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400000012

第12章 脾胃论译注 卷中 (4)

这种病都是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胃,又遇天暑乘袭而发病。但暑热易伤气阴,处方中不宜犯泽泻、猪苓、茯苓、灯芯、通草、木通淡渗利小便重伤津液的药禁。之所以用这类淡渗利湿药是顺从暑湿时令,以泻脾胃客邪,以助肺肾之不足。这是清暑益气汤从权宜之计而订立的。如果没有时令湿热旺盛的症候,或小便已多,肾肝尚未见湿热受邪而误用上方,必然大耗肝肾真阴,竭绝肾精,进而损及双目。所以再订立变证的加减治法于后。

心火乘脾,乃血受火邪而不能昇發陽氣伏於地中[1](地中:指脾。脾爲土藏。),地者,人之脾也。必用當歸和血,少用黄檗以益真陰。心火侵侮脾土,干犯阴血,进而脾土不能升发清阳之气。地,是指人的脾。必须用当归养血和血,稍用黄柏泻火益真阴。

脾胃不足之證,須少用昇麻,乃足陽明太陰引經之藥也,使行陽道,自脾胃中右遷[1](右遷:右昇,指脾胃中清陽之氣上昇。),少陽行春令,生萬化之根蒂也,更少加柴胡,使諸經右遷,生發陰陽之氣,以滋春之和氣也。

脾胃不足证必须稍用升麻,为足阳明、足太阴的引经药,促脾虚下陷之阳气归于阳道,从脾胃中上升。少阳主行春令升发阳气,为生化万物的根本,再稍加柴胡,使诸经右升,生发阴阳之气,好像滋生春令温和之气,万物生机勃然。

脾虚,緣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也,其次肺氣受邪,爲熱所傷,必須用黄芪最多,甘草次之,人參又次之,三者皆甘溫之陽藥也。脾始虚,肺氣先絶,故用黄芪之甘溫,以益皮毛之氣而閉腠理,不令自汗而損其元氣也;上喘、氣短、懶語,須用人參以補之;心火乘脾,須用炙甘草以瀉火熱而補脾胃中元氣,甘草最少,恐資滿也。若脾胃之急痛,併脾胃太虚,腹中急縮,腹皮急縮者,卻宜多用之。經云:“急者緩之。”若從權必加昇麻以引之,恐左遷[1](左遷:左降,指脾胃中濁陰之氣下降。)之邪堅盛,卒不肯退,反行陰道,故使引之以行陽道,使清氣之出地,右遷而上行,以和陰陽之氣也。若中滿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參;如口乾、嗌[2](嗌:咽喉。)乾者,加乾葛[3](乾葛:即乾燥的葛根。)。

脾虚的原因是心火亢甚侵侮脾土, 其次是肺气受邪,被热邪所伤,必须重用黄芪,甘草次之,人参又次之,三药都是甘温补气的阳药。脾气刚开始虚弱,肺气先绝生化之源,所以用黄芪的甘温,以补肺气而固护腠理,不让自汗出而损耗元气;上逆气喘、气促、懒言,为气虚、须用人参以补气;心火侵侮脾土,须用炙甘草泻火热而补益脾胃元气,甘草用量最少,避免甘味过用生胀满的副作用。如果脾胃拘急疼痛,并且脾胃素虚,感觉腹内收缩挛急,腹肌紧张的,宜多用甘草以缓急。《内经》说:“病急的用药缓解其急。”如果从权变的角度考虑,应加升麻从阴引阳,唯恐胃中浊气坚盛不能左降,短时间内不易减退,阳气反下陷于阴道,所以用升麻引导使其行于阳道,右升上行,使阴阳之气和谐。如腹中胀满,去甘草;咳嗽严重的,去人参;口干、咽干的,加葛根。

