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03

第3章 《周礼》的阴阳五行思想(1)

阴阳五行说,是战国时期以“术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流派,也是中国特有的世界图式。它用阴阳五行的概念,归纳纷繁的自然现象,企图以此说明宇宙秩序及其内部联系。

在邹衍以前,阴阳与五行各为区畛,互不相涉。以《周易·系辞》为代表的阴阳说,认为万物的产生与变化皆源于阴阳二气,用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联系、制约来解释宇宙。而以《尚书·洪范》为代表的五行说,则是,中国古代的原子论”,和世界构成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化生了万物。邹衍“深观阴阳消息”,用阴阳变化的原理来说明五行的运动规律,将两者糅为一体,创立了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思想其出最晚,但迅速成为战国秦汉时期最流行的思想,举凡文学、史学、哲学、医学等各个领域,无不受其浸染。因此,研究《周礼》阴阳五行思想,对于推定其成书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周礼》阴阳对立的宇宙观

阴阳是《周礼》中被用得最宽泛的哲学范畴。在作者看来,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祭祀有阳祀、阴祀,礼仪有阳礼、阴礼,政令有阳令、阴令,声有阳声、阴声,气有阳气、阴气,,树木有阳木、阴木等等。钱穆先生说《周礼》“把整个宇宙,全部人生,都阴阳配偶化了”。王安石曾对《周礼》阴阳思想详加辨析,指出书中许多虽无“阴阳”二字,但确有阴阳思想的地方,如《春官·小宗伯》云,“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王安石解释道:“右,阴也,地道之所尊,故右社稷;左,阳也,人道之所向,故左宗庙。”又如《春官·典命》云:“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王安石解释道:“公侯伯子男之命,以九、以七、以五,皆阳数,人君故也;公卿大夫之命,以八、以六、以四,皆阴数,人臣故也。”王安石所其中几个可注意的问题。

一是王国格局以阴阳为纲。

《周礼》开卷便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太平御览·皇亲部》引干宝注云,“辨方谓别东西南北之名,以表阴阳也,”“正位谓若君南面当阳,臣北面即阴,居于北宫以体太阴,居太子于东宫以位少阳之类”,此为正解。郑注以《考工记》“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以县,视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语释之,未得其旨。辨方正位,方指四方,位指阴阳之位。辨清方位,才能分国野、设官职,所以它是建国的第一要务。《周礼》王国位于天下之中,王畿和九服都以它为中心,呈正方形辐射状向外分布。郑玄《天官·序官》注又以《尚书·召诰》“大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语为据,坐实《周礼》王国的布局,信之者颇众,其实不然。据《尚书》记载,周公说,“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可见营洛的地址是占卜决定的。而营洛的原因是克殷之初,“四方迪乱未定”,居洛则便于镇抚四方。但《周礼》并非如此,《地官·大司徒》云: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可见《周礼》的地中是用土圭测得的,其目的则是要取阴阳四时之“中”。方苞说“必阴阳五行冲和会合,乃可谓中”,深得其旨。在《周礼》作者看来,王主宰万民,是社会的核心,所以应该住在自然的中心,阴阳、四时围绕其旁,如此方能与天子身份相称。这是辨方正位的含义之一。

王既得地中,遂有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设。金鹗云“宗庙属第二章阳,故在左,左为阳也;社稷属阴,故在右,右为阴也”,可见左祖右社是阴阳对称的。

《天官·内宰》云:“凡建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出其度、量、淳、制,祭之以阴礼。”郑注:“建国者必面朝后市,王立朝而后立市,阴阳相成之义。”贾疏:“朝是阳,王立之;市是阴,后立之。”可见面朝后市也是阴阳对称的。

此外,王与后所居的南宫、北宫,祭天地的南郊、北郊,以及朝觐、会同等场合,王与群臣站立的位置等,都是依阴阳对称的思想安排的。人的尊卑、礼仪的隆杀等也都随之规定了,这是辨方正位的另一个含义。

