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44

第44章 隋唐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格局(1)

公元581年,杨坚推翻了北周政权,建立起隋王朝。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又取代了隋,国号唐。至公元907年唐亡。隋唐时代共约近330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政治统一,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在此期间,庶族地主不断上升,门阀士族地主日益衰落,僧侣地主空前强盛,但在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取缔佛教以后,又趋于崩溃。大唐帝国自安史之乱以后,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矛盾激化。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大强国,首都长安(今西安)是一个国际城市,是东方的文化中心。国际上的文化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学术的活跃和哲学的繁荣。唐代的哲学一反过去局限于本国的范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特征了。

隋唐时代,在生产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推动下,科学文化有很大的发展。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和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唯物主义哲学的进步。

隋唐时代,为适应全国政治大统一和专制统治的需要,统治阶级以儒学为政治伦理思想的正统,同时大力提倡佛道二教,尤尊佛教,因而佛教空前盛行。道教也因唐王室自认为是李耳(指老子)后代,得到大力提倡,十分兴盛。儒、释、道三教既相互批判又相互吸取。佛教和道教为了配合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统治,在理论上越来越儒学化了。而儒家学者一方面反对佛教和道教,从维护民族传统意识出发,提出“道统”说,同佛教的“法统”相抗衡;一方面也不断地从佛教典籍中吸取思想资料。由此而呈现出这个时代哲学斗争的种种复杂面貌。

隋唐时代,哲学理论的探索和争论重点是:第一,心性问题。隋唐佛教哲学的核心是心性问题,法相唯识宗宣扬一切唯识(心理现象)所变,天台、华严、禅诸宗都认为,人心为万物的本原。这套理论影响极为深广。第二,道统与法统的问题。佛教为了维护自身的神学体系,编造了一个由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的传授体系,称为“法统”。儒学家韩愈为了对抗佛教,著《原道》,提出了儒家道统说,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依次相传,并以继承孟子自居,认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是恢复和发扬儒家的“道统”。韩愈在佛老盛行的时代举起复兴儒学的旗帜,对于以后思想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第三,天人关系问题。柳宗元、刘禹锡重新提出天人关系问题,深入开展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推进了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第二节佛教哲学

隋唐时代,流行的佛教宗派有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等。在哲学上影响较大的有天台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和禅宗。

一、天台宗的“性具实相”说

天台宗的中心理论是“性具实相”说。“性”指法性,就是体性,本性。“性具”就是一切现象都是自然存在的,既非自生,也非他生。这种存在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存在,是相互联系作为全体而存在的。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在一念之中都存在着一切现象,只是有隐有显的不同。这种学说的理论特征是,一切现象并非由“法性”随缘而生起,而是本来自然存在,完满具足的。也就是说,一切现象都是众生的心中本来具有的。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认为,一切现象当体就是“实相”(真实相状),现象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显示了“法性”的本相。这就是“性具实相”说。这个学说的义理有两层,即“一念三千”说和“圆融三谛”说。

(一)“一念三千”说

一念三千说是智根据天台宗的先驱慧思的“十如是”(简称“十如”)思想,再发挥而形成的。“如是”是“是这样”的意思。慧思把“十如”作为一切现象的真实相状(“诸法实相”),也就是说一切现象的真实相状有十个方面,叫做“十如”。具体指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和本末究竟。“相”,相貌,表面所呈现的容易察别的形相。“性”,性分,内在的不变本性、本质。“体”,体质,众生具有的“相”“性”合成的不同色身。“力”,力用,功能。“作”,作为,造作,构造。“因”,业因,招未来果的直接原因。“缘”,助因,间接原因。“果”,结果,从所习的因,得相应的果。“报”,报果,报应。由前面的因和果所感的来世的报应。“本末究竟”,“本”,指初“相”,“末”,指第九的“报”。“究竟”,指所归趣处。“本末究竟”是指从本相到末报,究竟平等,没有差别。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具“十如是”法,没有缺减。这是以相、性等十个范畴作为构成每一现象的成分、因素。智在“十如”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三千如”的观念。他从人本观点出发,以迷悟为尺度,将一切有情识生物分为凡圣两大类,即六凡四圣十个层次。“六凡”(“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四圣”,即声闻、缘觉、菩萨和佛。每一有情主观所见的宇宙各有不同,佛所见不同于人所见,人所见不同于鬼所见,因而构成为“十法界”(十界)。再者,十界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随缘示现或升沉,也就是它们之间是互相蕴涵、互相转化的。如“四圣”中最高的佛可以现身在“六凡”之中,变化为人为鬼,“六凡”中低级的地狱、饿鬼也可以经过修持向上达到佛的地位。因此,每一界都具备其他九界的可能性,都蕴涵其余九界在内。这样,十界互具,就构成百界。再分析百界的体性,基本上不外乎色、受、想、行、识“五蕴”,称“五蕴世间”。进而由五蕴构成有情个体,称为“有情世间”。有情还有居住的环境即山河大地,称为“器世间”。这样一切现象都有三种世间。百界各具备三种世间,共有三百之数。“十如”和“三百界”相配合,就成为“三千如”了。“三千”,是形容整体宇宙的名词,指宇宙的一切万有,是森然罗列、千差万别、无边无量的现象的总和。因为了显示一切万有的别(十法界)、总(三世间)、事(十如中的前九如)、理(十如中最后一如)的圆通无碍,而称为“三千”。