脾胃既虚,不能昇浮,爲陰火傷其生發之氣,榮血大虧,榮氣伏於地中[1](地中:此指下焦肝腎。)。陰火熾盛,日漸煎熬,血氣虧少,且心包與心主血,血減則心無所養,致使心亂而煩,病名曰悗[2](悗:爲悶之異體字。)。悗者,心惑而煩悶不安也。是清氣不昇,濁氣不降,清濁相干,亂於胸中,使周身氣血逆行而亂。《内經》云:“從下上者,引而去之。”故當加辛甘微溫之劑生陽,陽生則陰長。已有甘溫三味[3](三味:指黄芪、人參、炙甘草。)之論,或曰甘溫何能生血,又非血藥也。曰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參補之,陽旺則能生陰血也。更加當歸和血,又宜少加黄檗,以救腎水,蓋甘寒瀉熱火,火減則心氣得平而安也。如煩亂猶不能止,少加生地黄補腎水,蓋將補腎水,使腎水旺而心火自降,扶持[4](扶持: 維護。)地中陽氣矣。

脾胃既已虚弱,阳气不能升浮,被阴火损伤其生发之气,营血亏虚,伏于下焦不能正常营运。营血愈亏,阴火愈炽盛,阴火煎熬营血,血气更亏。且心包与心均主血脉,血虚则心失濡养,导致心气烦乱不宁,病名叫闷。所谓闷,指心中疑惑、烦闷不安。这是由于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浊阴之气不能下降,清气与浊气互相干犯,逆乱于胸中,进而使周身气血逆乱。《内经》说:“病从下而上的,应当引清气上行以去其邪。”所以当加辛甘微温之剂助阳,阳气生则阴气长。前已有黄芪、人参、炙甘草三味甘温益气的论说。或者有人问,甘温之剂为什么能生血?它又不是血分药。应该说,张仲景的方法,血虚用人参补气,阳气旺盛则能产生阴血。再加当归和血,又宜稍加黄柏,以补肾水,因为甘(苦)寒可清热泻火,火降则心气自然平静。如果心中烦乱仍不能制止,可稍加生地黄补肾水,因为补益肾水,水旺则心火自降,下焦的阳气复升位于脾胃。

如氣浮心亂,則以硃砂安神丸[1](硃砂安神丸:由硃砂、黄連、當歸、生地黄、甘草組成,有清心鎮驚安神之功。)鎮固之,得煩減勿再服,以防瀉陽氣之反陷也。如心下痞,亦少加黄連。氣亂於胸,爲清濁相幹,故以橘皮理之,又能助陽氣之昇而散滯氣,又助諸甘辛爲用也。

如因阴火上浮,扰乱心神,须用朱砂安神丸镇惊安神清心火,药后心烦得减不必再服,以防过用泻阳气反致下陷。如心下痞,可稍加黄连苦降消痞。邪气逆乱于胸中,这是清气与浊气干犯的原因,所以用橘皮疏理气机,既可助阳气以升浮,同时疏散气滞,又能辅助甘辛诸药的功效。

長夏濕土客邪[2](客邪:指外界六淫之邪,此指濕邪。)大旺,可從權加蒼术、白术、澤瀉,上下分消其濕熱之氣也。濕氣大勝,主食不消化,故食減不知穀味,加炒麴以消之,復加五味子、麥門冬、人參瀉火,益肺氣,助秋損也。此三伏中長夏正旺之時藥也。

长夏季节湿气旺盛,权且加用苍术、白术、泽泻,可上下分消湿热邪气。湿气大盛,困于脾胃,主要表现食不消化,所以饮食减少,食不知味,可加炒六麹消导谷食,再加五味子、麦门冬、人参泻火而益肺气,弥补秋令肺气不足。这是长夏三伏天中湿热正旺的时令药。随时加减用药法

濁氣在陽,亂於胸中,則月真滿[1](月真滿:月真讀真,月真滿即脹滿。)閉塞,大便不通。夏月宜少加酒洗黄檗大苦寒之味;冬月宜加吴茱萸大辛苦熱之藥以從權,乃隨時用氣,以泄濁氣之不降也。借用大寒之氣於甘味中,故曰甘寒瀉熱火也。亦須用發散寒氣辛溫之劑多,黄檗少也。

