的羞辱——一名贵族吩咐他的几个仆人将伏尔泰暴打了一顿,于是全巴黎人都在兴高采烈地传这件事,能够让这么一个举世闻名的人物丢脸,这对于法国人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荣耀。气急败坏的伏尔泰提出决斗,他得到的回应是被国王的卫队像捉小鸡那样将他抓走,塞入一辆车中押到国境线上,然后一脚将他踹了出去,能走多远走多远吧,法兰西不需要你。

闻说伏尔泰被逐出法国,小腓特烈急忙将他接来,两个人天天在一起谈论不着边际的哲学问题,结果谈着谈着两人就吵了起来,吵过之后又和好了,从此两人就改由书信讨论问题——免得再当面厮打起来。

小腓特烈还对音乐非常痴迷,即使在战场上,他仍然保留着吹奏长笛的习惯,他在无忧宫与大音乐家巴赫一起探讨过长笛音域的问题,估计巴赫是吸取了伏尔泰的教训,不和这个小腓特烈抬杠,而是闭着眼睛把小腓特烈的音乐天赋狠狠地夸了一番。

励精图治,小腓特烈所做的事情就是这些。

这是那些光着脚板饿得肚皮干瘪却急于征服世界的法国人所无法想象的。

所以虽然强权法国在拿破仑的带领下几次击败了普鲁士,但谈到“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法国明显地缺乏后劲。

而普鲁士,却一直在准备之中。

直到机会成熟为止。

【狮吼声中的恐怖足音】

普鲁士历任国王之中,最倒霉不过的就是腓特烈三世了,他不幸地遭遇到了陆地强权拿破仑的崛起,几次三番沦为了拿破仑的猎物——当年那些由老腓特烈一手训练出来的强悍军队已经严重老化,实不堪与那个来自于科西嘉岛的小矮子较劲。

没有证据表明拿破仑所带来的赫赫声势是否对普鲁士国王造成了毁灭性的压力,但事实上,腓特烈四世确实是精神失常了,于是,腓特烈三世的次子就登上了王位——这也是一位腓特烈,但为了表明这个时代的不同特点,我们还是按照老习惯称呼他威廉好了。

威廉才刚刚登基,就遭遇到一个咄咄逼人的家伙向他发难。

这人对他说:“当代重大问题不是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然后这个人又气势汹汹地责难国王:“既然人总是要死的,我们能不能死得体面一些?陛下,你现在已经无路可走,只有奋斗!”

只有奋斗,听听这句话,真可谓掷地有声。

但怎样一个奋斗法呢?

这事可怜的威廉国王就弄不清楚了,所以他只好请这个家伙来帮他一起奋斗。

于是这个家伙——铁血宰“相俾斯麦从此走入了历史!”

欧洲的历史因他而改写。

狮子般的凶猛,狐狸般的狡猾,魔鬼赋予的智慧,铁血铸就的信心。

这就是俾斯麦。

长期以来,人们断定,威廉国王与他的铁血宰相恰如天生的一对,他们之间的合作就像最和睦的夫妻关系那样——如果不是威廉国王,如何能够成就俾斯麦的不朽功业?如果不是俾斯麦,如何能够缔造出如此辉煌的帝国神话?

尽管这种猜测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是合情合理的,但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么一个样子的。

实际情况是,国王和宰相,这两个家伙都是倔脾气的老头子,而且他们的脾气明显犯冲——只要他们一见面就吵架,经常会从早晨吵到半夜,简单来说,当时普鲁士国政的处理方式就是威廉国王和宰相俾斯麦的吵架。

欣慰的是,每一次吵架,都是俾斯麦撒泼强迫国王接受他的意见——而事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他的意见总是对的。

曾经有一次——具体的时间是1866年,那是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已经取得了柯尼希格莱茨大捷之后,急性子的国王强烈要求直捣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彻底解决问题。但是俾斯麦认为普鲁士当时面临着法国干涉的危险,万一弄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所以他极力劝说国王放弃进攻,以有利的形势与奥地利签订体面的停战条约。

但是国王坚决不肯答应,几代人的努力才终于有了今天这个局面,想要说服他放弃?休想!

