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02

第2章 曹端与明代理学的兴起(1)

明初理学,以朱熹学说为依归。学者由对朱熹“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为学纲领的不同侧重,分为致知与躬行两派。前者以格物致知、博学多识为功夫进路,后者则重在居敬存诚,涵养心性。功夫途径皆不出朱学范围,理论上创获不大。故《明史·儒林传》说:“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明初著名学者有宋濂、刘基、王祎、方孝孺等。此数人,大多沿袭元代学术格局,且皆为文才之士。至曹端,一生潜心理学,深造有得,开此后理学大家薛瑄、胡居仁之先河。

曹端(1376—1434)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永乐进士,授山西霍州、蒲州学正。终老于霍州。据史传,曹端平生不信轮回、祸福、巫觋、风水等世俗通行的迷信方术。其父好佛老之说,曹端作《夜行烛》以为规劝,并戒里中人用斋醮。惟以读儒书,行儒礼教士子。他的学说,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辨正。有《月川集》、《太极图说述解》、《通书述解》等著作。

一太极理气

太极是朱熹哲学的最高范畴。朱熹之前,学者多以气解释太极,如周敦颐《太极图说》,太极指天地未剖判时的统一之气。朱熹以太极为理,但认为只要有理,便有气。理对于气有逻辑上的先在性,是气存在和运动的根据。

曹端承袭了朱熹关于太极的说法,认为太极是理,他在朱熹《太极图说解》的基础上作《太极图说述解》,其序开宗明义即说:

太极,理之别名耳。天道之气,实理所为;理学之源,实天所出。是故河出图,天之所以授羲也;洛出书,天之所以锡禹也。羲则图而作《易》,八卦画焉;禹则书而明《范》,九畴叙焉。圣心一天理而已,圣作一无为而已。(《太极图说述解》原序)

这是说,太极是理,是天地间事物运行的根据。太极之学源于河图、洛书,实天之所赋。伏羲据河图而画八卦,大禹据洛书而作《洪范》。周易与《洪范》中所蕴涵的道理是天对于人的昭示。所以,圣人之心本于天理,圣人的造作出于天然。这里,曹端虽承袭了传统的河图洛书源于天授之说,但其中心意旨是,太极是理,是天地万物的根据,太极所蕴涵的道理是天地万物的法则。曹端对于这个观点有一极精当的概括:“太极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形器已具而其理无朕之目。”(《太极图说述解》原序)意思是,天地万物未成形之先,已有太极之理;天地万物既成之后,太极又作为具体事物的理存在于事物之中而无表现之迹。这个解释说明曹端接受了朱熹理一分殊的观点。对《易传》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曹端的解释是,“易有太极”,即太极为其自身;“是生两仪”,即太极表现为两仪;四象八卦以至六十四卦,“生之者皆太极焉”。此生字,当然不是从无中产生出有来,而是指前提、根据等逻辑上的依存关系。

曹端皆以理言太极,他对以气解释太极的学者表示不满,他说:

孔子而后,论太极者皆以气言。老子“道生一”,而后乃生二;庄子曰:“道在太极之先。”曰“一”,曰“太极”,皆指作天地人三者,气形已具而浑沦未判之名。道为一之母,在太极之先,而不知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通行而言,则曰道;以极致而言,则曰极;以不杂而言,则曰一。夫岂有二耶。《列子》“浑沦”之云,《汉志》“函三为一”之说,所指皆同。微周子启千载不传之秘,则孰知太极之为理而非气也哉。(《太极图说述解》原序)

“太极”之名,宋代以前多以气释之。郑玄《周易注》解太极为“淳和未分之气”。纬书《河图括地象》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汉书·律历志》也说:“太极元气,函三为一。”“太极,中央元气。”皆以气解太极。晋韩康伯注《系辞》,袭用王弼“有生于无”之说,其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说:“夫有必生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极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以太极为无,两仪为有。唐孔颖达《周易正义》以太极为天地未分前的元气,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又谓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两仪。”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首句“无极而太极”,以无极为无,太极为阴阳未分的元气。朱熹注《太极图说》,将太极释为理,以“无极而太极”为“无形而有理”。曹端在太极的解释上承袭朱熹,以太极为理,反对历代注疏家以太极为气之说,尤其反对老子的“道生一”,认为老子此说是在太极这一最高范畴之上另置一个能生者。曹端也反对《庄子》“生天生地,神鬼神帝,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的说法。认为太极即道,道非在太极之先。道与一与太极,异名同谓,皆气形未具之前潜在具有之理。不能把道和太极解释成生与被生的关系。曹端认为,对太极之义理解最为正确的是朱熹。但朱熹《太极图说解》与《朱子语类》中的说法有牴牾。出现这种情况,当以《太极图说解》为正。因为《语类》所载多未定之说,或者出于仓促应答之际,且非朱子自著之书。一些理学家以《语类》中的说法否定《太极图说解》中的说法,无异于“弃良玉而取顽石,掇碎铁而取成器”。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端固守的是朱熹以太极为理、为宇宙万有的最后根据的观点,他的《太极图说述解》及《通书述解》皆以此为原则。

