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18

第18章 王阳明的良知之学(5)

这两方面的意思,是阳明是非之心最主要的意思。阳明晚年四句教也强调这一点:知善知恶是良知。这里良知是包二者为一的。好善恶恶是一种情感,知善知恶是一种能力。良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的统一。知善知恶以好善恶恶为根据,有“不容已”的好善恶恶的情感,才有知善知恶的现实判断的发生,所以阳明又把知善知恶归结为好善恶恶: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传习录》下)

这两个方面的分别是应该的,而且是重要的,因为在阳明的语录和书信中,对这

两个方面是有强调的侧重点的,“好善恶恶”是意志的品格,知善知恶是理智的品格。对于前者,阳明强调“意诚”,因为意诚,则真能好善恶恶。阳明说:

为学功夫有深浅,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传习录》上)

又说:

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传习录》下)

对于后者,阳明强调在实践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义理无定在,无穷尽,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再言之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传习录》上)

王阳明教导弟子在实事上用功,认为只有在实事上才能使良知中意志与理智得到锻炼。因此阳明是非之心的思想与知行合一是统一的。在实事上磨炼,自己发一念知其善,即能着实去好;发一念知其恶,即能着实去恶。对于别人的是非,在实事上磨炼才能养成敏锐的判断能力。所以,知行合一阳明后来虽不甚讲,但它实际上已融入致良知中。着实致良知自能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致良知应有之义。

对于是非之心发生判断的方式,阳明有前后认识上的不同。在早期和提出致良知宗旨以前,以理智的形式为主。所谓理智的形式,即良知对于外界的反应采取分析、推理、证明等等理智的方法。阳明曾说:“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良知愈思愈精明,若不精思,漫然随事应去,良知便粗了。”(《传习录》下)随着阳明长期的实事磨炼,特别是遭逢数次重大事变,良知的反应能力趋于熟化,阳明对于良知愈益恃任,越来越倾向于把良知作为直觉能力。作为“诚意中之好恶”,自己发一念,其好其恶,良知自然知得;就是对于别人言行的判断,也付诸直觉。良知对于外来判断,喜而好之者,其必是;不喜而恶之者,其必非,好恶一从良知,即无不合天理。在阳明,长期的理性判断熟化为当下的直觉,这种直觉并伴随着情感的好恶,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已经融合无间,以至于道德判断的理性思维过程已凝聚为当下的道德情感。阳明弟子王龙溪描述阳明这种境界说:“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明儒学案·姚江学案》引)良知对于是非的判断,在阳明是由他半生所积累的是非评价的经验作基础的。所以,他的熟化、他的直觉并非率意的、任性的,而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阳明所说“良知上自然的条理”。“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也有天赋和后得之分。天赋的条理,即人心天然具有的分别不同差等而居之的倾向。后得的条理,指这种分别对待作为理智与经验凝聚、积累于个体心中,并变为理性本身的、自然的结构,在人对外界的反应中起作用。这种“良知上自然的条理”有一种迅捷、直接的优越性,它不是对每一事都进行理性的思考、排比、综合,而是诉诸长期理智与经验的整合作用而形成的价值结构。阳明说:

良知只是一个,随他发现流行处,当下具足,更无去来,不须假借。然其发现流行处,却自有轻重厚薄、毫发不容增减者,所谓天然自有之中也。(《传习录》中)

又,阳明弟子尝问:“大人与物同体,如何《大学》又说个厚薄?”阳明回答说:

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把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至亲与路人同是爱的,如箪食豆羹,得则生,不得则死,不能两全,宁救至亲,不救路人,心又忍得,这是道理合该如此。及至吾身与至亲,更不得分别彼此厚薄。盖以仁民爱物皆从此出,此处可忍,更无所不忍矣。

《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此便谓之义。(《传习录》下)

在阳明的这个内在结构中,良知始于仁而行于义。“仁”即爱亲敬长及而后发展成的万物一体的境界。在万物一体境界中,如果需要分别对待,良知又自能作出分别。这种既分别又合于道德原则,即“义”。义即有分别而合宜。这种合宜与否的内在评价系统是良知,接受良知的指令、遵照良知的分别而去行动的系统也是良知。良知是裁制者与行为者的统一。这种裁制和按裁制去行动在仁的天赋层面只是一习惯性的倾向,而在由理性到直觉的熟化过程中,它又成为自然的和自觉的。这里,表现出王阳明一个卓越的思想:义(宜)的裁制行动和评价系统——良知,主要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它有一个经由锻炼积累而逐渐形成又敏锐起来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是通过实践而获得的,必须是主客体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这是阳明在德性培养过程方面一个很有价值的思想。

阳明关于是非之心的思想,还有一个非常卓越的方面: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是良知,舍此再无别的标准。因此,阳明不承认任何外在的权威。他认为,世之讲学者,皆口耳之学;口耳之学,测度揣求,只在知识上立家当,故对博学多闻之士,易生钦敬企望之心。他自己的学问是讲之以身心的,是实有诸己的,实有诸己,则首先以自己的良知为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他提出: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传习录》中)

