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09

第9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1)

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东汉以来的思想发展史上是颇为独特的。我们拟通过纵向考察,着重论述这一过程,并揭示各个历史阶段的争论焦点、中心问题和不同特征,以利于把握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规律。

“格义”式哲学的产生

东汉、三国、西晋是佛教在我国内地流传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文化思潮也处于不断调整和发展过程中。继西汉的黄老之学和儒家经学之后,东汉时谶纬神学兴起,随后玄学又成为魏晋时代思潮的主旋律。儒学独尊的文化模式崩解,文化向生动活泼的多元方向发展,为佛教思想的流传提供了一片沃土,也为早期中国佛教哲学的产生确定了方向、重点和风貌。

这个阶段佛教的传播活动主要是翻译印度佛经,所译经典主要是与时代思潮相呼应的禅学与般若两类著作。由于历史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当时用以表达中国佛教哲学的方法主要是“格义”。所谓“格义”,就是量度(格)经文,正明义理,也就是用中国固有哲学的概念、词汇和观念来比附和解释印度佛教经典及其思想,由此也就形成了“格义”式的佛教哲学。

东汉、三国、西晋时代,带有鲜明“格义”色彩的中国佛教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佛是帝王、神仙。《理惑论》[注释:僧祐编:《弘明集》卷1,题为汉牟融作,题名下又注:“一云苍梧太守牟子博传。”关于此书的真伪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从版本流传和有关著录来看,我们认为是汉魏时代的旧帙。]说:“佛者,谥号也。犹名三皇神、五帝圣也。”[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偏》第1卷,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把佛视为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帝王。又说:

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觉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不祸无殃,欲行则飞,坐则扬光,故号为佛也。[注释:同上书,3~4页。]

这显然是与道家的理想人格相比附,并径直把佛等同于神仙。“佛”,意译为“觉者”。所谓觉有三义,指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而《理惑论》所说“觉”的内涵和“佛”的涵义与印度佛教原义是大相径庭的,实际上是中国儒、道两家理想人格的一种变相。

(2)佛教为黄老道术。《后汉书·襄楷传》载襄楷奏议云:

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罚过理,既乖其道,岂获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注释:《后汉书》卷30下,1082页,北京,中华书局,1965。]

这反映了东汉后期社会上层对佛教的普遍看法。他们把佛教教义归结为“清虚无为”,和黄老之学相提并论,甚至以道融佛,视佛为老子的化身。

(3)禅法与清静无为。禅是佛教修持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以使身心轻安,观照明净,进而获得精神解脱。佛教宣传实践禅法可以获得神通——神异的智慧,这些首先引起了中国佛教信徒的兴趣。与道家、神仙家的静心养气、胎息吐纳的修炼方法相互应和,东汉末年小乘禅法开始盛行。安世高译出小乘禅法书《安般守意经》,他袭用道家的术语,把小乘禅法归结为“清静无为”,还把佛教禅定译为“守一”[注释:“守一”的涵义之一是,通过静心养神和节制情欲的修炼,达到长寿的目的。]。康僧会(?—280)作《安般守意经序》,对小乘禅学的义旨和方法又作了要目式的发挥,强调“心”的作用与转化;指出“心的溢荡”是情欲的表现、痛苦的根源,应当通过修持息念的禅法,“摄心还念,诸阴[注释:“诸阴“,即“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佛教认为是构成人的五种因素和现象。]皆灭”,“秽欲寂尽,其心无想”[注释:《出三藏记集》卷6,243页,北京,中华书局,1995。],使心复归于本然状态——清静无为,即达到心外无法的无为境界,获得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这种与道家方术相通的禅法,是以冥想为特征的精神现象学,反映了人类追求永恒和自由的美好愿望,对尔后佛教的实践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4)灵魂不灭、祸福报应观念与生死轮回说。印度佛教从缘起论出发,否定了人的实体存在,即既无肉身的“我”,也无灵魂的“我”,称为“无我”。认为人将根据自身的善恶行为,而受到报应,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中轮回。汉代有人对佛教的三世轮回说表示怀疑,《理惑论》为此特意用中国传统思想作了解释:“魂神固不灭矣,但身自朽烂耳。身譬如五谷之根叶,魂神如五谷之种实。根叶生必当死,种实岂有终亡,得道身灭耳。《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以吾有身也。若吾无身,吾有何患!’”[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7页。]用植物的种子、根叶的比喻和老子的“无身”观念,去肯定灵魂的存在和生死轮回的必然。康僧会编译的《六度集经》说:“魂灵与元气相合,终而复始,轮转无际,信有生死殃福所趣。”[注释:《明度无极章》,《六度集经》卷8,《大正藏》第3卷,51页下。]更是用中国的灵魂、元气和祸福报应观念去解释佛教的轮回报应学说,这些成为了中国佛教人生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5)宣扬“仁道”的政治伦理观。康僧会在编译《六度集经》时,还吸取儒家的仁和仁政学说,宣场佛教仁道论。他说:“为天牧民,当以仁道。”[注释:同上书,47页上。]“诸佛以仁为三界上宝,吾宁殒躯命,不去仁道也。”[注释:同上书,18页下。]仁道被视为佛道的同义语,成为佛教的社会政治伦理的基本内容。为了配合仁道政治,康僧会还把“孝悌”、“孝亲”纳入佛教戒律之中,强调尽孝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做孝子、孝妇。康僧会在佛教初传时期将儒家社会政治伦理哲学融入佛教,此后这就一直成为中国佛教伦理哲学的重要特色。

