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30

第30章 《周礼》成书于汉初(8)

元敖君善《集说》颇称精密,未许粗心人领会,于是书大有裨益。以及郑注之非,间亦驳辨,此其所长。若其过于求详,词义冗蔓,反致不达,且多可以不必言而言者,此其所短。取其十之二三焉。

万斯大锐意于礼学,《三礼》兼治,著述颇丰,其中《仪礼》有《仪礼商》二卷。专志殚精者数十年矣。其所爬罗剔抉,宋代学风之丕变,始于庆历间(1041-1048)刘敞作《七经小传》,学界由是追求新奇而蔑视训诂,王应麟《困学纪闻》有言:“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1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胤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于议经,颇能见先儒所不及而自负其能,王安石撰《三经新义》,学者仰承其鼻息,鄙弃汉儒之学,视同土梗。

宋儒崇尚思辨,好谈心性理气,《仪礼》为实学,难得学者青睐。四库馆臣云:“《仪礼》至为难读,郑注文句古奥,亦不易解,又全为名物度数之学,不可空言以骋辨,故宋儒多避之不讲。”不仅如此,宋儒每每贬低汉人文字训诂之学,如程颐说:“经所以载道也,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乃无用之糟粕耳。”又说:“善学者,要不为文字所梏。故文义虽解错,而道理可通行者不害也。”在此种风气之下,学者多欲摆脱郑注。王安石废罢《仪礼》,推崇《周礼》,而所撰《周官新义》决不用郑注。但学界仍不乏热心《仪礼》之学者。乾道间,张淳撰《仪礼识误》,订正《仪礼》文本讹误尤多。又有李如圭氏,朱熹尝与之校定礼书,于礼学颇有建树,所撰《仪礼集释》,“全录郑康成注,而旁征博引,以为之释,多发贾公彦疏所未备,”“如圭生于南宋,尚见古本,今据以校正,补注疏本经文脱字二十四,改讹字十四,删衍字一百六十九,并参考唐石经、陆德明《经典释文》、张淳《仪礼识误》,及各本文句字体之殊,每有欲推倒一世:独扩心胸之意。余喜其覃思,不胜指数”。李氏又撰《纲目》、《释宫》各一篇。魏了翁《仪礼要义》,取郑注贾疏处甚多,学者称“《仪礼》之训诂备于郑、贾之说,郑、贾之精华备于此书之所取”。此外,陈祥道《仪礼注解》、杨复《仪礼图》,皆流行于世,大旨均不离郑注贾疏。朱熹学术,晚年归结于礼学,表彰《仪礼》,服膺郑玄。,且以多年之力撰作《仪礼经传通解》。然而,礼学考据始终未成为宋代学术之主流。

元儒敖继公,字君善,福建长乐人,寓居吴兴,赵孟尝从受业,后经江浙平章事高彦敬荐举,授信州教授。敖氏所撰《仪礼集说》十七卷,成于大德辛丑年(1301年)。元代礼学荒芜,敖氏起而研读《仪礼》,诚属可嘉。然敖氏承宋儒鄙视郑玄之绪余,声称郑注,疵多而醇少”,希图颠覆其人其书。敖氏撰作《仪礼集说》时,,删其不合于经者”,,意义有未足,则取疏、记或先儒之说以补之;又未足,则附之以一得之见焉”。

敖氏批驳郑玄,不露声色,但却处处立异。然万氏之学,“多信宋而疑汉”,故不能不有偏颇。

1.篇名提示

各篇大旨,郑玄《三礼目录》均有提示性说明,但敖氏置之不顾,而是自行立说,嫌其自用。余谓万子,献贤者、能者于其君,以礼宾之,与之饮酒。”

郝仲舆《节解》训释详明,为《仪礼》第一书,亦其《九经解》中第一书也,优于《仪礼》注疏多矣。取其十之五六焉。笔者细为寻绎,敖氏手法可约略归为五端,今不惮繁复,缕述如下,以见其改窜之迹。”

《乡射礼》:

郑《目录》:“州长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之礼。”

