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400000003

第3章 脾胃论译注 卷上 (2)

《六节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如人体中的粮仓,为营气所产生的地方,因其功能像是盛贮食物的器皿,故称为器,它们能吸收水谷精微,化生为糟粕,管理饮食五味的转化、吸收和排泄,其荣华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养的组织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黄,属于至阴之类,与五行中的土气相通。大凡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气的升发。”胆属少阳,主春令升发之气,春气升则万物顺利生化,对人体来讲,胆气升则其他脏腑相应生发,胆气不升,则发生飧泄、肠澼等病,这是病从脾胃所生的第三个原因。

《經》云:“天食人以五氣[1],(食:給予食物。五氣:王冰指臊、焦、香、腥、腐五氣;吴崑指風、暑、濕、燥、寒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2],(修明:鮮明而潤澤。)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3];(五氣:指五臓之氣。)氣和而生, 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此謂之氣者,“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氣或乖錯[4],(乖錯:紊亂的意思。)人何以生,病從脾胃生者四也。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天供给人们以五气,地供给人们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于心肺,其气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入于口中,贮藏于肠胃,经过消化吸收,其精微滋养五脏之气,脏气和谐产生生化机能,津液随之生成,神气也就自然产生。”这里所说的气,《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将饮食精微宣发布散到全身各部,以温煦皮肤,充实形体,润泽毛发,像雾露灌溉着各种生物一样。”如果气发生紊乱,人依靠什么生存?这是病从脾胃所生的原因之四。

豈特四者,至於經綸[1](綸:當是“論”。)天地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六腑,及形氣俱虚,乃受外邪,不因虚邪[2],(虚邪:乘虚而入的邪,指四時不正之氣。)賊邪不能獨傷人, 諸病從脾胃而生明矣。聖人旨意重見疊出,詳盡如此。且垂戒云:“法於陰陽[3],(法於陰陽:法,效法。意爲效法自然界寒暑往來的陰陽變化規律。)和於術數[4],(和於術數:和,調和,此處有適當運用之意。術數,指修身養性之法,如導引、吐納、按蹻等。)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5],(天年:天,自然。年,年齡、壽命。天年,自然賦予人類的壽命。)度百歲乃去。”由是言之,飲食起居之際,可不慎哉。

岂止上述脾胃致病的四种原因,而且《内经》还谈到自然界的非时之气,一旦感受就会损害五脏六腑。形气都虚,才容易受外邪侵袭。如果不是正气虚,外邪就不能伤害人体。这样看来,各种疾病多从内伤脾胃发生就很明白了。古代医圣反复论述,如此详尽,而且还告诫说:要效法自然界寒暑阴阳变化的规律,适当运用养生的技术,饮食有节制,起居作息有规律,不过度劳作,所以能做到形神和调,而活到自然赋予人类的寿数,超过百岁而老死。由此说来,饮食起居的生活规律,能够不加慎重吗?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循環無端。惟脾無正行,於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臟。四季者,辰戌丑未是也。人身形以應九野[1],(九野:張介賓注:“即八卦九宫之位也。”)左足主立春,丑位是也;左手主立夏,辰位是也;右手主立秋,未位是也;右足主立冬,戌位是也。戊濕,其本氣平,其兼氣,溫涼寒熱,在人以胃應之。己土,其本味鹹其兼味辛甘酸苦,在人以脾應之。脾胃兼化,其病治之各從其宜,不可定體。肝肺之病,在水火之間[2],(肝肺之病,在水火之間:按五行相生規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因此肝(木)的病,不是水不生木,便是火盗木氣(子盗母氣);肺(金)的病,不是火來乘金,便是水盗金氣(子盗母氣)。兩者均與水火有關,故云。)順逆傳變不同,溫涼不定,當求責耳。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循环不休。五脏中只有脾无所主时令,其气旺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以养四脏。在十二地支与四季配合中,辰戌丑未四月是脾所主时令。人的身形与“九宫”相应,人的左足应于艮宫(东北方),在节气应于立春,在丑位(十二月);左手应于巽宫(东南方),在节气应于立夏,在辰位(三月);右手应于坤宫(西南方),在节气应于立秋,在未位(六月);右足应于干宫(西北方),在节气应于立冬,在戌位(九月)。在十天干中戊(六月)主长夏湿土,其本气平和,其兼气有温凉寒热,在人与胃相应。己(十二月) 属土,在五味主咸,其兼味有辛甘酸苦,在人与脾相应。脾胃相兼化生,若病则其治疗根据兼化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不可胶执一定。肝肺的病变,离不开水火的生克乘侮,由顺逆传变的不同,病状各异,治疗也温凉有别,应当根据病变的实际情况推究。脾胃胜衰论

