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55

第55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2)

(4)自性是空寂性。《坛经》认为众生应当“本源空寂,离却邪见”[注释:《坛经》[42]。],这里讲的本源,也就是自性。自性是空寂的,离却如生灭、来去等多种邪见的。“性本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注释:《坛经》[48]。],“性”是无生灭、无去来的超越时空的绝对本性。慧能针对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的偈语,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注释:《坛经》[6]、[8]。]的偈语,就是认为,比喻佛性(自性)的菩提树和明镜台,本来是无物的,是空的,佛性的空无一物就是清净性。这也就是说,清净性和空寂性是一回事。所以《坛经》又说:“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功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注释:《坛经》[18]。]清净是无形相,如果以净为相,把自性当作一种可以追求的具有形象的对象,就是一种执著,也就失去了清净性。由此也可知,所谓空寂性,就是确认自性是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形无相的非物质的心灵体性,是主体的一种价值判断,众生如果认为自性是有生灭、有来去、有形相的实物,那就是一种执著、一种邪见。

(5)自性是含藏性。《坛经》说:“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注释:《坛经》[45]。]自性具有含藏万事万物的性质和功能,从这方面说,自性是含藏识,是包容万事万物的心识实体。

二、《坛经》“自性”概念的功能

从《坛经》“自性”概念的功能方面看,归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1)含容万法。《坛经》说:

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注释:《坛经》[24]。]

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见。[注释:《坛经》[25]。]

这是说,心或性如同虚空一样广大无边,能够含藏万事万物。从上述引文来看,慧能所讲的“万法”包容四个内容:一是佛法,二是人的善恶行为,三是人转生后的不同境界,四是自然界。即包括人间、地狱、佛境和自然界等整个宇宙。“万法尽是自性见”,“见”同现。是说宇宙整体都是自性的显现。这表明众生的心性是无限广大的,能含容宇宙整体。这种心是圆满具足宇宙一切的心,也就是又一层意义的宇宙心。在慧能看来,众生的自性既能含藏也能显现宇宙万事万物,这里的含藏主要是就众生对万事万物的认知意义来说的,这里的显现是就众生觉悟时的境界意义上说的。而这两种意义的提升,无疑也可以归结出以自性为宇宙万事万物本体的世界观意义。

(2)观照万法。《坛经》说:“自性心地,以智惠(慧)观照,内外明彻。”[注释:《坛经》[31]。]意思是说,自性具有的智慧能观照一切,使内外都明莹透彻。众生“自性不能明”,是由于“妄念浮云盖覆”[注释:《坛经》[20]。]。为了灭除妄念,当起自性智慧进行观照,“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注释:《坛经》[31]。]。自性般若智慧观照的结果,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自性中显现万法。这又一次表述了自性的巨大认知功能。

(3)思量自化。《坛经》说:

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自化。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生,慈悲化为菩萨,知惠(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自不知见。[注释:《坛经》[20]。]

“思量”,思念度量,也就是意识活动。慧能认为,众生的思量活动就是自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沿着两个相反方向进行,思量恶法就变为畜生,甚至堕入地狱;思量善法就上升到天堂,甚至成为佛。这种种不同变化和不同结果,都是自性的作用。

(4)生三身佛。《坛经》说:“向者三身在自法性,世人尽有。……见自法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性上生。”[注释:《坛经》[20]。]“三身”指法身、化身、报身三身佛。慧能认为三身佛就在众生中的自性中,或者说三身佛是从自性生出的。他又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注释:《坛经》[31]。]“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泛指一切佛。“十二部经”,指所有佛经。这是进一步讲所有佛、所有佛法都是人的自性本来具有的。所以,慧能进一步总结性地说:“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注释:《坛经》[35]。]意思是,自性是众生成佛的根据,这具有生作佛的功能,关键是自性的迷悟,众生对本有自性的迷悟是众生或佛的分界。

