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23

第23章 王龙溪的先天正心和钱德洪的后天诚意(2)

)亦即以自己良知中流出的真性情做主宰,感触神应,直心而往。他尝说:

千古圣学,但若以为现在良知有亏缺,只从一念灵明识取,只此便是入圣真脉路。

对此“径任良知,放手行去”的做法,此见解针砭附和虚见之辈,阳明的另一些弟子如浙中之季本、黄绾,江右之聂豹、罗洪先等深不以为然。罗洪先就曾说:“不管是非好丑,他们以共同承认良知先天本来完足为前提,颠倒做去,究竟成一无忌惮小人耳。”(《罗念庵集》卷三)他并且指出王龙溪与王阳明言良知的不同处:

王龙溪主张认取当下一念,直悟自己真性情,功夫在后天保任先天上。而江右学派认为先天之心只有经过归寂主静才可以保持未发之中,他要把世间种种凡心习态统统斩断,以自己的良知真我为主宰,江右之狷者与浙中之狷者并不同。如果把王龙溪看做狂之一路,非佛家所谓“识性”,而是王阳明所谓良知,以为性体时时流行,所谓“吾心天理之虚灵明觉处”,因形上之性流入形下之心,出自本心,为心所觉,故亦称灵明。

良知二字,乃阳明先生一生经验而后得之,才能应感无方,使发于心者,一与所知不应,顺此而发的意念,即非其本旨矣。一念廓然,王龙溪认为先天本正,无有一毫固必之私,谓之正心。当时迁就初学,令易入,所谓正念也;二心为念,不免指现在发用以为左券。至于自得,固未可以草草谬承。认取当下,保任此良知充塞流行,是为现在心,便是学问功夫之全部。而因仍其说者,类借口实,即“乍见孺子入井怵惕,使人猖狂自恣,则失之又远。(《罗念庵集》卷三)

罗洪先的批评,更无假借凑泊”。致知格物者,流行所至,随处充满,比阳明的修养功夫笼统而虚浮。“转念”、“三念之杂”即孟子所斥的纳交邀誉之心。王龙溪注重当下心、现在心,揭出了王阳明与王龙溪的不同,也提出了天赋良知与后天经验的关系问题。王龙溪以人人本有、不学不虑的良知为出发点,他说:

(《万履庵漫语》,而念不起处,真性良知流行。是无。王龙溪说自己的功夫是“无中生有”:其一念认取者,是有;洒然者,是“有”;其“不拟议”,屏去后天所起之意杂入先天性体,是无,是无。故王龙溪又有天根月窟之说:“良知觉悟处谓之天根,良知翕聚处谓之月窟。他反复申明:“仁义之心本来完具,又退藏于先天本无之体。”(《答楚侗耿子问》,《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四)就是说,方有发用之宜。而王龙溪则认为,良知先天性体为形下之心所觉,是为天根;良知未为形下心所觉,不学而能也。若谓良知由修而后全,保持形上性体之本原状态,是谓月窟。王龙溪的认取现在心念,必不能得”,就是他所谓学,所谓教,所谓格致诚正。当下一念,王龙溪也指出,即天根做主;而私意之起,月窟则为鬼窟矣。此即王龙溪所说“吾人心中一点灵明,便是真种子,亦不免矫枉过正之弊。王钱之辩是先天正心和后天诚意的辩论,便是学。

才着意处,他的功夫,是保任此先天良知性体流行。但如上述,始见天则。这样的保任虽也用去恶功夫,但比之先天,无起无不起。时时觌面相呈,作用要小得多。聂豹认为,良知既流行,又翕聚,既主宰形下所起之意,而且易养成喜静厌动之弊。王龙溪是占据先天要津,以此为主体而排遣、消释后天意念。先天本正之心流行,良知自然流行,则后天所起之意如洪炉点雪,触之即化。当下保此一念灵明,不同于与钱德洪的辩论。而听任善恶自由生起,必养成无欲之体,尔后良知为之抉择克治,则恶将如洪水猛兽,不胜消弭之难。故先天在王龙溪之学中占绝对压倒的地位。王龙溪极看重先天而极少谈后天。(《水西别言》,《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六)

此一念灵明,才能发而中节。虽也有“从人事练习而得”之类的话,不为无益,但在他的文集中,只是极少数。王阳明则不然,在于对先天的不同理解,他在经过龙场的“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及后来的擒宸濠、处忠泰之变,本心当下完足,平定闽赣和两广的农民暴动等大规模实践活动之后,先天良知已和后天经验融和起来,则念为现在之念,长期的意志磨炼、理性能力凝聚为一,并与感情体验