(6)“诸法本无”的本体论观念。东汉支娄迦谶译出的小品般若《道行般若经》,把“空”译成“无”,“性空”译为“本无”,“诸法性空”译成“诸法本无”。“缘起性空”是大乘佛学的思想基础,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因而是没有自性,是本性空寂的。而“本无”是道家的观念,“无”被佛家译为“有”的本体,成为本体论的范畴。“诸法无本”被理解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本无”的体现,“本无”的产物。显然,这是由于译语困难和误解等原因而导致的哲学选择。“诸法本无”的译文,实际上标志了中国佛教本体论雏形的形成。

(7)调和佛与儒、道的宗旨。佛教传入,逐渐与儒、道形成冲突,西晋时道士王浮甚至作《老子化胡经》,谓老子西游教化胡人,以佛陀为老子弟子,遭到佛教的猛烈回击,并引起长期的争论。但从总体上看,东汉至西晋的佛教学者,不仅在宗教、哲学观念方面与道家思想相调和,在政治伦理方面与儒家思想相协调,而且强调三家经典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理惑论》说:

吾既睹佛经之说,览《老子》之要,守恬淡之性,观无为之行,还视世事,犹临天井而窥溪谷;登嵩岱而见丘垤矣。《五经》则五味,佛道则五谷矣。吾自闻道已来,如开云见白日,炬火入冥室焉。[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偏》第1卷,12页。]

这里,将佛、道并列,同比作五谷,又视儒家经典为五谷产生的五味,强调三者精神一致。

从以上论述可见,东汉至西晋阶段的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内容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这种状况正表明了中国佛教哲学起步的艰难。但是这些哲学思想已经触及人生和宇宙的根本问题,涉及儒、道、佛三者的关系,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主要性格,而且还规范了尔后中国佛教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其哲学起点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玄学化哲学的流行

东晋十立国时代,南北对立,战争连绵,政局混乱。社会大动荡所形成的生命危机感,犹如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在人们的心头,强烈的生命忧患意识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寻求个体生命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正是适应时代的这种需要,中国佛教形成了第一个信仰高潮。此时,中国佛教思想从禅学疾速地转向阐扬宇宙万物本性空寂的般若学,般若性空学说成为佛教哲学的热点。围绕着性空思想,中国佛教学者根据魏晋玄学的思路,发挥了各种不同的哲学见解。同时,随着佛教思想与中国固有观念冲突的激化,以及佛教内部争辩与对外争论的展开,一些佛教学者就争论的问题作出了各自的回答。因此,当时中国佛教哲学形成了多彩而又富有特色的内容。

(1)对“空”的玄学化理解。大乘佛教般若学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因而是没有自性,没有实体、是空的。从哲学上讲,这是对客观事物有没有真实性、永恒性的看法问题,是对本体现象的关系的看法问题,是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根本问题。东晋初年,佛教学者纷纷就自己的认识、体会,自由阐发对“空”的理解,从而形成了六家七宗的不同学说。这些学说中最重要的是三家:一是本无说,认为无(空)为万化之始,万物之本;二是即色说,主张“即色是空”,物质现象本身就是空的;三是心无说,强调主观的心不能执著外物,外物不一定是空无的。这些学说的共同特点是以“无”来解“空”,显然,这些学说深受魏晋玄学的影响,这是一种佛玄合流的思潮。僧肇曾撰《不真空论》,批评上述观点不符合般若性空理论,认为“空”是指不真实而言,强调“不真”即空、“不真”故空的般若空论。应当说僧肇的观点是符合佛教般若学原义的,但是他在论证时所说的“审一气以观化”[注释:《肇论·不真空论》,《大正藏》第45卷,152页上。],则是源于《庄子·大宗师》“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的说法。论中批评“人以此为此,以彼为彼;彼亦以此为彼,以彼为此。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怀必然之志”,并进一步要求人们“悟彼此之非有”[注释:同上书,152页下。],这显然是受《庄子·齐物论》的齐彼此之说的影响,反映了吸取道家的语言、思想以论证般若学“空“义的时代色彩。

