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300000021

第21章 论了解他人(4)

上述看法不仅适用于政治生活中的发迹,而且适用于一切有关荣誉和尊严的竞争,甚至适用于科学、文学、艺术领域的声誉之事。例如:在社交场合,平庸——这是一种极易为人接受的品性——总是非 常有用的,尤其当一个人的才智未受赏识或根本不受赏识时。不仅社交场合如此,其他一切事物均如此。——原注据说,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脾气极为谦和,大家都为关照他们而寻找种种口实——这 些口实不仅蒙蔽了他们,也掩饰了大家之所以喜欢他们的真实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任何精神上出类拔萃者总是与人格格不入的原因。人们由于嫉恨而疏远他、孤立他,并且貌似公允地对他的行为举止说 三道四。美貌,在女人中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那些俊俏的姑娘都没有同性朋友,她们甚至很难找到与之交往的同性伙伴。美丽的女人应当永远不要做他人的陪伴,因为只要她一跨入人家的屋子,她的 未来的女主人就会对她的美貌作不悦之色。并且,为了她自己以及她女儿的缘故,她会理直气壮地将那美丽的女人当做傻瓜辞退。但是,倘若姑娘身份高贵,则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因为,身份不同于个 人的品性——后者只能通过对比而使低劣者相形见绌,——它是通过一种影响过程而发挥其效应的,就像一个人的衣着装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所流行的色彩和样式一样。

(十五)

我们对他人的信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懒惰、自私和空虚。我之所以说懒惰,是因为我们不要求自己主动关心过问而宁愿相信别人;之所以说自私,是因为我们迫于自身事务的压力而向他人吐露自己的 秘密;至于空虚,是指我们有引以为豪的事物,却企求别人的信任。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期望人们相信我们,就像我们相信他们那样。

不过,人们若不再相信我们,我们也不应生气发怒。因为这真正意味着他们把它看作一件极罕见的,以致我们怀疑它是否仅仅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事,以对诚实表示真挚的敬意。

(十六)

温文尔雅——中国人视其为一种基本的美德——根植于两种至关重要的方法。我曾在《伦理学》中对其中之一加以解释。另一个便是如下所述:对人们可悲的缺点——无论是道德上的抑或才智上的——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加任何谴责,而是保持缄默,这就是温文尔雅。并且,既然这些缺点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点炫耀的意味,那么,这种结果总是于双方都有益处的。(在(《伦理学》,《全集》 第4卷,第187页和198页)有关章节中,叔本华把温文尔雅解释为一种在因袭的和蓄意的掩饰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自私自利一面的企图,——这种利己心是如此地招人厌恶,以至于用上述方法去 掩饰其丑恶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了。温文尔雅与对世人的真正的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法律上的公正与良心上的公正两者间的关系。——英译注)

因此,待人彬彬有礼是非常明智的,而举止粗鲁野蛮则完全是愚蠢的。由于有害无益且固执任性的粗野言行而造成对立面,就像把房于建在火山上一样,简直是精神错乱。因为,彬彬有礼就像是一枚伪 币——一枚彰明较著的赝品,只有傻瓜才会吝啬不舍。聪明人则在需要时慷慨解囊。在所有的国家里,用“您恭顺的仆人”这样的话作为信尾用语,已经成为习惯。(只有德国人是使用仆人一词servant 为Diener的惟一民族——当然,它并非指真正的仆人!)但是,如果滥用文雅,竟至危及你成功的可能,则如同在应当付出真钱之处,你却以为只须付伪币一样。

蜡——就其天然状态而言,是一种既硬又脆的实体——稍微加点温则变得柔软如泥,可以随心所欲地捏成各种形状。同样,尽管人在本性上更容易变得乖戾、刻薄,但只要对他们温文尔雅,和善友好, 你就能使他们变得柔顺谦和。因此,文雅之于人性如同温暖之于蜡块。