从以上两方面分析来看,《坛经》所讲的“自性”是一种具有清净智慧和功能、超越各种具体规定而又圆满具足的宗教智慧道德实体,也是内在生命主体,还是显示万事万物的本体。换句话说,自性不仅是众生的意识、行为和命运的支配者,还是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而且具有显现一切现象的本体意义。可以说,以自性为核心的《坛经》心性论,具有心理、道德、宗教、哲学等多重的意义。

从上述《坛经》给自性所作的本质规定来看,慧能是把理想人格和人类的原始本性,把应然和当然,把未来和现实统一起来,这样,自性作为人心内在的完美的心性实体、道德实体,带有一种抽象的本体论形态,而其实质是一种先验的性善论。慧能认为众生的恶行是对自性的迷妄,并非自性的本质表现,他突破了以往禅学中的人性善恶二元论,突出了人性的本净即至善的性质,进而把自性与佛视为等同意义的概念,自性悟即佛,佛即自性的人格体现。正如唐代柳宗元所指出的,慧能的禅法是“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耘锄,本其静矣”[注释:柳宗元:《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并序》,《全唐文》卷587,5933页。]。慧能禅法由始到终都是教人以性善,本其寂静,不另造作。这是对人类、对人性的最充分、最热情、最完美的肯定。

《坛经》说:“一切万法,本元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注释:《坛经》[30]。]“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注释:《坛经》[30]。]这是从人及其自心与万法的关系,从人及其自心为万法的本体论角度,强调自我显现自性的意义。也就是以宇宙本体论为基础,进而为众生提供心性觉悟、解脱成佛的实体根据。自性既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人类的本体。作为宇宙与人类共同体的自性,是众生成佛的唯一依据,自性的迷悟是凡夫或佛的分界,觉悟自性是众生的理想目标,由此慧能把成佛定位于众生内在主体世界的开发,排斥任何与人性相分离的异己力量的作用。十分明显,这是明确地以人自身为宗教实践的主体、依据、准则和理想,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肯定,对人的深层意识的开掘。总之,《坛经》自性说是对大写的人的高度赞美。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作为慧能《坛经》主要思想范畴的心与性,两者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对立、统摄、依存和同一的多重关系。这种关系,《坛经》譬之以“心地性王”:

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身即是城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注释:《坛经》[35]。]

这是以城喻人身体,城地喻心,城王喻性。意思是王是全城的主宰、主导,性是身心生命的绝对精神主体。心犹如地,所以名为“心地”。慧能认为性是王,是心的主宰、主导,心是被性的统摄的。性是身和心即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的维系者,性若离去,身心也就坏灭。这就是说,众生的身、心与性具有三重关系:一是身、心与性三者是对立的;二是性对心具有统摄的关系;三是身、心对性具有依存的关系。“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性可离开身心而去,可在身心坏灭的情况下独立永存,这里涉及了形神关系问题。联系“法身即是离色身”[注释:《坛经》[17]。]等说法,实是一种形灭神不灭的思想变相。再从心地性王的比喻看,性无地也不成其为王,所以,性与心又有互相依存的关系。

慧能在强调心对性的依存关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从心地开发本性,他说:“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注释:《坛经》[35]。]“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惠(慧)[注释:《坛经》[41]。]又说:“吾常愿一切世人,心地常自开佛知见,莫开众生知见。”[注释:《坛经》[42]。]“知见”,见解。“佛知见”,即佛的智慧。“众生知见”,是众生的世俗见解。这些话的意国思是,性就是觉性、自性,性在心中。众生要在自心中做到无非、无乱、无痴、觉证本性、开显佛智。慧能这种心性论思想与如来藏说颇为一致。如来藏说认为,一切众生身心中都隐藏着永远不变的自性清净性如来法身;慧能也认为众生身心中有觉性如来。如来法身与觉性如来,如来藏与性、自性,实质上是相同的,而且两种说法的运思路数也是相同的。

