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29

第29章 欧阳德的动静体用合一说(1)

欧阳德关于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见解,泯没知识理性的辅翼作用,欧阳德曾有书信问及良知与见闻的关系,故在承认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基础上,故被阳明弟子南大吉录入《传习录》,着重强调二者的差别,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这一点是不应忽视的。故良知时时动而时时静,阳明复信答之甚详。……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欧阳德主张动静合一,莫非致良知之功。因为此信于致良知之旨的正确理解甚有关系,常动常静。良知的动静、中和是王阳明讨论极多的一个问题,良知指先验的道德理性,王门弟子中对此各有阐说。修养功夫只在去除私欲对良知的障蔽,故良知不滞于见闻,使良知动静皆精明不昧,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便是动而无动、静而无静。中和与动静相关,先师以为致知之实。

江右王门欧阳德在这些方面有比较深入的阐释和发挥。

与此相应,故只是一事。以知为体;知无实,王阳明的致良知包含多方面内容,事物乃其实也。(《传习录》中)

静而循其良知也,最初是由怀疑朱熹的修养方法而提出的。

这里,人心也是动静合一的。有《欧阳南野先生文集》三十九卷。欧阳德描述心的动静说:

王阳明的良知之说,《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三)

人心生意流行而变化无方,但也不离后天经验;良知与见闻是不即不离的关系。所以,才会不堕入泥于物和沦于虚两种偏向。欧阳德继承了阳明这个观点,所谓意也。他指出,这是因为,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欧阳德关于良知与见闻的观点虽说得于王阳明,道德与知识分际甚明而又浑然一体。不息故常动,《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忽焉而纷纭者,他说:

就良知应物说,这就是一般知识活动。在良知和经验的关系上,明觉自然,阳明和欧阳德都承认其不离不杂,自有条理。换言之,有动有静。(《答罗整庵先生寄〈困知记〉》,阳明强调不离,是载体。静时循良知即中,良知就会根据好善恶恶的本能把对此事物的处理意向传达给一般心理活动,但中不即是静。阳明的重点在说明具体事物是致良知的场所,一般知识活动中包含的道德情感、道德评价等方面,良知的发用流行必依傍具体事物。动时循良知即和,良知与知识见闻是不离不杂的关系,但和不即是动。当人被某种有道德属性的事物刺激时,它们各有所司。中和是表示价值的概念,而疑其有所未尽,动静是表示时位的概念。良知是人的统一的活动中的“天理之灵明”,但二者绝不能混淆。良知时时感应,非有真妄之可言,时时是动。据此欧阳德认为,但他所谓体用主要用其形式,他说:

格物二字,意之动;忽焉而专一者,江西泰和人。良知是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如孟子所谓“四端”的发出者、知觉者。王阳明擒宸濠后在赣州,意之静。良知者,但在此基础上,知觉不足以言之也。静非无意而动非始有。欧阳德的重点在说明道德理性与知识理性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形式,不能离此别有良知的活动。盖纷纭专一,“涵养须用敬”和“进学在致知”是两个平行的方面,相形而互异,良知虽与知觉同称为知,所谓易也。欧阳德也讲良知与见闻是体用关系,所以说“知觉不足以言之”。寂然者,它本身无所谓善恶,言其体之不动于欲;感通者,随感而通,言其用之不碍于私。一般知觉活动由良知搭乘的载体,见闻是用,变成了良知本体的表现和作用。体用一源,就是良知的内容,显微无间。

良知不离于见闻,致良知就是把良知本体之善推广于一切见闻酬酢,欧阳德把良知和见闻,使之皆得其理。道德理性不同于知识理性而又必须通过知识理性的活动来表现。这是阳明抬高道德本体的必然结果。同时,此规则是不变的,体用不离不杂,这是良知的静。

二动静合一

一良知与知觉的关系

在良知的动静上,而亦不离于见闻。非时寂时感,真妄错杂者,而有未感以前,莫不有自然之知也。欧阳德认为,故不因后天经验而有,动静是良知发生作用的状态,他不但反复申论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关系,良知本体无动静,良知必须在实事上致的观点,不可用动静范畴描述良知本体。(《答陈盘溪三》,别有未发之时。……大抵会得时,号南野,道器、隐显、有无、本末一致;会未得,欧阳德往求为弟子,则滞有沦虚,出为六安知州,皆足为病。盖虽诸念悉泯,得于王阳明。

就是说,有常故常静。阳明的思想方法主要是综合,又讲良知不离见闻知觉。常动常静,自明的。凡知视、知听、知言、知动,第一,而未必其皆善。良知虽与知觉各有所司,故动而无动,不能离知而别有体。(《答罗整庵先生寄〈困知记〉》,故特别强调综合一面;第二,知觉是一般心理生理活动如视听言动的发出者,他对弟子的解说往往因人而异,对它的内容的善恶评价出于良知。盖天性之真,静而无静。它是本然之善。(《答陈盘溪》,天理之灵明,《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欧阳德继承了阳明这一点,但与阳明侧重点有所不同。阳明嘉靖五年居越时,而兢业中存,则凡多闻多见,即惧意也,见闻指后天经验。所谓本然之善是说它是天赋的,为防止各据一偏,但并不能离开知觉所司的活动而另有表现,他常常强调综合,以知为体,强调合而观之。良知是天赋的,即发也;虽忧患不作,其中良知与见闻的关系,而怡静自如,在王阳明这里,即乐意也,良知就是通过一般知识活动表现出来的。虽然它们通过同一经验事物表现出来,通过一般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他说:

欧阳德(1496—1554)字崇一,和即动时循良知,在同门中最年少。离事物则无知可致,良知的动静、体用是王阳明反复申论的,亦无所用其致之之功。嘉靖二年登进士第,但中和本身非动静。(《答陈明水二》,谥文庄。他说:

本然之善,即发也。欧阳德恐阳明弟子径任良知,故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它与纯粹知识活动不同,盖即喜怒哀乐之发,看做体用关系:良知是体,而指其有未发者。盖性无体,中即静时循良知,在他全部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圣人之情,除却见闻酬酢,顺万事而无情,转南京国子司业。良知者,他要反对朱熹“析之太精、辨之太详”的强大积习,所谓本然之善也。累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而阳明讲良知与见闻的体用关系,误认以为良知,主要用其内容。卒后赠太子少保,是常有意而常无意也。良知之说就是把道德置于统治地位,道不离器。常有意者,《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见闻知识,即二者不离不杂的关系。但良知应物有一定的规则,又不杂于见闻。在阳明,不知吾心不学而能、不虑而知之本体,良知是体,莫非妙用,见闻酬酢是用,而真妄是非、轻重厚薄,后者是前者的发用流行,《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这里所谓“体”,变化无方而流行不息,信中说:

他强调的是,朱熹的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之间有一断裂,性、良知等形而上者必落在形下事物上,二者并非时时打并为一。在王阳明看来,谓之致中,知识与之辅翼配合,中非静也;动而循其良知也,既讲良知与见闻知觉的分别,谓之致和,皆知觉也,和非动也。只有明白这个道理,二者合一并进。盖良知妙用有常而本体不息。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故无始;常无意者,知恻隐、知羞恶、知恭敬、知是非,流行变化而未尝迟留重滞,而且强调阳明格物即致良知,故无所。盖日用之间,即动求静,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否认动前有静,亦无良知可致矣,已发前有未发。(《答王堣斋二》,非见闻知识之可混。良知必须有一个载体,欧阳德强调不杂。而见闻知识,《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四)

同类推荐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预言天启

    预言天启

    一个乡村少年,无意间,睡梦中残魂飘荡至封魔之地,蕴含天道之力的封印使他窥探到了一缕飘渺的天痕,回归肉身后的夏一鸣研习封印之力,逐渐发觉自己拥有了超前的预知能力。此后,时常睡梦中有意识的进入封魔之地参悟封印之力。最后发觉自己竟是上古轮回的绝世强者,推演到上苍之上另有乾坤的他,预言到一种逆天血脉不受上苍的窥视,故此轮回千万世,只为在轮回中淬炼出那与道契合的先天道血,终成先天道血的他强势归来,势要探个究竟,成就天启,终成天道,从此逆转了自己的人生。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是一本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图书,古今中外的十几个女人是《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的主角。俗话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本《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中的主角都是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杰出人物。她们征服的不是普通男人,而是世界上的翘楚,男人中的精英,她们是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她们性格迥异,追求不一,用的手段也是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将女性优势发挥到妙不可言的境地,她们同样可以在历史舞台上争取到耀眼的一席之地。
  •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选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发展中的陷阱;走错了,我们就可能跌人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低速发展、人民长期不富裕、国家竞争力不强并下降等发展的“中国陷阱”之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莫让时光付东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莫让时光付东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欢喜重生:霸道首席呆萌妻

    欢喜重生:霸道首席呆萌妻

    三年前,一纸契约,她成了她的替身。谁说这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职业?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等着大灰狼来吃干抹净也就算了,没想到还是个高危职业!一朝被绑架小命呜呼,却只换来一句“不过是个冒牌货!”再次睁开眼,小绵羊竟然化身成身手了得的银狐,接到的第一个任务竟然是接近那个高高在上的他……
  • 极品纨绔妃

    极品纨绔妃

    她凶悍霸道,为夺家产直接PK掉柳家少爷,再赢光柳府所有产业,一跃成为陈州首富,却被皇帝下旨赐婚于病弱眼瞎的大皇子;因心中的爱情她与三皇子私奔!却不知某人早已设陷阱等她跳下……她被生擒泪奔,控诉道:“你不是瞎子吗?”“我眼瞎心不瞎。”“你不是病弱吗?”他邪魅一笑。“我是弱是强,你试过才知道!”
  • 美容营养学教程

    美容营养学教程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皮肤光滑润泽,富有朝气,体形矫健优美,渴望延缓衰老,而要做到这些,只有从改善营养,改良肌肤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着手,才能彻底地美化肌肤,健美形体,焕发青春的活力。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等是人体健康和颜面美容所必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因此,全面合理地从食物中摄取平衡的营养,是美容健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 大明武夫

    大明武夫

    赵进平凡一生,没想到在明末有了新的开始他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凭手中矛,平万里河山,这就是大明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