当然,要做到举止文雅并非易事,我的意思是,它要求我们对每个人都表示出极大的尊重,而大多数人却根本不值得我们这样做。而且,它还要求当我们为摆脱与人们的关系而兴高采烈时,还要装作对 他们仍有极大的兴趣。将文雅与自尊结合起来真是智慧的一大杰作。

我们应当尽量不要动辄就对一种伤害大发雷霆——伤害这个词的严格意义是我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敬。一方面,如果我们并没有对我们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作如此言过其实的评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 并没有倨傲自大;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已经弄清一个人私下里将传给另一个人的意见究竟是什么。假如人们偶听到自己的熟人在议论自己,假如他们可能受到非议,哪怕是极微小的可能,我们都可以想 像出他们的心情。你决不应忽略这样的事实,即温文尔雅只不过是一张笑容可掬的面具而已。如果这张面具稍微变换一下位置或挪开片刻,肯定会让人惊得大叫起来。此时,一个人若的确粗鲁无礼,那 么,拿掉面具的他就仿佛脱得一丝不挂,赤裸裸地站在你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他像大多数人一样一扫往昔之斯文,留下的只是令人厌恶的面孔。

(十七)

你决不应当以任何某个人为典范,去指导自己的言谈举止,因为不可能有完全相似的地位和环境,并且性格的差异也使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出独特的风度。因此,同样的事两个人做,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一个人只要对他所谋之事三思而后行,就会顺其本性而为之。

结果必然是,每事各有其独特之处,否则,一个人的言行必与其本性不符。

(十八)

不要反驳任何人的意见,因为即便你能活到麦修彻拉( 麦修彻拉(Methuselah),《圣经》中的长寿者。——译注)的年纪,你也决不可能让他反对自己所相信的事——尽管它是荒诞不经的。

也不要试图纠正别人在谈话中的错误,无论你的用意如何善良。因为,这样做极易冒犯他人,并且,即使不可能得罪人,想要纠正其错误也难乎其难。

假如你偶然听到两个人的交谈,并为他们荒谬的评论感到恼火,你就应当想像自己正在听一出喜剧中的两个傻瓜的对话。

一个人一来到世界上就带着这样的观念,即惟有他才真正负有至关重要的使命,如果他安然无恙,就会认为自己的运气好。

(十九)

假如你希望别人接受你的判断,就应当冷静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将它表达出来。意志是一切曲解冒渎所寓之处,如果你充满激情地表达你的判断,人们将认为这种判断完全是意志所为,而非知识的 结晶——知识在本质上是冷静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既然意志是人性中原初的、根本的因素,而理智仅仅是第二笥的派生物,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你满怀激情发表的意见是由于你的意志亢奋所致, 而不愿认为意志的亢奋是由于你的意见本身就是热烈的。

(二十)

即便你对自己的褒奖完全是公正不倚的,你也决不能受此诱惑而误入歧途。因为,虚荣是如此平庸粗俗,而美德则极为非凡杰出。假如一个人看起来好像是在自我炫耀,尽管他做得十分隐蔽巧妙,人们 也极可能认为他纯粹是出于虚荣心而夸奖自己,并且还会认为他居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径多么像一个十足的大傻瓜。

虽然如此,培根的话或许还有些道理,正如你身遭诽谤时,若反唇相讥,恶语相还,则会招致报复。自我炫耀也同样如此。结论是:稍有点自我吹嘘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二十一)

倘若你怀疑一个人正在向你撒谎,你对此有充分的理由,但你看起来又仿佛相信他的每句话。这将会怂恿他继续撒谎,他将更加振振有词地坚持自己的说法,最后他终于会落得个玩火自焚的下场。

再者,倘若你察觉一个人正试图向你掩饰着什么,但又露出了蛛丝马迹,你看来并不相信他。你的这种敌对情绪促使他向你和盘托出事情的全部过程,会竭尽全力以打消你的不信任和疑问。