二是出现了王与后的两个宫廷系统。

阴阳在人类社会的最高体现是男女,最权威的代表者则是王与后,为了使之阴阳平衡,《周礼》居然出现了王与后的两个宫廷系统。

在形式上,王有六寝,称为南宫,居阳位;后有六宫,称为北宫,居阴位。据《内宰》贾疏,王六寝与后六宫的格局都是后五前一。

属官方面,王有三公,后有三夫人;王有六官之长和六乡大夫等十二卿,后有十二宫卿(《春官·序官》“世妇,每宫卿二人”,六宫则十二人)。

宫廷管理方面,王有天官之小宰掌“王宫之政令”;后有天官之内宰“治王内之政令”,内宰诏后掌礼仪、丧祭、岁终会计赏罚,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正岁宪禁令于王之北宫等一应大事,与小宰职掌大略相同。王有夏官之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 大命”,后有天官之内小臣“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王有春官之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后有天官之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王有夏官之弁师“掌王之五冕”,后有天官之追师“掌王后之首服”。王有大史、小史、后有女史。王有大祝、小祝,后有女祝。如此等等。甚至后宫内还有一套与王宫对应的阴令、阴礼等。

当然,两个宫廷系统的对立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历史上也从未有过,但是它却反映《周礼》设官分职中的重要地位。

三是自然神中也有阴阳对立。

阴阳在自然界中的最高体现是天地,“阴阳二气的具体表现就是天地”,因此,《周礼》对天地的礼拜尤为隆重。大宗伯掌邦国之礼,首为天神、人鬼、地三礼,并以禋祀、实柴、槱燎之礼祀天神,以血祭、埋沈、辜之礼祭地。春官大司乐又有冬日至地上圜丘礼天神,夏日至泽中方丘礼地祇之制。宋人叶时说:“盖冬至阳生天属阳,故冬至于圜丘阳位以礼天神;夏至阴生地属阴,故夏至于方丘阴位以祭地祇,此天神地祇之祭必求阴阳之义。”

《周礼》将各种祭祀也分为阴阳二类,《地官·牧人》云:“凡阳祀,用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郑注,“阴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阳祀,祭天于南郊及宗庙”。月日也被作为阴阳之精对待。《秋官)司烜氏》云:“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明烛,共明水。”祭祀所用的明火、明水分别取诸日月。无怪乎地官鼓人、春官大仆、秋官庭氏等职都有,救日月”之文。其实直到春秋时也无救月之制。

《春秋》二百四十年,日食记载有三十六次,其中伐鼓用牲于社者仅三次,可见日食并非一一救之,月食则连记载也没有,遑论救之?对此,钱穆先生说,都是那两两相对(指阴阳——笔者注)的玩意儿作祟”,真是一语中的。

以上三点表明,《周礼》不仅仅把阴阳当做一般概念来使用,而且把它当做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哲学范畴来使用,把它作为体国经野、设官分职的原则之一。

阴阳二字在《诗经》、《尚书》中屡见不鲜。如《诗经·大雅·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诗经·大雅·皇矣》“居岐之阳”,《尚书·禹贡》,岷山之阳”,“南至于华阴”等等,都是表示向阳背阴的南北方向,或表示阴晴,“不过自然界中一种粗浅微末之现象,绝不含有何等深邃之意义”。从文献记载看,最早把阴阳作为哲学范畴提出来的,是西周幽王时的伯阳父。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镐京一带三川皆震,他解释说,“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把阴阳作为一对矛盾的对立物。其后老子、庄子、荀子以及管子学派的学者都曾使用过阴阳的范畴,但他们都没有把它当做最高范畴。

任继愈先生认为,从《易传》开始,才“把阴阳范畴看做总的原则,用来表达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关于《易传》的年代,学术界争论较大,张立文先生认为“《易传》的时代上自春秋,下至战国中叶”;

冯友兰先生认为“是战国末以至秦汉之际儒家的人的作品”;李镜池先生认为《彖传》、《象传》著作时间“约在秦火之后到汉初”,其余则晚在西汉宣、元前后。我们认为冯说较为平允。