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饑;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1](脾實:脾氣壅實,昇降不利。)而邪氣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虚則肌肉削,即食亻亦[2](食亻亦: 古代病名。由大腸移熱於胃,出現善食而消瘦困乏之證。王冰注:“食亻亦者,謂食入移易而過,不生肌膚也。亻亦,易也。”)也。叔和云: “多食亦肌虚。”此之謂也。

胃中元气旺盛的人,多食而不致伤食,过了进食的时间也不觉饥饿;脾胃功能都旺盛,就能食而肥胖;脾胃都虚弱,就不能食而消瘦;如果进食少而形体反肥胖者,身虽肥胖而四肢困倦乏力,这种人脾气壅实,湿痰素邪气盛;又有能食而消瘦的人,由胃火内伏于气分,消谷善饥;脾气虚乏的,肌肉瘦削,属于“食亻亦”病。王叔和说:虽能多食而肌肉消瘦,就是指此而言。

夫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有時而顯火上行,獨燎其面。《黄帝鍼經》[1](《黄帝鍼經》:即《靈樞》。)云:“面熱者足陽明病”,胃既病則脾無所禀受。脾爲死陰[2],(死陰:指脾不單獨主一時令,故云。)不主時也,故亦從而病焉。形體勞役則脾病,脾病則怠惰嗜卧,四肢不收[3],(四肢不收:手足散軟無力。)大便泄瀉。脾既病則其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

饮食不加节制就要导致胃病,胃病可出现气短,精神不振,发热,有时火势炎上,上熏面部出现面部赤热。《灵枢》说:“面热是足阳明胃的病变”,胃病则脾不能转输运化。脾为“死阴”,不单独主时,所以脾胃同时发病。形体因疲劳过度,可以导致脾病,出现怠惰、嗜卧、四肢散软无力,大便泄泻。脾病影响及胃,胃不能输布津液,所以脾胃同时受病。

大抵脾胃虚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臟之氣不生。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剋水,則骨乏無力,是爲骨蝕[1]。(骨蝕:古病名。由邪熱傷腎,陰精耗損,骨枯髓虚所致而見腰脊癱軟,不能屈伸,四肢痿廢等證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陰氣重疊[2],(陰氣重迭:脾屬太陰,脾病及腎,腎屬少陰,故云。)此陰盛陽虚之證。大法云:“汗之則癒,下之則死”。若用辛甘之藥滋胃,當昇當浮,使生長之氣旺,言其汗者,非正發汗也,爲助陽也。

大凡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相应生长,如同春夏生长之令不行,五脏得不到脾胃精气的滋生。脾病下乘肾,出现土克水的病理变化,可见四肢痿废的骨蚀病。使人骨髓空虚,足不能立地,这是脾肾二脏阴气相加,为阴盛阳虚之证。大法指出:“用汗法治疗则愈,用下法治疗可能致死”。如用辛甘之药滋益胃气,脾阳得以升发,脾胃生长之气旺盛。所谓汗法,不是一般的辛温发汗,而是指益气升阳。

夫胃病其脈緩,脾病其脈遲,且其人當臍有動氣[1],(動氣:臍腹部跳動。)按之牢[2](牢:腹部按之沉實狀。)若痛。若火乘土位[3],(火乘土位:陰火侵凌脾土。)其脈洪緩,更有身熱、心中不便[4](心中不便:心中煩亂。)之證。此陽氣衰弱不能生發,不當於五臟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藏氣法時論”中昇降浮沉補瀉法用藥耳。

胃病脉象见缓,脾病脉象见迟,而且病人脐腹部有搏动,按之坚硬有疼痛感。如果阴火侵凌脾胃,脉由迟缓变为洪缓,更有身热、心中烦乱等证。这是脾胃阳气衰弱不能生发,不应当从五脏用药法施治,应当从“脏气法时论”的升降、浮沉、补泻法则中用药治疗。