(2)具有中国色彩的因果报应说。印度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对一般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使人耳目一新的生死观——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说。史载,“王公大人,观死生报应之际,莫不矍然自失”[注释:《后汉纪》卷10,5页,1879年江西蔡学苏重刊本。]。同时,这种学说也引起一些人的怀疑、反对。对此,当时的佛教领袖慧远特作《明报应论》和《三报论》专文给予回答,在家奉佛的士族孙绰作《喻道论》,郗超撰《奉法要》,也都积极肯定轮回报应说。他们把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与中国传统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祸福报应观念、儒家的道德修养相协调,形成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轮回报应说。这种人生哲学又转化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在民间影响很大,并在历史上产生了多重的功能和作用。

(3)神不灭论的新论证。与因果报应说紧密相连的是神不灭论。早期佛教宣传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但反对神不灭论,否定灵魂永恒说。这种理论上的矛盾,导致有的佛教派别提出“有我”说,实质上等于肯定灵魂的永恒存在,以作为承负因果报应的主体。这种“有我”理论后来又受到大乘佛教空宗的批评。中国佛教宣传神不灭论,也受到一些儒家学者的批评。针对这种批评,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设专章《形尽神不灭》,罗含作《更生论》,郑鲜之(364—427)作《神不灭论》,进行反驳。他们运用历来的薪火之喻,强调“薪”生灭无常,“火”则永恒不灭,以论证人死而神永恒存在。慧远还引用道家的言论来论证:“庄子发玄音于《大宗》曰:‘大块劳我以生,息我以死。’又,以生为人羇,死为反真。此所谓知生为大患,以无生为反本者也。《文子》称黄帝之言曰:‘形有靡而神不化,以不化乘化,其变无穷。’”[注释:《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86页。]“形尽神不灭”也是道家“形有靡而神不化”观念的翻版。

(4)神格化的“法身”理念。佛教徒信仰佛教,归根到底,最关心的是成佛问题。佛的存在是怎样的?成佛的意义何在?这是涉及最高理想的问题。小乘佛教说释迦牟尼佛肉身灭而法身不灭。大乘佛教通常认为佛有三身:佛法、佛教真理的显现是法身,智慧、悲愿和功德的所成是报身,应物现身是应身。这里,法身是最令人困惑不解的。就法身的生成、真假、性质、形状等问题,慧远向鸠摩罗什讨教。鸠摩罗神认为,所谓佛身的一切相状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没有自性、毕竟空寂的。在慧远看来,法身应是证得佛法的实有的人格神,鸠摩罗什的解说很难理解。他们之间关于法身等问题的讨论十分详细,后人汇编成《大乘大义章》一书,这部书集中表现了中印佛教理想人格观念的重大差异。

(5)佛教与伦理纲常。佛教舍弃家庭,否定现世,在儒家看来信仰佛教是“无君无父”的悖逆行为。东晋王朝曾一度诏令“沙门应尽敬王者”,其后太尉桓玄又重申“礼敬王者”之议;慧远为此撰《沙门不敬王者论》,首先强调了在家奉佛与出家修道的区别,认为前者应奉上尊亲,后者则“不顺化以求宗”;再从根本上说,沙门是“不违其孝”,“不失其敬”[注释:《答桓太尉书》,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99页。]的,佛教道德与儒家伦理纲常是一致的。《喻道论》和《奉法要》[注释:两文见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16~29页。]的作者站在居士的立场,也强调佛教的道德戒条与儒家伦理的一致性,并突出强调佛教的修持与儒家孝道的统一性。佛教这种与儒家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倾向,构成了中国佛教道德哲学的根本特点。

(6)佛教与儒家。慧远提出“内外之道可合而明”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并确立了佛教与儒家“出处诚异,终期则同”[注释:《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84页。]的根本立场。孙绰从“体道”的角度,提出“周孔即佛”,“佛即周孔”[注释:《喻道论》,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27页。]的命题,认为与周孔分别是治本(内)、治表(外)的觉者,内外名称虽有不同,救度众人,治理天下的目的是一样的。和魏晋玄学主要是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思路相一致,慧远调和佛、儒两家的而则和立场,标志了东汉以来佛教义理由主要和道家结合转向主要和儒家结合的重大思想转折,并成为后来中国佛教主流所遵循的根本宗旨之一。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忆轩吟

    忆轩吟

    她一个性格古怪,喜欢安静的新时代女性。难得的渡假期却让她来到了异时空。作为富商之女却有一身武艺。美字对她而言以没有意义。树下巧遇心动的姻缘。她为他去书院念书。她为他放弃女儿装只为能……
  • 皇后和亲