(二十二)

你应当对个人的隐私保密,在这方面,对你的熟人——尽管你们关系密切——与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一样,只能让他们知道他们所看见的东西。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迁移,你将会发现即使让 他们知道有关你的最无伤大雅的事,也是极为不利的。

一般说来,沉默寡言要比高谈阔论更能显示你的聪明才智。因为,沉默是老成持重的表现,而多言则给人以空虚自负之感。一个人展示这两种特性的机会同样经常,但是,人们往往更愿意享受畅言带来 的瞬间满足,而不愿意选择沉默所致的恒常裨益。

生气勃勃、精神旺盛的人,从高谈阔论——尽管并没有人在听——中体验到一种宽慰,但不应沉湎于其中,更不要使它变成了一种习惯。因为,思想正是藉此种途径而与言谈者建立极友好的关系的,谈 话很可能变成一种出声的思想过程。要做到老成持重,就必须在所思与所说之间设立一道宽宽的鸿沟。

我们时时以为,人们根本不可能相信冒充骗子所说的话,其实,他们压根儿想不起来要去怀疑那些假话。但是,如果我们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来怀疑,他们会发现若要再相信那些话是绝对不可能的。我 们常常经不住诱惑而泄露一些事情,仅仅因为我们猜想人们不会注意它们。这正像一个人惊慌失措,或者说他以为他无法再坚持站稳脚跟,而从高处摔下来一样。他的处境给他造成的苦恼如此巨大,以 致他认为最好是立即结束现状。这是一种被称作“恐高症”的精神错乱。

然而,不应当忘记的是人们在那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事情上多么地精明,虽然在其他事情上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一丝敏锐来。这是一种为人熟知的代数学:给他们一种据以判断的事实,他们就能解决最复 杂的问题。所以,如果你想讲述一件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而又不提任何名字,或者详细描绘某些你所喜欢的人,那么,你就应当注意不要在你所讲述的事件中加进某些明确的事实——无论它多么遥远, 也不论它是某个特定的地方还是某个具体日期,或是仅在很小范围内才涉及某人的名字,或者其他任何与此事件有哪怕极细微关系的事物。因为那立刻会给人们提供一举发现其他一切。他们对这些问题 的好奇心会变成一种热情:他们的意志驱策着他们的理智,不断地追寻着答案,一直到达最终的结果。因为,无论人们对普遍真理多么兴味索然,但是对于具体细节的描绘却是热切无比。

与我上面所说的一致,人们将会发现,凡是自称能教人以人生智慧者,无一不极力推崇践履沉默寡言,并列举各种理由证明这一点。所以,并非我一定要有意扩大这一问题的范围。不过,我可以再补充 一两条人所熟知的阿拉伯谚语,这些谚语尤其与我之前所述相吻合:不告诉敌人的事,也别告诉朋友。

秘密受我监管,我为主人;秘密遁我而去,则我为囚徒。

缄默之树结出宁静和平之果。

(二十三)

与其钱被别人骗走,不如将它用光。因为,这样还可以使你一举赢得精明之称。

(二十四)

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应当感到仇恨和憎恶。仔细观察并记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以便衡量评判其价值——无论如何,仅与你自己有关——你会因此而以他的行为方式为楷模。但是,绝不要忽略以下事 实,即品性是难以改变的,忘记一个人品性中的瑕疵如同扔掉辛苦挣来的钱一样难。因此,你应提防那些不明智的亲密和愚蠢的友好可能造成的后果。

既不屈从爱,也不屈从恨,这只能算是半个处世智慧,还须加上另一半才是完整的:即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信。的确,这个世界需要的便是这样的准则,一个人惟有依赖这两条准则,才能幡然醒悟而 不为所蔽。

(二十五)