浊气当降,今逆于阳位,扰乱于胸中,则出现胸腹胀满、气机闭塞不畅,大便不通。在夏季宜稍加苦寒的黄柏;在冬季宜加辛热苦的吴茱萸,这是根据时令变化权变用药,以使浊气降泄于下。借用大寒之气与甘味药相伍,取甘寒以清泻火热,也须用有发散寒气作用的辛温之剂多一些,苦寒的黄柏少一些。

清氣在陰者,乃人之脾胃氣衰,不能昇發陽氣,故用昇麻、柴胡助辛甘之味,以引元氣之昇,不令飱泄也。

清阳之气陷于阴位,是因为人体脾胃虚衰,不能升发阳气,所以用升麻、柴胡辅助辛甘之味,以引元气上升,不使因元气下陷产生完谷不化的泄泻。

堵塞咽喉,陽氣不得出者曰塞;陰氣不得下降者曰噎。夫噎塞迎逆於咽喉胸膈之間,令諸經不行,則口開、目瞪、氣欲絶,當先用辛甘氣味俱陽之藥,引胃氣以治其本,加堵塞之藥以瀉其標也。寒月陰氣大助陰邪於外,於正藥内加吴茱萸大熱大辛苦之味,以瀉陰寒之氣。暑月陽盛,則於正藥中加青皮、陳皮、益智、黄檗,散寒氣、泄陰火之上逆;或以消痞丸[1](消痞丸:由乾薑、炒六曲、炙甘草、豬苓、澤瀉、厚朴、砂仁、半夏、陳皮、人參、枳實、黄連、黄芩、薑黄、白术組成,有辛開苦降、開結消痞之功。)合滋腎丸;滋腎丸者,黄檗、知母、微加肉桂,三味是也;或更以黄連别作丸。二藥各七八十丸,空心約宿食消盡服之。待少時,以美食壓之,不令胃中停留也。如食少不饑,加炒麯。

咽喉被堵塞,清阳之气不得升浮上出叫塞;浊阴之气不得沉降的叫噎。噎塞证就是浊阴之气逆上,阳气被遏于咽喉胸膈之间,使诸经经气不行,出现张口睁目,气息欲绝,应当先用气味属阳的辛甘之药,引胃气上行以治本,再加输泻堵塞之药以治标。在寒冷的季节,阴寒外盛,侵袭人体而助长体内阴邪,应在主方内加吴茱萸大辛热苦味,以散阴寒邪气。暑热季节,阳热盛,则在主方中加青皮、陈皮、益智仁、黄柏,理气散寒、泄降上逆的阴火;或用消痞丸合滋肾丸消积除痞、导泻阴火;滋肾丸由黄柏、知母、稍加肉桂,三味组成;或另用黄连制成丸药。消痞丸和滋肾丸两药,各服七八十丸,空腹、大约待宿食消化尽后服用。稍过一会儿,再进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压住丸药下移,不让停留在胃中,以更好地发挥药效。如果进食少、无饥饿感,加炒六曲。