这段话虽在明斥朱熹对于《大学》的解释与增补,但其中包含否定一切权威的大胆思想。这对于打破当时“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的僵化学术局面,起了促进作用。阳明这一点是对历代思想家中大胆怀疑经典的权威性,对权威学者不盲从、不迷信的批判精神的继承,也是他求“真知”的必然结果。在阳明看来,经典是人心的活动的外在记录,并非神圣不可怀疑。他曾说:“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传习录》上)这已开清代章学诚“六经皆史”的先河。经是史,只是古人身心活动的记录,不能将其置于不敢疑、不敢议的地位。阳明说:

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王阳明全集》第254页)

吾心地位高于六经。吾心是是非的最后裁定者。这种大胆藐视一切权威,惟以自己的良知为是非判断标准的精神,通过阳明弟子的推阐,对晚明思想解放是起了推动作用的。它的直接结果是造成了一批狂士,这些狂士敢于抨击旧有的权威,敢于怀疑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这对打破旧有教条,开创新的学术局面是有积极意义的。

(3)思是良知的发用良知的另一意思是思维主体。这一意义不是良知最主要的意义,阳明在良知的这一意义的运用上也不太严格。本来,良知与心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心作为精神活动器官,包括了与知识理性、道德理性及审美有关的一切。而良知主要是道德理性,它主要与道德活动有关,包括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的发生、监督、评价、裁制等功能。心中发生的活动,只有与道德理性有关的,才能进入良知系统。良知像一个卫士,意识活动的每一发生都从它面前走过。而他的天赋识别系统只指令它盘查与道德有关的意识活动。

阳明后期由于良知包容了比前期大得多的内容,作为“心”的属性的,也渐次为良知所有。也就是说,良知作为“天理之昭明灵觉处”,不仅觉“天理”而且也觉一般事物。“觉”作为良知的本质属性,由觉道德扩大到觉一般。阳明曾说:“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传习录》中)此处良知是心之虚灵明觉,即是说良知是知觉、思维等理智活动的主体。阳明又说,“思是良知之发用”: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良知发用之思,自然明白简易,良知亦自能知得,若是私意安排之思,自是纷纭劳扰,良知亦自会分别得。盖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者。(《传习录》中)

良知既是天理的自觉,良知又思一般事物,而善恶正是在一般事物中表现的。所以,阳明要肯定良知的这种二相双存的性质。这样,良知对于具体事物就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具体事物对于良知就不是外在的而是其应用场所。因此阳明特别强调良知与见闻之知的不离不杂的关系: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传习录》中)

见闻酬酢等日常事物,一方面做了良知发用的场所,一方面做了良知锻炼的场所。这原是二而一的,良知只有在致中扩充,只有在致中光大。而良知又是见闻酬酢的监督者、评判者。所以良知与经验活动必是不离不杂的。王阳明甚至认为,只有那些良知必须发生判断,善恶两种势力在内心发生激烈搏战的事件,才是良知最好的锻炼场所。所以阳明又提倡良知在声色货利上用功:

问:“声色货利,恐良知亦不能无。”先生曰:“固然。但初学用功,却须扫除荡涤,勿使留积,则适然来遇,始不为累,自然顺而应之。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能致得良知,精精明明,毫发无蔽,则声色货利之交,无非天则流行矣。”

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七情顺其自然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传习录》下)

在阳明看来,七情是人心自然生起的,不能像佛道那样,损减甚至湮灭人的自然感情。阳明主张立起主宰,立起评价和支配自然欲望的“良知”,使它疏导、整理人的自然感情。阳明承认感情欲望也是发自良知的,它同时又是锻炼良知的。良知应将七情宰制得各顺其流行,而无所执著。良知在阳明这里可说有体有用,体是其道德理性的评价、判断系统,用是良知的发用流行中自然涌出的感情欲望。这一点,又和他的性气之说一致了。阳明曾说:

性善之端,须在气上始见得,若无气,亦无可见矣。……气即是性,性即是气,原无性气之可分也。(《传习录》中)

性即是良知之体,气即是良知之用,先验的东西不能离开经验的东西,只能通过经验的东西来表现。所以,良知的思的内容,情的内容,作为良知施行的场所,是良知的逻辑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4)良知是造化的精灵王阳明既把天赋的道德情感、知善知恶,好善恶恶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虚灵明觉之知都包笼在良知之内,良知在阳明这里,就几乎囊括了精神活动的全部内容。随着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良知的作用日益广泛,阳明把良知提升到天地万物的本体,与物无对的绝对的高度。阳明说: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它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传习录》下)

这里阳明是把良知作为宇宙间的最高灵性、宇宙根本法则的最高体现、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最高代表来看待的。在阳明眼里,具体事物都是相对的,都不能作为天地的本原,而良知是与物无对的绝对。天地、鬼神、万物皆因良知而有,皆是良知的派生物。