如脈緩,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或大便泄瀉,此濕勝,從平胃散。若脈弦氣弱、自汗、四肢發熱,或大便泄瀉,或皮毛枯槁,髪脱落,從黄芪建中湯。脈虚而血弱,於四物湯中摘一味,或二味,以本顯證[1](本顯證:有本方所主的顯著症狀。)中加之。或真氣虚弱, 及氣短脈弱,從四君子湯。或渴,或小便閉澀,赤黄多少,從五苓散去桂,摘一二味加正藥[2]中。(正藥:指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以上五藥,當於本證中隨所兼見證加減。

如果脉象见缓,病见疲倦、嗜睡、四肢散软无力,或泄泻,这是湿邪偏胜,用平胃散。如果脉弦、气短、自汗、四肢发热、或泄泻、或皮毛枯槁无光泽、发脱落,用黄芪建中汤。如脉虚而见血虚证,从四物汤中取一或二味,加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内。如真气虚弱,气短、脉弱,用四君子汤。如口渴、或小便闭涩不畅、或赤、或黄、或多、或少,用五苓散去桂枝,取一二味,加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以上五方,都应在脾虚下陷、阴火上升所表现的“本证”中,随所兼见的其他症状加减施用。

假令表虚自汗,春夏加黄芪,秋冬加桂。如腹中急縮,或脈弦,加防風;急甚加甘草;腹中窄狹[1],(窄狹:腸腔變小,氣不流暢的感覺。)或氣短者亦加之;腹滿氣不轉者勿加;雖氣不轉而脾胃中氣不和者勿去,但加厚朴以破滯氣,然亦不可多用,於甘草五分中加一分可也。腹中夯悶[2],(夯悶:如有重物壓抑而悶滿。)此非腹脹,乃散而不收,可加芍藥收之。如肺氣短促, 或不足者,加人參、白芍藥。中焦用白芍藥,則脾中昇陽,使肝膽之邪不敢犯也。腹中窄狹及縮急者去之,及諸酸澀藥亦不可用。腹中痛者,加甘草、白芍藥,稼穡[3](稼穡:播種曰稼,收成曰穡。《尚書·洪範》説:“土爰稼穡”、“稼穡作甘。”指五行中土的特性是種收穀物,五味中甘屬土。)作甘,甘者己也。曲直作酸, 酸者甲也。甲己化土[4],(甲己化土:十天干與五行及五藏六府相配合,甲木代表膽,己土代表脾。甲木配己土叫化土。)此仲景妙法也。腹痛兼發熱加黄芩,惡寒或腹中覺寒加桂。怠惰、嗜卧有濕,胃虚不能食, 或沉困,或泄瀉,加蒼术;自汗加白术; 小便不利加茯苓,渴亦加之;氣弱者加白茯苓、人參;氣盛者加赤茯苓、縮砂仁;氣復不能轉運有熱者微加黄連,心煩亂亦加之;小便少者加豬苓、澤瀉;汗多津液竭於上勿加之,是津液還入胃中欲自行也;不渴而小便閉塞不通,加炒黄檗、知母;小便澀者,加炒滑石;小便淋澀者,加澤瀉;且五苓散治渴,而小便不利無惡寒者,不得用桂;不渴而小便自利,妄見妄聞,乃瘀血證[5],(瘀血證:口不渴,小便利,其人如狂,幻視幻覺,少腹硬滿,是下焦瘀(蓄)血證。)用炒黄檗、知母,以除腎中燥熱;竅不利而淋加澤瀉、炒滑石;祇治竅不利者,六一散中加木通亦可;心臟熱者用錢氏方[6](錢氏方:宋代醫家錢乙,著《小兒藥證直訣》。)中導赤散;中滿或但腹脹者加厚朴;氣不順加橘皮;氣滯加青皮一、橘皮三;氣短小便利者,四君子湯中去茯苓加黄芪以補之;如腹中氣不轉者,更加甘草一半;腹中刺痛,或周身刺痛者,或裏急者,腹中不寬快是也;或虚坐而大便不得者,皆血虚也;血虚則裏急,或血氣虚弱而目睛痛者,皆加當歸身;頭痛者加川芎,苦頭痛加細辛,此少陰頭痛也。髪脱落及臍下痛加熟地黄。

