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600000013

第13章 变了味儿的“人际交往”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061113。

中国历来重视交友。封建时代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为“五伦”,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伦常关系。《周礼》把朋友同父母、师长并列,合称为“三行”。(《周礼·地官·师氏》)到了今天,真诚友善、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更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朋友之间的相互交往也会产生种种弊端和陋习,一旦形成风气,便会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

晚清官僚士人间的人际交往,就存在着这种情况。

戊戌维新时期,在雨后春笋般组织起来的各种学会中,有一个学会颇具特色,那就是熊希龄、谭嗣同等倡立的“延年会”。会名“延年”,却并不是讲究养生健身之类的卫生团体或体育组织,而是以改革不良生活习俗为宗旨。在他们看来,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之中,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合理,浪费了许多极为宝贵的光阴;如能改变这些无谓的生活习俗,“将使一世之成就可抵数世,一生之岁月恍历数生,一人之才力若并数人”,那也就无异于延长了生命。

谭嗣同在《延年会叙》中,着力批评了当时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陋习:“宾客之不时,起居之无节,酒食之征逐,博弈之纷呶,声伎戏剧之流连忘返”;客人来访,“主人劳于倒屣,敝于将送,眠食失常,夜以继日,精力以之消铄,光阴以之虚縻”;出门访友,“晨起出阍,暮不得息,望门投刺,冠服重累。以肩舆为居室,以泥首为美观,寻无味之语言,弃有用之日月”;友人相聚,则“礼起饮食,宾尚宴飨,而既非蜡祀,又非庆贺,无故杀犬豕,所遇皆鼎俎,贸贸然肃客,戟戟然赴食。习俗所濡,尤贵卜夜,漏起烛烬而所期不来,殽干酒清而忍饥默对。既而杯盘杂沓,精粗旅陈,养生之义既乖,玩愒之愆弥厉,使一日而数局,虽数日犹莫能休复其精神”(《谭嗣同全集》[增订本],410、41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

清代官德丛谈变了味儿的“人际交往”

谭嗣同在这里对官僚士人人际交往的状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是否确切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相,我一直期望着能够通过具体、形象的历史图景得到印证。新近出版的《恽毓鼎澄斋日记》(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的一种),提供了这方面情况的生动实例。

恽毓鼎原籍江苏常州,光绪年间长期担任京官,在京师生活了几十年。他的日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记载他同朋友、同僚之间的各种交往。我们先看看他对于这种交往既极度厌烦又无法摆脱的无奈心情,如:

光绪十二年(1886)三月初八日记:“一日客来访者五十余人,来往如梭,应接不暇。余性恶烦扰,颇简于酬酢焉。”(《恽毓鼎澄斋日记》,18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以下凡引自该书者只标页码)光绪廿二年(1896)九月十五日记:“连日疲于酬应,晚归,颓然病矣。”十八日又记:“午刻至江苏馆赴潘经士之约,申刻至便宜坊赴裴伟丈之约,真可谓困于酒食矣。”(111页)光绪廿三年(1897)正月二十一日记:“一日来客甚多,络绎不绝。”二十四日又记:“半日会客,应对为疲。”(118页)同年十二月初二日记:“此两日,在家则会客,出门则应酬,无一刻可以静坐看书写字,疲苦已极。又不敢令仆人拒客,致启欺侮之渐。傍晚,兰泉折柬招饮,颓然欲病,勉强周旋,竟夜不适。”(145页)到了这一年的岁末,恽毓鼎总结一年的生活:“发愤立一宏愿:自戊戌年元旦起,凡事皆立章程,杂费悉从节省,以勤补拙,以俭养廉,减无谓之应酬,读有用之书籍。”(149页)可惜的是,在强大而可怕的习惯势力面前,恽毓鼎关于“减无谓之应酬,读有用之书籍”的“宏愿”显然并没有得到实现,在日记中有关“无谓应酬”的慨叹依然随处可见。为节省篇幅计,下面略选数条:

光绪廿四年(1898)七月二十七日记:“连日酬应冗杂,作种种无益周旋,说种种无益言语,自己正事一例废搁”,“学固日堕,身亦将病矣”(168页)。

光绪卅年(1904)二月初三日记:“自正月至今,无日不有应酬,无日不有吃局,疲困浮动,颓然病矣。”(234页)同年十月初一日记:“自晨至夜客来不绝,舌敝神疲,公私各事俱废。先贤谓,见客说话亦是学问。然对无谓人说无谓话,废时失业则有之,未见其有益也。”(261页)光绪卅一年(1905)三月初七日记:“自去冬至今,会无谓之客,赴无谓之局,终日征逐,身心俱疲,求一时静坐看书而不可得,以致胸怀扰攘,往往夜不能寐。”(264页)在上面的材料中,曾提到一个数字,说一天接待客人50余人,这颇有点惊人,但却并不是最高纪录。据《澄斋日记》所记,光绪廿四年(1898)正月初四这一天,也就是恽毓鼎立下减少无谓应酬“宏愿”的第七天,他和他的大兄竟然“分拜城外客三百余家”(150页)。那时的京师,虽然比今天的北京面积要小一些,但出门代步的,并没有奥迪、宝马,无非是轿子或者骡马,真无法想象一天中怎么能走访这么多家。

朋友相聚,饭局是必不可少的。这本来不应该简单地一概加以反对。但一旦泛滥成灾,就不免污染社会风气,也成为当事者的严重负担。根据《澄斋日记》的记录,恽毓鼎一天赶几个饭局的事,司空见惯。所以他在日记里,曾多次发出“困于酒食”、“无日不局,百事都废”、“酒食征逐,无日无之,求半日静坐看书而不可得,甚以为苦”的感叹。(111、172、300页)我随意选了光绪卅二年(1906)二月份(因此时正月刚过,应酬相对较少),统计了一下日记主人参与宴饮的情况,计午宴11次,晚宴16次,另外有几次因病因事未曾赴宴;28日中无饭局应酬的只有6天。

恽毓鼎这样的个案,在当时的官僚士人中,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则,恽毓鼎一再声称自己是“疏于应酬”、“简于酬酢”之人,并不热衷于往来奔竞;再则,恽毓鼎虽是帝王近臣,但所任职位,大抵是讲习馆总办、国史馆总纂一类清水衙门的主管,加之本人自律颇严,因此家产不丰,时常有“囊空如洗,债务纷集”之忧。(160页)无休止的应酬交际,即使从经济压力而言,也是个不堪承受的重负。这种劳民伤财的应酬,对于恽毓鼎来说,显然有“欲罢不能”的苦衷。斯人如此,他人自然可以想见。

不了解这些具体情形,也就很难理解戊戌时期的改革家们为什么要把人际交往中的弊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病态加以革新的深切含义和良苦用心。但是,对于社会习俗的改革,显然要比政治改革更加复杂、更加艰难、更加深刻,恽毓鼎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矛盾、彷徨、困惑、焦灼、无奈,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为了说明人际交往中习惯势力的强大,我们可以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康有为自己曾说过,他在维新运动中受到许多人的攻讦,除了其他种种原因之外,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很多人去拜会他,他却未按传统习俗一一答拜,以至于大家认为康有为目空一切,甚至怀疑是有意侮辱,结果对康大为不满,得罪了很多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无怪乎恽毓鼎因为“无谓周旋,不唯废时,且损心气”,虽曾下决心“一日客来甚多,俱谢不见”,但接着就提醒自己,“然只能偶一为之,日日却扫,则未能也”了。(301页)清代积案之弊本文发表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8),《中国文化报》2009年11月22日转载。

有清一代,积案问题一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痼疾顽症,它既带给民众深重的苦难,也是吏治败坏的突出反映。

所谓积案,是指各级官吏在审理民事诉讼或刑事案件时,积压拖延,长期不予结案的现象。

本来,对于各类案件的审理期限,清代是有明确规定的。方大湜的《平平言》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审理大小案件,均有限期。”大体说来,州县承审“户婚田土等项”民事案件,限二十日完结。超过限期不到一个月的,官员要“罚俸三个月”,“一月以上者,罚俸一年;半年以上者,罚俸二年;一年以上者,降一级留任”。普通的刑事案件,州县必须在三个月内审毕解到府里,知府须在一个月之内解到臬台衙门,臬司须在一个月之内解到总督巡抚部院,督抚须在一个月内向朝廷“咨题”,合计“统限六个月完结”。如果涉及盗案和命案,则“统限四个月完结”。特大命案,如“杀死三命四命之案”,就必须从快审理,“州县限一月内审解,府州、臬司、督抚各限十日审转具题”(《平平言》,卷2)。