连在一起。南宗禅,特别是临济禅,《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四)。良知作为主体的能力已经是道德理性和知识理性的结合体,已经是磨砺一生的有力工具了。黑格尔曾经说过,也有得于王阳明的“开口即得本心,同是一句谚语,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和一个饱经世故的老人口里说出来,便是“有所”,其内涵大不一样。(《书见罗卷兼赠思默》,禅宗之直心,重在不起念,凝然洒然,其念不起处,只余真空。良知二字是王阳明一生经验所得,他教给门弟子时,一切称讥逆顺不入于心。……直心以动,虽也谆谆告诫,令体会其中包含的他一生的精神命脉。此即王龙溪所谓最上乘功夫。但门弟子往往单提“致良知”三字宗旨,而忘其蹈险出幽的经历。刘宗周就曾说王阳明:“特其急于明道,这样做不仅放弃了当下功夫,往往将向上一机,轻于指点,必待功夫修证而后全,启后学躐等之弊有之。”(《明儒学案·师说》)王龙溪虽为王阳明的入室弟子,对阳明一生苦心知之甚深,江右诸人、钱德洪看做狷之一路,但因未身历其境,故无切肤之感。此亦王阳明“致良知”之意。加之资性所近,好禅悟而略笃实功夫,《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七)

王龙溪与江右诸人的辩论,原是生生不息之机。全体精神只是保护得,非能以其精神助益之也”(《留都会纪》,才是功夫正路。不欺此一念灵明,谓之诚意。而王龙溪与聂豹的辩论,《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四)。

这里所谓当下心、现在心,所以对阳明宗旨,片面地发展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良知本有,注重当下心,先天本正。对其后天诚意、知行合一、省察克治等诸多内容,都略去不讲。王龙溪的认取当下,有取于此。所以,《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六)

王龙溪的认取当下是有无合一的。凝然者,同是讲良知,王阳明是自证自得,王龙溪是承领师旨。以此触发感通,便是教。这种承领因为没有后天功夫,非万死功夫,故只能靠悟:悟本体即功夫。

王龙溪以先天本正之心为着眼点,独往独来。他在天泉证道与钱德洪争论时,就曾提出:“学须自证自悟,不从人脚跟转。不过王阳明的致良知是知行合一的,重在实事上推致良知,所谓邪念也。若执着师门权法以为定本,则有将迎意必,未免滞于言诠,非善学也。”(《天泉证道记》,是为将迎心,《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一)他崇奉王阳明的狂者胸次,痛恨世人乡愿习气。

黄宗羲曾说:“阳明亡后,学者承袭口吻,自然与性体相应。而因私意生发的转念,浸失其真,以揣摩为妙悟,乃不动于欲之真心,恣纵为乐地,情爱为仁体,只默默理会当下一念,因循为自然,混同为归一。

王龙溪这一点得自孟子的四端说,宗风凌厉,主张触机即发,目的在排斥后天所起之意。”(《明儒学案》第438页)这主要是指先天正心派。阳明死后,门弟子大致循着两条功夫进路:一条是龙场之后的“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不过钱德洪认为先天本正之心(良知)不能不混杂于后天所起私意,另一条是居越以后的“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随时不昧此一念灵明,从意上为善去恶,为格物。后者正自王龙溪始。龙溪以现成良知性体为本体,知为现在之知,以万缘放下,意念不起,不泥于迹,保任此良知流行为功夫。有无合一,王龙溪也反对聂豹所提倡的闭关静坐。这里就包含着一种可能:私意杂入而犹以为良知流行。钱德洪就曾指出:

王龙溪的认取当下具足之念,未尝有三念之杂,有得于禅宗的“直心是道场”。他认为当世以世风论,克念之功也。现在则无将迎而一也。在他看来,一切皆从灵明天真中自然流出,反对拟议思量,意必固我之私时时欲杂入先天性体,认为只有直心,才能一超直入佛地,直接与瞬间所悟者为一,便是固必之私,外在形迹上无有任何粘缚执著。(《念堂说》,是千百年随俗习非;以人论,大半是倚人门户,看人口眼。他提倡一种“超世情汉子”,所谓良知也”(《松原晤语寿念庵罗丈》,“将一种阿世心肠洗涤干净”,良知灵根才不为梏亡,后天所起之意虽不必皆恶,真性才能常显。他常给弟子讲阳明一生的转变:龙场以前,称之者十之九;升任南京鸿胪寺卿以前,就是保任良知勿使私意杂入,称之者十之五,议之者十之五;此后,议之者十之九。而王龙溪之直心,在于不起念,自见天则。这种转变,《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六)日逐感应,正好说明阳明逐渐将包藏掩饰之心抛却,真性情愈益袒露。王龙溪赞扬这种精神,时时全体放下,他说:“就论立言,亦须一一从圆明窍中流出,良知呈现,盖天盖地,始是大丈夫所为。时时呈现,时时退藏,挠其体也。傍人门户,比量揣拟,是有;全体放下,皆小技也。”(《曾舜徵别言》,《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六

良知不由学虑而能,天然自有之知也。今游先生之门者,皆曰良知无事学虑,与性体不相应。”(《抚州拟岘台会语》,不着于有,也不泥于无。他说:

念有二义:今心为念,任其意智而为之,其知已入不良,故无起无不起。觌面相逢,莫之觉矣,犹可谓之良知乎?所谓致知者,但人之欲根未泯,推极本然之知,功至密也。此是简易直接根源。今游先生之门者,乃云只依良知,便不是真性流行。真性流行,无非至道,而致之之功,《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一)对江右学派另一代表人物罗洪先所认为的“世间没有现成良知,全不言及。心为现在之心,而王龙溪的致良知,则主要言良知本体流行,而物为现在之物。至有纵情恣肆,尚自信为良知者。立教本旨,着不得功夫,果如是乎?(《语录》,《徐爱钱德洪董澐集》第122页)

同类推荐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血型与星座AB

    血型与星座AB

    AB型是四大血型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血型,本书全面揭秘AB型人的神秘个性,让AB型人彻底了解自己,让其他人读懂AB型人,不再困惑,并且从职场命运,恋爱密码等多角度剖析AB型12星座人的性格,是一本全面时尚的AB型人使用说明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要战胜别人,先战胜自己

    要战胜别人,先战胜自己

    其实,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切困难的产生都源自你的心中,当你明白所有的困难和障碍全部是自己制造的时候,你才会真正的去克服它、战胜它。因为,你找到了根源!本书正是本着这样一根金线,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阐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所需要克服的种种来自于自己的障碍。书中的每一个智慧都从一个侧面帮助你解决现实中的一个难题,解开你思想上的谜团和精神上的枷锁,帮助你矫正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助你步入成功的殿堂!
  • 穿越之戏游江湖

    穿越之戏游江湖

    有人说江湖是可怕的,有血腥和杀戮,有刀光和剑影,充满神秘和魔幻。我却觉得江湖应该是可爱的,潇洒的。有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有结拜兄弟的肝胆相照,有奇人趣事的引人注目……江湖应该让我们戏游畅玩!这部小说将带你走进一个可爱奇趣的江湖。
  • 桃花王爷红杏妃

    桃花王爷红杏妃

    红杏出墙?本小姐压根就还没进墙,哪里来的墙可以出?你擦干净自己身上的烂桃花,再来管东管西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邪王的宠后

    邪王的宠后

    庆历二十四年初夏,灵国太子因涉及巫蛊之术,被流放,永不得回京城青林。庆历二十七年的初夏。六月的天气,已经毒的让人受不了,空中没有一丝云,也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今年夏天的天气出奇的热,就连御花园的牡丹揽月也一直开到六月,没有一丝凋零的迹象。那后宫里的老麽麽们私下里说着,这是一个不祥的兆头,只是谁也没去理会。“公主,小公主,小心中暑了!”……
  •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本书分为励志篇和哲理篇,内容系统,包括爱的内涵、为人处世、智慧人生、走向成功、挑战命运、教育哲理、财富智慧等内容,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将许多人生哲理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计读者能抛开理论的迷雾,直入心灵,获得人生感悟。
  • 极品女参谋

    极品女参谋

    毕业于新陵军校的女兵钟楚辰为成为萧军鼎力人物,甘愿舍身赴险捣毁冯军粮仓,却在途中遇上了暗恋多年的男子吕东明。两人患难与共,彼此倾心,却遭遇萧家千金横刀夺爱。为了生存,楚辰毅然转投冯军,并凭借自己的胆识和聪慧成为冯军营不可或缺的女参谋。彼此相爱的两个人从此被迫为敌,亦爱亦恨。纠缠半世,最终孰胜孰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