假如表虚不固而见自汗的,春夏二季加黄芪,秋冬二季加桂枝。如果腹中有紧束感,或见脉弦,加防风;紧束甚剧,加甘草;如腹中狭窄,气流不畅,或伴气短,也加甘草;腹中胀满,不转矢气,勿加甘草;如果虽见不转矢气,但脾胃之气不和的,不必去甘草,可加厚朴以破气行滞,也不可多用,只需加用甘草五分之一的厚朴即可。如果腹中有重物压抑闷满感,这不是腹胀,而是脾气散而不收,可加白芍以收敛。如肺虚气短,或少气不足以息,加人参、白芍。中焦疾病用白芍有治肝安脾之功,使脾阳升而肝胆之邪不敢横逆犯脾。如果腹中气流不畅伴紧束感,宜去白芍,其他各种酸涩药也不可用。腹中疼痛,加甘草、白芍。土性稼穑,甘属己土,木性曲直,酸属甲木,甲木配己土,用白芍甘草抑木扶土,这是仲景治腹痛的妙法。腹痛兼发热,加黄芩;恶寒或腹中觉寒,加肉桂;倦怠、嗜睡为湿浊困于脾土,胃虚不欲食,或肢体困顿沉重,或泄泻,加苍术;自汗不止加白术;小便不利加茯苓,口渴也加茯苓;气虚的加白茯苓、人参;气盛的加赤茯苓、缩砂;如腹胀已消,仍不能转矢气,兼有热,少加黄连,心烦乱也可加黄连;小便少加猪苓、泽泻;汗多津液耗竭于上焦,不必加猪苓、泽泻,待汗止,津液自还于胃中,小便自利;不口渴而小便不通,加炒黄柏、知母;小便短涩,加炒滑石;小便淋沥涩痛,加泽泻。五苓散治渴而小便不利,如无恶寒表证,不得用桂枝;不渴而小便自利,伴妄见妄闻等精神证状,属瘀血证,用炒黄柏、知母,祛除肾中燥热;小便不利而淋沥,加泽泻、炒滑石;如只有小便不利,用六一散加木通也可;心有火热,用钱乙倡制的导赤散;腹中胀满,或但胀不满,加厚朴;胸脘气不顺畅,加橘皮;气滞加青皮一份,橘皮三份;气短、小便通利,用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以补气;如果腹中气机不运转,四君子汤加甘草一半;腹中刺痛,或全身刺痛,或腹痛里急欲便,是腹中不畅快的缘故;如欲解大便而又解不出的,都是血虚的见证;血虚多有腹痛里急欲便的现象,或者血气虚弱而眼睛疼痛的,都加当归身;头痛加川芎,头痛甚苦加细辛,这是属于少阴头痛。由血虚失营出现头发脱落及脐下腹痛,加熟地黄。

予平昔調理脾胃虚弱,於此五藥中加減,如五臟證中互顯一、二證,各對證加藥,無不驗。然終不能使人完復,後或有因而再至者,亦由督、任、衝三脈爲邪,皆胃氣虚弱之所致也。法雖依證加減,執方療病,不依《素問》法度耳。是以檢討[1](檢討:探求、研究。)《素問》、《難經》及《黄帝鍼經》中説,脾胃不足之源,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當從六氣不足,昇降浮沉[2]法,(昇降浮沉:春、肝主昇,夏、心主浮,秋、肺主降,冬、腎主沉。) 隨證用藥治之。蓋脾胃不足,不同餘臟,無定體[3](無定體:土寄旺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此指脾氣行於四藏,故曰無定體。)故也。其治肝、心、肺、腎有餘、不足,或補或瀉,惟益脾胃之藥爲切。

我平常调理脾胃虚弱,从平胃散、黄芪建中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五苓散这五个方药中加减,如果五脏证候中各显现一二个症候,就根据其证候对证加药,无不效验。可是,终于不能使人完全恢复健康,以后或因某些原因而复发的,也有因督、任、冲三脉受邪而病的, 都是由胃气虚弱所导致。虽然治疗采用随证加减,如果拘执一方治疗病变, 不遵循《素问》的有关治疗准则,就难以完全康复。所以探求《素问》、《难经》及《黄帝针经》的论述,脾胃虚弱不足的根源,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治疗应当从六气不足,结合升、降、浮、沉的治疗法则,随证用药。因为脾胃不足,与其他四脏不同,脾气行于四脏,所以脾胃不足的表现无定体而反映在四脏病机之中。因此,治疗肝、心、肺、肾四脏的有馀、不足,或用补法、或用泻法,都要注意切合有助于脾胃的方药为宜。