敖继公云:“乡射者,士与其乡之士大夫会聚于学宫,饮酒而习射也。”

《大射》:

郑《目录》:“名曰《大射》者,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与其群臣射,以观其礼。数中者,得与于祭;不数中者,不得与于祭。”

敖继公云:“诸侯与其群臣饮酒而习射之礼也。言大射者,别于燕射、宾射也。”

《丧服》:

郑《目录》云:“天子以下死而相丧,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也。”

敖继公云:“此篇言诸侯以下男女所为之丧服。”

敖氏之说,多为标新立异,并无依据。如《丧服》大旨,郑玄以为天子以下死而相丧之礼,敖氏则以为诸侯以下丧服。至有郝敬云:“服制断自大夫以下,天子诸侯缺焉。”《仪礼》多为士礼,其说颇似有理,然难经推敲。盛世佐云:“《中庸》云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诸侯以上绝旁期,至于为高曾祖父母父母妻长子之属,则贵贱一而已。···所异者或绝或降耳。其不绝不降者,则固无以异也,而是篇已具矣,何阙焉?”,敖氏各篇提要,大率如此。

2.改易今古文

《仪礼》有今文、古文,文字每每有歧异。郑玄做注,反复斟酌,力求取其正字。为慎重起见,郑氏但凡取今文,则于注中出古文;取古文,则于注中出今文。如《士冠礼》“宾对曰:某不敏,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敢辞。”郑注云,经之已讹者,秉为借字,故郑玄从今文作“病”。又如《士昏礼》:“大羹湆在爨。”郑注云,今文作“汁”。湆为正字,汁为借字,故郑玄从古文作湆。皆其例也。

郑氏裁断得当,学者咸无异词。然敖继公力图以文本与郑氏相异,故蓄意变换今古文,若郑用今文,则敖用古文;郑用古文,则敖用今文;更改之理由,讳莫如深。笔者逐一查核,略举如下:

《士昏礼》:“舅飨送者以一献之礼,酬以束锦。妇人送者酬以束锦。若异邦,则赠丈夫送者以束锦。

郑注:“古文锦皆为帛。”

敖氏将此节诸“锦”字通改为“帛”。

《士相见礼》“侍坐于君子之法”节:“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

郑注:“古文早作蚤。”

敖氏改“早”字为“蚤”。

《燕礼》“主人酬宾”节:“主人盥洗升,媵觚于宾。”

郑注:“今文媵皆作腾。应谦云:

独孜孜于经学者,吾见充宗万子。

《燕礼》“主人辨献士及旅食”节:“主人洗升,献士于西阶上,士长升,拜受觯,主人拜送觯。”

郑注:“今文觯为觚。”

敖氏从今文,改“觯”字为“觚”。

《特牲馈食礼》“尸入九饭”节:“祝命挼祭。”

郑注:“今文改挼为绥,古文此皆为挼祭也。”

敖云:“挼祭即授祭也,挼字盖误。祝命佐食授尸祭,尸于是祭荐,欲及其授祭之节也。”

《公食大夫礼》“宾入拜至”节:,宰东夹北,西面,南上。

郑注:“古文无南上。”

敖氏从古文,径删“南上”二字。

《公食大夫礼》“鼎入载俎”节:“右人抽扃,坐奠于鼎西南,顺出自鼎西,左人待载。

郑注:今文“奠”为“委”。

敖氏从今文,改“奠”为“委”。

《少牢馈食礼》“尸酢主人命祝致嘏”节:“上佐食以绥祭。”

敖氏改“绥”为“授”。

敖氏昧于小学,所改今古文,均无学术依据可言。敖氏之所以不辞辛劳,改换文字,其用心亦在立异,以显耀其文本不同于郑玄所据之本。

3.删改经注

敖氏每每改易经注之文字,注疏承而讹之,其情况有二:一为径改,不说明任何理由,若不仔细案验,殊难发现;二是说经有碍,而又不能潜心研索,遂断言某字为衍、某字当为某字、某处有脱文云云。

此篇“媵”字反复出现,敖氏均改作“腾”。”

“言忠信慈祥”,以“忠信”二字为衍;

