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400000006

第6章 脾胃论译注 卷上 (5)

如气虚、气短的,加人参益气,只用升阳药资助阳气,更好的是加人参。恶寒、发热、烦躁、口渴、脉洪大,用白虎汤主治。如气喘促的,加人参;如口渴不止,用寒水石、石膏各等分,少量与服,此即钱乙所制的甘露散方,主治身有大热,小便频数,或者上面渴饮,下面多尿,这是燥热内盛的缘故。气分燥的加白葵花,血分燥的加赤葵花。

如脈弦,祇加風藥,不可用五苓散; 如小便行、病增者,此内燥津液不能停[1],(停:指津液流溢不能中止。)當致[2](致: 歸遠。)津液,加炒黄檗、赤葵花。

如果还伴有脉弦的,只需要加祛风药,不能用五苓散;如小便通利,病反增剧的,审脏腑内燥津液不能中止的表现,当用清火以生津液法,加用炒黄柏、赤葵花。

如心下痞悶者,加黄連一、黄芩三,減諸甘藥。不能食,心下軟[1](軟:據《傷寒論》文作“硬”。)而痞者,甘草瀉心湯則癒。(痞有九種,治有仲景湯五方瀉心湯。)

如果心下痞闷不舒的,加黄连一份、黄芩三份,减去方中的甘味药。不能进食,心下痞硬的,用甘草泻心汤可愈。(胸中痞闷,病分九种,可参考《伤寒论·太阳病中篇》,治疗有张仲景五首泻心汤。)

如喘滿者,加炙厚朴。

如果呼吸喘促,胸满,可加炙厚朴。

如胃虚弱而痞者,加甘草。

如果因胃气虚弱而导致的痞闷,加重甘草。

如喘而小便不利者,加苦葶藶。(小便不利者加之,小便利爲禁藥也)

如果喘促而小便不利的,加苦葶苈。(小便不利的可以加用,小便通利的为禁用药)

如氣短、氣弱而腹微滿者,不去人參,去甘草、加厚朴,然不若苦味泄之,而不令大便行。

如果气短、气虚而腹中微满的,不必去人参,应去甘草,加厚朴。但不如用苦味以泄痞,而不使大便泄泻。

如腹微滿而氣不轉,加之中滿者去甘草,倍黄連,加黄檗,更加三味、五苓散少許。此病雖宜昇、宜汗,如汗多亡陽[2],(亡陽:陽氣衰竭的危重證候。證見大汗淋灕、汗出如珠、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虚欲絶等。)加黄芩[3];(黄芩:據文意應是黄芪。肤发热,应给予羌活、柴胡、升麻、葛根、甘草,病可痊愈。)四肢煩熱、肌熱,與羌活、柴胡、昇麻、葛根、甘草則癒。

如果腹中微满而气机不能运转,加上中焦胀满的,去甘草,倍用黄连,加黄柏,更加少量五苓散。这种病虽然宜用升散发汗法,但汗出过多,可能导致亡阳,应加黄芪。如觉四肢烦热,全身肌肤发热,应给与羌活、柴胡、升麻、葛根、甘草,病可痊愈。

如鼻流清涕、惡風,或項背、脊、膂[1](膂:背部脊柱骨左右兩側的肌肉群。)强痛,羌活、防風、甘草等分,黄芪加倍,臨卧服之。

如有鼻流清涕,怕风,或项背脊骨牵强疼痛,加羌活、防风、甘草等分,倍用黄芪,临卧前服药。

如有大熱、脈洪大,加苦寒劑而熱不退者,加石膏;如脾胃中熱,加炒黄連、甘草。

如有高热、脉洪大,经加用苦寒清热之剂而热仍不退的,加石膏;如脾胃有热加炒黄连、甘草。

凡治此病,脈數者當用黄檗,或少加黄連,以柴胡、蒼术、黄芪、甘草,更加昇麻,得汗出則脈必下[2],(脈必下:即脈數轉緩。)乃火鬱則發之也。

大凡治疗这种病,脉数的当用黄柏,或稍加黄连,同时用柴胡、苍术、黄芪、甘草,更加升麻,药后汗出热退,脉数转缓,这是火郁于内,得宣发而外解。

如證退而脈數不退,不洪大而疾有力者,多減苦藥,加石膏。如大便軟或泄者,加桔梗,食後服之。此藥若悮用則其害非細,用者當斟酌,旋旋[3](旋旋:漸漸。)加之。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石膏善能去脈數疾,病退、脈數不退者,不可治也;如不大渴,亦不可用。如脈弦而數者,此陰氣也,風藥昇陽以發火鬱,則脈數峻退矣。已上五法加減未盡,特以明大概耳。