怒气冲冲地对人说话,以表示你对所说之事或所见所闻的不平,这完全是多余之举——也就是说,是危险的、愚蠢的、可笑的和粗俗的。

绝不应当对他人流露出生气或憎恨的情绪,除非施之于你自己。感情会对行为产生极大影响,以至于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表现它们。因为只有其蜇刺有毒的冷血动物才会这样做。

(二十六)

说话模棱两可是精明人处世所惯用的计谋。它意味着让别人去揣摩你的意思,如果听话者反应迟缓,则根本把握不住你说的话。与此相反,如果你说话意思明确,则能抓住听话者的注意力。但结果往往 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如果你举止文雅,语调柔和,那么,你可以公然非礼,甚至间接地冒犯听话者也无妨。

同类推荐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身心之毒

    身心之毒

    这是一部随笔集,分为暗自成长、狮子的心、无限之路、演讲与对话四个部分,基本可以视为作者从童年到成人之后的心路历程。作者童年时是一个顽皮、聪慧的乡野少年。在红色年代的大环境下,崇尚军队和武力,喜欢在山野间自在地玩耍。儿时的记忆影响着作者一生的行为模式,大学时期的自我、拘谨,成年之后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对时代、历史的深刻认识,都表现出作者细腻、理性不失赤子之心的性格。
热门推荐
  • 心理健康36计

    心理健康36计

    体味心理36计,让你拥有一颗轻松愉快的健康心灵。让你踏上重获心灵健康与生活幸福的途径;让你超越自我,从平凡之中领悟着人生的真味。过开心的日子,首先要有一份好心境。心境的好坏,在人不在天,在己而不在人。好的心境来自于人性的平和与淡泊。平和就是对人对事都要想开点,看点,不必斤斤计较生活中的一得一失,淡泊就是要超脱世俗的困扰、红尘的诱惑,有登高临飞宠辱皆忘的情怀。其实,保持一份好的心境并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冷眼旁观,随波逐流,更不是封建士大夫式的悠游潇洒。拥有一份好心境,实在是一种大气魄。
  • 再见,好时光

    再见,好时光

    苏善生编著的《再见好时光》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书写了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图书。爱,原来是需要爱来当参照物的,年少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常常看不到父辈们那份深沉的爱,是因为那时我们自己根本就不会爱。长大后,我们懂了,那个这样爱了我们一生的人,却是渐行渐远。花开当珍惜,爱也要趁早。
  • 宫女复仇记:御前尚义掌凤印

    宫女复仇记:御前尚义掌凤印

    【本文情节纯属虚构,请忽模仿】她是现代品学兼优初中生,受虐至死,穿越却成罪臣之女,全家满门抄斩之迹,只有她一人幸免!背负满身仇恨,她入宫为婢。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子,也是她仇人之子。他爱她,她却已心有所属;她爱他,她全家却因他而死。在爱恨交织的感情里,小小一名宫女,如何平步青云,成为他御前最高女官——御前尚义。御前从三品女官,如何掌持着后宫凤印……
  • 破九天

    破九天

    因挚爱病故,心灰意冷之下,武林绝顶高手洛风,带着挚爱自绝于天山中。五百年后,天降异像,使天机紊乱,让神州大地天翻地覆。再过一千五百年,天山之巅,洛风竟破冰重生
  •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字前,苏德两国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1939年8月15日晚上8点,德国驻苏联菲斯科大使舒伦堡求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他转达了希特勒的旨意,称德国外交部将到莫斯科谈判,以解决苏德关系紧张的局势,此时的苏联已经注意到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并十分着急地想和其他几个欧洲大国,像英国、法国等建立同盟,以阻止德国继续扩张,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是英法两国仇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苏联几次提出的建立同盟的建议,都碰了“软钉子”.......本书带你详细解读。
  • 虎图腾