    皇后和亲

    【本文已完结】她,一张利嘴,说遍天下无敌手,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金牌律师竟然穿越到一个不受宠的皇后身上还是个即将被送到敌国去和亲的皇后醒来第一天,威胁皇帝,不给权力姐就撂担子不嫁了!第二天,一脚把贵妃踹进荷花池,只要姐在就轮不到你嚣张!第三天,气晕太后,我就是后宫之主,看不惯,你就叫皇帝废了我呗!第四天,踢断小侯爷的命根子,敢吃姐的豆腐,让你一辈子断子绝孙!……第一个月,肱骨大臣、后宫嫔妃齐齐请命,皇上求求你,别让皇后去和亲!什么?竟然不让我去和亲了?那可不干,你这大齐都玩遍了,也玩腻了,收拾包袱,闪人!【精彩片段一】:夜黑,风高,爬墙夜!屁股一扭,脚一蹬,啪啦一声!墙太高,砖太滑,爬不上!“皇后,大半夜你在干什么?”一道邪魅的笑声在后面响起。“我在锻炼身体,对,锻炼身体,左三脚,右三角,屁股扭扭……”【精彩片段二】我要休了你!竟然敢设计圈套让我嫁你。好,那先把一年前你在赌场输的50万两银子还给我。我记得我只输了20万两!剩下那30万两是是利息。另外你开百花楼失败也花了我80万两银子,记得一起。……你欺人太甚,我要离家出走!包袱一款,银子一捞,儿子一牵,江湖我来也!正式开通包养(现在男主大家还在猜测中,谁猜到就是谁的,不收费,以先来先到为原则)蓝沁(qin)——郑潼潼包养风辰逸——阿布帝释天包养风念夏——萩萩包养推荐彩虹的新文《凤临天下,皇后有点坏》没钱,没权,没势力,还没老爹自生自灭十五载,还被当做礼物送人骆含烟一睁眼面对的就是这一幕很好,你们不仁也别怪我不义骆含玉:“含烟妹妹,我来送送你,虽是做人第三十八房小妾,不过好歹也算有名分,生出来的孩子也不是野种、杂种之类的啊!”一双素手撩开轿帘,一道玉影缓缓而下:“姐姐说得对极了,做妹妹的我怎么能不成全姐姐的心愿呢?”“啊……”女子头一载,晕倒在地,骆含烟一脚把她踢进了轿子里,拍拍手扬长而去!某男:“含烟,你是我见过最美的女人,第一次见面我就不由自主的爱上了你!”某女:“你记得清楚这是你对第几百个女人说这话了吗?”某男:“烟,你真没一点浪漫细胞!”某女:“浪漫?浪漫一斤值多少钱,饿了能挡饱,寒了等当衣吗?你这点伎俩,还是去骗骗无知小女孩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左手趋势投资,右手价值投资

    左手趋势投资,右手价值投资

    我在投资生涯的起初阶段,在同事和前辈的指点下,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每日在波浪图、江恩线、阴阳K线、均线分析的文字指点下比照实盘进行临摹研究,颇有心得。成为职业操盘手后,每每小有成就必会心生感慨,怀念当年用功的灯下时光。最近两三年,随着职业历练的积累,蓦然回首,发现曾经得心应手的各种分析工具已经被我渐渐放在一旁,就如同荒废农事的农民,忽然发现耕田的锄头落满了灰尘,心中暗吃一惊。仔细再一一想来,那些入门必学的各种技术,其实早已成为我工作习惯的一部分,虽未必日日操练,但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支持着我的投资事业。因此,应该不仅沾染不了尘埃,反而是在疾风劲雨中默默挺立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年度最佳修仙少年:青天破

    年度最佳修仙少年:青天破

    自古多少修仙者?成仙得道有几人!?少年姬天青为何能从众多修道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佳修仙少年?天下美女虽多,又有哪一个值得姬天青为她辗转反侧,宁愿百死也不愿错过?一切尽在《青天破》……一曲人、妖之恋的千年绝唱……少年姬天青突遇作恶多端的暴戾黑龙!紧接着,再遇仙界元老玉麒真人和紫一道长,并在机缘巧合下吞食了仙界至宝:辟邪元晶,后拜三清观主为师,修习道家神功。可是辟邪元晶总是沉默,修仙少年几度遇险!几经转折,姬天青的功力在飞速增长,烦恼也在飞速增长,因为他的红颜知己越来越多了,他是该选择清高、雅致的婉晴,还是该选择清新、活泼的霜月呢?
  • 如果·爱

    如果·爱

    小娆这样一个女孩子,也许就是我们在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那一个。纯净美好的容颜下,隐藏着一颗沟壑纵横的心。物质时代巨大的挤压与欺凌,令小娆们备尝艰辛,同时也如鱼得水。这是小娆们的时代。一些坚固的东西崩毁了,这废墟上,却盛开出令人惊艳的花朵。她们在生命的春天信马由缰,在城市的幽暗处,把锦绣年华挥霍,夜夜笙歌。或许,这不是小娆们的错。至少,不全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