规定不可谓不清楚,要求也不可谓不严格。但是,封建政治的特点之一,就是制度规定同实际运作往往脱节甚至背离,明文规定是一回事,实际状况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清史稿·刑法志》在讲到这个问题时,加了这样一句话:“然例虽严,而巧于规避者,盖自若也。”这个点评,说到了要害,实在有画龙点睛之妙。

第一章清代积案之弊各级官员“巧于规避”的结果,是朝廷对于审案期限的规定变成了一纸具文。积案现象愈来愈普遍,案件积压的时间愈来愈久长,封建法制固有的黑暗和暴虐也就暴露得愈来愈充分。包世臣在《安吴四种》中谈到道光年间的情形说,“江浙各州县均有积案数千”,“积案至多之省”多达“十余万起”。案件积压的时间,“远者至十余年,近者亦三五年延宕不结”。同治年间,据曾国藩统计,直隶“通省未结同治七年以前之案,积至一万二千起之多”。丁日昌描述江苏积案情形则说:“案牍日积日多,甚至有窃案延搁十余年未经审定,谴犯例限久满,仍淹禁在狱者。”(赵晓华:《晚清讼狱制度的社会考察》,82、8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这里讲到的现象,决不是个别的特例,而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从皇帝的上谕、大臣的奏疏乃至社会的时论都把积案问题作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就可以确信无疑。

为什么官员断案,“往往审而不结”,总喜欢“宕延时日”呢?(汪辉祖:《学治臆说》,卷上)原因当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两条:

其一是封建官吏们玩忽职守,漠视民瘼。本来,在行政权与司法权混一的情况下,“断狱听讼”是封建官僚最主要、最经常的政务活动,所谓“讼狱乃居官之首务”。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名臣田文镜在所撰《州县事宜》中说:“乃有一等阘茸之员,听断乏才,优柔不决,经年累月,拖累无期。”他具体描述了这些官员们面对命案时“悠忽”、“迟延”、“恣意捺搁”,以致审案时“胸无确见,难定爰书”的情况,指出“人命如此,其他可知”。如果说田文镜讲的还只是部分官员的表现,光绪时的一篇时论则把这种现象作为官员的普遍状态来评论,并且讲得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今之为民父母者,往往玩视民瘼,以奔走大吏之门谓为善于奉承,以争逐宴会之场谓为熟于世故,日行公事,视若具文,以致案牍山积,莫不加意,一案淹留,动辄经年累月。”(《皇朝经世文四编》,752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试想,官员们一个个热衷于“奔走大吏之门”,“争逐宴会之场”,借此攀附钻营,寻找靠山,拉帮结派,同欲相趋,以此作为升官之捷径、仕途之要诀,哪里还有时间、精力和心思去公平执法、尽心办案?

其二,比这个更加重要、更加直接地促使积案日益严重的原因,则是官员们为了敲诈勒索的需要而有意为之。因为只有案件久拖不决,才能对涉案各方威逼恫吓,曲法弄权,肆意诛求,讹索无厌。正如陈宏谋《在官法戒录》所说:“不知事犯到官,原、被、佐证必有数人,各有生理,讼事一日不结,即一日不得脱身。差役借此索诈,书吏从中舞弊,土棍构衅生波,莫不由延搁而起。故讼未结而家已破者有之,可为寒心。”(卷1)前引《平平言》也说,案件一旦积压,“门丁乘机诈索,书役乘机指撞,讼师乘机播弄,案外生许多枝节。本小事也,而酿成大事;本易事也,而变为难结”(卷2)。这里虽然没有提到官员本身,但谁都心知肚明,在这门丁、差役、书吏、讼师、土棍的身后,正是他们的主子即各级大小不等的贪官污吏。我国历史上向有“灭门刺史”、“破家县令”的民谚,意思是说,地方官长手握重权,如果他们贪赃枉法,无辜百姓便随时有家破人亡之忧。这种情况,到清代并没有什么改变。

清代对于案件的处理,实行的是“有罪推定”的原则,就是首先假定嫌疑人是有罪的,未经审理以前,一切就均按罪犯对待。不仅如此,官府对于任何一个涉案人员,包括原被告甚至证人在内,都可以任意拘审或者拘押,乃至投入监狱。于是,这些人就都作为待罪之人,成了任人宰割的俎上之肉。所以,遭受积案之害的,并非仅仅是按封建法制所确定的罪犯,更多的是那些莫名其妙地卷入案件的无辜百姓。