阴阳学说在春秋时即有,但不为显学,《荀子·非十二子》和《韩非子·显学》甚至没有提到它。金文中也不见阴阳思想,连与天相配的“地”字也没有。到周秦之际,阴阳学说大盛,学者多以为时髦,纷纷援以为用。《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礼记·礼运》云:“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把阴阳作为治国总纲。《周易·彖下传·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礼记·礼器》云:“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礼记·昏义》云,天子听外治,后听内治,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治理,此之谓盛德”,把阴阳思想引进了人伦关系,并主张将它首先体现在王与后上。《周礼》关于阴阳关系的设计,与这些思想完全合拍。

关于祭祀,战国以前亦从无阴祀、阳祀之说,从史籍记载看,阴阳祀始于秦始皇时的,八神之祀”: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

八神祭中,天地、阴阳、日月之祭两两相对,可以看做《周礼》所本。《周礼》后出转精,制度更为严密,如天地之祭不在野外大山,而放在国学之南北,祭地由“泽中圜丘”变为“泽中方丘”,祭天之处则由“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变为“圜丘”,由此,天圜地方之义大备,可见《周礼》吸收和改进了秦的阴阳之祭。钱穆先生认为“《周官》出战国晚世,在道家思想转成阴阳学派以后”,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二节 《周礼》六官兼包阴阳五行

五行思想,是战国、秦汉时代最流行的思想,那么《周礼》中是否有它的影子呢?学界鲜有论及于此者。有人甚至断言:“五行在《周官》中没有地位。”唯杨向奎先生指出,《周礼》的宗教崇拜中有五行思想,该书“在其他方面也有明显的五行说”,但是,“在书中找不到有系统的五行说”。本文拟在杨说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

《周礼》五行思想首先表现在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官上。以天地四时命名的六官,是《周礼》设官分职的总框架,是作者,以人法天”的自然主义思想的集中表露,即把社会看做自然的副本,并把自然界的法则施行于社会。

在阴阳五行说中,天地即阴阳,四时即五行,是自然界的纲纪。“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天地四时化育了万物。《周礼》设官的理论构想与之一脉相承:天地四时六官化生三百六十官,象征周天三百六十度,三百六十官又统摄邦国万民。

《小宰》郑注说这有“述天授位之义”,甚是;但还有一层意思未说到,即六官兼包阴阳与五行。

不少学者认为六官中找不到五行的中央土,因此五行缺一行。其实这只是表象,细玩《周礼》即可以发现,中央土是由地官兼任,证据有二。

其一,《周礼》有牛人、鸡人、羊人、犬人四官,其职掌是:

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凡宾客之事,共其牢礼积膳之牛。飨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军事,共其槁牛。丧事,共其奠牛。凡会同、军旅、行役,共其兵车之牛与其牵徬,以载公任器。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与其盆簝以待事。

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呼旦以叫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

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凡祈珥,共其羊牲;宾客,共其法羊。凡沈辜、侯禳、衅、积,共其羊牲。若牧人无牲,则受布于司马,使其贾买牲而共之。

犬人: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凡几珥、沈辜,用可也。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

四官的主要职掌,是在祭祀时各供其牲。《周礼》掌祭祀之卿为春官大宗伯,因此,四官均应隶属于大宗伯才是。牛人职稍繁,除祭祀供牛牲外,还供给军事所用之槁牛、兵车之牛及其牵徬,或可归之于夏官大司马属下。但是,《周礼》并未如是安排,而是将牛人属地官,鸡人属春官,羊人属夏官,犬人属秋官。这样归属,乍看极费索解,若对照五行说,即可冰释。

将牛人、鸡人、羊人、犬人、豕人分属地官与四时之官,其实质是要把牛、鸡、羊、犬、豕分属于五行,这种分属法在周秦之际很流行。《墨子)迎敌祠》将鸡与东方相配,狗与南方相配,羊与西方相配,彘与北方相配。贾谊《新书·胎教》篇与此全同,又增以牛与中央相配。

《吕氏春秋》十二纪所分,与此不尽相同:春为羊,夏为鸡,季夏为牛,秋为犬,冬为彘。在定型的五行说中,鸡为木畜,属东方、春;羊为火畜,属南方、夏;牛为土畜,属中央、季夏;犬为金畜,属西方、秋;彘为水畜,属北方、冬。