在太极动静上,曹端指出,朱熹《太极图说解》与《朱子语类》中关于太极动静问题的说法不同。他说:

周子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则阴阳之生,由乎太极之动静,而朱子之解极明备矣。其曰“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分两仪;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尤不异焉。及观《语录》,却谓“太极不会自动静,乘阴阳之动静而动静耳”,遂谓“理之乘气,犹人之乘马。马之一出一入,而人亦与之一出一入”,以喻气之一动一静,而理亦与之一动一静。若然,则人为死人,而不足以为万物之灵;理为死理,而不足以为万化之源。理何足尚而人何足贵哉?今使活人乘马,则其出入行止疾徐,一由乎人驭之何如耳。活理亦然。(《辨戾》,《太极图说述解》第3页)

太极或理的动静问题,朱熹在不同的意义脉络中有不同的说法,这些不同的说法表面上看似有矛盾之处,但统观朱熹太极理气之论,则其说一贯。朱熹总的看法是,理或太极属形而上者,它是超乎动静的;气是形而下者,气有动静。故所谓理能动静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太极或理包含动之理或静之理。动静之理是气之动静的根据。二是表现于气之上的理随气之动静而动静。如朱熹说:“理有动静,故气有动静。若理无动静,则气何自而有动静乎?”(《朱子文集》卷五十六,《答郑子上十四》)“太极是理,形而上者,阴阳是气,形而下者。然理无形,而气有迹。气既有动静,则所载之理安得无动静?”(《朱子语类》卷五)

前一条是说第一义,后一条是说第二义。朱熹此类说法甚多。他所谓气之动静,是时空中的现实运动;他所谓太极、理的动静,是能导致气之动静的形上根据。动静概念虽同,具体义涵则不同。至于曹端所注意到的《语类》与《太极图说解》中表面矛盾之处,更夹杂着朱熹对周敦颐原意的转换,故更多一重发生歧义的可能。如周敦颐所谓太极,即混沌未分之气中包含分为阴阳二气的潜能。其所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指混沌未分之气由于内蕴的潜能而分为阴阳二气。而朱熹则把太极解为宇宙万物运行的总根据。太极之动,表示宇宙本体的流行运化;太极之静,表示此流行运化表现为具体物。故朱熹解此义为:“其动也,诚之通也,继之者善也,万物之所以资始也。其静也,诚之复也,成之者性,万物各正其性命也。”(《太极图说解》)

这是就宇宙的运化与流行这一最高、最抽象处着眼。此处太极即诚,即宇宙本体,非表现于具体事物上的理。朱熹对太极动静的这一说明是本体论的而非宇宙论的。而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则是宇宙生成论。朱熹是利用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发挥自己理为气本的学说。曹端认为朱熹对于周敦颐的解释符合原意,实际上未能区分二家之异。如他认为朱熹“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与周敦颐“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说吻合,实际上是只见字句之符合而未辨义旨之不同。因为朱熹此句实际上的意思是,太极中有动静之理,故阴阳二气得以从混沌未分中剖判开来,与周敦颐阴阳未分之气分而为阴阳二气义旨不同。

曹端还提出,朱熹理乘气犹人乘马之喻,不能彰著理对于气的支配、统御作用。这一点是正确的,因为朱熹此喻,只指出了前述太极动静中的一个意思,即理表现在具体物上之后即与此物同在,同其动静。但对于太极中自有动静之理,气得此理而动静,太极不随此气之动静而动静这一意思却未能表出。实际上,后一意更为重要。理的“根据”义、“法则”义是朱熹关于理的说法中最基本、最明确的,此喻却揭示不出。曹端提出此点,正是要突出理为形上根据、为形下之动静的所以然,理是绝对的、能动的(非形下之位移),具有主宰、统御、支配具体事物的现实活动等功能,实有深刻的意思包含其中。这一问题在曹端思想中盘旋日久,而又关系重大,故曹端对于此问题的辨正名“辨戾”,并且说他自己“经年累岁,无所折衷,以告夫同志君子云”(《辨戾》,《太极图说述解》第3页)。