积案泛滥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首先是极大地加重了涉案人员的负担。俗话说:“一人到官,全家不安。”涉案之人,不管有理无理,差役一到,就大难临头。“盖此辈城狐社鼠,假威以逞,其视村农犹鱼肉也。一旦奉差赴乡,声焰俱赫,里巷妇子,畏之如蛇蝎,而且指东话西,大言恐吓,饱啖鸡黍,勒索钱文,稍拂其意,辄咆哮詈辱,莫敢谁何。小民但期无事,惟有吞声受之而已。”(田文镜:《州县事宜》,“谨差下乡”条)案件受理之后,更得时时花钱、事事花钱:“两造构讼,自进城做词之日起,至出结归家之日止,无一日不花钱。拖延日久,则花钱愈多;花钱愈多,则富者必穷,穷者必死。”(《平平言》,卷2)“金多则诺,金少则勃然作色,任意发枉,讼者吞声。伺鞠则奔走于阶前,等候于门外。拖延烦费,旅馆萧条。茶坊酒肆,到处皆耗财之地;内胥外役,无一非索钱之人。支吾东西而力尽,逢迎左右而囊空。称贷求情,市产悦吏。一状之事未明,全盛之家已破矣。”(刚毅:《居官镜》)其次是大量涉案人员长期羁押,备受凌虐。由于案件“积久不审”,弄得“囹圄滞满”,竟出现“案犯日多,恐狱中将无地可容”的现象。而当时的监狱,完全是地狱般的生活,陈宏谋《从政遗规》有这样一段描写:“一人入狱,十人罢业。株连波及,更属无辜。且狱中夏有疫疾湿蒸,冬有皲瘃冻裂。或以小罪,经年桎梏;或以轻罪,迫就死亡。狱卒囚长,需索凌辱,尤可深痛。”许多人就这样既不审讯,又不定罪,不明不白地含冤而死。

再次是妄扳无辜,戕害良善。官吏们有意制造积案,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多敲诈勒索的机会。他们的惯用手法,就是物色某些殷实之家,无端的加上一个“事主亲友”或“干证”之类的名称,使之变成涉案人员,便可以予取予求,成为勒索的对象。正如《在官法戒录》所说:“一狱之兴,本案拖累,已自不少。狱吏复指使妄扳,辗转蔓延,甚有因一人而害及数十百人,因一家而害及数十百家者。即遇明察之官,亟为开脱,业已筋疲力尽,身家难保矣,岂不可恨!”

所有这一切的结果,就是使老百姓彻底失去了对封建法制的信任,对官府畏之如虎狼,对法律避之如鬼魅。“官吏以百姓为鱼肉,百姓以官吏为寇仇”,这样,司法危机就不能不转化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同类推荐
  •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入党前固然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后更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不懈努力。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端正入党动机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首要问题;正确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第一个关口;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现阶段影响入党动机的环境因素分析。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本书有助于大家思考“我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合格党员。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对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八项规定给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八项规定昭示的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以及中国梦蓝图进行了梳理和论述。既是一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也是一本在党的建设方面起教育、普及作用的通俗理论读物。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实现中国梦与创业就业、税收、土地制度、环境等问题以及创新、城市化道路、财政、国企监管、收入分配等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科学总结出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策选择和努力方向。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对广大领导干部在改革攻坚期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促进中国梦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诸神的庄园

    诸神的庄园

    主角聂小天乃是仙陆四大秘地之一的风雪天崖的一个不算弟子的弟子,他背负着显赫的身世而不自知。在仙陆一段最为纷乱的历史中,他因为亲情、友情、爱情等等缘故而卷身其中,一步一步地看清每个人的真实脸孔,发现各门各派的恩怨交缠。最后,却又发现这所有的种种,都是源于一个惊天的阴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创造出不菲的业绩,就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修养、品质、习惯、方法、技巧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积累销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推销员所需要的素质和修养。在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的时候,积极思考,把学习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推销过程中去,将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使我们了解了销售成功的秘决,如果不行动就永远不会成功,希望通过凡禹、吴慧编著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每个推销员都切实行动起来,在推销实践中真正体会成功的乐趣,为创造一个辉煌的未来而努力。
  • 重生一寒门贵女

