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600000006

第6章 第二辑 现实 存在与现实主义(2)

张:你的小说关注现实,又有非常强的形式感。当然,你对形式的认识和追求会不会破坏了你的文本形态,让你的形式看上去显得“坚硬”,你似乎并不在意。我记得还曾和苏童讨论过这一点,他毫不讳言地说,形式上太坚硬,一定会影响小说的诗意和意蕴。

阎:这是每个作家的文学观的差别。我以为我的形式正是我说的插入现实的文学的楔子,是我踏入现实的途径。没有这样的楔子,这样新的途径,我将无法进入现实。或者说,就没有我理解的区别于别人的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这是其一。其二,无论你是怎样的文学观,就思想来说,我觉得一个作家彻底不关注当下的现实、他人的命运不能说是不对的,但至少可以说你的现实主义是狭隘的。反过来,如果现在的中国作家都来关注中国现实,现实主义也会显得特别单调和简单。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所有的作家都不关注现实的时候,现实主义就一定出了大的问题。我想,中国有一两个鲁迅足够了,但如果没有一两个鲁迅,你说我们的现实主义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里,我并不是说鲁迅就是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我们今天去说张爱玲、沈从文、汪曾祺都非常了不得,也可以说他们也都是现实主义作家,是另类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无论如何,现实主义文学中不能缺了鲁迅那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再有,你刚才讲到中国现实的迷乱、混乱,而《受活》又在相当的程度上表现了我们的现实和历史,表现了我们今天现实和历史的某种混乱。那么,你说《受活》不是现实主义吗?《受活》就是现实主义吗?其三,我理解今天的现实主义,就应该是我一再重复的话:“面对现实和历史,用你的形式,发出你的声音。”这才是我所理解的现实主义,我所试图追求的“现实主义”。

张:对。一个作家,他与普通人看待社会生活的目光和对事物的判断是不一样的,他必须越过既有的一些价值观念,发现现实中左右人们内心和灵魂的东西,洞悉到一个民族文化、性格、品质等方面的变化,细腻地深入到生活和人的精神肌理。就是说,一个作家对民族的爱和忧虑,得用心灵去体察,去表达,这是对现实主义作家的起码要求。

阎:说实在的,我以为我关注现实、关注民族问题时是有偏颇的,并且我经常说,我关注得不够准确、深入和直接。但是,对我来说关注是必须的。所以,我一直在强调我的长篇小说,一定要有一种现实的疼痛感。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疼痛感,就不要把自己和现实主义扯到一块儿。如果这种疼痛不存在,写作对于我就可能失去了激情,失去了意义。但是有一点,就是刚才提到的,你用什么方式去关注、去写作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张:写作的方式,就是一种打量生活的方式。我们会在作品中注意到,你所看到的生活是温暖、灿烂的,还是凄凉、沉重的,抑或是极其荒谬、荒诞的。这不仅决定了现实主义作品的底色和基调,也决定了作家叙述的方向。在这里,一个作家的审美判断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阎:比如说小说中的荒诞性,我以为荒诞性恰恰就是现实性,是现实主义,可惜大家不这样认为。你觉得这种现实的荒诞有些生硬,可我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以为是大家太固守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太固守于生活现实主义。是这种新的现实主义元素在我们的作品里、视野里出现得太少,你才会觉得它来得太突然、坚硬,在阅读上没有准备。比如《受活》中要购买列宁遗体,让残疾人组成“绝术团”出去演出这些情节,大家一时可能接受不了,可我写作的时候,就觉得它是现实的、发生的。当然,这个“发生”与“不发生”是相当复杂的,它是作家的一种写作观、世界观,别人不认同时你也没办法。再比如,日本翻译这本小说时,他们一再说:你这样写残疾人是对残疾人的不尊重。而我一再讲,不是我对残疾人不尊重,是生活对残疾人不尊重。可他们就觉得这也表达了你作家的不尊重,你怎么和他们解释也说不清楚。

张:哦,是这样啊。这里,不是作家的道德感发生了问题,而是生活本身的道德体系发生了混乱,作家如何表现这种现实则非常重要。另外,大家对于你的这种“现实主义”的不理解,可能还因为对你的小说形式一时还有些不大适应吧?

阎:我一直都没弄明白,大家指的《受活》形式“生硬”,具体表现在哪儿呢?

张:比如,它“腾”一下蹦出来个“注释”、“絮言”,包括我一会儿想专门问到方言、俚语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汉语写作”的问题。这种写法不就是我们说的“陌生化”问题吗?