如果症状减退而脉数不减的,虽不洪大而数疾有力的,应多减去苦寒药,加石膏。如大便软或泄泻的,加用桔梗,饭后服用。这种药如误用则危害不小,使用时应当仔细斟酌,渐渐加量。如食欲减退的,不可用石膏,石膏性寒能清热,使脉数转缓,如果热退而脉数不退的,不可用石膏;如没有大渴,也不可用石膏。如见脉弦而数的,是阴火上乘之象,应加用风药以升阳散火,脉数很快就会平缓。以上五种加减用药法, 不能完全概括用药的法则,只是说明其大概而已。

分经随病制方

《脈經》[1](脈經》:書名,晋,王叔和著。《脈經· 肺平太陰經病證第七》原句是:“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汗出,小便數而欠。氣虚,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卒遺失無度。” )云:風寒汗出,肩背痛,中風,小便數而欠者,風熱乘其肺,使肺氣鬱甚也,當瀉風熱,以通氣防風湯主之。

《脉经》说:因汗出而风寒侵袭肌表,出现肩背疼痛;风寒侵犯膀胱,小便频数而短少;风寒化热袭肺,肺气郁滞失于宣肃,治宜宣泻风热,用通气防风汤主治。

通气防风汤

柴胡 昇麻 黄芪已上各一錢 羌活 防風 橘皮 人參 甘草已上各五分 藁本三分 青皮 白豆蔻仁

黄檗已上各二分

柴胡 升麻 黄芪以上各一钱 羌活 防风 橘皮 人参 甘草以上各五分 藁本三分 青皮 白豆蔻仁

黄柏以上各二分

右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氣盛者宜服, 面白、脱色、氣短者勿服。

上药切碎,作一服,加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药渣,温服,饭后服。如肺气旺盛的可以服用,如有面色苍白、气短等肺气虚证的,不可服。

如小便遺失者[1],(遺失:不禁。)肺氣虚也,宜安卧養氣,禁勞役,以黄芪、人參之類補之。不癒,當責有熱,加黄檗、生地黄。

如有小便失禁的,是因为肺气虚弱,宜安静睡卧以养肺气,禁止劳作,用黄芪、人参之类补益肺气。如不愈,应当责之于膀胱有热,加用黄柏、生地黄以滋阴清火。

如肩背痛,不可回顧,此手太陽氣鬱而不行,以風藥散之。

如有肩背疼痛,不可转侧回顾的,这是手太阳经气郁阻,当以风药疏经散气。

如脊痛、項强,腰似折,項似拔,上衝頭痛者,乃足太陽經之不行也,以羌活勝濕湯主之。

如有脊痛、项强,腰似折断,后颈似抽起般疼痛,上冲头部引起头痛的,这是足太阳经气郁滞不畅,当以羌活胜湿汤主治。

羌活胜湿汤

羌活 獨活已上各一錢 炙甘草

藁本 防風已上各五分 荆子三分

川芎二分

羌活 独活以上各一钱 炙甘草

藁本 防风以上各五分 蔓荆子三分 川芎二分

右件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如身重,腰沉沉然,乃經中有濕熱也[1],(經:此指足少陰腎經,其與足太陽經表裏相合。)更加黄檗一錢、附子半錢、蒼术二錢。

上药切啐,作一服,加水二盏,煎至一盏,去药渣,温服,饭后服。如觉身重,腰部沉重,是足少阴经有湿热,更加用黄柏一钱、附子半钱、苍术二钱,以清利湿热。

如腿腳沉重無力者,加酒洗漢防己半錢,輕則附子,重則川烏頭少許,以爲引用而行經也。

如果腿脚沉重、无力,在羌活胜湿汤中加酒洗汉防己半钱,病轻的加附子引药入肾,病重的加川乌头少许以通行经脉。

如卧而多驚,小便淋溲者,邪在少陽、厥陰,亦用太陽經藥[1],(太陽經藥:指羌活勝濕湯。)更加柴胡半錢。如淋加澤瀉半錢,此下焦風寒二經合病也。經云:腎肝之病同一治[2],(腎肝之病同一治:肝屬乙木,腎屬癸水,腎水生肝木,稱乙癸同源,故腎肝之病治法相同。)爲俱在下焦,非風藥行經不可也。

