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38

第38章 《周礼》成书于汉初(16)

我跟着先生从硕士读到博士,至此终于完成学业,感恩不尽,为纪念师徒情谊,乃仰求先生墨宝,以为永久之传。先生年轻时练过书法,笔力雄健,某年,我随先生参加《中华文明史》编撰工作会议,主办方请与会之老先生题词,先生当场挥毫写下,中华文明,震烁古今”八个大字,赢得一片喝彩。刘乃和先生曾说:“赵先生是书法家。”只是先生为人低调,从不显耀,故为一般人所不知。不久,先生用整幅宣纸为我题了明末清初学者傅山的一段话:

为学须有一副坚贞雄迈心力,始克纵横,为学当先立志,修身当先知耻。

书傅山书训子侄语,与彭林同学共勉之。

先生还另纸书写《论语·述而》中孔子语赠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表达了他对我未来学术之期待,成为我终生牢记的座右铭。

我博士毕业后,决意终身研究中国古代《三礼》之学,遂转而研读孔颖达《礼记正义》、胡培翚《仪礼正义》等典籍。起初先生不甚赞同,希望我继续研究先秦史。但我已一发而不可收拾,无法回头。奉生师很快表示赞同我之选择,他多次引顾炎武称赞张尔岐(稷若)之语:,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说“希望你能像张尔岐那样成为《三礼》研究专家”,这是先生对我之激励。

四,师德永志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当年在辅仁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曾受援庵先生之命当过副教务长,但觉得太过影响学问,故一年之后便挂印辞职。此后,反右、“文化大革命”迭接,先生先是被打成“右派”,不得上讲台,只能在资料室工作,甚至扫厕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方才恢复正常工作,坎坷之极。先生一生略与官场无缘,清心寡欲,刚直不阿。所倾之力,一在学术,二在教学,始终保持教师本色。

我考到先生名下时,先生年事已高,只指导研究生,不再给本科生上课。先生给我辈讲历史研究法,每周一次。每次来到书房,先生已经把有关书籍翻开,摊在桌上,我等一到,他便开讲。讲授之重点为《尚书》、《考信录》、《十驾斋养新录》等。

在此还有一事必须提及:先生曾以八十高龄登上讲台,为本科生讲授“史源学”。“史源学”是援庵先生生前在辅仁大学开设之课程,以此培养出诸多著名学者。援庵先生曾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数十年,故“文化大革命”之后,学校每隔五年、十年便要举行纪念活动,此时屡有学者忆及史源学一课。

历史系本科生对此颇觉好奇,希望系里能重开此课。当时系里听过,史源学者已不多。为了传承援庵先生之薪火,先生不顾自己年届耄耋,身体孱弱,毅然走上讲台开设此课。援庵先生讲,史源学”,主要对象为《日知录》。先生根据当今学生之实际情况,改用《资治通鉴》,此书引用之史料极其丰富,适合于训练学生查找史源之能力。学生之作业,先生均亲自批阅,并用蝇头小楷,一丝不苟地写在天头。

曾有多位该班之学生告知,他们视先生亲笔批改之作业为珍宝,小心护持至今。先生所为,堪称典范,我辈当永远效仿。

1999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先生非常高兴,一是因为我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因为清华大学是先生之母校,大学四载于此,他的长子也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故先生对清华大学之情感非同寻常。我每次回校看望先生,他都会说些清华大学往事。在先生记忆中,清华园乃是读书之天堂,他与我谈到清华大学用磨砂玻璃做地板之图书馆,旧时北京城里罕有之室内游泳池,学生宿舍之暖气,中国教师用英文授课,还有他所经历之几次学潮。他还提及,当时有人将他的名字与图书馆馆长潘光旦开玩笑:一位是光贤(咸),另一位是光旦(淡),说到此处,先生脸上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