阎:对,这部小说因为它的荒诞性决定它的陌生化会特别多。但现实主义就不需要陌生化吗?也许这部小说的形式,我是有些过分讲究了,比如为什么要出现“一、三、五、七、九”这样的章节形式。其实,我要讲究的是在乡村里存在的“阴性文化”问题,因为在民间奇数都是不吉利的数字。再有一个,就是讲究到所有的人名、地名都是植物名、动物名,而没有我们现实意义上的人名。后来我想这些可能都不是特别有必要,反而把它过分复杂化了。可是,为什么我们要固守的现实主义一定就必须是这样子,而不能是另外的样子呢?如果这样,那我就只能说“现实主义——我的墓地哦!”那样的话。

张:我也准备与你探讨“现实主义墓地”这个问题,像《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这三个文本,可以说给批评家和理论界提出了一个难题。因为他们以往习惯于用某种固定的眼光来看任何一部作品,所以这三部作品你就很难去说它像什么,是什么主义。显然它们不是用我们能够理解的现实主义可以解释的。那么,马上就有人提出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狂想现实主义”,又有人说它是“超现实主义文本”和“黑色幽默”等,总之,不会是我们所理解和认识的那个传统的现实主义。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你在《受活》篇首的题词:“现实主义——我的兄弟姐妹哦,请你离我再近些。现实主义——我的墓地哦,请你离我再远些!”这是一种对现实主义的纠缠不清的作家感情。实际上,你也在不断追问你自己,我怎么来面对现实,怎样面对现实主义的问题。所以,这还是一个文本和现实的关系问题,这是你对现实主义的理解的问题。

阎:我说《受活》是地道的现实主义,大家不满意,因为大家认为“不真实”。可《丁庄梦》呢?它是现实主义吗?大家同样不满意,同样不会说它是现实主义,因为它太“真实”了,真实感太强了。大家一方面不满意《受活》中那种“不真实”,另一方面又不满意《丁庄梦》的“真实”。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困惑,也是文学发展到今天“现实主义的困惑”。我觉得,在有些批评家那里,关于“现实”和“现实主义”,已经是一个混乱得理不清的概念了,是一笔糊涂得不能再糊涂的糊涂账。现实主义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而不是传统的、单调的。如果把现实主义这样偏颇地去理解,其实我是宁可不要现实主义,不要主义的。

张:那么让你对你的小说进行新的现实主义命名时,你会怎样命名呢?

阎:没想过。

张:为了区别传统现实主义,区别现在大家“公认”的现实主义,一定要让你对你的小说命名呢?

阎:这应该是我来问你的话。是应该由作家来问批评家的话,如果让你来为《受活》、《日光流年》、《耙耧天歌》和《年月日》这样的小说命名时你会如何命名?

张:我可以命名你的小说为“反现实主义”或“民间现实主义”。

阎:其实什么主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作家要写出好的小说来。

二、作家,应该表现出对“人民”的厚爱

张学昕阎连科

张:我记得你和李陀的一次“对话”里面有一个说法,讲现在的文学是一个“小人时代”的文学。实际上这个“小人”,好像你们指的就是中产阶级,就是一座房子、一幢别墅、一瓶香水、一顿很美的晚餐就极为满足和骄傲的一伙人。我觉得这个时代的很多东西确实让人振奋不起来,有点琐屑的感觉,时代缺少那种能让你觉得为之一震的东西。这不由得让我们注意到“人民”和“人民性”的问题。这也是近年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代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阎:这是个太大、太容易受人嘲弄的话题。现在的文学,谈论人可以,但你谈论“人民”,就像一个疯子说我想当皇帝一样,易于遭人讥笑。

张:但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永远也离不开它的人民性。这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不能不面对的现实。

阎:我以为,说人民时一定要把文学中说的“人民”和我们长久以来文件、报纸、领导讲话中说的那个“人民”的概念区别开来。应该把我们说的人民加上一个引号。前者说的人民,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的成分,有一种阶级性,有另一种意味,就像文件中说的“我们要领导人民……”如何如何;而我们谈的“人民”,少有阶级性,或说根本没有阶级性,它更多的是指“所有心怀良善而普通的人们”,包括那些怀有善心的有罪之人,是指那些千千万万被人领导的人。这其中只有一种“爱”的思想,而没有别的什么。可惜,现在你分不开这个“人民”和平常所说的人民哪个概念更准确。因为“人民”这两个字,是非常精确地用汉语概括了“公民”那样的一种东西,但现在通常说的人民,已经被意识形态通俗化,其中没有了崇高的意味。而我们在文学中谈“人民”、“人民性”的时候,其实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说文学是神圣的、崇高的。如果文学没有了神圣、没有了崇高,那就不要去谈文学的人民性了。现在,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一个漫长的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中,过去的“阶级”没有了,但新的“阶级”——准确地说是有阶级性的“阶层”,又凸显出来了。这个时候,谈文学的“人民性”,我的理解就是希望文学的格局要大,关注点要大。什么“中产阶级”,什么“白领”,什么“底层文学”,什么“农民工小说”,如此等等,这是文化、文学中的新阶层论、新阶级论。而谈“人民性”,关注“人民”,这不仅使文学具有的崇高的品性,也是因此才有可能使文学摆脱新阶层论、阶级论的约束,进入大的格局。“白领”、“底层”、“中产阶级”、“农民工”等,对于文学来讲,你说他们有谁不是“人民”呢?不在“人民”之中呢?