《吕氏春秋》之说与之最接近,仅羊与鸡的位置互倒。郑玄于《礼记·月令》注中曲为圆通:“羊,火畜也,时尚寒,食之以安性也。”“鸡,木畜,时热,食之亦以安性也。”若如其说,春时食羊是因为气候尚寒,那么何以不在寒冬食羊或犬,而在寒冬食彘?笔者认为,五畜分属五行,本无科学根据可言,因此,各人都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分,这并不奇怪。犹如以脾、肺、心、肝、肾配五行一样,也曾有过种种不同的分法(详见第五节),最后,通过彼此间的比较,才归于一种最合理的说法。《尚书大传·洪范五行传》将鸡、犬、羊、豕、牛与貌、言、视、听、思相配,纠正了《吕氏春秋》的倒置,五畜各得其位。

《周礼》春、夏、秋三官分设鸡人、羊人、犬人,这种安排与《吕氏春秋》最相似,而与定型的五行说完全吻合,所缺唯北方之畜豕。以三隅反之,《周礼》缺佚之《冬官》一章中肯定有豕人一官。牛人属地官司徒,司徒古又作司土,《月令》郑注,,牛,土畜也”,因此,让地官司徒兼有五行中央土的位置,最为顺理成章。

总之,牛人等五官的安排,是五行象类理论支配的结果,非此则无法解释这种分属现象。前人多有不明此理者,如方苞说:“凡礼事,举之必以时,其间动作止息,又各有时,鸡人知时,故掌以礼官之属,而凡告时呼旦之事皆掌焉。”认为鸡人列于春官,是由于职掌呼旦,失之。有些持“《冬官》不亡”说的学者,竟然将牛人、羊人、犬人等并入《礼官》或《冬官》,最为无识。

“土”与“地”古可通用。 《广雅·释地》“地,土也”,《白虎通·五行》“地,土之别名也”,金文之司徒每每书作“司土”,《免簋》、《人盘》、《司土幽尊》、《司土簋》等器均可为证。徒字从土得声,徒土得通,司徒又暗含司“土”之义。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云:“土居中央,为之天润。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土者五行之主也。”可见西汉人认为中央土兼四时,又为天之股肱,实际上也是说中央土是天与五行的联结点。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第一无赖女王

    第一无赖女王

    莫卿离语:其实,我真不是不要脸,我只是在一本正经的耍无赖。———————————————————————————————她是四大家族之首的莫家嫡系长房孙女,却因天生愚笨面目可憎,受尽世人冷嘲和白眼。就连塞落城两三岁的奶娃子都知道,二小姐三小姐两三日就能熟记运用的武灵之力口诀,她花上三四个月仍会一无所获,而且刚一出生就引来五雷轰顶,面容丑陋如鬼魅,生生吓死了两名接生婆。这样一个世人连正眼都不愿瞧上一下的丑痴儿,却是林家旷世天才指腹为婚的未婚妻,真真是天上飞龙配了地上癞蛤蟆!退婚,退婚,坚决退婚!她是古武界的佣兵女王,下墓取宝却莫名穿越。一朝醒来,她变成了她。退婚?好啊,看老子用金币砸不死你丫!打架?没问题,老子赏你一对熊猫眼!抢男人?那么麻烦,直接送你!亲,还包邮哦!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了,这真是传说中的莫家嫡系长房孙女吗?怎的差距这么大?莫卿离笑眯眯的拍拍他肩膀,“伙计,你娘叫你回去吃饭了。”【据说还要有小剧场】“离儿,以前都是我蠢我笨我混蛋,你能再给一次机会让我好好爱你疼你吗?我林幕发誓,这一生一世都只对你一人好,绝不变心!”俊朗男子满眼痛悔和期待的看向手执白玉酒杯的绝美女子,看着她嘴角带着慵懒的笑意,一步一步,缓缓走到他身前。还未及欣喜,就见女子举起酒杯,将酒水从他的脑门淋了下去。“不好意思,你那庙太小,容不下我这尊大佛!”———————————————————————————————新文重修发这里,捂脸奔走,走过路过的亲爱们,收藏个呗,╭(╯3╰)╮
  • 悠哉悠哉的异古生活