先生最后一次到清华大学是在2>世纪5>年代,此后几十年不见,心中非常牵挂,所以先生每次都要问及清华大学近况。我告诉他,清华大学文科近年发展很快,已经恢复许多学院,调入之教授,也有不少校园建设日新月异先生听后总说等风和日丽时,一定要回去看看。有两次,我已经安排好车,准备接他来清华,可他身体状况总是欠佳,两度失之交臂,始终未能如愿,可谓先生一生之遗憾,2>>3年8月22日先生遽归道山,享年九十四岁。北京师范大学择日在八宝山举行追悼会,我向清华大学校办禀报此事,学校决定以清华大学之名义敬献花圈,向这位老校友最后致意,先生九泉有知,亦当欣慰。

先生之恩德,将润泽我终身,我将谨记先生之教诲,以“一副坚贞雄迈心力”,沿着先生之足迹前进,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勤奋工作,接续先生未竟之事业,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附录六

作者论著要目(1985—2>>9)

一,著述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仪礼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经学研究论文选(主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2

仪礼注疏(点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观堂集林(点校),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礼经释例(点校),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2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北京:中华书局,2>>4

周礼注疏(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9

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5

礼乐人生,北京:中华书局,2>>6

中华传统礼仪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6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7

儒家礼乐文明讲演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之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8

中国经学(主编),第一辑(2>>5)、第二辑(2>>7)、第三辑(2>>8)、第四辑(2>>9)。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论文

释;考古,1985(8)

殷代兄终弟及平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传统文化封闭性说质疑(与赵光贤合作),北京师范大学报,1986(5)

创新与继承不可偏废,福建论坛,1987(1)

王国维:以近代方法治史的先驱。见:中华人物志·史学家小传;北京:中华书局,1988

《周礼》冢宰与周代辅相问题,福建论坛,,1987(3)

段玉裁与《说文解字注》,人物,1987(3)

良渚文化玉器的两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5)

五帝史研究的方法问题,历史研究,1989(3)

《周礼》成书于汉初说。史学史研究,1989(3)

《周礼》的礼与刑;孔子研究,199>(1)

《周礼》的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文献,199>(2)

《周礼》五行思想新探;历史研究,199>(3)

论《周礼》的三公六卿之制,人文杂志,199>(3)

《周礼》畿服制度所见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史学月刊,199>(5)

玉器与先秦文化,文史知识,199>(8)

《周礼》治官思想研究,中国史研究,1991(2)

《周礼》抑商思想刍议,管子学刊,1991(3)

《周礼》理财思想二题,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1(3)

多元一体的《周礼》主体思想,文史知识,1991(5)

说雍,古汉语研究,1993(3)

南冥之历史认识,见:[韩]南冥学研究(第3辑),1993

考古学与中国的古史研究,见:[韩]现代中国研究(第2辑),1994

战国至汉初学术思想变迁趋势之鸟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2)

周代禘祭平议,见:西周史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丁茶山与《周礼》,北京图书馆馆刊,1994(1<2)

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4)

二十一世纪的儒学传承问题,见: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暨国际儒学讨论会会议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周”与良渚文化玉器,中国文物报,1994->1->2

论士冠礼的礼法与礼义,见: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2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 杏坛考,中国史研究,1995(3)

论南冥思想中的儒道互补问题,见:[韩]南冥学研究(第6辑),1997

论张淳《仪礼识误》的校勘学成就,北京图书馆馆刊,1996(3)

论《传世藏书·十三经注疏》的整理,中华读书报,1996->7-24

三礼学,见:中华孔子学会主编,国学通览,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

关于中国古礼人文精神的几点思考,人民日报(海外版)1997->7-1>

中国儒学百科全书·礼学部分,见:中国儒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论汉字融会外来文化的能力,人民日报,1997-11-12

论我国民俗的未来走向,民俗研究,1998(1)

“周官”为“周天之官”说。中华读书报,1998->1-21

论清人《仪礼》校勘的特色。中国史研究,1998(1)

金沙溪《丧礼备要》与《朱子家礼》的朝鲜化,中国文化研究,1998(2)

论迁庙礼,见: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6>周年论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郑玄与《三礼》名物研究,见:郑玄研究文集,济南:齐鲁书,1999

阮元实学思想丛论,清史研究,1999(3)