如果睡眠时多惊易醒,小便淋沥不畅的,病邪在少阳、厥阴二经,也可用太阳经药羌活胜湿汤治疗,更加柴胡半钱以疏少阳、厥阴经气,这是下焦厥阴风木和太阳寒水二经合并为病。“经”云: 乙癸同源。肾肝之病治法相同,因为肝肾都在下焦,非用风药升阳行经不可。

如大便後有白膿,或祇便白膿者, 因勞役氣虚,傷大腸也,以黄芪人參湯補之[1](黄芪人參湯:見本書卷中“脾胃虚弱隨時爲病隨病制方”節。);如裏急頻見者,血虚也,更加當歸。

如果大便后夹有白色脓液,或只解出白脓的,是因为劳累过度,脾气虚弱, 进而伤及大肠所致,用黄芪人参汤补气;如果频见腹中急迫的,是血虚的缘故,更加当归补血。

如肺脹膨膨而喘咳[1],(膨膨:脹滿之狀。)胸高氣滿,壅盛而上奔者,多加五味子,人參次之, 麥門冬又次之,黄連少許。

如果肺部膨胀、咳喘、胸满气上逆而不能平卧的,羌活胜湿汤中多加五味子,少量的人参,更少量的麦门冬,黄连少量。

如甚則交兩手而瞀者[1],(瞀:頭目昏蒙不清。)真氣大虚也[2]。(真氣:同正氣。由先天元氣與後天穀氣結合而成,是生命機能的總括。)若氣短,加黄芪、五味子、人參; 氣盛,加五味子、人參、黄芩、荆芥穗;冬月去荆芥穗,加草豆蔻仁。

严重的出现两手交叉按于胸部,头目昏蒙不清,这是真气严重虚衰的征象。如气短,加黄芪、五味子、人参;如气盛,加五味子、人参、黄芩、荆芥穗;冬季时令当去荆芥穗,加草豆蔻仁温散里寒。

如嗌痛頷腫,脈洪大面赤者,加黄芩、桔梗、甘草各五分。

如咽喉疼痛,颊颔肿大,脉洪大,面红的,羌活胜湿汤中加黄芩、桔梗、甘草各五分。

如耳鳴,目黄,頰頷腫,頸、肩、臑、肘、臂外後廉痛,面赤,脈洪大者,以羌活、防風、甘草、藁本通其經血,加黄芩、黄連消其腫,以人參、黄芪益其元氣而瀉其火邪。如脈緊者寒也,或面白善嚏,或面色惡,皆寒也。亦加羌活等四味,當瀉足太陽,不用連、芩,少加附子以通其脈,面色惡、多悲恐者,更加桂、附。

如有耳鸣,目黄染,颊颔肿大,颈、肩、臑肘、臂外后缘疼痛,面红,脉洪大的,用羌活、防风、甘草、藁本四味通经行血,再加黄芩、黄连消肿胀,用人参、黄芪补益元气而泻阴火。如脉紧的,为表寒证,或见面色白、多喷嚏,或面色不好,都是表寒证,也加羌活等四味,同时应当解足太阳经之邪,但不用黄芩、黄连,稍加附子温通经脉,如面色不好,多有悲恐表情的,更加肉桂、附子温经复阳。

如便白膿少有滑、頻見於污衣者, 氣脱,加附子皮,甚則加米殻[1]。(米殻:即罌粟殻,有收澀固脱之功。)如氣澀者,祇以甘藥補氣,當安卧不語,以養其氣。

如果便出白脓夹有少量黏液,经常污染衣裤的,是中气虚脱,应加用附子皮,严重的加罂粟壳涩肠固脱。如果因脾虚而气机不畅的,只需用甘味药补气,并安静地躺卧休息,不要说话,以静养脾气。

用药宜禁论

凡治病服藥,必知時禁、經禁、病禁、藥禁。

大凡治病服药,必须了解时令变化与用药的禁忌、经气的变易与用药的禁忌、疾病与用药的禁忌、药物对脏腑气血损害的禁忌。

夫時禁者,必本四時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大法:春宜吐,象萬物之發生,耕耨科斫[1],(耕耨科斫:耕,犁田;耨,除草;科,斷截;斫,砍伐。意喻春天的耕作。)使陽氣之鬱者易達也;夏宜汗,象萬物之浮而有餘也;秋宜下,象萬物之收成,推陳致新,而使陽氣易收也;冬周密[2],(周密:固藏周密的意思。)象萬物之閉藏,使陽氣不動也。夫四時陰陽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逆其根,伐其本,壞其真矣。又云:用溫遠溫[3],(用溫遠溫:用溫藥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寒遠寒,無翼[4](翼:輔助。)其勝也。故冬不用白虎[5],(白虎:即白虎湯。)夏不用青龍[6],(青龍:即大、小青龍湯。)春夏不服桂枝,秋冬不服麻黄,不失氣宜[7],(不失氣宜:氣宜,每一季節都有相宜的氣候。意思是用藥不要違背當時的氣候變化之宜。)如春夏而下,秋冬而汗,是失天信[8],(天信:自然規律。)伐天和[9](伐天和:人與自然(天)的和諧象徵着健康。伐天和,即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也。有病則從權,過則更之。