    悠哉悠哉的异古生活

    传闻,传承久远的逐风部落族长狼墨不近女色。江晴嘴角一抽。——扯淡!这个粘着、霸着他的是谁?“狼墨,知道什么叫做相互相助吗?”江晴怒吼。“帮了,要负责!”狼墨无视。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怒放

    怒放

    十年离合,陌路尽头,殊途同归。留在青春的记忆里,终究只是一片迷离的伤。十年之后,少年曾经清澈的眼已经染上了沧桑,你是否还如当年一样,微微翘起嘴角,不诉离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偏偏恋上你

    偏偏恋上你

    她女玩男角,成为大神,却排名第二,排名数据竟被第一名甩出了整整一位数!是可忍孰不可忍!她立志要单挑大神,成为第一。蹲点,埋伏,尾随,只为找机会一举打败他!可是。。。大神你为什么要送这么贵重的装备给我?为什么要帮我闯关做任务?你这要闹哪样?这样的他们却成为了一众腐女眼中的国民CP!大神,你解释下啊喂!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禅里禅外看人生

    禅里禅外看人生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忙碌,加上上进心强,功利价值挂帅,生活上的倒错(把追逐和占有当目标,把生活当手段)等等,致命焦虑和浮燥的情绪增加。本书旨在指引一个人成为一位有觉悟的人。通过自我的认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从而指引自我,从种种成见、偏见、敌意和偏执中解脱出来,体会自在和宽阔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更清醒、更有觉察力,更加积极地去生活、去理解人生。消解生活中的障碍和烦恼,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和自由。
  • 第一倾城傲妃

    第一倾城傲妃

    他们来自不同的种族,她却勇敢的和他爱一场,他们一起相约爱到天长地久,海枯石烂,没想到,两人一起杀到金帝凌霄殿的时候,他却背后捅了她一刀!所谓的爱情就是谎言!她穿越成为慕容家的不受宠的四小姐,废物?傻瓜?白痴?跟你说,这一世,姐就是开了挂来虐人的!皇家禁军?姐就算只剩一成功力,随便秒杀一两万!神阶高手?别让姐碰上,碰上姐就让你后悔让你娘生出来!天凤学院来退学?姐让你知道啥叫天才,免试入学还差不多!渣夫来退婚,姐让你吐血三升,后悔的跪着爬来求姐!不要叫姐慕容飞雪,请叫姐的外号,嚣张,彪悍,牛叉,无敌,女王,随便挑一个!新书《废物逆天:第一杀手狂妃》已经上传,大家快来支持哦,么么哒!
  • 重生毒女,腹黑二小姐

    重生毒女,腹黑二小姐

    登基那年更是灭她满门,把她打入冷宫,毁她响彻九国的绝世容貌,为了心爱之人无视孩子的遇害,原以为可以死的安乐,请跳坑——转新文】夫妻八年,谁知现任皇后将她开肠破肚,夫君更是冷眼旁观。得以重生她软硬皆施,抢走大姐的心上人,毁了大哥的名誉。算计两个妹妹的婚事,获取几个皇子的芳心,与生母联手,夺取大夫人之位,玩弄皇子于手掌中。只要能够复仇,夫君待她千般宠爱,她不惜任何手段,遇神杀神,遇鬼斩鬼。“完颜烈,郑雪你们不得好死,定会下十八层地狱,不得超生,我死也不会放过你们……”完颜烈你真是够狠的,同床共枕八年,【已完结,得到的却是你的虚情假意,知道她最得意的就是容貌,竟如此狠心的毁去,若有来生,定叫你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二小姐是与我有仇?”完颜烈。万般温柔,却是骗局一场,只因她是丞相府二小姐,不过就是为了权利。“不,我与你无怨无仇。”吕倾禾。“那为何如此敌意相见?”完颜烈。“因为我与你站在一起,天地不容。”吕倾禾。————————————筒子群:335124031【记得备注:凤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