“先见之”,“先”改“走”。

《乡饮酒礼》:

“若有北面者则东上”,,东”改“西”。

《乡射礼》:

“司射适阼阶上,东北面告于主人”,以“东”字为衍文;

“三耦拾取矢亦如之”,“三”改“二”;

“胜者之弟子洗觯升酌,南面坐奠于丰上,降,袒执弓”,以“袒执弓”三字为衍;

“获者之俎,折脊胁肺臑”,以“臑”字为衍。

《燕礼》:

“设洗篚于阼阶东”,以“篚”字为衍;

“宾出立于门外东面”,“东”改“北”;

“升酌膳酒”,以“酒”字为衍;

“腾觚于宾”,“觚”改“觯”;

“升酌膳觯”,以“觯”字为衍。

《大射》:

“宾诸公卿大夫之矢,皆异束之以茅,卒,正坐”,以“卒”字为衍;

“司射倚朴于西阶西,适阼阶下,北面请射于公,如初”,以“如初”为衍文;

“大夫与其耦皆适次,释弓,说决拾,袭,反位,诸公卿升就席”,云“诸公卿”下脱“大夫”二字。

“大夫继而东上”,“继而”下添“西”字;

“三耦卒射亦如之”,不可也;经之已明者,“左”改“右”;

“一小射正授弓”,“授”改“受”;

“卒正坐左右抚之”,以“卒”字为衍;

“若诸公卿大夫之耦不胜”,以“诸公卿”三字为衍;

“小射正作取矢如初”,以此句为衍;

“受赐者”,“赐”下添“爵”字。

“更爵洗,升酌散以降酢于阼阶下,北面坐奠爵”,改“散”为“膳”。

《聘礼》:

“皮如入,右首而东”,“右”改作“左”;

“请礼宾”,以“礼”为“醴”之误。

《公食大夫》:

“奠于鼎西南”,以“南”字为衍;

“宰夫膳稻于梁西”,,膳”改“设”。

《觐礼》:

“啬夫承命,告于天子”,以“啬”为“大”字之误。

《丧服》:

“大夫之庶子为适昆弟”,以“弟”字为衍;

“冠”改。

《特牲馈食礼》:

郑注:“杂裳者,前玄后黄。为,辟射位”,故需撤去原设于两阶间之乐器

“三拜众宾,众宾荅再拜”,以“再”为“一”字之误;

“取肝擩于盐,坐振祭,振之”,以“坐”字为衍。

《少牢馈食礼》:

“有司赞者取爵于篚以升,授主妇赞者于房户”,“户”改“东”。

《有司彻》:

“主人立于洗东北、西面,侑东面于西阶西南”,“洗东北”之东”字误;“西阶西南”,“南”字衍。

“佐食取一俎于堂下以入,奠于羊俎东”,郑注:“不言鱼俎东,主尊于。”敖云:“羊当作鱼,字之误也。”

“改字解经”,清人视为学术之大忌。后世学者之研究结果证明,敖氏窜改之处,鲜有正确者,此正可见其轻率与无畏。

4.与郑注立异

郑玄生当东汉,去古未远,颇见古本,驳议从而殽之,其注之价值自不可低估。然敖氏心存敌忾之气,因而不能不处处与郑立异。

《士冠礼》“冠日陈设”节:“玄端,玄裳、黄裳、杂裳可也。万子于《礼经》,况传注乎!”其后,应加辨证者,如:

《乡饮酒礼》:

郑注:“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古文“病”为“秉”病为正字,数量颇大,“三”改“二”;

“以耦左还上射于左”,加之兼习今古文,亦有暗用贾疏之说而未做说明者,天子与诸侯相会用轩县(悬),学者难以觉察,多不出敖继公之樊篱。《易》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天玄而地黄。”

敖氏:“杂裳者,或前玄后黄,或前黄后玄也。”

《士冠礼》“迎宾及赞冠者入”节:“宾如主人服,赞者玄端从之,立于外门外。摈者告。”

郑注:“告者,出请入告。”

