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10

第10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2)

与东汉、三国、西晋时代的中国佛教相比,可以看出,东晋十六国时代的佛教哲学,已由比附义理转为自由发挥思想,而这种自由发挥又受到魏晋玄学思维的体用模式的深刻影响。同时,佛教内外的思想争论日益增多并趋于激化,如六家七宗不同学说是佛教内部的争论,因果报应、神灭神不灭以及佛教与儒家伦理纲常的关系等问题是当时佛教与教外学者的一些争论焦点。在争论中,佛教和玄学一样,表现出了与儒家伦理调和的鲜明倾向。此外,在扩展哲学领域和深化哲学思想方面也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当时对宇宙论、本体论、果报论、神不灭论、法身论等问题的探索,都表明中国佛教哲学在向广度和深度开拓。

学派哲学的兴起

南北朝是中国秦汉以后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也是中国佛教第二个信仰高潮时期。此时译出的佛经越来越多,讲习经论之风也越来越盛。不同经师、论师各立门户,重视师传,形成了涅盘、三论、成实、地论、摄论等诸多不同的学派。各派都着力宣传本派的哲学,并由此而产生了教内外不同观点的争论。

南北朝佛教学派哲学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心问题则是心性论。心性论学说在南北两地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南朝为佛性论。佛性论阐述的是人有没有成佛的内在根据和成佛的可能,是否人人都有佛性,人性是善是恶及如何去恶从善、成就佛果等问题。在北朝心性论的重点为阿赖耶识说。阿赖耶识是梵语的音译,意译为“藏识”,可称为一种更深层的潜意识。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认为,阿赖耶识是宇宙万有的根本,变现万物的根源。阿赖耶识是净是染、是真是妄,成为南北朝佛教争论的重大问题。

南北朝佛教学说重心的转移不是偶然的。晋代以来流行的般若学,宣扬万物皆空,教人不要执著,强调离开执著是佛教的根本出发点。这种学说与中国固有哲学思维并不合拍,中国佛教学者总是赋予“空”以这样那样的实体意义,肯定人死后有永恒的神或灵魂存在。这种看法,在宣传佛性说的《涅盘经》传入之后,更加得到强化。涅盘学认为人人都具有天生的佛的本性,人人都能成佛,所以都应本着这种自觉,精进不懈。中国佛教学者更据此建立成佛的主体性立场。当时的夷夏之争和神灭神不灭之争,也推动了佛教进一步向中国固有哲学思维、观念靠拢。一方面维护神不灭论立场,一方面又超越形神关系的论辨,直说心性问题,从更深的层次,即不只是从形体与精神的关系,而且是从人的内在本质去阐述成佛的主体性,以维护神不灭论,巩固佛教的核心理论基础。这种人人都有佛性,通过修持可以求得死后成佛的学说,也更符合深受战乱痛苦的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这种种情况,决定了佛教学说重心的转移。

南北朝佛教学派围绕心性论而展开的哲学理论以及其他富有哲学意义的思想,重要的有:

(1)关于佛性论和顿悟论的新解。南朝晋宋之际竺道生根据对《般若经》和《涅盘经》精神实质的领悟,就成佛的根据、方法、目的和境界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见解,形成了富有创新性的佛教思想体系。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佛性论和顿悟论。竺道生认为,佛性是众生成就佛果的本性(根据),是人人具有的。当时传入的佛经并没有一阐提[注释:一阐提,梵语音译,意指断绝一切善根、不信佛法的人。]成佛之说,他独具慧眼,首先提出一阐提也有佛性,也能成佛的观点。他还提出顿悟渐修说,认为成佛是一个以不二的智慧冥契不可分的真理而豁然贯通的顿悟过程。谢灵运的《辩宗论》[注释:石峻等偏:《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220~224页。]结合夷夏之别和儒家学说对此说给予补充说明,支持竺道生的观点。

(2)“神”与“佛性”的沟通。东晋以来,神灭与神不灭的争论仍在激化。在中国佛教学者看来,只有主张众生神明相续,才能成为佛,因此,他们都对神灭论思想不遗余力地给以反驳。他们强调神与物不同,它另有来源和去处,成就佛的法身就是成就神的独立存在形式。梁武帝还立“神明成佛”论,强调“神明”即精神或灵魂,既是轮回报应的承担者,又是众生的佛性和成佛的主体,这就把神与佛性沟通起来,为鼓励众生信教成佛提供了论据。

(3)对于阿赖耶识的歧解。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根本理念阿赖耶识传入我国以后,引起了南北朝一些论师的极大关注,并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理解。摄论师认为阿赖耶识是妄识,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净识,强调发展净识,对治妄识,以成就佛果。地论师分为南北两道,南道认为阿赖耶识就是“自性清净心”、“佛性”;北道则认为阿赖耶识是妄识,因此而与摄论师的看法合流。