由性对心的统摄、心对性的依存关系又可以过渡以心性的同一关系。从《坛经》的思想内容来看,它也经常是将心与性的概念等同使用的。这种心性同一的思想是在两种意义上说的:一是就众生的证悟解脱来说,心与性是同一的。《坛经》说:“识心见性,即悟大意。”[注释:《坛经》[8]。]“识心见性,自成佛道。”[注释:《坛经》[30]。]所谓“识心”是不向外寻求,而直观自心。所谓“见性”,是无须分析思虑,而觉知自心具有自性(佛性)。这里的直观自心和觉知自性实际上是同一修持工夫,同样能进入成佛的境界。王维的《六祖能禅师碑铭》把慧能的禅法思想归结为“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性,同归性海”[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75页。]。“性海”,指本性深广如海,即成佛之境。后两句是说,不管是识心还是见性,都会归于本性之海。这和上引《坛经》的话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就众生就佛道来说,心就是性,性就是心,心与性是同一的。上引《坛经》关于含容万法的两段话,就是从一定意义上强调,万事万物都是心或性所变现的。这里,心性两者和万事万物的关系是相同的,两者实为同一精神实体。心性同一,也就是自心与自性同一,本心与本性同一,由此《坛经》第[53]节就有“自心自性真佛”之说,同经第[16]节又有“自识本心,自见本性”之论。

自心是佛与本性顿悟

《坛经》心性论的思想旨趣是论述成佛的根据、途径和方法,主要是阐扬自心是佛与本性顿悟的理念,即单刀直入的顿教。

关于自心是佛,上面已经论及,这里再集中地加以简述。《坛经》第[52]节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注释:《坛经》[52]。]同书第[42]节说:“见自本性,即得出世。”[注释:《坛经》[42]。]这就是说,众生的自心、本性就是成佛的内在根由,就是佛的本体。成佛并不是另有一种佛身,众生的自心、本性就是佛。众生只要认识自我,回归本性,当即成佛。在慧能看来,佛就是众生原始心灵、内在本性的人格体观,就是本心、本性的觉悟者,而并不是外在于众生具有无边法力的人格神。

《坛经》还宣扬“自心顿现真如本性”[注释:《坛经》[30]。],“言下便悟,即契本心”[注释:《坛经》[40]。],也就是“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知佛也”[注释:《坛经》[31]。]。这称作“本性顿悟”。“本性顿悟”的要义有二:一是“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犹如大海,纳于众流,小水大水,合为一体,即是见性”[注释:《坛经》[29]。]。这里是讲见性的内容和意义,强调见性是本性生起正确的见解,使个体与宇宙整体合而为一,犹如小水大水,同归于大海,合为一体一样。二是讲见性的时间问题,认为众生运用般若直观,在一刹那间,灭除妄念,显现真如本性,契合本心,当即顿悟成佛。犹如乌云尽扫,日月自现,光明智慧,无所不照,没有内外彼此的区分。这说明众生对本心本性的把握是在当下妄念俱灭的一刹那间完成的,即所谓顿悟。因为众生先天具有“本觉”智慧,本觉是众生固有的本性,是一种绝对的完整的本性,不需积累,也不受限制,只要一念相应就得以呈现即顿悟的。这都说明,慧能特别重视直下把握当前的一念,以顿现内在的超越,进入当下与本初、瞬间与永恒、个体与整体统一的精神境界。

在中国禅宗心性思想发展史上,《坛经》心性论思想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坛经》提出定慧相等,即定即慧的思想,宣扬自性清净,不假外求。众生只要现起般若智慧,一旦妄念俱灭,顿见清净自性,就能自成佛道。《坛经》着重把成佛的根据、方法、途径和境界都设置在现实的人心之中,成佛在自心中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不是创造)超越的意义,现实性即超越性。这也就是对死后生命的追求转变为对内心的回归,把彼岸世界转移到现实世界。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生命主体的地位,从而为超越消极封闭的“守一”、“守心”,提倡豁达洒脱的“无念”、“无住”,为冥思遐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开辟了广阔道路,也为禅宗在中国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坛经》的心性合一、心境合一、体用合一、形上形下打成一片的理论与实践,实质上是高扬一种宗教道德形上学的道路。这就为宋代理学的形成提供了先行的思想素材。理学开出道德形上学的路子,就是强调人心的仁义是与生俱来的生命自然,这种生命本然的仁义之心,是义理之性、道德理性,是内在的;同时它又是价值源头,是超越的。在人的生命本然中,内在性即超越性。因此,对心性本体的追求,在日常生活和道德修养中即可实现。这既是慧能对以往禅法的继承,又是对以往禅法的超越;既是理学对禅学的继承,又是对禅学的超越。