阳明把良知提升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经由道德、认识等环节达到的。从道德方面说,良知首先是宇宙法则的集中体现。它以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把宇宙法则凝聚地显现于人的心中。在阳明看来,宇宙法则首先是仁,是天地万物一体之心。他把体现这一宇宙法则的理想人物称为大人。大人之心,纯然是良知。他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大学问》)阳明的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是对孔子的“能近取譬”、孟子的“不忍人之心”、《易传》的“天地之大德曰生”、董仲舒的“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周敦颐的“窗前草不除”、程颢的“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张载的“民胞物与”等的总结。天地之生意表现于人就是“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的天赋道德意识。从这一点说,良知是天地万物的精灵,良知是宇宙法则的集中体现。阳明说“人心是天地万物发窍处”,就是说人心至灵,好像一个发而出之的孔窍,宇宙根本法则、万物的生意都凝聚、郁积于良知,所以良知是造化的精灵,是宇宙法则的最高体现。

另一条路径,是认识的路径。在阳明看来,虚灵明觉是良知的根本属性,人对事物的把握,须经由虚灵明觉。从这个意义说,良知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阳明曾问弟子:“你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答:“尝闻人是天地的心。”问:“人又什么叫做心?”答:“只是一个灵明。”阳明发挥说:

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又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传习录》下)

同类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邪少药王

    邪少药王

    纨绔大少?开玩笑,我不是纨绔大少,看清楚本少爷的身份!本少爷是家主,明玉皇朝最大的家族任家之主,硬要说本大少纨绔,请称呼我为纨绔家主。杀你又何妨?皇宫前杀你又怎样?免死玉牌本家主有好几块呢。看纨绔邪少,如何统领家族做一家之主,走上巅峰。邪气的人生,无可匹敌!!
  • 地震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地震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布瓜博士、乐乐淘、小猴、苏拉来到了日本,遇到了把他们当绑匪的大少爷“横川一郎”,误会解开后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并决定一起去游历台湾,在那里他们又会遇到什么刺激的好玩的事情呢?打开本书与大家一起来游台湾吧!本书读者对象是针对5~16岁的儿童,在奇幻与冒险的故事中,激发他们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 随身空间:重生小夫妻

    随身空间:重生小夫妻

    这辈子,她成了乡下小农女,他却是世家贵公子,上辈子,相隔千里之遥。她和他皆是孤儿,艰难修成正果,不想一朝穿越。幸得老天爷庇护,随身农场妙用多多。属于俩人的农场,塑造完美农家生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教你学武术(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武术(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古蜀麒麟甲

    古蜀麒麟甲

    古蜀大陆,一副上古遗留下来的一套麒麟铠甲,它是有拥有生命有思想的、、、、。天、神、人,三阶,天阶暂且不说。神阶:分别是:神皇、帝神、圣神、神尊、主神,人阶:三品、二品、一品、王级、帝级、圣级每阶又分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从原本可以过些平安宁静日子的晨曦,可是遇见了上古麒麟,他的安静的生活就已经打破,亲情不舍,感情无奈,友情无悔,头戴紫金凤凰冠,身披浴火麒麟甲。手执雷龙灭世剑,脚踏跃空星河靴。且看圣人修成正果,掌控一界之主。
  • 毒医弃妃

    毒医弃妃

    灵魂转换,她由一名现代毒药制造师成为惨遭暴戾对待的尹熙国公主;所嫁非人、父皇昏庸、美男缠身、刺客刺杀……一切的纷扰,皆因她手中握有人人争抢的绝世宝图,可笑的是,她根本不知道它究竟在哪!宝图,没有,毒,她有的是!
  • 妖孽太子之邪妃萌宝

    妖孽太子之邪妃萌宝

    叶云兮前世是个为钱拼命养活自己的普通人,一朝重生,她是神武国凤城首富叶家独女,是个爹疼娘爱的富二代。为了打理叶家的百万家产,过好逍遥自在的纨绔生活,她女扮男装用前世知识做起神童。五岁那年,一个诡异的美人师父闻名而来强收她为徒,一只千年灵鼠如影随形的逼着她学武功,一个无赖皇上威胁她做了怪癖太子的侍读,她的理想生活没了。——当那个一袭墨袍绝美的太子殿下遭遇月圆之夜,她才知,他是一个背负天谴的悲哀半妖。——传言,半妖遇有缘人可得一次真正成人的机会,她与他的相遇拉开一场天道之争...——◆◇——◇◆——◆◇——◇◆——本文一对一,人妖恋为主,双养成系列。涉及亲情、友情等。本文有浓厚的玄幻色彩,没有宫斗宅斗等元素,炮灰不多,旨在讲述一份人妖之间的美丽爱情。相知相爱相守,有平淡,有激烈,无误会。
  • 豪门夫妻

    豪门夫妻

    一连好几天早晨起床就头晕,反胃,苏婉莹还以为暑假天天呆在空调房里,得了什么“空调病”,于是乎,她决定不再开空调,然而没过两天,她的身体反应依然如故。意识到什么,她掐指一算大姨妈来的时间,脑袋当即“嗡”了一声!已推迟一个多星期了,自己竟然没在意?清亮的翦眸眨了眨,望着母亲从厨房里出来,她敛睫,忙掩去了眼底的一抹惊慌。坐在餐桌边,望着瓷盘中的汉堡包,闻着那里面丝丝飘散出来的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