曹端关于太极动静的思想,基本上与朱熹的《太极图说解》相同。他之所以指出《朱子语类》中某些表面上与《太极图说解》不一致的地方,意在突出理的绝对的能动的性质。他的《太极图说述解》基本上用朱熹的观点,有些解说直接套用朱熹的注语。夸大曹端与朱熹思想的相异之处,是不适当的。

二诚与性命

诚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先秦重要典籍《孟子》和《中庸》对诚有详细的讨论。周敦颐《通书》把诚放在根本地位,认为诚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本质特征,诚同时是宇宙本体,是万物赖以开始的根源,也是万物在宇宙运化中完成自己的过程。诚是绝对的善,因为诚是万物资始资生的根据。周敦颐对诚这一范畴的发挥为后来诸多理学家所本。曹端述解《通书》,以诚为理,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本质,他说:

诚者,实理而无妄之谓,天所赋,物所受之正理也。人皆有之,然气禀拘之,物欲蔽之,习俗诱之,而不能全此者众。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无他焉,以其独能全此而已。诚即所谓太极也。(《通书述解》第3页)

周敦颐根据《中庸》和《易传》,以诚为宇宙本体;曹端根据程颐、朱熹,以诚为理。这一转换,抽去了宇宙本体的丰富义涵,如大化流行的过程,大化流行中大德敦化、小德川流的自由精神,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包容精神,天地万物活泼泼的生意等,只剩下宇宙本体的运行法则、宇宙万有的具体规律这一义涵。对于本体,曹端的着眼点更多地在具体事物的理而不在整全的道。所以,他将“诚斯立”一句解释为:“实理于是乎立,而各为一物之主矣。如鸢之飞,鱼之跃,火之上,水之下,皆一定而不可易。”意在强调诚即理,诚即万物的必然性,已将程颢和陆九渊对于宇宙本体的解释中诸如活泼泼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等博大、宽舒的意谓舍去。曹端述解“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一句,也是如此,他所谓“通云者,实理方出而赋予物,善之继也;复云者,万物各得而藏于己,性之诚也”(《通书述解》第4页),亦重在说诚为理,诚的通复是理赋予物,万物得此理而藏于己以成性这个意思。“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所蕴涵的宇宙本体的丰富内容已隐然不见,而他所谓之理亦少广大博厚精神而仅显严正廉直之貌。

曹端以诚为理。他的重要概念“性”和“命”也围绕理来展开。他解释周敦颐《通书》中“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说:

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言乾道变化,而万物各得受其所赋之正理,如云五行之生,各依其性。(《通书述解》第3页)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热门推荐
  • 逆天:杀手娘亲强悍宝宝

    逆天:杀手娘亲强悍宝宝

    她本是道上公认的杀手女王,一朝穿越,直接成为了孕妇!还在雷海中生下了宝宝!什么?她是先天灵体?可为什么拥有那么强大的体质,却不能修炼?不能修炼,那她还偏偏逆天而行!宝宝强悍,带着娘亲夺宝抢物!娘亲强大,直接领着儿子搅得异世天翻地覆!修武者!炼器师,赌晶师,通通不在话下,什么宝贝,什么神器,全部抢来给她宝宝当玩具玩!娘亲:“不要问宝宝他爹是谁!让我找出来,非得揍的他连儿子都不认识!”宝宝欲哭无泪:“娘,爹他现在就不认识儿子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淘气宠妻