如食已心下痞,别服橘皮枳术丸[1](橘皮枳术丸:白术、枳實、橘皮、荷葉,裹燒飯爲丸,有消積除痞之功。)。

如进食后心下痞满,另服橘皮枳术丸消积除痞。

如脈弦、四肢滿閉,便難而心下痞,加甘草、黄連、柴胡。

如脉弦,四肢胀、大便艰难而心下痞满,加用甘草、黄连、柴胡辛开苦降消痞满。

如腹中氣上逆者,是衝脈逆也,加黄檗三分、黄連一分半以泄之。

如腹中有气机上逆,这是冲脉气逆的表现,加黄柏三分、黄连一分半以苦寒降逆。

如大便秘燥、心下痞,加黄連、桃仁,少加大黄、當歸身。

如大便干燥秘结,心下痞满,加黄连、桃仁,稍加大黄、当归身,以通便消痞。

如心下痞夯悶者,加白芍藥、黄連。

如心下痞满而闷实,加白芍、黄连泻热消痞。

如心下痞、腹脹,加五味子、白芍藥、縮砂仁。

如心下痞满、腹胀,加五味子、白芍、缩砂仁,敛肝缓急消痞。

如天寒,少加乾薑或中桂。

如天气寒冷,稍加干姜或去皮桂枝,温中散寒。

如心下痞、中寒者,加附子、黄連。

如心下痞满,胃中有寒的,加附子、黄连温中消痞。

如心下痞、嘔逆者,加黄連、生薑、橘皮。

如心下痞满,呕吐上逆的,加黄连、生姜、橘皮,以和胃降逆消痞。

如冬月,不加黄連,少入丁香、藿香葉。

如冬月里,不宜加黄连,稍加丁香、藿香,温中理气。

如口乾、嗌乾,加五味子、葛根。

如口干、咽干,加五味子、葛根,生津润燥。

如脇下急或痛甚,俱加柴胡、甘草。

如胁下拘急,或痛剧,都加柴胡、甘草,疏肝、缓急。

如胸中滿悶鬱鬱然,加橘紅、青皮、木香少許。

如胸中郁闷胀满,加橘红、青皮、木香少量,以疏理气机。

如頭痛有痰,沉重懶倦者,乃太陰痰厥頭痛,加半夏五分、生薑二分或三分。

如头痛、有痰,肢体沉重,倦怠无力的,这是脾虚痰盛,浊邪上蒙清窍的头痛,加半夏五分、生姜二分或三分,温化痰饮。

如腹中或周身間有刺痛,皆血澀不足,加當歸身。

如腹中或周身时有如针刺样疼痛, 都因血行滞涩不畅所致,加当归身和血。

如噦,加五味子多、益智少。

如欲呕无物,加多量五味子、少量益智仁,安胃止呕。

如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氣澀滯,加青皮、陳皮、木香、此三味爲定法。

如食停不下,这是胸中、胃上有寒凝,或气滞,加青皮、陈皮、木香,理气导滞,这三味是常规用法。

如冬天,加益智仁、草豆蔻仁。

如冬天天寒气冷,加益智仁、草豆蔻仁温中散寒。

如夏月,少用,更加黄連。

如夏天少用草豆蔻仁、益智仁,应加黄连清暑热。

如秋月,氣澀滯、食不下,更加檳榔、草豆蔻仁、縮砂仁,或少加白豆蔻仁。

如秋天天凉,气机易停滞不畅,使饮食不下,应加槟榔、草豆蔻仁、缩砂仁,或少量白豆蔻仁,温中行气。

如三春之月,食不下,亦用青皮少、陳皮多,更加風藥以退其寒覆其上。

如在三春季节,饮食不下,也用少量青皮及较多量陈皮,再加祛风药以消退覆盖于胃上的寒邪。

如初春猶寒,更少加辛熱以補春氣不足,以爲風藥之佐,益智、草豆蔻皆可也。

如初春尚寒冷的时节,稍加辛热药散寒气以补春气的不足,再用益智仁、草豆蔻都可辅佐风药。

如脈弦者,見風動之證,以風藥通之。

如脉弦伴见动风证候,用祛风药疏通。

如脈澀、覺氣澀滯者,加當歸身、天門冬、木香、青皮、陳皮;有寒者,加桂枝、黄芪。

如脉涩,自觉胸闷气滞的,加当归身、天门冬、木香、青皮,陈皮,理气和血;有寒的,加桂枝、黄芪补气温中。