(4)真心本觉说和真如缘起说的提出。《大乘起信论》把成佛的基础安顿在众生的共有本性上,并把这种共同本性称为“真心”。真心是离开妄念而有其体的,是原来觉悟的。这种众生普遍具有的真心,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万物生成的根据。与此相关,该论还宣扬“真如缘起”说,这是以宇宙的心来统一阐明成佛论和宇宙论以及两者相关联的新学说,其影响甚为巨大和深远。

(5)关于二谛义的争论。二谛指真谛和俗谛。谛,谓真实不虚之理。真、俗二谛是佛教认识论、真理观的根本问题。南朝成实师和三论师都大谈二谛,认为这是对成佛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成实师主张二谛相即,三论师认为真谛离有离无,俗谛即有即无,只有综合两者才是中道。梁昭明太子萧统也曾与道俗二十二家反复议论二谛问题。

(6)佛教冥想实践的发展。冥想是佛教实践的根本内容,包括坐禅、念佛等多种方法。佛教初传中国,它的冥想法被视为神仙方术的同类。大乘般若学传入中国后,又把佛教冥想从神异的实践提升为般若的观照。著名僧人昙鸾在研究般若思想的基础上,由信仰长生不老的方术转为虔诚的念佛修行,信奉弥陀净土,祈求永生西方极乐世界,体现了中国佛教的重要追求,它对民间乃至上层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7)佛教与儒、道。儒、道、佛三家的关系问题,仍然是南北朝思想领域的重大问题。儒、佛思想斗争的重点是神灭神不灭之争;此外,儒家指责佛教不忠不孝,紊乱纲纪,祸国殃民,受到佛教的抵制。佛、道两教的斗争也甚为激烈。道士打着夷夏之别的大旗,猛烈攻击佛教,指责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佛家也大力给以反击。一些佛教学者则强调道家的虚无和佛教的修空一揆,并提出三教同源、三教一致的观点,竭力调和三教的矛盾。

从中国佛教哲学发展的轨迹来看,南北朝时佛教的学风、方法和思想重心都生了变化。讲经风气代替了清淡。“得意忘言”、“彻悟言外”的思维方法,一度又让位于寻章摘句、注释解读。深研经义,自立门户,创建学派,成为佛教的时尚。佛教学者的兴趣转向探求成佛的主体性,从宇宙的心或个体的心去寻求解脱之道。这就带来了修持方法、理想人格和最高境界等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并标志着中国佛教和中国哲学由探讨宇宙本体变为探究人类本体、人类本质的历史性转折。

宗派哲学的繁荣

隋唐盛世是军事强大、政治统一、经济发达、文化教育灿烂的时代,也是中国佛教信仰鼎盛的时代,中国佛教哲学进入了繁荣的时期。此时,佛教人才济济,自隋初迄至武则天时,可以说全国第一流的思想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佛学界。这些佛教学者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也循着组织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纷纷创建佛教宗派。自隋代直至唐玄宗时,就形成了天台、三论、法相唯识(慈恩)、华严、律、净土、禅、密诸宗,八宗争鸣,竞放异彩。宗派与南北朝的学派不同,“有是创始,有传授,有信徒,有教义、有教规的一个宗教集团”[注释:汤用彤:《论中国佛教无“十宗”》,《汤用彤全集》第2卷,372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是中国佛教成熟、兴盛的集中表现,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隋唐时代佛教理论的中心也是心性问题。当时一些富于理论色彩的宗派都重视对心性问题,尤其是佛性问题的论述。天台宗十分重视“心”即主体的作用,并对人性的善恶问题给予特殊的关注。法相唯识、华严和禅三宗,都主张从主体活动、主观心性入路,以求成就主体的理想境界。但三宗对心性的论述又有重大区别,法相唯识宗侧重于对个体现实生命的解剖心理现象的分析,从经验的分解入路,以求转变意识,成就智慧,进入佛境;华严宗和禅宗则突出成佛的内在根据,肯定生命的本质是真心或佛心,并强调真心或佛心既能成就佛果,也能开出一切理想的存在。真心是宇宙的心,与法相唯识宗的个体的心不同,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唯心路线和方法。

下面着重简述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哲学思想的要点,以窥见隋唐佛教哲学的主要特征。

(1)天台宗的止观哲学。天台宗创始人智顗建立了止(定)和观(慧)双修,即大乘佛教“空”的哲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他以空论哲学智慧为基础,把佛教实践系统化,并揭示了通过在哲学指导下的实践进而跃入深邃境界的途径。这就纠正了以往佛教学者对般若思想空泛理解的偏颇,推动了信仰实践的主体化,使佛教成为真正的中国宗教,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哲学上,天台宗的中心思想是阐述宇宙万物实际相状的实相论。“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两个命题是构成实相论的两个主要层面。“三千”指三千种世间,表示宇宙万物。所谓一念三千是说三千种世间,宇宙万物,具在微细一念心中。又,表现每一现象的原理是圆融三谛(空、假、中),空、假、中同时具于一念。空、假、中都是真实的,故称为三谛。三即一、一即三,三一圆通,无障无碍,是为三谛圆融。一念中呈现宇宙万物并同时观照每一事物的空、假、中,构成为天台宗观法修行的基础。天台宗的实相论具有鲜明的宗教认识论的内容,也具有宇宙论的意义。唐代天台宗人又吸取《大乘起信论》的真如说,以为真如即佛性,由此提出了无情有性说,强调一切无情的草木、山石、砾尘,皆有真如佛性。这与当时佛教心论思潮相呼应,而把天台学重心转到心性论上来,并对以后天台宗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同类推荐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经久不衰。,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热门推荐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 最强升级

