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51

第51章 焦竑的儒释道三学(3)

老子非言无之无也,明有之无也。无之无者,是灭有以趋无者也,其名为断;有之无者,是即有以证无者也,其学为归根。夫苟物之各归其根也,虽芸芸并作,而卒不得名之曰有,此致虚守静之极也。盖学者知器而不知道,故《易》明器即道;见色而不见空,故释明色即空;得有而不得无,故老言有即无。诚知有之即无也,则为无为,事无事,而为与事举不足以碍之,斯又何弃绝之有!(《澹园集》卷十四)

历代对《老子》一书的宗旨有各种解说。如唐王真以老子为兵书。焦竑的看法是,《老子》是“明道之书”。《老子》的宗旨在守柔贵雌,懦弱谦下,在于无为。但无为应是有无合一的,有无合一即有之无,无之有。有之无,是“即有以证无”,这相当于佛家所谓“色即是空”,非灭色以言空。灭色以言空,佛家斥之为断灭,庄子斥之为断。有之无,其宗旨在“归根”,“归根”即儒家所谓“物各付物”;“物各付物”即万物皆在其本性的必然性活动而无乖违。这是“自然无为”,无为无事而为与事皆不碍其有。这样,庄子所极力抨击的仁义圣智可不必弃绝。焦竑这里的解释,实际上是对郭象“无心以顺有”、“有而无之”等有无统一理论的发挥。此外,焦竑这里将《易》之器即道、佛家之色即空、老子之有即无同等看待,又可以看出他会通儒释道的旨趣。《易》是儒家的形上学,道是其本体,器是其现象,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也。释家认为万物的本质是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但空之本体与有之现象圆融无碍。老子以道(无)为本体,以物(有)为现象,本体从逻辑上说在现象之先,因而比现象更根本,所谓“有生于无”。但本体与现象,有与无也是圆融无碍的。焦竑这里认为,儒释道三家在本体和现象的关系上说到底是一致的。所以,儒家之仁义圣智不必弃绝,佛道之出世也非必遗世独立,入世即出世,仁义圣智不碍清净无为。

在这一点上,焦竑借老庄而对儒家形上学有独特的理解,这就是,先进入一种境界上的超越,得到超然象外,绝然系表的“无”,然后再求其与“有”冥契。在这种超越境界的基础上所理解的仁义礼乐,就不像世儒所理解的那样肤浅。他曾说:

仁义礼乐,道也,而世儒之所谓仁义礼乐者,迹也。执其迹不知其所以迹,道何由明?故不得已屏而弃焉。使人知道也者,立象先,超系表,而吾所挟者所以为也,庶几能进而求之乎有。如求之而有契焉,然后知象无非真,系无非理,仁义礼乐亦可以不必绝而弃之也。(《读庄子七则》,《澹园集》卷二十二)

先超系表,立象先,明仁义礼乐之本体,然后会通本体与现象,使本体现象皆真,融通无二,使重“无”而以现象为假、重有而拘执不化等等偏颇得到调和。

焦竑还认为,道家精神在无,这是不用讳言的,但道家之无正可以补儒家之有。而且这种补益,不是后世儒家见其有用而汲取之,而是道家老庄有见于儒者后学之不足而有意为之。他在《庄子翼》序中说:

孔孟非不言无也,无即寓于有。而孔孟也者,姑因世之所明者引之,所谓下学而上达也。彼老庄者,生其时,见夫为孔孟之学者局于有,而达焉者之寡也,以为必通乎无而后可以用孔孟之有。于焉取其略而详之,以庶几乎助孔孟之不及。(《澹园集》卷十四)

就是说,有无统一,无即寓于有,这是孔孟老庄都见得到的道理。而二家路径不同,孔孟是下学而上达,就昭然明白的“有”这一面引导,由有而趋无。世儒局限于有,只见下学而不能上达。老庄有见于此,以为通乎无可以帮助理解有,故重点提掇“无”这一面。老庄实际上是在帮助孔孟。焦竑这一说法认为,孔孟老庄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是路径不同,故各有提揭之侧重。这一意思在下面这段话中更加显豁:

老庄盛言虚无之理,非其废世教也,虚无者世教所以立也。彼知有物者不可以物物,而睹无者斯足以经有,是故“建之以常无有”。不然圣人之业将以成变化、行鬼神,而欲责之胶胶扰扰之衷,其将能乎!御有者必取诸无。(《读庄子七则》,《澹园集》卷二十二)

这里,焦竑是用王弼的理论去解释老庄与孔孟之互补的: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者也;动不能制动,制天下之动者贞夫一者也。故“有物者不可以物物”,“无者斯足以经有”。儒家圣人大任在肩,必须有清净无为之心方能完成,所以必取无以辅有。由此足证老庄可以补益孔孟,老庄是孔孟的功臣而非反对者。焦竑指出,在这一点上,司马迁不如苏轼眼光宏阔,司马迁说庄子诋毁孔子,而苏轼说庄子对孔子是“实与而文不与”,言语上批评而实际上赞同。世儒皆不知此,惟苏轼独具只眼,故苏轼之论“得孔孟之髓”。世儒所执者孔子之迹,庄子所论者是孔子之精意,故“尊孔子者无如庄子”。