同类推荐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斗龙至尊

    斗龙至尊

    生死,往往只需一瞬间。主人公夏峰在现世历经种种,尝遍酸甜,最后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当夏峰醒来时,发现自己来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新的人生开始了,在遭遇家族覆灭,兄弟背叛,仇人追杀....一步步走上了强者之路。
  • 锦绣婚途:误惹纨绔痞少

    锦绣婚途:误惹纨绔痞少

    “唐诗诗,我劝你聪明点,孵不出蛋来就别厚颜无耻的占着窝!”婆婆扶着一个怀孕的女人找上门,无限傲娇。唐诗诗看看上门女人微微隆起的肚子,又看看她身边小心伺候着的婆婆,最后将目光落在一旁抿着唇自始至终没有打算开口的男人身上,心冷成冰。三年自以为是的幸福婚姻在这一刻成了一场狗血而俗气的笑话。六年的感情最后换来的是薄薄的小小的轻轻的一张支票:一千万!那个男人因为金钱权势背叛了他们的感情,而她却因为背叛而挥霍了他的钱。这场交易--看起来也貌似公平!最可恨的不是你被挖倒了墙角,而是那无节操的一堵破墙恶劣的公然返身还想要左拥右抱!妻子变xx?亏他想的出来!叔叔同意了!婶婶也同意了!TMD!唐诗诗忍无可忍!既然忍不下去了,那只好学着残忍!前夫悲愤的说:“你竟敢背叛我!唐诗诗,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要脸!”唐诗诗讥诮道:“脸是个什么玩意?我要它何用?”离婚女人门前是非多,情敌步步紧逼连环陷害;前夫不要脸的公然提出“回到我身边!”,妄图左拥右抱;情根深种的大学学长闻讯回国,虚怀以待;就连养父母的弟弟都跟她住到同一个屋檐下频频示好;结果有人更绝,直接将唐诗诗拉进民政局--扯证!吃一堑长一智,再入豪门的唐诗诗脱胎换骨,见招拆招,发誓将自己的爱情,捍卫到底!推荐妖的新文《误嫁豪门之小妻难逃》:《三生三世凤临天下》:
  • 会跑的布娃娃(原创经典作品)

    会跑的布娃娃(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改变你一生的小故事(增订版)

    改变你一生的小故事(增订版)

    想一想在平日的生活中,你是否因为找不到明确的人生目标而感到彷徨无依?你是否因为周遭环境的困扰而倍感焦虑,怨天尤人?又是否因为信仰的缺失而时刻感到处在人生的边缘?如此种种心灵困惑和迷惘究竟应当怎样解决呢?本书为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出口。本书精选了上百个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寓言及哲理故事,并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处加入笔者的体悟,力求用平实生动、明白浅近的语言阐发深刻的人生哲理,使人读后如闻金石之声,豁然开朗。
  •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这种事不必向老板请示

    优秀的员工,肯定善于处理和老板的关系。优秀的员工懂得“不必请示”的精髓。对于优秀员工来说,“不必请示”是一种理念,一种和老板形成最佳关系的理念。“不必请示”的关键在于员工要积极主动,在于员工要读懂老板,知道怎么管理老板。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真实的诸葛亮就被掩埋在那些神奇的传说与故事当中。本书将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
  • 孽妃