张:谈到时代的转型期的现实中的“人民”,你觉得文学需要或者应该在这个所谓“转型期”中对人民承担什么吗?

阎:我不知道该承担什么,只知道在这个时代文学不能两肩空空。也许,社会转型期本来不需要文学去承担什么,但是有一点,文学对此不能没有反映,没有丝毫的思考。对转型期中的“人”、“普通人”、“人民”的精神和情感要有细腻、深刻的描绘。就是前面我们讲的,社会价值体系如此混乱,文学难道不应该去反映和思考一些什么吗?在混乱的价值和道德中,所有的人都异常迷茫,文学或多或少是可以对人们的精神、情感有所梳理的。你说,今天我们的小说,把关注点放在现实生活中的“底层人”身上,这非常值得尊敬,表达了作家的社会良知,可仅仅如此就够吗?比方说,你关注妓女就等于关注了社会,关注了农民工进城就是叫关注社会的话,那么,我关注白领和有钱人的生活,就不是关注社会吗?我关注上层就不是关注社会吗?不能这么绝对化。转型期的社会是需要关注,可这个时期的精神、情感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人”,表达你对“人民”的爱和尊敬。通过你笔下的人,体现你的情感思考。透过白领,你思考的就是一辆小车、一瓶香水、一幢别墅;透过底层,你思考的是打工者被拖欠的工资,进城的农民没有房子住,儿子没有学校读书。这不是文学最应该关注的现实的问题吗?

张:这些都是很浅表的东西。但作家一定要找到或发现这些东西背后的现实和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现实的美好,还是存在的破败,作为社会存在的主体,人民的存在现状及其背后的精神性问题。

阎:是的,作家应该思考的是透过这样一些日常生活,更深刻地表达你对这一时期人的关切,对文学中“人民性”的表达。

张:好多年前,张承志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很清楚,他说:“我热爱人民,但蔑视庸众。”你刚才讲到的“人民”,我觉得和张承志说的这个“人民”很接近。这是不是一个作家心中的人民的概念?

阎:庸众也是人民的一部分。张承志“蔑视”庸众,表明了他的世界观和文学观,表明了他鲜明的写作立场,这非常可敬。现在,我们写作都已经没有写作立场了。不过,我以为作家写作要保持恒久的对人的尊重,这里说的对人的尊重,自然应该包括我们说的“庸众”。

张:对于许多作家来说,大众、人民、民间、公仆都代表着或象征着文学和写作的真正方向。但在你的“人民”里,应该说具有着一种神圣性的东西。这来自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人民一定是神圣的。

阎:“人民”,一定要有一种神圣性,这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和深深的敬意。说我们的小说格局小也好,说作品不够大气也好,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作品中缺少一种“人民性”,缺少对现实中“人民”的那种崇敬感。在小说创作中,一部作品气象的大小,不在于结构,不在于风格,不在于语言是细腻还是粗犷,而在于你对人尊重的深度,对“人民”爱的深度和广度。你的写作情感在你的笔端流露出的爱只是爱某一群人、某一类人,那你的小说即便有最好的结构,最独特的语言,最超常的故事,那也是小气、小格局。可你流露的爱是深刻的,爱是有着“人民性”的爱,即便你的语言、结构,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那你的小说格局仍然是大的格局。同样是经典,同样是名著,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和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还有托翁的《复活》、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比起卡夫卡的《城堡》、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小说的气象、格局来说,后者还是不能和前者相比的。为什么卡夫卡、福克纳、博尔赫斯这么容易被学习,模仿?而托尔斯泰、索尔仁尼琴等就不能被模仿?因为我们可以模仿别人的故事、语言、风格,但最不能、最无法模仿的恰恰是一个作家对人的爱,不能模仿的是他小说的“人民性”。还有张承志的《心灵史》,你说你如何去模仿?为什么我们现在写不出荡气回肠的作品?除了我们站得不高以外,确实我们的出发点太小、太低。我们的作品中没有大的格局,没有对“人民”的理解和厚爱。