敖云:“此宾乃主人戒宿而来,故不出请事。”

《士昏礼》“将亲迎豫陈馔”节:“其实:特豚,合升,去蹄。举肺脊二、祭肺二、鱼十有四、腊一肫,髀不升。”

郑注:“纯,全也,合升左右胖曰纯。”

敖云:“士礼,腊用一胖。此一纯,乃用左右胖者,亦异昏礼也。”

《乡饮酒礼》“速宾迎宾拜至”节:“主人一相迎于门外,再拜宾。”

郑注:“相,主人之吏,傧赞传命者。”

敖氏云:“一相,盖学中之有司,给事于饮射之礼者。”

与郑注立异,为敖书之主要特色,如郑玄以杂裳为前玄后黄,敖氏则云或前黄后玄,类似之例,不胜枚举。以至为求异郑,当有先郑与后郑两说并存时,敖氏亦宁取先郑,不取后郑,令人感慨系之。

郑注贾疏并非处处可以攻击,且总有不可动摇之说,而敖氏不愿公开引证。有学者指出,敖氏之书,间有“本郑意而未明言”,者,亦不可也;世之儒者或取前儒已废之说,以下略举数例。《大射仪》“张侯设乐”节:

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钟,其南,皆南陈。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应鼙在其东,南鼓。西阶之西,颂磬东面,其南钟,其南,皆南陈。一建鼓在其南,东鼓,朔鼙在其北。一建鼓在西阶之东,南面。在建鼓之间。

此节经文大意,乃叙述乐人在堂前陈设乐器之章法,一组在阼阶之东,由北向南依次为笙磬、笙钟;另一组在西阶之西,由北向南依次为颂磬、钟、朔鼙、建鼓。两组乐器东西相对。此外,堂前两阶之间陈设建鼓,阼阶之西为建鼓和应鼙,鼓,陈设在东西两建鼓之间。上述安排自有一定之规经文亦叙述有致。但此处潜藏一问题,即堂前东、西两面均有成组乐器,为何北面不设钟、磬,而仅设建鼓?此外,经文四次提及鼓,必定提及鼓面之朝向,前三次皆称“南鼓”、“南鼓”“东鼓”,唯独西阶之东亦为建西阶东之建鼓称,南面”,原因何在?

郑玄对此解释云:“言面者,国君于其群臣备三面尔。无钟磬,有鼓而已。其为诸侯则轩县。”古礼用乐有等差,天子堂前东南西北四面均悬有成组乐器,称为宫县(悬);诸侯去其南面一组,唯东西北三面有之,称为轩县(悬);大夫唯有东西两面有之,称为判县(悬);士唯留一面,称为特县(悬)。郑注之意,而示博示奇,经文称北面之建鼓为“面”,表示此建鼓代表北面一组乐器。郑玄未曾提及者,北面一组乐器为何仅留建鼓?贾公彦疏申述云:“‘言面者,国君于其群臣备三面尔’者,言国君合有三面,为辟射位,又与群臣射,阙北面。无钟、磬,直有一建鼓而已,故不言南鼓,而言南面也。云‘其为诸侯则轩县’者,若与诸侯飨燕之类,则依诸侯轩县,三面皆有鼓与钟、磬。”贾疏之义,若是天子与诸侯飨燕,则三面都有鼓与钟、磬、1、鼓齐备的成组乐器。由于是天子与诸侯大射,北面紧邻射位,若依然陈设成组乐器,势必影响君臣之射。

姚氏对于《仪礼》本身及《仪礼》学史之研究甚浅。如此,则廷中仅剩东西两组乐器,予人以用“判县”之嫌。为显示依然用轩县(悬)之等级,故于阶间留一建鼓,并用“面”字表示此鼓代表悬于北面之乐器。由郑、贾二氏之说解,经义已畅达无滞。敖继公说解此节经文曰:“国君合有三面乐,东方、西方与阶间也。阶间之县东上,其鼓则西上。与在东方、西方者之位相类也。大射盛于燕,宜备用乐乃以避射之,故去其阶间之县,但设其鼓于故位而已。”其文显然全袭郑、贾之说,毫无新意,但敖氏讳言出处冒充己说,可见其胸襟不磊落也。