从以上分析看,焦竑对于道家道教,也和他对于佛教的态度一样,屏除其属于宗教方面的东西,吸取其理论精华。道家思想养分也和佛教思想养分一样,是他学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而正由于儒释道三方面学养兼备,使他的思想呈现一种阔大而平舒的气象。他融合儒释道三教的态度,反映出明代后期三教融合的趋势。从这个方面说,他不是一般意义上儒家的卫道者,而倒像一个更平实、更全面、更不执门户之见的儒家之学的阐释者、发挥者。

四礼的形上学解释

焦竑融合儒释道三教和经史兼取的特点,使他的思想呈现不偏不倚的温和色彩。另外他欲惩王学末流猖狂自恣之失,提倡有规范、重仪制,故对于“礼”做了独特发挥。他的哲学宗旨“知性”同时就是“明礼”。

“礼”本是礼仪、礼节及社会等级名分借以表示的外在方面。儒家《礼记》一书,就是对于各种礼如冠婚丧祭等的解释与阐说。焦竑从形上学的高度对“礼”进行重新审视,把它解释成宇宙人心合规律性、合目的性这种特质,他说:

吾人应事虽属纷纭,乃其枢纽之者却是一物。所谓随时体验云者,于纷纭中识取此一物而已。得此入手,如马有衔勒,即纵横千里,无不如意。此颜子之所谓礼也。颜子功夫只是复礼。能约于礼,则视听言动头头是道,奚繁且劳之虑焉!(《答陈景湖》,《澹园集》卷十二)

这里,“礼”被解释成了“理”。在焦竑看来,礼是事物运作中表现出的节律、秩序。宇宙大化流行,万物各极其则而不乱,这说明宇宙运行有节律、秩序主宰其中。这种主宰并不具有人为的性质,也不是造物的安排,而是自然而然、不得不然的。这种自然而然、不得不然又是支配万物运行的所以然之理、所当然之则。所以“礼”即是“理”。不过“礼”重在秩序、节律义,“理”重在根据、本质义。孔颜之学精髓在复礼,体验者,体验此;依循者,依循此。在焦竑这里,礼不是外在仪节,而是人心本体,他说:

礼也者,体也,天则也。是礼也,能视听、能言动,能孝悌、能贤贤,能事君、能交友,可以为尧舜,可以通天地,可以育万物。人人具足,人人浑成。所谓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乃其体自如是,非强与之一也。盖孔颜之学只是礼之为体认得精。认得既精,则真礼在我,一有非礼之礼自无所容留参杂其间。(《答友人问》,《澹园集》卷十二)

在焦竑这里,礼由于具有事物固有的节律、秩序之意,所以它是本体、天则。这个本体、天则同时又是人的道德理性,它是人的视听言动以及道德活动的根据。它既是道德理性、本体,所以是人人具有的。它同时是一种万物既相同一,又各具其性,“大德敦化、小德川流”的一体万殊境界。这又与《中庸》“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同一了。因为礼是本体,所以焦竑认为礼贯一切处。儒释道三教莫不有礼。礼在儒家不是修养道德的束缚,而是它的助力。这与释家戒能生定生慧同样道理。他说:

释之有律犹儒之有礼也。佛以六度示人,禅那特其一耳。而不知者欲以一废五,则其所谓一者可知已。何者,仁义以礼而立,无礼则仁义坏;定慧以律而持,无律则定慧丧。(《赠愚庵上人说戒序》,《澹园集》卷十七)

释家之戒可生定生慧,儒家之礼可立仁立义。阳明后学中的猖狂自恣派,以儒士而倡无碍禅,土苴道德,蔑弃礼法。焦竑斥责此派人说:近世一种谈无碍禅者,一知半解,自谓透脱。至其立身行己,一无可观,毕竟何益!此正小人而无忌惮者。(《古城问答》,《澹园集》卷四十八)

此派人在博与约的关系上,只看见约,不愿下工夫去“博学于文”;在礼与己的关系上,不懂得礼的本体论意义,把礼视作外在仪节规条而蔑弃之。焦竑认为“礼外无道,道外无礼”。老子曾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礼,这是因为老子看到世人胶执于外在的度数礼

制而不知大道之实。若能返于道、返于实,抛弃虚文,则作为本体的礼与道本来是同一的。就博约与礼的关系说,礼是宇宙人心本体、本约,但此约不可骤得,必须由博以明。故博文之外无约礼。焦竑认为《中庸》“敦厚以崇礼”一句,最能道出儒家礼的精髓。敦厚者,博也;崇礼者,约也。敦厚是万物各极其则,崇礼是特别提揭其主宰者、纲维者。