张:也就是说,还是缺少一种带有宗教感的、一种悲悯的大情感和大情怀。这里的爱超出了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关怀、尊重等等,它是一种非常博大的东西。作家不能从俗世中超拔出来,就很难有大作品。

阎:这个不知道怎样理解,我们中国人没有宗教或者说没有宗教情怀,那我们的文学是不是就永远上不去了呢?如果是这样,我就觉得特别悲观。没有宗教,也会有对人的深厚的尊重,对“人民”深刻的厚爱。

张: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另一种形式,在本质上,是人面对自己的生存境遇,在精神的深层表现出的“终极”关怀,我想知道,作为一个作家,你如何面对一个缺少宗教感的民族?还有,你认为宗教情怀对于一个作家能否写出大作品是很关键的问题吗?

同类推荐
  • 有朋·有书

    有朋·有书

    本书分为有朋自远方来、一生与书为伴两部分,内容包括:初识庐山、中国的世纪、企鹅与麦肯森、东方书店的山田、剑桥与潘仕勋、圣智陈锦煌、又一个大伟、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动者、胜利的回忆与纪念、天津与世界零距离、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思考等。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角儿

    角儿

    张雅茜是近年来河东文坛跃出的一匹黑马,也是一位勤奋、高产的作家。在她的大量小说里,常有一种“渡口情结”,钤印着作家对女性生命意识的深层思考与探索。小说故事不刻意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多侧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本书收录了《角儿》、《好戏连台》、《磨坊与紫色》等八篇小说。其中,中篇小说《角儿》获“赵树理文学奖”。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热门推荐
  •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我来到这个世界遵循得是强者为尊、适者生存的从林法则,一切敢与我为敌之人,杀无敕!强者的世界之中我为尊,洪荒世界任我纵横,圣人也不能约束我!
  • 礼仪金说4:公关礼仪

    礼仪金说4:公关礼仪

    进入21世纪,公关礼仪在企业的公共关系、形象宣传、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凤权天下

    凤权天下

    她是高高在上的皇后,五年间为了他殚精竭虑,从太后手中一点点夺回皇权,最终却被他无情杀害,一尸两命。重生到宫女体内的她,满怀仇恨,誓要杀尽所有负她之人。皇宫自此又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 炼血途

    炼血途

    血祭大陆,血液有灵,偷天窃地,魂血相融。一朝踏入炼血途,永生陷入不归路。窃天盗地遭天怒,九死一生逆天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阳光如烟

    阳光如烟

    其中:《阳光如烟》发表于《收获》2002年第一期。《十月丁香》发表于1998年的《上海文学》,后被收入《中国当代情伦理书系》。共收入了我七部中篇小说。《宁阳遗调》2001年底《特区文学》发表后,这本集子,即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并被收入中国作协所编《2001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白棉花

    白棉花

    黄蓓佳2010年最新倾心力作“五个八岁”长篇儿童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作品从一个八岁乡村男孩克俭的视角。描绘出抗日战争这幅宏大历史图卷中的一个片段。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段战火连天的岁月,一朵从天而降的“白棉花”,一位叫“夹克”的美军飞行员,一个懵懵懂懂的八岁少年,一群淳朴善良的乡邻。寻找、呵护、相识、相知、别离还有以生命为代价的援救和保护。一段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催人落泪的故事,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谱写了历史的悲歌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盘古与透明女孩

    盘古与透明女孩

    不见踪影的女孩苹果告诉小当一个秘密:盘古一直躲在蛋壳里工作,她说再有五天,天地分开的一刻。就是她和小蛮骑上木马复活的时候。可是老蜘蛛有了一个阴险的打算。,小当的同桌小顽经常讲他表哥班上的女生在一家游乐园里消失不见了。一天,他们进了那外游乐园,接着他们变了:小当老是自言自语,小顽的意识则被老蜘蛛控制
  • 诡域行者

    诡域行者

    普普通通的监测站为什么会频频出怪事?三个头的鬼喇嘛,死而复苏的天葬师,神秘的西藏禁书,悄无声息渗透到骨子里面的恐惧,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倒下,没人看见他们怎么死的,真正的死因是一个不可触碰的谜团,那个叫伊娜的女人,到底是死人还是活鬼?她出现之后,本来平静的五号点振频率出现异常速度,那东西直奔而来!受伤的人嘶喊声音越来越猛!监测站就像被一只巨魔之手从地下连根带血地拔出,拼命晃动!它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