朝鲜《国朝五礼仪》与中国古礼,见:国际汉学(第5辑),2>>>

论郭店楚简中的礼容,见: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试论焦循,《群经宫室图》,见:清代扬州学术研究,台北:学生书局,2>>1

子思作《孝经》说新论,中国哲学史,2>>>(3)

也评江苏古籍版《仪礼正义》,见:(台)经学研究论丛(第7辑),1999

夏商西周军事史研究的里程碑之作,社会科学战线,1999(4)

儒家孝道的再认识,见:纪念孔子诞辰255>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

破解千古疑案,填补历史空白,文汇报(史林版),2>>>-11-18

礼学研究五十年,见:[日]中国史学(第19卷),2>>>

《六德》柬释,见:简帛研究(第4辑),2>>1

论郭店简《六德》“为父绝君”及相关问题,中国哲学史,2>>1(2)

朱子礼学与朝鲜时代乡风民俗的儒家化,见:国际儒学研究(第11辑),2>>1 《十三经注疏》与中国古代学术,光明日报,2>>1->6-21

始者近情,终者——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诠释,中国史研究,2>>1(3)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的纠葛,清华大学学报,2>>1(4)

茶山礼学与清儒礼学的比较研究,见:[韩]第一届茶山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1

寒岗郑逑《五先生礼说》初探,见:[韩]南冥先生诞辰5>>周年纪念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2>>1

论《朱子家礼》在朝鲜时代的播迁,见:华学(第5辑),2>>1

中国古礼与朝鲜半岛的儒家化,(台)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1,11(4)

礼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史知识,2>>1(11)

我看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博览群书,,2>>1(11)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定名问题,孔子研究,2>>2(2)

《诗序》、《诗论》辨,见: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论文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2

金正喜“实事求是”的实学思想,见:韩国实学思想史,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2

关于师兑二器的排序问题,考古,2>>2(4)

有为与无为——从郭店楚简看儒道性情同异,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第3版),2>>2->4->9

听松山房读《礼》札记,见:追寻中华古代文明的踪迹,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2

《三礼》说略,见:十三经说略,北京:燕山出版社,2>>2

《孝经》说略,见:十三经说略,北京:燕山出版社,2>>2

茶山礼学与清人礼学之比较研究,见:华学(第6辑),2>>3,

朝鲜时代的礼讼与君统、宗法诸问题,中国文化研究,2>>3,(秋之卷)

评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史研究动态,2>>3(1>)

思孟心性说简论,见:古墓新知——纪念郭店楚简出土十周年论文专辑,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3

从《仪礼·乡射礼》看中国古代的体育精神,光明日报(史学版),2>>4->2-1>

从学术角度质疑祭祀黄帝大典,科学时报,2>>4->5-19(4)

论清人的考工记研究,台湾大学中文学报(第2>期),2>>4

茶山礼学的两个问题,见:[韩]“退溪以后的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4

茶山的考据学,见:汉城大学“18世纪东北亚的文物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4

清人对敖继公的臧否与郑玄经师地位之恢复,文史,2>>5(1)

论丁若镛对朱熹《中庸章句》心性说的批评,清华大学学报,2>>5(6)

论姚际恒《仪礼通论》,湖南大学学报,2>>6(1)

清华经学研究的昔与今,中国文化研究,2>>6(1)

从传统文化看荣辱观的养成,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6->3-22(6)

从《四库全书》到《儒藏》,北京大学学报,2>>6(2)

《考工记》数上六现象初探,见:中国科技典籍研究——第三届中国科技典籍国际会议论文集,2>>6

论清人的《考工记》研究——以《轮人》为例,见:(台)东亚视域中的近世儒学文献与思想,2>>6

论清代王府祭祀制度中的中原文化因素,见: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6

守望中华礼仪之邦,光明日报(光明讲坛),2>>6->7-13(6-7)

关于周公庙遗址的几点思考,见:华学(第8辑),2>>6

论郭店楚简所见儒家音乐思想,见:简帛研究(2>>4),2>>6

论朱熹的礼学观,见:(台)宋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6

礼乐文化与和谐社会,中国教育报(理论版),2>>7->5->1(3)