俾斯麦急得泪流满面,他使出一个狠毒的办法——他走到窗前对国王发出威胁说,如果国王不接受他的建议的话,他立刻就从四楼上跳下去。

为了避免弄出人命来,国王无可奈何地作了让步——但是,这事还不算完,痛苦的国王命人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存档于国家档案馆之中,“以此证明他当时是多么的无奈和委曲求全”。

还有一次,国王和俾斯麦因为一个问题从白天一直吵到午夜,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国王被迫屈从了俾斯麦,当俾斯麦离开之后,可怜的国王因为过度委屈,趴伏在沙发上大声地嚎哭起来。

而俾斯麦呢?他也不轻松,他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接连摔碎了十几件东西,这才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总之,双方合作得非常愉快,这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这两个脾气倔强的糟老头子,凑在一起搭帮都干了些什么呢?

他们就干了一件事——统一德意志!

说到德意志,我们还记得,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建立起了1789个政权,一个强大的帝国,与其说是国民的渴望,不如说是少数人的野心,至少当时的奥地利就是这样想的——他们关起门来,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凭什么非要逼着他们和另外一些什么人“统一”呢,而且奥地利人智商一点也不低,他们太清楚了,普鲁士希望和他“统一”的目的,无非是需要奥地利的金钱和人力,让他们既出钱又流血,为了什么呢?一个强大的德国吗?那么奥地利为什么要这个强大的德国呢?是为了日子过得更好吗?可人家奥地利现在的日子已经过得相当富足了,你让人家流血流泪流汗再搭上白花花的银子,归根结底还是要过现在这种日子——这不明摆着是精神状态不正常吗?

所以奥地利坚决不统一,坚决不爱德国。

而普鲁士人却一定要让他们统一,一定要让他们爱德国。

理由很简单,奥地利或许不需要普鲁士,但是普鲁士实在是太需要奥地利了。

仅此一项理由就够了!

对于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就是正义。

于是战争就开始了。

奥地利人即使在夜梦中,也能够清楚地听到来自普鲁士那恐怖的战争足音。

但是他们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们在欧洲。

他们知道,一个分裂的德意志是符合全体欧洲人民心愿的——所以,如果普鲁士敢轻率地动用武力的话,那就意味着又一场三十年战争。

他们估计普鲁士人没这个胆子。

奥地利人的判断一点没错。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俾斯麦。

他在这里。

人类有史以来罕见的大阴谋家。

有他在,德意志实在找不出什么不统一的理由来。

这却是奥地利人所没有想到的。

【最伟大的阴谋家】

摆在俾斯麦面前的有两个问题。

一是不愿意统一的奥地利——按说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可是因为第二个问题的存在,就让情况变得复杂了起来。

第二个问题是法国。

法国会希望德意志统一吗?

如果法国真的有这种想法,那才叫怪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法兰西原本就是一个内陆国家,身边再放着这么极具威胁力的庞大国家,那还让法国人睡不睡觉了?所以如果普鲁士敢打奥地利的主意的话,法国人就会在第一时间内跳出来打抱不平。

俾斯麦必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换句话说,他至少先要找到一个让法国人找不到足够理由插手的事情来做。

这件事情很快就被他找到了——丹麦。

为什么要找丹麦人的麻烦呢?

要是你能够猜透的话,俾斯麦也就不会称为俾斯麦了。

所以当普鲁士重拳出击,狠狠地揍丹麦的时候,丹麦人那一脸的茫然表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俾斯麦之所以进攻丹麦,也不是平白无故欺负这些狂战士的后裔,实际上,是丹麦人给了他一个完美的进兵借口。

——在德意志的北疆,有两个小小的城邦,它们都是属于丹麦国王的私人领地,不过这些私人领地并不属于丹麦国土,在这个特定的时代,领地与领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或许是嫌管理上的麻烦,丹麦国王在这一年将这两个小邦并入到自己的国家之中了——以前这种事情也经常发生,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但这一次,丹麦人却惹来了麻烦。

普鲁士军队进入了战争状态——且慢,为什么要攻打丹麦人呢?