智认为,整体的宇宙相貌即“三千”的实相就存在于一念之中,谓之“一念三千”。所谓“一念”,也称“一心”,指心念活动的短暂时刻。“一念三千”就是宇宙的相貌念念具备在众生的日常心思中。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二)“圆融三谛”说

圆融三谛说是智在北齐慧文禅师的“一心三观”禅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所谓“一心三观”是一心同时可以从空、假、中三个方面去观察,即成立了空、假、中三种观门。慧文将这种方法传授给慧思,慧思把“一心三观”的禅法归结为穷尽一切现象的真实相状,即所谓把握真理。慧文的主张经过慧思而影响智。智进一步把观的对象确定为一切现象的真实相状——空、假、中,这三种实相称为三谛。也就是说,千差万别的事相都是圆融三谛的体现。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智看来,一切现象从令人产生理解的意义上说,都有三个方面:认识、认识发生的作用和本质。具体说,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有其在认识上所执著的自性,如物质现象(“色”)以质碍为自性。但是,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产生,既然是由各种条件和合而成,也就没有“生”的自性,就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而成为“空”。如色空就是空去这种自性。同时,一切现象和事物虽然是空,却显现出如幻如化的相貌,历历宛然,这是认识发生的作用,也就成为假。“空”和“假”这两种实相都是现象和事物自身的真性如此,不待造作而有的。通过认识发生的作用,就可认识一切现象和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中”。智认为空、假、中三者并不是认识上的先后次第关系,而是于一心中同时存在的,相连相即,互不妨碍,这就是“圆融三谛”。

智强调空、假、中三层义理在任何境界、任何一个事物上都存在,就是在任何现象上都可以见到空、假、中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情况。也就是说,任举一个事物,既是空,又是假,又是中。智说:“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摩诃止观》卷一下)智宣扬,运用“圆融三谛”的学说,去观察世间现象,就能把握佛教的绝对“真理”。十分明显,这种理论否定了事物的客观真实性,从而为佛教生活和追求所谓理想的涅境界作论证。

二、法相唯识宗的“三性”说和“唯识”说

唐代玄奘及其弟子窥基,继承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学说,创立了法相唯识宗。此宗的基本哲学理论是“三性”说和“唯识”说。

(一)“三性”说

三性,也称“三自性”、“三相”、“三自相”,是瑜伽行派和法相唯识宗的理论总纲。所谓“三性”就是一切现象的不同相状,认识了三性也就认识了一切现象的实相。三性具体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遍计所执性”,“遍”,周遍。“计”,计度,度量。“遍计”,周遍计度,即普遍观察思量的意思。“执”,执著。“所执”,是指由普遍观察思量而有的虚妄分别,即把现象执为种种实有的差别。“遍计所执性”,就是把以名言、概念表示的一切现象,视为各有自性差别的客观实在,执为实有,这样所得的认识是不实在不正确的分别。也就是对现象的主观的虚妄的解释、概念的虚构。法相唯识宗认为,人们在认识没有达到圆满的阶段时,往往有对自我和事物的偏执,应用名言、概念对自我和事物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形成种种自相,即产生出经验世界中为“有”的种种图像。其实这种种自相并不能表示对象的本身,以这种错误认识指导行为,就会产生种种颠倒,招致种种痛苦。“依他起性”,“依”,依托。“他”,各种因缘。“依他起性”,就是依托各种因缘而生起的一切现象。法相唯识宗认为,人们遍计执的种种现象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所依据的,它所依据的自性,就是“依他起性”,也就是说,现象没有自体的性质。人们如果对“遍计所执性”所带来的后果有所觉悟,逐渐减轻乃至灭绝对自我和事物的执著,就会体会到事物并不是由原有整体自然生出,而是由各种因缘和合所产生的,所以是没有自身的真实性质的。事物和名言概念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要超脱名言概念,才能更好地直觉到事物的真实。“圆成实性”,“圆”,圆满。“成”,成就。“实”,真实。“圆成实性”,就是圆满成就一切现象的实性。也就是说,在“依他起性”上,远离“遍计所执性”的谬误,去掉对一切现象的虚妄分别,由此获得对一切现象的最完备、最真实的认识,为“圆成实性”。法相唯识宗认为,众生主观上从“遍计所执性”进而达到“圆成实性”,就获得从杂染到清净的转变。