经学的性质、学科地位与学术特点,河南社会科学,2>>7(1)

先秦礼学形成的三阶段说,见:清华历史讲堂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7

从正史礼乐志看儒家礼乐思想的边缘化,见:礼与中国文化——庆祝沈文倬先生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7

说乡乐、房中之乐与无筭乐——评《周代乡乐考论》中国文化研究,2>>7(3)

思孟心性说辨异,见:《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纪年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7

《三礼》与礼学研究,见:清华历史讲堂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8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热门推荐
  • 凤降龙:太子,乖乖回家去!

    凤降龙:太子,乖乖回家去!

    她曾经想要托付终生的男人却突然离她而去,变了性情,残害她的家人,玩弄她的感情,践踏她的尊严,甚至扼杀了他们刚出生的孩子,把她逼上了绝路,刀剑相向。这一次,就算你有苦衷我也不会原谅你了。紧紧的捂着早已平坦的小腹,颤抖的手握着宝剑指着他的喉头。好,要恨就永远的恨我,一辈子都不要忘记我。他笑着放她离开。却不知这个男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等真相被公布天下,他也彻底的消失在了世人的眼中,她又踏上了寻找他的旅途……我在寻找一个男人,要是你看见他,请告诉他,我在等他,快回家吧。
  • 正妃住隔壁

    正妃住隔壁

    《合卺词》镜子的古文她,一个现代国际安全局的高级特工,风平浪静时慵懒闲适,帅性如风。看似全然不具杀伤力。环境变化时则出手狠绝,精准,招招毙命。她,一个架空时代王府捡回来生子的丫头,初来王府,局促不安,胆小怕事,处处看人脸色行事。为免招惹事端,习惯闭门不出。当她成了她!他,一朝呼风唤雨的王爷,温文尔雅,温润如玉,性淡若薄云,嗜睡且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喜欢拒人于千里之外。甚至记不得近身处女子的相貌。当他被一个喝醉了酒翻墙而入的小丫头敛去所有神志,当心中寒霜被融化,暖意注入心田,他如何会对生命里唯一一次感兴趣的东西收手。她为他的妾,她和他却不知。她以兄弟称他,他将她捧于手掌,喝护于胸膛。正妃在隔壁,一切荣华炫目都在隔壁,他的视线越过茫茫人海终是投在何处?宋楚说:“白末,我不喜欢江山,不喜欢权贵,也没哪个女人见过第一面就记住相貌轮廓,唯你是铬记于心的。”宋楚说:“白末,我的身心都只沦陷给你这么一个女人,再无其他!”宋楚说:“白末,当你立于墙头,一双明亮的眼眸渲染整个星空,那一刻我便决定,将你带到天涯海角,不让尘世沾染你丝毫我欲独霸的美丽。”宫九夜说:白末,你偷去的又何止一个钱袋。我的心你拿去了,却不说要。此生,我将如何安放它?!莫凌风说:白末,本该你是我的妻。奈何我们之间,竟隔着万水千山的距离。我允许你带着目的靠近我。哪怕是背叛,这一生我也允你若干次。直到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你的命了。这许多年明眸中好似才看到一片锦绣,竟心甘情愿被这三尺黄土掩埋。君宇墨说:白末,我的人你要吗?我的承诺你要吗?我的心你要吗?为何时间流逝了,你始终定格在我的脑子里,那一瞬间便是动也不曾动过。尘子倾说:白末,一张龙椅争了多年,时间再回到这一点,只想以江山为聘,娶你为妻,不让宫廷束缚你,同你做对平凡的夫妻。可是,我遇你,终是晚了。白末想,我不想宫廷,宫廷却已生涟漪。我不想江湖,江湖却也已泛滥。如果幸福是流沙,我只愿沿着你的方向一路追随。如果温情是场梦,我只愿一觉再不醒来。(不虐男女主,男主一路宠到女主看不到边际。)新文《重生—硬碰硬》这是一对男女总裁斗智斗勇,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的故事,女总裁不羁精怪,绝对有一鸣惊人的爆发力。男总裁邪魅桀骜,攻于算计,运筹帷幄。客观说:
  • 三嫁夫君超宠的