想起来了,好像是为了奥地利,是不是?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肯定是要拉上奥地利一起来干的。

以德意志帝国同胞的名义,普鲁士人向奥地利人发出了热情的邀请:来吧,大家一块打丹麦,打赢了之后,普鲁士和奥地利各得一邦。

奥地利相信这个吗?

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反正奥地利得和普鲁士组成联军,否则,现在普鲁士人要打的就不是丹麦,而是奥地利了。

丹麦国王悔之不迭,央求和谈,愿意把这两块领地还给普鲁士。

于是普鲁士就把一个叫霍尔斯坦的地方,分给了奥地利。

奥地利大喜,从此愿意支持普鲁士。

这时候俾斯麦已经出发了,他到了俄国,答应帮助俄国镇压闹事的波兰,于是俄国大喜,表示愿意再一次在战争中支持普鲁士。

俾斯麦再到法国,明确表态说卢森堡自古以来就是法兰西领土——法国人大喜,承诺说在下一场战争中愿意站在普鲁士一边。

然后俾斯麦又到了意大利,他答应意大利人说他愿意帮忙把被奥地利吞并的威尼斯再替意大利人夺回来,意大利人大喜,于是普意联盟也结成了。

外界条件完全成熟了,普鲁士突然对奥地利人翻了脸,谴责奥地利人侵略霍尔斯坦,并声明只有普鲁士才是拥有霍尔斯坦主权的国家。

奥地利人傻眼了,搞不明白普鲁士在发什么飙,只好硬着头皮与普鲁士人会战于萨多瓦,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奥地利人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在这节骨眼上意大利人也趁火打劫,从斜刺里杀上来夺取威尼斯,奥地利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俾斯麦征服了。

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成立——这就意味着,还剩下半个德国在逍遥法外,因此普鲁士仍然需要战争——或者说,需要战争的借口。

这时候法国人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普鲁士最需要的借口送上门来了。

这时候法兰西皇帝是那位路易·拿破仑,他是在法国人一致支持的情形下登上王位的,史称拿破仑三世。很可能法国人以为这位拿破仑三世也和那位拿破仑一世一样,能够再度将战争的荣誉带给法国人。所以,当一封传说中的电报在法国民间流传的时候,所有的法国人发出了愤怒的吼声——要战争,不要面包,也不要和平,要对普鲁士宣战!

拿破仑三世没了法子,只好对普鲁士宣战。

普鲁士人大喜过望,立即拟定了简单有效的作战方案——先将法国野战军全歼于普法边境,然后直捣巴黎。

但是法国人姗姗来迟,他们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将22万人凑到了普鲁士人的炮口之下。

法国人不清楚的是,靠极端的思维所激发出来的激情是不可能持久的,他们或许会在拿破仑的率领下征服整个欧洲,但他们不可能总这样干。或迟或早,他们会明白这个道理。

只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代价,实在是过于惨重了。

法国野战军半数被歼,余者投降。

德意志统一的最后一道障碍,至此已经彻底清除。

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威廉一世以法兰西征服者的名义,正式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

分裂了千年之久的德意志终归统一。

但对于德国民族的成长而言,他们不过是刚刚开始。

正同所有的民族成长历程一样,他们仍然需要付出成长的代价。

希特勒!

