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700000016

第16章 秦汉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2)

关于文艺的教化作用,韩非不但认为是不存在的,而且认为人君一旦喜欢上了文艺,就有可能招致祸乱。他在《亡征》中列举了一些亡国的征兆,其中之一就是“喜淫辞而不周于法,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在他看来,国君喜欢淫辞与音乐,忽于对实用人才的求用,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他在《十过》中列举了十条国君的过失,其中就有两条是文艺,第四过是“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第六过是“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第四过的结果是,晋平公喜欢“清角”之乐,导致阴阳失和,招致晋国大旱,赤地千里,平公也得了瘫痪之病。韩非认为君主虽不摈弃声色之好,但是应当限制在法令的范围之内,“其于观乐玩好也,必令之有所出”(《韩非子·八奸》。)。韩非就是这样,从他的法家专制主义的角度,对文艺问题作出了他独特的说明。在他看来,既然人性都是自私自利的,人与人之间根本不存在可以对话与沟通的可能性,所以文艺不可能成为对话与沟通的器具。他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秦始皇一类的封建专制统治者。

§§§第二节从贾谊到董仲舒的对话语境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人多以为《大风歌》写刘季扫平天下、志得意满之情,其实,联系创作背景,则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据《史记·高祖本纪》,汉高帝十二年即高祖在位的最后一年的十月,刘邦平定淮南王黥布的叛乱,班师还归,过故乡沛地(今江苏沛县),“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文选》李善注云:“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威加海内,言已静也。夫安不忘危,故思猛士以镇之。”此说大体是对的。)公元前194年,汉高祖刘邦击黥布还过沛县时,邀集故人饮酒。酒酣耳热时,刘邦触动情怀,击筑高歌了这首著名的《大风歌》。“诗言志”,这首诗表达了作为一代雄主的汉高祖刘邦意欲统一天下、招纳贤才、建立统一大业的勃勃雄心,同时也隐约地表现出其内心的忧思。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分裂争战,秦国统一天下,建立了短暂的大一统帝国,但不久即被农民起义推翻。秦代蔑视人文与士人的结果是普遍的道德败坏,人文堕落,君臣相疑,亡国灭身。表面强大的帝国在十五年后轰然坍塌,给后人留下了永远的反思与喟叹。在动乱的岁月中,士人流离失所,散在各方西汉统治者平定天下,吸引士人重新聚集在了大一统帝国的金銮大殿下,让建功立业、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融进了这个英雄时代之中。先秦时代类似孔子、庄子、屈原那种低回孤独的心音,一变而为枚乘、司马相如、班固大赋中磅礴雄壮的旋律。

战国末期极为活跃的士,到了汉初大致变成了这样几种人:一种是秦朝时的旧儒生博士。如叔孙通原为秦朝博士,眼看秦朝将要灭亡,率领众儒生遁去,在秦末战争之中先后事过多主,最终归附刘邦,成为西汉初年制礼作乐的重要人物。另一种是活跃于民间的游士,如陆贾、郦食其这样的辩士。他们家境贫寒,颠沛落魄,后来以其才干为刘邦所赏识,为西汉王朝的奠基立下了功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野的儒生,如齐鲁之地的儒生,在干戈纷扰之际,弦歌之声不绝,后为汉朝所用。作为一代有政治眼光的皇帝,刘邦虽然出身无赖,本来并不喜欢读书人,在与项羽相争时还曾经拿读书人的帽子往里撒尿,但是他却懂得要保住江山还必须以诗书礼乐治国,而传授诗书礼乐文化系统的,正是儒生与读书人。为此刘邦在汉高帝十一年二月下诏求贤: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汉书·高帝纪》。)

这篇诏书表明,汉初统治者所求人才已与战争期间有所不同。刘邦敏锐地看到了安定天下与打天下所需人才不同。而儒学就自然而然地被统治者所看重。《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从刘邦接纳陆贾的建议中可以看到,汉初统治者从汉高祖刘邦开始,逐渐意识到儒学诗书的重要性(刘邦讨厌儒学,但是儒家礼仪却给他带来实际王权体验,因而使他后来对于儒学的态度所转变。《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王喜。……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上曰:‘可试为之。’……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肆,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洒,无敢哗失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而儒学主要由士人担当,因此,从汉高祖统治者就多方征召那些品行方正、深通儒术的文士。汉武帝时又屡诏公卿、郡国举荐各种贤良方正之士。《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西汉统治者通过征辟、察举等方式大力网罗延揽文士,不拘出身,使天下之士靡然向风。秦末颠沛流离的文士会聚到西汉帝国的大厦前舒展宏图,跃跃欲试。西汉统治者制礼作乐,依赖的正是这些文士。文化事业的蒸蒸日上以及日不暇给的事务,使西汉文士的心态由内省转为外向,追求一种建功立业、驰骋腾跃的生活道路。枚乘《七发》中的吴客向卧居于闺室的楚太子展现了通过田猎、观涛、登山等活动所见的