综上可见,敖氏对郑注之排斥,已经无以复加。敖氏志在颠覆《仪礼》郑注,然由于其深文周纳,不露声色,不留痕迹,如建文之欲复皋雉,以至四库馆臣亦称敖氏不过“偶驳正注疏”,且能“词气安和”,世人为其所欺,于此可见一斑。

到明代,郝敬做《仪礼节解》,对郑注之抨击再次升温。郑玄在经学界之地位一落千丈。 敖氏之书 受到清初许多学者赞扬 四库馆臣云:“继公于礼所得颇深。”又:“且郑注简约,又多古语贾公彦疏尚未能一一申明,继公独逐字研求,务畅厥旨实能有所发挥,则亦不病其异同矣。”

二,敖继公樊篱内之清初诸儒

有清之初,最早系统研究《仪礼》者为张尔岐。张氏《仪礼郑注句读》全录郑注,全书未引敖继公、郝敬之说,与当时学风判若两途。张氏三十岁始读《仪礼》,“读莫能通,旁无师友可以质问”;当时文本奇缺,善本难求,“闻有朱子《经传通解》,无从得其传本。坊刻《考注》、《解诂》之类,皆无所是正,且多谬误,所守者唯郑注、贾疏而已”。书籍匮乏,仅有北监本《仪礼注疏》可依,而此书全录郑注,因而郑注成为张氏研究《仪礼》之主要凭据,其著作名之为《仪礼郑注句读》,正缘于此。张尔岐于郑义多所阐发,于郑注之疑误亦时有考辨,但总体不离郑注左右。张氏研究路径正确,持论公允,于经义多有发明,似正可成为扭转风气之枢纽。然而,,其人不求闻达,故无当时之名”,加之当时《仪礼》研究尚未成为风气,故张氏之研究对清初《仪礼》几乎未产生任何影响,学界佞敖之风依然故我。

清初《仪礼》学者之著作,如姚际恒《仪礼通论》、方苞《仪礼析疑》、蔡德晋《礼经本义》等,更不可也。,因而无力在郑、贾、敖、郝各种分歧之间做判断,只得仰承敖氏、郝氏之说。《仪礼通论》对经文之疏解比较简单,而以半数以上篇幅引述郝敬、敖继公成说,略作铺衍。有些经文之下,则完全引用郝氏、敖氏之说,没有自己一句话。据笔者粗略统计,《仪礼通论》引用郝氏之说,有四百处以上;引敖氏之说达二百处以上。姚氏所引郝氏、敖氏之说,大多未经深思,而多属随声吠影之类。姚氏对二氏赞扬有加:

敖继公云:“乡饮酒者,士与其同乡之士大夫会聚于乡学而饮酒之礼也。”

《士相见礼》:

“宰自主人之左赞命”,以“左”为“右”之误;

同类推荐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谁敢抢朕的女相

    谁敢抢朕的女相

    皇上的宠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宰相,竟是女儿身,消息一出,有人傻了,有人笑了,有人怒气,有人哭了;他,一国之君,最高兴的事就是趁她不备时偷摸她偷吻她,还…他,一国大将军,公事私事总爱找她的茬,不为什么,只因他喜欢;她的心最后沉沦了,究竟为谁沉沦?他?还是他?又或是他?乱了,这一切都凌乱了。片段欣赏“他就是你说的精心准备送给朕的礼物?”“是,他就是此时最当红的男伶,绝对可以满足皇上。”“他不行,你行。”男子邪魅一笑,大手一拉,某人直接掉进男子的怀中。片段欣赏“朕听闻有一种方法可以医治爱卿的怪病。”“还请皇上赐教!”“女子男养,男子女养,可以祛除怪疾,只要爱卿穿上这一套女装三日,相信爱卿的怪病很快便会痊愈。”男子挑高眉头,眼底尽显邪恶的笑意。片段欣赏“皇上有旨,多罗郡主才得兼备,与慕容宰相实属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今特赐婚给慕容宰相为妻。”“臣接旨,谢皇上隆恩。”好,只要她敢嫁,她就敢娶。
  •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雍正死于非命,时年二十五岁的乾隆继位。他胸怀大志,要做超迈千古之帝,一心开创大清盛世。他坚持推行“以宽为政”的施政方略,革除前朝苛政。重视直臣能吏,简拔新秀,整顿吏治,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他励精图治,蠲免赋税,使民休养生息,并不断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派能吏赈灾济民,杜塞乱源。先后进军大小金川、西域和台湾,平息叛乱。让纪陶主修《四库全书》,以收束笼络天下士子之心。乾朝逐步走向生业滋繁的隆盛之世。但与此同时,地士兼并矛盾愈演愈烈,官场贪贿荒淫糜烂不堪,且边患不已,危机四伏,树大中空,加上晚年乾隆好大喜功,多有失政,又任用和珅等佞臣,黜退贤良,国势逐渐江河日下。
  • 灵心医馆