    重生一寒门贵女

    ‘言诗诗’:响彻某城的律政俏佳人,人称政界女神。年纪不大,高学历高智商高水准,绝对的“白富美”。人生最值得炫耀的两件事:一,性格是狠绝与可爱的完美结合体,人前滴水不露。二,从未输过关司,但凡她经手的案子无一不赢得漂亮。———————————————————————————————言诗诗:山旮旯里的朴实小村姑,小学三年没毕业,十岁就开始了辛勤的放猪生涯。无机会梳洗打扮,长相不详。人生最值得炫耀的两件事:一,放猪技艺绝佳。二,据说有一个金光闪闪,灼灼其华的富二代律师未婚夫(暗中干黑道营生)。———————————————————————————————当‘言诗诗’成了言诗诗,滟滟风华在人前闪烁,那优雅妩媚的笑容看在众人眼里,打死也不信这是那个只会跟猪打交道的放猪女。多少名门贵介不屑于她,频频挑衅,言诗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从容化解。想看她色变出糗,灰土连天的样子,便是想都不要想的事。且看她如何展露风采,颠覆美男心,倾煞众人眼。片断一:身着明艳礼服的女子冲进来,豪放道:“抢亲的,把新郎给我!”婚礼现场一阵轰然动乱。接着西装笔挺的男子从台上缓缓走下,冉冉步伐韵律有秩,勾起嘴角淡淡的笑:“傻啊,打劫政界权贵的女婿。”言诗诗嘟起嘴,他越是这般风度翩翩她越是委屈不爽,雾汽凝了几凝好没骨气的滴下来:“是啊,我就是傻,别人是长大的,我就是傻大的。”男子将人扯进怀里,恶意的按了按,隐隐含笑:“是挺彪,不过这次彪正了,我喜欢!”片断二:秦夜怀揽光裸美艳的如花小娇妻,隐忍之后好事就要得逞。翻云覆雨前身下人出手唤停:“秦夜,停!你不能对我做这种事,我不是你老婆,我是水货。”秦夜从她肩胛里抬头,声音暗哑磁性:“别抬举自己,你分明就是吃货!”低头啃之。言诗诗再唤,软声软语:“秦夜,你要放过我,我感谢你八辈祖宗。”秦夜啃噬得津津有味,声音别味的传出:“你要能为我生个孩子,我八辈祖宗更感谢你!”
  • 恶魔老公,拜拜

    恶魔老公,拜拜

    她曾经骄傲过,她曾经轻狂过!二十五岁时:他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猛攻的追求,蓝色妖姬花瓣洒满床,她颜笑点头!当她走进那扇门时,看着,一面墙般大的婚纱照,她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恩怨!当他强行将她送入那冰冷的手术台时!当希望破灭时,剩下只有绝望,你冲破绝望时,那就踏向冷情;N年以后:她一身正装面带微笑进入他的公司,她是他妻子的时候并没有来过这里,而今天她已经是他的前妻;“你好,我是颜伊彤。”她面对前台小姐说出自己的名字。“您好,颜总,请您直上二十八楼,董事长已经在办公室。”前台小姐翻阅着记录,有预约。她进了电梯直上二十八层,董事长办公室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礼貌的敲敲门,然后走了进去,办公室里面没有人。她转头向旁边那扇门看去,原来他的办公室里面还有内室,里面在干什么她自然知道,她手拿准备好的资料安静的坐下。随着里面高昂的叫声落幕,不一会功夫门开门,他走了出来:“让你久等了。”她的面容没有一丝变化,还是带着那从容的微笑,“雷董百忙中抽空给我十分钟时间,已经感激不尽,等一会又何妨。”她自然的抬起头将自己准备的文件给他看。他看了她一眼,然后仔细的看着她准备好的文件,“两天后给你明确回复。”“谢谢!”她礼貌的站起身,言谢然后离去。她一出门,他脸色瞬间黑到谷底,拿起电话飞速按了号码,在那边懒懒的喂了一声,这边却爆发:“你出的什么烂主意,她一点反应都没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灭天神卷

    灭天神卷

    一卷《灭天神卷》,成就长生不死的梦想。一道天罚神雷,让一切成为梦幻空花。不灭的意念,寻得一丝重生的契机。再世为人,宿命姻缘,让冷漠的他不再冷漠。逆天法诀,终被天妒。佳人逝,恨空痕。毁灭心,誓灭天。灭世之境,灭天之境,一切水到渠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