如胸中窒塞或氣閉悶亂者,肺氣澀滯而不行,宜破滯氣,青皮、陳皮,少加木香、檳榔。

如胸中窒塞,或气机郁滞闷乱的,这是肺气停滞不行,治宜破气行滞,用青皮、陈皮,稍加木香、槟榔,理气行滞。

如冬月,加吴茱萸、人參,或胸中窒塞閉悶不通者,爲外寒所遏,使呼出之氣不得伸故也。必寸口脈弦或微緊,乃胸中大寒也。若加之以舌上有白苔滑者,乃丹田[1](丹田:臍下三寸,爲精氣會聚的部位,又叫氣海。)有熱,胸中有寒明矣。丹田有熱者,必尻臀冷,前陰間冷汗,兩丸[2](兩丸:指睾丸。)冷,是邪氣乘其本而正氣走於經脈中也。遇寒則必作,陰陰[3](陰陰:隱隱。)而痛,以此辯丹田中伏火也。加黄檗、生地黄,勿誤作寒證治之。

如冬月天气寒凉,加吴茱萸、人参,温中益气;或见胸中窒塞,气机郁闭不畅的,这是外寒郁遏气机,使呼出的气不能舒展的缘故。必见寸口脉弦或微紧,这是胸中有寒之症。如加舌苔白滑的,这是下焦丹田有热,上焦胸中有寒的明证。丹田有热,表现为尾骶部、臀部有寒冷感,前阴的阴囊处有冷汗,睾丸冷,这是热邪侵袭丹田,而卫气走散于经脉中,又遇寒邪阻遏,以致脐下隐隐作痛,这就辨明丹田有伏火,宜加黄柏、生地黄清泻丹田之伏火,不可误作寒症治疗。

如秋冬天氣寒涼而腹痛者,加半夏、或益智、或草豆蔻之類。

如秋冬天气寒凉而腹痛的,加半夏、或益智仁、或草豆蔻之类,温中散寒。

如發熱或捫之而肌表熱者,此表證也,祇服補中益氣湯一二服,亦能得微汗,則涼矣。

如有发热,肌肤扪之发热的,这是表热证,只需服补中益气汤一二服,得微微汗出而热退身凉。

如腳膝痿軟,行步乏力,或疼痛,乃腎肝中伏濕熱,少加黄檗,空心服之。不癒,更增黄檗、加漢防己五分,則腳膝中氣力如故也。

如脚膝痿软疲乏,行步无力,或伴有疼痛,这是下焦肝肾蕴伏湿热,宜稍加黄柏,空腹服用。如仍不愈,增加黄柏用量,再加汉防己五分,则脚膝中的气力就会恢复如健康时一样。

如多唾或唾白沫者,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

如果出现多唾液或唾出白沫的,是胃中有寒邪停留,宜加益智仁温胃摄津。

如少氣不足以息者,服正藥二三服,氣猶短促者,爲膈上及表間有寒所遏,當引陽氣上伸,加羌活、獨活、藁本最少,昇麻多,柴胡次之,黄芪加倍。

如果短气喘息的,服清暑益气汤二、三剂,药后仍然短气喘促的,是膈上及肌表有寒邪阻遏,应疏解阳气于肌表,加羌活、独活、藁木少量,升麻多量, 柴胡次量,黄芪加倍量,以升发鼓动阳气。

肠澼下血论

“太陰陽明論”云:“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入五臟則月真滿閉塞,下爲飧泄,久爲腸澼。”夫腸澼者,爲水穀與血,另作一派,如氵即桶涌出[1](氵即桶涌出:氵即是唧字之誤。全句意思是像唧桶中的水一樣流涌出來。)也。今時值長夏,濕熱大盛,正當客氣[2](客氣:與主氣相對的天氣,指邪氣,非時而至的六淫之氣。此指濕熱邪氣。)勝而主氣[3](主氣:相對於客氣,主司一年的正常氣候。)弱也,故腸澼之病甚。以涼血地黄湯主之。

同类推荐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热门推荐
  • 安修鲁斯河之龙

    安修鲁斯河之龙

    ,反正她是这样认为的。那里的水最清澈,安修鲁斯河是维拉的家乡,风景也最漂亮,那里也是水龙族的栖息繁衍之地,记忆中,因为那里有她最美好的童年
  • 最美年华最爱的你