从本体论上说,“敦厚以崇礼”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形上学概括说明。《礼记》一书,解说众礼,是博,是敦厚;而《中庸》一篇,虽未数数然言礼,但言礼之形上学,言性与道,言“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中庸》得《礼记》之精髓。儒家之精微处,全在一礼字。焦竑甚至认为,儒家六经,皆不出一礼字,他所说“礼者,体也,仁不可名而借于礼以名,如《易》之天则,《诗》之物则,皆名也”(《笔乘续》卷一),也是把礼上升到万物律则、主宰的高度。

焦竑对于礼所作的形上学解释,角度是全新的,这在明代儒家中是少见的。他的这种解释,与他的整个哲学宗旨是相符合的。统观焦竑一生,其仕宦生涯未见光彩,其学术则在明代后期思想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他的学术广泛涉猎儒释道及经史,而能加以融通。他可以说在泰州之学中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宋贼

    宋贼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陆云乃是现代大学生,被一阵惊雷震到九霄云外,来到了南宋。此时,金国,西夏虎踞北疆,大理吐蕃环伺南宋,朝堂暗弱,士无带甲之力,民以奢靡度日!北疆谁守?故土谁收?!!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工作、事业会困难重重。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越大,拥有了有效而丰富的人脉关系,也就获得了通往成功和财富的门票。
  • 血誓

    血誓

    洛痕,最喜欢的东西:血;最喜欢做的事情:吸血;最喜欢的场面:血花四溅;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仁慈。背负着血族的仇恨,来到这个世界……
  • 健康是想出来的

    健康是想出来的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养心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养生的根本就是养心。不良心境是健康的毒草。所以一定要经常注意调适自己的心境。健康靠自己,良好心境关乎一生的健康与幸福。学会驾驭心境,别让不良心境害了您。好心境是“想”出来的。驾驭心境之道就是“想”就是通过主观努力调适心境。因为心境也会受到主观意志的控制。勿庸置疑,我们能够驾驭心境。人生旅途中,无论您遇到多么烦心的事儿,都应该学会利导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慢慢地,您就会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由此,您的养心就步入了正轨。
  • 梦萦相思桥

    梦萦相思桥

    一段跨越千年的神秘之旅,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爱情,一章章永远出乎你意料的结局。从巍山到大理,从扬州到汴京,再从西夏到昆仑山脉;从南诏的迷踪之林到大理城的相思桥,从扬州的天音阁到汴京的小兰轩,有一种相遇叫前世注定。从上古时代的落霞谷,到花花世界的汴京城,被遗忘和忽略的历史重新揭开了帷幕;从苗疆的蛊王到回鹘的钟山镜,那是宗族承袭了千年的宝物。她只是一个喜欢唱歌的女子,因为一个魔咒,被搅进了一场错乱的故事。
  •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失去西藏中国四川的腹地就会暴露无疑,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遮挡,长江三角洲等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不会是一片荒漠……
  • 平安京·少年阴阳师

    平安京·少年阴阳师

    魑魅魍魉丛生的平安京,一袭幻梦,惊乱安倍晴明的悠然自得……与贵公子源博雅的机缘偶遇;与通灵少女樱冥雪的神秘邂逅。是诅咒?是宿命?是天机?一个个未解谜团,一个个致命陷阱……当安倍晴明追寻着线索,踏入了一切罪恶的根源——樱之森林时。这才发现,原来幕后真正的黑手,竟是来自于另一个时空的异族——吸血鬼。
  • 青春支离破碎

    青春支离破碎

    紫滢是个孤儿,从小被吟风的爸爸捡回来说是养女,可是却没有养女的待遇,只是把她当玩具一样陪着吟风。一直以为,紫滢都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自己所谓的哥哥。长大后,吟风继承公司,长得帅气,是每个女孩子心中的理想对像,可是他花心,私生活放荡。紫滢却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深受男孩子的喜欢。在学校里有关心体贴她的男生,出了学校,吟风的好朋友凌鸿然对她也是倍加关心。吟风心中的那个港湾是谁?紫滢心中的那个依靠是是哪个呢?
  • 龙女傲情

    龙女傲情

    只因为,聪慧而狡黠!他们心中有共同的守护…(本文为现代架空,她像一个女王,高贵而典雅!她像一个妖精,野艳而魅惑!她像一个智者,女强,她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女神!而无论她像什么,可以不顾世人的眼光他曾向世界承诺:愿与她永世相随,即使被世人所唾弃!他们为了她,可以放下男人的骄傲,中心思想是女主无敌!),可以放弃所有他们所拥有的东西!他曾向苍天乞求:希望能永远陪在她的身边,即使是卑微的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