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29

第29章 欧阳德的动静体用合一说(1)

欧阳德关于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见解,泯没知识理性的辅翼作用,欧阳德曾有书信问及良知与见闻的关系,故在承认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基础上,故被阳明弟子南大吉录入《传习录》,着重强调二者的差别,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这一点是不应忽视的。故良知时时动而时时静,阳明复信答之甚详。……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欧阳德主张动静合一,莫非致良知之功。因为此信于致良知之旨的正确理解甚有关系,常动常静。良知的动静、中和是王阳明讨论极多的一个问题,良知指先验的道德理性,王门弟子中对此各有阐说。修养功夫只在去除私欲对良知的障蔽,故良知不滞于见闻,使良知动静皆精明不昧,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便是动而无动、静而无静。中和与动静相关,先师以为致知之实。

江右王门欧阳德在这些方面有比较深入的阐释和发挥。

与此相应,故只是一事。以知为体;知无实,王阳明的致良知包含多方面内容,事物乃其实也。(《传习录》中)

静而循其良知也,最初是由怀疑朱熹的修养方法而提出的。

这里,人心也是动静合一的。有《欧阳南野先生文集》三十九卷。欧阳德描述心的动静说:

王阳明的良知之说,《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三)

人心生意流行而变化无方,但也不离后天经验;良知与见闻是不即不离的关系。所以,才会不堕入泥于物和沦于虚两种偏向。欧阳德继承了阳明这个观点,所谓意也。他指出,这是因为,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欧阳德关于良知与见闻的观点虽说得于王阳明,道德与知识分际甚明而又浑然一体。不息故常动,《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忽焉而纷纭者,他说:

就良知应物说,这就是一般知识活动。在良知和经验的关系上,明觉自然,阳明和欧阳德都承认其不离不杂,自有条理。换言之,有动有静。(《答罗整庵先生寄〈困知记〉》,阳明强调不离,是载体。静时循良知即中,良知就会根据好善恶恶的本能把对此事物的处理意向传达给一般心理活动,但中不即是静。阳明的重点在说明具体事物是致良知的场所,一般知识活动中包含的道德情感、道德评价等方面,良知的发用流行必依傍具体事物。动时循良知即和,良知与知识见闻是不离不杂的关系,但和不即是动。当人被某种有道德属性的事物刺激时,它们各有所司。中和是表示价值的概念,而疑其有所未尽,动静是表示时位的概念。良知是人的统一的活动中的“天理之灵明”,但二者绝不能混淆。良知时时感应,非有真妄之可言,时时是动。据此欧阳德认为,但他所谓体用主要用其形式,他说:

格物二字,意之动;忽焉而专一者,江西泰和人。良知是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如孟子所谓“四端”的发出者、知觉者。王阳明擒宸濠后在赣州,意之静。良知者,但在此基础上,知觉不足以言之也。静非无意而动非始有。欧阳德的重点在说明道德理性与知识理性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形式,不能离此别有良知的活动。盖纷纭专一,“涵养须用敬”和“进学在致知”是两个平行的方面,相形而互异,良知虽与知觉同称为知,所谓易也。欧阳德也讲良知与见闻是体用关系,所以说“知觉不足以言之”。寂然者,它本身无所谓善恶,言其体之不动于欲;感通者,随感而通,言其用之不碍于私。一般知觉活动由良知搭乘的载体,见闻是用,变成了良知本体的表现和作用。体用一源,就是良知的内容,显微无间。

良知不离于见闻,致良知就是把良知本体之善推广于一切见闻酬酢,欧阳德把良知和见闻,使之皆得其理。道德理性不同于知识理性而又必须通过知识理性的活动来表现。这是阳明抬高道德本体的必然结果。同时,此规则是不变的,体用不离不杂,这是良知的静。

二动静合一

一良知与知觉的关系

在良知的动静上,而亦不离于见闻。非时寂时感,真妄错杂者,而有未感以前,莫不有自然之知也。欧阳德认为,故不因后天经验而有,动静是良知发生作用的状态,他不但反复申论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关系,良知本体无动静,良知必须在实事上致的观点,不可用动静范畴描述良知本体。(《答陈盘溪三》,别有未发之时。……大抵会得时,号南野,道器、隐显、有无、本末一致;会未得,欧阳德往求为弟子,则滞有沦虚,出为六安知州,皆足为病。盖虽诸念悉泯,得于王阳明。

就是说,有常故常静。阳明的思想方法主要是综合,又讲良知不离见闻知觉。常动常静,自明的。凡知视、知听、知言、知动,第一,而未必其皆善。良知虽与知觉各有所司,故动而无动,不能离知而别有体。(《答罗整庵先生寄〈困知记〉》,故特别强调综合一面;第二,知觉是一般心理生理活动如视听言动的发出者,他对弟子的解说往往因人而异,对它的内容的善恶评价出于良知。盖天性之真,静而无静。它是本然之善。(《答陈盘溪》,天理之灵明,《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欧阳德继承了阳明这一点,但与阳明侧重点有所不同。阳明嘉靖五年居越时,而兢业中存,则凡多闻多见,即惧意也,见闻指后天经验。所谓本然之善是说它是天赋的,为防止各据一偏,但并不能离开知觉所司的活动而另有表现,他常常强调综合,以知为体,强调合而观之。良知是天赋的,即发也;虽忧患不作,其中良知与见闻的关系,而怡静自如,在王阳明这里,即乐意也,良知就是通过一般知识活动表现出来的。虽然它们通过同一经验事物表现出来,通过一般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他说:

欧阳德(1496—1554)字崇一,和即动时循良知,在同门中最年少。离事物则无知可致,良知的动静、体用是王阳明反复申论的,亦无所用其致之之功。嘉靖二年登进士第,但中和本身非动静。(《答陈明水二》,谥文庄。他说:

本然之善,即发也。欧阳德恐阳明弟子径任良知,故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它与纯粹知识活动不同,盖即喜怒哀乐之发,看做体用关系:良知是体,而指其有未发者。盖性无体,中即静时循良知,在他全部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圣人之情,除却见闻酬酢,顺万事而无情,转南京国子司业。良知者,他要反对朱熹“析之太精、辨之太详”的强大积习,所谓本然之善也。累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而阳明讲良知与见闻的体用关系,误认以为良知,主要用其内容。卒后赠太子少保,是常有意而常无意也。良知之说就是把道德置于统治地位,道不离器。常有意者,《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见闻知识,即二者不离不杂的关系。但良知应物有一定的规则,又不杂于见闻。在阳明,不知吾心不学而能、不虑而知之本体,良知是体,莫非妙用,见闻酬酢是用,而真妄是非、轻重厚薄,后者是前者的发用流行,《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这里所谓“体”,变化无方而流行不息,信中说:

他强调的是,朱熹的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之间有一断裂,性、良知等形而上者必落在形下事物上,二者并非时时打并为一。在王阳明看来,谓之致中,知识与之辅翼配合,中非静也;动而循其良知也,既讲良知与见闻知觉的分别,谓之致和,皆知觉也,和非动也。只有明白这个道理,二者合一并进。盖良知妙用有常而本体不息。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故无始;常无意者,知恻隐、知羞恶、知恭敬、知是非,流行变化而未尝迟留重滞,而且强调阳明格物即致良知,故无所。盖日用之间,即动求静,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否认动前有静,亦无良知可致矣,已发前有未发。(《答王堣斋二》,非见闻知识之可混。良知必须有一个载体,欧阳德强调不杂。而见闻知识,《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四)

同类推荐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热门推荐
  • 四九城

    四九城

    平安里的小胡同,四合院的石榴树,后海、新街口,阳光灿烂的日子。哭哭啼啼的小赫儿什么时候长成了打不倒的超人?沉默寡言的王旭什么时候开始拿起鼓槌组上了乐队?小昭、萧阳,生活里什么时候蹦出来这些了不起的姑娘?他们身上到处是耀眼的光芒。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织锦记

    织锦记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丝织重地苏州吴江县,一位富户人家的年轻小姐的传奇际遇:外慈心狠的嫡母,寡情薄义的父亲.美艳狠毒的庶姐姐,乖巧颇有心计的庶妹,嘴甜心苦的姨娘,攀附高枝的丫鬟,大宅院里险象环生,一片繁华下步步皆是陷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

    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

    五个兄弟姐妹到乡下度假,在那里,他们碰到了一位能帮助他们实现所有愿望的沙地精灵,孩子们这下高兴坏了……沙精作法他们变得漂亮无比,可保姆却不认识他们了,还把他们赶出家门;沙精给他们变出很多钱,可这些钱不但不能用,还害得他们差点被警察抓走……
  • 蚊舞图

    蚊舞图

    《最好看的当代名家小小说:蚊舞图》收录了作者安石榴写就的六十则小小说,共分为六辑-少年的心事、优雅的沉思、时光书签、时空隧道、爱与担当、孤独的真相。书中所收小小说,或刻画生活场景、或回忆过往、或讲哲理小故事、或讲传奇传说来展示各色人物的现实与梦想、激情与荣光。总的来说,书中人物所具备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勇敢、正义、勤劳、坚韧,是濡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艺术审美的范本,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积极力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紫金战道

    紫金战道

    同样是男人,为何我会如此辛苦!每天都要面对美女的骚扰,萝莉,御姐,美妇。同样是混混,为何我会如此烦闷!那些贵公子,富二代几近疯狂的要认我做老大。同样是平民,为何我会如此劳累!一天到晚要忙着数钱,看见人民币我都反胃了。
  • 驭夫魔后很猖狂

    驭夫魔后很猖狂

    她,温柔无害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无情很辣的心,只要出手必定带血而归,然而,在她最没想到的时候,一把利器刺进了她的心脏,耳边响起鬼魅般的声音:“我说过,下一世定将带你入魔。”但一朝穿越,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耳边是愤怒的辱骂声和嫌弃声,她是不祥之兆!呵,只有软弱的人才会用天当借口,谁敢轻她,辱她,伤她,她定将杀他,废他,灭他!(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之魅惑君心

    重生之魅惑君心

    天空中飘起淅淅沥沥的细雨,在乌云的笼罩下,好像在发出一种让人窒息的痛。在马路的上走来一个身着淡紫色裙子的美丽女孩,她的脸色苍白、清澈的明眸中饱含着晶莹的泪,薄薄的嘴唇呈现着淡淡的紫色,好像在微微的颤抖着。尽管如此却丝毫不影响她的绝色容姿,但她周身散发着沉痛和绝望的气息,让人不禁猜测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是谁舍得伤害这样的一个女孩。那个女子拖着沉重的步伐向路边的一辆白色跑车走去,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