    最美年华最爱的你

    第一次见面,她撞了他;第二次见面,婚姻交易,他帮她复仇;他却爱她爱上了瘾。一追:霸气开直升机;二追:霸道扫清情敌;三追:生个萌宝捆住她。一追二追三追,优璇都淡然说:“NO!”最后单寒桀看了她一眼,牙一咬躺倒在地:“宝贝,你丢了个男神,请捡回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的白痴情奴

    王爷的白痴情奴

    冬季,一阵寒风刮过,地面上的垃圾随风起舞,漫天飞扬。刺骨的寒风不断的呼啸着,三三两两的人开始往家赶,这样的天气,没事,谁都不想出门喝西北风的。一个女孩站在路边,茫然的看着归家的路人,两眼空洞,呆滞的神情一看就知道是个没有自主思考的主!身边的穿着倒不错,缎面的棉袄,绒皮的虎鞋,可惜,都已经几乎认不出原来的颜色了。女孩面貌秀丽,精致,仔细端详那五官,长大也是一个魅惑人的主。可惜,两目无神。天……
  •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是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朽,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世界思想史上的瑰宝。
  • 梦在数学里

    梦在数学里

    本书收录了多篇关于数学课教学研究的文章,分为五辑,内容包括:课标解读、有效教学、教学探索、教学设计、高考频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狂宠嫡妻

    狂宠嫡妻

    云灵瑶身为云家和华家两家最受宠的嫡女,有着尊贵的身份,同时有着外人所羡慕的宠爱。父母亲人的宠爱让她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欢乐,同时她也回报给了那些宠爱她的人以真心,真心相待之下日子总是幸福欢乐的。只是这样的欢乐在某些人眼中却显得那么的碍眼,姨娘的算计,庶姐的嫉妒,这些都不算什么,那些因为云家的和乐和看不过眼的敌人,时不时的伸出他们阴狠的爪子挠一下,势必要在云家的明亮的生活中留下一道道的暗影!姐妹对话:“妹妹,李嬷嬷怎么这么的严厉?你看我的手都被打肿了。”“姐姐,李嬷嬷一直很严厉的,你不知道么?李嬷嬷在外面的名声就是以严厉著称的呢。”“妹妹那为什么李嬷嬷从来不打你?”“姐姐我按着李嬷嬷说的做了,李嬷嬷为什么要打我?”朝堂上官员对话:“素闻云大人澹泊寡欲,风骨峭峻,想来这次的贪污之案,云大人必然有独到的见解才对。”贪污的案子办起来可是得罪人的事情,只要是当官的全都知道,每一次贪污大案后面牵扯的人那一次小的了的?差事上算计过后内事上也不忘了讽刺挖苦一番:“云大人据说惧内?”“张大人此话怎讲?”“云大人若是不惧内为何家中竟然一个侍妾也无?”“不知张大人所言惧内是何种定论?我专心板办差怎的就成了惧内?难道张大人觉得在下应该将时间放在女色上而不是办差上?”云灵瑶觉得,这些人都是坏人,都是需要教训的!“好了,教训完人了,我们该回家了,孩子们该着急了。”某男宠溺的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1984

    1984

    这是一个战后虚拟的世界,全球分割为3个性质雷同、相互攻伐的极权帝国——大洋国、欧亚国与东亚国。英国伦敦成为大洋国一个行省的首府,成为巨大专制机器中的一部分。人们极度崇拜大洋国首领“老大哥”,孩子自发组成小队,监视告发自己的父母;有异端思想的人随时会悄无声息地失踪;物资极度匮乏,但高级党员的享用却不受限制;已刊发的报道随时会被修改;性欲被严厉压制,因为性和爱是不受意识形态控制的;国家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思想警察神出鬼没,你永远不知道街角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否就是密探;更要命的是,在你卧室、客厅、路上、电梯……任何地方,都悬挂着监视的铁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