    三嫁夫君超宠的

    待我长发及腰,遮住一身肥膘,纵然虎背熊腰,也要高冷傲娇。穿越不是件苦事,还是件囧事。跳井,太肥,卡了。上吊,太重,枝断了。成亲数载,太丑,至今完璧,被休了。那就改嫁!一嫁,二嫁上赶着再嫁,可是,谁能告诉她,为嘛三次嫁同一个人?夫君,你身份如此多变真的好吗?“娘子,你长的很安全。”一嫁书呆子云。“婆娘,你长的很安全。”二嫁土匪头云。“夫人,你长的.....”苏晚娘掀桌!三嫁洞房,新郎,换句台词成吗?作为迫嫁的土肥圆下堂妇,上没有娘家撑腰,下没有妖娆美貌,又遇上极品一窝,苏晚娘表示亚历山大!且看她在这动荡不安的三嫁中斗倒极品,左手金子右手权势,开创第一家具盛世。
  • 演绎推导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演绎推导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凤囚凰

    凤囚凰

    “总有一天,你会为了一个女子沉沦。”慈祥的老人看着面前的坚毅的男子,淡淡一笑道:“那时,你便会知道,什么是情爱了。”“爱?”男子脸背着光,只能隐隐约约看出一个轮廓,但,那双闪烁着冷意的双瞳,不由得泛出一抹嘲讽。“是,爱。”老人毫不意外他的反应,淡淡一笑道。“你甚至宁愿让天下陷入死亡的恐惧之中,你会不顾一切的想要看到她幸福的笑颜。哪怕,你已经深深坠入了死亡之地,你的心依旧在为她而动。……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巫医邪妃

    巫医邪妃

    狡诈叔婶抢了她爹的侯位?她握着一纸圣旨,冒天下大不讳抛头露面,招婿入赘。恶毒堂姐抢了她的未婚夫?就算是她不屑要的渣男,她也不会留给仇人。世人都知晓她寄人篱下,臭名昭著,蠢笨痴傻不堪,更被人在及笄之前退婚。世人都只知晓他地位尊贵,冷峻无双,杀伐铁血,是当今皇上唯一的侄子,大晏百姓心中歌颂的常胜战神。可谁知,她一笑倾城,勾魂夺魄,人前是无人问津的侯府嫡女,背后却是行踪诡秘巫宫之主,一手巫术可起死回生。他背负仇恨,面冷心冷,掌控着整国家的命脉。
  • 媚夺天下:夜帝小狂妻

    媚夺天下:夜帝小狂妻

    他是神秘的夜鹰,是狂狷冷酷的旷世美男子;她是乐乐郡主,是倾城绝色的摄魂小妖女。他要美人,也要江山,他的身世惊天动地;她要江山,也要美男,鱼与熊掌如何兼得?“说,你要掳获多少美男的心才罢休?”他恨得牙痒痒。她却发出摄魂夺魄的笑声,媚眼如丝:“你问人家,人家问谁呀?”(本书为王雅云作品“妻系列”第一部,推荐阅读第二部《冷傲邪君:爆萌小仙妻》,第三部《豪门暖婚:蜜爱小狐妻》情节环环相扣,亦可独立阅读,读者群:69653402)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 迷雾之城

    迷雾之城

    甲午战争前夕,陆云起来到康沃尔郡的圣菲尔堡,拜访同学琼斯伯爵,希望通过他游说英国人将军舰卖给清政府,而日本人闻讯后尾随而至。诡秘阴森的哥特城堡,一场场大同小异的离奇梦境,夜莺的歌声和迷雾,陆云起与死去百年的城堡女主人卡翠娜纠缠不清的爱情。现实与梦境,今世和前生,一段掩埋在时光的秘史,一场横跨百年的旷世绝恋。但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当陆云起一步步地逼近真相的时候,却是一步步地落进了日本人早就安排好的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