【秩序的挑战者】

年轻人好斗冲动,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年轻人往往不知道人类社会积千百年而形成的社会博弈平衡法则,在许多年轻人看来,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不公正,然而这些不公正往往是社会关系长期博弈所形成的,没有人会喜欢这种不公正,但是你在解决这些不公正的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社会成本与人的生存成本远超过这种不公正本身。但是有些年轻人不愿意接受这一点,他们希望缔造一个对他们自己来说相对公正的社会规则——而这却只不过意味着对别人的不公正。

年轻人急于重新界定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社会规则,而对于一个成长中的民族来说,情况同样如此。

一个迅速成长之中的民族是很难接受既定的国际关系法则的,如德意志,在它统一之前其国际地位是不需要多说的,而它一旦强大起来,自然就会谋求自己的权力并挤压别人的生存空间。

现代心理分析学对此有一个专用术语——那些不谙熟社会法则的年轻人易于冲动,他们急切地想重新界定一个有利于他们自己的社会游戏规则。

说了这么多,不如政治经济学上一句话来得干脆——新老帝国主义又要重新瓜分世界了!

就这么简单。

强大起来的德意志要说话了!

而此前,在这个世界上是没他们说话的地位,现在他们长大了,当然要求这项权力,而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推开别人才行。

也就是说——战争!

有关这场战争的版本早已是五花八门,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有着各自的权威性与价值——但我们关注的是细节。

只有细节才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特质,也只有细节,才能够让我们还原整个事件的真相。

我们看到的这次战争细节就是:1908年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打乱了世界平衡的格局——所以在讨论这场战争的国际会议上,俄国从土耳其抢夺来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个省暂时交由奥匈帝国管辖,但是缺德的奥匈帝国却将这两块大肥肉给私吞了,他宣布将这两个省份并入自己的版图。

这个决定把塞尔维亚人气坏了。

那么塞尔维亚人缘何生气呢?

这是因为,被奥匈帝国吞并的这两个省份,大部分居民都是塞尔维亚人,因此塞尔维亚认为这两个省份理应归自己。气愤的塞尔维亚人向俄国申诉,但是德国皇帝却向俄国人发出了最后通牒,警告俄国人闭嘴,少管闲事。

同类推荐
  • 擎国

    擎国

    穿越不可怕,穿越后从零开始也不可怕,但如果有个前辈比你早穿越,而且人家还当上了皇帝,你说这可怕不可怕?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多年以来,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教化体系,在道德价值上是不主张非正义告发的,但只要有专制政治存在,统治者就鼓励告密。整个封建王朝,从秦到清,告密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帝制历史的一个带有污垢的眉批,而告密者就是那块污垢。这块污垢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实超乎我们想象。它不仅介入你的私生活,而且还要控制你的灵魂。中国古代的告密史就是一部统治者控制他人灵魂的历史。而各个时代的告密者们,各显其能,通过告密这种见不得人的伎俩,改变历史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飞黄腾达者有之,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可气或可悲,无非都是专制统治下的一枚棋子。
  •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对于任何一位中国人而言,1937年7月7日都是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日子,在中国现代史上,这个日子已经不仅仅是个日期的符号,也不仅仅是几声密集的枪声,它代表了一场伟大战争全面开始。本书从事变尚处在萌芽状态的1937年6月26日入手,以日期为经、事件为纬,逐日叙述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人士、汉奸伪政府、日本政府和军部等相关方面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及其与七七事变的内在联系,直写到事变发生后的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并在尾声部分叙述了书中所涉及人物的最后归宿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为读者描绘出一副宏大历史画卷。
  •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是程思远先生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召开的编遣会议开始,直至“文化大革命”浩劫来临,李宗仁逝世止,对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及桂系内部的诸多有影响的事件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金牌宠妃