所谓“时禁”,必须遵循春夏秋冬四时阴阳升降的道理,恰当运用汗、下、吐、利等治疗法则。其基本方法是:春季宜用吐法,好像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进行土地的耕耘锄草,使抑郁的阳气得以舒展畅达;夏季宜用汗法, 好像自然界阳气旺盛而升浮;秋季宜用下法,好像自然界万物的收成,推陈出新,使阳气收敛潜降;冬季宜用固密法,好像自然界万物固密贮藏,使阳气宁静潜藏。四时阴阳的变化,同万物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是一致的。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戕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又说:用温药时应避开温气所主时令,用热药时应避开热气所主时令,用凉药时应避开凉气所主的时令,用寒药时应避开寒气所主的时令,用药不能助长时令的胜气。所以冬季不用白虎汤,夏季不用大、小青龙汤,春夏不服桂枝汤,秋冬不服麻黄汤,用药不要违背当时的气候变化之宜。如果春夏升发之气主时时反用下药,秋冬降沉之气主时时反用汗药,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有病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斟酌权衡应变,用错了就要及时更改。

經禁者,足太陽膀胱經爲諸經之首,行於背,表之表,風寒所傷則宜汗,傳入本宜利小便。若下之太早,必變證百出,此一禁也。足陽明胃經,行身之前,主腹滿脹,大便難,宜下之。蓋陽明化燥火,津液不能停,禁發汗、利小便,爲重損津液,此二禁也。足少陽膽經, 行身之側,在太陽、陽明之間,病則往來寒熱、口苦、胸脇痛,祇宜和解,且膽者無出無入,又主發生之氣,下則犯太陽,汗則犯陽明,利小便則使生發之氣反陷入陰中,此三禁也。三陰非胃實[1](三陰:此指太陰脾。胃實:即陽明胃實證,主要見口乾舌燥,大便燥結不行等症。)不當下,爲三陰無傳本,須胃實得下也。分經用藥,有所據焉。

所谓“经禁”,足太阳膀胱经为三阳经的首位,其经脉循行于背部,为最表的经脉。风寒伤及太阳之表,治宜发汗解表,如果传入足太阳本腑膀胱,治宜利小便。如果太阳表证过早用泻下法,必然导致各种变证,这是“经禁”之一。足阳明胃经之脉行于身之前,其病出现腹部胀满,大便艰难,治宜泻下法去其里实。因为阳明病最易化燥火伤及津液,所以禁用发汗、利小便的方法,以免重伤津液,这是“经禁”之二。足少阳胆经之脉行于身之侧面,在太阳、阳明之间的半表半里,其病出现寒热往来、口苦、胸胁痛,治疗只宜用和解法,因为胆的生理功能是无出无入的,又主少阳生发之气,如误用汗法则伤及津液而导致邪犯阳明,如误用利小便法则少阳生发之气下陷于阴中,这是“经禁”之三。足太阴脾病,如不出现胃实证就不应当用泻下法,因足太阴脾一般无传及本腑的问题,只有在出现胃实时才能用泻下法治疗。因此必须遵循分经用药的原则, 治疗才有根据。

病禁者,如陽氣不足,陰氣有餘之病,則凡飲食及藥,忌助陰瀉陽,諸淡食及淡味之藥,瀉昇發以助收斂也,諸苦藥皆沉,瀉陽氣之散浮,諸薑、附、官桂辛熱之藥,及濕面、酒、大料物之類,助火而瀉元氣,生、冷、硬物損陽氣,皆所以當禁也。如陰火欲衰而退,以三焦元氣未盛,必口淡,如鹹物亦所當禁。

所谓“病禁”,例如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的病变,凡饮食及药物均应忌助阴泻阳。各种淡食及淡味药物,都有泻泄升发之气以辅助阳气收敛的作用,各种苦味药物性沉降,有降泄阳气的散浮作用,诸如干姜、附子、肉桂辛热药物,及湿面、酒、调味香料之类,均有助火而泻元气的作用,凡生、冷、硬的食物都可损伤阳气,都应禁食。如果阴火有逐渐衰退趋势,元气尚未恢复,必然口淡无味,如咸味食物也应当禁忌。