外在世界的勃勃生机和动人景色,使楚太子从“虚中重听,恶闻人声”的闭锁状态中走出来。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以铺天盖地的声势,渲染了天子之苑的广袤壮丽。西汉王朝士人的总体精神是奋发向上的像孔子垂暮之年的孤独、庄子式的愤世嫉俗,已不再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统一的封建帝国需要塑造新的意识形态。汉朝统治者对汉初的法家阴阳家和纵横家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大力弘扬儒学。儒学的力量在于能够唤起并巩固人们的血缘亲族观念,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两汉时代虽然相对殷周奴隶社会来说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封建朝代,但其精神文化却依然不脱殷周时代的宗法观念体系。汉代以孝治天下是素为人知的。它吸取了秦朝蔑弃礼义而亡的教训,重新祭起了儒学的旗帜。所不同的是两汉统治者通过董仲舒、班固等人的理论构造工作,将这一套伦理体系与秦汉间盛行的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学说融合起来,形成特有的宇宙与伦理图式。但其核心并不在于说明天道,而在于论证人性中的血亲观念对于加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性。

一、贾谊与汉文帝之对话

在这种情形之下,秦代与士人拒绝对话的情况得到改善,而士人也自觉地应对帝王,开始形成一种氛围。在这一过程之中,贾谊可谓首开风气。

西汉初年,统治者休养生息,无暇制礼作乐、恢复儒学、培养士人,文化建设的滞后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贾谊看到了这一点,以前瞻性的眼光,尝试与汉文帝进行儒学方面的对话,意欲通过与君王的对话,使儒学思想得以重建,并影响到文艺观念的重构。士人的作用在于能够以通透的目光对精神世界与朝政建设提出高屋建瓴的意见。贾谊在这一点上,可谓继承了传统儒学的忧患精神。《汉书》本传记载:“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从这条记载中可以看出,贾谊以年少天才的身份受到皇帝重视,首先是因为他的文采与学问,其次在于他的善于奏对。通过奏对,贾谊得到皇帝的重用。西汉时期,因为对策或者奏对而平步青云的士人不在少数,贾谊可谓首开风气。这些士人有的博通学术、擅长儒学,有的兼通各学,大都能够将学术与时事结合起来,而其途径则是对话,舍此而别无选择。然而,这种对话途径受制于各种因素,不仅是帝王的理解与接受,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汉书》本传记载: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这段记载发人深省。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尽管进入官僚阶层,但是由于所持之理想往往与一些既得利益者相左,曲高和寡乃是经常之事。屈原的悲剧就足以说明这一切,他的悲剧遭遇往往成了后世士人与官僚的共同遭遇。两汉时代屈原成为士人的精神偶像不是偶然的。这种对话途径的开塞,是当时政治的风向标。政治较为清明时,往往可以开通,而政治不明时则紧闭。贾谊时代,许多朝廷老臣还当道任权,左右政治,他们当然不会容忍贾谊这样年少得志的新锐。再加上与汉高祖刘邦当年一起起兵的乡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无从认识儒学对于巩固政权的重要性,所以贾谊在当时的受挫也是必然的。

就汉文帝本人来说,他属于西汉皇帝中较为开明的帝王,还是愿意与士人对话的,而贾谊也确实为官员队伍中的俊彦。因此,虽然贾谊被派到了长沙任太傅,受到冷遇,但是文帝并没有忘记他,时常向他求教,对于鬼神事也感兴趣。唐人李商隐尝叹“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但是事实也并不尽然。《汉书》本传上记载:“至夜半,文帝前席。即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可见文帝还是能够虚心求教的,自愧才不如贾谊而能用他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也爱其才,经常以事问之,而贾谊也时时对之。面对当时边患严重、政治不稳制度疏阔等弊病,贾谊并不气馁,而是认真思考,继续奏对,写出了被称为西汉鸿文的《治安策》。应当说,没有汉文帝与士人对话渠道的开拓,也就无从产生《治安策》这样的鸿文。秦始皇麾下也有许多策士类人物,但是在焚书坑儒迫害下大多都灰飞烟灭,一些人如叔孙通后来成为刘邦治下的重要人物,就说明了这一点。《汉书·贾谊传》记载:

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这里要指出的是这样两点:第一,从贾谊上书的背景来说,西汉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外表安定,其实危机四伏,因此,贾谊以传统的士人的忧患意识,向皇帝上书,直陈事情的严重性,而且表白了自己痛苦万端、流涕太息的心境。话说得多么激烈,多么直率,但反过头来也说明文帝是一位仁厚的帝王,与景帝和武帝有着很大的不同。第二,当时士人与帝王的对话,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臣下的直率、不避斧钺,另一方面是帝王应有宽容的襟怀与虚心纳谏的度量。贾谊公开向皇帝提出要虚心纳谏、广开言路,越是在危机四伏的时候就越是要听取臣下的话语。这样就使对话成为士人的自觉意识,进而变成向帝王上书的自觉行为。贾