同类推荐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热门推荐
  • 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当你翻开本书时,你就已经开始了一场奇妙的自我发现之旅。如何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他人融洽相处,九型人格可以助你解开所有与性格相关的秘密。
  • 皇家赌场+终极武器

    皇家赌场+终极武器

    他充满魅力而且机智勇敢,他杀起人来铁面无情……他就是007,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英国军情六处007号特工詹姆斯·邦德温文尔雅、机智果敢的形象深入人心,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至今已拍摄了21部,弗莱明把一位充满魅力和冒险精神的英国间谍007介绍给了世界,受到世界各国影迷的欢迎。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重生之契约新娘

    重生之契约新娘

    如果上帝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平白无故给你三百万,“赐予”你一个万人迷的老公,你会要不要?当然要!眼看着快要奔三的蔡梦君,没钱没青春,每天被家人逼着去跟形形色,色的男人相亲。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回到七年前,她从一个大龄剩女摇身变成一个年轻美少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情备忘簿

    爱情备忘簿

    爱一个人就应该毫无杂质。这是骄纵任性的苏小绿一直秉承的爱情信条。然而,在沈安年第一次开口与苏小绿协商时,一直被苏小绿奉为信仰的爱情便在眼前坍塌掉。一场生死浩劫,却挽回了苏小绿一直压在心底的爱情。一边是带给自己巨大压力的初恋情人,一边是关心善待自己的成熟男人,苏小绿最后选择了谁?是一路怀揣对爱情的信仰艰难走下去,还是最后回到俗世烟火的安稳里?这是一本关于女孩子在成年之后面对现实学会接受生活的情感成长书。无论你错过一个很好的人,还是遭遇一个很糟的人,没有什么比爱自己让自己完满起来更重要。
  • 龙狼仙侠传

    龙狼仙侠传

    一个为生存和信念而走向一个魔非魔,道非道的人生,一个为爱而狂而痴的奇男子,一段痛苦的人生旅程。传说现在开始。
  • 战国之平手物语

    战国之平手物语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老套的穿越故事,尾张,桶狭间,上洛,天下人;一个战国爱好者的私货大放送;起点式历史文;腹黑青年成长史。QQ群:125180638,平手家本城。作者长期居住,欢迎加入围观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萌货出没:误惹冷面上司

    萌货出没:误惹冷面上司

    ”某女无辜的瞪大双眸:“……”,成就了他(她)们一生的姻缘。你欺负我好玩吗?”某女囧着一双好看的眉头实在不解。“好玩。“逸总,一段长辈的渊源。”某男咬牙切齿:“那你躲个什么劲。”“你……”“沐优艾,一个被伤透心的冷漠男,一个迷迷糊糊的可爱女,你躲着我好玩么?”“不好玩
  • 错过的天堂

    错过的天堂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流光飛舞】编辑旗下出品作品曾用名:《执子之手,赠你一世深情》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题记舒浅浅怎么也没想到,一不小心,她竟然成了人神共愤的“小三”。于是,一个转身。她以为,他就此沉入心的湖底,再也掀不起一丝波澜。然而……点点滴滴已悄然凝聚,就像缓缓流淌的指间沙,早已沙积成塔。——————————————————————————————林皓宇:浅浅,夕阳美则美矣,但太迟了,太悲凉了。你该画日出,朝气蓬勃的日出啊!长长的黑夜过后,黎明总会到来。苦难不止是消极的过去,美丽的人生会因你的信心而积极重建。浅浅,可记得我们的约定?——————————————————————————————尹若风:舒浅浅,我恨。我恨自己老是卑躬屈膝,却又乐此不疲。我恨自己老是摆脱不开,却又常招致“自取其辱”。我努力了那么久,挣扎了那么久,却始终挣不开这结果。浅浅,如果我在他之前出现,一切是不是都会不同?——————————————————————————————尹若尘:浅浅,每次牵着你的手,我都觉得幸福。我就想,这样一双手,我要一直牵到老,一直牵到死。只是,无论我怎样表白,对你,都是一种伤害。如果,你早一点出现,如果,当初我坚持,一切是不是会不一样?我不相信上帝,可是,应该是有一个天堂的吧。在那里,我将等到我的天使,上帝将还给我一个错过的天堂。******推荐我的新文《滚滚红尘舞天涯》http://m.pgsk.com/a/584897/推荐友友的文,希望亲们喜欢:寂静处《赠尔一曲兰若》http://m.pgsk.com/a/434194/小椏《狐狸先森莫轻狂》http://m.pgsk.com/a/4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