同类推荐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锦绣农庄

    锦绣农庄

    唢呐声声声作响,锣鼓声声声冲天。向阳眉头紧皱着,怎么这么吵?“这可怎么办啊?玉娘就这么死了,我们怎么向肖家交代?”“呜呜呜,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我们可是收了人家好多聘礼的,这该怎么还啊?”向阳被吵得不耐烦了,又发现有人在她的脸上大做文章,不由怒了,猛地睁开双眼。然而,入眼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黑漆漆的屋顶……瓦片屋顶。……
  •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北京有多少个部队大院?很少有人能说的清楚,仅在城区一条著名街道的几公里地段内,就有六七个紧挨着的、分别生活着几千上万人的部队大院,一个大院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部队大院戒备森严,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民道、官道,都是学问;家事、国事,皆有文章。作者从军35年,主要任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年生活在北京某部队大院。本书就是他品读人生、总结军旅生涯的心灵体悟,第一次原生态地展现北京某部队大院生活的小说集。不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号召,本书着眼于个体生命的细致把握,展现新时期下部队大院人们的生活状态。
  • 嫩草降老牛

    嫩草降老牛

    “学姐……你不是说我笨吗?”“可我没想到你已经笨得人神共愤了。”“……”“脑残没药医,学弟节哀。”“……”
  • 革命烈士书信

    革命烈士书信

    本书中收录了大量革命烈士的书信。其中有这样一段,1921年高君宇与石评梅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从相知到相恋,感情甚笃。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经常鸿雁传书,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追求。此信是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一封回信。作者以改造世界的志向和积极奋斗的人生观,勉励女友和青年们勇敢地追求光明。书中除了这篇《给石评梅的信》,还收录了《给佩卿贤甥婿爱弟的信》、《给鸣时的信(一九二七年)》、《就义前给熊竹生的信》等共计七十三封信。
  • 六嫁

    六嫁

    家道中落怎么了?不就是千金小姐沦落市井小乞丐!家族大仇怎么报?不过就是步步为营,复仇女王一次次披上嫁衣,第一嫁,还是小乞丐的她冲出大街拦住了王爷:『你不是很好色吗?人人都说我是一个美人胚子,你若纳我为妾,绝对不会失礼你的!』第二嫁,勾搭叔子,谋杀相公,成为当朝妃子。第三嫁,政局动荡不安,为了保命逃出了皇宫,隐居山林,却遇到了敌国将领,许了亲。。绝色六嫁,步步高升,终成一代女王得天下,男人全在踩在石榴裙下~~~
  •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政坛存身?爱情、亲情、仕途,古人如何抉择?少年皇帝,是勇夺皇权还是沦为傀儡?《三千年来谁著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带你回到帝国最后的时刻,看古人的官场进退,权利得失!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4)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绕不过的肉身

    绕不过的肉身

    这里有汉奸、有志士、有君子、有小人,这里有激情、有理性、有诗意的表述,更有细节的震撼。这样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肉身和灵魂的挣扎。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的含义。人生在世,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舍得”这两个字了。人生有舍才有得,当你懂得了“舍”时,你就会“得”到更多。在人生漫漫长路上,会面临着很多选择,有选择就有放弃。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这是一门学问。人生最重要的是机遇,而正确的放弃,则是真正把握住了机遇。因为很多时候,放弃就是获得。人们常将“舍”与“得”合说成“舍得”,就是因为有“舍”才有“得”嘛!一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酷暑难熬,饥渴难忍。正当快撑不住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屋子里居然还有一台抽水机。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怎么也抽不出半滴水来。这时,他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装满了水的瓶子,瓶子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饮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怎么办?能抽出水来当然好,要是水浪费掉了而抽不出水呢?自己不是有可能死在这里吗?如果将瓶中的水喝了,还能暂时远离饥渴。这个人犹豫不决。想来想去,他还是将水倒进抽水机。不一会儿,就抽出了清冽的泉水,他不仅喝了个够,还带足了水,最终走出了沙漠。临走前,他把瓶子装满水,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弃瓶中的水,才能得到更多的水!有一得必有一失,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有更多的收获。人生好比一个房间,想要搬进新的家具、电器,就得先扔掉一些东西。放弃不是失去,正确的放弃往往是一个全新的转折点,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再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