谊的这篇《治安策》,其重要性与远瞻性在于没有就事论事,如同东汉后期的君臣对话大多围绕着具体问题而展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高屋建瓴,气势不凡。(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贾谊的《治安策》。他评点《新唐书·马周传》说:(马周给唐太宗上的疏文),“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可见,在他看来马周的疏文与贾谊的《治安策》都是极具历史长远眼光的策文。)所谓西汉鸿文,大多是由这种充实而远瞻的气度与眼光所造成的。贾谊指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

同类推荐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我们渴望成长,父母却在我们的叛逆中渐渐老去,或许你早已在忙碌中忘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但在品读一路开花文字的同时,总能让你忆起那些尘封心底已然模糊的画面。《目送您老去的背影》为当红青春作家一路开花最新力作,以爱之名,体悟人生。作者以平凡却感人的故事,质朴又温暖的笔触,向我们展开了生活中那绚烂深情的亲情画卷。你有多久没有回家?有多久没有看望父母?本书带你重回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找回那份久违的感动,学会如何爱,如何表达爱。
  • 萧红小说集

    萧红小说集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本书精选了萧红的小说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萧红的作品以抒情笔调抒写着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浪费笔墨;故事情节断断续续,然而意味深长;童年趣事,妙趣横生。正如茅盾先生给出的评价:“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 半个苹果的爱

    半个苹果的爱

    在作者的word文档里有一个名为“心灵呓语”的文件夹,对朋友的爱。它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我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的文章不是小说,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80多篇。,也不是传奇。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
  • 清谈墨子

    清谈墨子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热门推荐
  • 爆笑萌妃,王爷打着瞧

    爆笑萌妃,王爷打着瞧

    本文1v1,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踊跃跳坑!传说,这是一个双面腹黑王爷扮猪强吃小白兔的故事。传说,此类文文十分罕见,能帮助偶们实现侠女梦!女主缺筋小白,男主邪恶腹黑。她是承相府唯一的掌上明珠,却自小有一个行侠仗义,做一代女侠的梦想!身为相府千金,不想做皇后王妃,却有一个嫁人只嫁大师兄的光辉理想!他是天下第一美男子,亦是皇帝最宠溺的三皇子,但他却是一个泪做的王爷,朝野上下受尽嘲笑,皇子之中受尽欺辱。当某女侠打上某王爷,又会是怎么样一番景象。某受虐成性的王爷又将在她面前展现怎样一番惊世风华?他的绝世姿容,三千强宠,又能否改变她非大师兄不嫁的初衷?女主虽然灰常滴不着调,但是作者除了偶尔会一点点低调恶搞之外,还是很着调滴!收藏、钻石、鲜花神马滴统统向偶砸来吧,只要不是板砖,全部欢迎!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弃身新娘买一送一

    弃身新娘买一送一

    一场阴谋的背叛,让她还未成为正妻已经变成了弃妇。忍辱者恒人辱之,今日加注在身上的,来日一定要讨回。再相遇,她身边光芒四射,环绕她的人一个接一个而他不过是她追求者中的一个“要我的心,就拥你一生情来换”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培养青少年良好心态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良好心态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本书以轻松快乐的语言,汇集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将带领读者徜徉在一个多姿多彩、奇妙变幻的故事世界中。从故事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从而调整心态,培养心态。拥有积极的好心态,就会拥有一生的快乐和成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青春

    青春

    你不知道,我们这几个孩子都是被青春折磨长大的?各自带着伤口,一边笑着,一边哭着,追逐那个叫明天的东西。和孤儿没两样的凌依依,坚强;家财万贯的廖可,桀骜不驯;看似花心的小米,其实挺单纯;李可儿,李锋兄妹的计划很可怕;性格羸弱的班主任陆远舟,取舍难定。乃至恒霆,胡锐,阴暗的卫十一,暗算的戴玲,和神秘的研一。各有惨黯的青春,在这漩涡里挣扎,希望裂梦成锦。
  • 总裁妈咪很风流

    总裁妈咪很风流

    匈牙利的夜晚,灯火辉煌。深蓝色的多瑙河蜿蜒曲折,流淌至天与地交汇的尽头。它缓缓地流淌,映倒着这座已有百年的城市,静静地倾听这座城市的所有心事。匈牙利,在夏末秋初的傍晚是最美丽的,透出一种静谧的天生丽质。河畔的一座精致别墅中,此时却激情四射!夜幕笼罩的卧房里狼藉一片,白色的大床上,纠缠不清!床上的女子风情万种,鲜艳的红唇在那个金发碧眼的匈牙……
  • 真相

    真相

    因为一本书一炮而红的新锐作家马库斯,被出版社和经纪人追书稿,却遭遇严重的写作障碍,无计可施之下,只好求助于全国知名的文学作家、良师兼益友哈里·戈贝尔,没想到,竟然在无意中发现30多年前的一桩命案:一位15岁的少女诺拉香消玉殒,尸体就埋在戈贝尔家的后院!马库斯是唯一相信恩师清白的人,现在,他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一:到底是谁杀了诺拉?二:1975年的那个夏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三:要怎么靠写作一本书来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