    孽妃

    ★文案★三千宠爱在一身,苏乔恃宠却不骄。温驯动人之下,她素手纤纤,挑起宫战无数。妃嫔,可以侍寝,不可以怀孕,这是她的底线。这个底线无关争宠,只是为了,,,血统!月妃也好、紫妃也罢,无论她们出身多么高贵,都不配为大泽皇家延续血脉。只因,这个帝王亦是贱种!★★精采一现★★★强势的攻占,妩媚的承欢,却换来意外的咆哮:“那个男人是谁?夺了你身子的男人,是谁?”压下心底的怒与恨,浅笑吟咛,吐气如兰:“皇上在乎的,是这个吗?臣妾并未放在心上呢!”★后宫初见,尉蓝惊醒于她的阴狠:“何时,你竟然视人命如草芥,连未曾面世的婴孩也不放过?”抬头浅笑,还是那抹纯真:“怎么?哥哥心疼了吗?可知同样的一条生命,也曾因为哥哥而葬生娘胎。哥,可曾心痛如斯?”★策马疆场,看着箭雨斑波落下,满目血流成河,夜狼亦心惊转身:“这,真是你想要的吗?”红颜一肃,温柔如故:“将军何出此言?野泽王野心勃勃,皇上病重宫中,本宫不过是代驾而征、尽心报国而已。我不杀敌、敌亦杀我,将军,双手满是血腥,却还参不透死生吗?”★★细致行文★★“乔儿。。。”令他痴狂的背影一颤,慢慢转过身来,纤细的身姿不盈一握,红唇轻启微微一笑:“皇上,是,在叫臣妾吗?”不,不是。是,就是。她明明就是苏乔,不是他的灵乔,可为什么两人的身影总在他的面前交织?一个饱满柔韧、一个纤细温馨,明明是那样的不同,可总是扰乱着他的神经。他爱的灵乔,早丧生在大火之中,一场为了他而燃烧了两百零九条人命的大火!!!爱他的苏乔,却在宫中,巧然一笑,依门盼着他的临幸。------每一夜的侍寝,都是她的恶梦。醉生于温柔缱绻之中,赤臂轻揽着他埋首的精壮,红唇中逸出的,究竟是忘情的吟哦,还是,耻辱的噬咬。。。“乔儿。。。”他深情的唤。“皇上,是,在叫臣妾吗?”倩兮一笑,她轻声询问。他脸上刹那一现的,是迷茫。不是,也是。她就是这样的,要让他纠结,时刻在身上演绎着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身影,只为了提醒他,爱的存在,可何况不是在提醒着自己,恨,依然在。。。肚子里的孽种,唯有陨落,是对每一条背负在她身上的血债,偿还的利息。。。★人物★---风灵乔,风族之主。她是泽内的雪莲花,纯洁大气,尊贵而略带调皮。内定的皇家之媳,爱上了那个身份并不尊贵的男人。当爱情敌不过血统、当阴谋噬杀了纯真,她,已不再是她。
  • 星座跳跳糖

    星座跳跳糖

    星座占卜是一种统计学,一种将人类性格特徵分类的统计学。透过出生年、月、日、时间和地点,便可得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占星图,而经过分析,便可得知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本书应运而生,这里有最全面的星座测试,最权威有趣的剖析,能够成为最方便实用的“星座魔法师”。
  • 樊海燕小说两种·疑前科

    樊海燕小说两种·疑前科

    推开日常生活这扇门,充满的是平庸、烦忧、单调、重复等状态……而这些庸俗、无聊的琐事纠缠在一起,扰乱了惯常的秩序,浪费了宝贵的生命时光。《疑前科》各章节围绕一个“疑”字,通过塑造北城纪检书记马庆新夫妇,北城电视台台长许立扬、“周末文艺”制片杜美、主持人王晓玲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场景,拷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夫与妻,妻与夫,上级与下级,下级对上级,闹腾了半天,底片洗出来,只有四个字———“庸人自扰”。