    金牌宠妃

    一朝代嫁,让她这个庶出之女成为了皇妃。成亲半年,她却从未见得她传说中的夫君一面,却不想在别人的算计中,进了皇上寝宫,一夜折磨,再度相遇,她荣获他所有的宠爱。太后娘娘听信传言,陷害于她,他将她揽在身旁,不准她受到一丝伤害。后宫妃嫔诋毁她,他却拥她入怀,重瞳中爱怜毫不掩饰。朝廷重臣联名上书,说绝色倾城,必为祸国妖孽。他却不管不顾,将她送至那最高的位置,俯瞰众生。三千宠爱集一身,羡煞天下人,只是最终,他却判了她腰斩之刑,从一开始,她登上这舞台,都不过只是他政坛上的一颗棋子。伤痛绝望后,一把火,烧烬了那繁华的宫殿,亦烧烬了所有的爱恨情仇。一切都不过是场繁华一梦,从一开始,就是她纠缠不休,始终放不下。这场爱情的角逐里,她终究输得彻底。【片段一】繁华的宫殿外,她跪在殿门,双腿已经麻木。他宛如神祗般出现在她眼前,低头看着她,“绾儿,跪在这里,只为求朕放过他么?”“是!”她字字铿锵有力,“一切都与他无关,还请皇上明察!”“好,朕给你这个机会!”他轻轻扬唇,“不过朕要你一世不得离开朕!”她低头,默默地点头。【片段二】“甄贵妃妖媚祸国,与父亲甄宰相勾结,欲谋朝篡位,实属大逆不道,至今起,废除贵妃封号,处以腰斩极刑!”宣旨太监一字一句的话,说得如此决然。“龙熠白,你忘记你的誓言了么?”“绾儿,你忘记了么?第一日相见,朕便告诉过你,是你深陷其中不肯自拔!”她低下头,心止不住地凉下去,“那可否放过我的家人?”“你说呢?”终于,她抬头,妖娆地笑了,笑容仿佛沾满了前尘旧事开出的花朵,“小白,可否让我再在这里住一个晚上,明天行刑时再出去!”他默许,却不想,换来的是一把火,一把绝望的火焰,烧尽了那繁华的宫殿,将她烧成灰烬。【片段三】五年后。再见面,已是别国皇帝的寿宴上,她一袭青色长衫,一舞倾城。他看着她缓缓走来,以为她还会像以前那样甜甜的唤他小白,然而她却与他擦肩而过。随即,她竟当着他的面依偎在别人怀中巧笑嫣然。他上前去,狠狠捏住她的手腕,再也不肯放手,“绾儿,你没死?!”然而,她却转身,看着他盈盈笑道,“对不起,我们认识么?”千帆尽过,再回首,她的身边已有一个他,而他于她,只是陌生人。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 皇夫的春天

    皇夫的春天

    萧女皇在她登基后以为自己可以有后宫三千面首,奈何皇夫很妖孽,女皇很无奈。
  • 犀利贼宝:邪魅爹地呆萌娘亲

    犀利贼宝:邪魅爹地呆萌娘亲

    作为上古的一只魅萌九尾狐妖,她觉得,把儿子看好自己修炼好就行了,其他的——略过!于是,当神秘男人出现时,儿子撅着屁股跑来问,“娘亲,他说是我爹,你怎么看?”某人媚眼一抛,无辜开口,“这还不简单?你不会打雷闪电吗?电死他!”于是乎,萌娃挂着肥脸挤着小眼一转身,四周青雷滚滚,电闪雷鸣,眨眼间一爆炸头型的面瘫男立现,顿时怒吼:“臭小子,想造反啊?我可是你爹!”某宝挑眉,幽幽道:“我娘说了,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多得是!要找也要找个色香味俱全的!你都烧焦了,不能要!”
  • 抢夫上门:麻辣太子妃

    抢夫上门:麻辣太子妃

    她是武林至尊的得意传人,手段一流,才貌无双;他是威震天下的冷酷太子,武功盖世,气宇轩昂;当他与她相遇,是争锋相对的较量,还是似水柔情的相伴?
  • 罪后系列2

    罪后系列2

    命运的作弄永远在幸福背后我追寻着你的脚步却永远只能追寻因为我……牵不住你的手如果磨难是我们相爱的前提条件我想超越了千年的羁绊已经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