    虎图腾

    人发地元、地发天乾、天发皆众。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巫师是最崇高的职业.而巫师则根据自身的道行分为巫者、巫师、大巫师、人巫、地巫、天巫!人地天三级更是分为气血、灵慧、预思、摄魂、灵媒、斯辰六重境界。看禀君如何虎啸九天,化身白虎图腾
  • 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倾情作序推荐。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妈妈,才会教出懂得自尊的孩子;妈妈爱读书,孩子才能爱学习;妈妈善待自己,孩子才会善待生命;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与人相处自如的心态来自妈妈;妈妈的风度,将会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 春天的奇迹

    春天的奇迹

    外宣局是这次拆迁宣传工作的总策划和具体实施者,肩负着引导社会、影响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本着“高站位把握导向,求实效舆论先行”的原则,在区领导赋予“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次拆迁能否顺利完成”的重大责任面前,外宣局局长孙海芬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压力。
  • 田园小事:贫女翻身

    田园小事:贫女翻身

    穿越成偏远山村骨瘦如柴的十岁农家小丫头,家里有善良的娘亲,热情的兄长,温柔的姐姐,都将她当成珍宝疼爱,处处疼惜。谁知天降横祸,懦弱好赌的爹爹欠下巨额赌债,赌坊竟要将她姐姐卖入妓院还债。表面护家实则贪财狠毒的祖母对姐姐更是无情算计,叔可忍婶不能忍,程欢决定分家,创业,赚钱三手抓,必要将这破烂的家焕然一新,她一怒之下一脚踢墙,谁知钻出一只老鼠,叉腰瞪眼,骂骂咧咧的指责她。卖嘎的,天才了,她竟然听懂它说话了……
  • 傲妃斗邪王

    傲妃斗邪王

    她,是将军府毫无地位的嫡女废物,亦是曦宁国五王爷的未婚妻,却天生废材,不学无术,其懦弱无能的性格,更是招人冷嘲热讽。她,是21世纪的集团总裁,在商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乃是业界之不朽神话,被人尊称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神’。一朝穿越,她成了她,昔日的懦弱已不复见,又有谁知道如今的她是集齐万千风华的绝世奇才?!面对嫡姐们的刁难排斥,她猖狂一笑:“不要在我面前嚣张,因为你们还不够看!来一个我打一个,来两个我灭一双!”面对神秘情敌的威胁挑衅,她挑了挑眉:“有种招惹我,就要有种承担应有的代价!若是想打我的主意,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面对未婚夫的无情悔婚,她傲然地扬起头,“从此陌路不相见!我放弃的东西绝对不会再拿回来用第二次,包括你王妃的位置,谁喜欢谁拿去,我一点都不稀罕!”**他与她自幼订婚,一朝政变,为权势迎娶他人为妃,待错失她之后,他悔恨终身!他寻她千里,却得知昔日痴恋的佳人,已是别人的妃!他为她默默守候,只愿得她一承诺:生死相随,永不离弃!**城台上,她一袭红衣如火,英姿飒爽,俯瞰众生。‘我命由我不由天’她褪尽铅华,绝代无双!她光芒万丈,扭转乾坤,颠覆以往的丑陋形象!她有狂的资本,傲的骨气,她惊艳绝伦,狂傲天下!**他,是天之骄子,傲娇如他:「女人,本殿下终究是玩火自焚了!拙劣如我,这世上,我就只想‘祸害’你,一辈子,到天荒,到地老,到永远永远……」他,是摄政皇叔,杀伐决断:「绫儿,倘若上天要亡你,本王也定要逆天而为!你是一个坏女人,不但偷走了本王的冷静理智,狠决果断,还偷走了本王的……心!」他,是未婚夫君,冷漠如斯:「曾经的刻苦铭心,本王又岂能相忘?你说从此陌路不相见?呵呵……你又何曾明白本王的良苦用心?」他,是儒雅之王,韬光养晦:「第一眼开始我就知道,此生只能是你!就算是遇神杀神,遇佛弑佛,本王也要得到你,因为只有本王,才是你最终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