    淘气宠妻

    她有点调皮,有点可人,有点恶魔,又有点神气。试问,有谁能像她那样,让这附近的混混闻风丧胆呢?大树?她一跃而上,不沾一丝尘埃。学业,她更是众老师心中的高材生,只不过,同时也是同学们心中的魔鬼……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清晨,咱们可爱美丽的女主安心,降生了…额…安心…为什么要叫“安心”呢?据说,额,只是据说,女主的祖父,曾祖父,曾曾祖父,曾曾曾祖父…都对咱们这个小姑娘的出生感到异常的兴奋,她让他们觉得安心了,所以,可怜的女主啊…为着这个让她很火大的名字,女主时不时地就对那帮无知的“老人”进行报复…“乖孙女,为什么我们非得要躲进这黑漆漆、丑不拉几的瓶子里啊?”某人很不怕死地问。“因为你可爱的孙女我怕你们会被灵异人士抓起来,拿去做标本啊…我这是为你们着想呢!”某女奸笑“那你为什么老是晃瓶子呢,我们都一把老骨头了,经不起这么…”很委屈地扁扁嘴“那是为了让你们锻炼一下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某女丝毫不觉自己哪里做错了…问题是,他们不是人,不需要锻炼身体啊!!可怜的“老人们”就这么敢怒不敢言地苟延残喘在“乖孙女”的淫威之下…“翊哥哥,为什么那个姐姐一直在往别人身上靠啊?”某女一脸纯真的问。“额…这个,可能是她身上有点痒吧,想让别人给她挠挠…”深情地凝视着眼前如娃娃般干净清纯的人儿,心里却被她的问题难得冷汗都快要流下来了。“哇,翊哥哥你看,那个姐姐的手往下面去了!那个哥哥也痒吗?为什么要让别人帮他挠啊?”某女再次展现她的求知欲…“额,这个,应该是吧…”天啊,谁说来夜店可以让他的小淘气学到东西的!!他要灭了他!!看着不远处那对男女的“表演”,再看看旁边一脸好奇的人,他满脸黑线“那心儿儿回去也帮翊哥哥挠挠好不好…”…上官翊眯着眼,享受着两人的亲昵时光,任她的小手在衣服上作怪。可是……抓住游移到小腹处的邪恶小手,将那份骤然升起的灼热感极力压下,他慵懒地睁开眼,性感的薄唇在另一边耳朵上吹气:“心儿,你确定还要继续往下吗?”看来以前真的是小看她了,啧啧,居然已经邪恶到了这种地步。“当然了,如果你邀请的话。”安心将手机拿开一点,一脸色相,对着男人邪笑。美色当前,叫她怎能不开心。“还满意现在看到的么?”上官翊一改之前的严谨,也学着点火的小女人,邪肆一笑。“不错,肌肉结实有弹性,看得我想流口水。”安心擦一擦快流到嘴角的液体,色迷迷地在腹部东捏西摸,眨巴着迷蒙的眼。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邪尊绝宠妖孽妻

    邪尊绝宠妖孽妻

    饿死还遭雷劈,还有没有天理啊!她,梵卓·蛮,慵懒任性,狡猾多变,邪恶纨绔,乖张暴戾,是梵卓一族最让人头疼的吸血鬼公爵。虽说她是吸血鬼,可是对她来说血就是一种带着死鱼般腥臭味的东西。啊喂,是谁告诉你,血是这个味道的?众吸血鬼怒。她就想不明白了,这么恶心的东西,为什么她的子民们都那么喜欢?一只活了上千年的吸血鬼公爵,因为不吸血而饿死重生回到上古时代,魂魄附身到一只修行千年没有度过九重雷劫的九尾赤狐身上。还好身上还有吸血鬼千年修炼来的功力,才让自己幻化成人形,竟然一睁眼就遭雷劈!他,邪魅妖娆,冷枭嗜血,一张魅惑人心的脸,一袭摄人心魂的红衣。他,就是江湖上让人恨的牙痒痒,却同样是让他们怕的毛骨悚然的邪尊。第一次见她:她温顺乖巧,让他意乱。第二次见她:她狂妄不羁,让他赞赏。…每次见她都有让他有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心动。
  • 总裁的极品妻

    总裁的极品妻

    “呵呵,那打扰你真的不好意思啊,对了,感觉怎么样啊?”刚坐下就跟她探讨这种深奥的问题,有点过早吧。“你指什么?他的为人?还是别的什么?”她自然知道她问的是那男人了,更知道,她问的是那种事情,只是,她向来不喜欢开玩笑的,所以冷冷的憋了她一眼。“呃,他的为人?呵呵,没事了,中午要不要一起出去吃饭啊?大家约好在刚开业的那家餐厅。”“今天中午不行,改天吧,这两天有些忙。”她说的是她的……
  • 卡耐基成功说服经典

    卡耐基成功说服经典

    卡耐基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语族都有卡耐基的译著,他也因而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二大畅销书作家”。本书将卡耐基的好口才的说服技巧公布天下,只等你来参阅。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君临

    君临

    此刀当碎虚空界,此剑当开造化权!血戮尘寰世无双,傲视三界笑红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古代阿拉伯文化盛开的一朵文学奇葩,它汇集了古代中东、中亚和其他地区多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在世界各国的神话故事中,散发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国读者……《一千零一夜》以自己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痛快淋漓的文学语言以及优美、动人、独特的阿拉伯和伊斯兰色彩,保持着自己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它的成书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写成的,而是历代阿拉伯民间说书艺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反复加工、转达、创作的结果。故事最早起源于一部波斯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