    最强升级

    一名少年没有武魂没有天赋,不料打架竟然能升级,从此一飞冲天战神系统,战斗升级,杀敌升级,不修炼,不吃丹,不吸收灵气,最强升级非我莫属天元大陆,强者为尊弱者受欺,少年誓要超越一切强者!睥睨亿万世界。..............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双面公主的幸福之源

    双面公主的幸福之源

    她是性格多变的双面公主,乔装打扮丑化自己,偷偷潜入哥哥就读的学校,只为过上几天平静生活,找到她的幸福之源。谁知老天不如她意!哥哥身边的那个腹黑冰山殿下,处处和她作对。他嫌她坐脏了他的椅子?呸,她还嫌他抓她的手脏呢!比腹黑?比拽?比冷情?谁怕谁啊!"再相逢,是擦肩而过,还是纠缠不清?且看神秘迷人的双面公主和霸道强势的殿下爱与被爱的精彩甜蜜故事!
  •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仍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位。“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 追捕,猎爱之令

    追捕,猎爱之令

    为将妹妹复活,不死之王久朗殇终于踏上了寻找前世恋人的旅途。帝星学院中,危机重重,她是蓝颖优?莎莉叶?还是特蕾西?突破重重迷雾之后,她最终找回的,是失去已久的亲情,还是至死追随的深爱?伊始的十三纯血贵族终于归位,七虹光破出神殿,主神回归,迎来最终的决战!而当最深爱的人为自己付出生命,黑姬樱又该怎么做才能获得救赎?最后的最后,迷雾终究散开……
  • 养宠成妃

    养宠成妃

    把自己养大的男人,变成了自己的仇人;以身相护的组织,变成了敌军!安茹锦看着任务成功后,干爹用手枪指着自己,“哼,你永远不会得到了!”把那神秘的瓶子摔碎,看着他双目眦裂。再醒来,她成了皇帝身边的一只猫,本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些莺莺燕燕为什么与自己为敌!哼!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招惹了我还想有好日子过?辱我者,见一对,杀一双!欺我者,我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你姑奶奶我,不是好惹的!身为一只神秘的幻兽,她变人时妖娆惑众,化宠时萌翻全场。“怎么样,知道自己捡到宝了吧?”摇摇蓬松的大尾巴,安茹锦得瑟的看着眼前的男人。“嗯,今晚让我好好宠宠你,我的宝贝儿……”司徒傲天金眸一闪,拇指食指准确的捏住她绒毛里的一点。靠,你个色狼!片段一:“皇上,皇上!”林英跑过来,扶着老腰,“猫儿把皇后的脸给挠了!”挑挑眉,“哦?”“皇上,这……”“准备好工具,一会儿朕给她修指甲。估计,磨花了吧。”半柱香后,猫儿被皇上抱着入睡了。片段二:“皇上,皇上!”林英拿着一角龙袍跑过来,扶着老腰,“猫儿把皇上的龙袍撕碎了!”放下笔,“哦?”“皇上,这……”“把人都带出去,朕亲自教育教育她!”半个时辰后,寝宫里一片吟哦,春宵旖旎。片段三:“皇上,皇上!”林英抱着小公主跑来,扶着老腰,“皇后娘娘大发雷霆,催皇上回宫!”放下鱼竿,“哦?”“皇上,这……”“把鱼带着,朕亲自下厨,伺候伺候她。”晚宴后,皇后抱着肚子笑的淫/荡,“哎哟,讨厌啦……”听闻,半年后皇后产下一子,极爱吃鱼。传言岳宁国皇帝先宠一只猫,后宠一个人,倾尽天下。传言岳宁国皇后恃宠而骄却实力强大,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踏平后宫三千人!此文宠,女强。前边主角对手戏多,后期配角不断出场。有萌宠,有帅哥,敬请期待传言,好孩子看文都收藏,颜颜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对手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胡可可北京成功记

    胡可可北京成功记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小说来消遣,你也可以把它当作哲学,当作人生,当作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历史。你会在胡可可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胡可可就是你自己!是的,胡可可太普通了,可是她为什么能够成功?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把平凡的事情做一千遍,做好人,做好事,坚持到底。这就是凡女胡可可的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