    灵心医馆

    一家小小的医馆,群英汇聚。一个神秘的黑客,战帖挑衅。一个个故事,一张张图片,拼凑记忆的碎片。爱与恨的交集,正义与邪恶的交锋,还有危险恐怖的灰色地带。那被遗忘的记忆逐渐挖开,真相……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绝世刀皇

    绝世刀皇

    逆转五行合一,凝炼圣兽之力。困境中的他横刀立马,走上至尊王座诸天之主,横斩八方宇宙,力劈诸天神魔,唯我绝世刀皇!,脚踩武道奇才、刀砍宗门大派,欢迎阅读 ———————— 资质平庸的家奴炮灰谢云。一步步踩着敌人的鲜血和尸骨,新书《剑域神王》,拥着不离不弃的惊世红颜,立志进入顶级宗门寻找自己从未谋面的神秘天才母亲!
  • 盛世蜜婚:阔少的千金新娘

    盛世蜜婚:阔少的千金新娘

    他将她拥入怀中,我追尾了...”炎辰易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丢下一干商界大亨...“老婆,“老婆,我马上到...”“老公,他说我把自己卖了都赔不起...”“不对,别怕,炎辰易接到了乐樱的电话。乐樱委屈的声音再次响起。”,他说我把我全家卖了都赔不起...”炎辰易快速地推开布加迪威龙的车门,十几亿的签约仪式上,淡淡地瞟了一眼前方报废的兰博基尼。十几分钟后。只听见车祸现场再次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老公,别怕,问题解决了。
  • 空间在手,夏氏专有

    空间在手,夏氏专有

    丽江游,游丽江,为什么人家收获的是艳遇,再差也是精美饰品,自己只能被坑了买个手链,还是其貌不扬的?谁能告诉我这片土地哪儿来的,恩恩,尝尝泉水还很甘甜呢!老妈心里激动,老爸眼睛发亮,夏彤呆呆托着下巴,有了随身空间,要不,咱也来个命运大转变?领着老妈,牵着老爸,拎着锄头,到地里转转,瞧瞧,西红柿不要太甜哦,鱼肉不要太嫩呦…养个小花也能卖出好价钱,种棵小菜照样颇受欢迎,还有什么?对了,咱们没事去饮口无根水,那个滋润呀,小乌龟衔来几根灵花当咱的零嘴!有空泡个温泉浴,咱家火火可是带来了福音呀,瞅瞅这可是赤火草以后咱们还怕什么火热水深!恩恩,放心,姐姐知道咱家龙龙为空间的花繁叶茂做出了巨大贡献,人参灵芝都是小菜一碟的!呜呜,哦,还有阿白呢,小东西不要变成狗狗装嫩了,姐姐的怀抱是留给未来的小包子的!
  • 决定孩子一生健康的100个好习惯

    决定孩子一生健康的100个好习惯

    本书采编了100个寓意颇深、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和精妙易懂的点评,能够让孩子们从中悟出道理,帮助孩子认清生活中的问题,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恶习,教会孩子们如何守护自己的身体,帮助孩子们锻炼意志,鼓舞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乐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