同类推荐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热门推荐
  • 蜀山剑侠传6

    蜀山剑侠传6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人造地震

    人造地震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曾有你的天气

    曾有你的天气

    夕阳弥漫在高中教室里,美的不是温暖的夕阳,而是从我的视角看过去的,你曾经的桌椅。
  • 宠妻成婚之一世成宠

    宠妻成婚之一世成宠

    【1v1,宠文,男主身心干净!】他是军政商业两不误、全城女子倾慕的黄金单身汉。但凡所有华丽的词汇形容他都没差,却不见他身边出现任何女人。他高高在上,性情难以捉摸,却惟独对一个女人,方寸大乱。*夏玥,和深爱了五年的男人沈述枫终于成为一家人,可却是自己的——姐夫!割腕、开煤气、过马路、浴缸放满水…她花了两个月,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去忘却这个人,却抵不过他温柔的说——“我还爱着你,玥儿,我愿意为你放弃一切,只要你跟我走。”而在她慌张无助的时候,他却出现在她身边,将她搂到怀里。“沈先生,想跟我老婆说什么,跟我商谈也一样!”*夏玥刚收拾东西要去采访娱乐圈当红影星——于慕枫。“等会,换件衣服再去。”陆琛祤翻着报纸,叫住刚要离开的夏玥。“我已经换了三次了,陆先生。”“不准露脖子,不准露手臂,还有,不准露脸。”“陆琛祤,这是夏天!你要闷死我啊?”“戴上墨镜和口罩再出门。”又是故作镇定的翻动着报纸。“我这是去采访又不是去抢劫,我出去了。”砰,一出门,陆琛祤随即拨打电话。“听着,三分钟内把于慕枫给我绑了扔到军营。”名字里面有个枫的都不是好东西,他怎么可能给机会他跟自己的娇妻面对面。什么?你说吃醋了?怎么可能!*外表冷酷里面闷骚的陆先生对上战斗力不差的伪萝莉。“女人,老子的第一次给了你,敢跑试试看!”*如无意外,每日更新欢迎入坑。
  • 小蜗牛的好朋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小蜗牛的好朋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本书中通过描写小蜗牛及其好朋友们的故事,实际上描写了这些动物与气象变化的关系,池塘边大榕树下的小蜗牛有许多好朋友,是一本关于气象知识的科普书籍。像蚂蚁、蜜蜂、青蛙、燕子等
  • 篮神

    篮神

    打包系统,使持有者拥有打包能力,只要通过斗牛的方式赢下对手,就会打落对手身上的技能包,例如小飞侠单打包(拥有一百种方式得分)、萌库三分包(要的就是三分颜.射)、哈登碰瓷包(你懂的)等等。唐帅,CUBA的一个饮水机球员,意外的获得了打包系统,从此开始打(ni)包(xi)之旅。肖华:NBA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一个中国人统治了这个联盟。这是一个饮水机,成为篮球之神的故事。读者群:347152190;订阅群:539855046(进群需全订截图)ps1:已有百万字完本作品《重生之安东尼》,人品有保证,尽请放心收藏阅读。ps2:一个舵主加一更...
  • 魔妃傲天下:绝色轻狂

    魔妃傲天下:绝色轻狂

    【玄幻,女强,至尊,爽文】她是21世纪雇佣兵霸主,生杀予夺,我行我素。他,是帝国的铁血王爷,威震天下,暗夜修罗,谈笑风生中杀人于无形。一朝穿越带着前世的记忆再次醒来,樱家四小姐,当她再次睁开那双清冷的眼眸,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废材小姐。风云汇聚,当绝色王爷,对上铁血霸主。当烈火卯上烈火!谁终能降服谁?乱世沉浮,谁又能傲视群雄!风云更迭,且看今生谁与争锋!腥风血雨,掌天下之沉浮!魔妃傲天下:绝色轻狂【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大腕崛起

    大腕崛起

    新书《文骚》已发,不一样的文娱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内地总票房怒破200亿大关!2012年,华语电影单片票房首次突破12亿!2011年,华语电影单片票房首次达到一亿美元!2010年,内地总票房强势突破100亿!2009年,内地市场有三部电影票房过4亿!2008年,内地票房过亿电影共计12部!……2005年,怀揣明星梦的何沐从横店影城走出来,并成为娱乐江湖的一个变数,所以上面的数据都做不得准,未来大势将由强者左右!何沐就是那个娱乐圈的强者,众人仰视的大腕!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